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在红楼梦世界-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话说回来,读书终究是第一正途,以致有人说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话来,此言虽稍嫌夸张,但实质上也是如此。
举凡世家大族的子弟,能读书的尽量读书,搏取一份功名,实在没这天份,才退而求其次,接手家族中的一些生意。当然,科考没那么简单,能走到乡试这一步的,已是少之又少,因此,世家大族的子弟也还是以经商的居多,另有一部分管理家中的一些具体事务,比如田庄、银库、仓库等等,却跟经商无涉了。
宝钗并不介意贾玮是读书还是经商,但贾玮若真的弃学经商,她也不免会稍稍感到惋惜,对方学业上突飞猛进的迹象相当明显,连姨夫这样严苛的人,也是赞赏过的,未来在功名上有一份前途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就此放弃,不做尝试的打算,无论如何,想想就觉得是件憾事。
“只是想着好玩而已,怎么也不可能放弃学业啊……姐姐就当是句玩笑话吧。”贾玮微笑起来,他当然可以做到收放自如,跟宝钗谈话也一样,一句话就将前一句话否认掉了。
他刚才自然是在试探。
这种试探并非闲得无聊,不管怎样,宝钗是他妻室人选之一,而且可能性较大,他稍稍透点口风,让对方有个心理准备,顺便也提前看看她的反应,倒是颇有一番意义的。结果,对方除了起初的讶异,以及略略流露出来的惋惜外,一切表现平和,这很难得,他清楚得很,他在对方心中其实已是未来夫婿,对于他有可能弃学经商,对方这种反应,倒让他有了些感慨,这女子究竟是不一般的,一切她看得透,看得明白,却顺乎自然,不会强求。
当然,黛玉也肯定不会介意他弃学经商,她一向对他是无条件的,哪怕是糊涂人也好,既然如此,就很难拿此事,做俩人之间的比较了。
“哦,原来是玩笑话儿啊。”宝钗听了,浅浅一笑,就没再说此事了。
湘云这时却说道,“经商我就不知了,科举甚好,前几日有个世交家的卫公子,据说是国子监的监生,很有些才华,到我们府上,我从珠帘内望出去,人物模样儿就不说了,人站在那儿,自然而然就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可见念书科举不单单是能搏取功名的,连人的气度风采都能改变。”
“你也真是胡闹,别人家的公子到你府上,你一个千金小姐,也敢去偷看?”宝钗轻轻掐了掐湘云脸蛋,摇头笑道。
“看看一个陌生公子而已,何况是在帘子内偷看,他又看不到我。”湘云黑白分明的眼睛眨了眨,很不以为然。
“我倒是忘了,你连男子也敢扮,这倒不算什么了。”宝钗打趣道。
湘云一向洒脱,颇喜魏晋风度,自诩是真名士自风流,扮做男子的事做过,喝醉酒的事做过,别的小姐不敢做的乱七八糟的事儿,她统统做过。
那么,偷窥一下陌生公子,的确也不算怎么出奇的事儿了。
“恩,正是呢!”湘云闻言自己也笑了,“后来,我还打听到这位卫公子,在京城是有名的才子,他的好几篇诗词,我也看了,都是那些下人从外头抄来的,名不虚传,真真是个有才华的,可谓句句珠玑……”
“这位卫公子,是不是叫卫子怡?”
她正说着,贾玮从旁忽地问道。
“爱哥哥,你知道他?”
贾玮苦笑地点点头,“倒是有所耳闻。”
他刚才一听湘云说到姓卫的公子,心中就格登了一下,猜到十有八九是卫若兰卫子怡,一问之下,果真是他,他没想到俩人这么早就有了隐约的交集,卫若兰居然到了史府中,湘云竟也偷看到了对方,还读过对方的诗词,如此看来,俩人确有缘份,定亲也是缘份使然。
他现在压根无法准确得知此后俩人定亲的日子,但应该是很近了,他原想着等待机会再处理此事,眼下看起来,不能多等了,得自己主动制造机会才行,总之,决不能让卫若兰和史湘云定亲。
“爱哥哥,你听到的,是不是如我适才所说的一般?”
