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女土豪-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她被老太太惩罚,老太太定然不会给她提供优裕的生活条件。
不过,她并不过于担心这件事,她觉得凭借她前世的生活经验,到了苏州,她应该不至于过得太差。更何况,她还有父母给她的几封信,实在困难了,还可以找人帮忙。
相对于沈婉的坦然,景兰和翠竹两个丫头却是挺忐忑的。别看景兰是个穿越者,可她穿越前只有十八岁,是个大一生,同样是没来过苏州的。翠竹就更不用说了,当她知道主子沈婉被郦老太太惩罚,失去了所有的陪嫁和财物,并被赶到苏州去,有生之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回金陵时,差点儿吓傻了。
跟着沈婉从沈家别院到萧家,再从萧家到沈家,翠竹以为她将要成为大家族里面有见识好吃好喝,穿绸缎的大丫鬟。哪想到,没上一个月,就会跟着主子去苏州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这落差太大了。
说实话,她是真不想跟着主子一起去苏州,她想留在金陵城里的沈家做丫鬟,就算不做二等丫鬟,做个三等的干杂活的小丫鬟她都愿意。
但是,主子说了,她跟景兰都要跟着主子去苏州,因为她们不是沈家的丫鬟,也不是萧家的丫鬟,是她沈婉的丫鬟,因此只能跟着主子。
沈家和萧家都不要她,她也只有跟着沈婉去了,好歹虽然沈婉没有钱了,但是太太命人打包了那么多衣服布料锦绣绸缎给主子。
那些东西都是好东西,翠竹想,没钱了把这些东西拿去当铺当了,日子也不至于过得太差吧,更何况,老太太说了,主子还要管苏州那边的田产。也就是说,她的主子最次也是一个有房子住,有地租可以收的小地主,跟着她也不至于饿着冻着。
好在景兰也要跟着去,而且看起来景兰一点儿都不害怕不沮丧。
她就问景兰了:“难不成你不怕去苏州么?那里可是比金陵差多了,甚至比沈家别院还差。”
景兰告诉她四个字:“随遇而安。”
这四个字,翠竹在沈家别院当丫鬟时,没少听范管家和陈妈妈训人,他们一开口就说凡是当奴仆的人要知道自己的身份,要随遇而安,不要不安分,不然没好下场。
哎,既然是做丫鬟的人,当然是要随遇而安,主子去那里自己跟着去那里了,谁叫自己是做丫鬟的命呢。
命该如此,就要认命。
这么一想,她也就接受了现实,跟景兰一起帮着沈婉收拾东西。
景兰能说,自己的镇定都是装出来的吗?
翠竹都吓傻了,她要再表现得惊慌失措,不是给沈婉添堵是什么。
什么也为沈婉做不了,至少不要给人家添堵吧。
两个小丫鬟忐忑归忐忑,等她们一坐上去苏州的船,立刻就被河岸两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脸上也慢慢地露出轻松的笑容来。
此时不过四月中旬,还是暮春时节,沿河两岸烟柳行行,草色青青,天高云淡,绿波荡漾。
除了景色优美之外,就是那些在河边洗衣裳的妇人,钓鱼的钓叟,河上撒网的渔翁,还有养鸭的赶鸭人吸引了两人的目光。
景兰和翠竹都没有出过远门,做丫鬟时更是整天就在宅门之内忙碌,基本上出不去。
现在能有这个机会坐着船悠哉悠哉地欣赏暮春时节江南的风景和人物,当然是非常惬意的。
沈婉呢,也跟她们一样,不时往外看,偶尔也说上两句话,显得主仆之间十分融洽。
景兰也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沈婉在身旁,鼻子里不时钻进来她惯用的兰花味儿的熏香,耳畔不时响起她的温言细语,还有翠竹这么个爱说话的话痨在旁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离开金陵时,她只想了原身的家人一刹那,就将那种离愁抛开去了。
对于将要陪着沈婉一起去苏州过的新生活,她隐隐地很是期待。
第53章
果真如同严老管事说的; 申时(下午四点)左右,沈婉等一行人坐的船到达了苏州码头。
随行的两个小厮帮着把船上装着的十几个包袱搬下了船; 放到了去雇来的两辆马车上,沈婉和景兰翠竹主仆三人坐另外一辆马车。
一行人坐着三辆马车往金河镇去。
到了金河镇时,太阳已经落山,暮色四合了。
