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七儿,你在想什么?”赵安瑶在一旁用端盆清洗碗筷,见方小福怔怔愣愣地,不由奇怪地问。
“我在想迎春家里情况不知怎样了,这天气院子里肯定不能坐人,在建的侧院也得停下来了,还不知怎么愁呢。”
方小福说着摇头叹气,又道:“只是这天气也不能随便过去,怕山道上有滑坡……”
她是有心要过去看看情况,但农家人都知道,这种突来风雨的天气,是不适宜出门去山道上走的。
去大刘村还好,一个是近,二个是山道没那么封闭,另一边是田园,因此滑坡的危机相对减轻,但南季村靠江、北季村靠山,虽不在山谷里,但山势高了许多。
正因为山高一些,季琛家才拿出来两支野山参,自己家挖的,季山才会摔断了腿变成现在这样。
他们除了种田也靠山吃饭,但没有专职猎户,都是农闲时就结伴进山逛逛,打点野味回来改善伙食,打到大家伙就卖镇上饭馆去。
这种天气,对北季村的人来说,才是伤害最大的吧。
结果她才这么想着,就听见方子湛匆匆跑回来大声喊着:“石家坡出事了!”
方小福立刻扔下碗跑出厨房,就看见二哥也出来了,连声问:“怎么回事?是谁家?”
“石场滑坡,奕和表哥过来请汪先生,汪先生让我赶紧去趟镇上,要叫汪二先生来帮忙还要准备些药,药庐的怕不够。”
“二哥你照顾家里,我回来说声,现在就走!”方子湛说完看了方小福一眼,啥也来不及说就匆匆转身跑了。
他在大杂院那边遇到的石奕和赶着马车,汪郎中看见他匆匆吩咐了一句,他当时就从大杂院赶了马车出来,不过要先回来打个招呼,不然小七儿要担心了。
但他也知道石家坡来请汪先生肯定是郎中忙不过来,听说还有人去大刘村了,情况可见有多严重,因此他也不敢耽搁。
现在庆幸的是风雨渐渐小了起来,不然这马车也不敢出门啊,万一路上掀翻了咋办?
方小福看着方子湛匆匆跑出去,不一会儿就传来马蹄声渐远,一颗心紧紧地揪了起来。
“小七儿,别担心,会没事的……”方子元走到厨房这边来抱了抱方小福,又在她头上揉了揉,安抚着她。
但也仅仅只是安抚,石场因为尘土太重,住在周围的人家并不多,只是石场本就是依山而建,山脚下当然也会有人家。
就是不知这次滑坡是石场,还是石场附近?距离姑婆家远不远?慧儿的爹以前就是石匠,只是后来也跟着去了县城福缘食府,家却是和姑婆家在一块儿的。
这一瞬间,方子元已想了很多,见小丫头仍紧绷着身子,身后赵安瑶也露出担忧的表情,有些害怕地望着他。
“你们两个洗了碗就回屋去,我骑马去石家坡看看情况。”方子元便说道。
“不!”方小福一听猛然回神,一脸严肃地望着他,“你去大杂院找村长大伯了解情况,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我相信村里早就知道了。”
“我去后面找娘和大伯娘,这会儿爷和二爷他们肯定都在地里,得去通知他们。”方小福这么安排,本来想说她去地里通知大家,可她哪知道地都在哪里?