“……恩。”贾玮略一踌躇地说道,他觉得打击卫若兰在湘云心中的形象,毫无意义,在史府,湘云毫无地位可言,婚事上更容不得她做主。真到了卫府上史府提亲的时候,恐怕史府的长辈拍板过后,才会告诉她一声,征询意见什么的,以她的地位,就免谈了。
此外,他对卫若兰其人,印象相当不错,此人是谦谦君子无疑,让他随意地说些对对方不利的话,他也做不到,倒是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在里头。
“爱哥哥你也这么说,可知这卫公子的才名,并非是那些下人随口胡诌的……恩,他那些诗词那么好,名气也该那么大才对。”
贾玮笑笑,没有接口。
宝钗自然也不会随意去谈论一个陌生公子,转而打断了她的话题说道,“哥哥前些日子给我买了个新款的首饰,我一向不喜佩戴这些饰物,妹妹,你来瞧瞧,若喜欢,你就拿去戴吧。这首饰倒是非常精致的。”
第七十三章 山中高士晶莹雪5
她这边说着,那边湘云听着就有些迫不及待了,“好啊,我瞧瞧看。”
女子几乎没人不喜欢佩戴精致首饰的,宝钗这样的另类除外,一听说有礼物赠送,还是精致的首饰,湘云自然欢喜,她深信宝钗,对方从不言过其实,说精致肯定是精致的。
宝钗就笑着让莺儿去卧室取来。
搁在茶几上,首先盒子就很漂亮,赏心悦目,湘云打开将首饰取出,随后就是一脸的惊叹,她一个公侯千金,在府中纵无地位,但见识却是少不了的,这件首饰正如宝钗所言,精致非常,还超出了她预期。并且,单用精致来形容,还是不够,应该是既精致又新颖,款式上的构造别出心裁,她从所未见,让她瞬间觉得,原先戴过看过的那些首饰都俗了。
若说刚才只是欢喜,见过这首饰,她已是十二分的欢喜,十分之外,多出的两分是意外之喜,“谢谢宝姐姐……只是这么别致精美的首饰,姐姐真的不戴么?”
“你见过我戴过什么饰物没有?除了这……自幼一直戴着的金锁……因此放在那里也是白放着,妹妹既喜欢,自然送给妹妹。”
“恩,那……我现在就戴上。”湘云本来还要推辞一番,但实在心喜这首饰,也就自我免除了这份客套,她行事一向就洒脱,这时便直接将这项琏戴到了颀长的玉颈上,霎时间,玉人、首饰彼此增添了光彩。
莺儿很机灵,立刻跑到卧室取了个靶镜给她照着看。
湘云左盼右顾地看了一阵,才恋恋不舍地将靶境放下,笑语,“这首饰和我有缘,我从此戴着它,再不摘下了!”
俨然是满意到了极处的态度。
她这一说,宝钗和贾玮俩人倒是都笑了。
宝钗笑着,没说什么,赠人礼物,得到别人如此喜欢,她颇感愉悦。
贾玮却是随口说笑了一句,“若非宝姐姐大方,它跟你就没缘了。”
从湘云从盒中拿出首饰的一刻,他就认出这首饰正是他卖出的第一件样式加工而成的,这段时间,他虽忙于办学之事,耳边却也不乏听到金福斋的消息,倒没听说推出第二件样式。对此贾玮也是颇为赞赏,大商家终究有大商家的远见眼光,短时期内一下推出两件新样式,决非明智,只会提前结束第一件样式的商业价值,等待足够长的时间,最好等到明年春推出,效果应该会远远超出。
说起来,首饰刚加工出来时,他倒是准备买几件回去,送给园中这些姐妹的,随后想了想,送给迎、探、惜这三个没问题,毕竟是一个家族的自家姐妹,送给黛玉、宝钗、湘云她们,就完全不同,容易让人误解,无论如何,礼教放在那儿,男女之间送些首饰之类的,相当于定情物了,纵是他敢送,她们也未必敢收,也许黛玉会收下,宝钗和湘云就难说。
既是如此,他就打消了这念头,索性一个不送,也省得自找烦恼。
今日却不料竟在宝钗这儿,见到了这款首饰。
听说是她哥哥送的,他倒不意外,薛蟠百般不好,对宝钗这个妹妹却是相当疼爱,也因此,宝钗虽时时让薛蟠的一些混帐事情惹得生气担忧,也并不减兄妹之情。
总之,俩兄妹的感情极好,他打了薛蟠一顿,以及间接帮了对方一下,都迅速在宝钗这里得到反应,由此可见一斑了。
“宝姐姐本来就大方,自然会送给我的,因而我跟这首饰必定是有缘的了,宝姐姐,你说是不是?”湘云接着贾玮的话,跟他戏谑,小时候,俩人之间的这种戏谑斗嘴极多,到如今,还偶尔会发生。
宝钗莞尔而笑,她自然不会介入到俩人的斗嘴中去,不过,湘云就当她已表明了态度了,“爱哥哥,宝姐姐都同意了我的话,你一个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贾玮实在看不出宝钗哪里支持她了,对于湘云的“神来之笔”,也只能耸耸肩,认输了。
