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迷梦-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韦贵妃看向杨妃,说道:“听闻蜀王酷爱游览名山大川,与这萧司乐倒是志趣相投。”她略一皱眉,看向我,继续说道:“不过,本宫可是听说长孙皇后在世时有意让萧司乐做太子侧妃,后来不了了之。后来又听说魏王妃为了萧司乐和魏王大闹了一场,接着宫中又传言说萧司乐和吴王关系暧昧。怎么现在萧司乐又把目标转向蜀王了吗?”
韦贵妃的语气平淡友善,就像是普通的聊家常。我说道:“我与蜀王只是朋友,此次去蜀地也只是为了为皇后祈福,这是皇上亲自下的旨。至于我与几位殿下,更没有任何关系。”
杨妃淡淡一笑,说道:“有些宫人成日里闲来无事,最爱嚼舌根,贵妃姐姐自然不会相信那些人的话,刚才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杨妃讪讪一笑,说道:“本宫宫中还有事,就不陪杨妃妹妹和萧司乐在这儿开玩笑了。”
杨妃起身道:“妹妹恭送姐姐。”
韦贵妃一笑,扶着宫女的手走出了凉亭。
我看着韦贵妃离开的背影,说道:“韦贵妃如此跋扈,皇上为什么会给她贵妃之位,还让她掌管后宫事宜?”
杨妃垂下眼睑,说道:“皇上自有他的考虑。”我说道:“可是我听说原本皇上是想把贵妃之位留给娘娘的,掌管后宫的人选皇上也是属意娘娘的。”杨妃道:“可惜本宫并不在乎贵妃之位,也不愿被后宫诸事所累。”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本宫的身世,足可以把本宫和恪儿、愔儿都推向风口浪尖,这么些年,若不是本宫深居简出,恪儿韬光养晦,愔儿又游历在外,后庭前朝的那些人谁肯安分?”
我想起杨妃遇刺的事情,还有李恪身上的伤,问道:“是不是饶是这样,还是有人不能安心?”
杨妃看着我说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些事就算本宫不说,相信你也能看得明白。”
我问道:“娘娘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这些话,想来就算是她的贴身宫婢,她也没有说过。杨妃又是那么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杨妃笑着看着我,说道:“本宫只是觉得和你投缘,想着相见无日,便多说了几句。和你说这些话,也是希望你能明白,人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我垂眸道:“多谢娘娘,娘娘的话,慕雪定当谨记。”
“本宫相信你。”杨妃站起身,说道:“时候不早了,本宫要回宫了。”
“恭送娘娘。”
看着杨妃走远,我才发现手上的碧玉手镯忘了还给杨妃了。那是她母亲留给她的东西,自然是打算送给儿媳的。现在,李恪已经有了王妃,这手镯再戴在我手上也不合适了。只是杨妃已经走远,我再追上去也不大好,看来只有把它交给李愔了,左右杨妃是要送给儿媳,送给将来的蜀王妃也是一样的。
回到住处,见碧儿站在门口,一脸的焦急紧张。我待要问她怎么了,她向我使了一个眼色,指了指里面。
我的心猛地一跳,已经猜到是谁在里面,低声对碧儿说道:“你去吧,不用守在这儿了。”
碧儿不放心的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开去。
我推开门,见他背对着门口站着,福身道:“见过殿下。”
他转过身,目光冷冽,脸上隐隐有怒气,用不容拒绝的声音说道:“过来!”
☆、第九十八章 灞桥
我挪到他面前,低头看着他腰间的玉佩,问道:“殿下来这里所谓何事?”
“你要随六弟去蜀地?”他定定的看着我,无形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我低头说道:“是。”
他向前走了一步,双手扳住我的肩,用无奈的口气问道:“一定要这样吗?”
