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她的美貌可以升级[快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废话,但凡有招待过客人,你的美貌肯定会慢慢升级!”
说到这里,系统狐疑道,“你白天喝了一大碗的鱼汤,不打算运动下,减肥?”
宁初,“……”,她为什么要嘴欠,把无良系统给喊出来。
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心里尽管一万个不情愿,但是身体却比较实在,下意识的起身,把瑜伽垫子拿了出来,打算先练一套瑜伽,出出汗。
哪成想,她刚把瑜伽垫铺好,阿布就从窗台上跳了下来,在瑜伽垫上打了两个滚。
显然阿布比宁初更喜欢瑜伽垫子。
宁初有些哭笑不得。
她一把捏住阿布脖子,提溜起来,阿布湛蓝色水汪汪的眼睛盯着宁初,“喵!”,宁宁,你为什么不让我去睡觉呀!
“阿布,乖,去旁边玩,你主人我要开始减肥大法了。”,阿布对于减肥大法,肯定是听不懂的,乖巧的喵了一声。
迈着优雅的步伐,跳到了货架上,一爪子拍到了爽肤水身上,再次把爽肤水漂亮衣服给拽了下来,垫在肚皮下面,满足的打了个哈欠。
“喵!”
“宁宁,流氓猫又来脱我衣服了!!!”,爽肤水软嗲嗲的告状。
这种场景每天都要出现八百遍。
开始,还能约束下阿布和爽肤水,到了后来,宁初被两个小东西给磨的没脾气了,索性由着它们去。
宁初熟练的拿出耳机,塞到耳朵里面,“耳不听为静!”
她刚拉伸完腿部,正准备下个腰的。
系统突然提醒,“客人来了!”
宁初僵了僵身子。
就听见一声苍老的声音,“闺女,这是哪里啊?”
谁是你闺女,宁初差点脱口而出。
她一转头,就发现自家铺子里面出现了一位的老太,她估摸着有六十来岁了,脸上的褶皱子一层叠一层,而且是只有皮那种,枯瘦如柴。
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破旧棉衫。
那补丁,宁初粗粗一数,有二三十个。
她估摸着,这位阿婆的衣服,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好的,而且瞧着旧棉衫里面人也瘦的脱形,完全就是骨头架子在撑着。
可想而知,阿婆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但是到底是客人,宁初若无其事的收起瑜伽垫,脸上带着尴尬的笑意,“阿婆,欢迎光临!”
阿婆显然有些意外,她进来铺子后,就眼睛不安的到处看着,这里可真气派啊!
比她去的县城最大的铺面还大呢!
她再次问道,“闺女,这里是哪里啊!”
“这里是一家商店!专门出售商品!”,宁初担心老太太听不懂超市,特意改成了商店。
老太太小声的咕哝了一声,“商店!”,说着,她回头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摆满了各式小东西,她不确定的问道,“是供销社吗?”,在他们那,县城里面的供销社,就是最大的铺面了,不过供销社的灯看没这里的亮堂。
供销社三个字,让宁初的身子僵硬了下,她是考古专业毕业的,自然熟读历史。
供销社,那不是五十年代才有的特殊产物吗?
她好奇的问道,“阿婆,您那边现在是几几年啊?”
“五九年咧!闹饥荒,死了一片人的人哝!”,阿婆摸了摸浑浊的眼泪,殷切道,“闺女,你这供销社可真气派,连灯都这么亮,阿婆想跟你商量点事情,店里的粮食卖我点可好?家里的孩子等着粮食救命哝!”
说着,阿婆伸出粗糙的大手,在口袋里面摸了摸,摸出了一毛三分钱,递给了宁初,窘迫道,“可是我没粮票,闺女能行行好卖我一点粮食吗?”
宁初低着头,看着阿婆递过来的一毛三分钱,邹巴巴的,带着一层泥黑色,还有那一双大手,皲裂着大口子,显然是经常劳作的。
那个年代有多苦,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
宁初抬了抬眼皮子,接过了那一毛三分钱,“阿婆,跟我来!”,对于这一毛三分钱,够不够回本,交换的粮食,她已经不在意了。
她只希望,自己能进一点绵薄之力,让那些快要饿死的困苦人们,能够多支撑一段时间,在在这个世间多熬一段时间。
“哎!好闺女!”
