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寒门农女-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着大白回家,刘氏将绣好的荷包给初夏,顺便就讲起了有人要收这荷包的事情,初夏拿着荷包对着刘氏道,“娘,以后咱不做手绢,改做荷包吧,荷包的利润比较大,只不过那个人和你说的一个荷包四十文太低了,咱到时候不卖给他。”
刘氏不是没有想过,“虽然说这荷包卖的价格高,可是成本也高,你看做这需要不少的布料,再说,这卖谁,能不能卖出去还是个问题。”
“这个娘就不需要操心,到时候我来想办法好了。”
家里又是孕妇又是伤员,张安民捕鱼和抓野味更勤了,可大多数都是拿到镇上卖掉了,没办法,蔡氏要求的,毕竟三叔之前把家里的积蓄都花掉了,还欠了一屁股钱。
本来因为之前的事情,刘氏就刻意疏远了三婶,也知道三婶是个什么品行的人,三叔躺了一段时间,张老爷子就同蔡氏商量,“等老三好了后,就让他跟着老大去打短工,或者跟着老二去打野味或者学点木活。”
“那可不行,老三是当官老爷的人,怎么能做这样的活”,蔡氏道,还想着以后三叔能当官发财呢。
“怎么就不行了?”张老爷子是真的发火了,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碗跳的老高,“都是你给惯的,你看老三成什么样了?谁让他把那教书先生那活给撂了,现在想回也回不去,现在家里什么情况,他亲家追上门来要银子,我老脸都给丢尽了,不干活,怎么还银子,老大老二能干,他就不能干?”
蔡氏见张老爷子发火,咧缩了下,“我不是那个意思,这不是老三从小读书,没干过这些活麽,我这不是担心嘛。”
三叔张安仁压根就没想干这些活,这些活他也瞧不上眼,村塾教书先生那活,在他撂挑子不干之后,有一个邻村的老先生顶上了,所以现在是不好回去了,即使想回去,他也张不开那口。
“和你说话呢,你听到没?”
“你瞎嚷嚷什么?”张安仁冲着三婶道,“你和娘说,这些活我不干,等我伤好后,我自然会想办法赚钱。”
“我不去说,要说你自己和娘去说,最近二嫂怀孕了,娘正看我不顺眼,我心烦着呢”,三婶正在收拾衣服,把衣服一扔,“说的好像怀孕就靠我一人似的。”
张安民这边是一边欢喜一边忧,喜的是刘氏怀孕了,忧的是家里穷,条件不好,这以后家里人越来越多可咋整,他并不知道现在刘氏手里有近三十两银子,他们家已经是桃花村的富豪。
刘氏手里也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银子,她将银子藏好,也没有声张,先不说外面的人,就算是家里人知道了,也迟早被惦记了去。
其他几人都精着呢,所以刘氏还是和平时一样的花销,万一遇上天灾人祸生病啥的,这银子用处可就大了。
初夏找刘氏要一两银子,刘氏看着她,“你要这么多的银子做什么?”几文钱的银子还是给她买个葫芦串的,平时孩子也不找她要银子,她得问问清楚。
“我得给我弟弟妹妹买些好吃的”,其实就是想买点东西给刘氏补补身体,“前些日子不是和娘说了吗,我算了下,绣荷包还是可以挣钱的,那总得给点银子给我买原材料吧。”
在初夏坚定的眼神下,刘氏还是给了初夏一两银子,嘱咐她收好别弄丢了,初夏收好钱后,就准备和张安民一起去镇上。
第四十五章 生意谈成
到了镇上,父女两人还是像往常一样,先去市集摆摊卖了野味,才去买其他的生活用品,初夏和张安民说,刘氏交代自己办点事情买点东西,张安民也就没有说什么。
先去了彩蝶轩,这是镇上一家卖首饰的店,店名不错,除了卖些首饰化妆的东西外,还卖一些手绢荷包等,大体都是女人用的一类,这店还是听三婶说起的,初夏就记住了,特地找了过来。
“你好,掌柜的,我想问一下,你这里收这种荷包吗?”初夏将荷包掏出来。
掌柜的从柜台后走出来,瞧了初夏一眼,“走,走,哪里来的小孩子,我们这里不收这种东西”,很不耐烦的样子。
这时候的店里有不少的女子在挑选东西,离着初夏比较近的穿紫衣服的女子抬头看了这边一眼,也注意到了初夏手里的荷包,但却并没有说话。
“要不您再看眼…。”
“赶紧走,别挡着我做生意。”
“初夏,咱走吧”,张安民拉着初夏走出了店,“这里不收这个,咱去别处试试。”
两人刚走出去没多远,后面就有一个人追了上来,“前面的小姑娘,请等一下。”
初夏回头,用探究的眼光看着这个紫衣女人,认识?
