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件苦差,可不是用来耍威风的。或许,我理解的当家,只是管着所有管家的那个大总管罢了,事儿多,还没工钱。”
方小福说到这里突然一笑,这么说来,三叔和大伯可不就是这样的工作?不过他们有工钱还有分成。
所以这个对比不能说出来,万一以后当家的人来找她要分成就亏了。
但是方志义和方子健、方子湛却没有笑,而是因为她的话而陷入了思索中。方子健一脸严肃,居然没有因为方小福这翻话点名他未来媳妇而觉得尴尬。
自古皇位继承都是立长立嫡,优先嫡长。他们家没有庶子女,因此当家传给长房长子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徐家不也传给徐大舅了么,又没见侍郎夫人跳出来说她是官家夫人就要当这个家。
“小七儿,你这翻话确实更能解决问题了,回头我直接和徐家大舅谈谈,想来他也很头痛吧。若能和平解决此事,他也能松一口气了。”
方志义想到上回郎舅两个见面谈到的事情,两人都叹了好一阵的闷气,觉得这件事不难处理,但这个结很难解开。
“嗯,我也觉得这回更能解决问题,上回的毕竟是劝解的话多,能分析问题看清事实,却不能医治心病,解决矛盾。”
方小福见三叔理解了,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吧。
若她将来上位是踏着方徐氏对她的不满、二哥对方徐氏的不孝、三叔对方徐氏的失望而上,那么那个位置她宁愿不要。
大不了最后她将食楼自己的那一半也让出去,以她赚钱的本事难道还能和三哥饿肚子不成?何况她还能写能画,还有盛世名园。
根本不需要在家里争这争那的。
等方子元回来说文大哥已经去了天一书局,他还要在那儿办些事情,晚饭不回来吃,大家便还是约齐了出去逛,感受与新长县的不同。
但这种临时逛逛与住下来细细体会的感觉自又不同,感受的东西和心情也会有不同,因此这次他们在外面吃了饭就散步走回了客栈歇息。
不过每到一座县城他们必逛的一处,石玩铺子。
其实天一书局也有各种印石、镇纸等物售卖,只是天一书局还在筹备中,很多东西还没有齐全上架。
因此大家就去石玩铺子长长品石的见识,有物美价廉的印石也会买几块,留着自己把玩或者送人都好。
刘家三兄弟虽然在京城没钱买赵君睿手里的宅子,但他们此行也还是带了几千两出来的。穷家富路,就算跟着方家一起不需要花钱,身上也还是要揣备用银子的。
二祖爷爷说他们是代表大刘村秀才们去京城看世界的,因此给钱并不小气。
大刘村一个月拿抽成就有四千,后来是六千,这几个月下来可赚了不少。
就算这钱属于公帐,他们当村长和耆老的也是要分一些的,毕竟生意是他们拉到的,事情是他们安排的,一切事务都是他们在费心费力,不然哪来这么多赚头?
而像这种村子或是家族的公帐,首先就会划出几笔,一是宗族建设款、村塾建设和子弟读书款,之后才是困难户救济、村里整体生活的改善等等。
划完之后,一半留在公帐存着,一半他们就可以自己分割了。
第二天清早,方志义过来陪大家一起吃早餐,方小福将刻着“大丰钱庄”字样的梅花玉佩给了他一块。
☆、976。第976章 天气越来越冷
“三叔,这块玉佩能取十万两,钱用完了就去取出来吧。玉佩可别弄坏了,我还要留着玩儿的。”
“好。”方志义笑着接过来,“回去再给你看帐本。”
“直接给奕吉表哥吧,他管总帐。”
“……好吧。”
天刚蒙蒙亮,留下一名小厮等京城消息,车队再次出发,出了新陈州进入徐霍州地界,等到许霍县更换了保姆后,方志义也带着管事忙去了。
有了京城的经验,他们现在用的是递减制。就是不管最后安排谁留下,一开始都会全部投入筹备工作,不能因为不是自己以后的岗位就不使力。
相反,从筹备工作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他们身为管事,还是创铺管事,当然也希望让东家看到自己的表现。
