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谜-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绥忙追问道:“玉环你是接触过的,你觉得她身上的香气,该如何调出来?”
颦娘靠在药庐桌案边思索了片刻,然后起身,去药材柜子中开始取药材。她从一个屉子里取出了一块麝香,又从另外的一个屉子中取出了一瓶药水。
随即她取了一个小盏,从那块麝香之上切下了一小片,先用水化开,顿时麝香的香气飘荡出来,然后她又将那小瓶中的液体滴了几滴入那盏中,用挑子调开。麝香的香气发生了变化,气味变得更为柔和芬芳。沈绥凑上去,蹙着眉仔细分辨了片刻,道:
“确实很像是玉环身上的香气。”
“嗯,在我看来,玉环身上的香味像是麝香与蔷薇油融合的味道。”
“啊,这里面是蔷薇油。”沈绥指着那瓶子道。
“对,我给莲婢做雪肤膏的时候,会用到。”颦娘道。
“你还会做雪肤膏?”沈绥神奇道。
“当然。”颦娘挑眉。
“可是我没见过莲婢用甚么雪肤膏的啊?”沈绥疑惑道。
颦娘用一种很鄙视的眼神望着她,道:“雪肤膏就放在你房里妆案的案头上,只是你从来没注意。因为你这死丫头,就不像是个女孩子,从来不用这些东西。莲婢一般会在睡前和早上洁面后用雪肤膏,你们俩几乎不在同一个时间睡下和起身,你当然看不到她用了。”
沈绥挠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她确实很长一段时间不曾和莲婢同起同睡了,特别是有了凰儿后。她和莲婢要轮番哄凰儿睡觉,所以要么是她先睡,要么是莲婢先睡。而早上沈绥要练早功或者上早朝,所以起的比母女俩都早。但是沈绥记得很清晰的是,每次莲婢到床上来,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并不是她本身的香味。
“不过,这个香味似乎还欠了点什么,我闻到的香味,似乎还有一种更刺鼻的气味在其中。”沈绥思索道。
“不会吧,玉环身上的香气,可从来都不刺鼻,她的香气虽然浓烈,但是芬芳醇厚,并不会呛人。”颦娘锁眉道。
二人正在仔细寻思香味的问题,就在此时,忽陀忽然抓着一封信冲进了药庐,一见到沈绥就道:
“大郎,长安总部来信!”
“快给我!”沈绥几乎是跳了起来,接过忽陀手中的信,就看到其上写了短短的一行字:
公主欲调北境兵,调兵令几被金吾卫截获,现已被我千羽门提前拦下。
沈绥大松一口气,随即头疼起来。
卯卯这就忍不住了,看来玉环的事真的把她逼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知道肯定有朋友会对卯卯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觉得不满,觉得她自私,觉得她犹豫不决不敢为了杨玉环赴汤蹈火。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就会知道她有多难。她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玉环,许多人的身家性命都系她一身,这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想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原因很复杂,并不全是为了陈圆圆,只能说他是在多重因素的综合考虑下,选择了降清这条路。而后人放大了他“为红颜”这其中一个因素。再观如今的卯卯,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便她真的失去了理智,要调兵造反,她身边的人也会拦着她不让她去做,因为这确实是不智的,无脑的愤怒只会造成无谓的牺牲。如果今日卯卯孑然一身,那她为了玉环赴汤蹈火,不顾性命,是她自己的选择,不会牵累任何人。但她不是,她要为诸多的人负责,其中还包括她最好的两个朋友,以及她们尚且年幼的孩子。这就是上位者身上的担子。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五月二十一日晨; 细雨绵绵; 位于长乐坊的晋国公主府门口; 出现了一个举着油布伞的颀长身影。来者内一袭淡青色的薄绸交领袍; 腰系犀銙鞓带,外一件白纱对襟罩袍; 青金小冠束发,美玉般的面庞上; 透着淡淡的笑意。她身侧并无任何随从; 只身而来; 身上也未携佩任何兵器。
