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心不改-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乎兄妹间的默契还在,夏伯洗被望一眼就明白妹妹想知道家里出事的时间:“爹爹就是准备上书为太子鸣冤,才让你先离开的,他本来是计算等你到了江东的曹家他折子才往上递,可局势不等人,好几个与爹爹相熟的大人都上了折子,爹爹要再不动,会让人误会的……”
夏百合点头表示理解,夏家自持是君子,君子怎么能结*党搞串*联呢?可因为没互相通气,拖着不动的夏侯很容易让别人误会他怕了,“爹爹是太子的老师,又是太子的岳丈,本该第一个上书的,都是为了女儿连累了夏家的名声。”
“不是为你,老夫之所以没第一个为太子鸣冤,是因为老夫还没弄清楚太子到底是为何被废的,真要是太子大逆不道,就算他是老夫的学生,就算他是老夫的女婿,老夫也不能为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百姓的将来!”夏侯又挺直了身躯,能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他坚信自己是问心无愧的!
为天下百姓将来能有个好皇帝才冒死上书的……虽然夏百合对封建统治的选举权没啥好感,但夏侯为国为民的心,她也是敬佩的。
“爹爹说的是,女儿后来在外面,也听人家说咱们夏家是忠良呢!”比如杨家村的就对她说出忠臣烈女的评价,可见还是有懂夏侯一心为公的。
“你是如何从莲花庵出来的?”夏侯解释了一下便接着关心女儿,至于别人如何看他的,他其实并不在意,夏家人做事只求无愧于心便好。
夏百合重新细算了下时间:“我到曹家时,按时间算爹爹应该已经上折子,皇帝大怒全家下狱了,不然曹家不会公开对我翻脸的,后来我住在庵里,也没什么人和我说话,对外面的事我也不能去了解情况,光着急流眼泪了,具体的时间我也记不住……”
“……差不多是五个月左右,莲花庵一带忽然发生了伤寒疫情,庵里上下都倒下来了,我也不知道怎么也染上了,病倒了没人管,可我不甘心啊,我要这么没了可就如曹家的愿了,他们说不定将来还会骗爹爹哥哥,我要没了,谁能来告诉你们曹家是什么样的人,我还想再见到你们呢……”
记不清具体时间的是夏百合,她在原主咽气之后才穿越,得到的是原主最不甘心和最惦记的以及最美好最难忘的那些记忆,其他的,活了十七年经历了多少事,谁会一一都记住不忘了?
不甘心就这么没了的原主,她坚信父兄会有力量再起来的,她害怕自己就这么冤死了,甚至还让仇人利用自己再往上爬,夏百合现在说出来的,便是原主死不瞑目的怨恨。
“我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倒下来,可怎么才能救自己呢?我烧得昏昏沉沉的,忽然想起自己读过那么多的医术,里面不是有治疗伤寒的方法吗?我挣扎着起身,按自己想到的办法给自己配药喝,还好莲花庵有许多香客送的药材,什么都不缺,可能是老天保佑,我真的把自己给治好了,还把莲花庵其他活着的人也给治愈了……”
“莲花庵的主持师太感激我,她给想了个办法,借着这次疫情,让曹家以为我死了,这样一来曹家就不会想着追杀我,我于是顺利从庵里出来,当时想着反正同是在江东,我就先去找二姐,她是护国侯的夫人,应该能得到京城夏家的消息……”
夏百合现在说的则是她的经历了,她从莲花庵清醒到离开,不过她有意省略了关于杨家村的一段,杨家村村长夫妻和杨老奶奶,以及几位村中长者看着都是有故事的,而这样的会武功的人,避世往往等于在避难。
杨家村上下对夏百合都不错,她也没有必须把杨家村的事告诉夏家人的理由,干脆就不说了,她只说她巧遇杜世明一家,救了杜玉蝉,与他们结伴同行到了康关城,然后说的就是夏莲心的事了。
听到夏莲心也遇上事了,还是已经是她婆婆的老侯爷夫人曲氏在找事,她和三个孩子差一点儿就死得不明不白,夏家父子是气得说不出来话了。
夏百合将自己出主意让杜家帮忙,结果公堂之上曲老夫人果然丑态百出,夏家父子才觉得稍稍解气,夏百合边说边注意着,看这些男人也没有愚腐到修理婆婆是不孝,夫家要你死你就不该活的地步,心里也是松口气。
看夏家父子的接受能力,他们应该不会还把她当曹家的未来媳妇,也不会认为她算是弃妇了,逼她出家吧?
