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御天下GL-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盐价下跌,而因战乱粮价却疯狂上涨,许多地方已经涨到千余文一石,存粮不多的袁氏在艰难的熬过两个月之后终于支撑不住,先是解散了桑落酒坊,接着又将族中一些偏远旁支从族地打发迁走,以减少族中负担。
  然而,比袁氏更先撑不住的却是李旭这个新的大庆朝廷。
  新拼凑给顾文雄的兵马,多数为农户出身,参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连基础训的时间都没有,就被迫带上战场,打起仗来,根本就不听命令。还没遇上李炎,顾文雄先与羯胡打了两场,两场皆输,气得李旭连连下旨责骂,若非是朝中别无大将可用,怕是早就摘了顾文雄的官帽。
  与羯胡打完之后,顾文雄的残兵败卒还没来得及修整,就被李旭派去对阵被鲜卑放入中原的匈奴,在这场血战中,顾文雄陨命沙场。
  顾文雄战死后,李旭无奈之下,放出被他囚禁多时的宋王,交出了羽林军的军权,令宋王死守长安。
  宋王接令,却在回王府之后,看见李睿等在他的房间门前。
  “父王是真心奉李旭为帝吗?”入踏入房门之后,李睿单刀直入的问道。
  宋王沉默半晌,反问李睿:“尚若不奉李旭为帝,还能奉谁?李炎么?”
  “那父王自己呢?就没想过那个位置吗?”
  “想过。”宋王说着,摇了摇头:“但父王无嫡子,你那两个弟弟,不但是庶出,且不学无术……”
  “孩儿明白了。”
  李睿闭上眼睛,藏住所有失望和难过,再睁开,跪拜道:“女儿会照顾好姨母和与弟弟们,还请父王莫要挂怀。”
  “唉!还是你懂得父王。”宋王扶起李睿,苦笑着叹息:“以你才学,若是男儿,该多好!”
  “孩儿倒以为,女儿身也好,男儿身也罢,都不过是人活一世而已。”李睿拜道:“孩儿今夜便会带着姨母和弟弟们离开长安,同行的还有顾氏家眷,望父王记得开城放行。”
  宋王含泪挥别,召来羽林军各部将领,开始商讨守城之事。
  李睿出得长安城门,便登上白家事先备好的商船沿途而下,经洛阳,过冀州,虽多有阻拦,但还是有惊险,顺利出海直抵辽东。
  抵达牧羊城之后,李睿得到消息,匈奴征服了羯胡,将羯胡收作奴隶,并军入中原,过洛阳,破长安,被袁氏等世家尊奉为帝,国号为‘赵’。
  宋王战死长安城下,李旭被袁氏生擒,作为迎刘元海入长安的投名状。
  刘元海是匈奴冒顿单于后裔,前朝高祖刘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
  然而,方才入主长安称帝的刘元海发现,这传说中繁华无比的长安城,并不似他想像中那般富庶。
  粮价高得吓人,并且有价无市,城内城外的人口或已死在他们匈奴和羯人刀下,或已经逃离,除了一座座空空如也的房屋,他们并没能得到如同鲜卑使者诱说的那般惊天财富,连鼎鼎有名的袁氏在被他抄家问斩之后,除了堆积如山的盐之外,也无更多粮食和财宝……
  盛怒之下的刘元海,举起屠刀,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杀戮,犯下了涛天罪孽。
  同年,氐族、羌族也相继立国称帝,而原来大庆朝廷的诸侯贵胄与各州郡长官,也纷纷拥兵自立,无数草莽、英雄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时间,割据天下者不可胜数。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元旦快乐!
今天小默会挑几个老朋友发红包,请注意查收。
嗯,这个坑比较冷,没什么收入
所以,有红包的朋友图个开心
没红包的朋友也别介意

  第181章

  凤九卿从冀州带着难民回到牧羊城时; 楚宁已经让民务部制定了相应的安置计划; 并让财务部也准备好部份急用款项; 但楚宁却没想到; 凤九卿除了带回难民作为礼物之外,竟然还给她带来了一场惊吓:
  “……受先帝之厚恩; 予得以封疆辽东,守土卫民; 未敢后人。
  然; 自永威末年以来; 乱党倾社稷,藩篱起纷争; 先有鲜卑掠幽蓟; 后有边将降夷敌。
  今匈奴贼刘氏引羯胡南来,据长安以伪帝,蹂。躏山河数万里; 荼毒生灵百万余,使三代遗泽皆左衽; 礼乐崩坏天怒人怨; 祖宗故地尽染血腥。
  胡夷无德; 沐猴而冠;虺蜴为心,豺狼成性;残害忠良,屠戮百姓。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 窥窃神器。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予承帝之厚恩,怜万民之性命,奉兹大义,愿将碧血为报,聚天下之英豪,引四方之猛士,爰举义旗,以清胡虏,复诸夏之故土,安九州之社稷!
