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喜绣-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奶奶她们都说帮着找人绣,样式太少卖不上价,要是年底前能挣点钱也好给自己买点喜欢的东西,姑娘估计都会乐意的。
林云强调绣活的人找四、五个就成,要先给她看看她们的绣活,不好的是不用的。讲好条件后,林云又让她们后天到自己家去,到时在细说。又对丽丽说:“你也别在家呆着,去我家和小霞一起学编结子吧。”
丽丽尚未说话,二嫂急着搭茬:“我不会刺绣,去你那编结子行吗?”
林云笑了:“一个结子一文钱,你又不是不会,要想去我家热闹就去呗。”
话音刚落,就大伙儿笑成一片......
第二天一早,林云全家拿着向姥爷家出发了。
一路相帮相扶,笑声不断。
这才是家,这才是家人。
倦怠时会迎你回家休息,灾难来临时能与你携手共渡,欢乐时伴你同笑同歌。
林云想放声大叫:“一生中陪我同甘共苦,风雨相随的家人们,我爱你们!”
作者有话要说:
☆、发卡
姥爷住在牛头山的边上,可不是姜维牛头山拜水里说的牛头山啊。传说是此山从远处看,像一个牛头,牛身子半卧,牛尾巴笔直地甩向楚江,林云只知道此山很大,望不到边,山形陡峭、崎岖,远远望去,远方的山有种耸入云端之意,傲然地伸展着他的雄浑、苍凉、巍峨、挺拔,让人不敢仰视。又像个北方的汉子,魁梧、粗犷,铁铮铮、硬朗朗地表达着他的不屈、刚强和坚韧。牛头山最里面是野林子,苍苍莽莽无边无际,大型动物很多,据说进去的人很少能出来,当然,这只是传说。山中物产丰富,用现代形容词应称为:奇花、异草、松涛林海、鸟语蝶飞,世外桃源是也。
十月底的牛头山,朦胧的远山仍然重重叠叠,云雾缭绕,树木林立,葱郁不衰。近看山边灌木枯萎,草衰叶黄,寂寞萧条,让人时时感知着冷风的无情,冬日的降临。
从林家村往西南,绕过上次林云爬上的山坡再往西,大约一个时辰的路就见到下阳村,沿着下阳村边再往南走一刻钟左右就是上阳村,也就是林云姥爷家。
上阳村和下阳村都是逃难的各地人群聚集而成,与林家村分属不同,他们归富平县洪口镇管。
下阳村很小,只有二十来户人家,一、二百人,地很少又紧靠山崖,就是所谓的山旮旯,村中人
主要以打猎、卖干货为生。
上阳村则较大,有五、六十户人家,比下阳村地广土地多,大部份人以种地为生,少数人家以开石为业。
林云大舅是开山石的,林云娘嫌这个活危险,曾开玩笑地说,开吧、开吧,早晚把牛嘴搬走了,看你们吃什么。对,下阳村就处在牛头山的牛嘴附近,上下山地势较缓,上、下阳村的人基本上从此处上山。小翔说上阳村沿山弯往里走,有很大一片山坳,土地潮湿,长满了青翠的绿竹,长年不衰,村中编背筐、制提篮都是用此竹。
姥爷、姥娘健在,有两子一女,林云娘叫柳艳行三,从小备受宠爱。
大舅柳青和大舅娘生二子一女:大表哥柳德亮娶妻王氏,育女茹儿三岁,育儿一岁叫正正;二表哥柳德明娶妻贺氏,生子浩浩二岁;三女柳絮,今年十五岁,明年十月份出嫁。
大舅柳荣与林云娘是双生,略长柳艳十几分钟,有二女一子:长女柳叶已出嫁,长子柳德刚十六岁多,比林云小几个月,正在议婚,预计明年初娶亲;次女柳芽十二岁。
姥爷未分家,一家人住在一块。青石打底的房子面积挺大,上房六间,左右各三间厢房,还有几间低矮的倒座房,可能是厨房或储物间,木制大门打开着。
小霞和小远快速地跑进门中,高声喊着:“姥爷、姥娘,我们来了!”
一声叫喊,让姥爷家人全部走了出来。林云看着身材高大却不失敏锐,浓眉大眼满含慈祥的姥爷急冲冲走出来,心中暗想,这是个急性子,她娘咋不随呀。
林云与众人打过招乎后,就安静地随着人群移动,看着姥娘拉着林云娘进屋,看着大舅娘端茶倒水,看着小霞献宝是的拿出头花、头绳......
