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在红楼梦世界-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夫人对贾政公务上的事,不是很熟悉,讲得有些含糊。
  不过,耐心听罢,贾玮结合了自己的一些判断,倒也大致了解了其中的情形。
  贾政碰到的确实是公务上的麻烦。
  贾政任职工部员外郎,工部有好几个司,他是营缮清吏司员外郎。
  营缮清吏司主官是郎中,一般有数个郎中,底下又有数个员外郎,还有一些主事、照磨等等小官吏。
  营缮清吏司员外郎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由于负责的是宫城、皇城以及都城各处坛庙、宫殿、衙门、城垣等的修建和拆迁,油水相当丰厚。
  据贾玮所知,贾政一年的外快,就近万两银子。
  并不低于一些地方上的主官收入。
  这是贾政一家,这个大家族中的小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有一个主要来源来自陪房吴新登。
  吴新登是荣国府银库房总领,王夫人的心腹得力之人,将他安排在这个位置,贾政一家子,每年都能从中得到不少油水。
  这两项加起来,一年不下一万二三千两银子。
  正因如此,王夫人才会在近年,和和气气地将内当家的位置让出,给了内侄女王熙凤。
  否则,若没有这两个来钱的渠道,纵是内侄女,她也是不愿拱手相让的。
  说起来,贾玫这个职务是皇帝亲自加恩赏赐的,贾母这一房,长子贾赦已袭了官爵,按例,次子贾政不能再袭官爵的。
  不过,历代皇帝对勋臣的后人,皆是恩宠有加,以示并不忘本,毕竟这些人的祖先都有从龙之功。
  因此,时不时地就会额外加恩,提携一些没有科举进式的勋臣后人,而且给的职务通常都是较有油水的文职,或是比较重要的京城防务方面的武职职位。
  总而言之,在皇帝眼中,勋臣家族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比其他体系的官员可靠得多,当然,对皇族有威胁的勋臣家族,一般早在开国定鼎之初,就被皇帝给收拾个干净了。
  贾政供职在这样一个有油水的职位上,有好有坏,好处是有丰厚外快可拿,坏处是凡是有油水的地方,情形就相对复杂。
  复杂的情形,需要一定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否则一个处理不当,就会给自己留下后患。
  得罪人事小,搞不好会因此丢了官职。
  眼下,贾政碰到的就是颇为棘手的事情,不止是一件,而是两件,也难怪他会郁闷地连摔了几只杯子。
  这两件事是这样的,一件是皇城南段的城墙的修缮,一件是北城区平安坊的修缮。
  这就不能不提到,营缮清吏司下属的匠科。
  司里的修缮工程,就是由匠科来施工的。
  此衙门有若干主事,且管理混乱,事无专职,每位主事后面都有上官的影子,例如部里的尚书、侍郎、郎中等,都曾插手过营缮工程。
  甚至一些上官手中还有私募的工匠,专门用来招揽工程。
  这两件棘手事,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修缮皇城南段城墙,经费由户部出,相当充足,自是肥差,匠科内的各个主事及背后的上官都抢着要此工程。
  修缮北城平安坊,其实质是为一些贫民搭建棚屋,由户部和顺天府府衙各出一部分经费,但经费不多,且性质是救济,做不好,极有可能被御史台的官员弹劾。层层追究下来,势必会追究到匠科,这等吃力不讨好的工程自然相互推诿,无人愿领。
  这两件事恰好都是由贾政具体负责的,换言之,他是麻烦的主要承担者。
  这两日来,向他索要修缮皇城南段城墙工程的上官已经好几拨了,但修缮北城平安坊的工程,他催了数回,匠科内却无人问津,反而纷纷大提难处,那些主事背后的上官,这时更是连脸也不露了,只当不知此事。
  以往贾政也不是没处理过类似的事,但这数月来,工部走马换灯似地接连换了一批官员,这里头的水就更混了,连贾政一时间也搞不清状况,该向谁示好,该向谁施压。
  因此,这两件事就变得相当棘手,简直让人上火!
