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迷梦-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给文成公主送行,也为了安慰文成公主的亲生父母,李世民在宫中准备了家宴,让我得意见到以前只能在书上见到的文成公主。
    我本以为一个即将远嫁的姑娘一定是伤感的,可是我在她的脸上丝毫看不到哀伤。她也不似我想象中那样雍容大气,相反的,她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像一朵娇弱的花。这样的女孩儿,如何能受得了高原的气候?
    她好像感觉到我在看她,抬头看向我,微微一笑,向我举起酒杯。
    我笑着举起酒杯,放在唇边喝了一口。
    我只喝了几杯酒,便觉得头昏昏沉沉的,趁着大家喝的高兴,起身出了大殿,想出去吹吹风。
    走到回廊,我坐下来靠在栏杆上,右手按着犯疼的太阳穴。
    “喝一杯茶解解酒吧。”
    一只纤细的手端着一杯茶送到我的面前。我抬起头,惊讶的看到了文成公主。
    “谢谢。”我接过茶杯,说道:“公主可是今天的主角,你怎么也出来了。”
    她很温和的笑了笑,“我有些不胜酒力。”
    我喝了一口杯中的茶,是上好的普洱,状似随意的说道:“吐蕃可没有茶。”
    文成公主笑着说:“我可以种啊。所有大唐有,吐蕃没有的东西我都可以种过去。”
    我问道:“是你自己心甘情愿要嫁过去的吗?”
    她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没有人逼我,是我自己愿意的。生为皇族,我理应为大唐的江山,天下的百姓做一些事情。只可惜我是一个女孩儿,不能为将,也不能为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嫁到吐蕃去,以换取大唐和吐蕃的和平和安宁。”
    没想到她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了两国的和睦,宁愿远离故土,嫁给一个自己从来没见过的男人。
    我问道:“你会想家吗?你要知道,你一旦嫁过去,有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你的亲人了,也很难再回到大唐。”
    她想了想,说道:“我想我会怀念大唐和这里的亲人的,不过,我既然嫁过去,就会把那里当做是我自己的家。”
    没想到她看上去那么柔弱,内心却是这么的强大。我说道:“我相信你嫁过去之后,一定会获得幸福的。”
    “谢谢你。”我看着我一笑,露出两个漂亮的小酒窝。
    翌日,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城出发,由于是国婚,场面很是隆重,同时嫁妆也非常丰富。嫁妆并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种子,牲畜,还有各种手艺的工匠。难怪历史上说吐蕃的同胞很是热爱他们的往后。
    其实,在历史上所记载的那些和亲公主中,文成公主是最幸运的,大唐与吐蕃是真心交好,两国的臣民都发自内心的感激她,她的丈夫也爱她,尊敬她。
    高阳看着远去的车队,叹声道:“我真羡慕她。”
    我回头看向高阳,说道:“异域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受得了的。”
    “可是我更厌倦我现在的生活。”
    高阳的婚姻一直不是她想要的,过去了这么久,她还是没有办法接受房遗爱,两个人不过是空有夫妻之名。李世民虽然宠爱高阳,但更不得不顾及房玄龄的感受,故而极大的限制了高阳的自由,一心想让高阳做一个称职的儿媳。

  ☆、第一百二十二章 辩机

我知道高阳心中苦闷,提议道:“我明天想去会昌寺,你要不要一起去?也好散散心。”
    高阳懒懒的说道:“好啊,反正我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初春时节,我和高阳不愿坐马车,便骑着马,一路悠闲的往会昌寺走。
    会昌寺位于太极宫的西南方,骑马要有一个时辰的路程。我和高阳旨在散心,不在赶路,一路走得很慢,所以时间用得更久一些。
    会昌寺并不是皇家寺院,我和高阳又没有带随从,所以住持并不知道我们的身份。我和高阳乐得悠闲,随心所欲的在山寺中转着。
    午后,原本晴朗的天气忽然下起雨来,临近傍晚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
    我叹声道:“看来我们今天只能在这里过夜了。”
    高阳笑着说道:“这样正合我意,我在房府可是住够了。”
    寺中的师父为我和高阳安排了房间,简单的用过斋饭,我见雨势渐小,便打着伞出了房间。
