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寒门农女-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初夏则把东西往竹篓里面捡,顺便看了眼张安民挖的东西,有点像土豆却不像土豆的样子,个头还挺大,“爹,你这挖的是啥?”
张安民抖掉手上的泥土,“像是野生的土豆还是笋,又不像,刚才看见土里有东西,我有顺便挖了挖。”
初夏凑近一看,嘿,这东西咋有点看起来像天麻?再从张安民手里接过来一看,这不就是天麻嘛,一种中草药,前世她家附近有不少人工培育天麻的,她见得不少。
“爹,这东西还有吗?”
“这土里好像还有,等我来挖挖看”,张安民便又继续挖起来,初夏则将天麻放进自己的小背篓里。
挖了不一会儿,挖出来一小堆,再继续挖,便没有了,天麻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的地方多,但是就是产量少,种类也有几种,初夏也不知道这属于那一种,便只得先将它们给收拾干净带回家,又在附近找了下没啥发现,似乎只有这一处长着天麻。
这动物看来也过冬了,下的网里面就两只野鸡,两只小麻雀不知道怎么的跑到网里来了,初夏将鸟放了,张安民将东西收拾起来,看样子今天是没有什么收获了,便打算回去。
初夏心里想着,这天麻也算的上一种名贵的中草药,等她将天麻处理干净,到时候找到李掌柜卖给药堂,应该也能卖些银子,这一次进山也还算有点收获。
第六十章 美好的发财梦破碎
不过这才出土的野生天麻需要制作后才能成为中药材,但是制作的过程比较繁琐,处理的不好会减轻天麻的药效,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初夏就打算回去后简单的洗洗,然后拿到药堂卖掉,由药堂懂得制作的伙计去做。
盛来了清水洗净天麻,然后用清水浸泡着,刘氏也没见过这东西便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我和爹从山里收获的,天麻,这据说是一种中草药,等过两天去交货,我把这个东西拿到药堂卖了。”
“如果卖了银子可不要乱花,回来交给我,娘给你存着,到时候给你置办嫁妆”,怕初夏把银子给花了,刘氏交代。
初夏汗颜,自己好像不是这样没谱的人啊。
三婶收了一批荷包,便打算去镇上卖掉先换回点钱,张安仁跟着一同前往,想看看着荷包到底能卖多少银子,两人吃过早饭,将小桂花交给蔡氏带着,便出发前往镇上。
“张家老三,好久没见了,这是打算去哪啊?”路上有人问。
“打算去镇上买点东西。”
有人笑着调侃,“之前你娘和你媳妇不是满村子嚷嚷你要当官了吗?这咋还没有请我们喝酒啊,咋地啊,官不当了?”说话的人之前和蔡氏吵过架,两人一直互看不顺眼,找着机会了就会酸对方。
张安仁自诩是个读书人,面子又薄,也不太愿意和村里的人打交道,自认为会失了身份,对方的一席话说的他很尴尬,却又无从反驳。
见张安仁不说话,对方里有人又故意高声嚷道,“听说你想当官,结果却被人骗了钱官也没当成?”
张安仁涨红脸睁大眼睛说,“别乱说污我清白,谁说的,那是官太小我瞧不上,等以后当个大官给你们瞧瞧。”
张安仁的事情村里人早有耳闻,那几个人只是哈哈笑着,心里却想着装什么装,你要是当官的料,现在还会在这里。
张安仁回过头来又开始埋怨起蔡氏和三婶来,要不是她们在外面宣扬,即使当不了官,也不会成为村里的丑闻,让那些下里巴人看笑话,其实他也不想想,那个时候他走在外面听着别人奉承的话,心里是多麽高兴,走路都是不看地的。
三婶也是怼回去,“这话又不是我一人说的,那娘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能管得住,我还得和你说,这回荷包卖了钱,得先还一部分给我爹娘,不然这过年的时候,我哪有脸回去。”
见张安仁不说话,三婶又道,“你听到了没?”
牛车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走着,细微点能看到空气中人说话呼出的气,张安仁朝着老黄牛甩了一鞭子,“话真多,才多少的银子啊,你爹娘跟穷疯了似的,等我以后挣到钱了,这点小钱还怕不给他们?”