此次带进京的十二名管事,留了四名在京城里,再加上新长县一名、陈丘县一名,现在只剩下一半了。
接下来还要在徐新县和徐岳县再开两家,虽说不需要这么多掌柜,但筹备工作却不够人手了。
为了赶进度,方志义已去信青阳县,将在福缘食府培养着的管事再调十二个过来,估计再过几天就到了。
到时许霍县的筹备也忙得差不多了,他就带着新增加进来的管事一起完成剩下两家食楼的筹备,也让他们好好见习一下。
半个月后再带他们去京城看看京城的繁华,京城食楼的工作情况,多些经验。
方小福又给了十万两,但青阳县到京城的路除了小镇,可以算打通了,年内可以再增加几家。按方小福的意思,先把有天一书局的地方补齐。
京城附近增加的八家天一书局他们是赶不上了,齐云州其它地方的却能跟上。毕竟这天下最繁荣也最昂贵的地方,就是京城以及京城的周边。
虽然方小福现在有银子,但为了盛世名园下一批投资,她只考虑年内的事情,年后就让食楼用自己的利润去发展吧。
等小厮赶上来禀报了徐守业的回信,方子元也松了一口气,立刻去寻他爹。
最近连续赶路却并未真正休整过一天,因此文浩天提议在这里多呆一天。
不过这次方小福却不肯出去逛了,说她要在客栈呆一天,顺便赶赶画册。
这一路书稿没动,坐马车上就赶春衫图,到客栈就赶画册,但毕竟时间有限,能赶出来的不多。相比之下,画册比设计图更难画,故事量也不比书稿低。
难得有这么清静空闲的时间,当然要好好利用了。三兄弟知道她的辛苦,顿时觉得拉她出去逛有些残忍。
因为玩过之后,她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活儿。因此大家一商量,方子湛留下来陪着她,方子健和方子元同大家出去逛。
终于能度过一个短暂的二人世界了,方子湛喜不自胜,等哥哥们一走立刻关起门来就要亲亲。
方小福知道他憋得很惨,并没有反抗,只是这一顺从又被扑倒差点城池失守了。
可能是这家伙年纪大了心也跟着大了,也可能是这一路压抑太久有些控制不住火候,最近几次只要逮到机会都会这般热情如火,差点将她连骨头都给焚烧成灰。
最后还是方小福一脚踹开他,一边整理被弄乱的衣衫一边瞪他:“越来越不像话了,你就这么急着圆房吗?”
“咳、咳,那个……娘子,为夫这不是饿太久了嘛……”方子湛被说得有些脸红,却又委屈地对着手指,跟方小福学的……
“嘿,还知道饿了,果真是个大色狼!”方小福没好气地呸了他一口,便往外走,“这亲也亲了,摸了摸了,别再影响我画画了啊,那个比你更急。”
“知道了,我在一旁写故事。”方子湛撇了撇嘴,无奈跟了上去。
徐新县是他们进京时呆过一天的地方,因此他们到这里只是换了个新乳娘,第二天一早便离开了。
这次方志义没有跟来,许霍县的事情还没办完,他们则继续一路北上。进入德昌州后便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不同了。
虽然一路行来能感觉到天气越来越冷,但都在不太明显的范围,就像南方的冬天虽然湿冷,但只要不刮风下雨,在阳光下还是很暖和的。
但德昌州就算北方地界了,这里的冷空气明显不在一个档次,马车还在路上走便能感觉到变化。
不过方小福有先见之明,除了马车里的人都有被子盖着,再拉上车窗就很暖和,骑马的和赶车的人也戴上了出发时要求赶做出来的护臂和护膝。
泰阳县的天空灰蒙蒙的,风吹得店旗发出呼啦啦的声响,路上行人也变少了,街边还摆着摊的不多,他们的车队进城只感觉到一阵萧瑟气息扑面而来。
方小福半推车门望出去,差点以为误入了哪个影视基地,正在拍一部名为决战前夕的武侠片呢。
一阵冷风刮来,方小福缩了缩脖子,立刻拉上了车窗。想到方子湛在外面赶车,不由一阵心疼。没想到才是十月下旬,这天已经这么冷了。
在现代也就是阳历十一月的天气,就算变天了,只要北方没有冷空气过来,多半时候还是很暖和的。
好吧,她是华中人氏,不知东北人民的苦。
