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之娘子有空间-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永贵和杨氏离开红花村,购买了很大批量的蔬菜的种子。
比如他们以往常常种植的萝卜、大白菜、辣椒等,他们在主要种植土豆的同时,把这些蔬菜的种子也撒了下去。
他们负责种植出主食和蔬菜,至于肉食的任务,则是可以交给谢齐越。
二小姐是打算好了,待到他们丈量完山谷里面的土地,就让大个子带几个人在附近狩猎,什么野兔子啊野牛啊野羊啊,统统都变成他们的盘中餐。
他们眼下离海边有两天的路程,等到以后修建了道路,把马车也弄出来,就可以大大地缩短往来的时间,以后他们还可以出海去打渔。
所以他们的餐桌上面,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丰富的。
后勤组,由将军夫人担任组长。
她带着自己的几名仆妇,负责了烧水、煮食等杂务。
她们空闲下来便在山谷里面,搜集能吃的野菜、菌类。他们在船上呆了一个多月,大家都非常缺少维生素,因此补充野菜是非常有必要的。
山谷里面的土地面积很大,一点一点的丈量,没个二、三十天丈量不完。
二小姐想了个取巧的办法,她让系统把南北、东西两条中轴线的交汇点告诉她,然后就从这个中点开始往周围丈量土地。
她把中点附近的土地预留了出来,这个地方以后是要建行政大楼的。
然后把南北、东西两条中轴线,拓宽成为40米的道路。
这是按照八车道的标准来预留路面了,甚至是把绿化隔离带、紧急停车带都考虑进去了。
虽然现在白鹭洲的首批移民,还不到一百人,但是以后居民会变得越来越多的,不好好地规划道路,就等着以后天天堵车、出车祸吧。
南北、东西两条中轴线,把整个山谷的土地,划分成为了四块。
二小姐分别以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来命名它们,第一区、第二区因为临近河边,所以被定为种植区和工厂区,以后这里的居民就以种植以及制器为主。
他们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要以农耕为主,所以预留出来的土地面积非常大。
他们目前能够开垦的还只是一小部分,等到谢将军部下的两千名精锐士兵,移师到了白鹭洲后,大片的土地才会真正被开发出来。
第三区是商业区。
临近中轴线的第一排房屋,以后是要作为商铺的。
他们既然是首批移民,所以这个最佳的位置,二小姐就留给了首批的移民。
第四区是军事、教育区。
因为在谢将军和谢映轶的意识里面,眼下白鹭洲是作为齐五的后盾来开发的。
在他们没有转变意识之前,谢将军部下的军队都要保留。
即使是他们转变了意识,为了要守卫他们的居住地,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和平年代也需要警察维持秩序,以后白鹭洲上面的居民,只要年纪到了都要服役。
谢家的老五谢东晏考中了秀才,他当个先生教书育人是妥妥的。
二小姐打算安定下来以后,就把学校建设起来。
他们的学校不教四书五经、考科举的东西,但是教读书识字、教物理工程,总之怎样实用就怎样来。只有把孩子们都教育好了,他们才能够后继有人,继续把这个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小姐的身上有系统这个作弊利器,所以丈量组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她和谢映轶拿着量竿丈量,谢齐越就带着两名护卫,在他们的身后作标记。
因为山谷里面到处都是杂草,所以他们作标记也相当容易,拿刀把杂草都割掉,规划线自然也就出来了。
他们把种植区划分了出来,谢永贵便带着人除草、锄地。
他们把住宅区划分了出来,谢将军便带着人打木桩、搭草房子。
尽管事情又多又繁琐,但是在谢映轶的安排下,大家各司其职完全没有偷懒,他们各自的业务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着。
