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顺治之路-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的,只要皇上能守孝,上天就心满意足了。当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的守孝可以以日代月,守上二十七天就行。

    廖侠则是骨子里商人的精明发作了,表示可以出一些官窑做的纪念品,瓶瓶罐罐啊,屏风啊什么的,将成祖皇帝的英姿印在上面,皇上也可以亲笔题词,这是皇上孝心的表现。例如成祖皇帝行猎图,成祖皇帝甲胄图等等,当然都是要限量版的,不能多出,这才能表现出成祖皇帝的珍贵。其实他还有一点私心没有说出来,如果皇帝继续这么悲痛的话,这些瓷器绝对可以在国内外换回大量的真金白银,他家可以做全权代理商的。

    索额图和明珠两人联名上了折子,建议修建历代帝王庙,供奉上历代帝王的塑像,当然会有新鲜出炉的成祖皇帝的,并在塑像旁配上纪念碑,刻上他的英雄事迹,让天下人瞻仰,让后代供奉。

    福临龙心大悦,统统准了。其余人鄙视的看向这几个人,在心里狠狠的唾弃了一下:佞臣,然后争先恐后的表示附议,生怕自己落后了别人半步——大的功劳已经被抢走了,好歹留点汤给大家喝喝嘛。

    四月,福临下诏,凡是因地震受灾的人家都可以免除一年徭役,同时又下旨,凡是百姓主动去修建帝王庙的,也可以减免税赋。然后,还特别注明,在帝王庙修建好后,瞻仰过帝王庙的百姓,说上几句歌颂帝王伟业的话,然后将姓名地址留下来,户部每个月都会从中抽出三个幸运儿,免他半年赋税。

    这下别说京城了,整个北方都轰动了。人人都在谈论帝王庙的事,街头巷尾卖字的穷书生们吃香了,老百姓们都是没有认识几个字的,哪里想得出来什么词语能够表扬成祖皇帝的,便纷纷要求这些书生们帮忙想一些听起来比较高端的词汇。人的脑子都是灵活的,很快一个新的行当应运而生,一个铜板帮忙写一句话。

    福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生气。居然有人敢借他叔父的名头挣钱?不想混了!当即召了桑吉入宫,让他肃清京城那些不择手段赚钱的人。桑吉这种事情做得很是熟练,很快便以“缉拿盗贼,平定治安”为由,抓了几个人,又命人偷偷在茶馆酒楼各处放出话去:皇上要的是百姓发自内心的表扬,就算说句“成祖皇帝是个好皇帝”都行,若是写得太过华丽,便不真实了,皇上是不会相信的。

    同样的话语,重复百遍就成了真理。百姓们不停的动脑筋,给成祖皇帝发好人卡,就是碰面的时候聊天也会聊到这方面的话题,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都认为成祖皇帝是个真的大好人,也曾经真的做过皇帝。福临适时的将范承谟的那篇文章贴了出来,表扬了多尔衮的丰功伟绩,并光明正大的表示以后会将这篇文章放入考试必备的行列,若是不把这篇文章倒背如流理解深刻,就别想做进士。

    范承谟顿时觉得脸上有光。要知道,科考考的是四书五经啊,把他的文章放进去一起,就证明了他的文字可以和圣人相提并论,简直是祖坟冒了青烟!他终于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文人相轻,其他的读书人则是把范承谟骂了个狗血淋头。本身范文程的名声就不好听,而范承谟又成功获得了天下最不受待见的读书人称号。不过这不妨碍范承谟的好心情,当年他爹就教育过他,要好生的听皇帝的话,时时刻刻的记住,这世上最大的一条大腿就是皇帝的。

    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皇帝对多尔衮毫无遮掩的大肆纪念让满清贵族们心理不平衡了。多尔衮当年把八旗削得多狠啊,除了两黄旗和两白旗之外,谁都对他心怀不满,特别以两蓝旗最为深重。虽然皇帝早就将两蓝旗收归手中,时间也过了很久了,但当年豪格的嫡派还是遗留了对多尔衮的恨意。

    他们的具体表现就在对工作的消极对抗上。他们也心知肚明,他们是满族,皇帝是满族的皇帝,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自己族人给踹开一心任用汉人,就耗着呗,看看谁能耗得过谁。