不能怪夏百合会多想,原主的记忆里她父兄就都是端正的君子,别说在外喝花酒了,就是谁家新纳了一房小妾,他们也不会去给人贺喜的,夏家的男人自身守的正,也看不惯别人言行上的不正派。
当然原主的记忆中也没有夏家逼寡妇守节,逼未嫁女守望门寡,甚至让活人嫁给牌位这些不近人情的事,之所以想得多,其实在于夏百合对古代的读书人没啥好感,谁让他们居然还写诗词赞美贞节牌坊和裹小脚。
低头看看自己如今身体的一双天足,夏百合还是不敢放松警惕,这时空的女人虽不用裹足,但一样是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讲究个三从四德,她不怕世人将她看成个弃妇,却担心夏家人因此给她安排她不愿意的亲事。
“事情就是这样,二姐夫我走之前和他见了一面,他对二姐姐的委屈是明白的,见了我这娘家人很不好意思,听说我要来见爹,一再说要和岳丈舅兄道歉。”暂时看孙盘石,夏百合觉得这人还有救。
夏仲谈可是余怒未消:“他孙家有什么了不起的?爹,大哥,我去将二姐和外甥都接过来,就是吃糠咽菜也比在孙家受罪强!”
“你能离开这里?别忘了我们是犯官,受人看管的。”夏伯洗斥弟弟尽说没用的话,可他没反驳要接夏莲心和孩子过来。
夏侯也明白,他犹豫再犹豫才问夏百合:“你二姐在孙家真的没事了?不会再有什么变故吧?”
“目前二姐夫对二姐正有愧,只要京城不再有事,护国侯府二姐应该能撑得住。”夏百合想了想说道。
夏侯叹息:“京城再有事便是天大的事了,我们在这流放之地也未必安全,还是让你二姐和孩子在孙家暂避吧,毕竟律法上女儿嫁出去就不是夏家的人了。”
☆、第四十五章 问心无愧
流放未必是最终的惩罚,不但是夏家父子,就是夏百合从小说电视上都看过,只要人不死就有人不放心,鼓动皇帝追加圣旨赐死的不要太多,相对这情况来说,可能夏莲心在孙家还是比较安全的。
要不是早这么考虑,夏百合早就鼓动夏莲心带孩子来江北了,孙家孙盘石看着还勉强,但他那个亲妈,谁和她做婆媳谁倒霉,而断绝母子关系远比断绝夫妻关系难多了。
夏侯是为了女儿和外孙的安全,才不得不让他们继续留在孙家的,他一说京城的事还没算完,夏家两兄弟也沉默了,是啊,太子被废总要再立新储君的,谁知立的新太子会不会要斩草除根?夏家目前并不是尘埃落定了。
夏百合看看夏家父子,心里倒不那么沉重,他们考虑事情的角度是夏莲心母子能否真正安全了,而不是坚持什么生是孙家的人,死也要做孙家的鬼,这样护自家女儿的态度,很好,很好。
夏家父子跑回来的速度太快,夏式明是想追也追不上,尤氏心疼儿子,哪能自己跟着跑把孩子一个人丢后面,她带着夏式明,回来的时候夏百合已经说到她在莲花庵得了疫病,死里逃生。
尤氏静静的听着,不时擦着眼泪,等现在夏莲心的事也说过了,夏侯决定先不让夏莲心回娘家,她才带夏式明走过去给夏百合见礼。
“……式明?”夏百合认别的亲人没犹豫,对着八岁的侄子却吃惊了。
“式明见过三姑姑,三姑姑一路辛苦了。”孩子很懂事很规矩的给夏百合跪倒磕头,眼泪也下来了,对自己姑姑显然亲情很浓。
夏百合记忆里和这个侄子关系也很不错的,所以她记得很清楚,夏式明虽然是夏家按君子标准培养出的小君子,但小孩子也不能一味的读死书,该玩的该吃的从不会短了夏家这个长房长孙,夏式明发育良好,从小便没生过什么大病。
可眼前的夏式明瘦骨嶙峋的,要说丫丫他们也受苦掉了十几斤肉,那夏式明就是掉了几十斤肉,原来非常健康的孩子,现在一阵风便能吹倒了。
同样的家人同样的处境同样的饮食起居,其中偏差最大的那个,肯定是出了大问题。
夏家其他人对夏百合的吃惊并不奇怪,他们亲眼看着夏式明逐渐消瘦成如今这样,也是揪心的疼。
“三姑娘放心,大哥儿只是小病,现在正吃着药呢,郎中说已经有起色了。”尤氏还安慰夏百合,小姑险死还生好不容易一家团聚了,她不想让她再担惊受怕。
夏百合就是学医的,可不是别人说一句没事就能打发的,她也明白尤氏是不想她担心,可她答应了自己,会替原主尽力而为的照顾她的亲人,所以她追问:“式明是什么病,病了多久了?”
