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gl]为凰-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的声音了,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他的口中就连一句话都说不出,只剩下了“呜呜”的哽咽声。
  乾庆帝从喉咙中挤出了“啊”这个音,他什么都看不清楚,无处不在的疼痛甚至不能让他肯定自己是否活着,然而他听出了常有福的声音。他想要抓住常有福的手,就像是他小时候经常做的那样。
  苏云芷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对于她来说,此刻就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了,却也是黎明前最深的黑暗。如果乾庆帝在此时对着常有福说了什么不该说的,那她就不得不让常有福“殉主而去”了。
  淑妃娘娘觉得自己真是太伪善了,哪怕到了这种时刻,她依然想要做一个好人。
  常有福知道乾庆帝有话要对自己说,他已经完全失了奴才的本分,顾不得淑妃就在一旁看着,连忙由全跪的姿势换成了半蹲的姿势,然而把自己的手塞进了乾庆帝手里,耳朵凑近了乾庆帝的嘴边。
  乾庆帝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紧紧地攥着常有福。他的嘴唇开开合合,每发出一个音都很痛苦。
  “要、要早、早……”乾庆帝耗尽了力气才挤出了几个字。
  苏云芷面色哀戚,整个人却已经紧绷了,乾庆帝到底有什么打算,是想早点立储,还是想要早点做什么?到了这种最关键的时候,乾庆帝唯一信任的人果然就只有一个常有福而已。他根本就没有把心神分给苏云芷。而如果他对常有福说的和苏云芷写好的圣旨有冲突,那常有福的命就留不得了啊。
  “好好好,要枣泥山药糕,奴才亲自做的,皇上您要尽快好起来啊!”常有福哭着说。
  苏云芷松了好大的一口气。
  枣泥和山药,这都不能算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可是对于幼时的乾庆帝来说,常有福为他做的枣泥山药糕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后来,他就当上皇帝了,太后们在政事上一直限制着他,在吃喝玩乐上却始终纵容着他。他是皇帝,他坐拥天下,于是他已经很久没有吃上常有福亲自做的糕点了。
  得到了常有福的保证后,乾庆帝仿佛终于没有什么遗憾了,他手上的力气渐渐消失了。
  常有福连忙把乾庆帝已经开始往下滑的手又重新抬起来,将自己的老脸贴在乾庆帝的手上:“皇上!皇上!皇上!”他这三声,一声喊得比一声响,到了最后一声时,声音尖利得就如同杜鹃啼血。
  苏云芷紧紧地盯着乾庆帝的眼睛,那双不甘心闭上的眼睛渐渐地失去了神采。
  台元嘉匆匆赶来时,常有福恨不得哭晕过去,他嗓音嘶哑,已经发不出正常的声音了。而淑妃娘娘正呆呆地坐在床边,两眼无神。如果她真是一朵花儿,那么她已经枯萎了。台元嘉的心里沉了沉。
  乾庆十七年,帝崩。
  勤政殿内的一切都很乱。台元嘉觉得自己整个脑袋都是疼的,如果可以,他也想要像常有福一样干脆崩溃地哭晕过去算了,然而他不是常有福,所以他不能晕。皇上死了,太子还没有立,接下来的局势可想而知有多么乱!那些朝中的大臣们个个都有野心,那些权势不小的世家们个个都想要伸手。
  就台元嘉本人而言,只要坐上皇位的是乾庆帝六个儿子中的一位,那么无论新皇是谁,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区别。然而,事情是不可能这么简单的。确定新皇的过程将是云朝各方权势洗牌的过程。
  哪怕乾庆帝在临死之前留下了一句口谕也是好的啊!那他们就知道该支持谁了!
  台元嘉忽然把视线投向了淑妃娘娘。淑妃娘娘仿佛已经傻掉了一样。她脸上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她不哭也不闹。然而这样的淑妃娘娘反而更加让人心疼了。台元嘉作为禁军首领,之前见过淑妃好几次,每一次她都光彩照人如同初升的旭日。然而,此时的淑妃娘娘身上已经没有了一丝鲜活的气息。
  “娘娘,皇上可留下了什么口谕?”台元嘉不忍打扰淑妃,却又把全部的希望压在了淑妃身上。
  苏云芷慢慢转过头,她似乎反应了很久,才明白台元嘉说的是什么。她的眼睛看向了台元嘉,然而她的眼神却从他的身上掠过去,看向了虚空中的一个点。又过了好久,她忽然崩溃似的痛哭起来。
  台元嘉依稀能听到淑妃娘娘的哭声里泄出了一两句类似于“你竟这样狠心”的话。
  台元嘉心中一跳,莫非皇上打算让淑妃殉……了?面对淑妃娘娘这样一个活色生香的人儿,台元嘉忽然就生出了几分不忍心。他的心里甚至冒出了几分不该有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可以为淑妃保密。
  对,只要他们都不说,谁又能知道皇上下过让淑妃陪葬的口谕呢?
