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花成长指南[重生]-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底是生活了这么久的院子; 板根婶对顾家村的感情自然是深的; 这一搬,往后回来怕就是难了; “这搬去镇上的事,你夏花姐夫早两年就提过了,但我和你板根叔都不太乐意,要不是前段时间闹野猪那一回; 我仍旧不想搬。如今想想,人老了啊,就不中用了,家里的小辈不再身边,往后连你也要搬走,我就觉得呆这村子里也没意思。”
“春晓哥和夏花姐都是孝顺的,往后您和叔搬去镇上,肯定是过好日子的。”顾辞回过神来了,心里头也有些高兴,她没当过家,上头就没得教她做事的长辈,很多事还是不行,板根婶要搬去镇上太好不过了。
谁都喜欢听好话,板根婶神色松了松,“嗨,说到孝顺,你春晓哥和夏花姐在大体上不会错,但说到细致,可就没你这么好耐心了哦。”
“婶子就会瞎夸我。”
“夸不夸的,反正我心里也有数。”板根婶也不跟她争,又关心起顾辞的事来,“对了,你决定什么时候搬?”
“我是想着尽快搬的,只是……”顾辞也没瞒着她,低声道:“我对我爹是彻底绝了念头了,之前娇娇出事的时候,就被那妇人撺掇着生了要和我们姐弟两人断了关系的念头,他嫌我们姐弟是拖油瓶,我还嫌他们了。中秋前一日,我去问阿宝的大名的事,他又是犹豫不决的,我如今就等着他们一句话。”
“这没良心的老东西……”板根婶闻言,气得一口气都上不来,顿了顿又道:“老话说的没错,有后娘就有后爹。断干净就断干净,我瞧着他们那点心胸和眼界,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你和阿宝不一样了,将来肯定是有大出息的,免得往后有死皮赖脸地上门打秋风。”
顾辞拍了拍她的背,笑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婶子可千万别为我动气,我早就对他失望了,一点都不伤心难过了,阿宝也是。”
“哎,也是苦了你们姐弟。”板根婶叹了口气,“你能想开也好。”
顾辞莞尔,上辈子对顾老二的那点感情就消磨地差不多了,重活一世,残留的那点血脉亲情也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彻底消磨殆尽了。死心了,自然也就无动于衷了。
然而,这样的话,多少显得自己有些冷漠无情,顾辞也不准备跟板根婶多说,便兀自将话题转移到了板根婶搬家的事上。
板根婶不是个喜欢炫耀的人,对村里人来说,能搬去镇上生活的人都是十分了不起的,一般人家若是碰到这事了,只怕闹得整个村子都知道了,但板根婶搬家的事,捂得严严实实的,直到重阳后一天,孙管事和顾春晓又驾着马车来接人了,村里人才知道这个事儿。
庄户人家说淳朴也淳朴,但趋炎附势也是本性,大伙知晓板根婶夫妻俩都要搬去镇上了,第一反应就是板根婶家的儿子肯定是在镇上有大出息,挣了大钱,都想趁机讨好一翻。
一时间,板根婶家热闹的不行,过来叙旧攀交情送东西的妇人一片。
顾辞之前还说完那天过去帮忙搬东西的,眼下看到这个架势,压根就用不着她过去凑热闹了。等到板根婶要走了,顾辞也没上去说话,过了两天,才按照板根婶给的住处,带着家里两个小的去镇上去。
顾春晓早年是在吴家当个跑腿的,但自个儿有些心眼和本事,得了吴家小姐的眼。起初,吴老板嫌弃他,不乐意,后来听说他家妹和贾府里的一个远房亲戚订了亲,这才勉强同意了这亲事。
树大好乘凉,有了孙管事这个妹夫招牌,顾春晓也知晓吴老板这个岳丈防着自己,毕竟吴家还有个小少爷,他索性就不在吴家帮忙,托关系去鸿运酒楼当了个小管事。
带他的师傅瞧他一股机灵劲,又好学,能吃苦耐劳,教起来也不藏私,沾了孙管事的一点光,又凭着自己的本事,他倒也自个儿混了个名堂,攒了下家底,便又自个儿买了一一套两进两出的宅院。
家是自己买的,他要把自家的父母接到镇上来,也就不用看岳丈的脸色了,和吴静书商量了一番,吴静书也不是个什么马虎的人,知晓自家男人的本事,不再是当年那个在她家打下手的男子了,气气慨慨地应了。
知晓顾辞和自家婆婆关系好,吴静书看到顾辞姐弟三人,十分热情,尤其是看到小姑娘,漂亮话满箩筐地直夸,饶是小姑娘这种厚脸皮的人,都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躲在顾辞的身后偷偷害羞,抿着唇小声道:“好看是有点好看的,但嫂嫂说的这些话也太夸张了。”
吴静书愣了愣,她瞧着这小丫头一直不说话,性子看起来是软的不行,原以为是个腼腆的性子,却不想她一开口竟是这样活泼的,回过神来破口就笑了出来,弯腰揉着小姑娘白嫩的脸颊子,“嫂子只恨自己才疏学浅,不会夸人,你这模样真是顶顶好看的,哪里只是有点?”