来人正是刚才在彩蝶轩里的女人,她笑着走上前来,“小姑娘是要卖这个荷包吗?我觉着挺喜欢的,卖给我怎么样?”
“不好意思,我不是只卖这一个,我娘是在家里做这个荷包的,我想找的是一个能长久收购这种荷包的店铺”,初夏道。
“那就再好不过了”,女人也接着说道,“那就找对人了。”
原来女人家里正是做这一行的,有几个首饰店铺,里面也卖着女人的用的其他用品,她的店铺开在另外两个镇上,最近想在石头镇再开上一家,所以今天是到那里考察去了,看看这里的人们都喜欢什么,有没有什么新颖潮流的东西,这不,刚好就碰到初夏来推销荷包了。
女人有很敏锐的眼光,这几年走的地方不少,一眼就瞧上了初夏的那个荷包,首先样式很特别,她还没有见过;其实,上面的绣活虽然比不上有名的绣坊,但那绣活也算不错了;这样的荷包,如果能在图案和色彩上再丰富一些,她肯定,这样的东西到时候肯定能受到有钱小姐的欢迎。
“这该不会是骗子吧?”张安民小心翼翼的对着初夏道,“还是再了解了解清楚。”
三人在街边的一个茶棚坐了下来,要了三碗茶水,初夏看着对面的女子,听介绍倒不像是骗人的,“周老板,你说的可是真的?”
“嗨,什么老板不老板的,叫我周姐就好了”,女子说道,“我是诚心想和你们做生意的,以后你们绣的荷包我定期收,你给荷包开个价吧?”
“那我就用周姐称呼了,周姐,既然你这么爽快,那我也就直说了,这荷包的材料成本不低,又是手工花功夫绣出来,慢工出细活,其实一个月的时间也出不了多少,加上你刚才说的,比如材料再好一些,图案和色彩更多,这一个荷包下来,起码不低于五十文。”
还以为村里人大多数都是不怎么精明的人,想着对方最多能要到三四十文,没想到比她想得要多,周姐笑着说,“五十文,一般的荷包可没有这个价。”
初夏也道,“您也说了,一般的荷包,我的这个可不是一般的荷包,您开店铺的,应该知道其实您还是有的赚的,我们农家人靠这赚点银子也不容易。”
小姑娘倒是一口价不让,也不怕她不收,这荷包也许就没人要了。
初夏才不怕,大不了就不做荷包了,她想想其他的挣钱方法,如果这荷包辛辛苦苦做出来,赚不了钱还替他人做嫁衣裳,她才不干。
“行吧,看小姑娘挺聪明的,那荷包就按五十文一个收吧,你看怎么样?”
初夏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两人又聊了会,商量好了交货时间和地点,就告别了,临走的时候,初夏拿出一个荷包送给了对方。
第四十六章 迎头暴击
谈妥了生意,初夏又去了上次买布料的锦绣坊,选了几种颜色的布料,又购置了一些针线,最后买了些米面和糕点,由张安民拿到了牛车上。
蔡氏看到张安民驾着牛车回来,杵在门口望着,等牛车一进院子,蔡氏就走了上去,“今天野味卖的怎么样?”