金河镇是一个不大的镇子; 镇子上拢共只有两三百户人家,一条东西向的主街; 其余都是南北向的小巷子。
沈家老宅在镇子最南边; 再往南就是沈家拥有的那三百亩学田和义田了。
当三辆马车在沈家老宅跟前停下,沈婉带着景兰和翠竹下了马车,看到那将近百年的沈家老宅时,心中只有一个感觉; 这个宅子真是历经沧桑。
景兰借用一句穿越前比较流行的词儿形容她自己的感觉,那就是“哇凉哇凉”的。
老宅就是老宅; 名副其实。
房门斑驳,墙上早就没有白灰了,露出青砖的墙体,屋顶的瓦上长了不少衰草; 跟金陵的沈宅一比,简直寒酸极了。
严老管事命同行的小厮上去拍门; 好一会儿才有人来开门。
开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瞎了一只眼的男子,他一见到严老管事就上前来哈着腰向他行礼。
严老管事让他起身; 接着转脸对沈婉说:“姑娘,这人叫丘六,是沈家的世仆,他跟他娘子赵四娘在这里替沈家看守老宅。”
接着严老管事又对丘六说:“还不过来向沈家宗房的大小姐行礼,她以后就要在沈家老宅住下,并顺带着管理沈家在苏州的学田和义田了。”
丘六早就看到了站在严老管事身后不远处的沈婉了,他还在想这是哪家的美貌的少奶奶,怎么会跟在严老管事身后到这里来?
待到严老管事介绍说这是沈家宗房的大小姐,他才明白眼前这个人是谁了。
只是沈家宗房的大小姐不是嫁给了萧家的嫡长孙吗,怎么刚才严老管事说她以后要在沈家老宅住下了?
好像想到了丘六在想什么,严老管事便简单对丘六说了下沈婉已经跟萧玉琅和离,老太爷又因为沈婉跟萧玉琅和离故去了,老太太便罚沈婉到沈家老宅来反省思过。
当然太详细的情况,严老管事没有对丘六说,在严老管事看来,丘六还没有资格让他浪费太多口水。
反正丘六明白沈婉到这里来,是郦老太太的意思就行了。
沈婉这种主子,若是在平时,丘六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实在是作为沈家最下等的家奴,他跟沈家宗房嫡出的大小姐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等级尊卑相差太大。
所以,丘六在明白沈婉的身份之后,先是震惊,后来回了神,就算知道沈婉是被郦老太太惩罚,才来这里的,可他还是不敢丝毫怠慢沈婉。
于是他忙上前去向沈婉行了个礼,恭声道:“小人丘六见过姑娘。”
沈婉抬抬手,示意他起身。
丘六站起来之后,忙躬身请沈婉等人进去。
沈家老宅一共有三进,门厅进去连着三个有天井的院落。
丘六和其娘子赵四娘住在头一进,后面两进都是常年锁着门。
赵四娘那个时候正在厨房烧火做饭,听到外面有人说话,还传来纷沓的脚步声,听起来像是不少人进来了,就出来看是怎么回事。
平时沈家老宅就他们夫妻两个,难得有人来,她当然会觉得好奇。
丘六在前引路,看到他娘子从厨房里出来了,连忙招呼她过来,让她来拜见沈婉。
赵四娘就跛着脚过来了,原来她瘸了一条腿。
这两夫妻一个人瞎了一只眼,一个瘸了一条腿,景兰见了在心里吐槽,这也配得太好了。沈家居然让这样两个人看守沈家老宅,可见这老宅在沈家人心里的地位是怎样的了。
赵四娘跟她男人一样,见到沈婉,就跟见到天上下来的神仙一样,她恭恭敬敬地向沈婉行礼道福。
沈婉一样叫她起来说话。
旁边的严老管事这时候摸出了一两碎银子出来,交给赵四娘,让她快去镇上没有关门的小饭店里弄些饭菜来,晚上好招待大小姐一行人吃饭。
赵四娘接了银子,跛着脚先回厨房把灶堂里的火灭了,这才出去买饭买菜。
丘六摸出了身上带着的钥匙去把后面两进屋子的大门打开了。
一打开门,迎面扑鼻而来的就是潮湿霉臭的味儿,撞进众人眼中的是破损的门窗,还有长了满院的齐膝深的乱草。
丘六问沈婉住第二进还是第三进,因为这沈家老宅的屋子都空着,随便住哪里都行。
沈婉蹙起眉道:“再看看后面。”
一般宅子的最后一进都是给家中女眷住的,也就是说会有绣楼,她当然希望可以住进绣楼去。
丘六便又在前面引路,打开了第三进的屋子的大门。
果然如同沈婉预料的,这沈家老宅第三进有座绣楼,只是房屋的破损状况和前面第二进也差不多,没有一扇好的门窗,屋顶上,院子里长满青草,时不时还有老鼠从草丛里钻过。
走进屋子去看,可以看到屋子里面落满灰尘,挂满蛛丝,地上不时有蚂蚁爬过,还有蜈蚣等虫子出没。