  贾玮了解了事情的大概,略一沉吟之下,就面露微笑。这两件事,他完全可以提供较为完美的方案,帮父亲解决麻烦。
  毕竟他那个时空,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也促使了各种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远比这时空成熟得多,他本人就处理过比这复杂得多的问题。
  他没有在王夫人屋内多耽搁,转身就向“梦坡斋”而去。
  “梦坡斋”书房不在内宅中,贾玮不便带上秋纹碧痕这两位丫鬟,就让她们在王夫人院内候着,等他回来。
  一出内宅,正在廊庑处晒太阳的李贵和茗烟,就小跑着过来,得知他要去贾政书房,忙跟在他身后,一同去了。
  书房内,贾政跟他的一帮清客正在说话。
  说的正是这两件棘手事儿,气氛有些沉闷。
  这些清客也没什么好主意,只是一味宽慰,说些什么东翁身子要紧、不可为此上火之类的话。
  贾玮在屋外听了几句,就迈过门槛,进入屋中。
  贾政今日火气正大,焦头烂额的,见他进来,并没好声气,沉着脸道,“玮儿,你来做什么?”
  “父亲,孩儿来给您请安……刚刚的听母亲说了,父亲公务上有些不顺心,孩儿不才,愿为父亲分忧。”
  “胡闹,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更何况是公务上的事!你娘也真是的,这种事也同你说,你出去罢,好生念书去,念好了书是正经!”贾政险些让贾玮气乐了,指了指门外,让贾玮离去。
  “父亲,孩儿并非孟浪……”贾玮并未理会贾政不以为然的语气,不慌不忙地道,“孩儿确实琢磨出了个办法,您不妨听听,若是不妥便罢,若尚有几分可用之处,也算孩儿尽了一番孝心了。”
  这时,几个清客站了起来,纷纷向贾政笑道,“正是,东翁不妨听听也好,好歹是世兄一片孝心。”
  清客相公与东家叙辈,均要矮上一辈的,因此他们称贾政为东翁,称贾玮为世兄。
  这是风尚使然,也不独贾家如此。
  贾政见说,也不便拂了他们脸面,便向贾玮道,“那好,你且说说看。若是胡言乱语,我可不轻饶!”


第十五章 意外的赏赐
  这话一出口,站在外头的茗烟和李贵都吓了一跳,他们深知贾政的棍棒教育,那可是实打实的。
  俩人不由替贾玮担心,怕他说话不慎,真让气头上的贾政给收拾一顿。
  交换着眼神,俩人想着要不要让哪个婆子,到内宅去跟王夫人说上一声,让她前来消弥此祸。
  书房内,贾玮略略斟酌,开始表面谦逊,实则自信地谈起了自己的办法。
  这番话有观点,有内容,有阐释,有例子,还有一些引申,足足讲了一盏茶工夫,两个时空在社会文明方面差别太大,贾玮力求讲得深入浅出些,好让贾政这些人听得明白。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文明间的差异,高估了贾政这些人对新知识的吸收。
  不得不在讲完后,针对他们的某些困惑,耐心解释了数遍,直到他们基本弄清为止。
  不过,从贾政这些人的反应中,他知道这番努力有了效果。
  从他一开始讲起,贾政就没有打断过他的话,而且越听,神情就越认真,清客相公们也都神色肃然,显然皆已听进去了。
  此外,他讲完之后,他们还各自提出一些困惑的问题,让他解答,这足以说明,他们在努力理解他的办法,换言之,他们对这办法很感兴趣。
  “招投标、打包承建,确实妙啊!”一位清客最先明白过来,抚须赞道。
  “不错,有了这办法,东翁的麻烦当可迎刃而解。”另一位清客附合着说道。
  接着,其他清客也都纷纷表示赞赏。
  往日里,这些清客相公也不乏讨好贾玮的行为,但此次却无疑真心实意,连打量贾玮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按照贾玮的办法,其实就是先将这两项工程,打包成一项工程,从而让两件事变为一件事。
  打包了这两项工程,油水依旧丰厚,想揽此工程大有人在,因此首先解决了原先一项工程趋之若鹜、另一项工程相互推诿的问题,想捞钱可以,但也得把救济工程做起来。
  其次,进行此项工程的招投标,这样就杜绝了上官伸手要工程的路子,反正一概不理,谁也不讨好,谁也不得罪,谁投到标,就谁做,别人也挑不出刺来。
  当然,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招投标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好看的摆设,但那是以后视具体情况而定的事了。
  此番由于暂时搞不清部里的状况,只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反正不惹麻烦便是。
  “好,好,好!”此前没有出声、一直在沉吟思虑的贾政,这时忽然连说了三个“好”字。
  此刻他的神色,已不复原先的恼火和郁闷,可说是喜动颜色,将阴霾一扫而空。
  有了这个办法,这两日来困扰他的难题,确实如清客们所言,已完全迎刃而解。
  从心底里,他感激儿子及时替他分忧,但同时也充满疑惑,觉得此办法如此巧妙,并且深谙官场之道,贾玮绝无可能凭空想来,莫非背后有高人指点?