但这天气确实让她有些措手不及,想到窝在车里可能在手僵发抖的孩子们,想到在外面挨冻的大家,她下了决定。
一到客栈包下的院子,掌柜的就领着几个小二端来几个大火盆,看来很理解他们南方北上的客人有多辛苦。
“掌柜的,哪儿有棉花卖?还有祥记布庄这县城有吗?”方小福根本不等落座就问了起来。
“有,咱们这条街上就有卖棉花的杂货铺,老板是实在人,你们是不是要赶制棉衣啊?卖棉花的隔壁过去三家还是四家就是制衣铺子。”
“祥记布庄在另一条街,要多走几步了。”掌柜的很热情,立刻详尽的回答。
“大哥,你叫个小二带路,立刻去买一袋棉花回来。二哥,你带袁三娘赶马车去祥记买五匹缎布和五匹细棉布回来,还有针线,剪刀够不够再买两把。”
☆、977。第977章 赶制御寒物品
“掌柜的,你们这县城招短工是什么行情?我要一、二十个妇人帮我赶制棉帽、围巾,没什么要求,要手脚勤快做事认真的。”
“这个是要做一天么?短工一天包吃的话要三十文,不包吃四十文。这个牙行也有要求,不是咱们乱喊价的。”
掌柜的又说道,虽然钱不多,但仍是撇清他自己,免得被人误会他从中掺和了。
不过方小福根本不计较这点小钱,点头道:“能用最快的速度帮我找人么?我给五十文,明天天亮就过来上工。”
“不包早饭,中饭每人两个肉包、两个馒头、一碗鸡汤,吃完继续忙不休息,我们这么多人需要的数量做够了随时离开,工钱不少。”
“能找到四、五十人也好,咱们这里有两百人的帽子要做,只有一天时间,多些人手总是快些的。若是现在就能过来的,我给二十文,不包饭做两个时辰。”
“行,你等着啊,我立刻让人去找牙行,另外卖棉花的杂货铺就有两个媳妇子在家,我立刻去喊来。”掌柜的看在客人包下他半间客栈的份上,当然要更殷勤了。
然而在离开的路上碰见新开不久生意兴隆的福缘食楼的掌柜,正带了个年轻妇人匆匆赶来,不由奇怪地问了问。
这才知道刚才的人是食楼东家,顿时心里更欢喜了,连忙跑去办差。这时候还是半下午,两个时辰也就是晚饭晚点吃罢了,二十文不赚白不赚。
而小厅上,方小福把六个嬷嬷和林家、祝家六个妇人叫到一块儿,让春柳和夏荷将马车里做护膝没用完的一匹多布和一小袋棉花拿出来。
加上她们俩和唐彩、唐雪,在她的演示下先做起最简单的袖笼。
就是将棉花用布料缝起来再缝成一个圈状,将两只手从两边放进去,棉花暖花,手自然也就暖和了。
在铺了棉被已经拥挤的马车里,又有这么多小孩子,她也不敢使用手炉,万一不小心弄翻了炭火那是要出大事的。
一直等到她教了一只袖笼的做法,让大家立刻开始缝制的时候,本地食楼的掌柜这才上前禀报乳娘带来了。
这时候方子健和方子元都被派出去了,方子湛在安置那些小孩子房间,检查屋子是否暖和,他们是不是暖和的问题。
方小福看向新乳娘,将同样的话和她说了一遍,没有问题后便办了交接。
从徐岳县来的乳娘仔细交代清楚后,将穿着小棉袄又裹着包片的唐铭交给她,又叮嘱不要出去外面太冷,孩子从南方来的,还没有适应这边的天气。
那妇人一一应了,丝毫不敢怠慢。能每到一个县换一个乳娘的主家,她也不敢有丝毫差错啊,得罪不起的。
得了空闲的徐岳县乳娘便来请求方小福,说她可不可以一起做袖笼?
方小福看她一眼,便点了点头,说道:“今天二十文,你还是包食宿的,明天你得赶回徐岳县去。”
“小妇可以后天起程,明天一起帮着做活儿吧。小妇知道三少夫人不差这几十文钱,但多个人多双手,这天冷起来,快些做好也放心一点。”
方小福见她说得不错,便点头同意了。她确实不差这个钱,差的是能赶活儿的人手。
于是那妇人欢喜地也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拿了针线就认真缝了起来。方小福让唐彩和唐雪拉扯棉花,她剪布样子,其他人缝制。
很快就有十几只袖笼做好,而且中间部位都压了线,不怕棉花不均,只是为了赶时间,没有绣花,用的都是最简单方便的做法。
方小福立刻喊呆在屋里的唐思过去试了一下,小家伙两手一伸,袖笼的长袖刚好到手臂,他欢喜地叫道:“真暖和!”