家里的地又不是在一场儿的。
“那好,我走了。”方子元也没多说转身便去找油纸伞,家里蓑衣都被穿走了,他只能打伞。
方小福让赵安瑶在家洗碗,她去后院把情况说了一下,然后和方刘氏、方杨氏分别去了三处地方找人。
按着指点方小福撑着雨伞一步一滑地到地头找了一圈儿,询问过其他查看庄稼的人得知爷他们刚走不久,二爷在下垅那边的田里,便赶过去先和二爷说了。
“走,咱们先回去!”二爷见小七儿半身泥泞地跑来,连忙从地里走上田畻,将鞋拾起拿在手中,打着赤脚往回走。
虽然天冷,但鞋穿了也得陷在泥浆里拨不出来,只能不穿。
要怪就只怪这场雨来得太快太猛,没有给大地一个接受的时间,才会出现这样各种麻烦的情况。如果这雨是慢慢下起来,下个几天甚至十天半月,反而不会这么严重。
田沟里的积水还在哗哗地流动着,从高处往下,从远处流向远方。
他们在另一处田畻上走时,方小福正和田里的几个大叔在说话,突然脚一滑,等二爷听见尖叫声时,方小福已倒在田沟里了。
☆、1168。第1168章 救人
“小七儿!”二爷吓了一跳,就听见不远处方子健的惊呼声,等方小福自己从积水里爬起来时,方子健已冲到了眼前。
“快上来,水里凉!”方子健也是打着赤脚,裤管卷到小腿上,一手拿着鞋子,一手伸出将方小福拉上田畻。
“呵呵,是挺凉快的。”方小福吐舌,不好意思地自嘲着。她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摔得这么难看。
那一瞬间她真是魂都快吓没了,以为这一脚下去,自己就不在这世界了呢。
曾经很想回去现代,可又害怕再穿到别处去,现在,她却是哪儿也不想去,就想呆在方家,呆在这些个少年身边,做方子湛的小媳妇儿。
“赶紧上来,我背你回去!”方子健已在方小福面前蹲下身。
“不用,我能走的。”方小福尴尬地拒绝。
“上来!”方子健回头瞪了她一眼,声音隐含着怒气。
“小七儿你还是赶紧让大郎背吧,快点回家泡个热水,把湿衣裳换个,别着凉了啊。”一位大娘连忙相劝。
“是呀,你才多大点呢,不用那么避讳啦,赶紧让大郎背回去,别又摔着了,这路上滑着呢。”另一位婶子也好心劝道。
“赶紧的啊!”二爷也催道。
“好吧,大哥你别嫌人家沉啊。”方小福见大家都这么说,这才不好意思地上前,仍不忘调侃一下。
顿时把田里那些人给逗得哈哈大笑,麦子折了的阴影都给驱散了许多。
背上果然沉了沉,方子健勾了勾唇,但也什么都没说,稳稳地站起了身。
只是他的大手掌也不敢乱放,只是勾住了小丫头的两只腿,便一步一步勾着脚趾踩在泥泞中朝前走去。
方小福见他没有碰到自己的屁屁不由放心了不少,因为她刚才是一屁股坐在泥水里的,因此裤腿上泥多,屁股上却是泥水多。
好在今天穿了棉裤,不然这会儿得冻死。
二爷让他们先回家,他去找老爷子他们。方子健连忙说他娘已经找到了,他就是知道了消息才往这边来寻小七儿的。
于是大家快步往家里赶,快到家门前时,方子元正撑着伞回来,看见小七儿居然被大哥背着,顿时飞奔而来。
“小七儿这是咋了?”他又担心又生气地问。
“摔了。”方小福一手举着沾了泥的雨伞,一手搭在方子健肩头,十分乖巧地解释。
“别问那么多了,赶紧回去倒热水,小七儿得泡澡才行,头发也要洗。”方子健边走边吩咐。
方子元心里有些郁闷,但也知道此时不是生闷气的时候,便朝前跑了。
等方子健背着方小福回家时,方子元已经提着两桶热水走出厨房,而赵安瑶在屋里摆好了浴盆,正在找衣裳。
“你先把湿衣裳脱下来,拿被子把自己捂着,我去弄些柴禾给你烧炕,屋里暖了再洗澡。”方子健在屋门口放下方小福,吩咐着。
“不用这么麻烦,我泡热水澡就行了。”方小福连忙说道。今儿是冷,但洗了热水就没这么可怕了。
“不行!”方子健沉声否定,难得地拿出了大哥气势,吓得方小福顿时矮了气焰。
“那我在三哥屋里洗,你们在我屋里烧炕,可以吧?这样我洗完就能爬炕上暖着,不用弄脏一床被子不是?”方小福只好说道。
方子元刚好走过来,立刻便将热水顺势提到了方子湛屋里,赵安瑶吃力地挪着浴盆,方子健接过来送到隔壁。
“安瑶你不用担心,今儿咱们可以睡热炕了哦。”方小福进屋时还不忘安抚别人。
“小七儿,你的衣裳!”赵安瑶想起来立刻抱起放在炕上的一堆衣裳赶到隔壁。
