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在红楼梦世界-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第二件比起第一件如何?”
“毫不逊色。”
“这倒是……这倒是……”
罗掌柜这时才记起将茶盏放下,十根胡萝卜粗的手指交叉在一起,口中念念叨叨,“这倒是……这倒是头回听说……嘿,金福斋收购了两件,如今才推出一件,另一件定是等到明年推出……看来我青云轩又要被压上大半年了……”
他同陈掌柜同为珠宝业的老商贾,此刻略略思忖,便明白金福斋的打算,不禁唉声叹气地说道。
贾玮自是不去理会,只管微笑喝茶。
过了片刻,罗掌柜停止了念念叨叨,猛地望向贾玮,“贾社长,你手中可还有首饰新样式,我青云轩愿出高价收购,只要这首饰新样式不比金福斋三月间推出的那件逊色即可。”
此话他原本就打算问,但在意外听说金福斋收购了两样首饰新样式后,此时说起来,倒是不复要力压金福斋的心思,而是想要捞一根救命稻草的感觉。
“罗掌柜,不瞒你说,首饰新样式我还是有的,也不逊色于前两件。”贾玮视线投过去,平静地说道,“不过,我并无出售的打算……恩,你听我说……”说到这里,他打了个手势,止住了罗掌柜的插话,“……不是我不给你罗掌柜面子,我同金福斋的陈掌柜也是这么说的……说起来,首饰新样式于我而言,颇为珍贵,当时我出售两件,只是为了筹办道试训导班,系不得已而为之,因此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就不再出售……如今更不会出售……”
“既是……既是如此……”
闻言,罗掌柜不禁沮丧,他听得出贾玮是实言相告,并非随意敷衍,便也不再多言,只是出于商人的习惯,说了一句,“既是如此……就当鄙人没有提及……不过,万一贾社长将来或有出售的意思,还请头一个考虑我们青云轩……”
贾玮不置可否地笑笑,没有回应此言。
很快,话题转开,双方谈到了购物赠阅的合作事宜上。
如此说了一阵,贾玮将话题引到广告合作上,这是他前来的真正目的。
当然,晨报正式发行那天,在金福斋陈掌柜那里碰了钉子之后,他不会极力同任何商家谈及广告合作事宜,眼下在罗掌柜这儿也是,只是略略点上一点,一切等杏花楼的广告效果凸显出来再说。
这时他简洁地介绍了一番,便笑着向对方道,“……罗掌柜,青云轩同金福斋的生意竞争,我是清楚的,论名气,金福斋稍稍在你们青云轩之上,明年金福斋又会推出第二件新首饰,无疑更占优势……但不要紧,若是罗掌柜信得过我,到时可到我们燕京晨报社做广告,不但不会让金福斋压着,应该名气更响,生意更为兴隆……”
在商言言,他虽与陈掌柜是老熟人,但也并不忌讳同金福斋的老对手青云轩谈生意。
丢下这句话,他便同林永福起身告辞,出了青云轩。
第三百一十一章 扩印4
燕京晨报社,二进广告办公房。
时间将近午时,从青云轩返回已差不多一个时辰了。
贾玮靠在办公桌后面的交椅上,双手搭着两边的扶手,手指轻轻叩击。
他正在思忖着晨报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今日同林永福出去巡视发行情况,去了几处免费发放点、拜访了几个有着购物赠阅合作的大商家,撇开一些微不足道的或是次要的现象,总的归纳起来,晨报如今已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一切相当直观,免费发放点的发放场面,人们抢着要晨报,挤成一团,在同包括青云轩罗掌柜在内的大商家掌柜交谈中,谈到购物赠阅的合作时,各个掌柜们也都不止一次地提出增加购物赠阅的晨报数量。
此外,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发行部一个叫黄得胜的员工回来向林永福禀告,南城王记客栈因不满足于两份免费报纸,愿从明日开始,出钱另行订阅三份晨报。
