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gl]重生之大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有韦贵妃之女临川公主也在,一行人说说笑笑,浩浩荡荡的就到了安仁殿。
安仁殿空阔,殿后还有秀丽的小花园,较之高阳从前所居山池院更为别致,亦更为宽敞,高阳生来尊贵,与饮食穿住之上讲究精细,眼光甚是挑剔,便是如此,看到眼前这情景也是满意了。陛下对她,比上一世更为关心优待。
安仁殿与甘露殿不过一墙之隔,这边刚安顿好,那边李世民就来了,还带着晋王一起,来贺妹妹入住新居。
这二人还不是空着手来的,李世民带了一方古砚,晋王携上古玉佩,充作贺礼。
高阳欢喜的收下贺礼,令人将古砚置于书桌之上,也与晋王道谢,表达了对他所赠之礼的喜欢。
晋王见此,悄悄松了口气,他真怕十七娘不喜欢,所赠之礼若不得人喜欢,岂不是尴尬?这回倒好了。
对其他皇子不了解,高阳对晋王却是知之甚深的,她笑了笑,请两位“远客”坐下用茶。
“兕子呢?怎地没来?”高阳一开口就问。
晋王先道:“兕子本也要来的,只是昨晚又受了点凉,阿爹便很不敢让她出来吹风。”语气里包含担忧。
不知是晋阳本身底子弱,竟上回一病,都引了出来,还是旁的什么,这段时间,晋阳总是不舒服,不时的就风寒咳嗽,精神也不好。
高阳忙问“太医如何诊断?”
“需静养。”晋王再道。
高阳皱眉,这样可不行,上一世晋阳就是这样,一直静养着,却始终未见成效。她转头与李世民出主意道:“但凡疾病,越早医治越易痊愈,越拖延则越易入肌骨,阿爹不如延天下名医,为兕子诊治?”
李世民迟疑道:“天下名医皆供职于太医院,民间何来医术超凡之人?”
“许有不愿入仕的呢?”
李世民仍有迟疑,但转而想到有些才俊隐于市而不愿入仕,这等人大多真性情,必能极言直谏,说不定还能再得一魏征那般的直臣,这两件事恰可一同执行,便颔首:“我去令人暗访。”
高阳见李世民答应了,便稍安心,她知民间有一药石名家,名作孙思邈,此时名声不显,再过几年便会以年高体健被地方官员举荐入京。此人医术高超,用药别具一格,且犹注重养生,正适合兕子眼下的情况。
一旁晋王安静的听二人说话,见高阳竟还说动了皇帝,看高阳的目光也带有一丝不同,似乎更郑重了一些,这一分郑重恰好被高阳纳入眼中,她心头猛然一动,突然生出一个想法来。
她既知后事,为何不利用这一先知,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这一席之地并非后宫,亦非往日房府区区一个家主之位,而是得人尊敬,说话掷地有声,做事有人追随的重权在握。不依附于任何一个男人,房遗爱不行,谁都不行。她不想嫁给房遗爱,也不想嫁给其他任何一个男人,为人、妻子,生儿育女的滋味她已尝过,也不过如此。嫁了人,她之所思所想,所谋所划便是为了另一个家族,不嫁人,她做的就全是为自己。
早先便觉谁人都依靠不住,不如只仰仗于自己,只是那时她单有这样一个念想,究竟如何实行,却是不知的。眼下她仍不知究竟要怎样去做,但眼前却已打开了一幅新天地,那里绿草悠悠,生机盎然,那里从无人踏足,竟是一片新鲜待垦之地。
她要做成这一件事,做成这一件事,不单今后有立足之地,有自保之力,且能开天辟地,做成前人所不能做之事。
高阳心跳噗噗,望向晋王的目光柔和无比,简直可滴得出水来。三位嫡皇子中,太子不肖,魏王凶险,唯有晋王,孝敬仁弱,有容人之量。上一世的事,她虽也怪晋王,但最恨的却是长孙无忌,而今,晋王在她心中又有了更大的用场。
晋王硬是没看出高阳眼底那一抹精明的算计,反为她那善意温柔的目光所感,笑容干净斯文的对她道:“而今十七娘住的近了,日后也可常来常往,有什么事,叫一声便是,我必不推拒。”