小姑娘舔了下唇瓣,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主要是她自个儿觉得自己这模样确实是顶顶好看的,但姐姐说了,做人要谦虚一点才讨人喜欢的,“嫂子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姐儿,这丫头你是怎么养出来的,瞧瞧这股讨人喜的劲儿,真真是羡煞我们。”
顾辞:“嫂子莫要再夸她了,她就是个小厚脸皮,我平日美拘着他们,她成日上蹿下跳的,性子皮着。”
“当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吴静书对小姑娘这白嫩的脸颊肉捏的爱不释手,又捏了捏才转向阿宝,逗了两句,瞧着阿宝那乖巧的模样,也是喜欢的紧,“快进屋,我可得跟你好好取取经,瞧瞧你这养的两只小的,多讨人喜欢啊,我家里那两只小崽子哦,只差把我气死。”
说着,她就带着三人进了正屋,板根婶听到消息,正在正屋门口等着,看到顾辞,也是欢喜地不行,挥退了屋里伺候的小丫头,亲自给顾辞倒茶拿点心,招呼几人吃。
为了让板根婶夫妻两人好好享福,顾春晓还特地买了个小丫头伺候他们,板根婶一个村妇,哪里习惯,眼下还没适应这生活,住了几天,还是浑身不自在,憋了一肚子的话没处说,看到顾辞,就热络地聊了起来。
吴静书也知情知趣,陪聊了几句,就说去招呼人做饭,留顾辞三姐弟留下用饭。
吃过中饭后,顾春晓请了半天的假,带着顾辞去镇上转了一圈,带着她探探路,二来也是帮着顾辞熟悉熟悉这镇上的详细情况。
直到申时了,顾春晓才安排车夫送顾辞三姐弟回顾家村去。
对镇上的物价和生活水准有了些了解,顾辞也在心里暗暗琢磨出了一个章程,如今最大的两个难题,一个是去镇上做什么营生,二是顾老二那边的关系。
顾辞都是直到一些来钱快的门路,比如上辈子她做的事儿——跑货。但来钱快的事,往往危险也大,就比如这跑货的事,跑一趟货,佣金是高,但出门归期不定不说,倒霉一点,若是碰上亡命之徒的抢匪,到时定是落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下场。
只有她一个人,她倒是无牵无挂,但如今有了这么小心眼的小姑娘,她想冒险挣点钱,怕是要让小姑娘担心死。
顾辞觉得自己是做不来奸商,也不是个什么能说会道的人,对做买卖的事业有些没底,也不想冒险去做什么一本万利的生意,就想做个稳稳当当、即使不成功也不会亏太多的生意。
可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想出个什么好主意,只得先耐心性子,多去和顾春晓商量商量对策。
顾辞态度诚恳,言谈又有自己的主意,顾春晓倒也不觉得麻烦,尤其是那日简单考核了几句阿宝的学识后,对顾辞又高看了一眼。孩子身上最能体现一个大人的思想,不管是那个女娃娃,还是男娃娃,一言一行都透着教养。
可见,顾辞是个能人。
随着霜降的到来,早晚的温差也大了些,田地里的庄稼也到了快要收获的时节,大伙儿自然又是准备一番忙活,刚对板根婶一家或嫉妒或羡慕的八卦有所停歇,村子里又迎来了一桩大八卦。
第90章
顾家村在云峡镇不算破落的小镇,甚至因为良田多; 村里的庄户的日子比临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要好过些。不过; 既便如此; 顾家村在整个云峡镇却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 归咎下来; 就是村子里一直未曾出过什么大人物。
是以,当知晓村子里有位秀才郎过来投奔时; 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其中,最得脸的就是柳氏了。因为这位引起整个村子轰动的俊俏秀才郎不是别人; 就是柳氏亲哥哥的儿子; 也就是她的亲侄儿。