初夏从牛车上跳下来,叫了声“奶”,拿着背篓就准备往屋里走,张安民在旁边回着,“卖了两百多文。”
“你这背篓里都装的啥?”蔡氏看见初夏往里走,伸手就要拉住初夏身后的背篓。
初夏灵巧的避开,“奶,这里面没啥。”
蔡氏那眼神分明就是不信,生怕初夏从市场上买什么好东西了,一把扯住背篓,往自己面前一带,初夏的整个身子也跟着往后仰去,差点摔倒。
掀开上面放着的东西,里面的布料就漏了出来,蔡氏就叫嚷上了,“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你们还买布匹,还顾着自己穿好吃好,也不看看家里现在什么情况。”
什么情况?有情况也不是我们造成的,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吃好喝好了?初夏从背篓中挣脱出来,将背篓放在地上,“奶,现在咱家这么穷,又不是我们家弄的,这话你应该和三叔一家说。”
“嘿,谁让你这么和我说话的,老二,你看看你这女儿,什么德行。”
“初夏”,张安民叫了一声,示意她不要再说话。
算了,看在我爹的面上,我就不说话了,还懒得搭理你呢,初夏心里想着拿着东西进屋。
“这几块布你得留下”,蔡氏一句话,又瞬间让初夏停下了脚步。
“不行!”
“我说留下就留下,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
“娘,这布是给初夏她娘买来做荷包的材料,要是您把这布料拿走了,初夏她娘用什么做荷包?”张安民走上前,对着蔡氏道。
“她是做多少荷包用这么多布料,有个一块布料就够了,剩下的我就拿走了”,蔡手里已经拿了最大的一块布料,有好几尺,说着又要伸手去拿另一外布料。
初夏当然不让蔡氏拿,这布料可都是她算好的,要是都让蔡氏拿走了,那接下来荷包怎么办?
蔡氏一巴掌拍在初夏的脑门,“你个小兔崽子,敢对我动手,反了你了。”
那一巴掌清脆,初夏的脑门实实在在的挨了一下,立刻红了起来,那一下有点让她发昏,她都不怀疑要是再往下一点,打在脸上,立马会出现五指山,五张安民立马上前将初夏揽在身后,“娘,有话好好说,不要对孩子动手。”
“跟她娘一个德行”,蔡氏指着张安民,“你看看刘氏生的……”接下去又是很难听的话。
“娘,不要再说了…。”张安民听着这些话也很难受。
“我就是要说,说两句又怎么了…。”
最后布料还是被蔡氏给拿走了两块,卖野味的钱也被蔡氏给拿走了,就剩了二十文给张安民。
“来,我看看,疼不?”刘氏看着初夏的脑门,责怪张安民,“你也不拦着,就让孩子这么挨打?”
“我没反应过来,哪里知道娘竟然…。”
“平时我说的时候,你还不信,你看大伯和三叔家的栓子和小桂花,娘什么时候动手打过,对着咱家的孩子真就下的去手,要布料就要布料,为什么要动手,你以为那布料老太太拿去做什么,你看着吧,指不定给了大嫂还是三弟妹。”
“好了,娘,你就不要再说爹了”,初夏捂着额头道。
张安民也很无奈,面对这样的蔡氏也是不知道说什么。
第四十七章 再提分家
刘氏气呼呼的在一旁坐下,这时候的刘氏,肚子还不显怀,“初夏她爹,我知道你孝顺,可也不是这样的,你孝顺爹娘,可爹娘对我们呢,对我就不说了,可今天还和孩子动手,这还是你在场的情况下,要是我们不在场,会怎么样,娘不把我当回事就算了,可初夏是她孙女,你瞧她话说的多难听。”
张安民是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让孩子受委屈的人,刘氏这话算是说道了张安民的心上,头上的那道红印还没消呢,“这住在一起能有什么办法,你放心,我会和娘说的。”
“你和娘说,她能听你的”,刘氏是最清楚蔡氏了,“说出来初夏她爹你也知道,在这家里,你也知道两老对我们的态度是如何的,我也就是平时忍着,反正很多事情眼不见心不烦,可现在又是逼着我们拿银子,又是抢布料,又是动手,如果我肚子里到时候生出来的是一个女儿,娘能有好脸色?”
张安民其实一直知道两老是有偏心的,可是敦厚的他却从来什么也没有说,慢慢的也就演变成了现在这样,今天蔡氏动手抢布料,打孩子确实让他寒心了,他们夫妻俩可是连初夏的一根手指头都没有动过。
“那能怎么办?”