这是头一个主动提出花钱订阅晨报的客户,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受众对晨报价值开始真正认可。
也从侧面上,更加证明了目前晨报的供不应求。
这无疑令他振奋非常。
不过,在他的报社战略安排中,至少得扩印到六千份,增加覆盖率,再考虑晨报的定价售卖和订阅。
因此显然暂时无法满足这个王记客栈的要求。
对此,他吩咐林永福,从明日起,给王记客栈免费投送三份晨报,增加的一份,从别处挤出来,算是对这个首位真正意义上的客户进行额外奖励。
回到供不应求的现象上。
供不应求,下一步自然就是扩印,借机增加覆盖率。
如今晨报的覆盖率远远不足,燕京百万人口,识字率又高于其他城市,在他的设想中,晨报最终要印到三至五万份,才达到理想的覆盖率。
但如今晨报的印数只是三千份,相距甚远。
照原先的进程安排,春节过后,晨报要扩印到六千份,同眼下供不应求的情况结合起来,无论如何,倒真是势在必行了。
说起来,确定扩印倒是简单,关键还是银钱问题。
这阵子来,除去报社、义学上以及杂七杂八的各方面花销,他身家只是一万四千两上下,虽说向在晨报上弘法普渡的各寺庙道观的主持收了二千两左右的银子,但拢共算起来,也就一万六七千两。
而订制一批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需要一万余两的银子。
说实在的,他抽不出这笔资金,一旦抽出这笔资金订制铜活字,他将面临资金困窘的问题。
但又不能不再次订制一批铜活字。
否则就无法实现扩印计划。
一批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再怎么充分利用,由于时间因素,也只能达到三千份印数的要求。
要想扩大到六千印数的规模,无论如何,得再次订制一批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
其实按计划,他十月份就想向铸造工坊订制铜活字,但囿于资金问题,一直拖到现下。
眼下看来是拖不下去了,一来晨报的供不应求已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程度,二来照报社战略进程,春节过后,务必扩印,而一份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交付周期是一个半月左右,从此时算起,到年底之前,也就剩一个半月时间了,因此若想在春节后扩印,得马上向铸造工坊订制。
虽说铸造工坊并不收全款,只是先预付五成,交货验收后再付五成,但一个半月时间,靠他这些家底,腾挪起来,也并无意义,没有大额收入进来,一个半月后,资金还是得陷入困窘。
因此说来说去,总归还是银钱问题。
前前后后想过,在脑中过滤一番,贾玮不禁按按额角,看来还得再次伸手,向薛家借这笔银钱了。
笃笃。
门外传来敲门声。
贾玮暂时丢开此事,端正了一下坐姿,开口道,“进来。”
门被轻轻推开,进来的人却让贾玮稍稍一愣,“李云,你怎么过来了,她那边又有什么事儿不成?”
进来的人正是他的护院总管李云,此时一副轻手轻脚,探头探脑的样子,让贾玮看了,直皱眉头。
“正是呢,二爷……我特地回来向你禀报。”
李云躬着个身子,站在桌案前,眨着眼睛说道。
“坐下说,”贾玮指了指旁边的座椅,没好气地道,“让你盯个人,在外头也就罢了,到了我办公房,怎么还是这般鬼鬼祟祟的样子?”
“二爷说得是。”让贾玮斥了一句,李云总算收敛,不再故作神秘,往座椅上一坐,“……二爷,今儿我出去,打听到一件事儿,那个小丫鬟在那边的一个成衣铺卖衣架子,据说掌柜的给了她三两银子呢。”
“卖衣架子?”
