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与君缘-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暮笙猝不及防地被挑起,被迫落入陛下那双黑沉沉的眼眸之中。暮笙睁大眼睛,不知该挣脱,还是任陛下作弄,一时间竟屏息凝神,一动也不敢动。
孟脩祎凝视她如皎皎月华的黑眸,似乎想看入她的心中去,暮笙让她直白而凝邃的目光看得甚为羞涩不安,忍不住便垂下眼睑想要退缩躲避。孟脩祎勾了勾唇角,道:“怎么不看朕了?方才不是还大胆得很?”
她说着话,微带薄茧的指腹迅速地拂过暮笙的嘴唇,暮笙抽了口冷气,唇上麻麻的痒痒的,全身都禁不住颤栗起来,紧随而来的是心头浮起的茫然无措。
待暮笙回神,孟脩祎早已退开,姿态闲闲地撑着头,似笑非笑的望着她。
这幅抽身事外的样子,真是很容易激起人的恼意。暮笙顾不上唇上的异样感,没好气道:“陛下,您能有点身为帝王的样子么?”
孟脩祎“唔”了一声,侧了侧身,一脸好奇道:“帝王该是什么样子?”
暮笙:“……”陛下,不要调皮。
正无言以对,堂倌端了饭食来。暮笙忙起身布置碗碟,令堂倌退下后,她笑道:“早肚饿了,这家店虽小,菜肴做得有模有样,让人食指大动。”
想要转开话题的意图那么明显,孟脩祎一笑,举箸用膳,没再追逼。
一顿晚膳用的寂然无声,暮笙与孟脩祎都没有在进膳之时言语的习惯,倒也和谐默契。待到七分饱,二人都搁下竹箸。
她们食量都不大,食案上的菜肴留了七七八八。暮笙唤了堂倌进来,取了银钱来结账,孟脩祎没有要与她争的意思。
酒足饭饱,接下去便该分开了。
孟脩祎明日还要上朝,暮笙也要应卯,二人在一条岔口分开。
隔日,暮笙醒的有些早,她洗漱过后,便往内宫去。
行至半道,遇上了从宫中出来的裴谌。裴谌是徒步行走的,暮笙自下马与他招呼。
裴谌见她也是一笑:“起得好早。”
此时天还未亮全,天际还有点点繁星。裴谌一身玄衣,腰间佩剑,在夜色中,使他本就高大的身材更为英武。暮笙偏头打量了一番,笑道:“公子行止碌碌,将往何处?”
这个时辰可不是御林换防的点,他从宫里出来,却是徒步而行,可见不是急事请假,暮笙便问了一句。
裴谌也回答她了:“昨夜陛下忽然召见,问了我一些事,等告退时已是宵禁,便在班房过了一宿。”并不是什么秘事,说来也无妨。
裴谌是天子近臣,时常被召见,众人都知他很被皇帝看重。不过这般入夜召见,却不多见。暮笙不解地眨了下眼,昨夜她与陛下分开时就已不早,有什么事需要急召?
这两个,都是她在意的人。暮笙自然多加留心,观裴谌容止,轻松的很,可见陛下召他说的,并不是什么要紧的急事,既不是要紧的急事,又为何漏液召见?难道是陛下昨日从裴昭墓前归来,心绪浮动,故而要见见与裴昭甚为亲近的哥哥?