两岁的他能到手臂,其他人的至少能到手腕。方小福又剪了一些适合小少年们和少年们的长度,再剪了一些哥哥他们大人能用的。
而妇人们不敢稍歇,立刻又开始缝。大家都是做惯针线的,缝这个十分容易,想着那么多孩子不再挨冻,心里都暖烘烘的。
主家这么心善体贴,她们当下人也当得欢喜。
这时汪二郎中背着药箱和小童走了进来,他们已经安顿好住处,过来给新乳娘和唐铭看诊的。这一路不断换乳娘,也要确保身体健康才行。
尤其这天越来越冷,也怕孩子染上风寒。
棉花很快就拉扯完了,唐彩很乖巧地过来拿了剪刀帮着剪布样子。都是长宽的布料并不需要学,观察一下把握长度便可。
方小福便放下剪刀走到门口叫了一名小厮去厨房让人熬姜汤,是不是染风寒不管,先喝一碗姜汤给大家暖暖身子才是正经。
结果小厮说三公子已经交代下去了。方小福看向院子里忙着的少年不由一笑,他知道她在忙着赶制御寒物品,便没有来问她打搅她。
没多久,方子健便和小二各扛了一大袋棉花来了,后面跟着两个年轻媳妇,手中各拿着一只针线篮子。
能自带工具来做工,可见她们确是本份之人。
布料不够,方小福先让她们也加入做袖笼的行列,她们也没多话,更没多问什么,坐下看了看别的妇人做的,没一会儿便动手了。
方小福再次点头,她就喜欢这样的员工。
唐彩和唐雪又开始拉扯起棉花来,并没有等方小福吩咐。
方小福想了想,让方子健去把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少年都叫到隔壁厅上。然后拿一袋棉花过去,让唐彩过去叫他们拉扯棉花。
唐思一听也想过来帮忙,但方小福说人手够,他就在屋里呆着就好。
屋里虽然有火盆,但方小福担心小孩子不会照顾自己而受伤,这时代烫伤可是大问题,因此不允许大家围火盆太近,在屋里呆着便可,并且让大孩子管着小孩子。
方子元也买布料回来了。
马车直接从侧门赶进来,立刻喊人把布料搬到方小福面前,这样才不至耽搁时间似的,谁让方小福一开始那么严肃又急迫地吩咐呢。
☆、978。第978章 此时不是较劲的时候
方小福立刻喊了春柳和夏荷帮忙剪布样子,不过这次剪的不是袖笼,而是围巾。
这时代没有毛线围巾,现在也没条件做什么动物毛的,方小福要做的是用更长的长方布料缝住拉得篷松的棉花,然后套在脖子上。
当然不可能围上几圈,而是将一头折回来缝住,将另一头穿过去,想收多拢根据用者自己的情况调节。
只要脖子部位暖起来,风吹来时也没那么冷了。
如果是毛线织围巾,根本不用做得如此不美观,但现在条件有限,能实用便好了。不过这么做了两条后她便放弃了,觉得不满意。
沉着小脸想了一会儿,重新剪了几小块布,在下摆处逢了一条宽边布搭扣,将另一头从布搭扣里穿过去。
长度一样能调节,又缝在背面,外形上就美观多了,而且左右长度相差不多重心也均匀,不用担心会滑开了。
她自己试了试,便将方法教给春柳和夏荷,让她们剪布样子时注意些,又喊跑去缝袖笼的袁三娘过来,再加上来做工的两名妇人,让她们三人先缝起围巾来。
袖笼优先马车里的人,围巾优先骑马和赶车的人。
都是很容易做的东西,只是要长时间忙碌也很辛苦。好在这时代的女人都是做惯的,到也不觉得累。
一刻钟后,有了几十个小少年的帮忙,很快棉花便拉扯了一袋出来。方小福让他们去洗手休息。没多久姜汤送来了,每人喝了一碗。
这时还没到晚上,外面的天却已黑透,屋里早就掌了灯,到也不觉得差异多大。
方小福进屋开箱拿了一件斗篷披上,又拿了一件搭在手上。虽然进城之前觉得冷,大家就把棉袄都换上了,但这泰阳县似乎更冷,只怕就要下雪了。
她再次叮嘱唐思就在屋里玩积木,然后出去找兄弟们,大家见她披了斗篷连忙围过来。
“小七儿,这天都黑了你还要出去?”
