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花成长指南[重生]-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了南山野猪的事之后,村里也没人再对小姑娘和阿宝指指点点了,更不用说欺负他俩; 顾辞也就不拘着他们,只要不去山里或是小河边瞎跑就行。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 转眼就了七月底; 早稻入了仓,晚稻下了田; 家家户户又都能喘口气了。
  期间,村里发生的大事就数板根婶家里了,大家忙活地最厉害的时候,她的女婿就大张旗鼓地来派了马车来接他们上镇里去; 在镇里生活了一个月回来,不仅又是马车送回来的,并且还打发了满满两车的东西,夫妻俩回来的时候也是衣着鲜亮,可羡煞村里的人了。
  对于一些有女儿的人家来说,也更坚定要将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的打算,尤其是柳氏,之前跟板根婶闹僵了,更是暗搓搓地想在女儿的婚事上压板根婶一头才心甘。原本之前还对村里媒婆说得几户人家态度有些暧昧的,商量等到夏收结束再详谈,如今直接把村里的巧嘴谢媒婆说的这些泥腿子都拒之门外了,还扬言自家女儿是要往镇上嫁的,以后要还说这些破落户,她就用扫帚赶人了。
  那谢媒婆也不是什么善茬,一张嘴能将死马说成活马,说十桩媒有九桩是成的,至于那些人过得好不好,就要看两人造化了。不过,在外人看来,这谢媒婆是个顶顶会做媒的人。
  她原想着虽然这马玲玲是个继女,但顾老二好歹也是个有家底的,尤其是还合着续妻干出了要把前妻生的儿女分出去的事,想来这个家真正当家做主的就是柳氏了,那依柳氏这要强的性子,在对待自己女儿的婚事上肯定也不会马虎,到时说个好媒,媒钱肯定不会少。她算盘打的好,在对待马玲玲的婚事上,也是尽了万分心。
  却不想,她累死累活地跑上跑下,这柳氏说翻脸就翻脸,一番辛苦打了水漂,谢媒婆哪里能忍,在村里逢人就说这柳氏母女是怎么嫌贫爱富的货色,冷嘲热讽他们母女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眼下又恰逢农闲时,村里多的是到处八卦的长舌妇,没几天,这些话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肖氏如今和顾辞走得近,再加上又到了学堂上课的日子,天磊一放学就跟着阿宝回家做完了功课再回自己家去,她一到下午得了闲,就会来矮子坡和顾辞说说话。
  听闻了村子里的这些流言,肖氏自然是要和顾辞去分享的,“最近村子里的流言,你都听说了没?”
  “嗯。”顾辞点了点头,肖氏的为人,顾辞信的过,是以和她说起话来,也不像与别人说话一样,要留一半,“听说了。”
  肖氏挑眉看了她一眼,“你怎么看?”
  顾辞还是正月里见过马玲玲,但马玲玲这张脸,在记忆力太深刻了,平心而论,顾辞觉得她长得还是好看的,五官没随柳氏来,但那鼓鼓的胸脯和杨柳一样的腰肢却是十分有风韵。
  不过,也仅仅是这张脸还过得去了,顾辞勾了勾唇,“村里人没有传错,可不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你个丫头,也是真敢说。”肖氏笑着拍了她一下,“我还是四月里看马玲玲出来走动过,那模样儿倒也水嫩,在咱们这个穷乡僻壤里,倒也算个出挑的,不过跟板根嫂子家的夏花比,怕是没得比的。”
  说起马玲玲,顾辞就有些冷然了,“我前段日子才见过夏花大姐,人家如今有孕在身,那模样都不比她差,可见年轻时也是咱们村数一数二的美人,别说这模样,也姑且不论她这不尴不尬的身份,就说她能有夏花姐的品性和内实?娶妻当娶贤,越是有些家底的人家,就越看中人品些。”
  “啧,你个没嫁过人的黄花大闺女,懂得倒是挺多。”肖氏看了她一眼,想起柳氏那性子,脸上的笑意也是敛了几分,“有柳氏这样的娘亲,马玲玲估摸着这性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别说那镇上的管事娘子,就是要我选,我都不愿意要这样的儿媳的。”
  板根婶家的夏花嫁给的就是镇上贾府的一个管事,这管事姓孙,和府上其他的奴仆不一样,他是不签卖身契的,是贾家的远房亲戚,贾老夫人念旧,对自己娘家的一些远亲能提携都提携,这孙管事还不到十六,就入了贾府帮忙,如今也是府上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但凡清楚些内情的人,就不会要马玲玲这样的儿媳。”顾辞想起前几日柳氏说起马玲玲那得意忘形的神态,冷笑了一声,“如今一个未嫁的姑娘被大伙议论纷纷的,再想在这附近村子寻个好人家就难了。”
  肖氏:“她这也是自作孽,这谢媒婆是张什么样的巧嘴儿,得罪谁不好,那柳氏偏偏要去得罪她。别说这附近村子,我看是这十里八乡怕是都难了,这谢媒婆是整个云峡镇的媒都做的,如今柳氏给她落了这么个脸子,只怕是十里八乡都要传出去。”
  这也是活该。
  顾辞看着肖氏皱紧了眉头,不由笑道:“婶子还为她操心不成?”
