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替李逍谢陛下恩赏。”薛仁贵都觉得这赏赐很丰厚了。
  一百亩良田,这可是能够世代传承的家业。
  万金百绢倒算不得什么,毕竟一万金也就是十贯钱而已,百匹绢也值不到太多,但那个武骑尉不简单,这是个勋官。
  勋官不是官,只是加官,一个衔头。一般是将士打仗立功升转,最高十二转。最低的一转就是武骑尉,视从七品,享受从七品的待遇。
  但没有职事差遣,也不是正式官阶。
  但有了这个勋,那就相当于半只脚进入了仕途,或者说起码有了一个官面的身份,相当于有了出身了。
  这个东西可是非常宝贵的。
  在开国之初的时候,勋不值钱,那个时候为了夺天下,皇帝大把的赏勋赐爵,甚至高祖皇帝有过一次将路过地方上的上千人全都赐勋的事情。
  不过如今大唐已经历经三帝,勋也不再滥赏乱赐,也变的值钱起来了。
  好比大唐均田令下,普通百姓拥有的田亩是有数额上限的,没官没爵没勋的人无法拥有太多的土地,但如果有勋,就能增加不少上限。
  甚至普通百姓如果不是没有子嗣,也不能随意纳妾,但如果有勋,或有官有爵,自然就不在此限。
  哪怕是在征税税役等方面,有勋的人跟普通百姓都不一样。
  李逍摇身一变,从普通大头百姓,变成了有身份的人了。
  薛仁贵为他高兴,他的付出并不是没有回报,自己说要帮他进献秘方,也确实帮到了他。
  ·······
  李家庄。
  大院,厨房。
  小灶已经干了,李逍今天再次架起炒锅。
  今天要进行炒锅开锅仪式,一把好的炒锅,要想好用,必须得经过一些特殊处理。
  “三郎,为何还要开锅啊?”老何不解问。
  李逍拿刀从一块五花肉上割下一块大肥肉,新铁锅为什么要开锅,当然是因为打造的时候会有许多杂质残留在锅面,而且这锅一般不太顺平。
  直接拿这样的新锅炒菜,以后就容易粘锅糊锅,所以必须得先开锅,或者叫炼锅。炼过的锅,以后会很好烧,不易生锈,还不容易粘锅。
  开锅其实很简单,直接弄块生肥肉就行了。
  肉要肥膘肉,不要带上瘦肉。
  灶烧火,锅烧水。
  灶烧的很快,片刻功夫,锅里的半锅水就已经开了。
  “好快啊,这灶!”
  围观的人都对这灶的速度惊叹,连老何都佩服的不说话了,这烧水的速度,快了何止一倍。
  李逍已经挽起袖子,把锅擦洗一遍,倒掉水,重新架锅。
  擦干净水。
  “改小火!”
  小火慢慢烘干铁锅,锅干后,李逍拿着那块肥膘肉当成一把刷子一样的开始擦铁锅,由内圈到外圈呈螺旋状在锅内壁不停的擦拭。
  肥膘上的油脂受热不停溢出,李逍把这些油脂均匀的擦满整个锅面。
  猪油越来越黑,肥膘越来越小。
  有人在咽口水,还有人在可惜那块上好的肥膘就这么擦锅浪费了。
  起锅离火,倒去变黑的猪油,热水净锅抹净,然后重新架上灶,再夹起一块肥膘继续重复之前的动作。
  如此反复五六次后,肥膘已经擦不黑了。
  “好了,锅已经炼好了。”
  以后这锅会越用越黑,越用越亮,不生锈不粘锅,成为极好的炒锅。
  “哎呦我的个天,浪费了六块上好肥膘啊,都得有三四斤,太可惜了,都擦锅擦没了。”老何心疼的道。
  李逍无语,一口上好的炒锅,怎么是几斤猪肉能比的。
  “把我那磨好的芝麻香油拿来,再把那把今天刚采的野蒜拿来,再来几个鸡蛋来,今天我给你们展示一个炒菜,野蒜炒鸡蛋,瞧好了啊!”