“郎中说这孩子是累着饿着了,气血有亏,开的药一直在吃,的确已经见起色了。”夏伯洗帮妻子解释。
是了,夏家她大嫂有可能因为怕她担心而不说实话,但夏家她大哥不会,夏伯洗是会因为怕弟弟妹妹担心而隐瞒一些事,可要是弟弟妹妹们从别的途径听说了来问他,他还是会实说的,夏伯洗以君子自重,从不会当面说谎的。
是真有起色了,夏百合便没追问下去。
卢嬷嬷和瑞珠过来请安,看着夏家仅存的几个忠仆,夏家众人又是一阵感慨,等感慨完了,他们才注意院子里堆了不少的衣物。
“夏天蚊虫多,我看丫丫身上好几个包,所以将衣物都拿出来晒晒,屋子里也正熏了草药。”夏百合解释道。
岂止是丫丫,夏家众人哪个身上没被咬的,尤其是在田间干活的男人们,江北当地有种叫“小咬”的飞虫,才只有蚊子一半大,可咬起人来一点也不比蚊子轻,这“小咬”霸占了田间地头,只要人一去它们的地盘,铺天盖地的就围了上来,露着的皮肤就没有它们招呼不周到的地方。
“熏熏药好,熏熏药好。”当太傅的也对付不了小虫,夏侯被咬怕了便没拒绝。
卢嬷嬷看着趁机说道:“是三姑娘说要多带些药材的,不但是熏屋子的,三姑娘还带了许多补药,包括二少奶奶坐月子用的,她都准备了。”
“多谢三妹妹想得如此周到。”夏仲谈先感激的说道,妻子在流放中怀孕生产,他一直觉得对不起黄氏和孩子。
“都是二姐姐花的钱。”夏百合不居功。
“该带什么药材,是三姑娘列的单子,买来的药材也是三姑娘一一看过,亲自分门别类的装好的,二姑娘是亲手为老爷和大房二房做了被子,衣服,鞋子,吩咐奴婢一定给带来,她不能来看老爷,只能希望老爷穿上她亲手做的衣服,尽一点儿孝心。”卢嬷嬷是夏莲心的奶娘,自然不忘替夏莲心说话。
“二丫头的孝心我哪能不知道,只是我们现在是流放,县城不时便会有人来查看,锦衣玉食的未免太招人注意了。”吃的还好说,这穿的能让外人瞧见的,夏侯可不敢太张扬,皇帝罚他们流放,本就是要让他们受苦的。
夏百合却笑了:“爹爹还没看二姐姐准备了什么,拒绝的是不是太快了?”
卢嬷嬷和瑞珠会意,打开一边的一个箱子,捧出一件长衫和一双鞋给夏侯他们看。
夏家的礼尚往来本是由长房大儿媳妇负责的,女人也比男人更懂针线和衣料,尤氏凑近一看眼睛就亮了:“粗布的?!”
她欣喜的拿起来展开,一看衣服只是锁了边,没一点多余的点缀,马上就断定:“是可以穿出去的。”
“二姑娘之前的绣活做的是绸子的衣服,原本是想回京城探亲时亲手给老爷的,可听到老爷和少爷全家被流放,二姑娘就含着泪,改用粗布做活了,二姑娘明白在江北是没法子穿的舒服了,只能求让全家人稍微少受点罪。”卢嬷嬷说着眼泪也下来了。
“二丫头的孝心我只能心领了,她是嫁出去的姑娘,不用跟我们受罪,你回去后让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别总惦记我们,别总往我们这里送东西,让有心人看到了不好。”夏侯是不想连累女儿。
“奴婢会将老爷的话转告二姑娘的。”至于夏莲心会不会听话到真不管娘家了,卢嬷嬷可不会信。
“二妹妹的手真巧,这千层底的布鞋最难纳了……”尤氏替夏侯将衣服接过来,然后说,“爹,您坐,您和三妹妹就坐在院子里聊天吧,我去收拾屋子,再给你们做饭。”
夏侯这才意识到他们一直是站着和夏百合说话的,忙伸手招夏百合坐着:“三丫头快坐下来歇着,你赶路到这里也累着了吧?”