  此乃逆胡授命之时,雪中国之耻,诸夏复兴之会也!
  祸兮福兮,介在毫芒,千古勋名,争之倾刻,师不再举,时不再来,故兹告谕,宜传天下,咸使知闻,望天下之英雄,奋然来投!”
  这是一篇讨胡檄,而且是以楚宁名义写的——当然,以楚宁的文笔,肯定是写不出这么文邹邹的东西来的,甚至连看,也只能囫囵吞枣的看懂个大概。
  楚宁看完凤九卿起草的讨胡檄,转手就递给了白夙,而白夙默默看完之后,又传给了李睿。
  等李睿看完,凤九卿就连忙问道:“如何?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地方?”
  李睿看了看楚宁和白夙,见两人都不出声,只好自己开口:“檄文很好,只是,如今还不是这份檄文面世之时机。”
  “为何?”凤九卿脸色一垮:“如今中原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此时振臂一呼……”
  “呼什么呼呢?呼一群满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假仁假义的世家贵胄过来争权夺利吗?”李睿摇头叹息:“秦亡天下,项羽广封十八路诸侯,何其英雄?可为何最后却是前朝高祖刘邦,带着屠夫小吏和一帮泥腿子得了天下?”
  项羽神勇,天下无二,为何却是刘邦得了天下?
  凤九卿顿时想起白夙曾说过的‘仁义皆权谋’,不禁默然——难道楚文和与师妹如今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出自于权谋的假仁义吗?
  “如今诸侯、世家、胡夷分政割据,正打得火热,我辽东兵不过三万,将不过数人,根基薄弱,还不是出头的好时机。”楚宁见凤九卿一脸被打击的模样,连忙劝说道:“当然,我们也不是什么事不做,就看着他们打死打活。”
  “除了看着他们打。”凤九卿焉得跟霜雪打过的小白菜似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
  白夙默默的看了楚宁一眼,就听她回凤九卿说:“挖墙角啊!只要锄头挥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我相信卿姑娘的能力!来!我们先从冀州开始……”
  ……
  听楚宁说完,凤九卿一改先前饱受打击的模样,心满意足的离开,准备去挖人墙角。李睿快步追去,将凤九卿拦住,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色,问道:“卿姐姐,这是已经投效楚文和了?”
  凤九卿面色一整,反问李睿:“当今天下,除了楚文和与我师妹,还有何人堪投效?”
  慕容鲜卑的燕国,匈奴的赵国,血衣神教的后汉,李炎的伪庆,氐族的秦……哪一个未曾掀起血雨腥风?哪一个手下不是血流漂杵?
  尽管辽东卫民军拿下乌骨城之后,一直在招募新兵,一直在与高句丽打闹不停,但至少——至少打的是高句丽,是蛮夷……虽然同样都是人类的自相残杀,但对于凤九卿而言,这要比中原百姓遭苦受难可接受许多。
  “……”
  李睿被凤九卿问得哑口无语,原本指着自己的动作瞬间僵硬,就听凤九卿继续道:“我知道,你要说你自己——庆朝皇族嫡系血脉,先帝亲封的颖川郡主,定能凭着帝室余威,聚兵起势……当然,以你的本事,肯定能!”
  “但是,李倾辞,你忘了一件事——这里是辽东,辽东郡府里面已经有了一个楚文和,又如何再摆得下你这位帝室遗脉?”
  “自古以来,朝无二主,令不出二门。”凤九卿深深的看着李睿语重心长:“可即使如此,在你遭受危难时,楚文和仍然接纳了你……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睿苦笑:“这意味着,辽东上下官将民心,都被劳劳掌控在她手中,即使我这皇室血脉、郡主身份也无法影响到她的权利……是吗?”
  “是,但也不是!”凤九卿看着李睿憔悴许多的面庞,心中微疼,但还是决定残忍地打破她最后幻想:“你知道,我为什么敢自作主张,从冀州捡那么多难民回来吗?”