方子元见大哥打着赤脚,裤管上尽是泥,便说他来烧炕,让大哥赶紧去打水洗洗,等下也过来这边暖着。
方子健也没推辞,他确实觉得挺冷的。
厨房里,老太太正在熬姜汤,因为灶膛在烧火,瓮缸里的水便热得快,大家都是打着赤脚带着泥泞回来了,正好用热水洗洗。
方子健也提了两桶水回屋,等他洗完又擦干头发挽好发髻出来,方小福才刚洗好,一边开门出来一边擦着头发。
方子健盛了四碗姜汤用托盘装着去方小福屋里,屋里已经暖和起来,大家一边喝姜汤一边听方子元说起打听来的消息。
原来事情发生在今儿清早,石家坡和方山村一样,经过狂风暴雨一夜清洗,早晨许多百姓都出门查看庄稼、屋子、猪圈、牛棚,很多都有或轻或重地损坏。
那些茅草屋顶的更是半夜里就被掀去了屋顶、或者被雹子打坏,一家人只能披着蓑衣、撑着雨伞缩在一处默默等着天亮。
但也有屋顶往下掉的则砸伤到人,也有陈旧的泥墙塌了一角的,半夜里就哭嚎起来,请了村里郎中。但这还不算严重的。
天亮之后,就有十几个家中受灾的石匠去石场想找看守石场的管事支些工钱,家里变成这样急需银钱修补。
结果到石场一看,堆着石头的山坡变成了一个奇怪的斜坡,管事的屋子已经不见,只露出一个屋顶。
大家发出一声惊呼,有的回村喊人、有的冲过去想扒出屋子,结果这一动静,又引起了第二次滑坡,那十几个石匠有的被埋住身子、有的被石头砸到滚下坡。
跑得快的嘶声尖叫着连滚带爬,惊动了其他人,大家震惊又恐惧地奔走相告,也有人扛起锄头、铁锹前去救人。
但这样的情况谁敢下锄头、铁锹?最后都扔在一旁伸手去扒,趁着新的滑坡之前救出一个是一个。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惊动了村长他们,老头们一边哭着一边喊人去救人,又安排人手去查看石场周围百姓。
那些百姓住在山下,却没有在石场面积上,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滑坡地带就是石场。
而那些百姓家的屋也大多在后半夜里塌了,几乎都在睡梦中受伤,也有人呼救,到底离村子远了些,又是这么大的风雨声,就是隔着一段距离的邻居都没听见。
☆、1169。第1169章 毕竟不是华佗在世
结果安好的邻居早起一看也是吓坏了,都过来救人,请郎中。
村长一边指挥人救援,一边自责昨夜应该安排人出来巡村的。他哪想到春天的第一场雨,虽然来得凶了些,竟会酿成这么大的惨剧?
“人都救出来了么?”方小福声音有些发颤,即使此刻屋子里很暖和,却有一种寒冷自心底生起。
人穷不怕,就怕天灾,即使到了高科技发达的现代,也是一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难。
“……还不清楚,奕和表哥过来的时候,还有几个在挖,从坡上滚下来的多数被石头砸到,有几个是砸到了头,能不能……看造化吧。”
大家都不再说话,有些心事重重。本来他们是想过去石家坡看看的,但老爷子不让,说大人过去就成,他们去了也帮不上忙。
而且村长大伯收到消息就喊了几十个壮劳力过去帮忙,他们确实帮不上什么。
“我们做些蛋糕送过去吧。”方小福突然说道,“蛋糕能填肚子又不费时间,放着还方便。”就当干粮好了。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主意不错,他们也能帮得上忙了。意见达成,根本不需要商量什么立刻就忙开了。
方小福让赵安瑶打蛋,她去二爷家喊了两个堂婶娘过来帮忙,再加上娘,烤房便匆匆开工了。
上午时,雨已完全停住,但空气里湿意很重,寒嗖嗖地侵袭着这个世界。大风稍歇,石场的抢救工作差不多完成。
主要是把人都挖了出来,抬到马车上送到石家祠堂里,本村石郎中父子都在这边集中救治,汪郎中带着药童也赶来这里直接救治。
方子湛赶着马车去平安医馆找汪二郎中说明了原由,平安医馆立刻又加派了两名郎中,并且配备了许多治伤药、止血药等伤患适用药丸、药膏,就让他们赶紧先走。
至于其它根据不同情况所需药材则在郎中们的药箱中,到现场再开方配药,不齐全的就只能再回镇上抓了。