“孩子她爹,要不咱分家出去单过吧”,刘氏道,其实这些都是初夏前些日子在刘氏耳边说的,张安民这个人什么地方都好,就是太孝顺,太重兄弟情,可“愚孝”不是什么好事,对待张安民这种人,就要摸到他的软肋,对症下药,转变他的思想,而作为分家的支撑,就是刘氏手里的那几十两银子。
而对比于上一次,这次张安民的态度则就有明显的区别,“这再没有多久就要入冬了,分家,先不说爹娘同不同意,就算同意,分家出去咱们肯定连锅碗瓢盆都没有,咱又没银子,这事等以后再说吧。”
刘氏还要再说话,初夏连忙嗷嗷叫了两声,把刘氏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初夏要的效果达到了,张安民的态度有很大的变化,但至于分家,按目前的情况来说,一时半会还分不了,那么刘氏再说下去就没有必要了,再万一把银子的事情说出来就不好了。
“娘,我有点饿了”,初夏说。
“这还有一会才吃饭呢”,刘氏道,又想起了竹篓下面的糕点,拿出来取出一块给初夏,“你先吃点这个。”
幸好糕点藏的好,不然估计又没了,初夏接了一块,见刘氏和张安民没动,便给她们一人拿了一块,“爹娘,一起吃。”
“你和你娘吃吧,爹不饿”,张安民道。
初夏踮着脚往张安民嘴里送吃的,“爹,吃嘛吃嘛,你要是不吃,我也不吃了”,同样的招数,哄着刘氏吃了,初夏知道,要不是这样,她们两肯定不会吃,都是留给自己。
最后初夏吃了三块,剩下的被刘氏给收了起来,吃完抹嘴才发现,这明明是说买给刘氏吃的,基本都被自己给吃光了,汗!
把绣荷包的事情也同刘氏讲了,母女俩算了一下,除去成本,每个荷包的利润可以达到三十文左右,利润还是可以的,只是这布料被蔡氏拿走了不少,只好用还剩的布料先做着,等后期再去买布料。
第四十八章 父女俩的想法
张安民最近早出晚归,基本上都是等天黑了才回家,有的时候是去捕野味,有的时候是去镇上找活干,而刘氏这边荷包生意也提上了也慢慢上了日程。
刘氏也觉得奇怪,最近张安民怎么突然就忙碌了起来,不过也没有细问,只是如果张安民没有赶得及回来吃饭,会给留晚饭。
张安民确实在忙,不过是在想办法挣钱,之前刘氏的一番话,以前是不愿意去想,现在是得为以后好好考虑,所以就更得想办法挣钱了。
以前的收入来源就是田里的收入,自己农忙之外的收入(闲活、野味等等),刘氏做女工的收入,这些收入只能够温饱而已,马上又有孩子要出生,而家庭矛盾越来越大,刘氏说的分家,按照目前的说法,以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虽然他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局面,但是他必须要考虑的,为了应对这些,得提前做好打算,而前提就是银子。
他这些天早出晚归确实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活,镇上有一个有钱人家刚修了一个大院子,里面需要木匠,在镇上招工的时候正好让他碰见了,他就报名去了,活虽然说有些重,但是报酬想比于其他还是不错的,所以这几天他就一直在镇上干活,那院子比平常人家大多了,里面有小池子和各色花花草草,房屋又多又宽敞,不像他们那小院,冬天雪下的厚了,都怕把屋顶给压垮了,要是以后能有机会让初夏她们住上这样的屋子就好了,张安民心里想着。
“爹,你最近怎么都回来的这么晚?”初夏端来给张安民留的晚饭。
张安民笑道,“来,看看爹给你买了什么?”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用纸包的东西。
初夏打开一看,“蜜饯!”
这蜜饯算得上是好东西了,价格也贵,所以初夏适才傻傻的问了一句,“爹,你发财了?还是路上捡到银子了?”
“爹最近找了个活,工钱还不错”,意思就是用挣的钱买的,一夜暴富或者天上掉银子的事情,张安民想都不敢去想,这蜜饯也贵啊,今天回来路过的时候看到镇上街面上有小孩子在吃,不知道怎么就想到了家里的初夏,家里条件不好,偶尔稍微宽余一点也不敢乱花,刘氏管钱也是,所以孩子从小也没吃到啥,不知怎么的,张安民今天走进了店铺里,狠狠心买了,不过也就那么一点。
好吃,是真好吃,像某松鼠家产的东西,反正某松鼠家的东西,她已经都忘了是什么味道。
刘氏一看,这买蜜饯了,哪里来的银子?