    有两个地方的督抚缺员。正常情况下督抚都是满人担任的,户部却开始了磨洋工,左挑右选的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来。福临心头火起,干脆一连任命了两个正白旗的人去做这种重要的工作,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

    下四旗和上四旗正式对了起来,下四旗开始明里暗里的罢工,福临一咬牙:不就是办事的人嘛,没人做事朕自己来,朕就不信,离了你们,朕还不能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某溪滚回来更新了。本来昨天就能更的,结果光荣的感冒了。下一章就是三年后。。。

 第一百零七章

    顺治二十五年春;宫里所有太监宫女的脸上都带了一丝松快,就连嫔妃们脸上的笑都真切了几分。不为别的;皇帝终于除孝了。

    按照满制,守孝三年;满打满算也就是二十七个月,偏偏皇帝足足守了三十六个月。他没有去严格要求天下人一起守孝;也没有去禁止其他人到期除服;只是自己默默的守着;不去睡女人,不沾荤腥;坚持穿素服。

    他是皇帝;没有人敢去管他,唯独布木布泰会唠叨几句,可他依旧不听,布木布泰也没有什么法子,只好和仁娜两个想方设法的做些素菜点心或者煲点补品,塞给福临吃下。而后宫的怨气更是冲破了天。三年,整整三年皇帝没有去睡任何一个女人,后宫除了太后的慈宁宫和皇后的坤宁宫外,根本就看不到皇帝的人影。她们只好每天在给太后和皇后请安的时候千方百计的多逗留一会儿,又不敢打扮得娇艳,生怕引得皇帝不满。

    现在,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服,认真的梳妆,扑上淡淡的粉,一个个从骨子里透出精神来,就连御花园都仿佛被这种气氛感染,一个个嫩绿的小芽从枝头上争先恐后的探出脑袋,远远望去如同绿雾一般,煞是好看。

    福临却一点都没有如释重负的心情。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够让他和大臣们拉锯子拉上几个来回了。

    吴三桂打下了缅甸,莽白辗转逃亡暹罗、安南等地,很快失去了他的消息。吴三桂是个心狠手辣的,不可能放过任何一个危险分子。他杀了缅甸皇室所有的男丁,只留下一个之前缅甸王的五岁的孙子。又通告天下,说莽白杀了自己的兄长篡位,本身就得位不正,他吴三桂替天行道,将乱臣贼子赶出了缅甸,重新立原来的缅甸王孙子为王,是正义的行为。

    耿继茂因病身故,现在是他的儿子耿精忠当家,再加上尚可喜,和吴三桂一商量: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何必要在大清混日子。现在大清的皇帝不好惹,他们手上的火器都是从皇帝那里买的,谁知道皇帝还有没有更高级更多的。看皇帝的这个架势,和满清八旗都强硬不已,更何况对待他们,撤藩是迟早的事,不如早点找到后路。

    三人将缅甸划拉划拉,平分了,吴三桂挟天子以令诸侯,让那个小孩子皇帝下了圣旨,让尚可喜和耿精忠裂土为王,然后迅速向福临上书,表示他们愿意撤藩,为了正义,留在缅甸。

    在周围的国家以及文武大臣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福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批复了他们的折子,对他们这种不惜背井离乡却要为他国主持公道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赞赏,这种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情怀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身为皇帝,怎么能不支持呢?因此,福临正式下旨撤藩,然后迅速的将吴应熊和金福夫妻两个连同他们的儿子打包送去了缅甸。

    已经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了。自从下四旗罢工以来,福临一人抗住了所有的压力,反正他也在守孝,不去后宫,从早到晚的一心扑在朝政上,还不到三十岁,两鬓就开始花白。没有办事的人不打紧,皇帝是个工作狂,可以一人顶几人来用。

    这么一来,下四旗的人慌了。他们只是想要借着机会去要挟一下皇帝的,谁知道皇帝不吃他们这一套,该干嘛干嘛,甚至还故意找茬儿,将下四旗的好几家人没事做就拎出来骂骂解闷。还好有太后在,对他们的宗室妇人还不错,来安他们的心。

    本来下四旗就不是一条心,皇帝强硬打压,太后温柔慈爱,连打带消的,让他们吃不消了,从内部开始分裂。福临乘机宣布:反正你们下四旗很不满足目前的地位,朕是个好皇帝,善于听取你们的意见,大家都平起平坐吧。来来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干脆就不要八旗了,合并成四旗吧,这样大家都是上四旗了,多好。看,朕很民主吧?