但方子湛怕耽搁功夫,直接说按大范围所需每样都抓些出来,到现场设成临时药庐更方便一些,这些药材全部由他买下。
但他也没带那么多银票在身上,最后在小汪郎中和汪二郎中作保下,他写了一张欠款凭据,允诺明天还清。
光药钱就有一千多两,郎中出诊免费,实际使用药丸、药膏则由出诊郎中实报数目算钱,由汪家与医馆各担一半。
平安医馆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很仁义了,而且一应规矩全部从权,节省了许多沟通的时间,等那边药材抓好,又赶了一辆马车。
两辆马车便匆匆朝石家坡赶去。在祠堂那边惨叫声一片而郎中们忙得恨不能多生出两双手来时,他们便赶到了。
方子湛是当过汪郎中药童的,许多药都认识,因此便和石郎中的孙子一起搭建临时药庐,这样郎中们抓药就方便多了。
而郎中们的药童主要负责上药、包扎,村里妇人们也来了不少人帮忙。
有的送来了棉袄、棉被,有的送来了刚出蒸的窝头,有的帮着抱孩子,有的负责煎药,有的烧热水。
虽然人来人往跟集市似的,但确实都帮了大忙。后来在两村村长过来查看情况时提议,将祠堂分出几个区域。
重症的、轻伤的、家没了要暂住的,睡觉的地方、吃饭的地方,全都划分开了,这样的春天、这样的雨天,不注意些万一伤者感染就麻烦了。
老方家,在连出两炉小蛋糕后,就交给方子健先送去石家坡,顺便探下情况,看还需要什么,他们再想办法解决。
而方小福想了想,觉得光靠蛋糕不止饿,又把家里仅剩的肉拿出来剁了白菜肉陷,就在烤房这边和大家一起边做蛋糕边做包子。
等方子健从石家坡回来,包子已经在厨房上蒸都快冒热气了。
“人都救下来了,那个屋子被埋的管事也因此逃过一劫,虽然被屋梁砸伤,但窗子还有半截露在地面,没有闷死。”
“那些被砸伤的只有两个伤得最重、还没醒过来。汪先生说,估摸着是脑中积了淤血,但伤太重也不敢胡乱化淤,得养一阵再说。”
“好在老三去了平安医馆,不但请了汪二郎中来,还有另两个擅长内外伤的郎中也被医馆派来了,还带来了许多药。”
“老三买了一千多两药材在石家祠堂搭了药庐,因为供药及时,那些人的伤口没有恶化,血也很快止住了。最重要的是……”
“止血之后补血、护气的药材跟上了,只需要安心养伤即可,就是……那两个人若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听了大哥的一翻讲诉,方小福陷入了沉默。
这时代能知道脑中积了淤血的严重性,已属不易,但毕竟不是华佗在世,也不能动用现代手术,能否在用药的前提下治好,除了靠本事,也要靠耐心,还有药材。
等大肉包出锅,方子元也跟着大哥一起赶车去石家坡,一车蛋糕、一车肉包,都是刚出炉热腾腾的。
原本石家坡也是可以自己供应吃食的,但他们能供出来的多是粗粮,哪有老方家这么快、这么多、这么好?
反倒是来这边帮忙的人沾了光,也吃到了一些。早上的惊吓在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下也总算缓和了下来。
大家都在说这次石场滑坡的事情,有人在追问原因,有人在庆幸是石场出事,不是珍珠山直接滑坡,不然危险更大,那就是真正的伤亡了。
但这样的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老村长召集壮劳力扛着锄头四处去巡山,但也不敢走太远,只在附近坡下检查,若有松土层立刻示警。
方山村和大刘村这边在知道石家坡出事之后,也第一时间派了人巡山,好在别处没有发现这种危机。
而后来查到,石场常年采石,那一片土质本来就有问题了,再采下去问题还会出现的。因此在石场老板下午赶到时,村长带领村人同石场老板交涉,拒绝继续开采。
但被石场老板拒绝了。
☆、1170。第1170章 交涉
那一大片产石的山地是被人家买下的,石家坡很多百姓也是依附着石场生存。在出事之前,谁也不会想到拒绝开采的。
但如今这不是出事儿了么……
石场老板却拒绝了,说他一家大小都靠这片山地吃饭呢,而且买山地可是花了几万银子的,如今石场没了,还不让开采了,叫他喝西风北去?
不如直接逼死他得了!