顾氏一族在这里扎根上百年的历史,但自古就没出过什么光耀门楣的大人物; 村子里连个体面的秀才郎都还没出过,这好不容易有户有前途的人家愿意主动扎根到村子里,虽然不姓顾; 但上至族长,下至村子里与柳氏交好的人都觉得与荣俱焉。
自然; 对这位柳秀才一家是要相当重视的。
柳氏在娘家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好; 柳家村和顾家村不属于同一个镇,它位于云峡镇西北的烟柳镇; 烟柳镇下面的村子都是地多人少的破落地方,主要是这一片的土地大多贫瘠,周边又没有灌溉的河流,村子里的人常年劳作; 除去税收,能有个温饱就不错了,柳家村在这个破落的镇子里更是出了名的破落村。
作为烟柳镇氏族人口最多的大村,之所以名声会这么差,倒也不是这个村子穷得揭不开锅,主要是这个村子的风气不好,出嫁的姑娘没有妇德,成日骚首弄姿,勾三搭四,而村子里的汉子也不是什么好鸟,好吃懒做。
流言传的多了,久而久之,条件稍微好些的人家都不愿意娶柳家村的姑娘,也不乐意把自家姑娘嫁到柳家村去。
柳氏还算幸运,及笄之后,上门求娶的人还算多,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大伙瞧着她好,而是瞧中了她的家风。她的祖母苏氏从十九岁就开始守寡,独自将唯一的儿子拉扯大,是村里出了名的贞洁妇。
苏氏年纪轻轻就守寡,是个有狠劲的女人,知晓这个村子的风气不好,对相依为命的儿子也不慈和,严加管教,对柳氏这个孙女,就更加管的严了,打小就不许她和村里的男孩子玩做一块,家务女红也得样样都学,一旦有个差池,轻则罚她不许吃饭,重则关柴屋打骂。
当然,柳氏当姑娘的日子虽然过得不甚痛快,但嫁的第一个丈夫却是让村里的姑娘羡慕的,虽然柳氏是作为给自家兄长的婚事筹钱才出的嫁,但那男子除了身子骨不大好之外,模样生的俊,对她也是极好的,柳氏少女怀春,和丈夫浓情蜜意的时候,也是个好的。
却不想好景不长,马玲玲还不到三岁,她那夫君就短命地去了。起初,她在婆家的日子倒也能勉强过下去,但久了,妯娌之间就有些不满自家夫君老是照顾她了,毕竟柳氏年轻的时候,那身段就是男人喜欢的那股味儿,他们孤女寡母的,就很容易让人多想。
矛盾多了,争吵也有,再加上那两年老天不给赏饭吃,大伙儿的日子都不好过,柳氏一个妇人带着一个赔钱货,连婆婆都不待见了。
自己和马玲玲都饿得哇哇叫的时候,她哪里还记得祖母教的那些当女人的道理,偶尔背着人倚门卖卖风骚,求点吃穿度温饱。
最后,更是破罐子破摔,和卖货郎顾老二对上了眼,两人一个婆娘死的早,一个男人死的早的人一拍即合。
当年,她拼了命地要二嫁给顾老二时,柳家上下都瞧不上她,连她那好兄长都不为她说句好话,与家人恩断义绝的时候,她不是不恨自己的娘家的。
不过,今日不同往日。
自家侄儿可是秀才郎了,明年的秋闱要是能中举,那她柳氏也是举人姑姑,说出去不知会羡煞多少人。
一时间,顾老二家的门口都快被人踏烂了,村人像是看西洋景似的,扎堆往顾老二家凑,把这位柳秀才夸得跟仙人下凡似的。
顾辞隔老远,都能听到顾老二家传来的那些腻歪的假笑,她这些日子没事就往镇上跑,也没过多关注顾老二那边的事,平日对村里跟自己无关的八卦也不上心。
要不是肖氏上门跟她说起这事,她还在纳闷顾老二那边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
“婶子,你刚刚说柳氏的侄儿是秀才?还一家子都要在咱们村子里安扎下来?”顾辞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特地又问了一遍,“您确定?不是说她无父无母的吗?”