阿婆步履蹒跚的跟着宁初,瞧着她拿了一个黑色袋子,去了米缸那。
当阿婆瞧着面前白花花,颗颗饱满的大米时,她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实打实的触感,让她嘴巴张的大大的,惊讶,“这嘚多少钱啊!”
她话音刚落,宁初就手上拿着小铲子,吭哧吭哧的往袋子里面不停的装着米。
显然是,打算能装多少,算多少。
见宁初这股实在劲,阿婆亏心的慌,身子往前一扑,死死扯着宁初的胳膊,颤颤巍巍,“闺女,使不得,这么多的精米白面,我给的钱不够,你可别装了,在装就亏本了。”
一毛三分钱,在她那里,没粮票的情况下,最多去换两斤糙麸皮,哪里买得起这么多精米白面啊!
宁初拿着铲子的手顿了顿,阿婆扶着她的胳膊,她能明显感觉到,颤抖的厉害,那凸起的骨架子也硌得她生疼,明显是长期吃不饱的状态,身体瘦的紧,仿佛一阵风都能刮倒的。
而且阿婆在极端缺粮的情况下,说出这种话,人定差不到哪里去。
一想到这里,她叹了口气,把小铲子从右手换到左手上,硬生生的又添了两大铲子的米来,袋子口一扎,递了过去,安慰,“阿婆,您多装点,家里的孩子,生机就大一分,更何况,我这里不缺粮!”
原本阿婆还想要让宁初在倒些回去的,毕竟她就一毛三分钱还是身上的全部家当了,可是听到了最后一句话。
她怎么也拒绝不了,那半袋子的小精米。
家里的孩子,等着粮食救命啊!
阿婆颤颤巍巍的接过半袋子的小精米,老泪纵横,作势就要给宁初跪下来,“好闺女啊!你救了我一家子十多口的命啊!”
宁初哪里当得上老人家这么大的礼,扶着阿婆立住后,嘱咐,“阿婆,这米,您回去了可千万不能让别人瞧见了。”,她这倒是实在话,在饿的能吃人的情况下,这半袋子米,可不是救命的粮食。
再加上,老人家身体本就是下坡路,若是遇上个无赖,抢走了,又伤了身体,那就坏事了。
“我省的,好闺女,是个心善的,会有福报的。”
说着,她跟抱着宝贝一样,把半袋子的小精米放到怀里。
亏得宁初给她用黑色袋子装的,从外面瞧着,倒是看不出来。
送走了阿婆,宁初叹了口气,“系统,那个年代到底是怎么了?”
系统沉默了,“那是个人吃人的年代。”
一人一系统,同时叹了口气,相顾无言。
再说从铺子里面离开的阿婆,一转眼就到了她到了原来的地方。
第27章
阿婆名叫赵桂花; 今年五十有二; 不过常年操劳; 看起来显老,十几年前; 闹饥荒,她家里的男人把粮食都省下来; 给老婆孩子; 自己出去做工,生生的饿死了在路上; 没能回来。
丢下她一个人; 辛辛苦苦拉拔大了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闺女。
本以为孩子大了,日子会好过些,哪成想; 十几年前的事情再次重演。
地里面种的粮食,统统被毁掉不说; 又遇上了大旱。
这不!不给人活路啊!
她身上原本装着的一毛三分钱,就是打算趁着孩子们都睡着了; 去隔壁村子找找; 颇上老脸不要,跟有余粮的人家; 换个两斤糙麸皮。
好歹能让家里的娃娃们; 就着野菜; 多吃几顿。
说不定,多吃几顿,就能等到国家的救济粮了。
就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但是赵桂花没想到,即使她颇上一张老脸不要,早前儿相识的人家,也不愿意收钱换麸皮,要知道,人要饿死的时候。
钱有个屁用啊!