街上往来的人渐渐多了,不少都是往皇城去或上朝或应卯的官员。哥哥身在御林,兴许陛下有什么差使要他去办吧。暮笙不再多想,与他告别道:“时候不早,公子且行。”
“慢走。”裴谌温和地笑了笑,施了一礼,便大步往前走去。他从小就被母亲教导的很具风范,总是礼仪周到,暮笙却能看到他风度翩翩的外表下,真实促狭的性情。
接下去数日,暮笙便在政事堂中,皇帝并未再召见她。
那件事已定下,暮笙知道皇帝定会再与心腹商议,她并没有什么不平。只靠她这刚入仕不久的小参政策划一个如此全面而浩大的改革,难保不出现漏洞,况且,也需人去推动实施。
自延平三年底,朝野形势便趋于平静。因新帝即位而起的官员清洗调动皆已完成。
三年无改父道不止是孝,更是因新帝登基,威严不够,下臣也不知新君的行事风格,这时颁布政令许会引起动荡。三年时间,其实是新君收拢权力与大臣磨合的一个过程。
暮笙比对延平四年的官员名单职位,与她记忆当中景宸末年的格局大有变化。原本太女詹事府的东宫臣都入朝占了不少好位。
暮笙到现在也不知陛下登基前暗戳戳地积聚了多少势力。不过,看这三年过得如此平稳,去年底,她还借政事堂之事在朝堂上将宰首大人一系扫了一遍,就知道必然是不会弱的。而陛下敢在三年之期刚到便向宰首发难,可见底气颇足。
她初入政事堂,陛下便令她将计划完善,乃至亲自过问,与她分析,可见她是觉得时机已到,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了。
想想就快要与父亲大人对上了,暮笙还有一点小激动。真希望能在父亲大人墓前洒一杯清酒的日子早点到来。
政事堂无实权,它的存在是为针对六部之事给皇帝提建议,六部之事皆过政事堂,参政之职清贵非常。
蒙学士得皇帝授意,待暮笙与其他参政相同,将任务分派给她。各式公文、案卷扑面而来,暮笙便迅速忙碌起来,等她回过神,发现已有一月不见陛下了。
建章宫无一丝风声,不止未曾见陛下,连她的消息都甚少入耳。
看来,朝堂当真风平浪静。
天气好似一夜之间突然炎热,当暮笙停下大步向前的步伐,在太医署外面停下,路旁的树木青翠茂密,高高的琉璃瓦在阳光底下反射出夏日特有的刺目光晕,连墙垣似乎都透着热气,她才感叹一声,又是一年盛夏了。
那与陛下独处的半日,时隔一月想起,竟像是一场美好却不真实的梦境一般。
暮笙心情复杂,她叹息一声,举步朝着太医署走去。
诸太医见她来,皆熟稔地拱手问好,暮笙与他们寒暄几句,便朝里去,与其他三位医正交换陛下脉案,讨论陛下状况。这月是赵医正与沈医正请脉,二位医正便细细说了一遍,也无非是一切都好,陛下身体康健是我大晋之福。
暮笙低头翻着脉案,将几月来的对比来看,忽听耳边沈医正无意说了一句:“陛下脉数增多,左关脉麻涩,此为烦躁不宁之状,陛下平日膳食,多用温性食材,可令司膳司多进些瓜果。”
诸人皆应是。暮笙却将注意停留在陛下近日烦躁不宁上。朝堂分明平静,宫中也无大事,陛下为何不宁?
她觉得自己如窥伺他人起居的怪人,从他人只言片语中推断猜测那人做了什么,心情如何,是喜是悲,企图从中聊解相思。
但她的心,却没有急躁,逐渐地在这样的日子中沉寂,不慌不忙唯有想念地开始一段长时间的等待。
不过,崔云姬似乎耐不住了。
远远地看着一个喜欢的人是需要勇气与耐心的。崔云姬在公事上甚为精明,但一想到孟脩祎,她就既缺勇气也少耐心。
暮笙便有一次看到崔云姬站在露台上,目光久久的凝望含风殿的方向。
暮笙一点和她同病相怜的感觉都没有,崔云姬不安,她却是无比安宁的。因为曾得陛下青睐,因为见过陛下对裴昭深情难忘,所以能够沉下心来等待。
崔云姬与暮笙偶有相交,二人是同僚,日日相见,一言不搭也是不可能的。崔云姬很好奇暮笙与皇帝的渊源,这个年纪,先为医正再兼参政,无显赫家世,亦未经科举,她进政事堂也是皇帝亲自发话的。这样的来历,真是让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陛下凭什么对她如此青眼有加?纵使薄暮笙能力有目共睹,她原先不过一医正,如何在陛下面前展现才华?想来想去,都找不到正常说法来解释。
