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镇国公主-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其珍重,所以也不能给团娘子看——不说团娘子看不看得懂,只说万一有所损伤,却不是你我所能担待的。”
  这韦团儿当初靠着谋害怀孕才人的功劳得幸于武后,本就颇为宫中所不齿,她倒好,不但不行收敛,反倒以此为荣,四处搜罗阴私事迹,密告武后,惹得人人怖惧,连高延福这等楼罗老奴都明里暗里和婉儿提过几次,婉儿只作不懂罢了——这样既无品行,又无智识的人,婉儿心内是极瞧不上的,又逢心中惶急,索性连素日那一点脸面功夫都不肯做了。
  团儿面上变了数变,方冷笑道:“才人好清高,不愧是天水上官之子。可惜家中再是清贵,一朝没官,也不过同我一样,是个印了臂的官婢,就算侥幸封了后宫,亦不过是陛下跟前犬马,日后谁比谁高还说不准呢。这一时一刻的赏赐,谁又稀罕?”
  这话却直戳在婉儿心上,婉儿抿了唇,右手不自觉地抓在左手手腕上,又一下松开,高延福一直在旁看她们两相斗,此刻方笑眯眯出来道:“都是陛下的人,日夜一起在殿中侍奉的同侪,怎么说起这些伤感情的话来?” 先看婉儿:“上官才人常在御前,深被圣恩,今日又蒙恩裳,实是可喜可贺之事,某先在这里恭喜才人。”
  等婉儿辞了几句,又看团儿:“团娘子自然是一片忠诚热切要为陛下效力的心,只是陛下圣明烛照,赏罚分明,何物该给谁,不该给谁,圣心自有裁断,我们做奴婢的,还是勿要擅自揣断的好。”
  团儿冷哼道:“照高翁如此说,我也要好好恭喜恭喜上官才人才是。”
  高延福笑道:“这本是同侪应有之义。”
  团儿却只冷笑一声,看了婉儿一眼,自走到角落里,命两个宫人在身前挡住冬日风霜,自己靠着墙,把玩自己手上的指甲。
  婉儿不欲与她过多纠缠,又思忖此卷轴不可轻示于人,便同高延福说了一句,破天荒地在当值时离了紫宸殿,走回住所,将卷轴锁在放书的箱中,再匆匆回来时恰见长乐公主从殿中出来,手里抱着一摞卷轴,面上一派闷闷不乐,看见婉儿,便站住了脚,叫“上官才人”。
  婉儿见她脸色,以为她要说什么重要的事,忙躬身站定,候了片刻,却只见她耷着头道:“阿娘说放你一日假,让你在住处好好习那画上的事,若我有不通处,可…向你问询。”说完又有气无力地补了一句:“我不会来问你的,你不必为此事挂心。”
  婉儿一直束手听着,到“画”字时倏然又红了脸,送走公主,转身向殿中看了一眼,快步回了住处,犹豫再四,终究是没将卷轴取出来,展开细看——且不说此事有多违背母亲自幼的训导,只说她名义上还是当今天子的后宫,武后让她琢磨此事,其心殊为可疑,不是有意试探,看自己是否有潜通圣人、私心背主之意,就是设意羞辱、以为戏弄,无论是哪种情形,婉儿都不该当真打开此画、加意研习。
  可是就算不打开卷轴,方才在殿中所见,也早已深深印在心上,越是想忘,就越是忘不掉,婉儿在床边呆坐半晌,却依旧连画中女子胸口上那一颗小痣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样不行。
  她起身打开箱子,没有动卷轴,而是挑挑拣拣,选出一卷《华严经》来翻看。
  这经书亦是武后所赐,大唐自号为玄元皇帝后裔,以道立国,抑佛崇道,内宅妇人却多信佛,尊贵如天后亦不能免俗,顾及天皇,随例分赐时多还是以《老子》《孝经》等典籍为主,佛经一向只赏给极亲近的侍臣学士。
  婉儿身为后宫妇人,却能得此一部《华严经》赏赐,不但是因她分在亲近,亦是对她才学识量的褒扬,她虽幼受家学,尚孔孟而非释教,却依旧因此将这一部经书记诵得格外熟练,凭记忆一翻,便翻到了如来光明觉品中的偈颂:
  漂浪生死流沉沦爱欲海
  痴惑结重网昏冥大怖畏
  离慢坚固士是能悉除断
  ……
  作者有话要说:  轻诵几句,便觉心中开朗,想那释教虽多言虚无漫有之事,于正心存意、革除欲念上却着实有些效用,可惜终非孔门正道,不可常以朗诵。
  婉儿将这卷又看了一遍,自觉已有所悟,便将书放在一侧。久来当值,骤得闲暇,竟觉出些许疲倦来,索性解去衣裳,倒在床上,沉沉入眠。
  然而那欲念离了《华严经》的阻隔,竟又钻入梦境,搅得她睡眠不宁,挥手比斥,好容易将一切做□□之形的男男女女都驱散开去,却又见一华服绣冠的妇人,雍容而至,伫立身前。