“是的,那小丫鬟在一个木匠那儿做了个衣架子,拿到那个成衣铺,掌柜的就花三两银子买下,将来仿制起来,用来挂衣裳。”
“……”
贾玮一阵无语,不知该说什么。
李云是他派出去,专门盯着香菱主仆俩个的。
一是为了保护她们俩个,二是为了打探些消息,以便对她们俩人的情况心中有数。
她们做针线活儿、浆洗衣物的这些消息,便是李云打听回来的。
李云这个人选马马虎虎,但也没有更好人选,因此贾玮在郑重嘱咐了一番,令他不得向包括妻子彩霞在内的任何人泄露此事后,便命他每日里到香菱所在胡同处转悠一圈,掌握各种情况。
不想今日李云回来,竟带回了这等消息,着实令他哭笑不得。
看来,人到了一定境况,没什么是想不到做不到的。
这衣架是他让匠人做出来,送给两府的相关之人,香菱也分到了一个。
当然,那夜离开薛家,她并未带出来。
但不难想像,在这等艰辛的境况中,她倒是想到了拿衣架子换钱的主意,并让臻儿去做此事,结果竟得到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够她们主仆俩个付一个半月的房租了,或是节省些,够当二三个月的家了。
这小女子,真是可恶。
无奈笑笑,贾玮最终说了一句,“……这个成衣铺子的掌柜,倒是厚道。”
第三百一十二章 薛家姐妹
当晚回到荣府,在怡红院聚谈之后,贾玮前往宝钗的衡芜苑。
再次订制铜活字不容拖延,眼下他私下去找宝钗,自然便是为了借款。
来到衡芜苑,叩门而入,早有廊上的丫鬟远远瞅见,随即向内通传,片刻后,宝钗迎了出来,同她一道迎出来的还有薛宝琴。
此时贾玮也已到了阶下,一面拾阶而上,一面随口笑道,“姐姐太客气了,如今天儿冷,怎么还亲自出来相迎……倒是随意些的好……”
“你是稀客啊。”宝钗抿嘴一笑。
说着,与贾玮对视一眼,眼神中意味深长。
“姐姐说笑了。”贾玮按按额角,觉得对方话中有话,定是近来他同黛玉走得过近的缘故。
相较起来,确实他到黛玉那边的次数要远多于到宝钗这边的次数。
虽说这里头有他的考虑,毕竟宝钗有母亲和哥哥在身边,而黛玉却是个孤女,他多陪陪黛玉,理所当然,但无论如何,望在别个眼中,他总归格外亲近黛玉。
至于宝钗,就更不用说了,由于三人间的微妙情形,在感受上自然更甚。
他明白这点,但很难居中平衡,因此只能装糊涂。
双方如此短短说着,贾玮踏上台阶,站到廊道上,此时视线一转,望向一旁的薛宝琴,微笑打了个招呼,自然而然地岔开了此前的话题,“……琴妹妹,今夜在这边安置啊?”
薛宝琴来了之后,由于贾母喜欢得不得了,因此基本上都跟着老太太睡,偶尔才会睡在宝钗这边。
“恩,宝哥哥。”宝琴也笑着望向贾玮,她随宝钗“宝兄弟”的称呼,称贾玮为“宝哥哥”。
来了这些日子,贾玮同宝钗、黛玉之间的情形,她也略略看得出来,眼下贾玮与宝钗话语微妙,让她不禁莞尔,此时笑望过来,不觉带上了几分好笑的意味。
贾玮再次按按额角……这小女子,还不如黛玉大呢,小了好几个月……居然摆出一副戏谑的架式……
薛家的女子,都不简单啊。
“咳……咱们进屋吧。”
那边俩个丫鬟打着厚帘子,他口中说着,几乎落荒而逃地几步进了屋子。
薛家姐妹随后进来,三人在堂屋中坐下。
彼此说笑几句,过了片刻,莺儿端上茶来,三人各自拿着茶盏抿着,稍稍安静下来。
贾玮目光打量眼前的薛家俩姐妹,宝钗依旧是平日里的素雅打扮,穿着雪白的羽缎斗蓬衣裳,只是在屋里头,并没将斗蓬戴上,宝琴则是一身嫩黄的大毛衣裳。
屋中灯光照着,俩姐妹皆是国色天姿的模样儿。
细细比较起来,宝琴还犹胜半分。
眉眼如画,粉妆玉琢,就像是一件极其精致的瓷器,压根就挑不出一点瑕疵。
也怨不得老太太一见到就爱上,没过几日,连谁也舍不得给的凫靥裘都赐了给她。
“宝哥哥,再过两日,就是十五,此次钓鱼集会,或许会下雪呢,咱们得好生想想,这回要怎么玩。”见贾玮视线望来,宝琴将茶盏往圆几上轻轻一放,笑着开口。
“依妹妹说,要怎么玩?”贾玮饶有兴致地问道。
“我想不出来。”宝琴摇摇素手,老老实实地道,“集会上好多花样了,再添上一样也难。”
贾玮闻言,便笑了起来,论起这些玩的花样,谁也及不上湘云了,集会上的烧烤和烟花皆是她想出来的主意,如今算是集会上的重头戏。
ps:到底还是迟了,写不完一章,熬夜补上吧,这一章不好写。
第三百一十三章 薛家姐妹2
贾玮闻言,便笑了起来,论起这些玩的花样,谁也及不上湘云了,集会上的烧烤和烟花皆是她想出来的主意,如今算是集会上的重头戏。
只是湘云眼下不在这边,不然,或许又能添上一二个花样也说不得。
此时宝琴说着,他也在脑中过滤了一遍,一时间倒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什么踏雪寻梅,堆雪人之类的,都要在白日里才好,要的就是那种一眼望过去的银妆素裹,夜里纵然有反光,但总而言之,光线还是不行,因此玩起来,未必惬意。
宝琴微笑看着他沉吟的样子,过了片刻,忍不住轻声问道,“宝哥哥也想不出来么?”