因为很多事情都要靠二小姐指导,所以她成为了革命洪炉里面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她白天陪同着谢家俩兄弟丈量土地,晚上就着火堆给谢家四房讲解土豆的种植。
谢将军带着建筑组的成员,两三天的功夫,便建成了一排草房子。
大家以家庭作为单位搬迁了进去,二小姐跟将军府的成员住到了一块儿。
一来是谢映轶有事的时候,很快就能够找到她。
二来是谢齐越是她男朋友,当然是他住哪儿,她就跟着在哪儿落脚啊。
她每天都累得像条二哈似的,往往是谢齐越把她扛回去休息。
起初谢大公子对于他们的黏糊还有点小想法,到了后来实在是见得太多了,便干脆是当自己聋了瞎了,不去看这两人天天秀恩爱虐单身狗了。
谢永贵带着种植组的成员开垦土地,在他们落脚后的一个月后有了收成。
二小姐扒开了土豆窝,把里面的土豆扒出来。
因为是第一次种植,所以即使是谢永贵以及杨氏这样的老农,也不曾见识过这种叫做“土豆”的东西。
二小姐掂量着拳头大小的土豆,告诉他们可以收成了,所有人都非常激动。
他们方才是看见了,二小姐扒开的土豆窝,一窝就有差不多十个,个个如同是拳头般大小。假若他们每顿吃一个,一窝就是十顿的口粮啊。
这个东西非常好种,基本上种下去以后,不需要怎么施肥,浇点水就能长了。
他们一边开垦土地一边种植,后面的土地才刚刚种上呢,第一批种的就有收成了。
一亩地有七八千斤的产量,他们是吃都吃不完啊!
谢永贵激动地蹲低身子,把二小姐扒出来的土豆,紧紧地握在了手中。
他们跟随着她离开红花村,先是在海上面航行了一个月,然后又在山谷里面劳作了一个月。
他们不怕吃苦不怕起早贪黑,但是最怕的就是没有收成。
眼见着带来的粮食渐渐的少下去了,他们的心里面不是不着慌的。
现在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他们大伙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挨饿了,他的心头如同是放下了千斤的大石头。
谢映轶看到了二小姐,从土里面扒出来的土豆,同样也是情绪十分激动。
他们的建设渐渐的有了雏形,下一步就是出山去接引谢将军的两千名部下过来,有了这种产量高得吓人的粮食,他们是不用忧愁养不起这些士兵了。
谢将军甚至是感叹当年行军,如果有了这个土豆,他们又何至于那般艰难!
随着谢映轶的挥手示意,全部人都激动地扑向了地里面。
用铲子、用锄头,他们扒开了土豆窝,把里面长好的土豆全部都扒了出来,连手指头大小的也没有放过。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丰收的喜悦,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收成啊!
当天的晚上,为了庆祝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收成,二小姐让谢映轶组织了一次聚会活动。
他们在草房子的外面搭起了炉灶,把全部的铁锅都支了起来。
谢齐越猎了两头野羊,剥了皮剁成大块后,扔进铁锅里面炖得透透的。
二小姐带着几个妇人们,把新鲜挖出来的土豆削了皮,切成大块,等到羊肉快要出锅的时候,再把它们都倒了进去。
土豆吸收了羊肉的汤汁,很快就煮熟了。
她撒了野葱、粗盐进去,光是这种味料再没有多余的,但是羊肉炖土豆的香气,便已经弥漫了整个山谷。
撒掉了炉灶里面的柴火,每个人都分到了,一碗满满的土豆羊肉。
绵软、松化的土豆,一口咬下去,滋味好得让人,几乎把舌头也吞了下去。
谢将军豪爽地吃完了一碗,指挥着仆妇又给他添了一碗。
孩子们吃完了碗里面的,眼巴巴的看着锅里的,他们的爹娘很快又给他们添满了。
因为做的份量极足,所以这天下来所有人,都吃得饱饱的。
二小姐挨着谢齐越坐下来,看着大个子一口气吃掉了三碗,最后忍不住拿手指戳了戳他的肚子。
土豆不比米饭好消化,他吃这么多就不怕撑着啊。
谢齐越很早以前就听二小姐说过,这种叫做土豆的高产农作物。
只是他没有想到,它竟然会是如此好吃!他已经吃了三碗了,但是还很想再吃,简直是要停不下来了怎么办?