哈哈,真够热情的。
坐下后,姥娘拉着林云的手:“小云啊,可不能瞎想呀,那个男人配不上我家的好孩子,等姥娘
给你选一个好的。”林云瞬间懵住了,当着这么多人,姥娘可真敢说,连穿越女都能被吓到。
“姥娘您别着急,是我的跑不了,有合适的您在说。”林云红着脸爽快的说,招的全屋子人都笑了。林云为躲避这些有的没的,借此话像害羞一样跑了出去。
林云信步走向后院,院中码放几排青条石和青石板,她感到有几摞青条石还泛着光,明显和其他的石头不一样,她伸手摸摸,又仔细看了看,它们文理清晰,色泽匀称,应该是石中精品。
“小云,你在干什么?”
“二舅你来了,我只是在看看。”林云扭头看见二舅走到自己跟前,指着青石说:“这几块不一样,怎么摞在一起。”
“你能看出不一样来,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我不大清楚,不过,这几摞色泽清晰,与众不同,二舅可以去县城问问,不知能否卖的价钱不同。”
“我也想过,不过费车费辆的不划算。”
“您不试怎么知道。您给人送青石的时候,如果不多介绍点好处,别人也不会要。城里人有钱人修厨房,整理台阶,既使多花点钱也愿意,谁不要好的呀。”
“哈哈,还是小云有见识。行,我先整理了单独放着,看看有多少,开春去城里问问看。要能多卖,给小云买好东西啊。”
“二舅,你别开玩笑了。开春我家盖房,您帮我家找点好石头垫底就成了。”
“好,一言为定!”
林云和二舅正在说着,大表哥家的茹儿跑了过来,“姑,我要发卡,我要发卡,要好多好多。”
林云差异地看着她。昨天晚上,听娘说茹儿没有多少头发,无法戴头花,赶紧让爹用一公分左右的竹子弯了个半圆形,裹上水红色的布条,左侧弯曲处绑了两个用废布条捆好剪成的毛绒球,做成了一个简陋的发卡,哄孩子玩呗。“茹儿,怎么了?”
“姑,姑姑抢我的发卡,她们不给我。”
林云看着后面追出来的小霞、柳絮她们,抬手指指茹儿的头。
柳絮羞涩地说:“表姐,我们只是看这个太好看了,想琢磨琢磨怎么做的。”
“你们要喜欢我教你们就好了,又不是什么难做的。赶紧把发卡给茹儿。”林云轻快地说。
“好啊,好啊,一人给我们做一个。”柳芽欢快地跑进去告诉奶奶她们。几人赶紧叫上明表哥和刚表弟要去山里砍竹子。
林云也想看看竹林什么样,就随大家一起去了。
沿着弯曲的山路向山中走去,山风吹的林云感到刺骨地冷,要知道穿上厚棉袄啊。大约走了一刻钟点左右,众人拐进一个山弯,气温似乎升高了些,一片绿色的竹林呈现在眼前,面积很大,与周围山上略黄的树叶成了鲜明的对比,青与黄、春与秋、繁荣与衰败的对比,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这就是上天的赋予。
林云明白,绿竹原产于华南地区,此处这片绿竹林其实只是因环境适合,常年葱绿不长黄叶吧了。
明表哥指着绿竹,微笑着说:“这是上阳村的特产,这也是牛头山的特产,为了保证它们的数量,每年只有秋天和冬天让砍四分之一的面积,开春后是不让动的。”
哟,古代就有环保意识,还知道维护自然生态,这个村长是个明白人,还想着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真是不容易啊。
“冬天砍时有要求吗?”