唯一好点儿的是,这屋子里面还有些床和桌椅等家具,而且看款式,都是女子用的。
这些家具好几十年下来,还没有朽烂,只能说当初作为金河镇土财主的沈家打家具时选用的上好的好木材,又刷了一层一层的土漆。才让这些家具保存至今,才使得沈婉等人到了这里不用睡在地上。
沈婉又上楼去看了看,最终决定暂时住在楼下,因为她去楼上看到屋顶的瓦有破损,害怕屋子会漏雨。如果住在楼下的话,好歹有楼板可以挡一挡,不会被淋得那么惨。
跟着沈婉同来的严老管事还算是个好心人,他被郦老太太派来送沈婉来苏州沈家老宅前,沈家宗房二老爷沈显见过他,授意他对沈婉态度恶劣些,因为老太太要严惩她。
当时严老管事点头答应了,不过,真送沈婉来苏州时,他就没有按照沈显的要求做。
严老管事认为沈婉虽然被郦老太太惩罚了,可她爹还是沈家的现任族长呢。老太太虽然说沈婉回金陵除非她去见老太爷了,可是老太太年纪大了,谁知道她能活几年。要是不几年老太太就去见老太爷了,到时候沈婉回去沈家,还不是宗房的大小姐,荣华富贵一样少不了。要是听沈显的得罪了沈婉,那时候自己就要倒霉了。
这会儿他看到沈家老宅的房屋如此糟糕也是暗暗皱眉,于是他立即吩咐同行的小厮去打水来,把这女楼的楼下的五间屋子收拾出来。
景兰和翠竹当然也不能闲着,挽起袖子去打扫屋子。
他们打扫屋子的时候,赵四娘拿着严老管事给的一两银子去买了饭菜,用食盒提回来了。
严老管事便请沈婉去前面丘六和赵四娘的住处用饭,至于还在打扫房屋的两个小厮和景兰等人,则是给他们留饭,等他们打扫好了再吃不迟。
沈婉点点头,看了一眼还在擦洗家具的景兰,跟在严老管事身后出去了。
丘六和赵四娘住的屋子里有桌椅,相对于后面景兰等人正在打扫的房屋来说干净多了。
赵四娘把专门给沈婉买的饭菜摆在桌子上,她跟她男人丘六则是去厨房吃饭。
沈婉请严老管事坐下一起吃,严老管事不肯,端着碗去旁边站着吃。
在严老管事看来,沈婉即便是沈家的罪人,人也年轻,可她还是正儿八经的主子,他这个受雇于沈家,为沈家管理家务的人算是下人,当然不能跟沈婉一桌吃饭。
沈婉见劝说不动严老管事,也只得默默地用饭了。
金河镇小饭馆里的饭菜当然很粗糙,对于沈婉这样吃惯了精细美食的大小姐来说,味道真得挺糟糕。
不过今早从金陵上船,到现在她只是在船上吃了两块糕点,也的确饿了。
饿了,也就不太讲究味道,而是只求果腹吃饱了。
勉强吃下一碗粗糙的米饭之后,沈婉放下了筷子不吃了。
严老管事吃了一碗后,也放下了碗筷,他倒并不觉得这金河镇小饭馆里的饭菜有多难吃,而是因为他已经年过五十,吃多了肠胃会不舒服。
郦老太太之所以派严老管事送沈婉到苏州来,是因为严老管事每年都会跑一趟苏州,将苏州这里三百亩田产出的大米收起来,用粮船运回金陵沈家入库。因此他对沈家老宅也好,还是沈家委托管理三百亩田的庄头,都比一般的沈家管事熟悉。
往常吃完了饭,沈婉都习惯喝一道茶,可这里却并没有茶水,她只能拿起桌子上的一把瓷壶,倒些凉开水到饭碗里,将就喝下去半碗。
严老管事随后也倒了些水到自己捧着的饭碗里喝了。
随后,他对沈婉说了自己的安排,明日他会让人把管理沈家苏州学田和义田的两位庄头叫来,让他们两人拜见沈婉,以后这苏州的学田和义田就让沈婉负责征收粮食。他提醒沈婉,沈家每年是按照每亩二百斤粮食征收的,这也是两位庄头上报的农田产粮的数目。
但实际上,据他了解,沈家的这三百亩田都是好田,风调雨顺的年景多半可以每亩产粮五百斤以上。除去给雇农的工钱,庄头们可是赚得不少。当然也有灾年,地里的产出粮食没有五百斤。不过,在苏州这边,十年之中,也仅仅会碰到一两年灾年。沈家的规矩,若是碰到灾年,上交的粮食减半,也就是说每亩一百斤。
后面的话,严老管事没说了,但沈婉可是非常清楚他的言下之意了。
老太太让她来管理这三百亩田,她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钱要从这三百亩上来,那么只有庄头们多交粮食,她才能有余钱吃饭,有余钱花销。而已经习惯了占沈家这三百亩田便宜的庄头,岂是那么轻易就把已经吃到嘴里的好处给吐出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这本是两个女土豪啊。只是景兰比较年轻要去争第一。我这么说,你们懂了没?
