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大哥的意思,是我姑婆他们去了京城过年,我们几个就算没赶回来过年,在京城也不至太孤单让人担心?”
“可不是么,有你们石家这么多长辈在京城里,你家大人还担心啥!”长乐先生好笑地勾了勾唇。
在一切还未有定论的时候,自然不好直接将方家人都接过去,因此,接石家人这个理由就十分充足了。
何况石家人进京,小媳妇也会高兴,这个年肯定过得好,然后安安心心、顺顺利利地生孩子。
方子湛心里已迅速转过无数心思,此时也明白了为何长乐先生突然出现,还要在青阳县呆这么久,是在等京城里的消息吧。
他们也在等京城里的消息,不过他们并不在意京城里的消息如何,因为他们还没有暴露身份,随时能够以方家的身份进京。
那晚他们就商量好,由东方宇再用一次假公主的牌,看能惊动多少暗中势力,差不多时才是方小福回去。
这真真假假,到时肯定很热闹。这汪水肯定得被翻搅一通,到时能挖出多少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证据出现了。
东方宇敢出招,自然已经有数,以前不敢妄动,是因为妹妹还没找到,如今当然是要放手一搏了。
而此时,京城里的“公主说”已经因为前两天又出现了英王世子去见妹妹而且一同上了马车去相国寺却招来杀手行刺,而愈演愈烈。
如今若还有人不相信公主知道真相、知道凶手是谁,别人都会说此人是傻瓜。看凶手不惜在风头上也要追杀公主的行为来看,肯定是真的了。
听说公主受了伤,被英王世子的护卫随从们拼死保护退入相国寺,随后安平侯言旭明亲率五百金吾卫一路追剿,可惜被抓的杀手都吞毒自杀了,没有活口留下来。
这次事件一时间成为京城最热闹的话题,被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连皇上都在朝上震怒,下旨严查!
十年前的血案再是惨烈,毕竟已是十年前,而且相隔又遥远,大家说的只是八卦,为之动容的人还是不多。
可眼下发生的刺杀就在京城外十几里范围内,而且还是去皇家相国寺途中,又是热闹人物、核心事件。
一时间京城里的人恐怕连做梦都是梦的这些事情了。附近州县也在热议。只是青阳县到底相隔了半月路途,消息传过来自然晚得多了。
此时青阳县人还只是——听说京城里不安宁,对事情了解并不多。而农家人没在外面走动,自然更不知情了。
☆、1339。第1339章 为啥铭儿没有娘?
十月十二的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北风一吹气温又陡然降下了许多。这对于中午还有着花花太阳的天气来说,给出行的人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敞轩里,姐妹几个看着外面的雨势不由担忧,她们的夫君可都在县学呢,也没办法送衣过去,又没准备雨伞,回来可不得淋湿了?
方小福以前上过学,自然是对这种情况早已见惯,到是没那么多忧虑情绪。
她摸了摸唐铭的小手心,便让燕儿去拿小马夹。又让莺儿去给在抱厦里写字的几个小家伙添衣。
陆云轩走后,这个启蒙班就没了固定先生,每天早中晚都是其他人轮流教着,主要是教识字、背《三字经》、《千字文》、幼学这些,然后布置课业、检查课业。
再加上方小福时不时教些容易背诵的诗歌、生活小常识、画画、儿歌、一个幼儿园大班俨然形成。
但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不会因为没有老师时刻监督带领,就不学习了,玩得没边儿了。像这时候他们就很自觉的在写字。
天气凉下来,姐妹几个也回自己屋去添衣,苏锦在夏荷的撑伞帮助下,也抱着儿子回自己屋里去了。
“姨姨,为啥铭儿没有娘?”突然,唐铭靠在方小福腿边仰头望着她问道。
方小福手中的画笔猛地掉落……
“傻铭儿,要是没有娘,谁把你生下来的?”方小福将画夹拿到一边,伸手把唐铭抱到腿上坐下,将他搂在怀中,不让他看见自己眼角滑落的泪珠。
小家伙肯定是看到刚才苏锦抱儿子离开时的背影突然有想法了。
不然这么长时间以来,不论是苏锦带着儿子,还是彩云带着儿子,他都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这会儿却突然问起来了。
至于他以前为何不问,现在却又突然问了?