第58章 野蒜炒鸡蛋
  (感谢大侠拎壶冲、栋哥L,黑哥1973的打赏,谢谢各位!)
  野蒜长的像韭菜,又有点像葱,这是一道特别美味的野菜。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野外的草地里依然长着,野蒜炒鸡蛋,绝对能够香飘十里,吃了一次想两次。
  野蒜已经冼净择好,青青翠翠,李逍抄起菜刀简单的切成几段。
  “鸡蛋,今天刚下的蛋,全是个头大的。”老何把三个鸡蛋递了过来。正宗老母鸡下的土鸡蛋,三年以上老母鸡下的蛋,蛋的个头很大。
  蛋壳很薄,一敲就碎,蛋液流出,蛋黄带着点红。
  一把野蒜放三个鸡蛋炒,李逍如今也是出手阔绰。
  鸡蛋打碎,搅拌。
  那边灶上的锅已经烧热好,李逍麻利的倒上现磨的芝麻香油。没有菜油、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橄榄油、青茶油等在身边,李逍昨天特意弄了些芝麻磨油。
  磨好的芝麻油有股奇特的香味,远远就能闻到。
  用芝麻油炒菜,够奢侈。
  油一下锅,烘出更大的香味,大家都不由的深深吸气。
  经验丰富的李逍,都不用倒点蛋液试油温,凭着经验就知道了蛋液下锅的最佳时机。
  搅的金黄的半碗蛋液倒入油锅之中,顿时炸了开来。蛋液迅速的膨胀,犹如一朵盛开的黄花。
  “哇,真好看。”
  大家还是头一次看到鸡蛋居然能这么好看,以前煮鸡蛋或者煮蛋花,哪有这般神奇好看,何况炒鸡蛋最大的特别就是香。
  香飘十里不为过。
  李逍气定神闲的拿起钞子,在锅里迅速的搅了几下,盛开的蛋花就碎开来,看到鸡蛋一面微微有些焦黄,李逍马上将野蒜下锅。
  “火大点!”李逍对烧火的柱子交待一句,拿着铲翻炒着锅中的野蒜和鸡蛋。一黄一绿,迅速的交融。
  火势很旺。
  李逍直接一手握锅柄,一手拿勺,开始了颠锅。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大家跟看杂技一样。想不到,这个奇怪的锅,居然还有这么新奇的做菜之法,不但做的菜香,而且动作还这么好看。
  炒菜,尤其是野蒜炒鸡蛋这样的菜,其实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字,大火快炒,几下功夫就可以出锅了,火小了,炒久了都不好吃。
  没有鸡精没有其它调味料,李逍只往锅里加了点自己提炼的精盐,然后就起锅了。
  一盘青中带黄的野蒜炒蛋就做好了。
  这道菜难道只有半颗星,十足的新手菜,简简单单,但众人看的却目瞪口呆,叹为惊止。
  “做菜居然不用加水!”干了一辈子厨子的老何叹道。
  “这才一眨眼的功夫吧,居然就做好了?”
  刚下课的李贞挤了过来,不停的吸着鼻子,“太香了!”