话音刚落,不等贾玮接口,宝钗便笑望俩人一眼,“雪夜里终究没什么新鲜玩法,就是在白日,也要大雪初晴的才好,不然顶风冒雪的,又是白茫茫的一片,有何意趣?”
“大雪不好?”听她这般说着,贾玮忽地笑问道。
“不好。”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姐姐忘了?”
微微一怔,宝钗反应过来对方在打趣,随即俩人目光一碰,便是一个互绽的微笑。
这个谚语,说起来,在上回他们相互之间就打趣过一回,此时此刻,正好说到大雪这样的字眼,再次拿出来打趣,在彼此的感觉中,无疑就有了一种亲昵的味道,进而仿佛产生了默契似的,互绽的微笑,温馨自然。
一旁的宝琴,黑白分明的眼睛转来转去,看了看贾玮,又看了看宝钗,想笑又不敢笑,也不敢多看,便拿起茶盏喝茶。
抿了两口,放下去时,稍稍发出些声响,贾玮和宝钗俩个这才清醒过来,贾玮眨了眨眼,宝钗则低下头,双颊微晕。
气氛稍稍微妙,随即贾玮和宝钗俩个都不约而同地拿起茶盏抿着,借此掩饰。
也是福至心灵,这时贾玮再次想到钓鱼集会新花样的事上,一阵子后,居然灵光一闪,忙对宝琴说道,“妹妹,我想到了一个新玩法。”
“什么新玩法?”宝琴也忙问道。
宝钗也望了过来。
“雪夜游溪……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咱们大观园内雪夜游溪,也不失为一种雅趣。”贾玮笑道,“……近来常常下雪,园内又有现成的溪流,若乘着篷船,雪夜游溪,想必心旷神怡。”
ps:卡文卡文,今夜无论如何要再写出一章,这字数实在少啊。
第三百一十四章 薛家姐妹3
“雪夜游溪……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咱们大观园内雪夜游溪,也不失为一种雅趣。”贾玮笑道,“……近来常常下雪,园内又有现成的溪流,若乘着篷船,雪夜游溪,定然心旷神怡。妹妹以为如何?”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
宝琴眼前一亮,“……记得大前年年底,我们一家人在绍兴,有一夜正好下雪,父亲带我们去访友,也是坐着篷船,雪落在篷上,沙沙的响,后面摇橹的水声,哗哗的,从两边篷窗向外望去,一片洁白明亮,直到今日,此情此景,还保留在我心上呢……宝哥哥,我头一个赞成你的雪夜游溪……”
说着,她忽然放低声音,神色略略黯然。
贾玮望在眼中,自然清楚,前年五月,宝琴之父已然辞世,眼下提起,未免伤怀。
说起来,宝琴的父亲是个喜欢游历的,并且各处几乎皆有买卖,因此带着家眷,常年游历,正因如此,宝琴虽说年纪不大,却是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这一点是园中各姐妹比不上的。
宝琴情绪流连片刻,便即抑制。
此时宝钗向贾玮笑道,“雪夜游溪,我也赞成,只是你们府上,没有备有篷船罢,只有那种没有篷子的小船,用来晴日里撑着玩的,上回那个刘姥姥过来,大家坐的便是那种没篷子的小船。”
贾玮点点头道,“可不是,船坞里停的就是那种船,但究竟无妨,到外头买几只篷船回来,也费不了多少银钱,此事我明日就让人去办,耽搁不了十五的集会。”
沁芳溪,说是溪,但真正论起来,算是条小河,水流既宽且深,载着十来人的篷船在上头平稳行驶,毫无问题,当然,最多只能是三舱的小篷船,再大一些就难以行驶,小了也不行,不但载人少,在舱中也直不起身来。
船娘自然不用愁,荣府的船娘皆是从姑苏选上来的,驾船的技巧相当娴熟,倒不用外请。
宝钗听了,便也笑着点点头。
贾玮接着说道,“……有了这些篷船,在舱中点上大灯盏,你们抹牌也罢,吃酒也罢,做什么都好,若想钓鱼,用竹篙定住,在外头甲板上钓,带上风炉,现煮着吃,比岸上还更有乐趣……”
他如此描绘一番,宝钗和宝琴想着其中的情景,越发觉得这主意不错。
宝琴双手托腮,微笑说道,“等到明儿,我便同林姐姐她们说去,她们必定也是赞成的。”
贾玮视线投过去,笑了笑,随后又望向宝钗,欲言又止。
他今夜到此,为了借钱,眼下坐了好一阵子了,夜已渐深,不好再坐下去,不能不提此事了,但宝琴在侧,让他有些躇踌。
“宝兄弟有事请讲,不妨的。”
贾玮的神态落入宝钗眼中,以她的聪明细心,岂有看不明白的?