但方小福并不想去追究他的为什么,只想阻止他心里继续想下去。
“不是姨姨画出来的吗?”唐铭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望着方小福。
“……谁告诉你的?”方小福嘴角猛搐,难道他以前不问,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姨姨画出来的?
“哥哥。”唐铭更无辜地把唐思给卖了。
“……”方小福已问不下去了,因为她想哭又想笑。
“没错,铭儿是姨姨画出来的,可是要十年那么久才能画出一个,所以铭儿,别再让姨姨画弟弟妹妹了啊。”
“姨姨可以画一个娘么?”唐铭乖巧地点点头,却又立刻期待地问。
“画娘要更久了,只怕要二十年呢,那是好久好久了,铭儿都能长到小叔那么大了!”方小福又差点泪崩,这孩子渐渐知道娘是什么了吧?
“哦……”唐铭有些失望地应了一声,便低头依偎着方小福不再说话了。虽然他不知道二十年是好久好久,但他知道小叔是大人。
那就是要好久好久了!
“姨姨,你每天都画画,是要好久好久以后把它们变出来吗?”忽然,唐铭又问了一个问题。
“嗯,铭儿真聪明!”方小福无法解释什么,只是安抚着这孩子,不要让他继续胡思乱想了,“铭儿,姨姨喜欢你!”
“铭儿也喜欢姨姨!”唐铭立刻仰头笑着说道,小脸上果真洋溢起被喜爱的纯真笑容。已经两岁半的他,能说的话越来越多了。
“铭儿,姨姨教你唱歌好不好?”方小福见小家伙露出了笑容,于是再接再厉。
“好!”果然,唐铭兴趣大增,便将画娘的问题抛到了脑后。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歌词简单而且不多,节奏明快亮丽,然后是反复唱,唐铭很快就记住了。可惜没有钢琴……方小福不禁有些遗憾,她也是能弹电子琴、会吹口琴的。
当然,笛子也会一些,不过技术有限罢了。这首曲子还是要弹的好听。
不过此时两人却唱得很欢乐,和着敞轩外的雨声,有一种宁静中的空灵气息在流动。秦婆和秦火坐在一旁桌边绣花,不时看过来一眼,嘴角皆有笑意。
傍晚,方子湛他们从县学回来果然都是一身湿漉漉的。还好都是后生哥又练了这许久的武功,到也没有表现出弱不禁风的模样。
方小福仍是早有准备,立刻让人送上姜茶给他们喝,然后让大家回去泡个热水澡,再换上棉袍,晚上就在水榭那边读书,等着长乐先生到来。
小兄弟们虽然也冷,到是没有淋着雨,方府里一路都有抄手游廓连接各处,到大门口直接上了马车,别苑门上有伞给他们备着。
不过也是喝了一碗姜茶就回去添衣。
因为下雨活动范围有限,天气又冷,方小福让小兄弟们都在屋里读书,夜里早些睡觉。其他兄弟她也不管,就带着唐铭和其他几个小家伙们在屋里讲故事、做游戏。
他们虽在启蒙班,但学习上不用逼这么紧,完成了功课还是可以玩一玩的。
好在这场雨没有下多久,第二天中午就停下来了,只到傍晚时才又下了一会儿,夜里又停下了。
十月十四的傍晚,天边出现彩虹,天色总算亮了起来。方小福也松了一口气,在这种交通不便的时代,下雨、下雪都很麻烦。
下雪尚且可以观景,下雨除了湿漉漉还是混漉漉,出门就是各种不方便。
十月十五中午,文浩天通过天一书局传信儿来了,果真是邀请石家合家进京过年的。二表婶一脸激动,她是既想闺女,又有各种担心。
毕竟她没出过远门还要在远离家乡的京城里过年,心情自然是很复杂的。
当晚,在县城里的所有石家人都到别苑里来了,他们需要开个会商量一下。
因为文浩天的邀请里也包括了二爷爷一家和三爷爷一家,说是难得去趟京城,不如一起去走走、看看。
但是没邀方家人,毕竟方家是舅爷爷家,又远了一些。因此这邀请并没有问题,大家也没有多想。
小兄弟们可没那么多想的,听说要去京城过年,立刻就欢呼起来,可把方家和刘家这边的小兄弟们给眼馋死了。
方小福见了就忍不住想,干脆也将他们带去得了?