  “我才不操心。”肖氏嗔了她一眼,“我是操心你们姐弟三人,娇丫头如今一天比一天长开了,到时肯定多的是人上来说媒的。柳氏又是个搅事精,我是怕到时候她这小肚鸡肠,没事坏娇丫头的名声。”
  顾辞愣了一下,她倒是没想到这么多,不过这话也算是给她提了个醒,“婶子倒是比我想得多些……”顾辞顿了顿,垂眸想了片刻,才继续道:“不满婶子,我是打算在西山的半亩地收了之后,搬去镇上的。”
  “搬去镇上?”肖氏吃了一惊,但她是聪明人,想到顾辞当初分家时,要钱不要田的事,又很快反应了过来,“那你可是想好了?这镇上可不比咱们这村子好生活,柴米油盐都是钱啊。”
  “想好了的。”顾辞点了点头,“等家里的麦子收了,我就去镇里到处看看,租个店面,做点营生。”
  肖氏张了张嘴,打破的话到了嘴边,中途又转了个弯,“你有成算,婶子定是支持的。大忙帮不上,但要是缺粮食菜吃,到时随时管我来借。”
  “那婶子这话,我就记住了。”顾辞是打从心底感谢肖氏对他们姐弟三人的照顾和帮衬,但腻歪客气的话,她又是说不来的。
  说起这事,肖氏也不再关注马玲玲的事情了,而是开始为顾辞要搬去镇上的事操心。
  顾辞本就是对村里的八卦不上心的人,只要那么流言蜚语的当事人是自己,外面传个天翻地覆也不在乎,肖氏不主动提马玲玲的事了,她更是乐得自在,对肖氏也没什么保留,把自己要帮去镇上的详细计划都仔细说了。
  搬去镇上除了要自己有钱,还要有接引人,这个接引人的意思,就是镇上有熟人愿意做担保。顾辞镇上没什么熟人,如今要想搬到镇上去,还得先找个担保,之前她还寄希望在板根婶夫妻俩身上,但如今她却是等不及了。
  虽然知道板根婶夫妻俩是迟早要被她儿子顾春晓接到镇上去生活的,但上辈子她和他们夫妻不熟悉,也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
  顾辞左思右想,他们家是个破落户,是没有什么有钱有脸的亲戚在镇上可以依靠的,唯今之计,也只有拜托板根婶帮她去跟她儿子或是女婿说一声了。


第85章 
  这事若是直接拜托板根叔帮忙做个接引人,顾辞倒也不会有太多顾虑; 但要欠宋春晓或是夏花男人一个人情; 这个口就有些难开了。
  直到西山的那半亩麦子快要熟了; 顾辞才终于同板根婶说起了这事。
  “你说你要搬镇上去?”板根婶听了顾辞的话; 先是诧异; 须臾才敛了敛眉,“我说你今儿怎么好端端地给我送礼过来。”
  顾辞点头; 笑了一下,“这不马上中秋了; 平日婶子对我们姐弟三人照顾有加; 给您送点薄礼孝敬也是应该的。”
  板根婶本来就是最怕欠人恩情的人,听顾辞这么说; 心里十分不好意思,“你说这话是成心让我没地自容,平日哪是我照顾你们; 明明是你在照顾我们这两个老不死的。”
  “婶子说的是什么话?”顾辞佯装生气,“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对婶子的那些好都是一时的; 婶子告诉我的那些经验是能让我受用一辈子的咧。”
  “瞧你这张嘴; 跟娇丫头一样,也是越来越甜了。”板根婶戳了戳她的头; 又正色道:“你可是打定主意要搬去镇上的?让你春晓哥或是你夏花姐夫做个接引人都不是什么难事,但这镇上的日子可就比咱们这村里的日子过得要紧凑,什么东西都是要钱的啊,你还带着两个小的; 可得想仔细了。”
  顾辞也敛了敛神色,“我再三思索过了的,等到西山的麦子收了,我便去镇上找个营生,入冬前就搬过去。”