高阳偏了偏头,笑意恬然,天真无邪:“有九郎这一句,我是再不好客气的啦。”
李世民见兄妹二人和谐,亦是高兴,想到晋阳若能也这般活泼恣意便好了,下决心明日便使人暗访,定要好好的寻个名医来,治愈晋阳。
由此,父子兄妹,尽欢而散。
作者有话要说: 阿武快来了,她还是个青涩的小姑娘,很单纯的,你们不要欺负她。
☆、第六章
良才美玉难得,名医如是。宫中派出人去,过了数月仍未闻得音讯。天下良医,俱收于太医院,外面的大夫颇有不及,要打听一个医术高明人人称颂的神医并非易事。
外出暗访者一直无佳音。
皇帝自正月起便忙着广制封建的事。朝廷将高祖子荆王元景等二十一王为刺史,咸令子孙世袭,又封长孙无忌等十四位功臣为刺史,亦令其子孙世袭罔替,君臣一同,共守李唐江山。
这事是皇帝欲仿周制,以期李唐如周,国祚绵长,但长孙无忌等重臣皆以为不可,父贤,子未必贤,此制古陋。皇帝固行之。
高阳既然对自己未来的路有所打算,近日就在宫里读书,时不时又与晋王与晋阳小聚,偶尔有问晋王前朝事,晋王皆知无不言,他对朝廷里的事并不如何感兴趣,倒是初显风流多情的本性,爱与王孙游玩。
宫里同龄孩子不多,大的出宫建府,参知政事,小的才会走路,实在说不到一处,如晋王,说他小,却已懂事了,说他大,又远未到娶妻的年岁,也不能上朝听政,是个闲人。高阳与晋王看起来年龄相当,且高阳又摸得准晋王的脾气,二人往来不过一两趟,晋王便爱主动与高阳接近。
今早朝里又在争吵广制封建的事。晋王在书斋听闻后便闷闷的,跑来寻高阳说话。
高阳那时正伏于案上,头枕自己修长光洁的手臂,少女体态初现的公主殿下,莹润如芙蕖,娇艳若玫瑰,慵懒惬意的执一枚如意结在看。
晋王一来便见这样一个景象,他的姐姐们都是美人,眼前又有一枚皇家高贵优雅的美人在长成,晋王心情顿时就舒畅起来,一坐下,不等高阳发问,便忍不住主动抱怨起来:“各自分封,世袭罔替,便如周朝那般,诸侯外尊周天子,内各攘边境,无需争斗,安逸舒适,百姓和乐,有什么不好?大臣们俱可受益,真不知他们反对的什么!”
语气里颇多不满,晋王说完,又有点尴尬,十七娘比他还小呢,怎么会知道?在他看来,高阳问他朝事,也只是小女孩的好奇罢了,朝事繁琐,他听着都烦,难为十七娘还能听得津津有味。
正欲说些旁的,就听高阳懒洋洋的道:“御史已说了,父贤子未必贤,若行此事,坑害了社稷该如何?”
这一说,晋王又有了新的怨言:“纵使如此,周历八百年,总不是假的罢?”
高阳笑了笑,周历八百年是不假,周天子仿若虚设也是真的,分封之后便要之国就藩远离京师重地,长孙无忌等人,怎么肯走?必定会锲而不舍的进谏。陛下如今仍在坚持,再过两年便会叫众臣说动了。见晋王仍旧不解,便提醒了他一句:“陛下今日又叫大臣驳了,此事关乎李家天下,回来说不定就会问你,你可要想好怎么答。”虽说有太子贤德,魏王英明,但晋王也不可不通道理,此时太子在东宫,魏王于王府,隔得远,要问,也只有住在眼前的晋王是最好人选。
晋王听罢,沮丧的嘟哝:“阿舅真是多事。”转眼看到高阳手中的如意结,脸色又亮了,指着道:“这东西做得别致,哪儿来的?”
“自己做来玩的。”高阳终于直起身来,将亲手编制的大红如意结放到一旁的几上,身子微微一斜,便优雅的靠到了贵妃榻上。
晋王便想讨了去赏玩:“十七娘心思灵巧,这个,不如就与我了。”
高阳笑嗔他:“与你,你又要与哪个美人儿?我的物件儿,可不能随随便便的流到什么阿猫阿狗手中。”
说得晋王也笑了,被埋汰了也不生气,忆起一事,以调侃的语气道:“宫外有流言,已故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女,年十四,貌美无双,不知阿爹是否会召其入宫。”
武士彟?本是件风流韵事,高阳听过笑笑便罢了,只是武士彟之名似乎在哪儿听过,不由便问:“武士彟是何人?”
