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系统]清墨书香-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即将面临的世界,是最黑暗,最恐怖的世界,他们将选择的道路,谁也不知道,但无论选择什么,无疑都是最危险的道路。
    董婉希望自己力所能及,让他们尽可能地学会怎么保护自己。
    事实上,无论董婉怎么想,她现在的小聚会,已经成了女学里最流行,最时髦的活动。
    要是有哪个女生没参加过,和小伙伴们聊天都不知道该聊什么。
    董婉有时候自己也奇怪,究竟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这个样子,但她还是按照学生们的要求,给她这座普普通通,远算不上精致的宅子取了个同样很普通的名字——‘书社’。
    她们这个松散的小联盟,也有了个寻常的名字,就叫‘读书会’。
    也不算很名不副实,董婉除了带着学生们锻炼身体,玩各种游戏之外,也领着她们读书,读古今中外的名著。
    “辛苦了,高雯,孙悦,你们两个负责整理一下书目。赵兰,我送你回学校,天晚了,别一个人走。”
    夕阳西下,董婉从原型的布艺沙发上站起来,拍拍手道。
    周围团团围坐的几个女学生连忙站直身子,目送她出门,三个被点名的女孩子连忙把桌子上凌乱堆叠在一起的稿纸都收拾好。
    这些都是董婉凭借记忆药丸,写下来的一些国内外的名著,什么资本论,战争论之类,只说是自己记下的外国著作,一群学生这几个月,简直对自家先生的博学多才无话可说。
    高雯甚至怀疑,她家先生其实不是连二十岁都不到的女子,肯定是成了精的精怪,当然,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她肯定不敢说出口,也就在心里想一想。
    幸亏学生们都比较单纯,她们本能地觉得,自己信任的老师,尊敬的长者天生就该很有能力,什么都懂,也就没因为她表现出和她年龄完全不相符的知识量而惊讶。
    谁让中国永远推崇天才?那些什么过目不忘之类的传说,简直数不胜数。
    董婉领着赵兰出门,赵兰很乖巧地跟着她,不自觉跟在侧后方两步的位置。
    “先生,我这个月赚了二十五块钱。”
    赵兰一开口,就带了一点儿撒娇的味道,董婉顿时笑起来:“那阿兰请客,请吃面好不好?”
    一句调笑,赵兰的脸一下子红了,也颇不好意思,她刚才的口气,表情,简直像是个小孩子向长辈们显摆,自己第一次不用人扶持就能走路。
    董婉莞尔,心情居然变得好了些,脑子里也没整日想杂七杂八的东西了,送了赵兰回学校,她就回家,照例泡了药浴,又让孙妈妈给按摩了下,然后就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睡着睡着,就感觉到耳边忽然喷出一股子热气——“姨姨。”
    昨天累了一天,连文章都没写,刚睡得香甜,一下子惊醒,董婉叹气,迷迷糊糊睁开眼,只看见刘山可怜巴巴地趴在床头,眨着大眼睛盯着她看。
    “乖,吃早饭让李乔送你去学校。”
    董婉翻了个身,把脑袋埋进枕头里,又一次闭上眼睛,下一秒,忽然觉得不对,猛地坐起来,“怎么了?”
    刘山耷拉着脑袋,掰自己的手指玩:“姨姨,老师让你去一趟学校。”
    现在刘山就叫她姨姨,可能是孙妈妈教的。
    董婉:……
    去学校?难不成她穿越到清末平行时空,还要享受一把被孩子的老师叫家长的可怕待遇?
    当年她还读大学的时候,就三五不时地出席妹妹的家长会,等到后来,她简直把所有的老师当成毒蛇猛兽。
    她那个宝贝妹妹,在她眼里哪儿都好,就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地方,唯独每次出席家长会,或者被喊去学校‘聆听训诫’的时候,乖巧的小宝贝儿,小天使,才变成一只长着翅膀的小恶魔。
    董婉慎重地看了刘山一眼:“宝儿,你没闯祸吧?”