  隔着幂离,婉儿看不清这人的面貌,只好婷婷一礼,请问名姓,那妇人发出爽朗的笑声,一手掀开幂离,露出脸时,却正是当今的天后武氏。
  婉儿一惊,猛然坐起,窗外夜色孤清、冷月如钩,窗内人冷汗淋漓、透湿了衣衫。
  —————————————————注释———————————————————————————
  一。本文所引《华严经》应为晋译六十卷本,若有错误请不惮指出,非常感谢。
  二。来自新华词典的解释:
  蠲
  拼 音 juān
  部 首 虫  笔 画 23  五 行 木 五 笔 UWLJ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除去,免除:~除。~免。
  2。显示,昭明:“惠公~其大德”。
  3。古同“涓”,清洁。
  4。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三,楼罗:在唐代意为聪明狡猾。


第167章 打算
  母亲不许我向任何人提起我参与朝议之事,却默默地让婉儿抄了一些诏书敕令,以及中书、门下的节略给我,让我自己慢慢研读。我的提议则在当日便由刘祎之奏上,刘祎之还特地在其中加了一条,以为既是天后之令,则不必加皇帝印玺,只消有天后印章即可。
  这奏疏很快便在两位宰相的沉默和三位宰相的赞同中通过,于是我大唐开国以来,首次出现了中书、门下奉行“天后令”,而非“天后代陛下玺书”的情形。
  如今天下重礼法,虽然都是母亲的命令,然而以天后而代皇帝行令,与以天后名义行令,其中差别直如天壤,非是明习政事之人,不能通晓其中差别,而明晓政事之人,既见了这样的诏令,自然便知道母亲的意思,何去何从,迅当了断——此方是我进言的深意,亦是母亲深为赞赏的缘由所在。
  而以天后令而裁决政事,不过是母亲临朝称制乃至登基称帝的一个开始。只不过,我既已清楚地向母亲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聪慧,接下来的事,便不是我该积极参与的了。
  以天后令行中书门下的第一日,母亲便下令拔擢父亲遗诏辅政之三人: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薛元超为侍中。接着母亲又将从前所倚重的刘祎之、胡元范、元万顷等人提拔至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
  五月中,李睿出服,即皇帝位,尊母亲为皇太后。授太子妃之父韦玄贞为普州刺史,太子妃长兄韦洵为金堂县丞,太子妃同母兄韦无生忍更名清、授秘书正字;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亦各有升转,武承嗣授礼部尚书,武三思升兵部尚书、右卫将军,武懿宗授殿中监、领左监门将军如故,武氏子弟十数人皆赐官有差;庶人李晟封晋阳郡王、食实封五百户,庶人李彬封濮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诸王公主按等次封赏;我则因丧期哀毁过礼、至于顿扑,显得过分孝顺,特赐再加实封一百户,封长乐长公主。
  李睿给宗室的赏赐大多都是惯例,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对韦氏和武氏的封赏着实耐人寻味。按例新皇继位,韦欢当为皇后,韦玄贞以皇后之父,就算不封爵位,也当给个上州刺史,如今却只封了一个正四品上的中州刺史,还是远在蜀地的普州——如今的蜀中道路险隘、去都又远,可不是什么富庶繁华的地方;韦洵封作从八品上的上县县丞,在寻常世家子弟而言算是不错,在皇后之兄的分上却甚是寒酸;韦清这秘书正字能够出入台阁、常在御前,前程十分光明,倒是不错的官品,可又只正九品下,同样是较普通为好,在皇后之兄却不怎么样的封赏;反观武家,紫衣者便有好几个,旁支子弟,章服全在浅绯以上——此等厚此薄彼,在诏令中只用皇帝孝顺、不敢以皇后亲族凌于太后亲族之上匆匆敷衍而过,却依旧引起了京中一阵暗涌。
  而像是还怕大臣们的猜疑不够多似的,等不到六月,皇帝便下令让晋阳郡王李晟、濮阳郡王李彬入京。
  流言像是长了翅膀一般在京中传播流转,然而这一切暂时都还与我无关。
  六月初,兴道坊的公主宅落成,我不得不辞别母亲,自宫中迁进了新居。