  但转念想到,刚才贾玮谈及此办法,说得相当之透彻,众清客向他请教,也都能不假思索地作答,若非是他自个想的,还能作何解释?
  贾政不由地自己也糊涂起来。
  他想了想,微笑说道,“玮儿,此办法真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么?”
  贾玮知他必有此问,他能理解,这倒不是父亲信不过他,而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自是孩儿想出来的。孩儿自幼爱看各类杂书,脑中常有各种奇想,但近来渐渐明白,杂书较之圣贤书,便如‘器’和‘道’,并不能相提并论,所谓君子不器,因此孩儿虽胡乱想出此办法,心中仍觉惶恐。”
  贾玮无比低调地说道,并进行了一番“自省”。
  他自然清楚,只有这样说,才是加分之举。
  果然听了此言,贾政面容更喜,旁边的清客相公们也频频点头,对贾玮的谦逊很满意。
  “玮儿,你能这么想,为父甚是欣慰,圣贤书终是正道,非杂学可比……自然,你想出了此办法,替为父分忧,亦是难得,为父不能不赏赐你……这样,为父便赏给你个通房丫鬟,就是太太屋里的彩霞……这是为父早些时候为你看下的,本想着你性子顽劣,等一二年,再指给你,眼下看来,你已长大,通晓事理,就不必再等到那时了……”
  他这边兀自说个不停,那边,贾玮却是神情错愕。
  这是礼尚往来么……他刚想给贾政塞个小妾,不承想,贾政先赏了他个通房丫鬟。
  若非知道绝无可能,他真怀疑贾政得知了他和母亲密谋的纳妾计划。
  yy念头一闪即过,贾玮晓得,大户人家,长辈赏赐给晚辈姬妾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不如此,不足以表达对晚辈喜爱之情,也算是一种风尚。
  只不过他没想到,此事居然会落到他头上。
  彩霞,就是那天贾政外地公干回府时,去怡红院唤他的那个。
  这丫鬟是家生子,一向对宝玉不假辞色,反而对贾环不错。
  一来可能是她与贾环同处贾政院内,朝夕相处,而宝玉却在贾母院内长大,她与宝玉接触不多;二来,她有自知之明,清楚有袭人晴雯麝月等这些丫鬟在,她根本就无从接近宝玉,索性就不理会宝玉;三来,她也有野望,也想当个姨太太之类的,因此便近水楼台,希望得到贾环的欢心。
  贾玮记得书中说,彩霞过了两年,王夫人开恩放她出院,出院后,她母亲原想给她结门好亲事,不想凤姐的陪房来旺家的,求了凤姐,将她讨来,给自家容貌丑陋、酗酒赌博的儿子做了媳妇。
  照此看来,彩霞的命运也算是不堪的了。
  贾玮本要婉拒贾政的赏赐,但这么一想,又于心不忍了,既知彩霞将来的不堪命运,拉她一把总比推她一把的好。
  贾政说给他当通房丫鬟,他不与她通房,拿她当个普通丫鬟便是,横竖通房这种事,贾政也无法强求他。
  ps:原著中贾政确实给宝玉看下了丫鬟,但具体是谁,不得而知,本书设定为彩霞//见原著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原文: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此注。


第十六章 怡红院里一场戏
  接受了贾政的赏赐后,贾玮当即退出书房。
  他此行的目的已完全达到,不必再待下去了,他可以预想到,不出今日,此事定会在两府内被传得沸沸扬扬。
  连贾政和一帮清客相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居然能解决,想不让人刮目相看都不成了。
  何况,还有赏赐通房丫鬟这样的八卦事做为助燃剂,注定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他会被人几十遍上百遍的挂在嘴上。
  他心情畅快,跟在他后面的李贵和茗烟也是与有荣焉。
  今日之事,更证实了如今的二爷非同一般。
  以前,他们跟着二爷,总觉得憋屈,对将来更没指望,现下好了,二爷接连在老爷面前露脸,他们也都有了体面,照这样的势头下去,贾玮在府中的无形地位定然不断上升,日后他们也会得到一份像样的差使。
  来到垂花门前,李贵和茗烟站住了,贾玮独自进去。
  返回贾政院内,到耳房中同母亲略说了几句,贾玮就带上一直等候着的秋纹碧痕俩人回到怡红院。
  他没有跟母亲谈及此事,此事别人告诉她,比他自个告诉她,更会让她高兴。
  至于彩霞的事儿,他就更不愿提起了。
  院子里,几个粗使丫头趁着中午太阳不错,忙着晾晒被褥,屋内,袭人和麝月俩个正做针线,晴雯以及几个丫鬟在一旁斗叶子牌玩。
  见他回来,袭人她们都问起了去老爷那边的情况。
  贾玮具体也没多说,省得解释半天,毕竟这是公务上的事情,比起贾政他们,她们这些内宅丫鬟更理解不了,只是笑容满面地道,“这回老爷他又赞我了,说我出的主意不错,还说我已通晓事理了!”
