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强]嫡女心棠-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之间,竟是比亲的也不差多少。
对于孙家姑娘,上次她也有些模糊印象,只是两个姑娘分不清谁是谁,比起同等出身的闺秀,孙氏姐妹打扮得倒是清减,但姿容也是上等的,还颇有几分与众不同的清逸淑质,难道这就是“清静致远”?!
听程裕易的意思,是要再仔细相看一番。这也使得,襄南郡主于是下了拜帖,邀孙氏母女来忠信王府做客。
末了,又想了一想,这单独宴请,人家不多想也难!何况,还无甚说得过去的由头,于是又添了封帖子,送去了相对更有来往的王参政家,不是还有他家小女儿么,多个选择也不是什么坏事……
到了那一日,两家夫人都携闺秀翩然而至。
而襄南郡主于园中如梦阁,设了一精巧茶席,亲自烹了壶极品梅占,甚是风雅。见两家来到,款款起身相迎,复又安坐下,叙了半天寒温,赞了一箩筐这两家的闺秀,又收了一箩筐有关自家园子茶水、衣裳钗环的奉承话,便命大丫鬟罗裳去请程裕易来陪两位夫人。那两家夫人闻此一句,眉上喜色自然又増了几分。
襄南郡主到底是礼仪之人,也不愿就这么大喇喇地安排未婚男女同席……算了算时间,借口上次赏花会姑娘多,没有招待周全,喊了一向孝顺乖觉的庶女程子玥,领着三位闺秀去仔细逛逛园子。
果不其然,程裕易将将踏入阁时,正好碰上了三位姑娘起身。
侧身之间,程裕易眸光一闪,只见孙昭竹一袭米稠色底子棕黄滚边起雏菊花圆领长裙,一双点漆般眸子沉静如深湖,只专心走路。倒是另外两个穿翡翠绿与胭脂色的姑娘,似乎有些眉眼生晕,低垂着长长的睫毛作害羞状,放慢了脚步袅袅娜娜走过。
他慢慢转过眸子,恢复了脸色,抬腿跨入阁内。
两位夫人见一位清俊温朗的男儿走进,不由得笑意盈盈,拿眼睛反复端看程裕易,见他举止行动颇为大方有礼,兴头更盛!两人虽有些争锋相对,但都想引襄南郡主多说上几句,探听出点意思来,于是三下两间便讲起来新成的那些婚事。
不由得说到那葛二郎与孙昭竹的亲事,这葛二郎是有个前途的,家风正派,人也长得不错,这两年未曾婚配,靖州有女的人家也颇为注意。
那王参政夫人也曾动过心思,尤其是听说这葛二郎看重闺秀才学后,颇对葛家夫人颇热络过一阵,也暗示过,只是还未等到葛家搭腔……就听说他与孙家姑娘订了亲,暗恨不已,如今看来,说不定却是好事!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说不定正是成就了小女与这王府二公子的好事!……就连那襄南郡主也是晓得的,本还想着是否为自家庶女打算一下,不过想过后也就忘了,于是此时也有兴致多问几句……
这孙夫人甚是活泼爽朗,倒也不避讳,笑言,“不是我夸口,竟是这两个孩子有缘!”
接着娓娓道来:
原来,那葛二郎与孙昭竹幼时是见过的。
葛二郎出生于湖州大儒之家,孙尚书也曾外放湖州知州,敬重葛父学问为人,与其颇为交好,孙家两个儿子也曾在葛家读了好一阵书,两家女儿们也玩在一起,因年岁皆小,不曾认真避讳,孙家两个姑娘便也在葛家私塾内隔着屏风,跟着念过一阵书。
之后,孙尚书回靖州,路远迢迢,两家来往困难,便断了这些年。
葛二郎中了探花后,也曾拜访过孙尚书,不过只限于枢处,未登家门,直至今年开春,一直执拗的葛父终于愿意迁至靖州,与夫人儿子团聚。举家拜访孙家,两家儿女得以重新相见。
葛二郎本在男女之事上无心无意,耽误了这些年,复见孙昭竹,却心思一动,反而再三央求着葛夫人主动上门求亲。
想来,出落得如此清逸秀雅的孙昭竹,孩童时必然也玉雪玲珑;而葛二郎自小聪慧勤勉,孙昭竹也不会忘记得一干二净。
这哪里有不允的道理,两家皆大欢喜!