三人又闲聊几句,宝钗提到,“过些日子,我们家就从梨香院搬到旁边的大院子去了,梨香院腾出来,听说采买了一批唱戏的女孩儿,要住进来。往后倒是有戏文听了,更加热闹了。”
湘云听了很兴奋,她好奇心一向比别人重些,当下就缠着宝钗问东问西地问个不停,宝钗也一一将所知道的情况跟她说个遍。
她们这样说着,贾玮几乎没怎么费劲地就想起书中的记载,来的确实是一帮小女孩,其中一个叫芳官的,极其伶俐,原本跟宝玉还有一段缘份的,后来这帮女孩儿,就如被风吹散的花儿,流落到各处去了。
“呵,有戏听了。”贾玮反应和宝钗一样。
他这时倒没有太多感慨,剧本已被改过,一切不同,很多事只是刚刚开始,如幕布才揭开一角,许多人的命运会因他的到来而改,这些女孩儿也是一样。
半个时辰后,贾玮和湘云同时向宝钗告辞,贾玮想回到院里睡一觉,忙得事情太多,让他这个十四岁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得好生休息,补充体力。
看来,这阵子忙完,要考虑锻炼身体了。贾玮冒出这个念头。
湘云与他同行,她去看看袭人,顺便再回到黛玉的潇湘馆,每回来大观园,她基本都在她那儿过夜。
他俩走后,送到门外的宝钗转身回到屋中,莺儿就凑上前去,有些急不可耐地将贾玮所说的两句话,跟她复述了一遍。
“二爷说……他比较相信道士说的,随后……随后,他又说,他不是不相信和尚说的,姑娘,这是什么意思啊?小婢实在不明白……”
“……啊?”
莺儿说的没头没脑的,让宝钗莫名其妙。
莺儿只得将一路上的事情说了个大概。
“他在逗你呢。”宝钗总算明白,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话儿,白玉般的脸庞一红,告诫道,“往后,不可再在宝二爷面前说这些疯话了。”
“可是,这是太太交待的啊。”莺儿口中的太太,自然指的是薛姨妈。
“太太交待的,也不许说。”
“哦。”
莺儿一副乖巧的模样儿,实际上宝钗这话,她压根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了。
在她看来,姑娘再大也大不过太太去,太太的话,她不能不听,更重要的是,这事是为了姑娘好,为了姑娘而违背姑娘,是可以的。
第七十四章 收官
忙乱的日子时间很快,经意或是不经意,说溜就溜走了,毫不停留。
几天过去,招生的人数一直在增加,先是成倍的增加,此后渐缓下来,到了第九天,人数突破了二千人,达到了贾玮的预期,而次日,也就是正式开学的日期。
对于这个结果,即使贾玮本人也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毕竟这种商业模式,在原先的世界大行其道,不等于在这个世界也可以成功复制,能否实现预期,在他心中,也是忐忑之事。
他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参与此事的方方面面的人了。
讲郎先生们是其中最为震惊的,贾玮事先提到的预期目标,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笑话,不但暗里不以为然,明里也当面不认同,眼下结果出来,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还是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
二千名学子,这是什么概念,他们相当清楚,京城道试的学子共有二三万人,相当于每十几人中,就有一个报名参加了这个道试总训。这样的大事,居然让一个私塾的学童做成了,尽管这个学童出身世家大族,门第很高,但他并非借助门第做成此事,而是完完全全靠自身的能力。
当然,最初的时候还有不同意见,有几个讲郎提出,跟能力无关,主要是贾玮有这笔银钱,不然成不了事。但很快就被其他几个讲郎驳了回去,“几千两银子,你们凑凑或是借借,还是有的吧,怎么你们想不到去做?人家能想到,能去做,就是本事!”