  母亲特旨为我放出了宫人五百,命宋佛佑、冯世良、王仙仙、吴小浪等皆一道随行入宅,私下里又给了我彩锦百匹、金银用具二十箱、珍宝十匣、御马二十匹、庄田百顷。
  李睿则赐金二百镒、彩物三千段,郑博加实封五十户、赐紫衣两领,因父亲去世不久,不大好作宴为我庆贺,便只命词臣们为我作了许多诗文,选其中最佳者书于亭台。
  与我相比,驸马郑博的入住可谓寒碜。他随行除了两个僮儿、两个苍头,并一个乳妪之外,再无他人,所带之物亦不过七八箱。
  以父亲生前的意思,我本该去拜见郑博的兄嫂,尊尚郑氏长辈,如今却一切都以养病为名免却,反倒是郑博的兄嫂族人一一上门见过我——就是这样,母亲还唯恐我受了委屈,特地派尚宫贺娄氏来我这里暂住。
  贺娄氏带着禁中高品女官,日日在我身旁侍立,如此郑氏族人不但根本不敢受我拜见,反而倒要先去拜见贺娄氏,变相地便是拜过了我。
  如此倨傲怠慢,倒并非我之本愿,可是我如今真是一点也不想与这位郑氏表兄有任何亲近举动,因此虽见许多长辈们愤懑不满,却依旧作出傲慢的模样,每一见客,总要叫数十个侍儿侍立在侧,人人都穿着绮罗裙衫,将宅内摆满御赐之物,其浮夸奢丽,更甚于当日汝州别宫,内外通传,又至少要通报到五人以上,有时门上传报,我还要拖延片刻,也不惮叫下人们传与客人知道。
  这等威福果真很快便惹恼了郑氏,这些人上门见过一次之后,便再也不肯与我相见。驸马郑博起初还算和气,委婉地同我说过几次,让我对长辈稍微恭顺些,虽不至跪拜,至少也不可让长辈跪拜于我。我面上答应着,等到人来,又故技重施,如是几次,郑博到底是有了怨气,又不好同我明着拌嘴,便忿忿地搬回了祖宅,住进了他的长兄家里。
  于是偌大宅邸,便只剩下我这一个主人。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驸马出走后的第一日,我便摒弃从人,独自一人将所有的楼宇台阁都逛了一遍。
  父亲为我营造的乃是“甲第”,意即赐宅中的第一等,然而实际营造时,其实又远胜于寻常赐第,宅中所有砖石木料、器物花木,不是直接从禁中移来,就是仿内廷建制而造,不少精巧细腻之处,较之内廷还要更胜一筹。
  父亲驾崩之后,母亲命武三思之兄审思来监管宅邸营造,于是我这宅邸的等次不期然间又升了一级:正门厅堂倒还不算太出格,花纹雕饰,都中规中矩;内中则回廊曲折,光是大屋便有数十间,亭台楼阁,更是数不胜数;后宅又有六个花园,其中四个分设四季之景,广植珍本的牡丹、菊花、梅花等物,务求每月都有景可赏,有花可玩;另外两个,一个疏旷阔大,内里用土堆出一个球场,能供两队计十人跑马比试,边上又仿太液池设了一处池塘,水不过没腰之深,宽却能浮四叶小舟;一个则娇小玲珑,一切景致,尽仿着蓬莱殿中庭院。
  兴道坊中多高门大宅,占地或有过于我者,院墙之高,却无出我家。僮仆婢侍之盛,亦无一家能过于我。
  且别家都是一家一族、群聚而居,我这宅邸却不是单单供应我这一身。无论吃饭,睡觉,游园,戏耍,看书,写字,骑马,踢毬…一切都只有我一人。这感觉简直像是回到了前世,暑假里所有人都回了假,我却一人留在宿舍,一人吃,一人住,一人去图书馆的时候,只不过这回这个宿舍格外的大,也格外地…孤单。
  那个人住在比我这宅邸更大的宫殿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感觉?还是说,如今她有丈夫,有儿子,父亲做了邦伯,同母兄长有了前程,她已得到了自己所渴望得到的一切,生活得幸福美满?我不得而知。
  兴道坊离宫城再近,那也是皇城之外的地方,我已是出了宫的公主,而她却是嫁入了宫的太子妃,即将册封的皇后,就算母亲废黜皇帝,她也已是宫中之人,我们不但从距离上分了内外,从宗法上说,也是亲疏有别。
  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会动手,李睿又会被怎么处置呢?母亲只有两个儿子,李睿居幼,应当不至于太薄待他罢?另一个历史中,武后将被废的皇帝怎样处置了来着?似乎是…流放?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件大事。
  李睿若是被废,不是被幽禁,便是被流放,而韦欢作为他的正妻,若是流放,一定是要跟随的。