守在正门口的金吾卫将领打眼瞧见她,愣了半晌; 才认出来者是何人。他笑着上前打招呼道:
“伯昭兄; 许久未见了。”
“王将军,五年未见,恭喜高升。”沈绥微微扬起油伞; 潇洒拱手道。
这位王将军,就是昔年洛阳皇宫中曾与沈绥共事过一日的王忠嗣将军。当时他还只是金吾卫中的一名低阶裨将。不过他乃是抗击吐蕃的大将军王海滨之子。王海滨牺牲后; 他被圣人收为义子; 在军中的名望与地位并不低。开元十八年; 就在沈绥等人身处西域时,吐蕃与大唐再次爆发冲突。当时萧嵩萧相亲自领兵讨蕃,王忠嗣毛遂自荐,做了大军先锋。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兵大破吐蕃数千兵力; 使吐蕃赞普仓惶奔逃,从而立下赫赫战功。大约三个月前,他刚从抗击吐蕃的前线归来,如今已被擢升为从三品右金吾卫将军,乃是杨朔手底下的大副将。今次,由于右金吾卫领了看守晋国公主府的任务,他手下的兵恰好轮到今晨值班,便过来看看情况,才会出现在此处。
沈绥掐着时间来到晋国公主府,其实就抱有偶遇此人的意图。千羽门的情报分析还是很准的,虽然并不知道金吾卫内部的调动部署,却可通过最近各部的动向进行推测。今晨,果真遇见了王忠嗣。
公主府被封锁,不仅仅内部的人难以出来,外部的人也很难进去。沈绥虽然是武惠妃案的调查协理官,但并未拿到公主府的通行令,也是没有特权的。所以沈绥想要找王忠嗣,毕竟多少与他有些交情,进入公主府会更加便利。
准确地说,王忠嗣与沈绥实际上有几分龃龉,当初查洛阳红尾蜥案时,王忠嗣还冲她发过脾气。不过后来此人也专程登门向沈绥赔礼道歉,算是言归于好。王忠嗣内心之中对沈绥是有八分佩服的。而与王忠嗣真正有交情的是沈缙,她才是与王忠嗣并肩查明红尾蜥案的人。不过沈缙眼下并不是此案的相关人员,与当年调查红尾蜥案有不小的差别。她出现在此处,会显得突兀与刻意,故而并未前来。
时隔经年,武将都是直脾气,王忠嗣早已不在乎当年的事了,沈绥自然乐得不去提,提出了想要进公主府见一见李瑾月的想法。王忠嗣想了想,估计是觉得沈绥乃是案件的调查人员,入府询问案情嫌疑人乃是正当理由,便放行了,还亲自领着沈绥往府内走,可谓是大开方便之门。
“伯昭兄今日穿得这般倜傥俊逸,是为何故啊?”往府内走的路上,王忠嗣不由得笑问道。
“呵呵,我知晓公主府内有位杨小娘子,绝代风华,心想自己也不能邋邋遢遢去见佳人,故而刻意收拾了一下。”沈绥回道。
“哈哈哈哈……”王忠嗣大笑起来,“伯昭兄,你可真是个妙人。怎么着,您家中有当年的长安第一美人,竟也动了心思?”
“哪里的话,忠嗣兄可千万莫要乱说,若是传入内子耳中可不得了。”沈绥忙否认道。而且什么叫“当年的长安第一美人”,我家莲婢现在也是长安第一美人。
王忠嗣直咂嘴,嘲笑道:“又是个不幸的房文昭(唐初宰相房玄龄,惧内之事远近闻名,千古流传)之辈。”
“我怎能与房相媲美。内子温良贤淑,能有妻如此,是我此生之福。”沈绥笑道。
王忠嗣一脸被虐了狗的表情,摇了摇头表示不理解。他是典型的大唐男子,家中不娶个三四房妾室,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实在无法理解沈绥这等守着一个妻子过日子的人。
“听闻伯昭兄四年前喜得一女?”他转移话题问道。
“是。”沈绥笑道。
“哎呀,真想见一见,定是个极漂亮的姑娘。”王忠嗣双目发亮。
沈绥腹诽:我会让你这家伙见凰儿?