    这个时候,香客都已经散去,寺中的师父们大多都在房中打坐或念经,寺中很是安静,只能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和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
    走到一处僻静的房间,忽然闻到淡淡的茶香,空气中茶香与泥土的清香融合在一起,说不出来的沁人心脾。
    我忍不住走过去,透过敞开的房门,见一个和尚正在将烧壶中的水倾泻在一把紫砂壶中,升腾出袅袅的蒸汽。
    那个和尚看上去大概二十多岁的年纪,眼睛中透着智慧的光芒,表情淡淡的,从侧面看过去,下颚的曲线非常完美。
    “相逢即是有缘,施主不如进来喝杯热茶吧。”他头也没有抬,就悠悠的开口,声音让人不由想起上好的云南普洱。
    既然主人都已经开口了,我没有拒绝道理,走进去收了伞立在门边,然后坐到他的对面,说道:“打扰师父了。”
    “施主客气了。”他倒了一杯茶,放到我的面前,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我浅浅的尝了一口,是碧螺春。我看了一眼桌上的竹简,惊异的问道:“你懂梵文?”
    他端着茶杯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说道:“小的时候和师父学过一些。”
    “你很小的时候就剃度出家了吗?”我打量着他,拥有这样一张俊逸的脸,做和尚真是暴殄天物啊。若是把他放在长安城中,不知道会迷倒多少姑娘。
    他回答道:“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在我记事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寺中了。”
    原来是这样。可是看他气度不凡,眉宇中带着英气,又不像是在寺中长大的人。
    “不知姑娘是从哪里来?”
    我看着门外的雨帘,说道:“我嘛,从一个你不会想到的地方来。”
    “哦?”明明是疑问的语气,却没有好奇。
    我喝了一口茶,说道:“如果我说我是从一千四百年后的时空来的,你信吗?”我从来没有主动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真实来历,李勣虽然知道,但那也是他猜到的。我曾几次想告诉李恪,可是没有勇气,我不知道他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以为我在说胡话?还是把我当成疯子?活着认为我是妖怪?我知道这么离奇的事情是没有人会相信的,而这个和尚,他会相信吗?
    “我信。”我看着我,语气和目光都是驽定的。没有一丝的惊讶和怀疑。
    “你信?”我笑道:“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他放下茶杯,说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所没有办法洞悉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没有什么是不存在。”
    “谢谢你愿意相信,若是换做旁人,恐怕都以为我是在发痴吧。”我自嘲的一笑。
    他说道:“那是因为人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们认为他们是无所不知的。在人们的眼中,他们所不能解释的,就是不存在的。”
    我微微一笑,说道:“人类一向如此,即使是经历一千四百年的时间,人类仍旧无法改变这一陋习。”
    “慕雪,我正到处找你,原来你在这儿啊。”
    外面响起高阳的声音,我回过头,见高阳没有打算,起身说道:“你怎么出来连伞都不打啊。”
    高阳整理了一下衣服,说道:“打伞多麻烦啊,反正雨已经很小了,淋一会儿也挺舒服的。”她的目光落在我对面的小师父身上,问道:“这位是?”
    听到高阳发问,我才想起和人家聊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问人家的法号呢。
    他站起身,双手合十,躬身道:“小僧法号辩机。”
    辩机?我睁大眼睛看着他,“你就是辩机?”辩机,玄奘的高徒,高阳的爱人!
    他说道:“没错,小僧正是辩机。”
    我看看辩机,又看看高阳。心想,历史还真是分毫不差的向前走。没想到我会见证这段惊世奇缘的邂逅。
    高阳担忧的看着我,“慕雪,你怎么了?”她边说边摸了摸我的额头,“你没事吧?我们一起出来的,你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三哥他非杀了我不可,我可不想重蹈六哥的覆辙。”
    我定了定心神,摇头道:“我没事。”
    高阳疑惑的问道:“那你为什么在听到辩机的名字的时候那么激动啊?你们认识吗?”