  如今这年月的流放,绝非文明社会里的旅游可比。不说乘驴骑马、一去数百上千里的路途劳累,也不说除了京城之外,各地的物资匮乏、缺医少药,些许小病,便可轻易要人性命,只说边地闭塞、消息不通,京中一旦有了万一,阴谋之人只要伪造一封诏书,或是派几个刺客死士,便可轻易让李睿和韦欢死在当地,这样的风险,就算母亲能承受,我也决计承受不来。
  李睿是母亲血嗣,他的安危尚有许多人关心,还有许多人为了保护他而殒身不恤,韦欢却只是李睿的附庸,或死或活,根本无人在意。没有人愿意保护她,除了我。
  而我所能护住的地方,就只有京中而已。
  无论如何,我都要将她留在京中,留在我的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那啥…一个错眼,把安仁坊和兴道坊看混了,变成了安道坊…已改


第168章 修好
  驸马郑博搬回家的第三日,太子妃韦氏传令命我进宫。
  封皇后的吉日定在七月,未册封之前,她还暂住在东宫内,以太子妃的身份代摄皇后事。父亲的后宫本就清静得很,如今大部分嫔妃又被送出了宫,李睿一向虽是风流,内院里认真娶纳、有名有分却只韦欢一个,因此内廷中风平浪静、毫无波澜。至于外命妇那里觐见、封赏、谢恩等事虽繁,可母亲虽做了皇太后,却有意无意的还将皇后的职权攥在手中,不许旁人干预,故此新皇登基,韦欢这太子妃却反倒比从前还更闲散了,每日最大的职司,不过是在母亲身前侍奉,叫我进宫,也不拿捏太子妃的架子,直接便唤我去了母亲那里。
  我已有近十日不曾见过母亲,因此紫宸殿的宫人见了我都极是亲热,连平日不司传唤的都一层一层向内扬声道:“长乐公主来了。”竟不让我等候,十数人直直将我拥进去,入内未及拜见便已被母亲叫起,母亲将我打量一眼,微笑颔一颔首,带着些嗔怪地道:“出了宫就这么快活?将你阿娘都忘了?这么几日,连一封书信都没有,若不是你阿嫂叫你,只怕我想见你都见不到。”
  我其实前一日便曾递牒请见太子妃,韦欢却推脱着不肯见我——自那日她从绫绮殿走了以后,我们之间的往来便流于表面:她会在守灵时派人来看顾我,会在我身体不适时叫我的侍儿到跟前察问详情,会在我迁居时遣人道贺、赐下丰厚的赏赐和勉慰的话语,我则按礼节在外命妇的班中朝觐她,按规矩递表谢恩,或是按惯例遣人问未来皇后的起居。我们两个从未在私下里见过面,就算在母亲那里遇见,也不过点个头,干巴巴地说两句官面话。
  我知道她恨我,不止是因那日屏风后我的鲁莽举止,亦是因为我们两个自出生便有的身份鸿沟。我自出生以来所受的宠爱,的确足以让许多相干或不相干的人痛恨,而母亲的强势则更滋生了这股痛恨。
  我的大多数女性亲戚都和我交情平平,而且这交情在今年父母为我举办盛大婚礼、赐宅兴道坊,李睿为我频增封户、累赐厚赏时就更淡了。如今连从前还有话说的清河、新安两个姑姑见了我,都要忍不住揶揄打趣几句,更别说其他人。
  但是韦欢对我的痛恨,与这些人的痛恨恐怕还不一样。我从前不懂,近来一人独居,才渐渐地琢磨出一些味道。
  无论前世,还是这一世,我都是从未真正离开过父母护持的人,两辈子的父母虽然身份殊异、性格有差,却都待我如掌上明珠,从饮食起居到身家前程,都恨不能倾尽己身之力,这一世母亲因我有心痛症,从小更是溺爱非常,一切阴私龌蹉,甚至这时代里再正常不过的屠城、杖杀等事,都不肯让我耳闻。我从未真正的吃过苦、受过累,三十余年间最大的烦恼,也不过是女朋友变成了嫂子这样与身家性命比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韦欢却几乎从未得到过关爱和重视。在家里,她是族中庸碌子弟的孽生子,生母身份低微、长兄放荡无行、同母兄前途晦暗,在伴读中,她是名族旁支,祖上附姓联宗、生父官职猥下、自身亦非有惊人才貌,在我宫里,她是无名无分、身份尴尬的外人,不是平民采选进来的宫女、不是掖庭生长的官婢、没有同乡发小、无根无基、身若飘萍。她一直在为自己谋划着,夜里偷偷读书,不顾世家脸面、刻意讨好宫人,为了附和我,又不惜翻脸得罪同侪。
  她大约是曾进宫的那一班人中最努力的。可是一切的努力,却都敌不过李睿或是我的一句话。
  倘若她未曾那么努力过,也许便不会有这样的怨恨。
  倘或我没那么认真的动过心,大约也不会对她有这样的怨恨。
  可我毕竟是动了心,直到现在也还动着心。
  我看了韦欢一眼,跪坐到母亲身侧,笑道:“阿娘想见我,派个人说一声,就是三更五更,狂风骤雨,我也马上就进来了,可阿娘又不说。我倒是想进来了,只怕阿娘事忙,不肯见我。”
  母亲挑眉:“照你说,你不来见我,倒是我的过错?”