晋王也不知,不大肯定的道:“仿佛是个商贾?有功于朝廷,高祖才封他做官。武氏是他继娶之妻所出,也不知究竟如何貌美。”说到后面,颇有向往。
高阳也不抓着那武士彟了,心底暗笑,人之性情,果真是天生便注定了三分的,九郎而今不过十岁,能懂什么男女之事?却偏又一提美人就来精神。
这会儿,兄妹二人还不知随口一提的武氏在日后将与他们的命运紧密纠缠。
晋王没讨到如意结,回去甘露殿,碰到了皇帝,皇帝果真问他对广制封建有何看法,晋王磕磕绊绊的,将御史的话颠来倒去的表述,勉勉强强地倒也让他囫囵出了个大概。皇帝不置可否的冷哼了一声,吓得晋王一身冷汗,心中大悔,十七娘有这等算命的本事,兴许也能知道如何回答能使陛下满意?早知道就问一问她了。
隔日跑去与高阳说,高阳听罢暗笑不已,就是要你知道我厉害,就是要你慢慢的学会听我话啊。
殿下的坑挖的又深又大,上头还覆着茵茵绿草,鲜嫩可亲,安全无害,已在坑边的人还不知凶险,不断前行。
即将跌入陷阱的小白兔犹不自知,仍在叹息:“幸好太子、魏王前面顶着,不然,可真要没命了。”
高阳望着他那一脸轻松愉快庆幸,不由好笑,大约,这就是命,魏王费尽心机,结果却便宜了无心储位的晋王。
这般到了六月,高阳时不时跟皇帝打听,却是仍未有哪一位隐医的消息,只是晋阳的气色倒是比年初的时候好多了,这让皇帝与晋王都松了口气,唯有高阳,一想到晋阳年十二而亡便半点也不敢放松。
孙思邈,到底是隐到哪座深山老林里做野人去了!高阳急得要跳脚,更是觉得若是她有自己的一班人马,那么即便一时仍找不着人,也能时时掌控动向,便不会如此无力。眼看着晋阳越发懂事,性情也出落得如长孙皇后一般温婉,备受帝宠。高阳心中愈急,也只能控制着次数,务使不令陛下厌烦,又能尽可能多的探听进展。
六月初,丁巳,上幸明德宫,留太子监国,魏王泰、晋王治,连同高阳、晋阳两位公主伴驾随行。
明德宫位于洛阳,洛阳为大唐陪都。晋时有俊彦名左思者作《三都赋》,赋云:“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考之四隈,则八埏之中;测之寒暑,则霜露所均。”可见洛阳地处要塞,风景秀丽,文士云集。
高阳素喜洛阳,前一世陛下常幸洛阳,或居洛阳宫,或居明德宫,几乎回回都带她同行。而这一回,却是重生以来的第一次。高阳兴致颇高,与皇帝要求,她要骑马。
皇帝亦悦,笑意盈盈的道:“你要骑马?也可,但要与我跑一回腿,去四郎那将此信送到。”说着便有内侍奉上一封书信。
皇帝常与魏王通信,宫里宫外,只隔一道宫墙,却常派一只名作“将军”的白鹘为使,一日来回数趟。高阳大方的接过信,道:“阿爹的‘将军’呢?怎地不做信使了?”