关键还是粮食能救命。
赵桂花没能换到糙麸皮,向来坚强的她,一个人跑到南边的山洼子里面哭了一场。
山洼子在赵家村子的最南面,有着十多亩的荒地,因为夹在两个村子的中间,又是个洼子地,光照不好,一年四季处于阴凉,加上土地贫瘠,一遇到下雨,定然出现滑坡,故而,这块地也没人愿意要,成了荒弃之地。
毕竟费了牛鼻子的老劲,却种不出庄稼来,可不就遭着这一片村落的嫌弃。
成了无主之物。
这洼子地虽然种不出庄稼,又见不着日头,这大旱的年间,这块地就成了宝贝,毕竟这有这块荒地上,因为见不到日头,大旱稍微好点,野菜才长的多。
至于外面,家家户户肥沃的土地,则都旱死了,地面上都裂开了指头缝大小的裂痕来。
干都干死,哪里长的出野菜。
反而是之前遭村子人嫌弃的那块洼子地,因为照不到日头,没那么大旱,长出了些野菜来。
不过,赵桂花能知道这里长野菜,别人家自然也知道了。
可以说,这块洼子里面长的野菜,不知道被大家给刨过多少次。
赵桂花,因为没在能隔壁村子换到粮食,就打算来洼子来碰碰运气,挖些野菜。
一想到家里的几个孩子,还有大着肚子的儿媳妇,赵桂花叹了口气,边抹泪,边找野菜。
哪成想,一转眼就到了那神奇的铺子里面,那里的闺女心肠好,换了半袋子的小精米。
她抱着半袋子的小精米出现的地方,正是这深山洼子里面,还别说,饶是她活了半辈子,这三更半夜在山洼子里面,也是有些骇人的。
她把开始找到的野菜根一块揽到破旧的竹篾背篓里面,想了下,又把小半袋子米,一块放到竹篾背篓里面,用野菜根把米袋子给盖的严严实实的。
借着月色,匆匆回到家里。
山洼子离赵家村还是有段距离的,赵桂花脚程不错,也都走了近两个小时。
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一点多了。
家里的十来口人,都睡的沉沉的。
她悄悄把门栓给扣好,生怕惊醒了睡觉的人。
又把竹篾背篓子的野菜放到了厨房的灶台上。
至于半袋子白花花的小精米则被她拿到了自己卧室,用了个缺口子的棕色瓷碗舀了半碗出来。
剩下的米则放到了立柜里面,锁了起来,不是她抠,不给大家吃,而是这袋子小精米,定是要精打细算,熬个一个月的。
不然两顿给嚯嚯完了,以后吃啥。
锁好后,她又特意把锁拿起来晃了晃,见确实没问题,就把钥匙给藏到了立柜下一个半截砖头下面,给压的紧紧的。
确认没问题了,赵桂花,方才端着舀好的半碗米。
去了厨房。
把野菜给洗了洗,足有半筐子的野菜根,放在炤台上。
又从炤台下面的空档里面,拖出一个深棕色陶瓷坛子,坛子显然是有些年头了。
用着葫芦瓢挖了两瓢的凉水,把坛子给唰了唰,一块倒到了锅里面。
可不是赵桂花不讲究,而是这坛子原本是装着糙麸皮的,今天中午最后一顿糙麸皮吃的干干净净的,晚上大家都是饿着肚子睡觉的。
不然她也不会想着去隔壁村子,换点麸皮回来。
那糙麸皮里面有不少粉末子的,在坛子最底下,抓是抓不起来的,用凉水一刷,那粉末子就给清的一干二净。
别小看了那糙麸皮的粉末子,可营养咧,又不扎嗓子。
配着野菜,在加上半碗的小精米,可以说,在这里,过年都吃不上小精米哝。
搁着往年,有粮食的时候,赵桂花,自然看不上这麸皮水和淘米水,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她的手不紧一点,家里十多口人,早都饿死了。
隔壁领居家的张大婶家,可不就是,不精打细算过日子,早早的把粮食给吃完了,小孙女饿的头大身子小不说,在上上个月,撒手走了。
家里人可不哭死了。
但是有啥法子。
饥荒年,到处都是死人。
赵桂花,用着干麦秸点着了火,炤台一下子热乎了起来。
锅里不多久,就咕嘟嘟的冒气了泡,那白色大米也煮开了花。
她先拿着铲子盛了满满一碗稠的,放到了一旁,剩下的就只剩下野菜居多了,运气好,还能盛点米起来。
又给灶膛里面添了点硬柴火。
则不再管灶膛了,她起身去了案板处,把之前盛的那一碗野菜配米粥的水给避的一干二净。
这才洗了把手。
把煮开了的野菜就这小精米揉成了六个饭团子,放到了大盘子里面,一块锁在立柜里面,显然是有大用的。