“怎么没再生一个儿子?”王忠嗣又问。
沈绥嘴角抽了一下,心道再生我就真的没命了,而且我也生不出来儿子。嘴上却笑着回答道:
“内子身子欠佳,我不愿她再受苦。”
“可惜了,还是得再生,怎么能没个儿子啊。”王忠嗣摇头。
沈绥内心直翻白眼:这家伙怎么这般啰嗦,跟市井拉家常的婆姨似的。
好不容易在王忠嗣啰啰嗦嗦的闲谈中来到了李瑾月的书房院外,王忠嗣道:
“我就送伯昭兄到此,伯昭兄请便,谈完了直接出府,无人会阻拦。”
沈绥拱手道:“多谢忠嗣兄。”
王忠嗣咧嘴一笑,道:“那改日请伯昭兄对饮。”
“好,忠嗣兄筵请,绥定相赴。”
二人在院外作别,王忠嗣率先转身离去,沈绥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远处,面上的笑容才逐渐消失,她沉下面色,舒了口气,理了理衣袍,跨入了院内,往书房而去。
沈绥没有敲李瑾月的房门,径直推门走了进去。一开门,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沈绥登时皱起眉来。李瑾月的书房占地宽阔,右首耳房内铺着筵席,摆置着书案,是笔墨之所。隔着中堂,左侧耳房为藏书之所,其内安置着数排书架,大量书籍存放于此,沈绥早前就来这里看过,那些书大多是兵书与堪舆、水土志之类的书籍,也有部分治国方略之册,如今文人所爱的文集诗集,未尝有所得见。
藏书房内还置有一张小榻,可供主人小憩,如今这位主人也确实躺在那小榻之上,手中端着一坛酒,正慢慢喝着。而在右侧耳房中,徐玠正端坐于案后,奋笔疾书,不知在写些什么。沈绥推门而入,她都未曾抬头。而李瑾月就更没有在意有人进来了。
“玉介。”沈绥没有喊李瑾月,而是喊了徐玠。徐玠惊觉抬头,见到沈绥不由面露喜色,匆忙从案后起身,起得急了,头有些晕,身子摇摇晃晃,幸亏沈绥赶前一步扶住她,她才避免了跌倒在地。
“玉介,莫急,小心点。”沈绥道。
“伯昭,多亏了你,否则昨夜,可就酿下大错了!”徐玠以一种大为庆幸又极度感激的语气说道。
“昨夜那调兵令,是她发出去的?”沈绥望了一眼左侧藏书房,面无表情地问道。
“是,我一时没注意,她竟是栓了飞鸽,要传军令出去。结果被金吾卫发现了,差一点一箭将飞鸽射下,多亏千羽门分布在府外的暗哨打飞了那支箭,夺走了那只鸽子,我们才得以保全。”徐玠解释道。
“她怎么会这么冲动?”沈绥蹙眉。
徐玠神色悲苦,叹息一声道:“唉……她和杨小娘子两人……也是苦命。早先她不愿表现出对杨小娘子的感情,可是经历了这些事,昨日她想要表白内心真情,却又不被接受了。杨小娘子觉得她那是怜惜之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此心中更为抑郁,想着杨小娘子就要这样入宫,她自己却无能为力,越想越是悲愤,便克制不住情感,冲动下干了蠢事。”
沈绥深深叹息一声,走进了藏书房,来到李瑾月榻边,拿走了她手中的酒壶。见她神情呆滞,也不看自己,沈绥饮了一口酒道:
“你现在颓个甚么?当真认输了?我告诉你,事情才刚刚开始,我们该做的事还有很多。你到底还想不想救玉环了?”
“怎么,你还有办法?”李瑾月苦笑着道。
“有。”沈绥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李瑾月蹙眉,缓缓抬眸,看向了她。
***
五月二十一日,午后,阴雨转晴。雨后的长安城,空气清新,数日来闷热的天气也有所缓解。这段时日一直闷在家中的沈缙,想着要出门转转,便约了妻子千鹤、阿嫂张若菡与侍女无涯,带着小凰儿一起出门。原本还想叫上颦娘,奈何颦娘早上被沈绥布置了任务,要研究人工制造杨玉环体香的方法,用过午膳她就出门去了位于西市的长安最大的香料市场。