    辩机说道:“高阳公主有所不知,吴王殿下曾来和小僧对弈,蜀王殿下也来这里喝过茶。”
    原来李恪和李愔与辩机这么熟,怎么我以前从来没听李恪说起过他呢。
    高阳走过去拍着辩机的肩说道:“原来你是三哥和六哥的朋友啊。”忽然,她秀眉一拧,问道:“可是,你是怎么知道我们的身份的?就算三哥对你提过慕雪的名字,可是你怎么会知道我的身份?”
    辩机的表情仍是淡淡的,他说道:“小僧只是猜测。”
    高阳坐在蒲团上,托着腮看着辩机,问道:“你从来都不笑吗?你的脸上怎么什么表情都没有啊?”
    辩机说道:“小僧只是没有可喜之事,亦没有可悲之事。”
    我见高阳对辩机的兴趣越来越大,拉了拉她的胳膊,说道:“高阳,我们该回去了,辩机师父该休息了。”
    “好。”高阳站起身,对辩机说道:“那我们先走了。”
    辩机起身道:“两位施主慢走。”
    看得出来高阳很喜欢辩机,至少是不讨厌。我虽然知道历史上的事情不是我所能改变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想去努力阻止悲剧的发生。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催促高阳回府。
    回到府中,刚好李恪下朝回来,我拉住他问起辩机的事情。他问道:“你怎么问起辩机了?昨天见过他了?”
    我点点头,“他看上去不像是一般的和尚,他说他认识你和李愔,你们和他很熟吗?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起过他?”
    李恪说道:“接触不是很多,但是很投缘,我没和你提起他是因为没什么好提的。”
    我心道,你们两个人一个整天冷着一张脸,一个终日面无表情,能不投缘吗?终是没说出来,问道:“辩机他是否是一个睿智、博学的人?”
    李恪坐到椅子上,把我拉到怀里,问道:“你好像对辩机很好奇,为什么?”
    我总不能说他将来会成为高阳的爱人,胡乱编道:“也没什么啊,我只是觉得他挺特别的。”因为心虚,忙转移话题,问道:“这几天前朝有什么事吗?”
    他把手放在我的腰侧,说道:“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大臣们最近对太子的弹劾越来越多。”
    承乾的性子原本就懦弱,对朝政也不是很敏感。在称心死后,他更是不思进取,对很多事情都不上心了。
    我问道:“皇上怎么说?”
    他说道:“父皇将太子训斥了一顿,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
    对于魏征这个人,我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他敢于直谏固然是对大唐的忠诚,可是凡事不可太过,过犹不及。他有的时候行事未免太过刻板。比方说李世民因思念已故的长孙皇后建个曾观他会谏言,李世民嫁个女儿婚礼奢华一些他也会谏言。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偶尔随性一下很正常啊。如今魏征任太子太师,恐怕承乾以后是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我想了想,抬头看着他,问道:“有一件事,我一直想问你。”
    “什么事?”他问。
    我问道:“那个位置,你还想要吗?”
    他扶着我在他的腿上坐直,看着我说道:“我记得很久以前我就对你说过。”
    我就知道一定是这样的答案,可是仍旧不甘心想问一问。听他如是回答,说道:“可是这条路有多凶险,一旦失败了又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
    他看着我,问道:“你以为即使我什么都不争,那些人就会放过我吗?”
    我一时语塞,他说的没错,很多人早已经把他当成了眼中钉,恨不得除掉他,争与不争,都逃不开身边的阴谋算计。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括地志

贞观十六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成。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书中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
    李世民欣喜过望,如获至宝,不仅将《括地志》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赏赐李泰“物万段”,赏赐魏王府的财物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内廷后宫不禁人心浮动,纷纷猜测李世民是否有改立魏王为太子的打算。一些支持承乾的大臣纷纷向李世民劝谏,指责他对李泰的恩宠太过。
    相对于魏王府的门庭若市,东宫就显得冷清多了。我进门时,承乾正在一个人喝着闷酒,他抬头见是我,嘲讽的一笑,“吴王妃是走错地方了吧?这里是东宫,不是魏王府。”
    我见承乾已经有七分醉意,懒得和他计较,抢过他手上的酒杯,说道:“你这个样子,就不怕那些死忠于你的大臣们寒心吗?”