  如果淑妃只是一个空有美貌的女人,台元嘉不会为她的死感到可惜;但淑妃不光有了美貌,她还聪明,她还果敢,自乾庆帝昏迷后,她为了保护皇上做的那些事都被台元嘉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台元嘉对着淑妃有了一种不自知的动心。他却以为这种情绪应该归结为“欣赏”。
  苏云芷不知道台元嘉都脑补了些什么。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她的一举一动就绝对不能出错,所以她要哭,因为她扮演的淑妃娘娘在这种时刻是必须要嚎啕大哭的。等到终于哭够了,苏云芷的眼睛已经肿得有些睁不开了。她擦了擦眼泪,慢慢地站了起来,将一身的脆弱换作了一身的傲骨。
  “本宫奉皇上口谕拟了一道圣旨。台大人,劳您去将众位内阁大臣都请进来吧,本宫要当着众人的面宣旨。”苏云芷站在那里,仿佛要被圣旨上的内容压垮了,然而她始终咬着牙,不愿意叫人看出她的难堪。她停顿了几秒钟,又说:“再把几位老王爷并宗人令一同请来,不要落下了任何一位。”
  后宫接见外臣的地方在延春阁。苏云芷坐了上位。
  内阁大臣和老王爷们很快就来齐了。对于淑妃娘娘即将要宣布的圣旨,大家心中都已经隐隐有了一些猜测。京师已经戒严。皇上薨了,最重要的不是哭丧,也不是各寺庙敲钟三万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确定新君。凭着皇上对淑妃娘娘一贯的纵容,莫非他在临终时把新君的选择权交给了淑妃吗?
  一些大臣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就算淑妃娘娘手里有一道圣旨又如何呢,皇上昏迷了那么久,谁知最后的时刻到底有没有真清醒过,他们完全可以说这道圣旨是淑妃伪造的!要知道,淑妃在众位大臣那里的口碑可一直都不太好。
  所以说,想要谋划点什么人还可以继续谋划,想要把水搅乱的人还可以继续把水搅乱,不满意圣旨中新君人选的人自然也可以继续不满意。淑妃一个妇道人家,就算有了圣旨也压不住将乱的局势!
  苏云芷整个人显得无比疲惫。
  其他人多多少少都以为淑妃一定在圣旨中捞到了好处,只有台元嘉看出了淑妃的不对。如果乾庆帝临死前给淑妃铺好了路,那么淑妃此刻就算为皇上的死心痛不已,但她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处境。
  可现在,淑妃分明已经要摇摇欲坠了。她不过是在强撑而已!
  对了,淑妃不久前还哭诉过皇上对她太过狠心。台元嘉忍不住替淑妃担忧了起来。
  当着众人的面,淑妃缓缓地从袖子里抽出了圣旨。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这道圣旨上。上面写的东西将关系到接下来的局势该如何变化。淑妃娘娘一字一句地把圣旨上的字念了出来。随着她宣读圣旨的声音,所有人的算计都成了空,因为乾庆帝竟是下了一道最出人意料的圣旨,也是最适合的圣旨。
  台元嘉和其他人一样跪地高喊吾皇万岁,此时的他终于明白了淑妃娘娘的痛苦。
  明明皇上那么宠爱淑妃娘娘,然而他为了朝纲稳定,却大力抬举了淑妃娘娘的“仇敌”——宫皇后。不,很快就会是宫太后了。宫太后一旦掌握了权柄,曾经和她作对的淑妃自然就没有了好下场。
  这道圣旨还是乾庆帝口谕而淑妃亲拟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淑妃太过残忍了。