“啧,瞧瞧你这脸色,一点都不像你平日那样沉得住气的。”肖氏以为顾辞是后悔和柳氏关系闹僵了,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顾辞不是这种趋炎附势的人,“柳氏那人,谁知道她话真假。”
在肖氏面前,顾辞也没掩饰自己的惊讶,她只是纳闷,明明上辈子就没有这么一出,她到死都没听说柳氏还有娘家人的事,一直都以为柳氏是真的无父无母的孤寡之妇。
沉默了片刻,顾辞总算把这个事情消化了,毕竟重活这一世,产生的变数多了,她也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回过神来,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反而能当个局外人一样看看热闹,“真要是个有本事的,会举家迁到咱们村子里来落户?”
“正是。”肖氏笑着朝她对了一眼,“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看族长他们也是喜糊涂了,但凡是个有些本事的,会拖家带口地投奔到自家妹子的婆家来落户?说得好听点是来定居,往难听说了,就是上赶着打秋风了。更何况,柳氏都嫁过来这么些年了,之前对外宣称都是没有爹娘兄弟姐妹的,如今也不怕打脸。”
“婶子高看她了。”顾辞也难得调皮玩笑一回,“她这人脸都没有,哪里还知道什么是打脸?”
“啧,嘴巴子也学坏了。”肖氏佯装去撕她嘴,想起什么似的,手扬到半途又收回,“只是族长如今是被冲昏了头,听说还要家家户户帮着给这一家子盖房子了。”
顾辞挑了挑眉,看着肖氏,“那里正叔是个什么意思?”
“你里正叔都听我的。”肖氏蹙了蹙眉,“但你也知道,顾家村的外姓人少,你里正叔啊,也就是一个名义上的,大伙儿还是更乐意听族长的。”
顾辞不置可否,这也是事实,“那这帮忙盖房子,地基和这材料都是他们自个儿出的吧?”
肖氏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顾辞。
顾辞一激灵,“族长的意思,莫不是要大伙帮着出了?”
肖氏点了下头,“可不是。村里人盖房子家家户户都是帮忙的,若只是要大伙帮忙砌砖搭瓦,我能有这么小心眼?”
顾辞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愣了半晌才道:“这个钱,我定是不会出的。”
“我也不会出的。”肖氏附和道,“不过,村里那群人就跟魔怔了似的,上赶着去讨好人家。你这几天不在村里,你是不知道柳氏那做派,整的就跟官家太太似的,可惜只是东施效颦。”
“物以类聚。”顾辞轻笑了一声,“柳氏这兄长侄子若是也应下了村人的这般好意,可见也同柳氏一样,是个没脸没皮的。”
“还是你会想。”肖氏琢磨了一下,又重新笑了起来,“实不相瞒,这几日我瞧着村里人那虚伪的嘴脸,心里恶心地实在难受,还在想,像顾老二柳氏这样没节操的人,怎么老天爷也不治治,还给砸馅饼。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豁然开朗了。”
顾辞笑笑,嫉妒是妇人的天性。谁都不是圣人,对自己讨厌的人,自然是希望对方过得不好的。
送走肖氏后,顾辞又绞尽脑汁回顾了一番上辈子的官场,思来想去,也不记得认识什么柳姓的官员。可见,这位柳秀才并不是什么官场新秀,遂也不胜在意。
相反,对顾辞来说,柳氏来了这么一门“贵亲戚”,对她来说,还是好事,估摸着这会更加巴不得跟她划清关系,免得她带着阿宝上门占便宜。
没过两天,族长就来派人通知大伙去祠堂外面集合商量全村的大事,顾辞不用猜,就知道这回琢磨的是什么事。
果不其然,到了集会地点,顾辞老远就看到顾老二一家都穿着新衣裳,连带着马玲玲都在,打扮地花枝招展地和一个看上去十分文气的陌生男子站在一块,低眉垂眼,是不是偷瞄身边的男子一眼,轻抿着唇,一脸娇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少女怀春了。
顾辞唇角勾了勾,她很期待这两位没脸没皮的母女的精彩后戏。
人到齐了,族长也没耽搁,首先隆而重之地介绍了这柳秀才一家,那喜气洋洋夸人的模样跟夸自家孩子似的。再反观那位柳秀才,下巴微抬,神色淡漠,眉目间隐约还有几份不耐与不屑,这高高在上的姿态,真是让人讨厌的紧。对比之下,那位磨磨蹭蹭的顾小夫子倒有几份可爱了。
当然,谁都不能跟她家小姑娘比,小娇娇撒娇也好,使小性子也好,傲娇也好,都可爱。