“可是还差着什么?”
“先回屋里吧,外面冷。”
他们进城的时候虽然觉得冷但还承受得住,这天黑下来北风一吹顿时觉得好像要结冰了,这冷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主要还是他们从南方回来,温差还没调过来。
“我想去制衣铺看看有没有现成的斗篷或是厚棉袄,没想到这么快就冷了,准备的棉袄怕不厚,冻坏了小孩子可麻烦了。”
若大家在路上一个个感冒了,虽说带着医生,也是会忙惨的。这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出差错。
“那我陪你去吧,我去祥记的时候看见制衣铺子了,有成衣卖。只是当时没想要买就没去问。”方子元立刻说道。
“好,还是赶马车去。”方小福点点头就将臂弯里的斗篷递给他。三兄弟都有准备斗篷,她只需要一个人陪着,就只拿了一件出来。
“我也去吧,多个人买起来快一些。”方子湛立刻开口,看一眼正系斗篷的方子元,便道,“二哥你赶车。”
“也好,人多速战速决。”方子元看他一眼,很爽快地答应了。此时不是较劲的时候,人多确实挑选起来会快些。
于是方子健什么也没说一起跟着走了。
没多久就到了方子元说的制衣铺子,但铺面已经关上了门,方子健跳下马车上前去拍门,拍了好一会儿,门上才开了一个小窗口,有人问:“谁呀?打烊了!”
“老板,行个方便吧,我们要买冬衣、斗篷。”方子健说道。心想这时候就算人家信口开价,只要不离谱都可以接受了。
谁让他们应对不足,准备不充分呢。
听说是买成衣的,很快铺面就打开了一半,里面的灯光便将门前照亮,一名中年妇人露出笑容道:“几位客人快请进,这变天了挺冷的。”
三兄弟托请店家一名半大小子帮忙看着马车,他们进了铺子开始挑选起来。铺面是两个铺子,一边全是成衣,另一边则是布匹,看来制衣坊在后院里。
方小福一边问价一边挑了些布料不算特别高档的孩童棉袄,那中年妇人顿时明白,这穿着像有钱人的小姐怕是给府里小厮买的。
有些大户人家专买几岁大的孩子培养成家养小厮,以后更忠心可靠。
消费目标局限,这样的棉袄便喊不起价了。
但天时地利的优势,价钱仍然不低,有的一吊钱、有的五吊钱,还有十多件布料好些,也到了八吊钱和一两银子。
方小福将所有孩子棉袄挑出来后,问她还有没有货。
顿时把老板给吓到了,为难地道:“全在这里了。这天冷了,棉袄自然都会拿出来卖的,就剩下这些了。”
方小福心里划算了一下,这五十多件棉袄能穿五岁以上到十岁左右的孩子,剩下的五岁以下可以去如意斋拿宝宝棉衣。
于是又拿了二十多件斗篷,这个比棉袄贵多了,都是二两以上到五两不等,再看到棉鞋立刻估摸着挑了大半,也有三十多双。
“老板,这城里还有别处有卖这些吗?你的都让我扫货了,不够啊。”方小福一边挑一边问,却把老板吓坏了,终于忍不住问:“小姐不知道要买多少呢?”
“大到十来岁,小到两三岁,有百来个人呢。还有十多个女子,都是不经冻的。”方小福便道。
“实不相瞒,我铺子里就这些了,若小姐不嫌,我这就让人去同行铺子问问,晚点去府上回信儿?”中年妇人见来了大客户,连忙热情地道。
“可以呀,若是有货直接送到客栈来吧,有十多岁少年、二十岁左右男子和二十多岁男子能穿的我也收,能穿的全部买下。”
方小福说着报了客栈名字,以及他们总人数情况。
中年妇人眼睛一亮,喜上眉梢。这可是城里最好的客栈,住了这么多人绝对是笔大生意。她立刻答应着一个时辰内会有回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