“我坐马车来的,哪里会累着,我帮大嫂干活吧。”夏百合没打算歇着。
“不用了,有我们呢,你陪爹爹好好聊聊,爹爹可是一直在惦记你们,你来了他就是最高兴的。”夏百合的两个哥哥也拦着不让她动手,夏伯洗帮尤氏干活,夏仲谈是先去黄氏的屋里看妻儿。
夏式明则不用大人吩咐,自动自发的先去厨房生火,好方便尤氏一会儿做饭,就连丫丫都动手将院子角落的柴禾往厨房抱。
夏侯看着满院的儿孙,目光中有苦涩有欣慰:“老夫自问为太子上书,循的不是私情,而是为天下万民的将来,老夫问心无愧,可惜的是连累了你们这些好孩子,让你们跟着受罪。”
“当仁不让义无反顾,爹爹能做到,夏家的先祖也能做到,为什么我们这些晚辈就不能去做?”原主对家人毫无怨言,夏百合自然不多事。
“好好,不愧是我夏家的孩子!”夏侯更加欣慰,他也知道自己不先坐下来,懂事的女儿是不会坐着歇息的,于是先往院子里一条木板凳上一坐,谁知木板凳毫不给面子的“吱”的一声响。
夏侯尴尬了,一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夏家其他人都在忙碌着,板凳的响声除了夏侯也就夏百合听见了,看来给夏侯解围的事她只能责无旁贷了:“这凳子是松了吧,给我看看,说不准我能修呢?”
女儿要看凳子,夏侯自然不用往还会继续出声的木板凳上坐了,可他并不认为夏百合能修好:“这房子是县衙门安排给我们住的,挺宽敞的,里面的东西也是原有的,就是有点旧了,不过流放之地能这样,已经是不错了。”
这话夏百合倒同意,江北的冬天听说是很冷的,这房子好在能遮风挡雨,而且她注意了有炕还有烟道,只要不缺柴禾便不会冻死人。
夏百合听着就问:“这里的柴米油盐也归县衙门管吗?”
“他们可不会连这个都管的,县衙门分给我们父子祖孙四亩地,要自己种地收了作物自己去卖,自己换柴米油盐,地刚种还没收成,还好我们流放前你大嫂二嫂的娘家给了些银子,维持一些日子还是够了的……”夏侯解释着。
☆、第四十六章 省吃俭用
父子祖孙四亩地?夏百合想着又问道:“是只有男丁才能分田地?那小石头呢?”
“是只有男丁才能分田地,小石头才满月还没有报上去,县衙门其实也知道小石头的,不过得等到小石头七岁了,才会给他分田地。”其实四亩地夏家父子都耕种不过来,再多又不能转租他人,要荒废了还是罪过,不如不要。
这具体的困难夏侯是不好意思和夏百合详细说明,当爹的无论落到什么境况,也希望能维持在儿女心中顶天立地的形象的……不过他的形象好象维持不了了……
夏侯看着夏百合不过是伸手晃了晃凳子,确定了是哪儿松了,然后就过去院子里放劈柴的地方,捡了一个小木片,拎着斧子回来,再然后将小木片塞到松了的缝隙里,用斧背敲敲了,再伸手晃,凳子居然就不动了!?
看人家干活,让凳子不晃的原理夏侯也能看懂,就是把松了的地方塞紧就行了,多容易啊,干活的东西还都是现成的,可他和儿子,当朝的太傅、探花、榜眼,人人称羡才华横溢,他们住在这里有小半年了,硬是坐着会晃动的凳子小半年了!
他们怎么就想不到塞个小木片就能解决问题呢?
夏侯不由得仰天长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还有什么要修的吗?”夏百合拿起斧子便不想放,她是个闲不住的,这些天被困在马车里连伸个懒腰都需顾虑夏家千金的形象,可把她憋坏了!
