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逍真的从高句丽抢了八千人口回来?”
  “现在看来,是的。据臣得到的消息,李逍自赤山出海,直航到达平壤浿江口外,在那里寻了一处隐秘的荒岛驻足,然后派人乘船至浿江口沿岸突袭劫掠,半月时间,行动多次,来去如风,劫掠了数十村镇。”
  “高句丽人都是蠢货吗?怎么就能任李逍在那里来去自如,为所欲为?”
  “陛下,李逍真的是为所欲为的,他的船又大又快,而且他人也不少。他自己招募了一支部曲,另外程、薛两家这次也各有一条大船随李逍同行去百济,船上也还有荥阳郑清河崔等好多家的人,李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在浿江口沿岸到处劫掠,高句丽人到现在都还没弄清楚到底是哪来的一群人,一直以为是一群海贼在劫掠呢。”
  李治无话可说了。
  怎么听起来就这么简单呢,出海半个月轻松抢了八千多高句丽人口,在那里为所欲为一番,还能全身而退。
  要是都这么容易,那高句丽岂能在朝鲜撑了七百年?不早就亡了?
  隋炀帝杨广在地上若有知,只怕扬州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吧?人家前后数次兵发辽东,甚至曾经发兵一百一十万,举国之力都不曾灭掉高句丽啊。
  可现在李逍就带三条船,却能在平壤附近为所欲为,折腾半个月高句丽人连他们屁都没捞着一个,任他们攻破人家近百村镇,劫掠人口八千余。
  整个高句丽才多少人?
  官方统计六十九万户,但考虑高句丽是个明显的奴隶封建社会,会有大量的奴隶等,那些贵族酋长们可能会有很多隐户奴隶,多算一些,那也绝不会有一千万人口,估计六七百万就是到头了。
  李逍一次就劫走了人家八千啊。
  “陛下,其实李逍所为倒也不是那么了得,这就跟以前草原上的突厥人南下劫掠我们北方边疆,掳夺人口一样。不过是打了个措手不及,李逍至始至终都没有攻过大城,也没跟高句丽军交过手。”
  “越是如此,才越是了得了。以前李逍献的平辽策中,也曾说过要从沿海袭掠高句丽沿岸,但朝廷始终没有真正的重视这一条。而现在你看,李逍自己把这条做到了极致,不伤一兵一卒,就取得如此大的战果,让人佩服啊。”
  李治甚至在想,原来李逍还真是一个兵家人才,以前献的平辽策,只当是纸上谈兵。可人家现在用事实告诉了天下人,其实人家不光会纸上谈兵,真正用兵也是很厉害的。
  仅带着一些部曲护卫,加上随行各家的一点家丁,人家愣是弄出来一路水师偏军的声势来,还打出了了不得的战绩。
  “李逍了得,朕心甚慰!”


第356章 宰相的攻击
  长安新闻报上的一则广告,赤山浦八千奴隶拍卖会的消息让长安沸腾。
  一开始绝大多数人都还以为这只是个玩笑呢,根本不可能啊。但现在从宫里得到消息,证明这是事实。
  李逍真的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跑到高句丽去转了一圈回到登州,还带回了八千个奴隶。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八千奴隶可不是买回来的。
  李逍去了高句丽半个月,但不是跟高句丽人做生意,而是在那里抢了高句丽人半个月,八千人是硬生生抢回来的。
  许多人闻风而动,真有八千奴隶啊,这可是紧俏资源啊,岂有不下手去抢的道理。
  中书省,政事堂。
  同中书门下三品、兵部尚书崔敦礼在政事堂会议上发难,他指责李逍这次行动有诸多不合规制之处。
  “李逍身为朝廷命官,被陛下授任为武珍州刺史,他为何会跑到平壤浿江口去?还在那里搞风搞雨,谁允许的?”
  崔敦礼上来就敲着桌子咆哮。
  身为宰相,那是无所不可过问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绩眼皮抬了抬,声音不疾不徐的道,“崔相莫忘记李逍此次还被陛下授予安东道经略、安抚使职。”
  安东道,这是大唐新设的一道,也是大唐第十一道。虽然说这个安东道新设,无法跟天下其余十道相提并论,但不管怎么说,安东道那也是朝廷正式设置的一个道,哪怕这个道绝大多数的地盘现在还在高句丽和百济手中,但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而做为安东道经略安抚使的李逍,理论上来说,自然也是有资格出现在自己的辖区境内的。
  李逍跑去平壤浿江口,根本就是在自己辖境内行动,没有跨区,也不用请求朝廷上级。
  崔敦礼被李绩顶在半空中,有些尴尬。
  他张了张嘴,放缓了些语气。
  “李相,就算李逍是安东道经略安抚使,可他人都还没到武珍州去上任呢,事先也没有请求过朝廷,就直接带兵跑到平壤浿江口去做海贼,这总是不妥的吧?”