大晋民风开放,女子间的风流韵事也偶有流传,最著名的便是承平年间,承平帝与宰相谢恒似有若无的旖旎情、事。故而,孟脩祎若有这方面的喜好,宠幸一两个女子,只要不太过明目张胆,扰乱社稷,估计多数大臣都会装作不知,就跟前朝有不少帝王喜好男风一样,君王高兴,不要贻误政事便好。
一年前,暮笙在太医署中为人诬陷,打得半死差点被关进大牢之际被路过的皇帝救下的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么一看,就像谱写了一曲英雄救美的佳话,事后英雄发现救下的女子的才华如珠玉般光芒四射,掩埋在区区太医署中未免太过可惜,便将她从那里挖出来,替她找了个最适合的位置,让她尽情绽放光芒。
简直跟传奇话本中描绘的美好情、事一般让人羡慕。
崔云姬胡乱猜测着,她出身大家,见多识广,知道有些看似极为离奇的事,偏偏最可能是真相,她略有些不安,待眼见暮笙月余未去含风殿,皇帝也没再使人召见,这猜想便又渐渐打破了。
不管她是怎么猜怎么想,暮笙都是不在意的。她埋头在案卷间,拼命的观测朝中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的风云变幻。在暴风雨来前,她希望能武装好自己,能有幸参与到其中,而非被阻隔在外。吏部掌天下官员任免、考课,可见天下官员格局,她通过每日数不尽的案卷、文书便可见官员升降,只是要从这些记录当中整理出一个完整的脉络,是件极为费神的事,故而,她也没空去管崔云姬是如何猜量她的。
这般到六月,暮笙终于又见到了孟脩祎。
六月的燕京,天况甚是闷热,皇帝似终于受不了这天气,下诏阖宫迁往甘泉离宫避暑。
甘泉宫距京师百里,格局与建章宫同,宫周二十余里,百官皆有邸舍。前面的那位薄暮笙因官位过低,往年都不曾随驾,在甘泉宫附近就没有别院,暮笙在心中计算了一下家资,要置一处别院也够了,只是甘泉宫因是皇家避暑之所,四周寸土寸金,想要买一处好地段的别院,一时之间定是不能,便想先在偏远些的地方将就一时,待日后再看。
然而,她才吩咐繁叔去物色,便被皇帝找去了。
这回,孟脩祎并未使人明目张胆地去传她的口谕召见,她命宫人等在她出宫必经之路上,将她半道截去,去的也不是含风殿,而是太液池旁的凉风台。
傍晚的太液池美不胜收。湖边平沙上栖息着各色珍稀鸟儿,鹈胡、鹧鸪……,它们拍拍翅膀,动辄振翅,成群高飞。天际一缕一缕的轻云,被夕阳映染,如被火烧过一般,红彤彤的布满天际。天是红彤彤的,地上碧蓝的太液池倒映着,那湖水推动漾出的粼粼波光则染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芒,连高站在凉风台上的人儿,都仿佛倒映在这金色的光芒中
暮笙在宫人的引领下,一步一步踏上高峭的台阶,便看到孟脩祎站在栏边,目光悠远高阔,仿佛望着天边,又仿佛兀自出神。
听见声响,孟脩祎转过身来,看到她,微微一笑,道:“想起一事,便让你来同你说一声。”
暮笙上前拜见,而后方问:“陛下有何吩咐?”
孟脩祎看着她,她容颜和悦,眉宇舒展,眼中有着格外轻柔的笑意,她的背后,是水天相接的灿灿金光,这金光,将她素来高不可攀的身形的平易近人。
湖面送来清风,拂动她乌黑的发丝,孟脩祎打量着暮笙的面容,随意地说道:“是这样,朕下了诏,才想起你在离宫周别大约是没有别院的,恰好,朕手上有一处空置的院落,正好给你。”
暮笙一愣,这是,要给她送宅子?唯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显爵才能在入职之时得到朝廷安排的一处府邸,她的官位还远远不及。
无功不受禄,暮笙忙要推拒:“臣……”
“你安心住着就是,那是朕的一处宅邸。”孟脩祎料到她要说什么,当即截口道。
是她的宅邸,言下之意便是,那别院是陛下私人所有,是她赠给她的,与朝廷没关系。暮笙更加不解了:“为什么啊?”她自觉还没本事能让皇帝私下赐宅。
孟脩祎瞥了她一眼,淡淡道:“什么为什么?你不是正缺着?朕又恰好有,空着也是空着,就给你了。”
暮笙更是不明白:“这算什么理由?缺宅子的人多了,也不见陛下如此热心。”
孟脩祎无语地看她,片刻又摇了摇头,眉宇间流露出一种了然,一种释怀,她看着暮笙,含着一抹危险的笑意:“问这么多,你不想要?你不要,朕也不勉强,去送给其他你口中的缺宅子的人,可好?”