  “为何?”
  “因为我知道楚文和与师妹……她们一定无法拒绝,也不会拒绝啊!”凤九卿看着李睿,一字一顿的说:“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权利、经济、土地、粮食、兵力……那是她们该操心的事情,而她们不足之处,便该由我来弥补,明白了吗?”
  明白吗?
  明白什么呢?
  明白那个女郡守、那个女商贾的内心,其实要比表面看到的更为博广柔软吗?可这么博广柔软的内心,又如何能在这枭雄并起的乱世立足呢?又如何能实现你凤九卿这力挽狂澜、兼济天下的志向呢?
  “当今下天,堪称贤主之人,委实不多。”凤九卿继续说道:“凉州魏楚言,善战不善谋;辽西萧鸿飞,能谋善战,却不善治;东莱蒋文先,也就是我师兄,善于谋身治学,却不善治民;唯独辽西楚文和与我师妹,占了这‘治世’二字……”
  李睿顿时明白:“因此,你才故意写檄,去试探她们的野心?”
  “然也!”
  “难道,你想把她们推向那个位置?”李睿简直不敢相信:“她们都是女儿身,又如何够坐得上……”
  “为何女儿身就坐不得?”凤九卿打断李睿:“那个位置,不应当是能者居之?”
  李睿仍觉不甘:“可她们不会有孩子……将来传位给谁?”
  “楚柔会成亲的。”凤九卿笑道:“她与陈福那小子,眉来眼去很久了。”
  “凤九卿,你是在劝我死心吗?”
  “是的!”此时的李睿,脆弱得仿佛不堪一击,但凤九卿却丝毫都不给她留下幻想的余地:“你不适合坐上那个位置。”
  “……”
  凤九卿说完,就回去继续写文章了,辽东郡报最近都在帮别的郡县卖惨,现在是时候用作正途!
  没过几天,最近一期辽东郡报印刷出来,大肆抨击了各大夷族首领的不仁、占山为王的草莽不义,宣扬了辽东郡守仁义爱民、善战善治的好形象,并且正式宣布接受各地遭遇兵灾的难民。
  辽东郡报和辽东商报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只在辽东郡,这番政令一出来,由东至西,仅仅不过月余,便已传到并州。
  魏楚言得知消息后,连忙把刘长贵找来,让他想办法传信回辽东,表示并州愿与辽东结盟——魏楚言实在太穷了,他需要辽东的钱和武械;而辽东势单力孤,根基薄弱,又如此大肆收拢天下难民,极易惹起众怒,也需声援。
  继魏楚言之后,在凤九卿不遗余力的蹿缀下,东莱郡蒋文先也传信给辽东,表示东莱与辽东多年来同气连枝,此番也必将齐心协力、匡扶天下。
  紧接着,辽西郡守萧鸿飞也布告天下:
  ——胡夷乱华,家国倾危!
  辽东楚文和敢当天下之先,济万民于水火!
  辽西萧鸿飞未敢落人后,愿提长剑战沙场!
  消息传到楚宁手里时,她正与白夙在散步,两人刚用过晚膳,走在牧羊城外的大街小巷,听着满耳的喧嚣嘻闹,望着满目的熙熙攘攘,几乎有种忘记身在乱世的错觉。
  “这片土地上的人,是最伟大的人,他们勤劳、善良、聪慧,即使面对了无数大灾大难,即使被折断背脊,他们仍然能够在灾难之后挺起胸堂,于灰烬中重生,于乱世中崛起,重建煌煌盛世!”楚宁感慨万分,侧头问白夙:“阿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传承?”白夙思索道:“因为我们先祖创造了文字,记载了智慧,即使先祖逝世百千年,但这些变成文字的智慧,却跨过时间和地点,让我们这些后辈总能在绝境中窥得一线生机?”
  “是啊!”楚宁点了点头,复又说道:“所以,在我看来,比家国、比生死、比权利地位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传承!”
  “那么,文和想说的是?”