小孩子们喝粥,能斗个性命,饿不死。
做重活的壮劳力可不行。
赵桂花几三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早年出嫁,嫁到隔壁的王家村,出嫁的女儿,口粮自然由婆家负责,不用在家里吃饭,但是现在到处都是饥荒,当妈的哪里不担心自家孩子过的好不好。
她还有三个儿子,是家里的壮劳力,两个在生产队干活,一个去了三十里开外的水利基地,建水库去了。
这都是很重的体力活,每天吃不饱,赵桂花最担心的就是,哪天自己的孩子,跟她男人一样,回不来了。
想到这里,她叹了口气。
拿着勺子,搅了搅锅底,见锅里的米和野菜,都熬成了糊糊,索性把灶膛里面的柴火给拿了出来。
就用小火慢慢熬着。
她则去了里屋子,把在炕上睡觉的几个孩子都喊了起来。
现在住在家里的有七口人,老大两口子,加上两个孙子,老二两口子,加上一个孙女,不过老二出去修水库了,不在家。
这不,老二媳妇又怀上了,七个月了,肚子还没显怀,明显是营养跟上。
而老三则因为年龄小,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今年二十一,还没讨到媳妇。
老大和老三都在生产队上干活,多少比水库扛沙包要轻松一点。
老二是去的三十里开外的,水坝上,修建水库,说起来好听叫做修水库,想她家老二去了,只能卖苦力,扛沙包。
那是被逼的没办法,老二媳妇怀孕,急需要补充点营养,可是家里穷的叮当响,饭都吃不起,哪里有营养可以补。
水库扛沙包,工钱高,还管饭,男壮劳力一天能挣八个工分,另外每天还能补充一撮小黄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黄豆可是最营养的咧,那都是给体力活最重的男人吃的。
为了工分,也为了那一小撮的黄豆,老二毅然决然的去了修水库,走的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赵桂花点了堂屋的煤油灯,先敲开了老大屋子的们,大儿媳妇睡觉醒动,她一敲门,立马声了。
见大儿媳妇醒了,赵桂花稍稍推开门缝,小声道,“我在外面弄了点粮食,刚煮了一锅野菜汤,把炕上的几个都喊起来吃点。”
听到这,老大媳妇顿时眼睛一亮,瞌睡没了,家里断粮了,屋子里一大家子人,晚上都没吃饭,瘪着肚子睡觉的。
一听有吃的,老大媳妇,顿时一巴掌甩到当家的身上,又把两个孩子给叫了起来。
赵桂花又依次去把老二家的儿媳妇和孙女和老三一一喊了起来。
等大家都坐在堂屋时,明明是大半夜,本该困的,一个二个,眼睛却出奇的亮。
紧紧的盯着赵桂花手上的大盆子。
散发出浓浓的米香味。
几人齐齐的吞了下口水。
赵桂花做事也麻利,熟练的盆子往桌上一放,人多,粥少,她做的时候,特意多添了些水,估摸着每人能喝个两三碗是不成问题的。
碗筷都放好了,桌上的几个人却分外的安静,没有任何人吵闹,可以看得出,赵桂花在家里还是很有威压的。
她先拿着勺子盛了一碗,略微稠点的野菜粥递给了儿媳妇,还解释道,“老二家的怀了孕,紧着她先来,大家没意见吧!”
桌上的另外几人,齐齐的摇着头,向来皮的老三,探着脖子,往盆子里面看,这一看不打紧,竟然瞧见了白花花的大米粒来,他顿时开心了,“老娘咧,这可是好饭勒,白花花的大米呢!”
赵桂花嗔怪的瞪了一眼自家小儿子,“知道你眼尖,吃完了抹抹嘴,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说这话,她又一连盛了七碗。
显然给大人的几个,都稍微稠一点大,但是野菜居多。
给孩子们的盛的,虽然稀点,但是碗底下都是沉着白花花的大米。
分到饭的几人,早都有些急不可耐了。
老大家的二小子,叫二壮,他呼噜噜的吸了一大口,意外的嚼了几颗大白米,满足的吞咽下去,还不住说道,“奶,这白米可真好吃!香死我了。”
有了二壮开头,剩下的两个孩子,也都齐齐的附和,“奶,我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野菜粥呢!”