  我挽住了母亲的手,赖着她道:“阿娘不知,如今我是出了宫的公主,若是宫内不召,想进来可不容易了。要等天明时候,在宫门递牒,候人一层一层地传到阿娘手里,再等阿娘有空叫进。一来一回,就是半日过去,进来说不几句,又要走了。若是阿娘真心想见我,那自然不用说,若阿娘只是可见可不见,最后却不过母女情面见了一见,那已是有些勉强了。可若阿娘只是虚情假意地说想我,其实根本不想见的,白让我在那等着,身边人来来去去,都是有脸面进宫的,叫我怎么好意思?”
  母亲失笑:“你这小鬼头,分明是自己懒,倒怨怪宫里通传,你倒说说,这宫里有谁敢拦着你长乐长公主的牒,不让你进来见我?”
  我刚要开口,韦欢已先轻声道:“二娘说的通传,是别人进宫的等法。若是二娘来,自然是不一样的。六郎和我早便同宫门上说过,二娘一来,直接引入,不必等候,大约二娘一向不来,还不知道。”
  好一句“六郎”。我抿唇道:“原来是这样么?我前日不知道,倒白等了一回了。”
  母亲笑道:“好了,你阿嫂既这样说,以后你进宫便方便了。若再偷懒不来,可就没有借口了。”
  我将头靠在母亲肩上,两眼只看韦欢:“要是这样,我一定日日进来,哪怕阿娘和阿嫂嫌我烦,躲着不见了,我也要追到地方,直到见了为止。”
  母亲大笑:“那倒是再好不过了。”说了几句,门口有宫人来向里面人使眼色,里面的人又悄悄附在婉儿耳边说了几句,婉儿便上前道:“陛下带着郑驸马过来了。”
  我的脸色不由自主地一沉,母亲笑道:“他们来得倒是巧,叫他们进来。”又止了婉儿带人设帘帷:“都是家人,不必拘束。”
  说话间李睿便已经走到门口,韦欢与我都到门口去迎他,殿中寒凉,韦欢从宫人手里拿了件外衣,等李睿进来便要替他穿上,李睿却漫不经心地挥挥手,对着我故作惊讶的笑:“这么巧,太平也在这里?”
  我看了郑博一眼,弯腰对李睿一拜:“陛下。”他忙忙地将我扶起:“都是自家人,如家人礼即可。”又让我去拜郑博:“郑二郎也在,你们夫妻倒是赶得在一处了。”
  满殿中人都满眼期待地看我,我只好对郑博略拜一拜,他面色也不大自然,还我一礼,僵硬地来牵我的手。
  我以前从不觉得男人讨厌,被他牵着,却觉手上黏腻的恶心,抬眼去看韦欢,只见她面上带着淡笑,重又立在母亲身前。
  李睿带着我们向母亲行了礼,母亲方才极随意,这会儿却庄重得很,对李睿略一点头道:“难得一家人聚得这样齐,不如都在我这里用了晚饭再去,六郎觉得呢?”
  李睿看看我,又看郑博,笑道:“那是最好了。”看韦欢一眼,韦欢便回身吩咐宫人,顷刻间便已在旁殿设出席来,李睿与她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