第54章
景兰和翠竹; 还有那两个小厮一直忙到天都黑透了; 才把沈家老宅最后一进绣楼的底层收拾出来。
而且这收拾也是大致洒扫干净,能够住人了。
沈婉吃完晚饭回来,就让他们都别干了; 先出去吃饭; 吃完饭各自歇下; 等明天再收拾。
不知道其他人累不累; 但景兰觉得自己是真有点儿累了; 也饿了。
这个沈家老宅这么破烂,景兰估计光是打扫卫生; 弄得干干干净净就需要十天半个月。至于要补一下屋顶漏雨的瓦,修一下朽烂的门窗这些; 就更需要时间了; 还需要钱。
但要是不弄好,这地方就不是人能住的。
景兰和翠竹两个人出去,外面赵四娘带着她们两个去厨房吃饭; 至于那两个小厮则是捧着一个饭菜混合在一起的粗瓷碗在厨房外面站着吃饭。
金河镇小饭馆里面买来的粗糙饭食; 景兰和翠竹两个人却是吃得津津有味儿。
赵四娘在一边看着她们吃,一边笑眯眯地问她们两个一些话。
比如说金陵沈家怎么样,是不是用黄金当瓦; 用白玉铺地,是不是主子们每顿都吃的山珍海味。
景兰和翠竹听了直笑,翠竹说:“赵娘子,你还当金陵城是在天上啊; 沈家就是天宫?”
赵四娘睁大眼问难道不是吗,她可听说了,沈家在金陵可是头一家啊。
“头一家也不是你说的那样,就算京城里皇帝住的皇宫也不可能用黄金当瓦,白玉铺地。”景兰一边划拉着碗里的饭菜,一边说。
一旁的翠竹听了就问景兰:“你这样说,难不成你去过皇宫?”
景兰只得打个哈哈说,她是听沈婉说的,她怎么可能去过皇宫。
提到了沈婉,爱打听八卦的赵四娘就问两人,到底沈婉为何会到这么偏僻的沈家老宅来,毕竟她可是沈家的嫡长孙女啊。
景兰随着沈婉下马车的时候,已经听严老管事跟丘六说了主子来这里的原因了,便问赵四娘,难道她男人没跟她说过吗?
赵四娘道:“倒是说了的,不过……”
景兰:“没有什么不过,就是那样。”
赵四娘撇撇嘴,知道眼前这个跟着沈婉来的小丫鬟不愿意说主子的是非,自己再要提,人家就不高兴了,便也不再打听下去了。转而问起了景兰和翠竹,她们以后是不是自己做饭,要是自己做饭的话,后面绣楼旁边的那个小茶房就要找匠人来重新砌灶。砌了灶台,还要买些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以及米面油盐之类,总之够忙活一阵的了。
“姑娘没跟咱们说过,这要回去问过姑娘才晓得。”翠竹老实回答。
景兰却问赵四娘,要是现在她们不做饭,让赵四娘帮着做,她做吗?
赵四娘忙点头:“做啊,大小姐要是不嫌弃我做的饭难吃,我就做,只是这柴米油盐要大小姐给钱买的。”
景兰便又问她:“我和翠竹,还有姑娘三人的饭都由你来做,你看,一月这柴米油盐菜的钱要多少?”