    他打了一个酒嗝,抬头看着我,“这不正是你们想看到的吗?看到我这个样子你开心吗?三弟不是也一直想要我这个太子的位置吗?”他摇摇晃晃的站起身,自嘲的说道:“我的弟弟们个个都比我这个大哥强,现在好了,等父皇废了我,他们两个就可以放开去争了。”
    我看着他那个颓废的样子,忍不住扬手打了他一巴掌。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我会打他,捂着脸又惊又怒的看着我,“你竟敢本宫?本宫现在还是太子呢。”
    我指着他骂道:“太子?你现在哪里还有一点儿太子的样子?李承乾,你就是一个懦夫,你的弟弟立了一点儿功劳你就不舒服了?就算皇上要废了你,你的太子之位也不是被别人夺走的,而是被你自己丢的。皇上他从来没有放弃你,你身边的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他们也没有放弃你,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若不是长孙皇后临终前对我有所托付,我才懒得来看你这幅样子。”
    我话说话,转身就走。我不知道我说的话承乾有没有听进去,如果这些他都听不进去,那我也没有办法了。
    雨蝉非要送我出宫,我知道她有苦要诉,所以并没有拒绝。
    “谢谢你,我对殿下真的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我说的话他从来不会听。”雨蝉语气中带着很深的无奈和哀怨。
    她是爱承乾的,只是从来没有走进过他的心里。我拉住她的手,说道:“我的话他也未必就能听进去,我想他总有一天会明白你的苦心的。”
    我们刚走出东宫没有多久,就迎面遇到了韦贵妃。
    韦贵妃扶着宫女的手,冷笑着说道:“太子妃和吴王妃真是好兴致啊,这个时候还有心情散步呢。恐怕太子和吴王为了魏王的事都急坏了吧?”
    我含笑道:“贵妃这话慕雪怎么听不懂呢?魏王的事?魏王正是春风得意,能有什么事啊?”
    韦贵妃扶了扶头上的步摇,说道:“太子和吴王恐怕并不想看到魏王春风得意吧?”
    我对韦贵妃的腔调恨得牙痒痒,面上却仍旧笑道:“贵妃这是什么话啊?太子和吴王是魏王殿下的亲哥哥,哪有哥哥见不得弟弟好的。”
    “吴王妃倒是想得开。”韦贵妃向前走了一步,站到我的面前,“狡兔三窟,也比不上吴王妃的精明啊。嫁给吴王,又勾搭着魏王,这边还不肯放过太子。无论是谁是未来的皇帝,吴王妃都不吃亏啊。”
    韦贵妃的话越来越难听,我也不想再与她客气,冷笑着说道:“谁是未来的皇帝,那是皇上该想的事情,我劝贵妃娘娘还是回去好好教导纪王殿下吧,说不定他还能后来居上,超过他的哥哥们也不好说。”
    韦贵妃脸上的笑容一僵,冷声道:“多谢吴王妃提醒,本宫自己的儿子,本宫当然会好好教导。”说完,扶着宫女的手越过我和雨蝉。
    雨蝉皱着眉问道:“你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韦贵妃也想争夺太子之位吗?”