  李绩呵呵一笑。
  “老夫倒没觉得李逍这有什么不妥之处,他是安东道经略安抚使,去平壤浿江口转转也没什么不对之处。至于说做海贼,那更是用词不当。李逍是经略使,这可是带兵之将,而如今我大唐又是在征讨高句丽、百济之际,李逍这个经略使在平壤浿江口转一转,袭扰下高句丽沿岸,又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更谈不上什么不妥之处。”
  说白了,这还是因为李逍那个经略使头衔之故。李逍这次劫掠平壤浿江口,用的是自己的部曲,和同行几大家族的家丁部曲,没有用一个朝廷的府兵。
  经略使没调府兵,更没调安东道内的征辽野战之兵,那么理论上来讲,就算崔敦礼是兵部尚书,他也管不到李逍这次的行动,这只是地方官员在自己辖内的一次正常行动而已。
  崔敦礼不满的看着李绩,李绩这也太维护李逍了,说一句他就顶一句,丝毫不给面子。
  他不肯罢休。
  同为宰相,他崔敦礼并不需要惧怕李绩,毕竟他崔敦礼为相,其实也是因为他早前主动投效皇帝李治,早早站对了队才有了如今的位置,加上他做为博陵崔的家主,自身也是有份量的。
  “李相,既然你说李逍是经略使,又没调动府兵,这次行动并未有不妥之处,那么崔某相问,李逍此次行动究竟是公还是私呢?”
  李绩看了眼崔敦礼,并不回答。
  崔敦礼继续道,“如果李逍此次行动是官方行动,是安东道经略衙门的公事,那么某就要问了,既是官方行动,那李逍就算当时不用先请示兵部,那么事后也得详细报告兵部和政事堂的。再者,李逍在高句丽袭击数十村镇,抢掠八千余人口和大量钱财,那么这些当属于朝廷的战利品吧?”
  “而现在李逍是怎么做的呢?他打着安东经略使的名头,事前没请求,事后没报告,带着几条船还未正式上任,就先跑到平壤行动。劫掠了大量人口钱财后,更没有半点意思要上缴朝廷,而是在报纸上公然打广告,要搞什么奴婢拍卖会,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人他自己的口袋啊。”
  私分战利品,这确实是不太妥当的行为举止。
  李义府向来是看不惯崔敦礼的,虽然他和崔敦礼都算的上是皇帝的潜邸旧臣,可一个是五姓子,一个是寒门庶子出身,向来就是互相看不惯的。李义府倒不是多喜欢李逍,可他就是不喜欢崔敦礼。
  见崔敦礼死咬李逍,他便站了出来。
  “崔相又为何一口咬定李逍平壤行动就非是官方行动呢?陛下不是给了李逍三个月时间赴任吗?如今这才一个月呢。”
  他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人家李逍现在还没正式上任呢,所以李逍劫掠平壤也可以是自己的私人行为,他又没调动朝廷兵马,带着自己的部曲袭击了高句丽人,抢了几千人口一些钱财,然后带回登州拍卖,这你管的着吗?
  “岂有此理?”崔敦礼觉得这事他当然能管。
  李义府却冷笑着追问,你管的着的理由何在呢,依据呢,请问李逍这次行动哪里又违背了朝廷的法度呢?
  崔敦礼找不到这种法律依据,但他就是咬定李逍的行为不妥。
  他坚持要政事堂下令,取消李逍的奴隶拍卖会,并要将李逍在平壤劫掠来的八千余奴隶和钱财,统统都收缴朝廷所有。
  “不要脸!”李义府很不客气的嘲讽崔敦礼。
  崔敦礼忍李义府很久了,顿时吹胡子瞪眼,袖子一撸,就要跟李义府较量较量。
  李绩乐呵呵的坐在那里看热闹,根本不劝不拦。
  倒是御史大夫宇文节开口了,“两位都是宰相,莫失了风度,若是在这政事堂上公然动手厮打,可别怪本相参二位一本。”
  宇文节这话一出,崔敦礼和李义府两人马上老实了。
  互相瞪了一眼,各自回到了位置。
  李绩这个时候出来说话了,“这个事情,我看可以请示陛下嘛,最后如何处置,可全凭陛下吩咐!”