  他在她们面前说这些话,自然是为了让她们高兴。
  以往她们总为宝玉担惊受怕的,此后,该是让她们常常感到欣喜了。
  果然,袭人几个听了此话,立刻兴高采烈起来。
  公子前两天刚得了老爷的嘉许,今儿居然又一次在老爷面前露脸,这样的好事,简直不知怎么形容才好。
  她们纷纷打听起了细节,你一言我一语的,屋里都是叽叽喳喳的声音。
  贾玮顿感头疼,他实在不知怎么跟她们说明白这公务上的事儿,幸而这时秋纹和碧痕俩人捧着沐盆、巾帕等物进来,给他洗脸,他才得以暂时解脱。
  秋纹碧痕俩个服侍他洗了脸,也加进去打叶子牌,贾玮便在一旁看着她们几个打牌。
  正看没多久,忽然院内的一个小丫头跑来,道,“太太来了!”
  顿时,一屋子都惊动了,袭人和麝月俩个忙放下针线,晴雯她们几个也丢下叶子牌,一起出屋迎着王夫人去了。
  贾玮自然也不例外,随她们一同出去,长辈来到晚辈住处,礼节上必须如此。
  王夫人身边带着十数个管事的媳妇和几个丫鬟、还有好些老妈子,在众人簇拥下,这时已款款进入院内。
  贾玮忙快步上前,施了一礼,“母亲,您怎么来了?”
  王夫人本来是春风满面的,此时见了他,反而瞪了他一眼,佯怒道,“好啊,我的儿,你在你父亲面前露了这么大的脸,你父亲,还有你父亲的那些清客相公们,将你夸上了天,这些都不同我说!还有,你父亲赏了彩霞给做你通房丫鬟,怎么也不跟我提!可是如今长大了,开窍了,有了本事,就不把你娘放心上了!”
  贾玮这时已看到彩霞就在王夫人的随从中间,不由心中微一愣怔。
  再看看王夫人身边的这许多人,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不等王夫人话音落下,就忙笑道,“母亲,您可冤枉孩儿了,孩儿不过是替父亲大人略尽些孝心,做为小辈,怎敢夸耀?说起来,这都是您和父亲,平时对孩儿教导有方,孩儿才小有所成的!”
  他这话,实则是配合母亲那段话的,母亲话语间,似是怪罪,其实是在众人面前给他长脸。
  而他的话,则是反过来,在众人面前,给母亲脸上增加光彩。
  听了这番话,王夫人这才“转嗔为喜”,轻哼一声道,“你这孩子,就会哄着我高兴罢了。”说着,她有意无意地环顾了一眼身边的管事媳妇、丫鬟和老妈子们。
  这些人哪里会不懂眼色,哪里会不懂得凑趣的,见状,纷纷开了口,尽拣好听的说了起来。
  正说得热闹,院外居然又来了一堆人。
  众人看时,却是凤姐带着手底下的各色人等来了。
  凤姐一到跟前,就忙笑着对王夫人道,“太太,今儿的事,我已听说了,宝兄弟真真出息了,老爷平日里再不怎么夸人的,居然就连夸了他好几句呢,听说连通房丫鬟都赐下了,可知老爷已将他当做成人看待了,实在不简单!太太,你可就等着享宝兄弟的福了!”