    刘山嘟着嘴不说话。
    董婉摇摇头,换上衣服,让孙妈妈准备了早饭,李乔去叫车,才带着刘山一块儿吃早饭。
    这孩子向来不她费心,人虽然年纪小,却早熟的很,上学也认真读书,人又聪明懂事,养他简直比养吃小猫小狗还容易,所以这回董婉被叫去,也没看得多严重。
    吃了饭,董婉换了身衣服,就送刘山去学校。
    她也不是第一次送孩子过去,领着刘山进了校园,那个曾经见过几次的肖老师已经在门口等着,看到董婉过来,眉头蹙起,脸色就不大好,忙示意她向办公室走,一边道:“刘山读陆小凤传奇,许老师很生气,他最不喜欢这种书,总说通篇都是恶俗的杀戮,完全没有价值。”
    肖老师的话音未落,董婉就听见办公室里传来气哄哄的声音:“他功课做完了,闲着无事,可以去读读诗词,读读圣人文章,在学校里看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说他几句,还敢顶撞先生,什么东西,必须开除!”

☆、第43章

埃伦小姐也怔了怔,忍不住扭头看了董婉一眼,她衣着打扮都很具有东方色彩,实在不像是精通小提琴演奏的。
    大使馆宴会厅内,邀请的乐队绝对专业级别,在场的人的欣赏水平也极高,如果董婉的音乐并不够好……
    埃伦略微皱了皱眉。
    但现在全场瞩目的状态,好像她也只能勉强去演奏,否则岂不是更丢人?
    “Miss董?”
    不只是埃伦,王炽也吓了一跳,皱眉眉头,飞快地想怎么帮董婉把这事儿给忽悠过去。
    他可没听说这姑娘会拉小提琴。
    肖女士说她是教书画的,也懂史学,是孙老的干侄孙女,看样子应该是正正经经的大家闺秀,弹个古琴曲,应该没问题,吹个笛子什么的,也有可能,就算是弹弹琵琶,不像大家的千金该会的音乐,他也不会奇怪。
    可小提琴那是什么东西!
    王炽自己都没听过小提琴独奏,最多也就知道西方有这么个乐器。
    他就忍不住暗自嘀咕:“论文化,论音乐,西方那些人算什么东西,他们知道什么叫黄钟大吕吗?”
    但不等他来得及做出反应,董婉叹了口气,整理了下服装,就走上前台,招呼旁边的乐队:“请问,可否借用一下小提琴?”
    拉小提琴的是个半百老人,为人到没有很多音乐家的古怪,也没有把乐器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的怪癖,盯着董婉瞧了两眼,显见也十分好奇,想看看东方人到底会不会拉小提琴,再加上对方一口英语也是加分项目,随手就把自己手里的琴递给她。
    其实,宴会上忽然出现一个意图展示才艺的女人不稀奇,每次宴会,都会有淑女表现一下。
    现在所有人都惊讶地看过来,纯粹因为抛头露脸的是个穿着旗袍的东方人。
    在一个至少有百分之八十是西方人的场所,稀少就是特别,自然引人注目。
    董婉大大方方地笑了笑,试了试音,暗地里咬牙切齿,拼命想该拉什么曲子。
    她把自己的速度手环全戴上了。
    一共有三个。
    这东西虽然主要作用是加速,其实也让手变得十分灵活柔软,效果极好。
    又不着痕迹地吞了记忆药片配合一小点儿情感药片的粉末。
    她也是意外发现,这东西配合使用能够把别人的乐曲模仿的惟妙惟肖,还很吸引人,有感染力,但她也没在大庭广众下尝试过,不知道效果是不是如想象中那般好。
    脑子里各种念头转了好些圈儿,她面上到始终镇定,微笑道:“我想为埃伦小姐献上一曲,此曲名为梁祝,讲述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说着,她就声文并茂地开始讲述梁祝。
    用英文。
    “在西方传说中也用同样的故事,叫罗密欧与朱丽叶。”
    讲这个故事,她几乎是讲出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画面感,简直美极了。
    莎翁的悲剧能影响那么大,自然能感染那些西方人。
    一时间,好些人都落了泪。
    哪怕并不在意一个东方女人演奏的,也不知不觉郑重起来,至少被这个故事感动,一时间,整个宴会厅鸦雀无声。
    “本是协奏曲,但现在来不及找配合的乐队,只好拉一首独奏曲,希望埃伦小姐和在场的各位先生,小姐们都会喜欢。”
    几句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去。
    一开始打算看她出丑的那两个闺秀,也不觉蹙眉。
    “她还知道小提琴?”