我点点头,忍着心中的酸楚,别过头说道:“我的事,殿下不应该再过问了。”
他放在我肩上的手猛地收紧,我的肩骨被他抓得疼痛难忍。许久,他将手放开,无力的后退了一步,口中吐出悠长悠长的叹息。我鼻子一酸,眼中瞬间盈满泪水,喃喃道:“你不应该来的,你为什么要来?”话音未落,眼泪已经流了出来。
他上前抱住我,在我耳边低声叹道:“我知道,可我还是忍不住来了。”
我很想就这样任由他抱着我,恨不得这样就是一辈子,可是不能了,再也不能了。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但愿多年以后,我还能记得在他怀里的感觉,还能记得他身上的气息。
将他推开,艰难的开口道:“答应我,明天去要去相送。”
他的手轻柔的抚上我的脸,并未回答,只不舍的说道:“好好照顾自己。”
我低头不语,只默默的流着眼泪。直到他转身离去,我才敢抬起头看向他的背影。他的脚步很沉,像绑着一块石头一样。我移不开视线,定定的看着他,在他走出门的一瞬间,我有一种冲上去抱住他的冲动,天知道我是如何努力,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脚步。今日一别,怕是无缘再见了,但愿你能够安好,那么我也别无所求了。
伫立良久,他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见,我才依依不舍的走到桌案前,拾起笔,在宣纸上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从此以后,我们便只剩下相思了。窗前的寒兰长得依旧那样好,可是我却没有办法把它带走。
碧儿大概是见李恪出去了,匆匆的走进来,看了我的样子吓了一跳,忙上前拉住我,问道:“姐姐,你这是怎么了?”边说边用丝帕帮我擦着眼泪。
我拉住碧儿的手,说道:“碧儿,最后再帮我一个忙。”
碧儿点头道:“姐姐请说,但凡是碧儿能做到的,一定会为姐姐去做。”
我将写好的诗折好放到信封里交到她手中,又指了指窗前的兰花,说道:“明日我离开后,将这封信和这盆兰花一起交到吴王手里。”见她点头,又强调道:“一定要等我走了再交给吴王。”
“碧儿知道了。”碧儿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将信收好,转身去帮我收拾行装。
第二日一早,李愔便派人来接我。出了玄武门,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这座恢弘的太极宫。转眼,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莫名的来到这里,又莫名的经历那么多人和事。我知道这座皇城的命运,却不知道未来等待我的又会是什么。
见到李愔时,发现他的脸上隐隐的有一块淤青,虽不明显,但是离近了,还是很容易能看得出来。我好奇的问道:“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竟敢冒犯堂堂大唐的蜀王殿下。”
李愔看着我,微微一笑,说道:“大唐的蜀王殿下再大,也比不上吴王殿下啊!”说完,促狭的看着我。
我皱眉问道:“为何?”李恪的脾气没有李泰那般好,可是也不至于平白无故的大人啊。
李愔盯着我,意有所指的问道:“你说为何?”
我看到他的神情,心中已然明白了一二,试探着问道:“他可是误会了?”听说我要随李愔去蜀地,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我有欲嫁李愔为妃的意思。可是李恪,他不该这么想。不,他不会这么想的。
李愔摸了摸俊脸上突兀的淤青,说道:“你让我背了好大的一个黑锅啊。三哥是关心则乱,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三个这么不理智。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拉住我的衣领,一拳抡在我的脸上。”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与其说三哥是误会,倒不如说他是在生气,不是气我,也不是气你,而是气他自己。三哥他重情,也重承诺,虽说他的婚事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可三哥他总觉得是自己对不住你。”
我翻身上了马背,说道:“我们出发吧。”想一次李恪,我的心中便多一分不舍,我真担心还没出长安城,自己就后悔了。
李愔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翻身跨上马背,对随从们吩咐道:“出发!”
出了长安城,行至灞桥,遥遥的看见有几人站在桥边。虽看不清来的人都是谁,但我看得清楚李恪不在其中。他不来也好,少了那种蚀心慑骨的痛。
灞桥,“年年柳色,灞桥伤别。”这座久负盛名的古桥,曾引起多少文人的咏叹;那桥边的垂柳,又让多少迁客为之断肠;那桥下日夜东流的灞水,又让多少离情别绪,变得绵绵无绝期。
走的近了,才发现桥边站着的是太子承乾,魏王泰,齐王佑,晋王治,还有高阳公主。我和李愔下了马,高阳跑过来拉住我,急切的说道:“我今天一早才听说你要和六哥一起离开,还不敢相信,没想到竟是真的。”
我摸了摸高阳的头发,说道:“没错,是真的。”我初进太极宫时,高阳还是个懵懂的小女孩儿,只知道玩闹,如今过了两年多,她长高了,也更漂亮了,心智也愈发成熟。现在的她,更像一位大唐公主。
高阳问道:“为什么?长安不好吗?”