  “家无二主,国无二君。”楚宁停下脚步,看着白夙:“辽东现在有楚文和,有白无晦,有李倾辞,如果再来萧鸿飞、魏楚言、蒋文先……阿夙觉得,未来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
  白夙顿时想到五国攻秦之战——当时秦国势大,赵、楚、魏、韩、燕五国合纵攻秦,最终却因兵力分散,人心不稳,重重内部矛盾,而被秦国击破……
  “并州魏楚言是出了名的穷;东莱虽然好些,但也是这些年才有起色,还经不起折腾;至于辽西,前几年被鲜卑抢得稀烂,至今都没恢复过来……”楚宁说着,忍不苦笑:“卿姑娘这手合纵之策,倒是玩得极好,可这合起来之后,却给我们留下了天大难题……”
  凤九卿从冀州回来之后,就沉迷于挖墙角,广收难民不说,还将主意打到了蒋文先和萧鸿飞身上。
  并州和辽西无后勤,东莱无强兵,蒋郡守早些年就已经放下狠话——既然楚文和当年靠我东莱发家,那就必须担负保卫东莱的重任。
  正因如此,蒋郡守这些年把练兵的钱全部拿去建了学舍,楚宁听霍蕴书说,蒋郡守这些年伙同益州大儒南守仁,不但建了郡学和县学,甚至还建了不少乡学,似乎准备与孔庙那边的谁正面刚。
  然则,白夙却并不因此而烦恼,反而微微笑道:“再大的难题,文和总归会有法了解决,不是吗?”
  “……”楚宁顿时笑道:“还是被阿夙你瞧出来了。”
  “嗯,”白夙微微点头,问道:“文和意欲何为?”
  “魏楚言他们想结盟,不是不可以。”楚宁道:“但想从我辽东得到后勤支援,就必须付出一些东西才行。”
  白夙闻言,问道:“何物?”
  “权利!”楚宁道:“如果想与辽东结盟,他们就必须放弃现有的权利,融入我辽东政权体系,当然,我不会完全剥离他们的权利,而是建立一个元老院,让他们既能得到一些利益,却又受控于我。”
  

  第182章

  在经过长达半年多的交涉谈判之后;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几方势力终于互相妥协; 达成了协议。
  协议规定; 辽东、辽西、东莱、并州四方势力互盟互援,统称‘九州同盟会’; 以‘驱除胡夷、光复中华、救济斯民’为纲领,并成立元老院和执政院。
  元老院的五大元老分别是白夙、李睿、蒋文先、萧鸿飞和魏楚言。
  元老院享有立法权、监察权、财政权、部份外交权和重大决策权——比如对外战争; 比如辖地税收; 比如财政预算、比如法令草拟与颁布……等等; 都属于重大决策权。
  楚宁以辽东郡守的身份,领执政院院总之职; 称作执政官; 可行使一般决策权、执行权和副署权,而执政院的班底,就是原辽东郡府九部三十六司。
  在元老院和执政院成立之后; 接着便是军权、政权交接和经济共荣共享。
  由于东莱无兵,蒋文先又比较喜欢治学; 故设文渊阁; 掌校正图籍; 辖数郡县乡学,教授生徒,为整个‘九州’政权储备人力资源。
  萧鸿飞在卫民军和忠武军换防之后,暂代军务部部总之职,继续领兵驻守辽西。而从辽西换回的军官和士卒; 则在经过重新训练和六韬院的军事培训之后,将依照个人履历和才能,重新安排职能。
  至于魏楚言,因距离太远换防不便,故暂时保留其并州军军权与军队,但其辖地政权,将由霍蕴书从辽东带人前去接任。
  从元老院的组建到执政院的确立,再到换防换兵改政,足足耗费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中间虽然生出了不少大小事端,但总的来说,最终还是顺利交接完成。
  交接之后,最满意的应当是萧鸿飞了,虽然忠武军被拆编重练,但楚宁换给他的辽东兵和军备军械却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更重要的是,随之带来的战术——如果不经过长久的训练,即使是忠武军的老兵,也不可能达到辽东军现有的水平。
  可以说,如果不是这次互盟,萧鸿飞恐怕只有在与辽东对阵时,方才会知道对方底蕴到底有多深!