    这俩都做好了那位面红耳赤,弄不清楚什么是小提琴,根本下不来台的准备,没想到,人家丝毫不怯场。
    讲述的故事也很迷人。
    她们不能不承认,眼前的女子,好像不是她们想象中什么都不懂的乡巴佬。
    来不及说话,柔情的曲子已经展开。
    董婉的手很灵活,把曲子拉得绵长而悠远,再加上人们刚刚听过悲惨的爱情故事,就忍不住陶醉进去,真如看到了鸟语花香,和美好的爱情。
    爱情永远是众人向往的。
    埃伦闭上眼,脸上也不知不觉,露出一丝怀念的表情。
    客人们的神情,也都舒缓下来。
    董婉自己的琴技,其实真算不上有多好,但她用上手环这种道具,技巧就作弊似的提升,再加上用了记忆药片,模仿能力大增,直接模仿人家小提琴大家的演奏,她还是做得到的。
    曲子那么新颖特别,又很优美,还借用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能让西方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即便董婉实在没办法真真正正拉琴拉得完美无缺,可感情丰沛的很,那么一点儿缺憾,也变得很无所谓。
    朦胧而优美的琴声,配上宴会厅里明亮柔和的光,衣冠鬓影,美好到极致。
    所有人在此时此刻,都忘记烦恼,忘记人世间的忧愁,只剩下迷醉。
    良久,一曲终了。
    好半晌,铺天盖地的掌声才响起来,震荡轰鸣!
    那两个大家闺秀愣了半天,咬牙切齿,还是要咧开一抹笑容,跟着鼓掌。
    董婉轻盈地弯腰行礼,端庄持重,脸上仿佛生了光,一群向往艺术,喜爱音乐,或者哪怕装也装得喜爱高雅音乐的外国人蜂拥而上,抢着去同她说话。
    连埃伦小姐也要靠边站。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炽完全失去作为男伴的作用,董婉被一大群人包围。
    即便是她又吞了一片记忆药片,才勉强算是能应付这么多人的各种问题。
    跟一个埃伦小姐谈天说地,那是享受,和这么多人闲侃,还把一大堆白皮肤,高鼻梁的外国人侃得完全不知道东南西北,个个眼睛里都是蚊香圈,简直要崇拜她,那看着威风,实际上可是累死人。
    宴会结束,她甩了这些人上车催促王老爷子赶紧走,王老爷子看她的眼神,也像是在看一个庞然大物。
    “老爷子,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看我,怪吓人的!”
    王炽还是瞪着她。
    董婉整个人都不好了。
    “忽悠他们而已,并不难。”她也颇为无奈,其实随便找一个二十一世纪经常在学校里参加辩论比赛,在网上指点江山的,只要不是很腼腆,差不多都能把这个时代的人给忽悠晕了。
    不是她能耐,纯粹是获取的信息量不同。
    这个时代,哪怕西方那些自以为是贵族,有钱有资源的,他又能读多少书,能随时知道多少新闻?
    在二十一世纪,随便一个偏远小城市里的普通上班族,一打开网页,照样知道天下事。
    寻常老百姓了解了解美国白宫里的秘闻,也不是那么不可能,知道些英国皇室的八卦,也算不了什么。
    除了绝对的机密之外,世上再无秘密。
    甚至连那些各个国家严格保密的事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揭开神秘面纱。
    董婉自己觉得,她通过音乐,又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让客人们不只是把她当成普通的中国女人看待,再随意抛出一个高屋建瓴的问题,树立起很高大上的形象,这些人自然而然就会随着她的话语思考,折服他们,哪里会困难?
    他们都是人而已!
    其实中国政坛上那些老狐狸,比这些家伙们难对付得多,只不过,中国闭关锁国太久,太不了解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信息,自然就不懂国际事务。
    要是国人能把内斗的本事,拿到对外上面去,那群西方人怎么可能够看?
    奈何,人家现在很强,才是制定规则的人,人家就是用强盗逻辑去说话,不按照你的规则玩游戏,身为弱者,中国又能如何?