    我看了一眼雨蝉,说道:“她怎么不想?自从先皇后过世之后,她就一直想坐上皇后的宝座,太后的位置她又怎么可能不动心呢?”跟着李恪,看人看事的手段我也学会了一些。
    雨蝉低头沉思道:“纪王年纪还小,倒是不足虑,只是这韦贵妃实在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
    我笑了笑,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吧,你不用送我了,回去看看太子殿下吧。”
    雨蝉点点头,说道:“好,那我就不送你了。”
    回到府中,李恪正在庭中练剑。我见他额上渗着细密的汗珠,一面命丫鬟去泡茶,一面走过去帮他将脸上的汗珠擦干。
    他把剑放在一旁,问道:“刚才去哪儿了。”
    “去太子府了。”我说完,担心他会不高兴,又补充道:“长孙皇后临终的时候嘱托我帮她照顾太子,我听人说太子最近心情不太好,就过去看了看。”
    他接过丫鬟递过来的茶,浅浅的喝了一口,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在为我去东宫的事情而生气。
    过了半晌,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休息好了,把我拉到他身边,问道:“在宫里见到韦贵妃了?”
    “你怎么知道?”我才刚从宫里回来,怎么这么快他就知道。而且,这不过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他斜了我一眼,“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也对,他的细作几乎遍布整个长安城,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呢?
    确定他没有生气,我坐到他的腿上,胳膊勾住他的脖子,半娇半嗔的问道:“恪,我们是夫妻对不对?”
    他挑了挑眉,“嗯。”
    “那,我们之间是不是不应该有太多的秘密?”
    他好整以暇的看着我,“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冲着他嘻嘻一笑,说道:“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手下到底有多少细作啊?他们都分布在哪里?”
    我从小就喜欢看谍战剧,潜伏,卧底,策反,简直就是步步惊心啊。
    他用手指的背部摸了摸我的脸,问道:“怎么关心起这个了?”
    “我好奇啊。”
    他面无表情的说道:“这个不是你该操心的?”
    和他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我早就摸清了他的脾气,他不想说,不想做的事情,任你怎么威逼利诱也没有用,所以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问道:“那,你说,我们府中会不会也有别人安插进来的细作。”
    我话音刚落,只听到“咣当”一声,一个正在扫地的小丫鬟不小心撞到了一旁的花盆上,见我看向她,连忙重新拿起扫把继续扫地,但是已经很明显就能看出她的心不在焉。
    李恪看着我一笑,又向沈洛使了一个眼色。
    沈洛会意,走过去对那个小丫鬟说道:“这里先不用扫了,你随我去搬些东西。”
    我见沈洛带着她走远,问道:“你猜她会是谁的人呢?有谁会用这么笨的细作啊?”
    他但笑不语。
    我忽然想起很多年前,我问他既然怀疑我是细作,为什么还要救我。他说:“怎么会有这么笨的细作?”
    那时,我在他眼中只是一个又笨又碍眼的宫女,而他在我眼中,也不过是一个骄狂又霸道的冷面皇子。当时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他的妻子。
    “在想什么呢?”
    我回过身,笑了笑,说道:“没什么,我只是在想,如果让我做细作,一定比她专业多了。”
    “你?”他笑着看了我一眼,眼神中和语气中都是满满的轻视,一副“你得了吧”的表情。
    就知道他会是这个反应,我耸耸肩,说道:“你爱信不信。”
    我和李恪正聊着天,管家王福走过来,将手中的一封信交给李恪,说道:“殿下,这是齐王殿下的书信。”
    “好!”李恪将信接过来,示意管家可以退下了。然后拆开信封,展开书信。
    我随口问道:“齐王在信中说什么了?”
    自从我从突厥回来之后就没有再见过李佑了。他虽然有的时候霸道狂妄又容易冲动,但是为人直率又重感情,我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李恪随手把信往桌子上一放,喝了一口茶,说道:“他能说什么?不过是一些抱怨。”
    李佑一向对承乾不满,认为李世民偏心,认为朝中的大臣们偏心。他又藏不住情绪,心里有什么话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所以经常遭到李世民的训斥,久而久之,父子之间原本就淡薄的亲情越来越淡,后来李佑索性躲在封地很少回长安。
    我叹道:“齐王这脾气,早晚会害死他自己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生辰

时至腊月,临近年关,又恰逢李世民的生辰。自从长孙皇后过世之后,李世民就没有好好的庆祝过生辰。李世民不知道是年纪大了,更加重视亲情,还是看着四海归心,心情大好。在生辰之前竟然下旨召回所有留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