☆、1340。第1340章 把总帐房搬走
而她也知道目前只能想想。
但石家都去京城,无疑是给方家兄弟和方小福的行动提供了方便,就连媛儿都更高兴了。因为她家爷奶、爹娘、弟妹们也会去啊。
但此行声势浩大,准备就要很多,也会有诸多不便,因此大人们商量了半天仍是很迟疑。
石奕和、石奕祥就说他们在京城里也有宅子,与方府、文府对面住着,非常方便。
而且吴飞宇、方子彦的府第,就是文浩天当初为清静而买下来的隔壁,如今让给了他们,等于三连襟比邻而居,再加上两座方府。
对面是徐家、小睿、石家、刘家,都是相熟的,根本没有不方便。
方子健也帮着劝说,说他们本来也是要进京的,可以一起走。这一路他们都跑了几趟了,一天走多远,在何处落脚,都熟得很。
当然,这次有老有少,行程上肯定会慢些,但他们都是农家人出身,路上也不会多辛苦,再慢也就半个月到了。
他们自己走的话,只要路上不遇着天气或别的事情,十天就够了。当然,像东方宇他们常在外面行走的,连十天都不要。
被他们这么一说,大人们又有些心动了。最后三爷爷就提议,还是回家去商量一下,去不去早做决定的好。
毕竟这都十月半了,要走也是月底的事情,早些决定才能早些做准备不是?
而且,他们这些人如今都在食府和食楼做事,这一去数月,又担心活儿上出问题。
方子健又说,其实他们可以去京城自己开一间铺子,表哥们还能去上太学,三年后大考更有把握不是?
反正在石家坡又没什么地种,食府、食楼的活儿,和管事们交接清楚便是。如今石家也不靠这点工钱了。
听他这么一说好像确实都不算难事儿,大家就更加动心了。去京城开铺呢,他们也能去京城开铺呢!
如果是以前,他们肯定想都不敢想,就算做小马夹赚了不少,他们也不敢冒这个险。可如今情况不同呀。
他们石家三个女婿都在京城做官呢,而且文浩天还开了那么多书局,有他提点着,他们开铺半点担心都没,心里就如吃了定心丸似的。
只是在青阳县生活了一辈子,还没出过远门,这心里就有些慌,总觉得有很多问题似的。
最后大家也只能决定,明儿一早派两个代表回家去商量,确定去,就把手头活儿赶紧交接下去。
不过石奕吉又多了个为难。到不是他因为去京城就要丢开总帐房的活儿,而是为难他走了,如何与总帐房成员衔接工作?
这一去是明年春天回来?还是就在京城上太学?现在都是未知之数。
可年关前总帐房是有得忙的。除了方小福这边的一些生意,还有田地庄子的产出、收入,以及越来越多的食楼、茶楼的帐册也都要看、要查,要汇总做帐。
但石奕吉不愧是很有职场经验的大哥哥,他虽为难,却并不纠结,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来找方小福说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着提议几种应对策略了。
“我打算明年将总帐房搬到京城去,因为我们明年开始应该也会长住京城了。”听完奕吉表哥的提议后,方小福笑着说了一句。
石奕吉顿时有些错愕,难得地心里起了翻腾的情绪。他知道方家肯定会继续往上走,但没想到明年就要搬,他以为会是三年后。
因为三年后又到春闱时,到时兄弟几个入仕,小七儿肯定是跟着子湛走。子湛在哪儿做官,她就在哪儿,她在哪儿,总帐房肯定就在哪儿。
而那时,他们也会入仕,总帐房其他成员若无意外,也会入仕,到时总帐房成员肯定要全部换掉。
这是他们早就知道的结果,因此这么久以来,方小福都要求他完善帐房管理制度以及做帐方式。
以后不管谁来谁走,照着这套模子走就不误事儿,剩下的只是做帐人自己的术数常识和能力问题了。
可现在她说明年就要把总帐房搬走。他是可以跟上,其他人咋办?