“有,多粗的能砍有要求,不限制谁去砍,不过一般只是编些筐了、背篓了,因为村中只有一辆牛车,道路也不好太好走,运出去很费尽,所以卖的很少。”
说着话,刚表弟已砍了四、五棵竹子,众人费力地拖了回来。
在林云爹的指导下,经过舅舅和表哥他们的试验,终于弯出了五个半圆形发卡,圆弧竹子的左侧五分之二处钻了个小孔。林云指挥着表嫂往竹子上缠布条,自己用棉线编了两个蝴蝶形状的头饰,又剪了两个小绒球,表妹们也兴致勃勃地帮忙将头饰栓在发卡的小孔处。
直到姥娘连叫三次吃饭,几人才将发卡制作完。
看着小姑娘们戴着发卡,姥爷乐呵呵地称赞:“好看!好看!戴着吧,过年时也美美。”
林云心中一动,过年时让姑姐美美,由其是无法盘发髻的小女孩,要是能带上发卡,就很不一样了。看样子我又要发财了。她边吃饭边想着做发卡的细节和成本:竹子不花钱,可能得送点礼 ,毛绒球用废布,缠绕的布可改成棉线,也可用废料中宽点的布,不限料不限花色,头饰用棉线编成小鱼或蝴蝶,还有双喜字也不错。
饭桌上,林云大舅说:“妹夫,你家盖房子下半截用青石吧,家里有一些你拉走,欠的我找同村买点。用石头盖房好,将来有钱翻盖只需翻上边和顶子就好了。”
爹回到:“我也想过,盖土坯房需要八两左右,加上石头要十多两。大丫头很能干,小霞也能打结子卖了,小翔大了,也能帮家挣钱,我想不如再借点,将房子盖大点,不要土坯弄点砖瓦,有二十多两银子足够了,将来小远结婚也不用翻盖了。”
林云娘惊讶地看着他:“这事你没说过,要借十两多银子,上哪借去呀,怎么还啊!”
“没关系,大丫头说年底前还能挣个二、三两,剩下的我们慢慢还,不然,来回翻盖还不如一次盖好。”林云爹对着林云娘坚定地说。
姥爷听了这些话,想了想道:“这些年你们过得苦,我也没法帮,你们这次盖房,我本想给点银子的,要不这样,盖房所用的青石由我出钱买,你们买其他的东西。”
“不行,我想盖三大间上房,厢房盖土坯的。现在累点省得将来在折腾。”
姥爷、二舅都赞成的点着头,姥娘也提出,大约能借给林云家三两银子,如不行,再帮忙找别人借点。
林云不禁叹到,这家人真是有远见,她的老爹也变聪明了。要想办法多挣点钱,保证老爹完成他的雄心大志。
作者有话要说:
☆、准备
饭后,林云迫不及待对全家人说:“我准备卖这个发卡,正在想这个发卡能不能挣钱,你们帮我参谋参谋。”
二舅立马搭茬:“我看成,我也在想这事。”又对众人说,“小云这脑子管用,过她眼的东西,都能看出点什么,青石条的事就是她看出来的。”
“什么青石条。”大舅听着有关自己干的活,竖起耳朵搭上了茬。
二舅将林云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并表示自己开春就去询问。这席话说得大舅风吹日晒的方脸上笑得布满了皱纹,嘴咧得老大,呵呵的笑声响彻了屋子。
林云拉拉二舅的衣服:“这事还没成,您就瞎说上了。”
“成不成没事,只要想出来就有希望。”二舅无所谓地点点头,又对林云言道:“你说发卡的事可行,不然我们试试吧。现在只有你大舅和表哥上山采石头,我们都没什么事,天太冷,过些日子也让他们歇了。”
二舅娘小声说:“市场上一根木簪子三…五文,一朵头花最便宜的二…三文,稍微好一点就要十文钱,我们做这个发卡,成本不大,但手工要巧,制作要细,卖五…十文应该没有问题。”
二舅娘分析的话得到了全家的赞成,全部同意制作发卡售卖。
林云考虑了一下成本和销售的价钱,又对比了一下手帕的售卖情况,认真对姥爷全家说:“姥爷,我有个想法,你们看看同不同意,能不能跟我一起赌一把。赌好了能比大集市上多好多钱,赌不好可能连车钱、住宿钱都挣不回来。”
林云娘赶紧说:“大丫头可千万不要玩悬的,钱投进去回不来就惨了。”
姥爷却认真地看着林云,信任的目光让林云有些不自在,在姥爷家没干什么事啊,值得老人家这么肯定吗?要搞砸可咋办。
“小云啊,你先说说想法。”姥爷温和地说。
林云给自己打了打气,勇敢地提出:“做出的发卡在市集上最多卖五文钱,我想我们集中力量先做一个月,我想到县城去卖。我在县里呆过,知道东西大概卖多少钱。就怕县城已经有卖的了,或这事提前说出去走露风声,让别人抢了先。”
“走露风声不可能,我让孩子们把做好的发卡先收起来,待年下在戴。砍竹时碰见人就说编筐,你打算什么时间去县城。”姥爷还挺支持林云的。