张安民将银子掏出来,“镇上做活,买了蜜饯,还剩了二百文。”
刘氏将银子收起来,“还以为你没找着活干呢,这次的工钱好像还不错。”
“嗯,这次是镇上大户人家盖院子,那院子可大,有池有水,不知道有生之年咱能不能住上那样的大院子。”
初夏道:“爹,放心,只要咱努力,以后一定可以住上比那还好的大院子”,镇上的大院子,初夏大概能想得出来是什么样子,而说好的让张安民和刘氏过上好日子,她可没忘呢,这地方,自己是迟早要走出去的。
其实初夏这段时间也在思考,怎么从这里走出去,出去后怎么生活,总不能拍着胸脯说相信我,虽然她现在还没有什么胸,出去后怎么办,以现状,分家出去的后果就是她们一家净身出户,而出去后怎么生活,以什么为生,现在还不是那么明确,刘氏手里的三十两银子是完全不够的,她得确保以后的生活,所以目标很明确,就是挣钱,而且是挣大钱。
然而,她却不知道的是,张安民现在是和她一样的想法。
第四十九章 招人
像现在这个季节,农村里的人大多闲了下来,不仅男人在外找活干想办法挣点钱,那些当家的女人更是如此,可这个时代的农村女人能做些什么,多是料理家常,缝缝补补之类的。
刘氏一个人绣荷包精力有限而且量不多,如果人多数量能起来的话,那么挣的银子会比现在的多,那天初夏在外面发呆,就听见几个婶婶在和刘氏唠嗑,家里不宽绰,想找点事干,初夏眼睛一亮,有了,赶忙把刘氏拉进了屋里。
“娘,我有个挣钱的方法,你想不想听?”初夏道。
刘氏笑呵呵的,“啥挣钱方法,说来我听听”,通过前几次的事情证明初夏脑瓜子灵,有不少的点子,所以都不像是以前那样打趣。
“我们不是绣这个荷包吗?但是现在只有娘你一个人,精力有限而且绣出来的荷包数量不多,刚才看到你和婶婶们在外面谈话,我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方法,我们可以把绣荷包这活给派出去给她们干,我们提供原材料和样式,要她们按照我们的要求绣,咱们付给她们银子”,初夏一口气说完。
刘氏一听,“给银子让别人绣,还不如我自己绣”,这自己能干的活,干嘛让别人把钱挣了去,她宁愿自己多花点时间。
“娘,你听我说,你看你现在,往好处算一天绣一个,那么十天顶多就十个,算下来也就挣三百文左右,而如果我们找五个人做这个,那么十天就是五十个,如果一个荷包每人发五文到十文,那么我们也可以赚一两多银子,岂不是比你一个人来做这个好的多,而且你也不会累”,初夏说道。
刘氏细细想了一下,好像是这么个道理,这利润比之前的还多呢,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又想起之前两位婶婶聊的,家里确实有难处,能互相帮村也好。
“那咱们开多少钱合适?”
“一个荷包十文钱”,这十文钱也算不错了,普通劳动力一天也才不过三十文钱左右,但是这十文钱也不是好拿的,初夏有自己的想法。
“村里的大娘婶婶们平时的针线活,缝缝补补还行,做做寻常的女工活也还可以,不过绣这个荷包用这个手艺可不行,虽说不能要求她们和娘一样,但是手工活也不能比娘差太多,况且咱们对这个图案样式都有要求,所以到时候需要娘来教她们,达不到要求的,可能不会发银子。”
自己的手艺被女儿夸,刘氏心里还是挺享受的,听完初夏的话,刘氏担忧道,“要是没人愿意干这活怎么办?”
“不会的,只要娘和她们说了,肯定有人愿意干的,到时候娘你就按我说的和她们讲。”
隔天刘氏就对平时走的比较近家里比较困难的两位婶婶说了,两人都表示愿意,正愁的嘴里发苦,这有银子挣还能不高兴,再说这绣东西可是她们的拿手活。
刘氏也将初夏的说的话对她们说了,这两人也是实诚人,刘氏的手艺她们当然是相信的,当即表示愿意跟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