她们出门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目的,一行人信步而行,说说笑笑,沿着沈府所在的崇义大道一路东行,沿街游赏,体会一下夏日长安的热闹氛围。夏至已过,长安家家户户好食冷淘,走在坊外大道上都能闻到炒制冷淘浇头的香味。无涯推着沈缙的轮椅,张若菡抱着凰儿,与千鹤一人一边走在她两侧。沈缙坐在轮椅上,想起早年经历大火之后,周身皮肤大面积损毁,到了夏季就特别难熬,沈缙几乎就是靠着颦娘做的冷淘熬过去。如今想起来,冷淘也是无比的美味。
“阿嫂,我可记得你爱食冷淘来着。”沈缙扭头看向左侧的张若菡笑道。
“咱家人都爱食冷淘。”张若菡笑了,还看了一眼趴在她怀中昏昏欲睡的凰儿,这小家伙也爱冷淘。不过这东西她不能多吃,每次只吃一点,小家伙都显得意犹未尽。
“不如今晚就吃罢,我来做。我来了大唐后开了眼界,才知道这麦粒是可以磨成粉来食用的。在东瀛,所有人都煮麦粒来吃,想想真是天壤之别。我第一次吃汤饼,是在鸿胪寺内,那个美味我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后来,我就拼了命地学做汤饼,我想着是要学会了这门本事,我这辈子都饿不死也吃不腻。别的不敢说,我做汤饼冷淘,还是有本事的。”千鹤笑着毛遂自荐道。
沈缙是知道千鹤会下厨的,她虽双目失明,但耳可代目,只要熟悉厨房的布置,她下厨绝没有问题,尤其刀工,比明眼人还厉害。她早年间在鸿胪寺内打杂,什么事儿都干过,包括后厨的活计,所以很熟悉庖厨之事。听千鹤提议,她都馋了,立刻应道:
“好主意,就这么定了。”
眼下她们行走在大道上,四周虽有三五行人,但离得都比较远,也听不见她们这边在交谈些什么,故而沈缙放开嗓音说话,倒也并无大碍。若是在人前,她就必须继续装哑了。
她们行至东市门口,人群多了起来,沈缙便不再开口发声,一行人拐入了东市,打算给家中添置些文墨。
东市并没有西市热闹,这里的商铺都高级,买的货品也贵。不过,还是不乏一些受欢迎的小食铺子。此外,坊市西北角也辟出了一个角落,是菜农云集的地方,给一些住在东市附近的人提供方便。
沈缙一行人入了常去的文墨铺子,购了些纸与墨,便沿着东市的十字大道往北走。刚准备出北门时,冷不防一个粗布麻衣的女子提着个菜篮子闷头走了出来,没注意前方有个推独轮车的汉子正准备拐弯,一头就撞了上去。那女子浑身一颤,倒在地上,菜篮里的菜也都散落在了泥泞的地面之上。
“唉!你怎么走路的?都不看路的?”那汉子抱怨道,放下独轮车,上前查看那女子。
那女子慌里慌张地爬起来,连连哈腰点头,双手胡乱比划着,就是不说一句话。沈缙一瞧,就蹙起眉头,这是个哑女,她顿时心生恻隐。
“无涯,你上前帮帮那女子。”张若菡抱着孩子不方便上前帮忙,故而开口唤无涯。
“是,三娘。”无涯走上前去,给那女子收拾地上的菜,那女子又是千恩万谢。无涯对那汉子说了两句,丢了两个铜板给他,那汉子高兴得收下了,也未再纠缠,推着独轮车离去。
那女子最后连番感恩无涯,手里比划得毫无章法,也不像是会手语的模样。最后还是携着菜篮子匆匆走过来,她知道无涯是沈缙一行的,也对沈缙、张若菡等人千恩万谢地鞠躬点头。到最后,向东离去。
沈缙等人也未太过在意,继续往北,经北门离开东市,在兴庆宫外围转了转,又向南,打算去道政坊,寻相熟的茶肆坐下歇息。当初沈绥、沈缙姊妹俩因慈恩怪猿案刚入长安时,就借住在道政坊秦臻的一处房产中,因此对道政坊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如今沈氏在崇义坊购置了新屋,但不论沈绥还是沈缙,却喜欢三天两头地回道政坊转转,见见这里的老熟人。
茶肆就在当年新园春酒楼的隔壁,只是眼下酒楼早已换了新主人,当年新园春酒楼的主人承喜与其父老刘,也是早已离开长安了。沈缙这么长时间,也未曾再进新园春酒楼过,心中总有空落落的感觉。
在茶肆二楼寻了个僻静位置坐下,茶博士刚沏了茶端上来,无涯忽而瞧着窗牖外惊奇道:
“咦?那不是方才那个哑女吗?”