三婶瘪瘪嘴在后面没有说话,等到了镇上两人去店铺里卖荷包,发现荷包卖不出去才发了慌。
“走走,我们掌柜忙着,没空搭理你们,我们这里不收这个荷包”,伙计将两个人往门外攘。
“咦,怎么不收哩,这位小哥,你再好好看看”,三婶拿着荷包站在镇上最大的一家店里。
伙计不耐烦,这样的农村人见多了,以为自己拿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你们不买东西就别在这里了,影响我们店里的生意。”
张安仁在一旁看着,觉得这样的场面有些难看,将三婶拉出店铺外,“镇上不是还有其他的店铺吗?咱去别家的店铺看看,我就不信卖不出去。”
第二家店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对方的掌柜摇摇头,而且告诉他们,这样的荷包镇上还没有见过,他们铺里不收这个。
这下张安仁夫妇俩是真的慌了,要是这荷包卖不出去砸在手里怎么办,“别慌,这二哥一家绣那么多的荷包都卖出去了,肯定有地方收,我们是不是没有找到地方?”三婶安慰自己,也安慰张安仁。
俩人又去问了比较小的两家店,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其中的有一家看着这荷包的样式倒是不错,有心收但是一看这绣工又迟疑了,最后还是婉拒了。
最后两人找到了周姐新开的店,张安仁夫妇两个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进门便开口问,“掌柜的,你们这里收荷包吗?”
“什么样的荷包?”胖伙计上前问。
三婶将带来的荷包摊开,胖伙计看了一看,这不是老板之前收的那种荷包吗?但是好像有点不对,上次是小姑娘送来的,也不是这两人,有点拿不准,便到后面叫了周姐。
周姐拿着荷包细细看,还是能看出门道来的,这荷包不对,便问道“这荷包是你绣的?”
“是,是我绣的”,三婶见对方问,赶紧回道,“这荷包款式很好,姑娘们肯定都喜欢,您放在店里卖肯定受欢迎。”
“多少钱一个?”
三婶一听终于有人开价了,“六十文一个”,这是之前张安仁叫她开的价。
周姐笑笑将荷包放下,三婶见对方没有说话,忙改口道,“便宜点,五…。四十文一个卖你。”
就这玩意这绣工手艺,还卖这么高价格,周姐见过很多下面来的村里人,大多都是很务实憨厚的那种,还没见过狮子大开口的,“不好意思,这东西我们店铺里不收,送客。”
第六十一章 置办过年物品
冷风从四周刮过,张安仁和三婶的心就如同坠到了地窖里,“桂花她爹,这可怎么办啊?哎哟喂,这荷包卖不出去,留着这么多荷包有个屁用啊,当初不是你说弄这个能赚钱的吗,这借的银子怎么还啊…。”
三婶哭哭啼啼,张安仁并没有告诉他绣荷包的银子是蔡氏拿的,只道是找人借钱的。
“你个娘们给我住口”,张安仁指着三婶的手指在发抖,一边是气的,一边是慌的,他怎么会料到是这个情况,“这件事回去后不要同娘讲,就说卖出去了,咱在家等着,等下次二哥一家到镇上的时候,咱就跟着,看他们把东西卖到哪里去了,听到没,回去后闭紧你的嘴,别给我哭丧着个脸。”
三婶听后点了点头,回去后两人倒是安分了下来,都盯着初夏一家的动向。
“娘,年前咱们再交一批货,我和收货的老板说一下,下一批货等过完年后再交”,初夏和刘氏说。
刘氏点点头,“也行,这马上也要过年了,大家都忙,这批活做完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三婶就天天盯着刘氏那屋,心里急得不行,可偏偏别人就是没有动静,刘氏和初夏说的是,马上也要过年了,该去镇上置办年货,要买的东西多了,这些东西还是得刘氏亲自去办。
于是等了一两天,刘氏挺着个大肚子打算一起去镇上,和张安民初夏带着荷包和天麻刚出门没多久,老三夫妻俩就驾着借来的牛车也紧跟着出门去了。
“这怎么都出门了?”张老爷子咳嗽着问,看着老二一家和老三一家的背影。
“你管那么多干嘛,天冷屋里呆着去”,蔡氏拿着扫帚扫着院子里的落叶,将落叶用簸箕装起来倒在厨房里,可以当柴火烧,就听见张老爷子在后面说,“这马上也快过年了,该买的东西你置办了没?”