  又过了半年,凤九卿草拟的《讨胡檄》终于派上用上,在辽东郡报、军报和商报上连刊数期,还之印成大小传单,被商队带往各地张贴发放。
  至此年,辽东、辽西、东莱三郡所聚集的人口已超过两百万,总兵力八万有余,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内需,并略有积存。
  在辽东系埋头发展的时候,慕容鲜卑也没闲着,他们先后收拾了柔然和夫余,唯留东胡还在夹缝求存。
  霸占了长安的匈奴在抢杀到足够财富之后就开始享受起来,成为了天上人间各类白酒的忠实粉丝,白夙将当年从袁氏手中囤积的桑落酒重新蒸溜成白酒,转手卖给匈奴就赚得盆满钵满。
  但好景不长,仅仅不到两年时间,羌族和氐族就联手杀了过来,时战时和,打得不亦乐乎。
  冀州的后汉依然还在河间郡,时而与全真教‘论道’,时而佛教谈人生,处境颇算艰难。
  最让人惊讶的却是胶东王李炎了,虽然为人风评并不好,但因先帝之子的出身,占了大义名份,身边也聚集了不少能人异士,占据了徐州、兖州、豫州、杨州等地,成为继鲜卑、匈奴之后的第三大势力。
  而最惨的却是高句丽了,因与辽东相邻,辽东军拿下乌骨城之后,每次新兵营的最后试练,目标都是高句丽,时不时过去摸几个小村,抢几座小城,经年月累之下,半个玄菟郡都被抢了回来。
  这一年,楚宁二十五岁,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年,春耕过后,《讨胡檄》便被广传天下,趁着慕容鲜卑还在与东胡互掐,九州同盟会上下一致决定出兵,拿慕容鲜卑试锋!
  此次先锋为燕凌戈,率五千凤鸣铁骑自牧羊城北上,经平郭文县直逼慕容燕国的都城襄平。
  步兵主力则由孙兴和楚柔辖制,自乌骨城出发,穿过室伪山,沿着室伪水取襄平。
  而第三支军队,则从辽西出发,由萧鸿飞的旧部毛贵率领,绕过医无虑山,东取襄平。
  三路军队形成东、南、西三方夹击之势,共计出动战兵五万余,角。弓。弩万具,步弓万余,重铁盾三千余,各类轻盾万余,车。弩千余架,扭力投石机千余架……可以说,这次出征,几乎掏空了匠作部多年以来的武械累积。
  慕容燕国从去年就开始与东胡掐架,今年趁着土地解冻,东胡人正忙着给牛羊配种,便起兵三万余,意欲将东胡一口气拿下来。
  即使如此,慕容燕国对辽西的萧鸿飞和辽东的楚宁,也是防备有加,不但在辽东半岛与襄平之间的文县驻扎了万余兵力兵,还在辽西与辽东边界无虑城,也驻守了万余兵力。
  除此之外,慕容燕国的国都襄平城,据外情司和军情司来报,还有将近四万余兵力。
  即使慕容燕国的兵力如此强盛,可当驻守在文县的燕国大将宇文承得知辽东军来袭时,也忍不住大吃一惊。
  从斥候回城到宇文承召集大军,前后仅仅不足两刻钟,他甚至只来得及将自己的万余兵马聚齐,连军议都未曾能展开,辽东兵就已经扫清沿途障碍,杀到城下来。
  文县城池低矮,以土石垒筑,在看惯了青砖水泥的燕凌戈眼里,显得有些不堪一击,只是做了个手势,便让令官打旗上前劝降。
  宇文承自然不会降,一边派人守住城墙,一面亲自带着八千人马出城列阵迎战,然而,当他看清对面那满目铁甲时,顿时呆滞当场——双重甲!这支多达数千人的骑兵,竟然全部穿着双重铁甲!全身上下,竟然除了两个眼珠之外,就只剩下四条马腿没裹铁甲片……
  就在宇文承被惊住时,已经等得不耐烦的燕凌戈下令敲响了战鼓,准备正进攻。
  宇文承顿时回过神来,连忙传令迎战。
  随着阵阵号角,八千鲜卑骑兵分成了三队,左右两边各杀出两千兵马,向着辽东军的两边侧翼抄掠而去,他们将在辽东军五十步到八十步之间的侧面距离上,使用弓。箭进行骑射攻击。
  在以往与庆军的战斗中,庆军在旷野基本拿鲜卑骑兵没辙,因为中原人不像鲜卑人从小就在马背长大,从小就能策马开弓,打得过的时候正面打,打不过的时候还能边跑边拉远距离射出回头箭,逐个慢慢消磨射杀。
  可这回,在下令之前,宇文承的内心已盛满了不安,极其不安!
  而凤鸣战部这边,还没等鲜卑兵冲到预定距离,就已经响起了一阵阵声色各异的哨令,随着哨令与鼓声,列阵在左右的两排骑兵拔转马头,背朝中间,还刀入鞘,从容的端起一具角。弓。弩,瞄准了左右冲杀而来的鲜卑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