第357章 安西道经略安抚使
  崔敦礼还果真就上了份折子去问皇帝,李逍的战利品该如何处置?
  “什么如何处置,李逍是打算如何处置?”
  李治对崔敦礼的奏折很不满,这个老货越来越不识时务了。早年,李治还挺满意他的,虽是五姓之一的博陵崔家当家人,但却会站队,可现在却老是跟他唱反调起来。
  张大师最近天天陪在皇帝身边,没办法,皇帝有好多事情要问他。
  “李经略如今人在赤山浦,在长安新闻报上打了广告,如今正等着各方的人参加他的奴隶拍卖会,据说他已经将在平壤浿江口所得战利品三成分给了行动的部曲、家丁们,剩下的七成则是他跟各家所有,按他们之间的约定,这七成中的一半是归李逍个人所有,因为李逍的船和人比较多。”
  三成归那些打劫作战的部曲家丁们,三成半归李逍一人,三成半则归程薛郑崔王卢等十余家。
  八千多奴隶,李逍一人就能分到三千,这次李逍确实是好收获。
  “既然有约定的分法,为何还要搞这拍卖?各家按比例分不就是了?”李治问。
  “据说他们是打算把奴隶一起拍卖了,然后分钱。”
  奴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分奴隶的,所以最后李逍才决定把奴隶拉回到登州赤山,统一拍卖,各家愿意要奴隶的也可以去竞拍就是。到时把拍卖所得的钱,按比例大家一起分。
  “李逍这次倒是发了笔横财。”张大师笑着道。
  李治撇撇嘴,“那也是这小子胆子大,这么多年来,朕也知道有不少豪门世家也常做捕奴贩奴的买卖,哪里都敢捕奴,岭南、云南甚至是突厥草原、西域粟特等,往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捕奴贩奴的也不少,但从没有人能如李逍这般胆大,短短半个月,就捕了八千余回来,谁能做到?”
  见皇帝话里之意,似乎还挺满意李逍的大胆,张大师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身为百骑司的统领,做为三戟张家的老三,张大师明白了皇帝的态度。在这个事情上,皇帝是支持并赞同李逍的行为的,李逍这次的大胆行为不但不会有责罚,估计还会有几句非公开的赞赏之词。
  再加上政事堂那边还有李绩和李义府两人在保李逍,看来李逍这个胆大的家伙又一次好运的过关了。
  “张卿。”
  “臣在。”
  李治打量着张大师,“你知道吗,朕向来将百骑司视做朕的眼睛和耳朵,可这一次百骑司有些失职啊。”
  “臣惶恐。”张大师也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提到这个,甚至都搞不太清楚失职在哪。
  “你们百骑司不但得盯着长安,盯着长安城里的勋戚权贵,盯着文武百官,盯着京畿的北衙禁军和南衙卫府军,你还得替朕观察更多啊。”李治叹了口气,有些失望的道,“其实你知道吗,好多人都在盯着李逍抢来的八千余高句丽人口,盯着他又抢到了多少钱财,但朕却注意到李逍的那三条船。”
  三条顺着季风只要五个时辰就能从登州抵达平壤浿江口的新式木兰舟,三条还能够原路返航,依然只用五个时辰就从平壤浿江口回到登州赤山浦港的木兰舟。
  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逍的新式木兰舟拥有了一项相当宝贵的新技术,可以不用等季风就能逆风返航,拥有可以轻松快速往返于登州和平壤之间海上的技术。
  这些才是更宝贵的,远比那什么八千奴隶还值钱。
  若大唐朝廷有了这种航海技术,有了这种新式战船,那么远在大海之东的那四万大唐水师,就不再是一支放飞的孤军。
  那么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都不再是隔海相望,往来不便的飞地,而将是一块块往来方便的沃土。
  “臣失职!”张大师连忙请罪。
  身为百骑司的统领,张大师自然早发现了李逍新式船新式航海术的价值,可他没有马上禀报皇帝,那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李逍跟襄州刺史武元庆合伙建立了一个新式船厂,合伙人里除了武元庆外,还有大批的外戚权贵,比如武家诸兄弟等。
  武元庆则是武宸妃的兄长,谁不知道如今武宸妃最得势?