蔡氏将手中的东西一丢,“置办?没银子拿啥置办?”
“你手里不是还有几两银子吗?”张老爷子看老大一家在屋里,院子里没人,“先拿那个将年货的东西置办了吧。”
家里的银子虽然都是给蔡氏在保管,但具体的数目张老爷子心里有个大概的数。
“行了,行了,知道了”,蔡氏回答,其实她现在手里根本就没银子,剩下了那点银子都给了老三,但是蔡氏没有对张老爷子说。
“要是咱家有辆马车就好了,那样刮风下雨还有像现在天冷就都不怕了”,坐在牛车上初夏感叹道。
虽然吧这牛车一路看风景是挺不错的,可这风景看多了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而且这一路吹风受冻的感觉可不好受。
“冷啊,来,靠娘近点”,刘氏说着想将初夏揽在怀里。
前面的张安民听到了后说道,“行,等爹挣了钱,给我闺女买一匹小马驹,搞一个好看的马车,到时候爹给你驾车。”
“你呀,就哄闺女吧,幸好现在闺女大了,不然你以为还像小时候一样,保准哭鼻子给你看”,刘氏笑着。
几人说说笑笑,初夏回头看见不远处隔了几百米的距离好像是三婶一家,想着大概他们也是去镇上,并没有放在心上。
虽说是寒冬,但是镇上的人却并不少,比平时还多,因为快接近年关,各种赶集置办年货的人也很多,镇上的铺子这时候往往都是开门早关门晚,街面上还出现了很多小摊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卖着吃食与日常用品,很有人烟气,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似乎是形成了习惯,刘氏给初夏和张安民一人买了两个大肉包,自己则买了两个大馒头,张安民把肉包给了刘氏,自己抢着把馒头给吃了。
李掌柜的药堂也是忙的不可开交,这个季节头脑发热的人也很多,药堂里都是抓药的人,初夏直接将天麻给到李掌柜,“你看看,给个价吧。”
李掌柜一看东西,脸上露出惊喜之色,看向初夏的眼光也不一样了,“小姑娘,你和我说实话,你家里真不是干药农的?”
“真不是,也就是我家运气好,能偶尔挖一点东西来卖。”
“你这些宝贝都是在哪里挖的?”
初夏心想,这可不能告诉你,不然谁晓不晓得你会不会派人去把山头挖个遍。
李掌柜大概也猜到了初夏的心思,便没再继续问,和上次一样给了个数,“你这天麻是没有加工的,价格没有成品高,给这个数。”
旁边站着的刘氏看着李掌柜比了一个二,以为是二两,哪知道李掌柜接着说,“二十两。”
“行,没问题”,初夏回。
隔着药堂对面的街面上,老三夫妻看着初夏一家走进了药堂,有点懵逼,“她们去药堂干嘛?”