最后自然是达成一致看法,贾玮这位世家公子,读书不行,但商业上确有天分。
他们认定贾玮读书不行,无非是觉得以其十四岁的年纪,居然连个县试也未参加过,只能是学业不济的原因。他们猜测合情合理,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是他们问过赵恒后,又似乎不是这么回事,贾玮以前学业糟糕不假,但最近以来,却是突飞猛进,学习天分极高,照此速度,一二年内参加童子试,取得童生资格,毫无问题。便是接着再考生员,也未必不能中式。
一二年内,贾玮不过十五六岁,若真如赵恒所言,有考取生员的可能,至多也不超过十七岁。讲郎这里头,只有林举人一个在十八岁前考中生员,其余的,连同黄举人在内,都只是二十岁后才中式,照这么说起来,贾玮读书哪里不行了?
但对赵恒的说法,他们只是半信半疑。
学业平平,甚至糟糕,但突然间进步飞快的情形不是没有,但极少,就算贾玮也是其中之一,总还得看后续,若是突飞猛进了一阵子后,又重归于平庸呢,还能参加童子试,乃至参加道试么?
赵恒知道说服不了讲郎们,但他自己对贾玮,却真是另眼相看的,自从国子监辩难以来,贾玮表现出的思想和见解,让他印象深刻,随后的一首诗,也显示出机智灵敏,相较而言,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业进步,反倒不算什么了。
他自不会同讲郎们提及国子监之事,贾玮一个学童,在辩难中将一干监生击败,并且这些监生还都是学问才华俱佳者,传扬出去,这些监生只能是难堪,同为监生出身,他并不愿做这种得罪人的事儿。
回到办学的事情上来,粗略算算这其中的进账,讲郎们没有不动心的,倒也讨论了几回,此后效仿贾玮,各种应试之前,办办此类训导堂,应该是个极好的生财之道。此话由赵恒传到贾玮耳中,贾玮只是笑笑,没说什么。在他看来,他此次办学的成功,势必引起诸多人的注意,可不止这些讲郎,这些讲郎只是站得更近,看得更多而已,利益所向,诸多人关注,群起效仿是必然。
但京城各种应试的学子人数就那么多,生源有限,日后再办此类学堂,一拥而上的效仿者,恐怕绝大部分都赚不了钱,反而要贴本。
这可不像他前辈子的世界,整个社会形态的繁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激烈,知识淘汰及更新的速度,尤其是学生的数量,远非这种读书人比例少得可怜的农耕社会可比,各种培训机构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
恰当的时机,贾玮会跟这些讲郎点一点的,但他不会规劝太多,凡是跟钱沾边的事,从来复杂,他不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次日要开学,本来招生的事,就此结束,但据贾芸说,俨然还有学子想报名的迹象,于是贾玮就往后推了推,推后了七天。次日是十一,二十天的训导期,刚好到月底,报名延期七天,最晚招来的学子,也能在下月初八之前,保证二十日的训导。再推迟不可能,初八就是道试日。
如此一来,讲郎的薪酬自然要按日期比例增加,贾玮跟他们讲过后,他们想也不想地就欣然同意,薪酬这等丰厚,他们压根拒绝不了。
七天一晃也过去了,尘埃落定。
总共收了二千九百余名学子,其中介绍他人前来报名的学子,学费或全免或减免,共有数十人,应得款项总数为四万三千余两银子。
这笔银子除去招生人员的总抽成四千三百余两,下剩三万九千余两。
除去图录原先的一千册印制费用三千五百两,以及后来加印的一千九百余册近七千两印制费,下剩二万八千余两银子。
再除去讲郎的薪酬,包括赵恒在内,共是一千余两,下剩二万七千余两。
其他布置学堂、建茅厕、请账房、请厨工、请人员夜间专门值守以防失火等等费用,同伙食赚的钱,相抵扣之后,可忽略不计。
买宅院的银钱,不计算在内,毕竟宅院不算此次投入,将来也要居住,想套现,也相当容易。