所以,这么赶着办亲事,也不完全是年岁的缘故,也算成全这多年的心意……
虽无什么人知晓,但王参政夫人做贼心虚,为撇清自家曾对葛二郎的心意,反而装出十二分热情,格外大声地啧啧声奇!外加声称这孙家女儿都是有命定的姻缘的,暗示就别跟自家争这程裕易了!可惜无人听懂……
襄南郡主想到孙昭竹今天的素雅打扮,与那葛二郎倒也相配,也跟着赞了几句,无意中扭头吩咐丫鬟,瞥到身后的老二,竟难得地在怔怔出神……
第43章 竹里
两家告辞后;程子玥提起,逛园子时,两家姑娘也起过一些小争端;当时她与三妹指挥丫鬟去搬桌椅烹茶去了,听得不是很清楚,大致是那王家姑娘说起自己也是识得葛二郎的;赞过她的诗什么的,只是这葛家哥哥性子偏僻清高了些,以后有什么不到之处还要孙家姑娘多担待……那孙家二姑娘闻声脸色变了几变;不过终究没有出声,反倒是孙家大姑娘,也不羞恼;淡淡回了几句;倒搞得这王泽瑜挺无趣的……
程裕易依旧是一副淡淡微笑的样子,但终究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襄南郡主晓得他心里多半转了风向,总归一点热乎劲也无了。
襄南郡主猜测,缘由无非有三:一是,近距离见了孙家二姑娘,觉得不过尔尔,很是失望,歇了心思;二是,听了葛二郎与孙家大姑娘做亲的首尾,有所感叹,对这姻缘之事又往深里想了一层,拔高了要求;三是,……莫非他最初看中的便是孙家大姑娘,本想有所谋算,只是今日也巧,碰巧知道这订亲的内里缘故,故而觉得无望……
虽有三分怀疑,倒也不敢确认。于是,这襄南郡主硬留了程裕易一起用晚膳,还赶程修齐去了姨娘处,明着暗着敲打了老二一番:
她虽希望他尽早结亲,但也不会逼迫他,只因这姻缘之事不可强求,要顺其自然,看着葛二郎和孙家大姑娘便知道了……
今天这两位姑娘他也看过了,要是有心,求娶过来没问题,只是她觉着,这孙家二姑娘和王家姑娘也是一般,所以若是不愿意,这别家的姑娘也多得是……
只一条要紧,咱们是王府,要是毁了自家王府的声名,她是万万不依的……
绕了这么几圈,襄南郡主腹内饿了……
程裕易最初只是淡淡听着,而后倒浮上一层笑意,最后还笑着给亲娘夹了筷芙蓉鱼片。
这下襄南郡主倒有些发征,难道是自己想错了……
程裕易心里苦笑,亲娘虽年纪大了,倒也没笨多少嘛……
当晚,郭齐却突然上门来,程裕易料想他有心事,也不多问,哥俩出了忠信王府,直奔惯去的松鹤楼,老板让进雅间,开始把酒夜话。
郭齐确有愁肠要诉:
本来他年岁已不小,终于订好了遂心意的亲事,府里上下自然期望他早早完婚。
但这“以庶换嫡”分明得罪了那宁棠的嫡母,拒亲她不敢,但是找个借口拖一拖婚事倒是容易。于是,郭齐亲母不便,由长嫂出面几次上门,催促婚事,对方却不冷不热,借口这莫五姑娘上边还有两个姐姐未有出嫁,长幼有序,长乐伯府也无话可说。
未及多时,那妾室家又来找了两次,威逼要抬进门,眼见这事就要透出去、丢脸面了……
本来一切已经太平,这又翻腾出来……何况这换人的事,家里老小心里本来有疙瘩,郭齐生生又被大骂了几次,爹娘兄嫂俱以冷脸对之……
这也就算了,只是自己究竟何时才能抱得美人归啊?!啊啊啊!
郭齐一杯又一杯地灌下去,不多时便醉得晕晕的了,口里还呐着:
这莫四还好,这不能生的莫三何年何月才能嫁出去啊,啊啊啊,能不能冒出个男人收了她啊,啊啊啊!……
郭齐感叹完毕,继续醉倒在桌子上呼呼。
程裕易有些想笑,深知好友脾性的他,晓得郭齐需要的无非是发泄一番,免得郁卒在心,到底亲事已订,莫府门户又比不过长乐伯府,顶多多些波折,结局必是顺遂的。
想郭齐也是晓得的,所以只是伤神,谈不上伤心。
他自斟自饮了几杯,思及自身,不免郁郁起来:
从小长到此时,倒从未有过这种遭遇,没有任何争取的余地,便败下阵来。
若要硬去找些余地,反而失德不美。他倒是不惧失德,敢为之,愿为之,但那沉静如深湖,能采撷天地灵气、绣得出神入化绣画的女子,想是不愿的罢……何苦生生扰了人家的道路扰了人家的美事……
那葛二郎他也见过,本瞧不起他那耿直板正的样子,孰知竟有如此大福!