我说道:“长安很好,我只是在长安呆的久了,想出去看看。”
李治插话道:“我知道了,慕雪姐姐定是闷了,想随六哥去游览名山大川。”
我看向李治,这个未来的天下之主,他还是一脸的稚气。
承乾向前走了一步,摸着李治的头,看着李愔说道:“六弟这一走,过几日三弟和和五弟也要离开,长安城是越来越冷清了。”
李治撅着嘴说道:“我不想让几位哥哥走,为什么哥哥们一定要离开长安呢?”
李愔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说道:“你还小,再过两年就知道了。”说完,拱手说道:“多谢大哥、四哥、五哥相送。”
李泰说道:“你我兄弟,客气什么?这一别,相见又不知要等到何时了。”
高阳不满的说道:“怎么六哥只谢大哥、四哥和五哥,就不谢谢我和九哥吗?”
众人听了高阳的话,朗声大笑。李愔捏了捏高阳的脸,宠溺的说道:“当然要谢你,只是谢你可不能光在嘴上说,我得回蜀地寻个宝贝给你送回来才行。”
高阳一听会有礼物,嘻嘻一笑,说道:“六哥最好了。”
李泰看向我,敛去脸上的笑意,问道:“一定要离开?”
我点点头,说道:“我意已决,皇上亦已经下了旨意。”
李泰不再言语,只垂眸看着我,眼神晦暗不明。承乾嘱咐道:“蜀地气候不比长安,你到了要多加小心。”
“多谢殿下,我会的。”承乾虽才智平平,性格又懦弱,但他对人是极好的。
李佑向城中的方向望了几眼,说道:“奇怪了,三哥怎么还不来?”
李愔侧目看了我一眼,说道:“三哥不会来了。”
承乾说道:“这就是三弟的不对了,回头本宫一定要好好说说他。”
“三哥他有事要忙。”李愔拱手说道:“时候不早了,愔还要赶路,就此别过了。”
承乾道:“也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前路漫漫,还望六弟和慕雪一路小心。”
早有随从端上了酒,承乾举起一只酒杯,说道:“这杯酒,就当为六弟和慕雪践行了。”
众人端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眼前这一幕,也算得上是兄友弟恭,真希望他们兄弟之间能够一直如此。我虽知是奢望,内心里却还是这般盼望着。
翻身上马,依依惜别之后,我和李愔以及身后一众随同策马离开,将身后的人,和那座恢弘的皇城一并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行了大概一里多,我忍不住回过头,他们的身影早已经消失不见了,唯一能看到的只有皇城中层层叠叠的楼宇。
李愔放缓了马速,问道:“你可后悔了?若是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我摇摇头,说道:“长安城,太极宫,已经没有什么我好留恋的了。”我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手上摘下杨妃送我的碧玉手镯,交到李愔手中,说道:“这是昔日送给我的,我没有办法还给杨妃娘娘,就把这个交给殿下吧。”
李愔没有接,看也不看我,说道:“既是母妃送给你的,你就戴着吧。”
我摇头道:“且不说这手镯贵重,又是娘娘母亲的遗物,恐怕更是娘娘打算送给未来儿媳的吧。所以这个手镯我不能收。”
☆、第九十九章 除恶
李愔看了看我手中的手镯,说道:“母妃既然送给了你,就已经把你当成儿媳了。”
我说道:“杨妃的儿媳是吴王妃和未来的蜀王妃。”说完把手镯塞到李愔手中,打马快走了几步。
李愔从后面跟上来,问道:“为什么不给三哥?我知道他昨天去找过你。”
“我忘了。”我一踢马腹,走到了李愔前面。李愔从后面问道:“你是不想自己戴过的东西戴到那位杨小姐的手上吧。”
“知道还问!”我回头瞪了李愔一眼,说道:“什么杨小姐?她是吴王妃,你的三嫂。”这话虽说得云淡风轻,可是心口处传来的那种闷闷的疼痛只有自己能感觉得到。
打马快步向前走了很远,直到身后看不见李愔和随从的影子了,我才勒住缰绳,从马背上跳下来,坐在草地上,抱着自己的双膝。任由自己放肆的哭了出来。眼泪一流出来,心口的痛楚瞬间蔓延至四肢百骸。