“十一月底吧,我手里还有一些手帕也想去试试。发卡发想卖十文试试,让我娘和小翔先去县城买些布头,我在去买些棉线,你们准备竹子,千万要记住,竹头要圆润平滑,摸不伤手,戴不滑脸,保证质量。”
“这你放心,我干的活不会出差。”二舅拍胸脯保证。
“另外,亲兄弟明算账。我家的人不可能在这里干活,我只提供材料和技术,就是买线、布头,教你们编织花式,所得我要分三成。”林云有些不好意思,别人全力支持,你还和人斤斤计较,她满脸羞愧地看着姥爷和其他人。
“哈哈哈哈......”一阵大笑,让林云有些发毛。
二舅指着林云:“这丫头,精明爽快,头脑清楚,是个做生意的料,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不可限量,林云可不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古代人实诚的多,不讲究相互算计。林云不想让人背后说闲话,喜欢有事就说,当面锣对面鼓,免得纠缠不清。
二舅点点头,看了姥爷一眼,对林云道:“我出去卖过青石,与买卖人打过交道。在外面出技术,也就是秘方的,占主要利润,制作的人只是打工,每天给工钱或给少量利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这个发卡,全部是你教给我们的,你又买材料,你应该占大头。我建议除去成本,你分六成。”
“不行,不行。”林云着急地摆着手“绿竹是这边独有的,发卡很简单,别人一看就会,要不是姥家人多,根本不会挣钱。”
姥爷看看大家,见大家面上一片欢笑,没有不服不分的,就利落地决定:“除了成本,一家一半,多少就是它了。”
大家点头同意。
林云接着分派任务:“明天我去镇上买线,娘和小翔去县城布店买布头,小翔和我卖过两回东西,基本价格都清楚,碎布有多少买多少。二舅找个细致的人编几个箱子,要小巧精致,每箱大约装二百件发卡。明天我家中还有事,后天我将东西拉过来,再教你们编花样。”
大家将细节商定好后,林云一家才离开上阳村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林云安排小霞滚手帕边,小远给手帕描图后,就和爹娘、小翔去了镇上。
进镇后,娘和小翔登上了去县城的马车,古代的公交车,每人八文,还挺贵的。林云和爹去了王记布店。
刚进门,女店主就热情地招乎道:“是不是送绣品来了。”
“掌柜的就会开玩笑,这刚几天哪来的急,我今天是来买绣线的。另外在照那天的布再买三份。”
“噢,你打算多绣吗?”
“唉,村里有几个姑娘也要绣,我也不好意思的,多买点让她们试试。放心,绸缎的还是我绣。”林云摊摊手,略表无奈。昨天晚上,她和娘好说歹说又要回三两银子,早上给娘五百文,买三份大约一两二百文,再买三百绣线,这就花二两了,留一两准备给人工钱。
林云拿了要买的东西,告诉店主会尽量绣的,年前能给多少就送多少来。店主摆手,提出结子只要五百个,手帕先要两套就成了,先送一套,另一套腊月二十前送齐就成。林云没说话,她准备这三套全部送县里去卖,再买布给这里绣。
下午,雪儿和二嫂带着桂花婶和她的两个女儿,村长的孙女芳芳、圆圆,和一个□□丫的一起来到林云家。林云没有废话,接过她们的绣品看了看,认为雪儿、桂花婶、桂花婶大女儿玉瑶、芳芳、春丫可以绣,二嫂、圆圆和桂花婶小女儿玉玲只能干滚边的活。然后和她们谈了价钱,讲解了花样要求,让她们先绣细棉布料。棉布上的图小远全给描好了,这孩子有当画师的潜质。
林云先将细棉布手帕交雪儿、春丫、芳芳和玉瑶,让她们每人绣一套“春风一家、岁寒三友、花草和动物”四种图案;又将茧绸的交给桂花婶,只绣“春风一家和岁寒三友”图案。林云想先看看她们绣品能否达到要求,如果效果好,再将后买的细棉和茧绸交付她们绣。她估计了一下,每人每天可绣一块多,第一套每样四块需三天的时间,那时,她就从姥爷家回来了。
绸缎布料出了十二块手帕,再加上后买的三十六块,可出“四季和四君子”图案可各出六套。林云打算自己绣。
唉,可真够忙的。
掌灯时分,林云娘和小翔背着背篓提着包袱急匆匆走进家门,喝了两口凉水后,就瘫坐在炕上。