他的眸光落在二小姐的身上,里面噼噼啪啪地闪动着,都是情动的亮光。
当初在他以及大哥,都还带着犹豫的时候,是她一力赞成他们迁徙到这个地方。
她给了他们太多太多的惊喜了,眼看着完完全全属于他们的地方,一点一点地建设起来,渐渐地可以看到轮廊,他能够预见他们的将来,会是如何的美好!
他庆幸自己遇见了她,庆幸听从了她的说话,庆幸有了眼前的一切。
白鹭洲是他们的新家园,他们将会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歇。
正文 第114章 建屋,我们的新家
首批土豆的收 成,大大地鼓舞了新移民们。
他们休整了一个夜晚 的时间,到了次日早上,又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之中。眼见着谢永贵他们的种植组干出了成绩,谢将军带领的建筑组自然也是不甘落后。
他们花费了 一个月的时间,攒足了建房的材料,挑了个好日子便开工了。
房屋的设计图是由二小姐提供的,她不懂得房屋设计,但是系统懂啊,它从自己的数据库中翻出了符合要求的图纸,二小姐挑挑拣拣,加入了自己的喜好,然后便把最终的建筑图确定了下来。
虽然他们从海边出发,抵步山谷花费了两天的时间。
但是这点距离对于台风来说,实在是不算得上什么,大风该来的时候还是要来的。
环绕着山谷的山岭可以减轻台风的强度,但是他们建房的材料强度不够,所以二小姐没有挑战楼房这种高难度的结构,她提供的设计图全部都是平房来着的。
按照过往的四合院的格式,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院落。
正对着大门的是正房,供主人夫妇居住。
然后左右两侧是厢房,可以安置家中的儿女、老人。
房子的面积很大,一般十口、八口人是足够居住了。像是谢家四房这样的大家庭毕竟是少见,而谢永贵来到了白鹭洲后,也有了分家的打算。
儿子们都成年了,然后又有了孙子、太孙。
他们几十口人集体行动不方便,正好是趁这个机会,把五个儿子都分了出去。
谢东晏目前还没有成亲,所以两位老人,跟小儿子住在了一起。
老大谢东景已经是当上了爷爷,他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这趟并没有跟随着他们前来白鹭洲。老大的这房包括有他自己、妻子何氏,长子谢齐起、次子谢齐赳,以及长儿媳王氏、长孙谢问青。
老二谢东昆不在,所以由他的大儿子,十六岁的谢齐趁当家。
谢齐趁带着母亲张氏、十三岁的弟弟谢齐赴,以及十一岁的妹妹谢齐暎,母子四人单立了门啊户。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再加上这次的变故,更加是使谢齐趁成长了起来。
小小的少年俨然有了大人的模样,谢永贵也没把他当小孩子,每回有什么事情要商量,都让他代表着二房参加。
老三谢东显的长子谢齐趔才十三岁,除了他们父子外,他们这房的成员还包括他的妻子陈氏,九岁的次子谢齐趄以及六岁的小女儿谢齐晴。
老四谢东晃的妻子小杨氏,是杨氏的娘家的侄女。
他带着妻子以及十岁的儿子谢齐超,八岁的女儿谢齐暖,组成了小家庭。
不过他们夫妻都还很年轻,或许再过不久,就又要再添新的成员了。
谢永贵要的是相连的五间宅屋,五个儿子按着顺序居住下来,以后就是兄弟之间守望相助了。
谢家四房如此庞大的人口是让人羡慕的,他们一趟分家下来,就成了五户人家,可见日后是如此的鼎盛繁荣。
谢将军虽然也有三个儿子,但是奈何三个都还是光棍。
因为将军夫人是带着仆妇的,再加上还有个未来的儿媳妇二小姐,所以这么多人住在一座宅屋里面是太拥挤了。
谢将军要了相连的三座宅屋,他带着将军夫人,住在中间的那座屋子里面。
然后左边是老二谢齐越,右边是老三谢映轩。
他们夫妻以后大概是,会跟着老大谢映轶过日子。
中间这座宅屋就是要预留给长子的,他们三兄弟同样的也住在相连的宅子里面,同样的也可以守望相助。
因为白鹭洲的霜冻期很长,所以每间房子都开挖了地窖,用来储存过冬的食物。
屋子里面按系统提供的,图纸和方法砌了炕床,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守在屋子里面也可以暖暖和和的。