皇帝摆摆手:“这畜生累着了,我正令人好生照料,且养上数日再放出来。”
阿爹与四郎如此腻歪,难怪承乾心生惶惑,欲篡位诛杀四郎。高阳心道,抬头见皇帝满面无奈,不禁噗的一声轻笑出声,冲皇帝扬了扬手中的信件就走了。
要骑马,便得先挑马,高阳甚善此道,到了马厩,挑了一匹温顺而不失神勇的白马,又想到一身衣裙甚是不便,这一趟来又没带骑装,便回去寻晋王要了一身刚制好,还未上过身的衣袍,晋王听闻高阳要出宫跑马,连忙也换了身衣裳,要一道。
就这么着,一人变两人,身后仆役护卫簇拥着,浩浩荡荡的出宫去了。
先到魏王府,王府门子认得晋王却不认得高阳,见高阳一身清逸宽袍,却生得着实艳丽,不似男儿,想来也知是哪一位贵女乔装了来游玩。这是常有的事。
“四郎可在府中?”这位郎君开口了。
一听这声线,果然是个女童。“我家殿下在府中。”门子恭谦的回话,又因晋王随和,便笑着多问了句:“这位阿郎面生,不知是哪位贵人?小的也好通禀。”
晋王笑望了眼高阳,答道:“这是十七郎,你称殿下便是。”
高阳闻言轻笑。
门子机灵,见此,当即便拱手作揖:“原来是十七殿下。两位殿下请入门,小的这边去请我家殿下来。”
不等晋王出声,高阳便先行抬步,昂首挺胸,颇具气势地往里行去,晋王先是一愣,而后好笑地追赶了上去。
却说魏王,此时正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皇帝喜爱王右军的书法,这是人尽皆知的,他正临出些滋味来,改日正可与陛下说道,便听仆从通禀:“九郎与十七郎来了。”
魏王倒是愣了,我家哪儿来的十七郎?再看仆从言公主二字,才明了过来,笑眯眯的去迎客。
他是个胖子,难得行动却不笨拙迟缓,行至庭前,果见那丛开得风流多情的牡丹前二人正靠在一起品论。
听到身后脚步声,高阳先回头。魏王身宽体胖,一双杏目甚是精明,神情却全然不同,温润和煦,一派礼贤下士之状。见高阳回头,他先是一笑,而后再道:“十七郎头一回来我府上,怎地未先说一声?我也好大礼相迎啊。”
高阳不欲得罪他,也无意多往来,笑着从袖中取出信件,道:“我今日是做‘鸿雁’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魏王泰小字青雀,听起来很飘逸,其实就是个胖子,李世民有一回说因为我儿太胖,行动不便,允许他的轿子抬到殿前。让太子很忌惮。
一度觉得承乾和胤礽的处境其实还蛮像,都是弟弟不听话,想弄死自己。
☆、第七章
若放在上一世,高阳绝不会忌惮任何人,哪怕是她的父亲,大唐天子,她亦未曾惧怕——高傲天真,任谁都不放在眼中,横冲直撞,何处都敢去,何事都敢做,这便是她过去的一辈子了。
而今,她仍旧不惧谁,却已明白,有些麻烦可避则避,若是日日与人斗气,她还做不做正事了?魏王阴险凶狠,心机深沉,这样的人,高阳何必去招惹他?
却见魏王,听了她的话,眼见她从袖袋中取出了封信来,那装信笺的封子分明是陛下御用之物,顿时了悟,风流倜傥的做了个揖,双手去接:“有劳十七郎。今日未见‘将军’,我还怕是出了什么事,正想着往宫里去看看呢。”
高阳笑着将信给了他:“能有什么?累着了,阿爹与四郎,真是痴缠的紧。”
“唔?”魏王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那笑容张扬肆意,在他年轻亮丽的面容漾开,高阳面含笑意,看着他那张扬到了放肆的笑,乃至看到了他笑着笑着,忽然笑意有一瞬间的僵硬,飞快的瞟了晋王一眼,那短暂的一瞥中饱含打量和戒备。这虽然只是既气急促的一刹那,但仍完完整整地落在有意注意他的高阳眼中。
魏王很快就恢复如常,笑容仍挂在脸上,对高阳和晋王道:“唉,大了,出宫了,连见阿爹一面都要通过那一重重的宫门,走上老半天路,不像太子,就在东宫,可近侍阿爹身侧,我,着实羡慕。”
晋王不以为然:“太子也忙啊,四郎在府中悠闲自在,我也常来玩耍,太子就不行,尤其是,上一月,阿爹延请魏征为师,教导太子,太子就更忙了。”
他以为负担的事,别人甘之如饴,神往非常,高阳又看了眼魏王,果然见他的眼神并不如适才的柔和了,虽然笑容仍在,却也不那么可亲。
“得了得了,闲话莫说。我要去跑马,再迟,天都要黑了。”高阳旁观够了,不想看再看这魏王句句都有深意的说话,好似抱怨的说起二人磨叽。
晋王是习惯她忽然变脸色,魏王却以为这不过小女孩心性,加上那声音,千娇百媚的,正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深宫公主模样,生不起半点疑心,他的疑心,在太子,在吴王,乃至在还不懂事,软弱得像团面粉的晋王,却绝不会把一个个区区女子放在眼中。
“去去去,不能碍着我们十七郎跑马啊,”魏王笑道,“我要回信,不能陪你们玩了,可要我派一队护卫保护?”