  皇帝不问,张大师就不说。
  而现在皇帝问起来了,张大师就不得不说,但他只是一副刚查明的样子,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原来李逍还真掌握了好多航海法宝啊,水密隔舱,航海罗盘指南针,当七面风风帆,嗯,这家伙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这些稀奇古怪的本领。最初给朕献了霜糖脱色提纯法,后又献平辽策,再后来献玉米,如今居然连这造船的技术都会,李逍从关中消失的那五年,究竟学了多少东西?”
  他似在自言自语,“既然武宸妃娘家和李逍合伙建了船厂,那此事就算了吧。让兵部派人去襄州的船厂看看,如果那船确实好,便订造一些此等海船。”
  李治有的时候很狠,但有的时候又很仁,他狠起来的时候会比他父亲太宗皇帝心胸更狭隘,但仁的时候,又比他父亲更妇人之仁。
  比如在对待宗室和元老们的时候,李治表现的过于急躁和狠辣,但当对方臣服之后,他又表现的过于仁慈,并不能狠下心来永绝后患,他似乎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
  同样的一件事情,若是太宗皇帝来处理,那绝不会让此等利器掌握在李逍和武元庆的手里,肯定会想办法把这种造船术和航海术收归朝廷手中,但同时也不会亏待了李逍和武元庆就是。
  可李治处理这件事情,却只是念着李逍对他的忠心,念着武元庆是武宸妃的兄弟,便就算了,不提将这个新造船厂收为国有,而是任他们私人把持经营。
  “告诉政事堂诸相,李逍还未到百济就任,他在平壤搂草打兔子抓了几个高句丽奴隶,这算不得什么事情,用不着惊扰政事堂诸位相公了。”
  “还有,西域的阿史那贺鲁叛唐自立,西州不太平。”李治顿了顿,继续道,“诏令,加崔敦礼光禄大夫,兼任检校太子詹事,命崔敦礼为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兼安西经略、安使抚,持节镇抚西域,平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安抚回纥。”
  安西都护府是在贞观十四年,侯君集灭高昌国之后所设,后升格为大都护府,是二品衙门。从贞观十四年到现在,已经有四任都护。
  现任大都护麴智湛是末代高昌国王的弟弟,降唐之后拜官授爵。不过麴智湛自永徽二年授任此职以来,其实一直只是虚授,一直没有到任,人一直在长安城里。
  所以大都护之职一直是空缺着的,由长史和司马负责。
  张大师知道,皇帝这是嫌崔敦礼最近不怎么听话了。
  一脚踢到西域去,明着这是持节镇守西域,实际上就是贬出朝堂,暂时还没罢相,但不在政事堂不在长安的宰相,算什么宰相呢。
  况且,现在西域可不太平呢。
  当年贞观之时,朝廷先灭了东突厥,然后降服西突厥,特别是贞观十四年直接灭掉倒向西突厥人的高昌国后,大唐在高昌设西州,势力深入西域,对西突厥人的打击很大。
  贞观十六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发兵入侵大唐伊州,被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西突厥部属处密部降唐,弩失毕及乙毗咄陆所部屋利啜等派代表至长安,请唐朝废黜乙毗咄陆,另立西突厥可汗。唐太宗遣使册立乙毗射匮可汗。
  乙毗咄陆可汗众叛亲离,逃往吐火罗。
  但后来这位唐朝扶持的乙毗射匮可汗也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向龟兹、焉耆等国渗透自己的势力,在贞观二十二年,大唐派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平龟兹,击溃了乙毗射匮可汗在西域的势力。
  击败射匮后,大唐封原乙毗咄陆可汗的部下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府都督,赐给他大唐的鼓纛,派他去招抚尚未服从大唐的其它西突厥各部。
  后还赐封贺重为泥伏沙钵罗叶护,等到太宗去世,这时贺鲁实力已经很强,于是在太宗去世后,便自立为沙钵罗可汗。
  隋末唐初之时,东突厥势力最强。
  贞观之时,唐灭东突厥,西突厥则叛服不常,在大唐的干涉下,西突厥内讧迭起,可汗更迭频繁。