此外,贾玮还将国子监的图纸和雕版全拿回来,这本来就是他专有之物,根据行规,印制完后,雕版归付印者,随后,他只稍稍透了个欲将雕版出手的消息出去,就有不少关注此事的书铺老板竞相出价求购。
虽说他们也可通过一定的关系到国子监实地绘图,制成雕版,但一来要耗费时间,二来成本一样不菲,倒不如直接向贾玮购买现成的,反而合算。
贾玮最终卖出了整二千两银子,由东城的一家大书铺买去。
顾老板后知后觉,等他得知与之相关的一切消息,贾玮早已将雕版脱手。贾玮一开始就没打算卖给他,原因自然是因为对方身家有限,拿不出这笔银子来,对方虽从他手中接了八九千两的银子,所赚却不超过二三百两,余下的银钱,全都转付给了工匠及上游的原材料商家们。
以对方这种小书铺的小本生意,就算再凑上所有积蓄,也凑不齐二千两现银。
如此,贾玮下剩的二万七千余两,加上这笔二千两的收入,总额为二万九千余两。
这便是他此次办学的利润。
二万九千余两。这是一般生意人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数目,而他不到一个月时间,到手了。
若再加上他原先卖首饰的九千两银子——这笔银钱虽然大半早花出去了,但因所有成本在前面的计算中,都从学费扣除,这笔九千两银子做为数目,自然还存在,那就是三万八千余两。
此总额除去买宅院的九百两,贾玮所掌控的实际银钱是三万七千余两。
三万七千余两,一叠厚厚的银票,眼下静静地躺在贾玮的怀中。
第七十五章 题外
三月十七的傍晚,贾玮等人的马车和贾芸的马车同时从吉祥坊私宅驶出,随后在荣府附近分道扬镳,各自驶回家中。
夕阳余辉下,鳞次栉比的房屋宅子向四处无尽伸展,炊烟飘起,或冷清或热闹的晚集,行色匆匆赶着回家的行人,这座庄严的城市,在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有烟火气。
经过晚集,贾芸照例停车买了一大堆的鱼肉果蔬,以及糖果糕点。
付款的时候,他显得很轻松,眼下这点钱对他而言,真的完全不算什么了。
招生具体人数是二千九百四十七人,其中他亲自招了八十三人,所得报酬总额为五百五十四两一钱。这是他一开始自己也没想到的,五百余两银子,若是以他之前的收入计算,是大十几二十年的收入。这真是一笔横财。
承贾玮看得起他,给他这个机会,自不必说,一切放在心底。
他现在要考虑的是,用这笔银钱,开个什么铺子。
药材铺、香料铺、书铺、布庄、成衣店、粮店……选择很多,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马车在院子前停下,贾芸轻快地跳下马车。
“给你结结账,明日就不用来接我了。”
贾芸取出散碎银两,结清了下剩的雇车费,让车夫离去。十几二十天来,他雇着这辆马车,穿梭奔忙在京城各处,现在一切忙乱过去,银子赚到了,此刻看着马车远远驶去,倒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里头。
提着东西进入院中,小竹迎了出来,一见贾芸手上的东西,就娇笑起来,“今儿太太已买了好些东西回来了,二爷你又买了这些个,怕是吃到明儿也吃不完了!”
“吃不完就送给街坊邻居。”
贾芸一句话解决了问题,笑着弄弄她秀发,“咱们进屋。”
这段时间,小竹天天吃鱼吃肉,吃零嘴,身上也有铜板,随时可买喜欢的东西吃,已不是那种见了东西就馋得要死的样子了,而他竟也随口说出“吃不完送人”的话来。这在之前,完全不可想象。
贾芸深感幸福的叹了口气。
人若改变,总是很快,恍惚之间,就已跟穷苦的心态作了告别。
一进屋,五嫂子反应也是跟小竹一样,笑着数落他,却没有以往通常是认为浪费银钱而心疼的样子。
贾芸每日都将赚来的银钱放在她这里,五百多两,耀得她眼花,有了这笔银钱,她觉得整个人都踏实安心了。
芸儿的能力她是晓得的,很能干,不然十一二岁到现在,是撑不起这个家的。对芸儿开铺子,她自然很是放心,这几日,已在想像着芸儿开了铺子,娶回媳妇,慢慢发家致富,随后她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