“还有好多呢!”从厨房出来搬柴禾的丫丫有幸看完整这一幕,小姑娘一点都没体谅爷爷的心理,她甚至连注意都没有,乐呵呵的跑过来拉着夏百合说道,“家里还有好多东西都坏了,爷爷房里的柜子,哥哥房里的凳子,还有二叔一直想给弟弟做得摇篮,可他总做不好……”
“摇篮我也不会做啊,你还是先带我看看坏的家具,能修的修,实在修不好又不能用了的,咱们再想办法。”夏百合到底不是木匠出身的,不敢大包大揽。
夏侯张张嘴,想说不用女儿辛苦了,可看到夏百合单手拎着斧子的样子,不知为啥没敢开口。
丫丫欢乐的领着夏百合先去夏侯的房间,正好熏屋子的苍术也着完了,夏百合打开窗户通风,看丫丫一进来就皱眉头,便体贴的说道:“刚熏完都是药味,我们等一会再进来。”
丫丫忙点头,又皱皱眉问:“三姑姑,丫丫的房间是不是也熏了药啊?”
“为了防蚊虫除疫病,丫丫是不是不喜欢药味?”小姑娘的表情其实很明显的说明了。
丫丫带了几分委屈的低声说道:“丫丫记得,家里原来都是熏香的,丫丫的衣服被褥都是香喷喷的,还有娘亲和姑姑的身上也都是香喷喷的……”
才五岁的丫丫并不理解朝堂上的事,也不明白什么叫大义,作为夏家目前的第三代嫡女,她是锦衣玉食养着的,然后忽然从闺房变成牢*房,无异于从天堂到地狱,只是那如狼似虎的官兵吓得她连哭闹都不敢,后来跟着大人一起被流放,大人们都沉默不语,丫丫也就似乎忘了曾经的富贵生活,开始习惯成自然了。
“……”夏百合摸摸丫丫的头,却说不出劝导的话,她能说什么,说夏家给你荣华富贵,那夏家遭殃你自然也不能幸免,有道是同甘共苦嘛!
话是这个理,可小姑娘能听懂能理解?她要说一切是该受的,小姑娘怕只会觉得她这个当姑姑的太冷血了。
看夏百合牵着丫丫默默出来,夏侯倒是精神一振:“不能修也没关系,本来就是坏了的东西,凑合着用也没什么。”要不是修不了,她们哪会这么快出来。
夏百合摇头:“我还没查看呢,屋里都是苍术的药味,丫丫闻着不习惯,我先带她去别的屋子。”
夏侯看着夏百合又带丫丫去了没住人放东西的屋子,然后她们没再很快出来,屋子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还真能修啊!?
人人都忙着,只夏侯一个站在院中间,他哪好意思等现成的,看到院子里堆的衣服,他想了想决定过去收拾这个,还能穿能用的就不要扔掉,再说小石头还缺不少尿布呢!
一伸手,夏侯才发现自己手上不少泥,再看看挽起的裤腿,他才恍然自己居然以这么狼狈的样子见的小女儿,和她说了这么久的话,难得女儿没露出一丝惊讶,给他留了脸面。
夏家所居的这个院子没有井,他们要饮用水得从百米外的小河里挑,路虽不是很远,但对于从出生便养尊处优的夏家人来说,要拎满一缸水绝对是挺艰巨的任务,所以夏家人很舍不得用水,男人们在地里干活脏了,都是走到小河下游,洗干净了再走回家的。
这么一寻思,夏侯明白自己目前最应该干什么了,他拿了一只水桶出了院子。
尤氏从自家屋子的窗户看外面的夕阳,将手里的被单交给夏伯洗:“你来收拾吧,我得去做饭了,三妹妹一路辛苦可别再让人饿着。”
“这里交给我就好,你去忙吧。”夏伯洗也不是当年只会读书的大少爷了,家务活利索着呢。
尤氏放心的去了厨房,看到灶间已经生好火,连柴禾也堆在她伸手便能拿到的地方,心里更加欣慰,虽然是受罪遭殃,但一家人感觉更贴心更团结了,这是不是也算因祸得福?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夏百合来之前,尤氏每天都要愁怎么做才能让家人不至于太委屈,黄氏刚生下孩子,身子弱需要补,何况她还要有奶水喂养孩子,这是最不能亏待的,夏侯年纪大了,夏家兄弟是主要劳动力,两个小的要长身体。
细一算,夏家其他人都没省吃俭用的理由,尤氏只能从自己这儿来省,就算如此,她也没本事让家人尽情的添饱肚子。
今天总算是好了,一大堆食物几乎要堆满了厨房,出身富贵的尤氏这时候却有了当暴发户的感觉,真不是在做梦吧?
尤氏掐了自己一把让自己冷静,公公说的对,他们家目前还是犯官,顿顿大鱼大肉一定会被人告发的,而且二姑娘也不能时常往这边送东西,对护国侯府不好,你看她和黄氏的娘家,自他们来到江北,是再也没接到娘家的信!
思及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