“我怎么知道,没见人生病啊,难道是刘氏怀孕了请大夫看?现在还真是有点钱了,人就显得娇气。”
第六十二章 贱卖
刘氏呐呐的看着初夏递过来的二十两银子,原来这瞧着不起眼的东西竟然是宝贝,这么值钱,初夏学着之前刘氏的样子,“娘,你把钱收好了,别弄丢了。”
刘氏小心翼翼的将银子收好荷包放进衣襟里,李掌柜看着初夏,“小姑娘,要是还有好东西,可别忘了拿来卖给我。”
“没问题,李掌柜。”
李掌柜笑笑,叫伙计拿来了两包药递给刘氏,“我看这位弟妹怀着孕,这是安胎养身的药,你拿回去熬着喝吧。”
刘氏受宠若惊,“这怎么好意思”,张安民也是拒绝,不好白拿别人的东西。
“你就收着吧,也不是多名贵的药,以后有好药材还希望你们多照顾我的生意。”
等出了药堂,三人便往集市走去,今天除了交货,就是置办年货,刘氏看着手中的药,还在说着药堂的掌柜人不错。
集市上的小孩今日也格外的多,不少的人手中拿着串冰糖葫芦,刘氏心情好,初夏没说话,都掏银子给初夏买了一串,就觉得别人家都有,不能亏待了自家孩子。
买了几幅春联,砂糖和茶叶,陶瓷罐等,又走走看看,米和面粉也一并购了,街面上有卖女士发簪的,其中也有小孩子的,刘氏给初夏买了两对小女孩用的发带,在初夏和张安民的劝说下,也给自己买了一支发簪。
“这今天花了不少的银子了,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买”,刘氏付完钱将钱袋系紧,而牛车上已经装了不少的东西。
“今天先就买这么多,等下次再来买,咱先去把货交了”,张安民道,“别让人老板等着急了”。
这是刘氏第一次来这家店铺,好像是新开的,等三人走进了店铺,里面就有伙计喊道,“掌柜的,交货的人来了。”
周姐掀开帘子从后面走出来笑着道:“来了呀,还以为过两天才来交货呢。”
初夏向周姐介绍着刘氏,每次交货张安民和初夏都是一起来的,周姐自然认得。
刘氏知道面前的年轻女子就是这儿的掌柜,收荷包的人,心里存着感激,忙道:“您就是老板吧,谢谢你看得起我们的手艺。”
“哪的话呀,我还得谢谢嫂子呢,你们那荷包绣的好,卖的可受欢迎”,周姐招呼几人坐下。
等清点了荷包数量,给了银子,周姐对着初夏道:“前几天有两个中年人到我这里来卖荷包,也是你们这样的款式,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认识的人,可做工差要价高,被我给打发走了,要是你们的熟人,可莫要怪我。”
“那两人什么模样?”初夏问。
周姐就回忆讲了一番,初夏大概就知道了,肯定是三叔一家,初夏并没有挑明关系,看来三叔一家和自己当初猜想的一样,估计这批活卖不出去,砸在手里了。
“当初就是瞧着这荷包新奇,不过这种荷包好做,等以后这种荷包流行起来,估计十里八村的都会做这个了,到时候这个荷包估计就卖不到如今的价钱了”,周姐说着也在考虑店铺里要不要再多卖点其他别的东西。
这句话倒是给初夏提了个醒,这种荷包容易学和缝制,三叔一家这次是急于求成,没有找到绣活好的人,囫囵了个样子,所以东西没有卖出去,要是换做其他精明的人学了去,说不定还真就成了,这种东西容易替代和复制,等以后别人掌握这门技术了,那到时候卖这东西的价格肯定会比现在低很多,量多价低,看来一直靠做这个来挣银子也不是长久之计,以后还得谋其他的出路。
“他奶奶的”,张安仁骂了一句脏话,“你看到没,二哥就是把东西卖到了那里。”
“我又不眼瞎,可那家店的掌柜不是说不收这个东西吗?”刘氏想起上次在店铺里面那涂脂抹粉的女人冷冰冰的样子。
“你上次进去是怎么说的?肯定是你说的有问题。”
“我能咋说,我就是按你说的,六十文一个,我看那女的不满意,后来就说五十文一个。”
“等会你进去,就说三十文一个卖她。”
刘氏咕哝着,“这卖三十文一个,还付给别人钱,还买布料等,这钱能挣的回来吗?”