  板根婶犹豫了一下,还是直言不讳道:“大姐儿,你也不要怪婶子打破,只是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独自带着两个小的,怕还是在村子里好生活些,毕竟一个村子的人,遇到点事,还能相互帮衬一把。更何况,你家娇丫头也不小了,阿宝又还小,万一出了点什么事,镇上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
  板根婶话说得直,顾辞不但不介意,反而觉得心里暖暖地,自打她娘死后,已经很久没有人把她当成一个还需要人照顾担心的小姑娘看待了,看着板根婶那张沟壑纵横的脸,顾辞不由觉得鼻尖有些泛酸起来,“婶子不用为我担心,这些我都会多注意的。”
  鼻尖一酸,说起话来便有些哽咽,板根婶看着她垂头不语的模样,吓了一跳,忙问道:“好端端的,这突然是怎么了?是不是又受村里谁的气了?若是受气了,尽管跟婶子……”
  “不是。”情绪一时涌上来了,顾辞也有些收不住,索性抱住了板根婶,“只是觉得婶子对我太好了。”
  板根婶愣了一下,随即又拍了拍她的背,想到她这遭遇,也是心酸不已,“傻丫头……”
  良久,顾辞才缓过神来,背着板根婶擦了擦眼泪,有些不好意思,“刚刚我失态了,婶子不要放在心上。”
  板根婶摇了摇头,知晓她这会也尴尬,便兀自转了话题,“既然你做了打算,那我也不多什么了,这接引人的事你也不用放在心上,到时我同你春晓哥说一声就成,正好帮你问问,镇上有什么好的活计,到时让他一并给你介绍一番。”
  得了板根婶这话,顾辞更是安心不少,“那我先谢过婶子了。”
  “得了,少给我来这些虚礼。”板根婶朝她摆摆手,“太阳都下山了,赶紧回去做饭去,别赖我这了。”
  顾辞轻快地应了一声,和里屋的板根叔打了招呼就急急回家去了。
  这件心头大事一解决,顾辞也算舒了口气。
  转眼,就快到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中秋和除夕一样,都是大团圆的喜庆节日,庄户人家对喜庆的日子都看得重,自然也会过得隆重些。
  顾辞在中秋前两天,又去了一趟镇上,买了些月饼糕点,还买了几斤肉,隔天一大早就带着阿宝去了顾老二家一趟。
  柳氏瞧着她手里提着东西,依旧是挑着眉梢用鼻孔看人的冷笑模样,“听说南山那野猪可值钱了,送你外祖的那一腿值不少银子吧?怎么给你爹送点中秋节的礼了,就这么寒碜?”
  顾辞提了四个月饼,两斤肉,还有一盒四喜糕点,这礼对有钱人家来说,说不上多重,但对村里的一般人家来说,绝对也不算少了。
  当然,对于只愿进不愿出的柳氏来说,顾辞送再多,估摸着她都有话说。
  顾辞睨了她一眼,也没搭腔,进了屋就将东西搁在厅屋的方桌上,瞧见顾老二从里屋走了出来,也没叫爹,面无表情道:“阿宝如今启蒙一年了,好歹也该有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了,你说要断的,也一直没什么消息,那这大名和上族谱的事情,这仍是要交给你来办的。”
  男娃起名是大事,不仅要花钱请人帮忙,上族谱那一日,还要摆几桌酒席,请族里德高望重的人和关系近的亲戚邻居来庆贺一番,多少也是要花点钱的。
  顾大山早就把给阿宝起大名的事抛到脑后了,顾辞这么一说,才想起来,“这事啊……不急,等到秋收之后再说吧?”