目前他们还不能够生产玻璃,所以窗户暂时先用草帘遮挡。
等到以后把玻璃安装上去,屋子将会是既宽敞又明亮。
因为距离河边比较远,所以院子里面,全部统一开挖了水井。
山谷里面的土质松软,所以挖水井是非常轻松,大伙往下挖了两米不到便出水了。
既然如此方便,他们便把水井挖得大大的,井沿砌上了碎石,抹上了水泥,底下倒上几桶沙子过滤,再把有出水孔的水泥板压上去,既干净又好用的水井便挖好了。
在大伙的眼中看来,水泥真的是个好物,几乎是什么地方都适用。
以往他们挖水井哪里有如此便利?光是要解决泥沙的问题便累得不轻了。
因为水井实在是太浅了,所以二小姐原本准备的,压水井什么都没有派上用途。拿半截麻绳系在木桶的提手上面,甩下去一下子就可以把井水提出来,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所以她的那些复杂的机构只能够是搁置了。
下水道是宅屋重要的配套设施,如果不好好地处理污水,以后住着就是遭罪。
所以在建房子的时候,他们在门前开挖了水渠。
他们目前造不出来下水道的圆管,所以采用了明渠的方式,把污水引向河边。
二小姐是现代人穿越过来后,最让她深恶痛绝的就是厕所和浴室。只怕不单止是她,任何一个现代人回到了几百年前,都没有办法接受落后的卫生间设计。
对于她要把茅房和浴室,修建在屋子里面,大伙是有过争议的。
这个设计完全是打破了他们以往的习惯,而且茅房修在屋子里面不会发臭吗?
二小姐从方便、实用的角度说服了大伙,对于将军府上下来说,他们过往是有仆人侍候,所以抬个浴桶、倒个夜香什么的都不用自己动手。
但是白鹭洲的条件艰苦,没有那么多的人手侍候。
而且这里的霜冻期有五个半月,等到大雪封屋的时候,他们还到户外去上茅房,这不是找抽冻死的节奏么?
把浴房和厕所修建在灶膛的旁边,如此取用热水是非常方便。
而且在做饭、烧炕的时候,余温也会让浴房保持温暖,在里面洗澡不容易着凉。
抽水马桶太过于高大上,二小姐目前还造不出来,但是化粪池的原理还是能够运用得上的。她可以保证把茅房修建在宅屋里面,臭味是完全不会对人有影响。
大家光是想到滴水成冰的季节,要摸出屋子去上茅房的情景,便变掉了脸色。
修、修、修,他们是宁可要臭死,也不能够冻死啊。
二小姐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如愿以偿在宅屋里面,修建了使用方便的卫生间。
因为修建的是平房,不需要挖很深的地基。
他们把地面平整出来后,用石头垫高,然后铺上了水泥抹平。
宅屋的地基比路面要高出不少,即使是遇上了连绵的下雨天,也不用担心屋子里面会很潮湿。
因为地基是早早就弄好了,所以建房子这天,只需要建出墙体和屋顶。
这段时间下来,青壮年们跟随着泥瓦匠人学习,培养了不少人手出来。就连谢将军身为组长,也学会了砌墙抹灰,所以大伙动起手来工程的进度是极快。
他们花费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便把第一批的宅屋建好了。
这批宅屋全部都是统一规格,大小、结构都是一样的,整整齐齐地矗立在道路的两旁,非常的惹眼。
木匠带着帮手忙碌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打了不少桌椅、床柜出来。
等到屋子晾干的水泥灰,大家要搬进新屋里面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分配到了不少的家俱。
抵步白鹭洲后的第二个月的月末,全部人都搬进了,宽敞结实的砖屋里面。
宅屋配套的设施还没有完全修建完毕,但是并不妨碍大伙搬家的热情。
他们原本还以为,要在草房子里面住上好几个月,但是在全部人的努力之下,他们仅仅用了两个月,便把宅屋都建好了。
两个月前他们刚抵步山谷的时候,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半个人高的杂草。
但是现在靠近河边的地方,土地已经全部开垦了出来,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他们收获了两茬的土豆,而萝卜、辣椒以及大白菜也开始有了收成。