“奕吉表哥无需担心人员的问题,大家已经上完县学了,我想明年他们应该愿意去太学看看,有空位就去读书。”
“不过上太学的多是外地学子,住的也是太学里。因此,我也不能要求他们每天住在府里给我看帐、查帐,只能挑沐休或是其它方便的时候了。”
方小福对总帐房的问题也是早有思虑的,石奕吉听了不由点头。本来就是迟早要分开的,但方小福这么一安排,其实仍是对其他人的大帮助。
“住太学想必费用很高,恐怕他们还是乐意住在你府里,每天起早去上学的。”石奕吉便笑了笑。至少这样安排就只需要交上学资了,如果是他就会这么选择。
方小福自然无所谓,京城方府可比这别苑大得多,比这边的方府也大,怎说也是几万两银子啊,住个总帐房还不是小意思嘛。
既然主方向达成共识,接下来石奕吉就说起今年的总帐安排,他去了京城多有不便,只能交给在这边的人带头负责整个工作了。
今年后备成员苏靖、陆云逸都离开了,他们石家兄弟也要离开,剩下的就是大刘村、方山村还有大王村几个了。
当然也还有季家表哥他们。不过石奕吉推荐的人选是张彦平。
张彦平读书认真、做事踏实、为人诚恳,这些品质其他人也有,但他在术数算学上确实有天份,而且细心谨慎。
又是在那样情况下聘请进来的,不像其他人,是原本就一群后生在一块儿凑热闹,一哄而至要求加入的。
其他人还有些凑热闹、赚点零花钱的心思,而张彦平才是真的当作喜欢而且在乎的工作,能够为自己积攒学费、贴补家用的工作。
当然,张彦平今年也已经是石奕吉培养出来的小管事了,工钱比别人高二十两,已经是五十两的小管事工钱了。
还有一个有潜力的人是王诩成,是大刘村的外姓人。同为外面搬来的,王诩成家只有几亩薄地,兄弟两个、一个妹妹,家境比苏靖差远了。
☆、1341。第1341章 都在准备
因此,他也是当作很重要的工作在做。但他读书比张彦平弱一点,做事却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很是踏实。
石奕吉原本打算再观察观察,若是这次年关总帐做得好,明年也提他做小管事。
方小福听了便让他提前将工作安排好,就算他不在这边几个月,工作上也不能乱,帐目一定要清楚正确。
已经有两年总帐经验的积累,想必今年能顺利度过的。
之后为了鼓舞大家,方小福也让石奕吉和其他人谈谈明年春天去太学的事儿。听说春天就能进太学,那些人根本不用考虑,立刻欢喜地答应了。
按照惯例,太学也和县学一样,是差不多时间入学的。方小福此时提春天入学,这绝对是长乐先生点了头的。
这么好的机会不去抓住,他们才是傻了。
其实方小福是先决定好了,到吃宵夜的时候才和长乐先生说起此事的。长乐先生横了她一眼,不满地道:“这事儿要不给你办成,你以后在京城可不好混了。”
“那就有劳先生了!”方小福顿时眉眼弯弯起身行了一礼。
她知道长乐先生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还不是她这些日子也很加油,把他的第一本书给画完了,又开始不停笔地画第二本了嘛。
因为长乐先生就在青阳县里住着,有不解的地方直接可以问他,而且他也能及时看到她的画稿,有不合意的也能及时指出修改、补画。
而她就要回京城了,于长乐先生来说,是只有好处的,为此,长乐先生自然也要给她一点便利,不然万一她小性子又起来了,岂不是难哄?