暮笙很快就想到跟她一样刚为参政不久的崔云姬,她立即道:“陛下恩赐,臣怎敢辞。”崔家高门大族,哪有她小门小户来的拮据,要是一定要给,还是给她好了,暮笙很快就说服自己。
孟脩祎见她反应得快,不禁好笑,幸而宅子给出去了,她也不计较她翻脸比翻书快:“那处宅子与离宫甚近,到时你就随朕一同出宫,到时朕让人指点你去。”
一个多月没见,一见便是如此厚爱,暮笙委实有些承受不起,赠宅子已够让人吃惊,现在还要让她同行。暮笙不免万分疑惑。
她的疑惑不解并没有掩饰,明明白白地表现在脸上,让孟脩祎知道,希望她能给个解释。她疑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她今日所为的确是有些离奇了。孟脩祎神色坦然,声音平平地道:“此去离宫,必是风尘颠簸、一路骄阳。朕记得你去年才受了一场脊杖,在榻上卧了许久才可下地,定然承受不住。过阵子,你做的那套计划便要实施了,到时还有用得着你的地方,朕不想事到临头,你却病倒了。”
说得合情合理,暮笙仍是觉得好像哪里奇怪,她缓缓地眨了眨眼,问道:“那么,陛下赐臣宅子,是因兴许随时会召见,故而,让臣住得离甘泉宫近一些?”这套她信口拈来的说辞,三岁孩童都不会信。
孟脩祎嫌弃地看她一眼,便转开头,望向远方:“是朕担心到时有人狗急跳墙朝你下手,朕不想什么时候想见你,却发现你在朕不知道的时候,被人害了。”
她的声音有一些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飘渺而不真实,仔细听便会发现里面暗藏着深刻的悔恨。
暮笙的心顿时如被寒冷冬夜中纷扬的飞雪层层覆盖,沉重地透不过气来,陛下是想到裴昭了么?在她不知不觉的时候,被人害死,让她们阴阳相隔。
“那座宅子修得固若金汤,你可安心住在里面。”孟脩祎平静地叙述道。
话说到这份上,暮笙是怎么也说不出拒绝的话了。乃至,她心头涌动着一种冲动,迫使她几乎要脱口说出她就是裴昭。夕阳西下,到底还是照耀世间为人供奉的太阳,反射着金光的湖面荡起一圈圈水晕,刺得暮笙的眼睛生疼。
她生生地压下那股冲动,低下头,低低地应道:“臣谢过陛下。”
孟脩祎看了她一瞬,终是一笑:“也不是为你。你退下吧。”
暮笙心中正乱,她没多耽搁,立即道了声:“臣告退。”便后退两步转身而去。走到台阶旁,她停下步子,回头看去,孟脩祎正望着她,见她回头,便笑着抬袖,做了一个去吧的手势。暮笙抿了抿唇,复又施了一礼,才迈下台阶。
离开了凉风台,暮笙急匆匆地赶回家。想到她竟有冲动要告诉陛下真相,她不禁心有余悸。早就决定了,谁都不告诉,借尸还魂这般离奇之事,谁能相信?纵使信了,会不会将她当做山精鬼魅来惧怕躲避,当做异类精怪来追打消灭?她不敢赌。
陛下那里,她早就想好要以现在的身份接近。陛下,陛下应当也对她有所不同了,她再迟钝,也不会不知道,皇帝对寻常臣子是不会那般面面俱到的关心的。只要再努力,再向陛下慢慢地挪近,等到她跟前,再奉上一颗真心……
暮笙心中忐忑,深深的呼吸,好不容易才平息下自己波涛汹涌的心境。待到得家中,她派人将往离宫物色别院的繁叔找回来,吩咐了仆役家婢收拾物事。
皇帝去离宫,少说也得住上两个月,想到陛下所说的要在离宫启动那套计划了,那住的时候便要延长,估计至少得三月,行装就得备得足一些,省得到时还要回京来取。
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除了必须的衣物用具,还有她要看的书籍典故、惯用熏香杯盏,还有奴仆婢女的一应物事,都不能少。家里就她一个主子,她自不能不管起来,薄府中便有些乱糟糟的,幸而,乱了半夜,她便理出了张单子来,递给管事,让他照上面的收拾,有要添的便添进去,也幸而她家人口不多,下面一个庖丁,五个杂役,门子一个,园丁一个,再有几个婢女,也就齐了,相对前世安国公府中动辄数百的奴仆,薄府真称得上家口简单。
到暮笙第二日下衙回来,该收拾的便都收拾好了,她指派了一个老仆看家,其余人,便都随她到离宫去。家仆看来都颇兴奋,对这趟远行都抱了期待,暮笙笑了笑,自去配了清凉解暑的药丸与他们,以免途上染了暑气。