“卖不出去回去啃荷包啊?”张安仁缩紧脖子,“能捞回一点是一点。”
等看到张安民一家走远后,三婶才拎着包裹走到了店铺里,烦着伙计将周姐请了出来。
“不是说了吗?我们这不收你的荷包,你没和这位大婶讲清楚吗?”周姐看着旁边请她出来的伙计。
伙计也是没有办法,“掌柜的,我告诉她了,可她不走,说非要找你谈谈。”
第六十三章 鸡飞狗跳
“那个掌柜的,你看看我这荷包,三十文一个卖你,你赚大发了”,刘氏急忙把包裹打开,里面露出几十个荷包。
上次还六十文,这次直接降一半,可真有意思,看来这东西对方卖不出去,想拿她当冤大头,就这东西,还说自己赚了,周姐皮笑肉不笑的说:“真不好意思,这东西我的确收不了。”
“咋个就收不了了,我刚才不见你还收了”,刘氏语气很冲的说,“刚才我还看见我二嫂一家来卖这个东西,咋地,我们的就不能收。”
原来是一家人,自己刚才和小姑娘提的时候,小姑娘嘴倒是挺紧,一句话都没有说。
“您的东西我收不了,您要不去别的店铺看看吧,我这店铺里忙着呢。”
三婶将腰一插,“你说出个缘由来,是不是我二嫂让你们不收我的东西的”,三婶想不通,同样的东西,自己出的价格这么低,二嫂不可能卖的比自己还低,毕竟她给别人的工钱都比自己高,想来想去,她想到了这个原因。
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了,周姐不想搭理,转身朝着后堂走去。
“大家看看啊,这家掌柜欺负人,她家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不要再她家买了”,刘氏在店铺里嚎着,本来嗓门就大,其他的人都看了过来。
这下周姐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小姑娘不说明两家的关系,有这样的亲戚自己都觉得丢脸,还在自己店铺撒泼耍耐。
“还愣着干什么,把人给请出去”,周姐对着伙计说道,又安抚店铺里的顾客,“没事,有点误会,大家继续挑选。”
这样的结果,导致初夏一家回来后正在往屋里搬东西,后面张安仁和三婶就火急火燎的进了院子,三婶一个箭步上前,冲着初夏一家就破口大骂,“你们都是黑心眼的,良心都给狗吃了。”
“二哥,你们不用把事情做的这么绝吧,咱还是兄弟吗?”张安仁听了三婶的话,脑袋里就坚决的认定了是她们同老板说了什么,所以老板才不收他们的货,看见了张安民,阴阳怪气的说。
“桂花她娘,嘴巴有点把门的,把话给我说清楚了”,刘氏东西也不收拾了,就对着三婶道,
院子里的声音将屋里的其他人都给吸引了出来。
“你自己干了什么你自己清楚,现在我的荷包卖不出去,你心里乐呵着吧,以前咋没看出来你是这种人,倒是挺会装的。”
蔡氏一听,坏了,忙跑过来,“老三,出什么事情了?”
瞒不住了,张安仁就将事情说了,大伯父和大伯母也听到了,大伯母心里笑着,让你嘚瑟赔钱了吧,就让你们吵,自己在旁边看笑话。
“养了白眼狼啊,这样害人啊”,蔡氏作势要去拉扯刘氏,初夏本想上前,张安民先初夏一步,将刘氏挡在了身后,“娘,别这样,你听我说,根本不是三弟说的那样。”
“别叫我娘,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刘氏也是气的不行,这满口胡言,欺负人还上瘾了,让张安民让开,想与蔡氏和三婶理论。
三婶一边骂着眼睛一边在牛车上梭着,有些东西还没来得及搬进去,三婶就顺势上前,想把牛车上的东西拿走。
初夏当然不让,“三婶,这是我家买的东西,你这不经过允许,就是偷。”
“你们让我们赔了钱,我拿点东西怎么了,小孩子家家的,一边玩去。”
“拿,我看谁敢拦着”,蔡氏往地上啐了一口。
“你们怎么蛮不讲理……”刘氏气结。
院子里一片鸡飞狗跳,大伯母叫栓子和小桂花也顺了点东西,大伯父看见了也没有说什么,张安民的脸还让蔡氏给挠了。
怪不得有句话叫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遇上这样的一家人,初夏现在恨不得拿根铁锤将他们敲醒,蔡氏到最后嘴里还说着让张安民拿银子。
拿她个奶奶!
“娘,你没事吧?”刘氏现在怀着孕,要是刘氏出了什么事,她不会放过他们几个。
“没事,就是被气到了,简直是土匪。”
张安民不知道在想什么,等初夏叫了一声,他才回过神来,“等过完年了,咱和爹娘提分家吧。”
第六十四章 过春节
春节就在那次鸡飞狗跳后不久到来了,期间鹅毛大雪在村子里飞了两天,瞬间万物被白雪覆盖,路边偶有红梅盛开,在这白雪皑皑的景象里,到成为了一抹亮色。
在这辞旧迎新,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里,大家欢笑着,庆贺着,祈祷着来年的风调雨顺,家人健康平安。
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院落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人们换上了盛重的装扮,代表着对此节日的重视,遇到上门化缘的,平日里最穷的人,也不吝啬给两文银子,村里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