场面话说好了,族长也不含糊,直接了当地说重点:“咱们顾家村到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了,但能走出这大山的人少,为什么?就是因为咱们村没出过什么大人物,自然子孙后代想要一个好的发展前景,也没贵人相助。如今承蒙柳兄一家看得起,率着一家老小来咱们村里安家落户,咱们自然都是热烈欢迎的。”
“柳兄一家老小多,如今都挤在顾老二家里住着,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所以,今儿叫大家来,就是商量商量给柳兄一家盖房子的事。咱们村里人多,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我之前和村里的几人商量了一下,就给建个东西厢各两间的青砖瓦房,这地基就用咱们村里公家的,其他砖瓦钱咱们就各家各户都出一些……”
族长这话一落下,除了围着柳氏一家人周围的人愿意附和,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顾辞左右瞧了瞧,看来同她一样,不愿意出钱的人还是绝大部分的。
也是,对庄户人家来说,钱财就是命根子,喜欢趋炎附势归喜欢,但这种看不见的买卖付出却是要掂量掂量的。
“那我就先表个态,这样一个宅子,大概需要花四十两到四十五两的模样,咱们就按四十两收钱,我先拿出一两。”
族长边说边往人群看,见很多人还是不搭腔,脸上的笑也淡了些,“怎么,大伙这都是不愿?柳秀才往后在咱们村子落了户,就是咱们村的人了,明年就要去参加秋闱,倒是一举夺魁,可就是官老爷了,往后咱们村子也能风光一把,大伙往后遇到点事儿,也能有个人可以依靠。不说这些,往后村里出了这么一个大人物,你们家里的那些小子怕是说媳妇也好说一些,那些姑娘家也能嫁个好人家……”
顾辞挑了挑眉,开口打断了他,“族长,村里来了个有脸面的人物确实是好事,但这帮忙建房子的事,大伙儿有这能力的帮忙便是。像我这种,一个姑娘家,无田无地,下面还要带着两个弟弟妹妹,哪里有这闲钱,自家破茅草屋漏风漏雨都没闲钱休整。”
顾辞就是故意这么说的,她越不识大体,族长和顾老二才会越嫌她,倒时肯定巴不得把她打发的远远的,“所以,族长,您也别为难我们这些破落户了,不是我们小气,舍不得钱,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开了这么一个头,一些不愿意出钱的人赶紧附和道:“对对对,族长,真是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我也倒是想帮,但自家孩子到了启蒙的年纪,连一两银子的学费都凑不起,哪里还能跟您一样,随随便便就给一两银子给人建房子。”
“……”
族长被这些似讽非讽的话刺激的心口疼,狠狠地瞪了顾辞一眼,“一群目光短浅的人。”
顾辞低头轻哼了一声,也不知目光短浅的到底是谁,与其上赶着给一个外姓族人送恩惠,还不如好好培养村里的那些好苗子。还不是瞧着这位已经取的了秀才功名,又愿意留在顾家村,他便想落个好名声。
人群中这一吵,就热闹了起来,顾辞不管他们吵来吵去,她不出钱就是不出钱,有她这个出头鸟,身后大把的妇人也捂紧荷包不松口。
族长气得不行,但这种事确实也不能逼大家,最后闹了一个不欢而散的下场。
面对族长和顾老二那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愤恨眼神,顾辞淡淡一笑,她等着他们闹了。
她在镇上看了住处,虽然暂时没找到可做的营生鞥,但顾春晓说了,实在不行,让她去鸿运酒楼帮忙洗菜切菜,做个帮厨。
万事俱备,只欠顾老二这份了断了,她正不知道如何主动开口,说起来,她还要感谢柳氏这个有出息的侄儿。
第91章
柳氏来了这么一门“贵亲”,顾辞愈加沉得住气; 也不去镇上走动了; 趁着天气好; 将院子里种的菜都拾掇整齐; 能腌的腌了; 能做干菜的拿来做干菜。
马上就要秋收,学堂也要放假了; 这次放假也代表这一年的学习到了尾,等到秋收之后再开学时; 又要交新一年的束脩。
阿宝上完最后一天课的隔天; 顾辞又带着他去了顾夫子家一趟,带了一只喂养大的小公鸡和一篮子鸡蛋。
“大姐儿; 你这好端端的,又是闹哪样?”顾辞过去的时候,顾夫子正拿着扫帚在扫院子; 瞧着她两手不空地往这边走,还来不及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