何况贾玮深夜前来,定然有事,早在她预料之中。
此时她看了看身边的宝琴,含笑对贾玮说道。
贾玮见宝钗这般说,又暗示自己宝琴听到了无妨,便也不多想,将借钱的事儿说了。
“原来是为这事儿,上回不是同你说了,若要借钱,尽管开口,我们太太一准是答应的。”宝钗手中抱着手炉,盈盈浅笑,“……不过今儿夜深了,明儿我同太太说去,明儿晚上,你还到这边来,我给你银票。”
“好的,如此多谢姐姐了。”
三言两语,俩人略过这话题,再次说到雪夜游溪的事儿上,又叙谈了一阵,贾玮起身告辞,宝钗宝琴俩姐妹送了出来,一直送到院门外。
彼此提着灯盏,馨黄的光晕下,俩姐妹亭亭玉立地站着,面容精致,身材窈窕,望着贾玮的身影渐然离去,随即慢慢返回院中,一面走着,一面轻声交谈。
“姐姐,宝哥哥向大娘借过钱?”
适才贾玮在的时候,宝琴没问,此刻好奇问着宝钗。
“恩,借过,就是用来买杏花楼。”宝钗自然不会瞒着这位堂妹。
“哦。”宝琴哦的一声,想了想道,“这么说,宝哥哥也算怪人,借钱买的杏花楼,却又分了股份给你们几个。”
“你不懂,宝兄弟他是做大事的人,未必将一家酒楼放在眼中,他借钱买酒楼,自有他的打算,分股份给我们,只是他乐得如此而已。”宝钗向宝琴解释道。
“姐姐像是很懂得宝哥哥啊。”宝琴不失时机地戏谑道,打量宝钗的神色。
“说什么呢,过两年就要出嫁的人了,还像个孩儿家似的,没个分寸。”宝钗脸上一红,瞪了宝琴一眼。
她这番话说出,宝琴顿时招架不住,羊脂白玉般的面容如染胭脂,不敢再说什么。
论起嘴上的机锋,她可远不及宝钗这个堂姐。
“哦,宝兄弟借钱这件事儿,可不要同别个说。”宝钗转过话题,叮嘱宝琴。
“恩。”宝琴连忙应下来。
俩姐妹往前走了一段路,上了台阶,站在游廊上,宝琴微微出神。
宝钗瞥了她一眼,道,“妹妹在想什么?”
“我在想雪夜游溪的事儿。”宝琴掉过头说道,“……又想到前儿探春姐姐说的宝哥哥烟湖泛舟的事儿,宝哥哥为此写下了‘烟波轻拍英雄梦,明月偎进玉人怀’的诗句,应景得很……适才你又说宝哥哥是个做大事的人,联系到这两句诗,倒真是如此,像是志向远大的样子……”
ps:这次卡文是没精神,琐事太多,加上胃病,头脑晕沉,坐在那里,写不出来。当然,随便写写,倒是可以,只是过不了自己这关,像什么“妹妹住得可惯?”“还好,多谢宝哥哥关心”之类的无聊对白,我并不会写。但眼下已恢复,明日起正常更新出来。//大观园内的游船一事参见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三百一十五章 薛家姐妹4
这般说下来,宝琴顿了顿,神色惘然,望向宝钗,“……他若真是个志向远大的,就不该弃学经商啊,为何姐姐说他是个做大事的人?”
她清楚她这个堂姐,识人断事,皆在众人之上,既这么说,或许自有一番道理。
但瞧贾玮和堂姐之间的情形,她又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