    八旗是祖宗规矩啊,皇帝你都想改?一众宗室又有去哭太庙的心了,有些聪明的,更是跑到帝王庙里,对着多尔衮的塑像哭:成祖皇帝啊,你走得太早了,皇帝,皇帝他根本就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啊!你赶紧晚上托个梦给皇帝吧,快让他别胡闹了!

    事实证明,想让多尔衮托梦还不如指望皇帝自己想通了来得快些。八旗的人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一齐上书,告诉皇帝祖制不能轻易的违背,又举了许多例子,表明八旗是立有赫赫战功的,所以,皇帝你就高抬贵手,放过八旗吧!当然,作为交换,下四旗的人再也不敢消极怠工了,一个个兢兢业业,堪为劳模。

    福临哪里这么轻松的就会放过他们,他早就想动一动八旗了,之前他看在多尔衮的面子上不去有所动作,现在机会难得,不抓紧了占便宜他会觉得自己都对不起自己。

    皇帝铁了心要撤八旗,宗室压力骤增,就连慈宁宫都天天人满为患。布木布泰对此很是忧虑,也去劝过福临,福临却笑着说自己有分寸。布木布泰对这个儿子一直都相当信任,听他这么说,也就放下了心。

    这场拉锯战足足持续了大半年,最后,皇帝终于在大家的劝阻下,依旧实行八旗制度不变。不过,他在八旗动了大手术,将人员彻底来了个大清洗。

    八旗元气大伤,不单单是下四旗,就连两黄旗这种皇帝的直属队伍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经过这次后,没有人再敢随便用罢工这种方式来对抗皇帝的决议,生怕皇帝忽然间抽风。帝权空前的集中,福临再次发现,做昏君简直是太容易了。

    他不是一个神仙,而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福临自然也不例外。他集中了权力,带来的副作用便是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人也多了。福临发现,多年前禁止的请安折子又在慢慢的抬头,并不是单纯的请安,而是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然后在折子上添些歌颂自己的话。

    一开始,福临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折子上写得很高明,并没有直接表扬,而是借用了老百姓的民谣,将自己给好好的夸了一顿的。他心情一好,自然就留意到了上折子的江苏巡抚,虽然明面上没有说写什么,不过却将这份折子拿出来放在了一边。

    宫里的消息一直是传得最快的,很快,福临就发现类似的折子多了起来。江苏、余杭、山东、湖广,这些地方要么有老百姓赞颂自己的民谣,要么有文人秀士对太平年代的歌颂。当他是傻子吗?福临一下子警觉起来。

    的确,现在贸易四通八达,百姓也相对的安居乐业,人口已经比之前多出许多来。特别是江浙、两广和台湾,更是经济发达,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不单单有雇佣工人,雇佣水手,就连内宅的女人都可以出去干活,做做衣服编织篮子筐子什么的。白天上工晚上回家,按月领工钱,几乎成了这些地方的常态。

    福临还记得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开始的。他当然不会做,但他能提供一个思路。工部自从在福临手上就开始扬眉吐气,一改当年的隐形衙门形象,冲上了前台。因此,工部意外的成为了肥差,招揽了一众工匠,埋头开始研究蒸汽机事宜。虽然目前为止还处在往里投钱的阶段,可福临相信迟早会被研究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免不了也有些自我陶醉,还好,被一系列的折子给打醒了。福临镇定了一下,在案头贴上一张纸条,上书四个大字“八国联军”,以警醒自己。同时,他又下了一道圣旨,不允许奏折中再出现这种语句,最好按条目写,一句废话都不要有。

    一开始,也有人不相信的,隐晦的照写不误,很快就被皇帝给削了,大家只好乖乖的听话,一时间,朝政为之一清。

    经过皇帝这一系列举动,满洲八大姓顿时老实了许多,而索额图和明珠等草根出身的,也都爬上了高位。索额图进入内阁,明珠成为了左都御史,而廖侠和范承谟更是南书房行走,九门提督桑吉更是兼任了内务府主管的职位。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这几个人都是根基不稳的,只能依附着皇帝生存。而且,这几户人家,三年都没有办任何喜事,也没有添丁,也就是说,他们在和皇帝站在同一路线上,为多尔衮守孝了三年。

    一时间不少人拍大腿后悔:早知道这样,我们也不办喜事不生小孩了,可以升官发财啊!更是有人总结出了,抱着成祖皇帝的大腿,就是一条终南捷径!