  实力是不断削弱的,可每次大唐击败一个可汗,扶持一个新可汗没几年,这新可汗实力一强,便都会背叛大唐。
  从乙毗咄陆可汗,到乙毗射匮可汗,再到这沙钵罗可汗,短短几十年间,已经连换了三个可汗,可每个可汗到头来都要背叛大唐,与大唐开战。
  面对白眼狼贺鲁,李治暂时也没有其它的好办法,便只好用老方法,派人去册立已经死去的乙毗咄陆可汗之子真珠叶护为新的西突厥可汗,然后让他率部属讨伐贺鲁。
  崔敦礼贞观之时也是多次随军出战西域,还几次出使西突厥和回纥的,皇帝这个时候让崔敦礼去西州当大都护,倒也理由充分。
  “诏令授回纥大俟利发婆闰为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授左骁卫大将军。”
  “诏令册封真珠叶护为咄陆叶护可汗,授右武卫大将军,加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
  让崔敦礼去西域,带着回纥部落和西突厥五弩失毕部落共同讨伐贺鲁。
  诏令下达政事堂,崔敦礼傻眼了。
  他虽是兵部尚书,早年也多次持节出使西域,安抚回纥、西突厥,可说到底他是个文臣啊。
  让他一个宰相持节坐镇西域,还要率回纥和突厥人讨伐叛乱的贺鲁,这太为难他了。
  而且皇帝授他安西大都护同时,还给他加了个以前四任都护都没有过的安西经略安抚使衔,总感觉是在恶心他。
  李逍一个武珍州刺史也加了个安东道经略安抚使,现在他堂堂使相,也加个安西道经略安抚使,这意思是他堂堂使相,跟李逍一个档次了吗?
  羞与李阿三同为经略也,崔敦礼气的想抗旨不遵,可李绩却笑呵呵的已经签名同意了。
  这个该死的李绩,媚君的奸臣也,和李阿三一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358章 大唐的领航员
  李逍回到登州之后就很忙,是真的忙。
  小小的赤山浦,一下子运来八千多奴隶,还要为不久后举行的奴隶拍卖大会提前做好准备,这些都不轻松。
  赤山浦很简陋,为了迎接这八千奴隶,不得不进行扩建。
  附近许多工匠、农夫、渔民都接到了李逍的雇佣,雇佣他们来做工。李逍开出的工钱不错,很有吸引力。
  小小的赤山浦一下子成了一个忙碌的大工地,一片繁忙。那些从海东面运过来的高句丽奴隶,也都带着绳索在监工的监视下一起加入建造的行列里。
  一座占地很广的奴隶营,一座同样很大的拍卖场。
  赤山浦一下子挤上了过万的人,每天粮食等消耗也是巨大,加上建造所需要的各种木头、石材等,使得每天大量的商船从登州港等地驶来。
  乘着这股建造之风,李逍顺便规划了一下赤山港码头以及赤山港商街,扩建码头,新增一个修船厂,同时在码头附近新建几个仓库,又把那条小小的泥街扩大扩长,新建不少房屋以做为商铺。
  李逍野心很大,打算借着这次奴婢拍卖,把赤山浦这个小港口打造成一个大唐知名的进山港,成为大唐驶往安东的第一港。
  到时这里主打的就将是奴隶贸易,来自高句丽、百济、新罗、东瀛的奴隶、矿产等,会让这座小港充满活力。
  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八千奴隶就算是放在长安城都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他相信会有很多人赶来,想要抢夺一份蛋糕。
  事实上,已经有比较近的家族和商人,日夜兼程的先一步赶到了。他们迫不急待的去参观那些在港口做工的高句丽奴隶,仔细观察,认真评估这批奴隶的成色的价值,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批奴隶很不错。
  虽然看上去有些桀骜,但却很健康,没有普通奴隶那种麻木和虚弱。这样的奴隶买回去成活率很高,奴隶买卖就和牛马买卖一样,贩运的路途越遥远,那么死亡率就会越高。
  而李逍这批奴隶看起来一个个很健康,面色都没带半点饥色,充分说明李逍的这批奴隶确实就是最近刚从高句丽捕来的。
  捕回来才不过半月,而且李逍也一直比较善待他们,起码的食物是没短少过的,所以这批奴隶确实看起来非常不错。
  有人忍不住就想出手。
  他们想办法递了名贴给李逍,带着不菲的礼物前来拜见。
  几句寒喧之后,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