    董婉回到家累得不行,躺在床上就睡了,也不去想自己系统的变化,更不考虑那悄无声息,似乎没多大影响的任务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可一夜之间,她的名声就彻底传开。
    不只是小说圈子里,很多大儒都在打听这个人。
    就好像,因为一个董婉受外国人吹捧,所以国人在西洋人面前,就都变得分外有面子一样!
    连报纸都对此作了长篇累牍的报道。
    董婉爬起来去上班,在学校也听了一耳朵,好些学生们也是议论纷纷,却是不由苦笑。
    小说报那边也与有荣焉的样子,专门为自家作者做了个专题介绍,别说,内容还真是挺丰富的。
    董姑娘看了都觉得自己好了不起,短短时日,居然从一无所有的女人成长到今天的地步,就算有金手指,也很了不起了。
    外面喧喧闹闹的,董婉自己到沉淀下来。
    每日除了正常上课,就是写书,画连环画,她的流浪记在滨湖画报上连载,一开始只是因为她的名字,招揽了一批读者,在小范围内传播,最近却流传的越来越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连环画讲述的是毛毛和大花两个小伙伴在各大城市流浪的故事,写得很生活化,却在里面穿插了很多东西,那些满清勋贵们,那些西方人奢侈豪华的生活,一点点讲述出来。
    好些人看了里面的服装,看了里面西方人优雅的生活方式,还争相模仿。
    甚至有商人推出董婉在画中绘制的服装。
    很多外国人也觉得里面描述的西方生活方式,华丽而雅致,甚至好多中国权贵们的生活,他们也觉得相当神秘了不起,他们连想也没想过,那些绚丽的文化,让人简直应该顶礼膜拜的文明。
    但随着连环画的推进。
    有一部分读者却体会到画里面表露出来的那种心酸无奈,越来越多的读者为这个应该是给孩子们看的小小连环画写评论。
    “不知道为什么,午夜醒来,辗转反侧,不得入眠,总想痛哭一场。”
    “作者笔下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有多么吸引人,我就越觉得悲哀。”
    董婉总是在很多细节上,比如说会不经意地画一个抽大烟成瘾的角色,会画一个西洋人让毛毛和大花学狗叫,就给小费的小片段,画一画那些人漫不经心的轻蔑眼神。画那租借里树立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公园。
    这也就罢了,她还描述清朝廷的当权者,把那种软弱的,又自高自大的丑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偏偏外面还包裹着一层外衣,就是他们的富贵,他们生活的恣意,还有俊男美女,痛快淋漓的生活姿态。
    就是满清勋贵读了,估计也有一种痛快的感觉。
    她要表达的东西,很含蓄,但只要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能体会到她的那种无奈。
    明明是很阳光的笔调,让有识之士看了以后,却不自觉开始反思,老百姓读了,也有一点儿藏在心中的惊惧。
    画里面描述西洋人一直垂涎中国的市场,垂涎中国的劳动力,想要压榨中国的财富。
    画里描述,西洋人痛恨义和拳,他们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画里面描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清政府的软弱,希望用战争手段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画里面同样画了有一部分国人的麻木,国人对朝廷的绝望。
    也讲述了寻常百姓们都是怎么应付战乱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保存粮食,建立可以躲避战乱的暗室,不要出去围观看热闹,尽可能地照顾好自己。
    她在里面写了一堆有智慧的小人物,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很接地气,让人读了就忍不住警惕。
    这一切一切,都是隐藏在一个简单的,有趣的,吸引人的故事里面。
    孙老爷子也看了,看完之后,沉默良久,就把董婉叫到家里,盯着她瞧了半晌,苦笑道:“阿婉,你很聪明。”
    可能很多人都看得出,董婉在讽刺这个世界,但她确实讽刺的很隐晦,不仔细分析,抓不住她的把柄。
    “可即便如此,你也要做好接受抨击的准备。”