    另外,福临感叹的是,他的蝴蝶翅膀扇动得太厉害了。奥斯曼帝国非但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衰落,而是来了个中兴。两大帝国联手,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共同控制了商路,富得流油。反而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呈现了颓势,英格兰异军突起,并千里迢迢的向福临送来了问候信,表示很愿意和这个东方大国合作,特别是在火器的采购方面。

    而博果尔的洋人侧福晋也生了个儿子,混血儿都是漂亮的,别说贵太妃了,就连布木布泰都喜欢得紧,时常让把孩子抱进宫来玩。福临在慈宁宫看到过这个棕色头发大眼睛皮肤白白的孩子几次,确实可爱得紧。不过,最让人无语的,是博果尔请了个算命先生,然后给这个孩子起名叫玄烨。

    历史果然已经面目全非了。福临抱着混血玄烨,由衷的松了一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福临对历史上的康熙还是有戒心的,他还是有所有皇帝都有的特性:生怕屁股下面的椅子被人惦记了。

 第一百零八章

    顺治二十五年三月,皇帝加开了恩科;同时又下旨;停了三年的选秀再次正常进行。普天同庆啊有没有!满洲贵族们都快高兴得流泪了。

    科举并没有因为皇帝需要守孝而停止;选秀却是真真正正的停了的。虽然现在的贵族们和历史上不一样,娶老婆只需要像宗人府报备就可以了;不用等着皇帝指派;可皇帝不选秀,他们还是不那么愿意动。特别是有比较出色的女儿的人家,都不舍得这么早就把女儿定出去:皇帝才三十出头,后宫女人又少又老,皇帝守孝三年,看见自家水灵灵的漂亮姑娘,一个高兴封个妃子什么的;不就赚大了?因此,这三年里,除了年纪实在太大没有办法拖下去的姑娘们或者庶女外,基本没有什么出嫁的,一个个都等着选秀。

    福临却是没有太大的期盼。说实话,若不是太后日日在他耳边唠叨子嗣之类的话,他根本就忘了还有选秀这回子事。

    “皇帝啊,看,玄烨多可爱。”

    又来了!福临最近很怕进慈宁宫,无它,混血玄烨实在是太受宠了。大大的眼睛,雪白的圆鼓鼓的小脸蛋,特别是他拍着小手嘀嘀咕咕的说些外星语的时候,简直是可爱到爆,绝对能俘获从八岁到八十岁所有女人的欢心。贵太妃恨不得每天都把他到处带着炫耀,慈宁宫就是个主要的秀场。不说布木布泰、仁娜和他的一众嫔妃了,就连珊瑚和雅莉齐都喜欢得不得了。

    玄烨正是爬行动物一枚,丝毫不怕生,很快就蹬蹬蹬的爬到福临身边,抓住他衣服的下摆,抬起小脑袋卖萌。福临摸摸他有些自然卷的头发,在心里默数三个数。

    “皇帝,你看看,宫里的孩子都长大了。最小的雅莉齐都成了个大姑娘,皇家的子嗣重要啊,若是再多几个像玄烨这么乖巧的孩子,哀家就是眼睛闭了都满足了。”

    布木布泰的声音适时响起,福临几乎都能背了,果然,接下来就是长篇大论的劝他选秀扩大后宫的话语,福临都不用抬头都能知道,仁娜此时的笑一定是苦的。

    福临随便扯了个理由离开,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孩子们。福全虚岁十六,景额十三,珊瑚十二,永干九岁,雅莉齐八岁。

    他不缺孩子嘛。福临发现自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已经有得够多的了,更何况福全和景额年岁渐长,已经学着在朝堂上旁听了,他不觉得有再生几个孩子的必要。更何况,他已经有六个女人了,足够了。