过了许久,直哭得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忽听得身后悠幽的箫声。我知道是李愔,遂没有回头,只是安静的坐着,渐渐止了哭声。
箫声越来越近,待他走到我身边,声音缓缓而止。他看着我脸上未干的泪痕,说道:“看到你哭出来,我总算放心了。”
我抬头看着他那张与李恪三分神似的脸,不由有些痴痴的。他半蹲在我面前,说道:“若是不知就里,我会以为你移情爱上我了。”我瞪了他一眼,起身说道:“少臭美了,上路吧。”
“等等。”李愔喊住我,从衣袖里拿出一只手帕递给我,说道:“擦一擦脸吧。”
“谢谢!”我伸手接过,感动于他的细心。
走了三日,终于到了川蜀境内。看着远处的巍巍高山,终于明白了李白为什么会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愔说道:“今日天色已经晚了,我们先在驿馆住一晚吧,明天一早再入蜀。”
我看了看天色,说道:“我看天色还早,不如我们去集市上逛一逛吧。”李愔赞同道:“也好,这几日忙着赶路,还没好好看看沿途的风土呢。”说着,回头指了两个随从跟着,命其他人先去驿馆安置。
小小地方县城,与长安城自然是没有办法相比的,然而这里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集市上的东西虽比不得长安琳琅满目,种类齐全,但是也有许多东西是在长安所看不到的。
李愔腰间别着一只洞箫,一袭青色长袍,俨然以为浊世翩翩佳公子。他看着四处的百姓,问道:“怎么样?这里不比长安差吧?”
我笑着说道:“从集市上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不知道是不是大唐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呢?”李恪口中的大唐盛世,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这虽然与他梦想中的还有差距,但也是接近的,这从满街上人们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得出来。
我和李愔正沉浸在眼前的盛世景况之中,忽听前面响起一阵咒骂声。
“怎么回事?”我和李恪向前走了几步,只见一个腿部残疾的年青人倒在街道中间,一个衙役打扮的人正对着他大吼:“你这个瘸子,还不快点儿滚开,竟敢挡县令大人的路,不想活了是不是?”他的身后是一顶异常华丽的轿子,轿帘半掀着,里面坐着一个一身官服,身体肥胖的人,他看着马车下面的情景,一脸的不耐。
那个残疾的年青人费力的向路边移动着,奈何腿上有残疾,半天才移动了一点点。衙役不耐烦,挥起鞭子抽到残疾人身上,“还不快点儿你!”
残疾人身子一痛,缩了缩,衙役更加不高兴了,一边继续挥鞭子一边说道:“磨蹭什么,快点儿!”
李愔走上前,在鞭子落在残疾人身上之前伸手抓住,对着衙役大声说道:“你看不到他双腿行动不便吗?”
衙役用力抽了抽鞭子,见抽不动,生气的说道:“用你来多管闲事?”
李愔盯着他,一步也不肯退让,“我若说这事我管定了呢?”
“是哪儿来的臭小子啊,敢在本官面前大喊大叫?”轿帘全部掀开,那个衙役口中的县令大人怒视着李愔。
李愔放在手中的鞭子,不再理会衙役,看着县令问道:“你是这里的县令?”
县令丝毫没有把李愔放在眼里,趾高气扬的说道:“没错,本官正是这里的县令。”
李愔脸色一变,盛满怒意,冷哼一声,说道:“你身为地方父母官,不知道为百姓谋福,却在大街上欺负一个腿脚不便的人。就凭你也配为官?”
县令指着李愔,咬牙道:“你竟敢这么和本官说话?”我走上去,扳下他的手指,说道:“对你这种人,这样和你说话已经是客气了。”
“你,你们!”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李愔,说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敢这么和我说话。”
“知道,你不就是这里的县令吗?”我挑衅的看着他,一个县令就如此猖狂,若是官职再大一点儿,他还不上了天了!