林云赶紧端上温着的粗米粥递给两人,并让两人上炕斜靠在炕柜上休息。
“不是说,晚了明天再回来吗?看你们累的。”林云爹边递玉米饼子边心痛地说着。
“不是着急吗?可把我们俩累坏了。跑了四家布店,花了近八十多文。幸亏赶上隔壁村刘家大哥的牛车出门回来晚了,不然,就我们俩抱着这些布头,得走到半夜。”林云娘边吃边说着自己和
儿子的辛苦。
林云狗腿地给娘捶着腿:“谢谢娘了,这次如果成功,娘将居功至伟。”
林云决定第二天就去姥爷家,制作发卡的事要提前开始了。
准备去县城挣钱的事情紧张地忙碌开了。
林云为此忙的昏天黑地,要去姥爷家教表嫂、表妹们编头饰,金鱼、蝴蝶、桃心、双喜字,盘弯扭绳,她手把手地教;头饰的引线捆绑,发卡配色整体协调,她一点一滴地从头引导。表嫂、表妹们点精之笔要鼓励,舅舅、表哥细致之处要发扬......
回到家还要关心绣帕的进度,与桂花婶商量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要调整她们几个绣品的进度,更要及时将镇上布庄的绣帕送过去。
唉,没钱真难,无法大量存储布料和绣线,绸缎料子没法让别人试,只能自己自力完成。
平时还要给弟妹们讲《三字经》上的内容,指导他们练习写字,早上和他们一起锻炼,林云感觉头都大了,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
如果现在形容林云的状态,那就是一个字“忙”,两个字“很忙”。
忙的她不关心娘做的饭菜好不好吃,抓紧时间吃饱就成;也没时间问老爹和村长定没定下家里盖房的地方,需要花多少钱;更没时间关心袁枝的婚礼是否顺利。她只想赶紧把发卡和手帕做完,顺利地在十一月底前去县城一趟,在年前挣一笔钱,让家中的日子更好过点。
林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无奈,也对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作为一个穿越人士不说活得精彩夺目,也要过得舒适自由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进城
林云的忙碌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共制作出绿竹镶金鱼、蝴蝶、桃心、双喜、小绒球五种头饰的发卡共一千件,绿竹缠布及棉线镶五种头饰的发卡各一百件。一千二百件发卡装在六只细竹条编成精致的竹框中。
林云将发卡,手帕、结子全部打包整理好,装好二百文钱,准备出发去县城,寻找挣钱的机会。
天蒙蒙亮,林云和二舅、小翔已走到镇子寻找进县城的马车。她用五十文钱包了一辆马车后,急速向长丰县城赶去。
长丰县城是前林云生活了近十年的地方,比她在自己家待的时间还长。她为奴时的主家已全部搬离,无法找府中的熟人帮忙。县城中的主要街道,她随小姐走过,对绸缎、首饰铺子还是比较熟悉的。
长丰县的绸缎庄主要有于记的霓裳阁、张记的云锦屋,其他一些店面虽比镇上的王记大但也未成规模。
张记是本县富户,家有恒产,与京城一位侯爷有一丝关系,家中主事的还好,但家中子孙却娇生惯养,平时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很招人恨。
于记的老板娘是皇商于氏掌权者远房堂姐,其母家住在上阳村所属的富平县城。皇商于氏主要供应宫中裘皮、布匹、头花、挂饰等。霓裳阁老板年三十岁上下,待人热情,店中物品种类繁多,品项精致,深受长丰县城富人的喜爱。
于记的霓裳阁也是这次林云进军长丰县城挣钱的主要目标。
坐在马车上晃当了近二个时辰,终于到达了长丰县城。由于不知道贩卖物品的情况,林云已和家中说好,今天会住这里,明天下午在回家。
到达县城后,林云和二舅、小翔找了一家离霓裳阁不远的叫四海客栈的住了下来。
为了省钱,三人花了一百五十文要了二间人字房。
客栈是是两层楼的结构,后面另有跨院,房间按天地人顺序排列,天字号最好在楼上,人字间和大通铺在楼下。
走进人字间,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