    董婉无所谓地耸耸肩:“没事儿,我名望正高的时候,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果然,随着连环画的连载,有人对她画的东西大为赞扬,也有人说她江郎才尽,胡说八道,靠荒诞的图画吸引人气。
    还有人说他故意挑拨国人与西方的关系,此乃不智行为云云。
    但因为董婉有孙老爷子护着,那些负面言论也没造成过于恶劣的后果。
    连朝廷都没太把这事儿放在心里。
    说白了,这年头讽刺朝廷的人多得是,董婉画得虽然更透骨些,却也含蓄唯美,连那些当权者自己读,都忍不住有一种认同感,觉得社会应该改变,不变就真完了。
    这些人只是觉得那个小姑娘还是有忠心,正因为忠心于朝廷,所以怒其不争,才会画这些东西。
    董婉现在已经不是个普通的,没有身份,没有背景的小说家,她身后站着几个愿意替她处理善后,且有能力善后的老人,一丁点儿风波,对她没有太大的影响。
    她很忙,几乎没有时间关注报纸上的评论。
    事实上,这阵子她始终关注义和团的问题,关注朝廷的动向,她有时候也会和孙老爷子,和肖女士,和王炽老爷子讨论这件事,但这些老人家,就算是有点儿相信她预言的战争,也不太相信朝廷会一触即溃,即便知道朝廷靠不住,也毫无办法。
    董婉还是让孙妈妈和管家李乔,多采买粮食,也叮嘱自家的学生们,把比较贵重的东西,尤其是文物书籍之类,都藏在地下室。
    忙了好一阵子,抽了个空闲,董婉坐下来翻她的系统,忽然发现任务下面居然出现一个进度条,而且进度条还有一小部分变成了绿色,很生机盎然的颜色。
    她什么都没做,任务怎么就莫名有进展了?
    仔细看了看消息记录,董婉顿时哭笑不得——闹了半天是她闲来无事和孙老爷子聊天,就说到她那几个先生或许是去新疆、甘肃、蒙古、西藏那边游历去了,她的先生提起过,很想去看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说那是中国的文明遗产,提起来就非常向往。”
    孙老爷子一听居然上了心,派人去寻找,顺便把莫高窟给保护了起来。
    如果不出意外,莫高窟的壁画,应该不会再被人为破坏。
    “所以战争还没开始,任务就有进展了。”
    董婉叹气,她忽然发现,这个系统很有意思,好像并不像后世小说里描写的那些系统一样无敌,却有它自己的特点,貌似虽无智能,却很温柔的样子。
    就像是它在按照董婉的潜意识,给她提供一切能让她高兴愉悦的帮助,帮她在这里立足,找到人生价值什么的。
    坐在软榻上,喝一杯香茗,董婉默默看着新抽出来的微型防身□□,无限量弹夹,隐身斗篷……
    除了缺少一个便携空间,这简直就是为她出任务提供一切帮助的利器,如此大丰收还是头一次。
    董婉眨了眨眼,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想才好。
    她想了半天,就去找肖女士帮忙,买了一把女用的□□,还找了个学校里不用的空院落,布置了一番,开始练枪。
    每天晨起锻炼身体,顺便还向学校里的体育老师,学习简单的招式,即便实在没办法变成什么高手,但会一点儿本事,速度再提高一些,遇到危险好歹能找到一丝逃跑的机会。
    董姑娘是校园名人,她那帮女学生都很崇拜她,结果,这姑娘练枪,一群家境富裕的女孩子也跟着学,子弹不能无限制用吧,却也能每天打个几发,跟着一起跑步,也不觉得粗鲁无礼。

☆、第45章 发/表

董婉缩了缩脑袋。
    这是本能反应,当年她家小妹在教室里读课外书让老师抓住,回家来抹着眼泪非让她去帮着把书讨回时,她就有这种头皮发麻,十分无奈的感觉。
    刘山显然也听到了,耷拉着脑袋,伸手抓紧她的衣袖,董婉把他的手扯下来拉住,看了肖老师一眼。
    肖老师叹了口气,领着两个人退开门,一进屋,就看见那个气哼哼立着破口大骂的老师。
    他年纪并不算很大,也就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一张国字脸,生得端正,董婉一眼就认出这是学校里的张先生。
    她送了刘山去学校读书之前,就把那几个先生的身份来历性子都打听的一清二楚,根本用不着她费力气,那些家长们都会去询问,稍微探问两句便知道了。
    张先生是秀才,考了十几年的科举,尚未中举,当然,他年纪不大,后面还有很多机会,这人教国文,平日在学校脾气不算坏,每次上完课就走,就是性子有些古板守旧,习惯旧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但凡犯错,便用戒尺打手板。
    刘山有几次手肿着回家,就是他打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