他阴阴地一笑,说道:“我姨父可是皇上的亲弟弟,荆王。敢惹本官,就是对荆王不敬,小心我让我姨父诛了你们九族。”
李愔哂笑道:“诛本王的九族?你问问荆王他敢不敢?”
“本王?你是谁?”县令听李愔自称本王,又见他气势不凡,有些忐忑,刚开始时那种作威作福的气势去了一半。
一个随从上前喝道:“大胆,这是蜀王殿下。”
“蜀王?”他打量了一下李愔,又见随从亮出一块金牌,忙不迭的跪在李愔脚下,说道:“下官不知是蜀王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李愔低头看着已经是满头大汗的县令,悠悠的说道:“你不是说要诛本王的九族吗?你胆子倒是不小,莫非想叛国造反?”
“下官不敢。”县令一个劲儿地磕着头,口中不停的念道:“下官有眼无珠,不识蜀王殿下,还请殿下大人有大量,饶了下官这一回吧。”
李愔抽出腰间的洞箫,说道:“你冒犯本王,本王可以不追究,但是你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本王断断不能饶你。”
县令一边磕着头,一边说道:“下官再也不敢了,殿下饶命啊。”
李愔道:“你可知错?”
县令回道:“下官知错额。”
“那好!”李愔指了指地上的人,说道:“你去把他扶起来。”
他身边的衙役随从怎么好意思让他去亲自扶一个残疾人,听了李愔的吩咐,忙上前欲扶那个人,李愔喝道:“谁让你们扶的?”
衙役们见李愔脸上带着怒气,忙收回了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
李愔只好整以暇的看着县令,并不说话。
“下官去扶,下官去扶!”县令一脸不情愿的走向那个人,伸手扶起他。
李愔仍没有打算放过他,沉声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对身边的随从吩咐道:“把他拉到驿馆去,掌嘴!”
“是。”两个随从拉了县令,向驿馆的方向走去。
李愔对一脸忐忑的衙役说道:“这里没有你们的事了,若是再敢为虎作伥,本王定不饶你们。”
“谢蜀王殿下。”
见县令和衙役狼狈的离开,我心情不禁大好。周围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蜀王殿下万岁。”
从周围的百姓口中得知,这个县令姓郭,名叫郭守义,是刚刚上任的。因为之前的县令调到了外地,所以把他调到了这里。
回到驿馆,还能听到郭县令凄惨的叫声,我看李愔,问道:“他毕竟是荆王的外甥,算起来你还要叫他一声表哥呢。”
“什么表哥?”李愔看了我一眼,随即了然道:“真没想到六叔还有这样的亲戚。”
我看着郭县令肿胀的脸,不放心的看向李愔:“殿下多少也该卖荆王一个面子啊。”
李愔说道:“这种人,一定要给他一些教训。六叔也是,他身边的亲戚,也是往朝中塞了不少。他也该知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为官的。”
李愔说完,对正在给郭县令掌嘴的随从说道,“好了,停下俩吧。”
他指了指郭县令,说道:“把他下狱。本王命你们在明天早晨之前将他所有罪责都整理妥当,交往长安。”
随从们应着,将郭县令抬了下去。随从们下手也是够重的了,郭县令的两张脸都已经肿的像个馒头了。我摇了摇头,叹声道:“还好不是大唐所有的官员都这样,否则……”
“否则什么?李愔问。
我回答道:“否则百姓们就要民不聊生了。
李愔道:“先前的县令把这里治理得很好,你光看人们的衣着神采就知道。像这姓郭的,不过是一个特例。”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就算只是一个特例,也足以残害一方百姓了。”
我笑道:“所以说这里的百姓幸运,这个郭县令才一来,就遇到了你。”
☆、第一百章 西突厥
夜间,我躺在床上睡不着,见月光透过窗子照进来,便披了一件衣服,推门走出了房间。
沿着回廊走了几步,忽见栏杆上坐着一个人,猛地吓人一跳,我试探着问道:“是谁在那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