  顾辞低头笑了一下,“你当然不急,但你要阿宝怎么在同窗立足,人家启蒙前都有大名儿了,他都在学堂读了一年书了,还是阿宝来,阿宝去的,你当父亲的不要脸,阿宝如今大了,也要脸了。”
  柳氏在旁边竖起耳朵听着,见顾老二不搭腔,立马坐不住了:“大姐儿,你这是什么意思?给阿宝起大名的事还要赖到你爹头上不成?”数落完了顾辞,她又看向顾老二,说着风凉话:“你且等着吧,他们姐弟不把你的棺材本掏干净,是不会罢休的。”
  自打顾辞在南山杀野猪的威名远播之后,顾老二对顾辞姐弟的态度又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外人不知道,但柳氏作为他的枕边人,自然很清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之前她好好伺候他一番说起顾两姐弟的事时,顾老二都是说等不忙了就去和族长说这断的事,但最近,只要她再提,顾老二就不耐烦了。
  与顾老二同床共枕了这么多年,柳氏如何不知道顾老二自私自利又优柔寡断的性子,如今这一出又一出的,她也算是看明白了,这大姐儿早已不是从前任她拿捏的人,别说她能讨到什么好,不把顾老二策反就不错了,究竟他们姐弟俩是顾老二的种,只要没断干净,还没成婚的阿宝就有各种理由让顾老二帮着分担。
  柳氏想得明白,对她来说,顾辞越有出息,她这个顾家女主人的位置就越不稳,所以彻底断干净,才能以绝后患。
  顾辞虽不知顾老二的那点心思,但对于柳氏的心思,是一猜一个准,她就料准柳氏是舍不得出这个钱的。这个节骨眼,顾辞就爱听她这冷嘲热讽的风凉话。
  “我也不是想赖到你们身上,只是您既然担了阿宝爹爹的名头,这些事确实该您负责的。”做戏做全套,说起这钱的事,顾辞也摆出了一副无赖架势,“阿宝如今还小,虽然分了家,但有些事还是得由你这儿爹爹负责的。”
  她就说后患无穷,只分不断,照这样下去,不是白白分出了一百两银子便宜了这两姐弟?柳氏越想越气,但拿着沉默不语的顾老二也没办法,只能对着顾辞撒气,“你还要脸吗?”
  顾辞扫了顾老二一眼,唇角弯了弯,“明儿就是中秋了,中秋礼今儿送了,明儿我就不过来了。”
  “好啊……”柳氏见顾辞神态自若,压根就没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心里更是一口气闷得上不来。“我就说之前闹了那么一场,你还有这么好心送礼,原来就是在这里等着。我告诉你,大姐儿,你别以为送了这么几文钱的礼,就想让你爹给阿宝出了这钱,门儿都没有……”
  顾辞用下巴点了点,牵着阿宝就往回走,边走边漫不经心道:“阿宝是他的儿子,不是你的,你当然不会舍得了。”
  一句话就戳在柳氏的痛处,她半晌都说不出一句狠话回怼,只能恨恨地去看顾老二:“你如今还想不明白了,你要舍不得,干脆跟他们姐弟去过,反正我是受够了。”
  “你少说两句。”顾老二皱了皱眉,瞧着柳氏那撒泼的模样也是腻歪,“你也不嫌你这样子难看?”
  “我难看?”柳氏眼睛瞪得眼珠仿佛都要鼓出来了,“坏人我全给你当了,你如今倒是嫌我难看了。现在有事要你出钱了,这中秋礼也送的积极了,大姐儿这打的什么算盘难道你还没瞧出来?”
  顾老二沉默了片刻才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是族长一直压着这事……我能怎么办?”
  柳氏眨了眨眼,神情缓了下来,“你说会不会是大姐儿跟那些个老家伙说了什么,不然族长怎么一直压着这事儿?你今儿也看到了,大姐儿这积极的劲头,怕是压根就不想断了这关系,就想着往后有个什么事儿,再拿阿宝的名头来弄你的钱了……”
  身后的声音越来越低了下去,顾辞垂眸,见阿宝看向自己,不由笑了笑,“怎么这么看着姐姐?”
  阿宝赶紧别过头,低声道:“姐姐,没有大名我也不在乎的,我也习惯阿宝这个名字了。”
  “那可不行,读书人怎么能没有大名了?”顾辞摸了摸他的头,“不过,姐姐知道阿宝是个懂事的,将来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不会在乎这些,姐姐也是说给他们听的。”
  阿宝似懂非懂,也没有多问。
  从顾老二家回来后,顾辞稍稍收拾了一番,还要去外祖家走一趟,她原本不想带小姑娘过去,但小姑娘并不知之前她南山出事时外祖一家的态度,听说要去外祖家,早早就把自己打扮地美美的,还说好久都没见几个舅母和三梅了,她想着了。
  顾辞还是不想让小姑娘失望,最终带着她一起过去了。好在小姑娘模样性子都实在是讨人喜欢,再加上三梅受了她的几番指点,绣活也是越发出挑了,连一向不爱多搭理小姑娘的老太太都对小姑娘和颜悦色起来,这让顾辞提着的心落了下来。


第86章 
  隔天就是中秋节,虽然下了点绵绵雨; 但丝毫都不影响村子里的热闹气息。庄户人家图个好兆头; 喜庆的节日都不下地干活的; 家家户户吃饱饭后; 男人三五成群吹大牛; 女人就走家窜巷说八卦。
  顾辞不爱凑热闹,吃过饭后就呆屋里; 看着两个小的写字,阿宝研磨; 小姑娘帮着他写字帖; 好让他临摹。
  小姑娘性子皮归皮,但一旦认真起来; 就十分投入。顾辞瞧了小半个时辰,看他们两人都各自认真做自己的事,她看着也有些索然无味; 便悄悄地退了出来,将给板根婶两人留出的好菜送了过去。
  板根婶夫妻俩不缺银子花; 但两人都节俭惯了; 即使逢年过节,只要家里的儿女没回来; 是舍不得放开吃的。
  顾辞提着东西下了坡,走到板根婶家的大院了,才看到院子里是停着两辆马车的,她一猜就知道肯定是板根婶的儿女回来了; 自己此时拿着这点东西上门,倒是有些故意讨好的意味。
  这么一想,顾辞又拿着东西准备往回走,结果刚转身,就被从屋里出来的板根婶叫住了,“嗨,大姐儿,都到门口了,怎么不进去坐坐?”