  没有人怀疑淑妃娘娘在圣旨中动了手脚。因为这份圣旨对她一点好处都没有。没有人怀疑她和宫皇后联手做了这一切,因为她们之间的敌对关系是不可调和的,也因为宫皇后已经自请闭宫祈福了。
  苏云芷把圣旨合拢,无力地递给了台元嘉。然后,她起身离去,起身的一瞬间甚至有些踉跄。
  台元嘉把圣旨递给了首辅大臣。这圣旨是要拿下去存档的。
  在圣旨中,皇上竟是将皇后之子封为了太子。宫皇后没有亲生子,但既然圣旨是这么写的,那么她完全可以把一位庶子认作亲子。而只要她认了一个儿子,新君自然就确立了。嫡子继位名正言顺。
  因为这道圣旨,禁军、守中军、近郊两大营等保皇军都能理直气壮地站到宫皇后这一边。
  想要闹腾的人因为“皇后之子”四个字已经闹腾不起来了。因为,不管他们费尽心力把哪位皇子推上皇位,他们都不可能从中得到过多好处了。此时的宫皇后,日后的宫太后,她才是最大的赢家。
  想要在新君人选上动手脚的各方势力,其实都是想要立一个亲近己方势力的傀儡;而现在“皇后之子”四字意味着新皇已经成了皇后的天然傀儡。当然,皇后名声极好,她一定会好好辅佐新君的。


第70章 
  淑妃娘娘并没有回华阳宫,她重新回到了勤政殿。
  在皇后娘娘的地位真正稳固之前,淑妃娘娘还要继续演下去。
  云朝大行皇帝的停灵处不在勤政殿。所以,此刻的勤政殿非常安静。苏云芷慢慢地穿行在其间,过路的宫人见到了她,尽管诧异她为何还会回到这里,不过宫人们大都会迅速把脑袋低下行礼问安。
  在这个宫里,一位宫人想要活得尽可能长久,就一定不能多看、多问、多做、多想。
  苏云芷走到了乾庆帝最后躺的那张大床前。此刻,床上已经没有了人。苏云芷没有坐在床上,而是选择靠着床沿滑坐在了地上。她慢慢地屈起膝盖,然后把自己缩成了一团,显得有那么几分可怜。
  乾庆帝崩了,大部分人最想要关心的问题都是新皇的人选,就连死去的乾庆帝都已经无法牵扯人们的多少心神了,更何况是失去了靠山后明摆着要倒霉了的淑妃娘娘呢?没有人在乎她的,没有人。
  苏云芷小声地哭了起来。她的脸埋在膝盖之间。于是人们看不到她的表情,只能听到她的哭声。
  “淑妃娘娘,这里马上就要封殿了,您看?”一个尖细的声音在苏云芷身边响起。说话的人是一个小太监。他应该是那种地位不高不低的三等太监。苏云芷抬起头,用通红的眼睛看了这太监一眼。
  小太监耐心地等着淑妃娘娘起身离去。然而苏云芷却忽然崩溃似的破口大骂了起来。
  “封殿?本宫允许你这么做了吗?!皇上尸骨未寒,你们就一个个都抖起来,还有没有把本宫放在眼里?”苏云芷的眼中迸出了骇人的光芒,“好啊,你们都打算去她面前讨巧卖乖了,是不是?”
  向来举止优雅的淑妃娘娘何曾有过这样癫狂的时候?她果然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啊。就是皇上昏迷不醒的时候,她都没有迁怒过伺候的宫人,然而她现在却在为难一个言行上并没有出错的小太监。
  她在害怕。
  所以,她在虚张声势。
  “呵,你们去啊!去她面前卖好啊!只是,本宫的丑话先说在前头,若你们以为踩了本宫的脸面就能讨好皇后了,那你们就太天真了!本宫再如何,也是皇上亲封的淑妃娘娘,又岂是你们这些小人能够作践的?!”苏云芷慢慢地站了起来,“本宫今日就一直在这待着了,看你们谁敢封这个殿!”
  奉了台元嘉之命前来看顾淑妃娘娘的周森站在殿门口没有进来。这样的淑妃娘娘让他觉得无比陌生。然而,他却是可以理解淑妃的,毕竟她深爱着的皇上死了,而且皇上临死前还背叛了她的爱情。
  但凡皇上心里真的存着一点点淑妃的位置,他也该给淑妃安排好一条退路啊!