想了想,她又去多配了些药丸,装进青花纹的瓷瓶中,妥善地放到行装里。
待到离京那日,御驾启程之前,暮笙便在众人或好奇或羡慕或深思的目光中行止坦然地上了皇帝的銮舆。
她走入其中,孟脩祎已经在里面坐着里。
銮舆大得很,可在里面自由地活动,坐榻迎枕,几案壶盏,应有尽有,焚着珍贵香料的博山炉,放了冰块供以消暑的鱼藻纹大瓮。
见她进来,孟脩祎只抬了抬眼,便低下头去继续看拿在手中的那道本章。
暮笙也不打扰她,自寻了个坐榻坐下,取出用以消磨时光的书本来看。她拿的是繁叔给她寻来的话本,据闻此书广在坊巷间流传,里面描绘了人人都喜读的凄美故事,过程自然是少不了各种高、潮迭起,起承转合。倒是个打发时光的好物事。
暮笙翻开封页,一面一面的看起来,看了几页,她不禁在心中婉婉地叹息了一声,真是怕什么就会碰上什么。这书不仅说的凄美爱情,还是一名赶考的书生与吸收日月精华生长的柳树精的凄美爱情。也不知结局是喜是悲,不过这种脉络的故事,多数是以悲剧结尾。
若一人一妖始终相爱,那必会被世人分隔。可怜一点,柳树精说不定还会魂飞魄散,永远消失,好一点,也是分离两地再不相见。若是两人不相爱,按照痴情总是被辜负的定律,书生多半要在高中状元后变心,被一个宰相家的千金看上,书生“迫于无奈”与她喜结连理,倒霉一点,书生兴许担心曾与柳树精有过的那一段耽误他的仕途,想方设法的请得道高人将其打得魂飞魄散,稍微好一点,也就是柳树精黯然离去,从此再也不会爱了,书生则妻贤子孝,加官进爵。
真是怎么想都让人沮丧得不得了。
暮笙没怎么看这种话本,但她曾陪母亲看过不少话本改编的戏曲。那时不过感叹可惜一句,现在轮到自己有了离奇诡异的经历后,便是满满的不甘了,妖也有情,也是值得被怜惜珍视,她们不过是喜欢了一个凡人,又不会去害人,凭什么就要落一个或魂飞魄散或永世孤寂的结局。
她白嫩的手指紧紧捏着那本书,想着想着,就想的更深入了。说来说去,是没遇到一个良人,看过的戏曲中,书生不是薄情便是软弱,不是冷酷便是无能,他们弱不禁风的小肩膀不足以承载那种另类的爱情。
真是的,那些美艳妩媚的妖精们的运气也委实糟糕了点,眼神也不好,识人不明。
其实,说到底,是世人的目光。编撰这些话本的人下意识地便以为,人与妖是无法结合的。哪怕观赏这台戏的人再是可惜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他们的内心都是倾向于人与妖分离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深入人心的观念。
暮笙越想越远,冷不丁便听得耳旁有一道清冷的嗓音响起:“你看的什么?”
☆、第二十六章
原本,她们是各安一隅,相安无事。
不过,当孟脩祎看完一本奏疏,抬起头来时,却发现对面那人竟对着一本看来就不怎么精彩的话本发起呆。那张玉雪白净的小脸满是严肃,嫣红的小嘴抿得紧紧的,就似在与谁较真,纤细莹白的小手牢牢地抓着书,整个人都沉在一种极为入神的思索之中。
孟脩祎不禁就很奇怪,她手中的话本,她没看过。她自小就忙得很,起先是忙着生存,后面是忙着反击,再后就是争权夺势,是断断抽不出闲暇来看这种用来寄托少女旖旎闺思亦或用作解闷儿的话本的。不过,她倒是听人讲过。阿琳眼睛好的时候就喜欢看。那时候,阿舒与阿琳相依为命,而她孤军奋战,都是为那些狼子野心的庶兄庶弟所折辱,自然很能感同身受,说到一处去。她与阿舒一起谋划着如何一劳永逸,阿琳便喜欢缠着她们,偶尔同她说说那些话本上的离奇轶事。
都是相当无聊且不切实际的情、情、爱爱。
孟脩祎一点也不感兴趣,不过似乎眼前这位姑娘很入迷。
真是想不出她这样的性子竟然会喜欢。连阿琳,稍稍长大一点也不爱碰了。
难道是她手中的这本尤其引人入胜?孟脩祎出于好奇,便扬声问了一句:“你看的什么?”
暮笙正入神地沉在自己的思绪里,冷不丁听人发问,禁不住一颤,她抬起头来,水涟涟的双眸睁得大大的,小脸苍白,仿佛受到了惊吓。
孟脩祎稍一扬眉,不再发问,而是自己伸出修长的手臂从她手中直接将那本书取了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