  王夫人见她带着底下的好些人来,已是很高兴了,又听她说上这么一番话,就更是舒心。
  心里头觉得,她这位内侄女,此番作为,非常合乎她的心意。
  说起来,她自己带这么多人过来,无非就是想给儿子长长脸,人越多自然越好,而她这位内侄女竟猜到了她的心意,也带着这么一大帮人赶来了。
  便笑道,“还不是这孩子帮着老爷,想出个好点子来,听说是公务上的难题呢,咱们妇道人家也不懂这些,不过,老爷高兴倒是真的,也委实赏了个通房给他,就是我屋里的彩霞……彩霞,你过来。”
  她此刻便将彩霞带来,自然是有她的想法。
  既是给孩子长脸,就不妨隆重些,当着众人将彩霞赏了给他,岂不是好?
  此外,这彩霞虽是她屋里的人,但她也隐约听说,赵姨娘想要向贾政讨来给贾环做妾,她自然不会让赵姨娘遂意,恰好今儿贾政将彩霞赏了贾玮,正中她下怀,便一刻也不耽搁地送到这边来了。
  听到王夫人召唤,彩霞低着头,晕红着脸,从一众随从中走出来。
  ps:感谢哭泣的死神打赏!


第十七章 丫鬟们的心思
  “彩霞,老爷将你赐于宝玉做通房,是你的造化,往后你便是他屋里人,规矩你都懂得,不用我多说了,素日看你这丫头是不错的,好生服侍吧。”
  “是。”彩霞拉了拉衣裙,跪下向王夫人磕了几个头,
  这时凤姐在旁道,“太太,我看这丫头也算妥当,宝兄弟如今也不比从前了,你还操这心做什么?不如,此刻咱们去老太太那边,将老爷夸赞宝兄弟的事儿同老祖宗说说,保准老祖宗喜得无可无不可!”
  “也好,这便去老太太院里吧。”
  王夫人含笑说道,她也正想着去贾母院内,宣扬宣扬贾玮的事儿呢。
  一时众人尽皆离去,留下彩霞站在原地。
  大户人家纳妾,有时也不过是在自家院子设下家宴而已,更不用说是通房丫鬟,压根不可能有何仪式。
  甚至可以说,彩霞由王夫人在众人面前指给贾玮,已是很有脸面的事儿了。
  “见过二爷。”彩霞向贾玮跪下,口中含羞道。
  这是头回正式见礼,自然郑重些,依礼下跪是必须的,平时也只须万福即可。
  “起来吧。”贾玮语气平淡地说道。
  眼下彩霞是他的通房,他就不能再按之前称她为“姐姐”了,以免乱了尊卑,毕竟大户人家对此相当讲究。
  尚未成年的公子小姐们,称年纪大过自己的丫鬟为姐姐,是有教养的体现,在关系上,丫鬟多少算是外人,得客气些,但一旦成了妾室或通房,那就算是内人了,用不着讲究这种客气。
  “是。”彩霞站起身来,偷眼向贾玮轻轻一瞟。
  面前的贾玮,面容平静,没有丝毫表情,也不知是何态度,她不由暗叹了一声。
  也只能说命运无常,以前她只想着同贾玮终究无缘,对他不假辞色,反而对贾环关心有加,不承想,她竟会成为贾玮的通房,且是第一个,若非大白天的,她真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她很担心贾玮介怀往日的事儿,若是如此,她在这院子里很难呆下去。
  她心里胡思乱想着,但此时贾玮当然不会关心她在想些什么。
  他现在要做的是“灭火”,虽然他背对着袭人晴雯等人,但几乎可以感受到她们心中的那团怨火。
  袭人她们几个,这时是幽怨得不行,凭什么,一个外院过来的,从没伺候过二爷,居然就做了通房?而二爷,竟然也接受了老爷的赏赐,回来后却一字也不跟她们提及。
  其中最为郁闷的是袭人,她从来认为贾玮若纳妾或通房,自己理应是头一个,这些年下来,她身为贾玮的头号丫鬟,实际上相当于小管家,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操心,而她也是全心全意,从无半句怨言,不料,辛苦了这些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