“不必,人尽够呢。”高阳一摆手,一手拉着晋王,一手晃悠着金马鞭往外走去。
晋王扭头与魏王道了声告辞,便顺着她的动作,快步向外走去。
走到魏王府门口,二人的马都已准备好了,高阳松开晋王,动作顺溜的翻身上马,倒是晋王,仍没她这娴熟。二人要骑马,也不能放开了骑。洛阳城繁华不下长安,街上熙熙攘攘到处是人,纵马上街,必然会撞伤百姓,倒是就是麻烦。
“你常来四郎府上?四郎带你玩么?”高阳状似无意的问道。
晋王牵引缰绳,悠然的看着街道两旁,口中回答着:“还成吧,四郎爱往陛下跟前凑,我是常见他的,不止他,还有太子,不过,太子与四郎,似乎不大对付。”
高阳瞄了他一眼,竟让他看出来了?
“但也无妨,有什么呢?都是亲兄弟——我只要过两年,去往封地之时,他们别忘了我就成。六郎在封地狩猎,纵奴践踏百姓庄稼,被御史知道了,狠狠参了一本,朝里却没个人与他说话,若是三郎在,总能为他求情,偏偏三郎也去了封地。陛下生气得不行,下诏训斥——看来,在封地也得老实些,还有朝中,总要有个人能说上一两句话才好。”晋王一句一句的说,感慨颇多,但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担心。
高阳一笑而过:“你愁的什么?你与他们不一样,你有无忌大人,还有太子魏王。”
晋王却很自然又不失真诚的接了句:“我还有你,我出事,你总不会袖手旁观罢?”听得高阳莫名的心头一颤,莫名的脑海中就闪过上一世,他们真正的,没有阴谋,没有别有所图的相交。
“哦,还有兕子,可惜她太小了——还有她那身子,真希望她好好儿,等长大了,我也带她来玩,长安街、洛阳城,有趣的玩意儿可多了。”晋王一无所觉的又说到别的地方去了。
高阳也回过神来,抛去那些所谓过往,笑了笑以做回应,左右看了起来。
街旁的铺肆一家紧挨着一家,每一家出售的商物都不同,西域的香料,大食的珠宝,突厥的皮毛,还有各色丝绸,当真应有尽有。街上的人也是各色各样的,有俊秀儒雅的大唐人,有身材高大的胡人,还有面上围着丝布,只露出一双绿如宝石的双眸的大食国人,热闹极了。
高阳也不惦念着跑马了,道:“可不是,真是好玩呢,若能天天来就好了,我们不去跑马了,就在这逛,先找个茶肆。”
晋王一怔:“可是我们是说了跑马才出宫的,不去,陛下问起来怎么办?”
高阳鄙视的看他道:“实话实说啊,跑马还是在城里,有什么关系?陛下还能吃了你不成。”
晋王这才答应,觉得十七娘很有主意,那就听她的好了,那边高阳早已吩咐了近身的仆役去寻家好的茶肆,殿下她累了,要歇脚。
所谓好的茶肆,可不好找,高阳殿下一看那些铺面逼仄的就不肯进去,看到店面大,但门面不甚整洁的也不肯,再有店中坐的客人衣饰不整、鱼龙混杂,她也不愿意。
下面人也不敢真将他们带去什么阿猫阿狗都有的地方,好不容易来了一处二层小楼,店宽六丈,内有乐声盈耳,墙上粉白,柱雕莲花,分外雅致,往来客人皆非富即贵,门前有车有轿,异常繁华。
就这了。高阳勉强点头。
二人下马入内,不想,却已满座了,晋王大为不满,与掌柜道:“速去清一间雅间来,不然,要你好看!”
掌柜已是愁死了,他也知要清不出来,必有他好看瞧,没见着这两位郎君身后一个个仆从健壮如虎么?一面好言相劝,一面令跑堂儿的快去与雅间中客人交涉。
高阳无聊的站那,突然街上有一面熟的白胡男子入眼帘,不过一刹那,那人已走过去不见了。她立即往外走去,急切的去寻找那人,却是早已融入人群,再也没有了。
那是孙思邈,高阳上一世见过他两次,一次是阿爹召见,一次是九郎登基后召见,要与他官做,他不肯,只荐了徒儿来代他做官。若真是孙思邈,他在洛阳城,必要找到才行。
高阳回身与晋王道:“我们快回宫。”
晋王被她吓一跳,结结巴巴道:“怎么了?”
“看到孙思邈了,快回宫禀陛下,去寻他出来!”
“孙思邈是谁?又为甚要禀阿爹?”
高阳不想与他多费口舌,孙思邈这样的人,行踪不定,谁知他会在洛阳停多久?这事耽搁不得,便道:“先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