赵四娘道:“端看怎么吃,若是每日有鱼有肉,这一月也要五两银子的。若是节省些,十天半月吃一回鱼和肉,也要三两银子的。”
景兰和翠竹听了互看一眼,再看向赵四娘,翠竹皮笑肉不笑地说:“赵娘子,你给我们一月五两银子,我们做饭,每日有鱼有肉,饭管够,你们两夫妻来吃就是。”
“吓!一月五两银子?我跟丘六要吃上一年了!”赵四娘吓了一跳道。
她这么说是因为,她跟丘六两人看守沈家老宅,吃的米是从沈家苏州的田里来,每年收了粮食,严老管事都会给他们两夫妻留下一千斤米。而平时吃的菜也是两夫妻自己种的,沈家老宅后面原先是一片花园,后来荒废了,就被他们开垦出来种菜了。因此,他们两夫妻的米和菜都是不花钱买的,五两银子只用来买柴买油盐,过年过节买点儿鱼和肉吃。
景兰和翠竹这会儿闻言捧着碗笑出了声,赵四娘这才明白过来被两个小丫鬟耍了,不由得脸上辣辣的,叉着腰说她们两个小蹄子奸滑。
“赵娘子你这话可不妥当,为何你让我们一月出五两银子的饭钱就可,我们叫你出五两银子,我们就奸滑了呢?”翠竹敛了笑问。
赵四娘犟嘴道:“我跟我男人是两口人,你们三口。”
“那你们给我们四两也可。”
“……”
景兰拉一拉翠竹,给她使了个眼色,让她别说了。
她想,毕竟初来乍到,要仰仗这丘六夫妻的地方还多,用不着这就在言语上跟赵四娘杠上。
赵四娘怎么想的,景兰很清楚,那就是想通过给她们做饭,在她们主仆三人身上弄些油水,这是处于赵四娘这样位置的人都会有的想法。只是这个赵四娘太贪了,一开口居然要她们一月出五两银子的生活费。
要知道,在江南的乡间,若是农民,一家四口一年下来只需要二三两银子就可以对付一年。当然农民自己有粮食和蔬菜,二三两银子就买些油盐调料。
要是在城镇,一家四口一个月二两银子买些柴米油盐就能度日了。
在这个时代,百姓们都是常年吃素的,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吃肉,因此二两银子足够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费。
就算经常吃鱼吃肉,这生活费往上再添上一两银子,拢共三两银子就足够了。
赵四娘一开口就要五两银子,这也是太贵了,翠竹才会那样说话戏弄她。
此时景兰也吃完饭了,她放下碗筷,对赵四娘笑一笑道:“方才我跟翠竹跟赵娘子说笑,还请娘子不要放在心上。娘子既然想帮我们姑娘做饭,那么我也跟娘子说句实在话,每月三两银子,晚间给我家姑娘做些荤菜,平日每顿两个素菜就行。服侍好了姑娘,少不了你的好,可别忘了,现如今沈家的族长是谁。”
景兰说到最后时,已然加重了口气,她相信,赵四娘听得出来话中的意思。
果然,赵四娘听了景兰的话,脸上现出谄媚的表情,忙点头说:“好,好,就按照姐姐吩咐的做。”
这赵四娘三十多岁的人了,居然喊景兰姐姐,景兰也是醉了,不过她知道,人家赵四娘这么喊是尊重她的意思,并不是真把她当姐姐。
景兰点点头,继续道:“那就从明日开始,早上给姑娘还有我跟翠竹送粥菜进来。粥,每人两碗的量,不能太稀,不能太稠。菜一个腌菜,一个新摘的当季青菜,少油少盐。晌午和晚上,炒两个当季的菜。晚上,除了两个炒菜,给姑娘蒸个蛋,或是炒个荤菜,只二两肉就行。明日你送粥菜进来,姑娘就会给你三两银子。还有这一日三餐的时辰,你记住,辰时初,午时正,酉时初。”
赵四娘鸡啄米一样点头,谄笑着说:“好,我记住了。”
景兰想了想又道:“还有这茶水,你也按照这三个吃饭的时辰送进来,待后面的小茶坊找了匠人来砌了灶,就不麻烦你烧水了。”
在景兰跟赵四娘说话的时候,翠竹跑去找了个木盆子出来,倒了灶上大铜壶里的水在里头。
她一边倒水,一边在旁边补充道:“还有这洗漱沐浴的水,也得备下,分早晚,朝食之前,晚饭之后送来。先麻烦赵娘子几日,待到后面的小茶房可以烧水了,就不麻烦赵娘子了。”
赵四娘当然说不麻烦,她会按照两位姐姐说的做。
景兰看了翠竹倒在木盆里的水觉得不够她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