不过他倒因此更懂了程裕容一层,长兄是用尽全力也未能如愿,长嫂想必更早懂得,直接无为无视之,反正阴差阳错至此,怎么也不会再如愿了……而他自己呢,连一丝力气都用不上,天时地利人和皆沾那么一点,却都差得太远,只能自己把心事捂得一丝不透……三种处境,虽迥然不同,却同样之苦……
又想到,那孙昭竹嫁后,黛绣多半便随之绝迹,更加怅怅……想着近来还是多去锦绣阁订些黛绣收藏为好……
那郭齐宿醉半醒,浑身酸软,形容邋遢,不敢回家,只赖在忠信王府不肯走,程裕易将他安置在客房,便有丫鬟熟门熟路送上解酒酸汤和热水毛巾。只是,郭齐借着剩下的三分酒意,不肯睡,对着程裕易痴缠不已,不住喃喃道,“你总是个有主意的,没有你搞不定的,帮帮小弟我罢!……”
程裕易想到自己的处境,觉得讽刺,什么有主意,自己也有没法子的事不是……又赖不住郭齐胡闹,帮他想了一想,忽想起大哥对于莫吉的评价,笑道,你不是还有个便宜岳父么?!
隔了三日,莫吉刚出了枢要处的门,尚未上轿,郭齐便笑脸兮兮地迎上,甚是殷勤,一连五日,俱是如此。前两日,分别去了靖州知名酒楼杏花村与百年老店和顺斋,莫吉不比郭齐对靖州熟稔,虽去也去过,却翻不出这些好酒好菜好曲……再一日,与郭齐回了长乐伯府,早有长乐伯父子在那等候,仍是一番客套不提,亲热招待……再两日,郭齐便随着莫吉回了莫府,直奔福寿堂,拜谒老太太,言语周到,态度妥帖,十分讨人喜欢(这次郭齐真是花了心思,下了血本,估计连这谈吐举止也在家练了几遍)……
兼之,莫老太冷眼看俞氏胡闹了这段时日,实在也烦了:泄了火也就算了,还有完没完!
莫吉与老太太双管齐下,俞氏不免蔫了……于是,孙氏就紧着开始与长乐伯府议了议婚期,到底碍着宁棠的排序,订了次年八月。
郭齐这条路走得太成功,不免得寸进尺,想再见见佳人倩影。
他跟莫吉暗示了一次。莫吉对于他这位高门准女婿自然是满意的,特别是近几日里的贴身奉承,人前颇有面子,更是笑得嘴也合不拢了,连亲儿子都不知道忘到哪里了!
于是,郭齐这番心思他自然能领会到位,也要帮他达成。
莫吉与郭齐商定,过两日,他再来陪老太太说说话。
郭齐见程裕易近些天总是懒怠无趣的样子,便想拖他散散心。无奈近日他出门的目的地很单一,那就是莫府。于是乎出了个馊主意,让程裕易扮成随从跟着他到莫府玩玩算了,想那莫府上下也无一人见过他、能认出他,扮成个小厮省去多少麻烦,倒也有趣自由;再说,这类似的事儿,他俩又不是没做过……
程裕易的确懒得动弹,也不想说话,便由着郭齐安排摆弄了。
那日,郭齐特意穿了一身雨过天青色的刻丝锦缎,显得格外潇洒俊俏,进了福寿堂,未及行礼,莫老太便命身边大丫鬟扶起,问这问那,十分和蔼。
郭齐心里也敞亮,隔着屏风瞄到影影绰绰的少女影子,一边和老太太说话,一边还能瞅着空隙朝屏风抛眼色,未及抛上几个,那女子却转过屏风走进来,手上持了个茶盘,郭齐定睛大喜,这不是宁棠还能是谁……
程裕易作为小厮,却只能在福寿堂院外守着……
甫初冬时分,寒意尚不显,阳光正好,站了一阵,腿脚发麻,颇感无聊。想着入冬了,姑娘丫鬟们大多守在屋内,瞧着走动的人也稀少,便想四下里转转,想毕竟打着郭齐的旗号,凭他在莫府混成的这幅样子,总出不了大事罢。
可是,这莫府,比起忠信王府,也忒小了点,因季节缘故,也无甚景致可看,程裕易几步便绕进后园,冷风一吹,人却清醒了很多:果然跟着什么人,做着什么事,跟着郭齐,就是混账事,他心里乱笑了一气,就想退回去。
未及往回退,却发现已走到莫府深处,约莫第三、四进的房子了,却是单独一个小园,想是莫家姑娘们的居所,刚想绕过,却见一位姑娘将另一位姗姗送出门来,后面还跟着几个丫鬟,忙闪到一边山石那里去。
只见,送出来的那位,他见过两次,辨了出来,便是郭齐不肯娶的那凶悍的莫四,那莫四长着一双浓密的剑眉,怎么看也是厉害的,这次郭齐倒真没弄错……另一个,他只隔着纱窗瞄过朦胧一眼,但仍旧认了出来,就是那眉目柔净端妍的莫三!