  “婶子……”顾辞回头看向她,下意识地把手里的东西往身后藏了藏,“我突然想起家里还有点事,等会再来……”
  “啧,蒙我呢?我还不知道你?”板根婶扫了一眼她背在身后的手,朝她走了过来,“今儿正好你春晓哥和夏花姐一家都回来了,我给你们介绍认识认识。”
  不等顾辞犹豫,板根婶就不由分说地拉着她往屋里走,在门口时顺便接过了她手里的小篮子,瞥了一眼里面的东西,埋怨道:“娇丫头和阿宝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怎么一点好吃的就要顾着我们?”
  “没耽误他们吃的。”顾辞听着屋里热闹的声音,又有些踟蹰了,“婶子,春晓哥和夏花姐难得回来一趟,我还是不耽误你们一家共享天伦了……”
  板根婶直接攥着她的手进了屋,“瞧瞧我刚刚出门看到谁了?”
  “大姐儿?”夏花正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在屋内逗弄,听到板根婶的声音,立马回头看了过来,“快进来坐。”
  顾辞看到她,迟疑了一下,才打着招呼,“夏花姐……”
  “是不是都快认不出来了?”夏花笑着捏了捏自己又肥了一圈的脸颊,也是哭笑不得,“这坐月子就跟喂猪似的,这身子就跟吹气似的发胀了,我都不敢出去吓人了。”
  夏花虽然早产了半个月,但母子平安,生的又是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被孙家上下都当大恩人一样地供着,在月子里,好吃好喝地被供着,自然是又胖了一圈。
  顾辞笑了笑,“夏花姐真会说笑,您如今这珠圆玉润的模样好看着了。”
  “就知道你嘴甜。”夏花坐月子期间,板根婶去照顾了一段时间,母女俩说贴心话时,她没少听她娘说这个邻居对自家爹娘的照顾,对顾辞更是亲近,将手中的孩子给板根婶,就拉着顾辞坐在自家嫂子的身边,“你也别拘谨,我娘常跟我说,你把他们当爹娘一样照顾,那你也只管把我们当你的兄长和姐姐。”
  夏花一边说着,一边给她倒茶,板根婶抱着孩子就在一旁给她介绍,先指着对面的男人道:“大姐儿,这是我女婿,你要是不介意,就叫夏花姐夫,若是介意,就叫孙大哥。你身旁的就是我儿媳,□□晓嫂嫂,或是静书姐,都随你。”
  顾辞先朝对面的孙管事点了点头,“夏花姐夫。”打了招呼后,又转头看向身边打扮的得体端庄的妇人,朝她颔首笑了笑,“春晓嫂嫂。”
  顾辞是未嫁女,要避嫌,孙管事点了点头,也不再看她。身旁的妇人就不用避嫌,眉眼含笑地将顾辞打量了一番,才道:“好一副标致的五官,跟咱们妹妹一样好看了,看来咱们顾家村是个产美人的地方。”
  “嫂嫂谬赞了。”顾辞没小姑娘那么脸皮厚,她虽然从来不觉得自己生的难看,但说她面相不好的人太多了,久而久之,她也怕别人说她的长相,被人夸了,十分不自在,“哪能跟夏花姐相提并论……”
  女人打断了她,“你夏花姐啊,是静美,但我瞧着你这眉目,大气又雅致,尤其是这双眸,灿若星河,自有一股灵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