为了让小丫头给他画画,他也算是斗智斗勇了一翻的。
第二天二表婶就同三奶奶一起回石家坡去了,能方便抽空儿出来的就只有她们俩了。
而方小福也开始思考起后面需要应对的事情,当然,这些日子他们已将哥哥带过来的资料认真研读过了,不怕到时做睁眼瞎。
二表婶她们是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县城的,说大家商量了很久,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不仅仅是出于去看梦蕾,还有其它几个考虑。
一个就是举人们上太学的事情,一个是大家说得也没错,他们又没多少地可种,不会被庄稼拖住,何况冬天本来就是农闲,就那几亩地也不需要花时间守着。
再个,有了银钱能够开铺子的时候,当然也想开铺子有更好的发展呀。银子存在钱庄不能活用,不是上上之策。
因此,这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在心里接受了“离开家乡去京城”这个想法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难题了。
他们一辈子没离开过家这么远的农家人,其实最大的难关也就是这个意识习惯,一旦克服,出远门的恐惧也就没有了,反而有种期待的激动感。
姑婆其实是在京城里出生的,年幼时跟着爹娘回的家乡,从此本是名门女却变成农家妇,现在有机会再回京城看看,心里自然也是感慨的。
石家的问题解决,根本不需要方子湛他们回去跟家里大人说,姑婆自己就回了趟方山村,知道他们全家进京过年,老爷子他们这才放心不少。
但是方子湛他们没提要接家里人一起去京城,而且也说年关前尽量赶回来,因此大家才没想那么多,不然恐怕就有人提议要一起去了。
但石家姐妹要去京城,可把方家这边的小姐妹给馋到了,心里好生羡慕。
十月的第二个沐休之日,县学里一片热闹,因为今天也是长乐先生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因为他要离开了。
而这也是这一批学生在县学的最后一天,因此大家都没有放假,趁着没下雨都在广场上坐着,安静地听着一代名儒上课。
上完课后,方家几兄弟请大家到食楼用晚餐,算是同窗之间和师长们最后一次这么人数齐全的餐聚。
将近两年同窗的时间,又经历了去年募捐活动的团结互助合作,情谊比以往任何一期的同窗们感情都要来得深厚。
这也是中举之后还回县学读书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情谊普及面最广的一次。
以往的学生能在同窗中交到三五好友已经算不错的结果,可这次却是三五十个好友也不奇怪,成群结队出游的情况也有。
很多人都在相约明年太学见,也有的在相约春闱时再见,更多人都在喊着不管科举多残酷,再见亦是朋友!请记住同窗之情!
自然,去食楼能打折、去食府能优惠也让方家兄弟在所有同窗里人缘最好,即使他们常常不来上学,但大家见了都非常热情。
到不是狐朋狗友的那种热情,而是人际关系中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接下来,不去京城的人就先回家了,要去京城的人也忙了起来,都在准备行装,毕竟这一去就是几个月,从冬天到春天,需要带的衣裳就要不少了。
方小福他们早就在准备,这时候到没什么要做的了,只是……小兄弟们一天比一天闷闷不乐,见面都不说话了。
“我答应你们,明年肯定让你们去京城。”这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子胜和子旭甚至在抹眼泪了,方小福很无奈,只好说道。
“为什么不是今年?我们都长大了,又不用人背着、抱着,路上也有马车,我们也不怕颠簸,为什么不带我们去?”
子胜瘪着嘴控诉,当年他们进城卖小玩偶,他也有参加的,当年他都能自己走,现在长大了为何还要被抛下?
“就是,唐思和唐铭都可以去,为什么咱们当叔叔的反而不能?”子旭也愤愤地质问。
“……”方小福真是反驳无言,她能说他们这一去主场就是京城了么?
这次不但唐思和唐铭,林、祝两家的少年们和唐默、林宏钰都要去,他们本是京城来的,如今当然也要回去了。
林宏钰已是十六岁少年郎,读书、练武都没落下,虽然方小福到底没有安排他去做管事跑商,但如今要办差还是有能力的。
而且他和唐默两个都自请在驸马爷跟前当差,一个十五、一个十六,也该去历练历练了不是?
☆、1342。第1342章 去京城一日游
方府里的两位先生一下就少掉了九个学生,再加上石家这边小兄弟们也要走,顿时就少了一半学生了。
这突然的变数让两位先生差点要请辞,与其后面被东家辞掉一个,还不如现在自己走呢。
就连启蒙班也散了,季家将自己家的小朋友都带回大杂院去,葛小宝也跟着走了。石世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