那莫四大声道,“怎么老太太还让你抄这么些劳什子佛经!没的把眼睛都抄坏了!我替你跟她回了罢……”
那莫三莞尔,顿了一顿,打趣道“抄佛经挺好的,静心,反正我这辈子,大约也就青灯古佛相伴了!”
此言在程裕易听起来甚是刺耳,他心里一沉,也就没听到后面讲什么了……
自己这辈子虽肆意落拓,还是自有胸壑,既没有孤傲狷介,也不曾阿世媚俗,不想却造出这般深重罪孽!
反正孙昭竹与自己无缘无份,不若……娶了莫三也罢,总强过这好好的女子青灯古佛……
不多时,二人便散了,那莫三带着一个丫鬟,转身走回去自己的小院,着浅碧色柳枝纹褙子的身影纤细雅致……
不知被什么力量所驱使,他竟远远地凑上去几步。
隔着木栅园门,看到莫三那小院的门楣,从模糊到渐渐清晰的三字……
他似不敢信,退了两步,复又重新抬头辨认,赫然确是“竹里居”三字!
作者有话要说:看了很多很多网文,都是万能+完美的男主女主,看着的确很爽!
俺却想写点不一样的~当然文笔有限,没有那么好看……
程二一点也不完美,对于孙大还是莫三,程二也只是惊鸿一瞥,尚未达到爱的地步。
正常的古代男子,要读书上进管理庶务,要遵循礼法孝顺长辈,与正经的闺秀又没怎么接触过,之前还有经历过那么多丫鬟小妾……何况,女性地位那么低……爱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很难的吧,所以程二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爱。
至于程大,的确很渣也很呆,正因为呆,他才会深爱。但是,情深不寿。
第44章 事近(上)
一日午膳时;饭刚毕,茶未及送上,程裕易忽然开口道;赏花会那天,原是看到那莫家三姑娘,眉目难描难画;颇为中意,之前错认为孙家二姑娘了,现在清楚了;还请亲娘提亲去罢……
襄南郡主最初以为儿子在说笑,随着弯了弯嘴角,而后;渐渐见他表情严肃;竟是认真说了这番话!
郡主先是莫名,而后一股怒气冲上心头,直接甩袖走出花厅,“砰”地一声闭紧了厅门!
靖州姓莫的人家并不多,襄南郡主自然晓得儿子口中的是哪一个……她忍着脾气,唤来老二房内的嬷嬷丫鬟,甚至还有跟出门的小厮们,盘问了几次,却一无所获。
至掌灯时分,程裕易也未跨进正房哄劝讨好她,襄南郡主知晓老二这次多半是玩真的,更是一阵一阵的气堵的慌:
她就不信老二自己不懂得,也算看了不少姑娘,挑了那么久,偏偏要娶个四品文官的女儿,这门第差也就算了……关键是,不管那莫吉,还是那莫三,名声都不好听,这样的人,怎么能嫁入王府呢?!那莫三,这些年都无人问津,娶了她,这忠信王府还不沦为整个靖州的笑柄?!
更何况,那什么样的姑娘,会让老二一眼就看中?!想是总有些狐媚迷惑的本事,这样的女子,做个妾侍她都不愿,何况是嫡妻……这要是嫁进来,扰乱家风不讲,府内岂不乱成一团?简直是家门不幸!
想想,对于老二娶妻,自己要求高嘛?!并不高啊……只要门第不要太差,姑娘人品过得去就行了,连这两个要求都不能满足么?!这老二到底存的是什么心思啊?!!