水泥作坊是从最开始,便确定的重点工程。
这两个月下来,在水泥作坊里面做工的工人们,起床贪黑地烧制水泥,才确保了水泥的供应。
一排排整齐的宅屋建设了起来,以后还会有更多同样的屋子建成。
他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因此也每个人都获得在回报。
这种看着荒滩慢慢地,变成了理想家园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描述,但是却鼓舞着每位白鹭洲的新移民。
从他们登陆的时候开始,二小姐便采用了积分的制度。
每个工种都有规定贡献度,种田的、烧砖的、制水泥的、修房子的……,组长每日都会对组员的贡献度进行登记。
根据工种的难易程度,积分也各不相同。
开垦出来的田地、新修建的房屋、土地里面的收成,并不属于任何的一个人。
每一个人积攒够了积分,便可以进行兑换。
他们目前积攒的积分还不够,所以基本上人人都是欠债的。
他们先搬进了宅屋里面,但是以后要把积分都补上。
等到他们有了足够的积分,他们也可以兑换,已经可以有出产的耕地。
只要他们勤奋地做工,宅屋会有的,田地也会有的。
二小姐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民主、自由的概念,在白鹭洲之上不会有霸占了所有资源的皇帝,以后最高的权力者就由他们自己推举产生。
她所说的那些东西太过深奥,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听明白。
但是他们听不明白不要紧,他们只要知道不论出身,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为白鹭洲作出了贡献,以后就可以分配到土地、房屋。
被谢永贵哄过来的几名匠人,二小姐也为他们建立了档案。
他们看着就连身份重要的谢将军,也背着积分的欠债,他们住的屋子同样也是赊来的,心里面不是不激动的。
他们因为是有技艺傍身,所以积分比别人赚取更加容易。
似乎他们也可以兑换一间宅屋?似乎他们也有可能在这里,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全部人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为了房屋以及土地而奋斗着。
这会儿大家都只恨自己,没有长出来三头六臂,多多做工作出贡献,才能更快地拥有生活的刚需啊。
谢映轶以往觉得二小姐所说的,由人民推举出最高权力者,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但是随着积分制度的应用,他越来越明白,她所说的并非不可能。
在这里没有贵族世家,也没有皇帝权臣,每个人都是站在相同的起啊点之上,不同的是他们付出了多少的辛勤和努力。
肯努力肯干活的,会比别人更快的富裕起来。
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的回报,完全是没有钻空子的存在。
他暗暗地心惊当所有的民众的意愿,都汇聚成相同的诉求的时候,那股力量是足可以撼天灭地。
在白鹭洲上面生活过了,还会有谁愿意,再回到处处不公平的翡翠皇朝?
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面,都住着一匹野马,而二小姐所做的事情正正是,把它们给释放了出来。
正文 第115章 入伙,海陆空大餐
月末搬进新屋 里面的当天,跟土地首次有了收获的时候一样,新移民们又搞起了聚会庆祝。
簇新的房子入伙,理 所当然是要燃放鞭炮、张贴红联、上香拜神什么的。
但是他们现 在物资太过缺乏,所以把这些步骤都省略掉了。
二小姐实际上是可以向系统购买,但是她的积分和能量值太紧张了。
系统就是个死要钱的个性啊啊啊,她想要让它做些什么,都必须要用积分和能量值来交换。
某些时候她想要赊个账什么的,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