  小太监吓得惊慌失色,老天爷知道他真是冤枉的!其实他根本就没想过要为难淑妃娘娘,但既然淑妃娘娘这么说了,他也只好跪在地上,拼命地磕头认错。他得罪不起一个淑妃,即使她要失势了。
  周森对着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小太监用跪爬的姿势慢慢退出了宫殿。不过,周森却没有就此走到殿内去。即使现在是特殊时期,他也不能和一位宫妃同处一室。因此,周森就在大殿的门口守着。
  殿内没了外人,淑妃娘娘刚刚的尖牙利嘴便又消失了。她趴在床边,小声地啜泣。
  周森沉默地站着。
  过了好久,常有福被他的两个小徒弟扶着,也踉踉跄跄地走来了。皇上驾崩时,常有福直接都崩溃了,哭着哭着就晕了过去。而现在,他醒了,也挣扎着回到了勤政殿内。他和苏云芷一人占据了床的一边,就着乾庆帝最后躺的地方,似乎都沉浸在哀伤之中。灵堂里人太多,这里反而更适合哀悼。
  苏云芷小声地哭。常有福安静地流着眼泪。
  过了好久,苏云芷叹了一口气,说:“本宫要自请去皇陵给皇上守灵。”
  “娘娘!这万万不可啊!”常有福愣了下,擦了一把眼泪,赶紧劝道。皇陵中的生活非常凄苦,即使他感动于淑妃对皇上的真心,但凭着皇上对淑妃的喜爱,他肯定舍不得让淑妃娘娘去受这个苦。
  苏云芷长叹了一口气,说:“还未叫你知道,之前皇上刚醒没多久,本宫就奉他的口谕写了一道圣旨,已将皇后之子封为了太子。如今皇上不在了……本宫留在宫里也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皇陵陪着皇上,清清白白安安静静地过下辈子。再说,他舍得抛下本宫,本宫却真是舍不得离开他的。”
  常有福彻底愣住了。这些事情确实是他还不知道的。
  不过,常有福并没有怀疑圣旨的真假。乾庆帝平时就表现得在很多事情上很倚重皇后,而皇子们的生母身份普遍不高,如果不给皇后足够的权利,若太子生母仗着血缘关系对太子指手画脚,只怕日后又会生出祸事来。即使乾庆帝平时一直防范着皇后身后的宫家,但如果他知道自己活不久了,那么宫家的存在又反而是宫皇后的一个优势了。母族势大,小太子(马上就是皇上了)的地位才会稳固。
  这是乾庆帝在仓促之下能做出的最好的安排。
  然而,这个安排中也是存着隐患的。宫皇后现在看似极好,她的名声也比冯谢两位太后年轻时要好很多,即使是最严苛最守规矩的御史,他们也寻不出皇后的错处来。然而,谁又能保证皇后会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呢?如果她或者她身后的宫家生出了野心,那么谁知道新皇又是不是下一个乾庆帝呢?
  常有福是陪着乾庆帝从那段艰难的日子中走出来的人,他很难不让自己多想。
  苏云芷还在小声地说话。她的情绪显得很混乱,因此她说的话也是乱糟糟的。哪怕常有福没有回应她,她也能继续说下去。她翻来覆去地说着要去为皇上守灵,一个字一个字仿佛染上了血和眼泪。
  常有福就着跪在床边的姿势往前蹭了一步,语重心长地说:“娘娘!万万不能啊!皇上对您的心意,奴才瞧在了眼里,又记在了心里,他虽倚重皇后,但他最在乎的人就是你啊!娘娘,如今皇上不在了,把太子和江山托付给了皇后,难道您不帮他看顾着吗?若是皇后立刻就容不得您了,那……”
  如果新皇刚刚登基,宫倾马上对着苏云芷发难了,那就证明宫倾之前的贤良淑德都是装出来的,那么保皇派们就必须要想办法限制宫倾手里的权利了。但如果宫倾能够善待苏云芷,那保皇派们就能暂时信任皇后,并暂时和她结为同盟。就现在的局势来说,自然还是保皇派和宫皇后结为同盟更好。
  苏云芷的存在,就是一块试金石,一块能够证明乾庆帝没有选错人的试金石。
  所以,淑妃娘娘绝对不能去皇陵给皇上守灵。她要继续生活在后宫之中。只有她继续和皇后针锋相对,从某种角度来说,新皇才会更加安全。皇后有遗旨,有天然的地位优势,但淑妃身后可以有一部分的保皇派。淑妃是枚很好用的棋子,因为如果这颗棋子用废了,保皇派可以毫不犹豫地丢掉她。
  简单地说,保皇派可以扶持淑妃来限制皇后,正如当初的高宗选择用谢太后来遏制冯太后一样。但与之不同的是,谢太后手里握着足以匹配她身份的权柄,于是她这颗棋子就慢慢地脱离了控制。而淑妃什么都没有,她在限制宫皇后成为下一个冯太后的同时,她本人却绝对成为不了下一个谢太后。
  这是常有福能想到的事情,也是台元嘉等坚定的保皇派所能想到的事情。
  常有福哭着说:“娘娘!您放心吧,皇上身边有老奴陪着呢。老奴陪了皇上二十年,已到了这两鬓斑白的年纪,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跟着皇上去了……娘娘,您万事看开些,还是让老奴去守灵吧!”