    于是,皇帝答应了选秀,却一个都没有给自己的后宫留,反而一头扑在了海军的建设上。由于台湾收复得早,福临又放了陈近南回到厦门和台湾一带。陈近南是个人才,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恢复了台湾的生产,又敏锐的发现了台湾有利的地理位置,经营起了商队,带领台湾老百姓集体致富,得到了众人的爱戴。

    福临怎么可能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一道诏书将陈近南召回京城,同时带回的,还有陈近南手中的海军将领。

    有了商队,自然会有军队护卫,台湾的军队便是海军了。福临控制了火器的生产技术,台湾也要向朝廷购买火炮之类,就算再有钱,也不敢真的和朝廷对抗,更何况,朝廷也是不缺钱的,真的打起来,分分钟能灭了这个海岛。因此,就算再不舍,陈永华还是泪别台湾军民,带着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几个将领,一齐奉诏到了北京。

    皇帝对他们很是客气,赏赐了官位和宅子,并破格将陈永华提拔为大学士,专管教育,兼职管管对外商贸。至于他带来的几个人,统统被安排在海军中,协助训练。

    福临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现在海运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许多副产品也增长了,例如说海盗。

    顺治十一年的时候,海盗数量还不是很多,约莫几百人,也就有三五拨比较重要的窝点,而现在,海盗大大小小的有了两百来窝,人数飙升至上万,其中大部分是外来的。有日本、朝鲜、暹罗等等地方,甚至还有偏远的欧洲人,偏偏他们语言不通,然后很有默契的选择了官话来作为他们的官方语言,让福临又好气又好笑。

    海盗做的是无本生意,风险大收益大,再加上他们可以高价走私军火,有些做大了的海盗船上都配备了先进的火炮,而商船也都情愿出高价请海军来护卫,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大清的官方商船海盗们是不敢惹的,纷纷跑去劫一些小点的商船,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民间商队,也有被俘虏的,便很自豪的宣称自己是大清人士。大清皇帝的护短天下人皆知,闹得葡萄牙荷兰这种国家也不敢随便杀,统统往福临跟前送。

    大清人……高塞看着这帮肤色各异甚至连眼珠都有着不同颜色的海盗们深深的郁卒了:大清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混血儿好不好?你们要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冒充大清人士?你们的籍册呢?你们的身份文书呢?统统都没有,还好意思自称大清人!

    可是,有容乃大,对外来人口要客气,这是儒家思想的良好传统。高塞还是上了折子,让皇帝来做最后决定。福临倒是很爽快:他们想做大清人士,行啊,大清随时欢迎大家。不过,既然做了大清子民,那就要遵守大清的法律,海盗是要砍头滴。

    这帮海盗最终还是丢了性命,这让其他做海盗的不满了。大清的官话很难学的,他们辛辛苦苦的学来,还不就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如今这棵大树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是靠不住的,还亲手杀了这么多兄弟,反了丫的!

    顺治二十五年六月,东海海盗头领苏阿豹带领手下一千五百人攻打琉球,琉球吃紧,向大清求助。福临派海军将领李海领兵出征,解救琉球,如果能顺便将苏阿豹的老窝端掉最好。

    李海就是陈永华带来的一个将领,本名叫做李二狗,陈永华以海为名,给了他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名字。他母亲是怀着孕的时候被海盗掳走的,他出生在海盗窝里,一直被呼来喝去,直到一次海盗内讧的时候,他才趁乱带着母亲逃到台湾,做了一名普通的水兵。之后他凭借着自身的本领,又遇到了知人善用的陈永华,才一步步的爬到现在的地位。

    李海对海盗有一种天然的痛恨,驾驶着最先进的战船,从金门出发,迎击苏阿豹的海盗军团。而皇帝的这次行为却得到了大力赞同,保护从属国不受海盗侵扰,这才是泱泱大国该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吴三桂在缅甸称帝了,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定都仰光,并将仰光改名为应天府,耿精忠和尚可喜都被封为一字齐肩王。他特地派了使臣,向福临表示愿意世代作为大清的从属国,大家当一辈子的好朋友。

    朝廷分为两派。一方表示支持吴三桂,这不就是变相的让大清“万国来朝”么?再说,吴三桂占领了其他的地方,这也是弘扬大清国威嘛。另一方认为,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