说完,就埋头苦干起来。
孩子们这样,让旁边的大人看着不是滋味。
老大媳妇,扒了扒自己碗里面的野菜粥,找出来了十几颗白米来,她特意用筷子挑了出来,给两个儿子,平分了去。
自己则大口大口的咽着野菜。
旁边的儿媳妇,同样的,要把自己碗里面的白米,挑给自家的小女儿,却被赵桂花给拦了下去。
“你怀孕,多吃点,要好好补一补,就算是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肚子还自己考虑下。”,赵桂花这样一说,二媳妇自然打消了年头,但是瞧着小女儿眼巴巴的望着她,她还是不忍心,头一次没听婆婆的话。
把自己碗里面的大白米挑了一些给小女儿。
小女儿今年八岁了,看着跟五岁的孩子一样,瘦瘦小小的。
“妈!肚子里的孩子体贴我,更何况,有着米汤喝,就够营养的了。”
赵桂花叹了口气,还是太穷了啊!又拿起勺子,给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加了一勺子,虽然都是汤水居多,但是大家仍然吃的开心。
“放心吃吧!我这次找来的粮食,配着野菜,能吃个把月呢!不担心!老大、老三你们在外面可要小心点。”,说着,赵桂花起身,去厨房把米粥野菜团子给端了出来。
一共六个,分给了老大和老三两人一人两个,他们在生产队干活,吃不饱,哪里又力气,“你们在外面干重活,饿狠了,拿出来垫垫肚子。”,老大和老三瞧着盘子中的菜团子,明显白米要多一点,这可是好东西,有野菜,有大米,方便携带,又耐饿。
要知道,他们早上都是灌一肚子的凉水去干活的,一到半晌午的时候,饿的头晕眼花,但是没办法,大家都这样。
尽管很想要,但是他们两个都是大人了,自觉的摇了摇头,拒绝道,“给家里的孩子补身体吧!”,家里三个孩子,每一个都是饿的面黄肌瘦的。
当长辈的哪里不心疼。
赵桂花脸色一沉,“给你们就拿着,家里几个大人孩子自然有我张罗着。”
老娘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老大和老三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见两个儿子听话的接下了,赵桂花才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又把另外两个菜团子拿了出来,空气中一阵咽口水的声音。
她把一个菜团子给了老大媳妇,一个给了老二媳妇。
算是打打牙祭。
这下,六个菜团子都分完了。
老三向来孝顺,问道,“老娘,你都分给我们了,自己吃啥?”,说着,就把手上的两个菜团子,递出去了一个。
赵桂花一鞋拔子打了过去,笑骂道,“你老娘我在家,还能把自己给饿死了不成。”,明显不打算接这个菜团子。
老三看给老太太也没用,他又收了回去,老大媳妇则配着老太太一块收拾碗筷,这会时间也不早了,两点多了,还能去睡一会子。
第28章
老三去了屋子; 却没了困意; 坐在暖炕的床头; 把拿来的两个菜团子用手帕包了起来,盯着那菜团子看了半天; 思量了下,竖起耳朵。
听到外面的动静慢慢小了以后; 他就知道老娘和大嫂都睡了。
这才蹑手蹑脚的推开门; 去了隔壁二嫂那里,他去的时候; 二嫂正把老娘给的那个菜团子分了一半出来; 显然在喂自家的小侄女,小侄女吃的满嘴都是。
二嫂在旁边,拿个帕子给侄女擦嘴,那张帕子他认识,是前儿些年; 家里稍微有点余钱的时候,二哥去县城里面; 特意带给二嫂的礼物,二嫂平时都舍不得用。
老三看的心里不是滋味; 二哥走之前; 特意跟他嘱咐了,让他帮忙看下嫂子; 毕竟嫂子现在怀着身孕; 二哥又远在几十里之外; 顾不上家里。
在这个家,他和二哥的关系最好了。
大哥年岁相差较大,又常年沉默寡言,因为家里父亲没的早,长兄如父,这句话在他们家里是最能体现的,他又性子跳脱,多少有些害怕大哥的。
但是哥儿不一样,二哥为人灵活机灵,和他岁数差的又少,两人能说到一块,也能玩到一块,所以关系特别好。
瞧着二嫂子挺着大肚子,却吃不饱,他总觉得自己有负二哥所托。
老三轻轻的推开门,见着小侄女大丫,正要喊他,他连忙,“嘘!”
说着,他轻手轻脚的进了屋子,把菜团子放到了暖炕上的四角小木桌上,“二嫂,你怀孕,要多吃点!”
老二媳妇怔了一下,连忙把菜团子往回推着,小叔子在生产队干活,才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