  常有福想要把苏云芷留在宫里,至于他本人,他是心甘情愿要去守灵的。正如淑妃说的那样,不能让皇上身边没一个知心人陪着。常有福照顾了乾庆帝一辈子,他哪里舍得让乾庆帝孤孤单单的呢。
  至此,苏云芷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她把常有福远远地打发走了。
  常有福太过忠心,为了乾庆帝,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苏云芷不想弄死常有福,但他如果留在了宫里,那么总有一天会意识到某些事情的不对劲。现在,常有福自请去了皇陵,这是最好的安排。
  苏云芷做了她能做到的所有事情,接下来要看宫倾的了。


第71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
  然而,宫倾一点都不急。
  在苏云芷伪造了圣旨后,无论谁坐上了皇位,宫倾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六位皇子全部都是奶娃娃,除了大皇子已经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其余的几个甚至还没有开始识字。于是,在宫倾眼里,这些孩子并没有任何区别。哦,区别还是有的,因着苏云芷的关系,宫倾对于大皇子自然要高看一眼。
  所以,宫倾可以无比坦然地把众位老王爷、宗人令和内阁大臣请进宫来,大家一起就新皇的人选进行友好的商讨。她无法像苏云芷那样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无害模样,但她却用另外的方式表现出了自己无害。她仿佛很守规矩。循着祖训,循着礼法,循着世间法,她一句不曾说错,一步不曾走错。
  这样的主母是世人最欣赏的主母。
  此时的女人社会地位很低,无论是做女儿时,还是做媳妇时,她们都有一堆的规矩需要守着。然而一旦她们熬死了自己的丈夫,只要她们本身不是那种扶不起来的人,她们的腰杆仿佛一下子就能挺直了,从一个“顺从者”变成了一个“掌权者”。无论是皇室,还是世家,还是乡野小民,皆如此。
  太平公主欲效法则天大帝,武则天成功了,她却失败了。这是为何?因为局势发生变化了,因为她们要面对的对手的能力不一样,因为太平公主的政治手段比不上武则天,也因为武则天是李氏皇族的“媳妇”,太平公主则是李氏皇族的“女儿”,男人们能容忍“主母当家”,却容不了女儿出头。
  所以,“哀家”这个自称其实是相当美妙的呢。
  宫倾正襟危坐着。因为要守孝,她头上的簪子换做了素雅的白玉簪,上面垂着一个很小的坠子,坠子轻轻巧巧的,只要有一阵微风拂过,它都能立刻活泼地动个不停。然而,此时那坠子纹丝不动。
  这足以证明宫倾的定力。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了一样。
  自古选立太子时,最终结果无非就是立嫡,立长,立贤,立爱。此时虽是在选立新皇,但考虑到眼下的情况实在太过特殊,其实也和选太子时差不多。所以,可供参考的条件无非也就是这么几个。
  嫡,没有。乾庆帝的遗旨是选立了嫡子,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嫡子。
  贤,几个奶娃娃,都还没有到能见到外臣的年纪,谁知道他们哪个更贤!
  爱,也没有,乾庆帝在世时没有表现出对哪个儿子更偏爱一点,而宫倾此时不能拿她自己的喜好来说事,毕竟她要表现出自己毫无私心的一面。而且,事实上,她对于几位皇子还真没有什么偏爱。
  于是,算来算去好像就只剩下了一个“长”字了。
  事实上,如果让宫倾来推举皇子的话,她为了证明自己毫无私心,确实就只能拿大皇子来说事。否则的话,无论她提起了谁,都会被有心人看做她已经和那几位皇子的生母或养母达成某种协议了。
  此时的宫倾依然要小心行事,因为她手里握着的权柄还太少了。
  于是宫倾淡淡地说:“本宫的意思是,不如就过继大皇子到本宫膝下吧,他年岁长些,毕竟懂事些,日后能早日当得重任,且能照顾好后面的几位弟弟。众位大人以为呢?”因为乾庆帝此时还没有正式下葬,谥号、庙号等也都还没有确立,于是宫倾此时的自称依然是“本宫”,而不是“哀家”。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几位皇子的条件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