襄南郡主实在想不通,还越想越愤懑!
她一向心高气傲,最爱惜羽毛声名,哪能允许此等辱及门楣的亲事……更何况,还有另一重要事:崔氏还未摆平,而且马上就动手了……若是再添上老二的事,这下个月,靖州岂不人人都要盯着看忠信王府及她襄南郡主的笑话?!
所以,一定要把此事扼杀在萌芽阶段……
襄南郡主严命府内上下把这消息捂牢了,千万不能露出来,尤其不能让这莫家知道;对于程裕易,冷漠处之,只当他没说过这番话,免了请安与一同用膳,也不怎么见他……
只愿他自觉没趣,逼得打了退堂鼓,罢手算了……
半个月波澜不惊,倒是襄南郡主把此事抛到脑后,整天想着如何与崔家说道……
冬至那天,程家团团围坐,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水饺,崔氏仍不出来,程裕容仍有些失魂落魄的样子,郡主难免心内不爽……倒是刘姨娘抱着大姐儿过来行礼,见到孙女,她才脸色微霁。
程裕易一直埋头食饭,只是将将跨出花厅门槛之际,抛下一句,“那莫三的事,母亲考虑得怎么样了?总不能让儿子自己上门提亲吧……”
襄南郡主先是一愣,没反应过来,原本以为,冷落了他这些时日,早该回心转意了吧!结果……顿时,那火气蹭地又窜了上来,差点要吐血!
她一挥手摔掉了三个粉彩豆绿釉的六棱底瓷杯,怒吼道,
“你愿意娶,也行,只是娶了她,就别待在这府里,忠信王府再没什么二公子!……”,想了想还不够解气,又一字一顿补上一句,“你是晓得我脾性的,我说得出,就做得到!”
程裕易从不低估亲娘的狠厉劲儿……况且还有程裕容的前车之鉴,他知道亲娘一直在后悔,当年长兄与崔氏议亲时,没有拦上一拦,才导致今日无法挽回的局面……所以此次也算一并爆发了出来,格外激烈,格外抗拒……
接下来,与亲娘不得不碰面处,她便冷言冷语,目光冷峻、四下里一片冰冷氛围,另外,老父程修齐,长兄程裕容,甚至小弟程裕丰,则轮流当成了说客……
程裕易只是不松口。
一次,襄南郡主气的怒火攻心,重重扇了程裕易几个耳光,击掌响亮,其余人都愣在当场,毕竟自几个儿子成年,郡主就再没动过手。
程裕易干净的面颊上迅速浮起印子,仍不多言,杵了一会便走了。
襄南郡主也不是不心酸难过,虽不比老三自小养在身边,老二也是她抱过亲过的,虽表面叛逆不羁,实则从未让她怎么操过心,然这回……
程裕易半个月未回府,襄南郡主又让程修齐去寻了他,拎到脸前,继续开骂:
然,骂着骂着,眼眶却有些红了,满眼泪水……当下,除了程裕易,其余几人也怔住了,饶是程修齐,这几十年也没见过自己这骄傲的老婆掉过几滴泪……立马着急心慌,对着老二狂使眼色,示意儿子先服软一些,等过了这茬再想法子……
程裕易却 “噗通”一声,直直地给亲娘跪下了,道:“儿子罪该万死,给母亲惹了这许多不快,让母亲心里憋屈却有无处可说,只是,这莫家三姑娘我却是一定要娶的……”
郡主这下忍不住了,顿时眼泪如涌,无声地哽咽了半天,凄声一字一顿道,
“也罢,从今日起,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接下来的时日,程裕易真的在暗暗盘算起,如若脱离王府,到外头独立,这日子该怎么过……
想想莫三的处境,抛除王府公子这身份,动点脑筋,用些气力,求娶应该不难罢……关键是这以后,娶了她,总要给她好日子过的!
偶尔出神,他也会想,自己这么一股劲地硬要娶进门,不惜一切的架势,如若弄错了,还不是那人呢?!
未及用心深想,他却慢慢通晓,他与莫三,远兜近绕,可遇可求,便是这非凡的缘分所至,便一定能成事……
自己要娶的,就是这莫三!
第45章 事近(中)
那一厢;程裕容接了绣画,亦是惊叹了一阵,颇踌躇了几日;反复思量见到惠萱如何剖白心意……孰知崔氏仍是闭门不见,只得托付其身畔的大丫鬟将画交予她手中……尚不知晓她是何反应,却已出了事。
那日;襄南郡主自从撂下了与程裕易“脱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