众人寻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便见不远处隔了一条窄巷的小院子里,方才在东市撞见的那个粗布麻衣的女子正在井边打水。她们坐的位置恰好对着隔壁酒楼的后院,这哑女似乎就是这酒楼里的粗使仆役,挣几分工钱的。
“唉……生活不易啊。”沈缙感叹道,“咱们只能救急,也救不了穷,但愿这女子往后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些。”
张若菡轻轻颔首,千鹤刚要开口回应,就在此时,忽而一声奇特的声响传入她耳中。她耳廓登时一动,仔细倾听,那声音却并未再响起。那声音似乎是有人在敲击着金属,很清脆的金罄声。从酒楼的方位传来的,位置比较高,至少比她们现在身处的二楼要高。而那酒楼,千鹤记得应该就是三层的,还带有一个阁楼。
这声音似乎只有她听见了,张若菡、沈缙与无涯都没有耳闻。她心中起了疑惑,但并未提出来,端起茶盏,默默饮了一口。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周四更新
第二百三十七章
五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早间; 沈绥在晋国公主府逗留了不到半个时辰便离开了。其间只在书房与李瑾月、徐玠交谈; 未曾离开过书房的范围。临走时她也没去见杨玉环; 这是问了问杨玉环的情况。小姑娘自宫中回来后; 就一直将自己关在屋内,根本不出来; 但好歹还能进食,暂时无碍。
沈绥的行踪; 也在金吾卫的监视之下; 不久后; 她在公主府内做了什么事,就都传入了宫中。沈绥之所以未曾拿到晋国公主府的通行令; 正是因为圣人对她起了疑心; 怀疑她与李瑾月之间的关系。因为据报,沈绥在幽州时与李瑾月过从甚密,皇帝对李瑾月的动向素来关心; 自然不会遗漏。所以早先李瑾月背上谋害武惠妃的嫌疑时,圣人下意识地对沈绥也有了怀疑之心; 自觉不能放手让她单独破案; 因此让明珪主持此案的审理; 沈绥只作为协理。之所以没有完全将沈绥撇除在外,除了确实欣赏她的破案能力之外,也有几分试探她与李瑾月关系的意图。
当然这一切,沈绥都是知情的。在幽州时,她确实是故意流露出了与李瑾月关系匪浅的消息; 也是故意让长安这边注意到她与李瑾月可能站在同一阵营。她的目的,也在于试探。长安朝堂的水很深,究竟有多少人是李瑾月潜在的敌人,即便是沈绥也很难一次性看清。她稍稍流露自己与李瑾月的关系,一切有异动的人也就一目了然了。即便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处在观望状态,但至少她可以弄清楚一部分最先动起来的人,这一部分人也是目前最为需要她们注意的人。他们在得知沈绥有可能效忠李瑾月后就坐不住了,显然与李瑾月之间存在比较强烈的利害关系。换言之,也是比较危险的一部分人。
如今看来,这一部分人,已经浮出水面了。右相萧嵩、黄门侍郎李林甫,此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的势力集团,很有可能与策划了武惠妃之死以嫁祸李瑾月的罪魁祸首有着不同程度的牵连。在李瑾月背上谋害罪名时,他们拼命落井下石,做得也已然很是明显。
萧嵩乃是大教皇的人,六大祭司中,他正是天之祭祀。沈绥这么长时间也一直在调查他,手中已经握有了他暗中经营黑火/药,克扣军需物资,与邪教成员勾结牟取暴利等等实锤铁证。一旦亮出来,必会在萧嵩所代表的陇右军一系内掀起巨大波澜。萧嵩也很有可能知道沈绥的秘密,但奇怪的是他完全没有声张出去,可能是遵循了大教皇的命令。二人虽然看似毫无接触,也全无仇怨,但实际上已然是水火不容之势。萧嵩率先发难,要一下摁死她和李瑾月,沈绥很能理解。但是,他之上的大教皇,却像是影子一般,无论千羽门如何去查,都查不到蛛丝马迹,所有线索在即将指明大教皇身份之前,都被巧妙地切断了。
李林甫,在沈绥看来此人或许并不是邪教内部成员,但他是墙头草,之前他因着武惠妃受宠,站在了寿王的阵营之中,故而武惠妃过世,他必然会利用此机会给寿王的政敌一记重击,至少要打得对方长时间内爬不起来才算成功。他到底与武惠妃之死有没有关系,若有,又是什么关系?沈绥目前很难判断。殿审之时,他虽然也说了两句风凉话,但实际上态度暧昧,也很难判断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要陷害李瑾月。或许在他看来,寿王与李瑾月注定难以结成联盟,又或许他不知从什么途径知晓了李瑾月与忠王私下的联盟关系,如此才能形成他借用武惠妃之死向李瑾月发难的理由,然而实际上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李林甫心思复杂,与其相比,年轻的寿王就显得很是稚嫩了。不过寿王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忍,或许是有个强势的母亲的缘故,他无论被别人如何攻讦挤兑,都像是没事人一般,显得毫不在乎。这份气度,倒也算是不俗。这一次杨玉环之事,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打击,而且这个女孩子是在他与他父亲之间“选择”了他的父亲,这让他简直无地自容。不过,估计寿王这会儿也该回过味来,想明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