不但不同意停止,还不同意赔偿因为滑坡而受伤的那些人,这下石家坡全炸开了锅,将石场老板堵在祠堂里不让离开。
相比于石家坡这边的群情激烈,方山村正张罗着棉被、粮食准备送过去。
屋子塌了,这天不放晴也没办法重建,暂住祠堂只能避风雨,却不能驱严寒。因此这些都是人家急需的东西。
不过村长也没挨家挨户去动员,如今公帐富裕,公产粮食还是有的,大米、麦面、玉米面、荞麦面,直接就装了一马车。
虽然每种都不是很多,但应急是可以了。至于棉被,就只能在村里看谁家有条件拿出一床、两床的了。
后来方小福知道后,就去大杂院里抽了八床新被子出来,都是去年夏天为大杂院里准备被子时特意多弹出来备着的。
如果没有多的,当初唐默他们过来住也没办法临时安置了,就因为各种所需物品都有储备,才方便安排嘛。
再加上村里其他人家腾出来的,一共就凑足了五十床,铺上干草,盖上被子就能睡觉了。
再加上几乎每家拿出来的一些面条、鸡蛋、新鲜疏散,也堆满了一马车。就这么三马车物资当天下午送去了石家坡。
方小福本来还想准备几只鸡,再把五子丘那些熏鸡、烤鸭准备一些的,但后来转念一想又放弃了。
受伤的人暂时可吃不了这些东西,其余的人能不能吃到嘴也难说,别到时送去的东西一夜之间都被顺手瓜分了,反让人说送得太少不够分,就难看了。
对于救灾物资,这时代自朝廷就没法有效有力监管,何况一个穷村子?与其拿吃的一直供着,不如为重建出把力,让他们早点重返家园、自力更生才是正经。
虽然雨停了,冰雹也没再下,但是天晚时风又大了起来,发出呼呼的声音,听着怪吓人的。
方小福和赵安瑶袖着手在院门口张望了好几回,终于等到兄弟几个回来了。老爷子和二爷他们也都跟着回来了,大家进了屋都有些疲累。
因为一天的忙乱,他们身上也都脏兮兮的,方小福和子维、赵君睿、子雅都忙着给他们打热水,赵安瑶泡热茶,连子鸿和子胜都帮忙添水、烧火。
一阵忙碌之后,兄弟几个才聚到了方小福屋里,说起后面的事情。
原来下午那石场老板来了,既不肯停止采石,也不愿赔偿,两边僵持起来。后来村长大伯带人送物资过去,就要揪了那石场老板见官。
虽说是合法采石,但出了事老板怎能不担责?而且石场已经出了事,继续下去会继续出事,衙门怎能坐视不理?
但石场老板却以他有地契和采挖权为由,说就算告到京城也有理儿。至于赔偿,又不是工伤,赔什么赔?他如今石场都滑没了,亏得要上吊了,谁来赔他?
最后石家坡村长还是带人去了县丞衙门,就算不是告状,在他辖区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故,也是要上报的。
县丞大人本来在忙着清理镇上受灾情况,也在整理辖下各村受灾情况,这时听说滑坡伤了人,立刻就带了两名衙差骑马赶到石家坡了解情况。
县丞大人先去祠堂看了伤者,了解了灾情受灾情况后,又去石场仔细看了看,听一位耆老讲述整个危险和抢救的过程。
最后回到祠堂协调石家坡和石场老板交涉赔偿和拒绝采石的问题。
其实这种事儿说白了就是各自有理,是很难下判的,只能协调。否则,对任何一方都是要逼死人的节奏。
县丞大人本来今年也要上京赶考的,结果年前病了一场,过年尚且在病中度过的,虽然年后已在康复,但觉得出师不利,便放弃了本期科举机会。
因此,当他在这儿看到不少熟面孔的时候,心里便有了数,吃完双方各执一词后,却问起了方家兄弟,对于此事可有什么见解。
方子元他们见问,自然是知道这位县丞大人习惯先听别人呈词,等别人自己辩出长短再下结论,因此也不客气,当场叫了石家兄弟又找来石家坡许多秀才,大家当场为石家坡和石场的命运展开了一场研讨会。
当然,这场研讨会成员都自觉遗忘了沈家秀才,就算沈老秀才想插言,也被一众年轻人给忽略了,气得甩袖就走。
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石场虽然花了几万两买下这片山地,但几代下来早就赚回去了,而如今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