  李逍见大家都盯着那盘菜,笑道,“野蒜炒鸡蛋,做好了,大家来试试菜,给个评价。”
  赵大夫不客气的先上来,拿起筷子夹了一点,放进嘴里刚吃了一口,眼睛就瞪的许大。
  “好吃不?”李贞问。
  赵先生没回答,而是大口的吃了起来,还马上又夹了一筷子往嘴里送,这下大家都知道好吃了。
  “想不到,野蒜和鸡蛋这么普通的两样东西,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肴来,太神奇了。”赵先生惊叹,他还想夹第三下,身上还沾着粉笔灰的杨大眼很不客气的上来,“给大家也留点啊。”
  杨大眼吃了一口,也马上忍不住夹第二筷子了。
  “想不到芝麻磨的油不但可以点灯,还能做菜,能够这么香。”
  唐人吃植物油很少,一般植物油都是用做灯油,平时做菜因为以煮炖为主,所以吃动物油更多,比如羊油、猪油。芝麻油做菜,更多的还是少数大户人家或者一些酒楼饭店用来煎炸食物。
  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一盘野蒜炒鸡蛋,还没片刻,已经见了底。
  每个吃过的人,都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那些没排到未能吃上一口的人,则痛心疾首,大呼可惜。
  “三郎,跟我们讲讲,为何如何神奇?”赵先生觉得这道菜如此好吃,关键还是在于这口奇特的锅,还有这新奇的烹饪之法。
  “这锅广口小底,锅比较薄,这就比较容易加热,所以最适合炒这种方式。炒锅加香油,炒制野蒜这样的蔬菜,是最好的烹饪方式。”
  炒锅、炒菜,这些新词听的赵先生连连点头。
  连之前一直都认为李逍的怪锅让他浪费了铁料的老王铁匠,这个时候都不吭声了,很明显,他错怪李逍了,这个锅虽看着怪,但想不到却如此适合这种炒的新烹饪方式。
  “这炒锅只适合炒青菜吗?”
  “当然不止,炒和蒸炖煮一样,是一种烹饪方式,用这种方式可以加工各种各样的菜。既能炒青菜,也有炒肉,甚至还能炒饭、炒面、炒饼呢。”
  李贞舔着舌头,“哥,以后我还要吃炒菜。”
  “行,哥以后天天给你炒菜吃。”
  相比起只关注着吃的李贞,婉娘倒是看出些问题来,“三郎,炒菜只能用香油吗?”
  “倒不是只能用香油,而是用香油比较好,香油炒菜不易凝固,而且油烟也小些,用猪油羊油就没这么合适了。香油外,如果有豆油、茶油等其实也是一样可以炒菜的。”
  李逍跟婉娘解释道。
  “那想吃炒菜还是挺麻烦的,香油可不便宜呢。”婉娘从另一个经济的角度道,香油的价格确实不便宜,一般百姓可吃不起。而且婉娘刚才发现,炒菜时用的油还不少,少了还不行,这炒菜还得专门的炒锅,得用香油,那还真不是一般人家吃的起的。
  平时普通百姓家做饭做菜,菜里搁点点盐巴就行了,偶尔放点点羊油、猪油,也放的很少,有点油花就行,多了可吃不起。
  如李逍刚才这样,一个野蒜炒蛋放的油,都够平时做上三五天菜的油了。
  这么一说,倒也有不少人发现这个问题,炒菜好吃,可是不便宜啊。
  “看来以后不能常吃炒菜了。”赵先生有些遗憾。
  “这炒菜这么好吃,咱家又是独一份,你说如果我们到蓝溪街上开家饭店,推出炒菜,会不会食客盈门,供不应求啊?”李逍的前狗头军师,现任的私塾先生杨大眼一边回味着野蒜鸡蛋,一边提出一个主意来。


第59章 圣旨到
  中午的时候,北房前厅餐桌上满满一桌子菜。
  野蒜炒鸡蛋、木须肉、家常炒脆耦、小炒肉,外加一个三鲜汤,四菜一汤,这是李逍今天开的小灶。
  一桌子上席坐着赵大夫和杨先生两人,然后是李逍、婉娘夫妇,还有李贞在末席,一桌子五人,也没别人。
  “四个都是炒菜,新菜式,大家尝尝鲜。”李逍一边笑着一边给赵大夫和杨先生两人倒上绿色的米酒。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赵大夫和杨先生就是李家大院的两个宝,两人年纪既长,而且也都是有本事的人,李逍把他们当成自家的长辈供着。许多事情也都会找他们商量,赵大夫做为李逍的丈人,甚至还充当着大院总管的角色。
  一杯温酒,几个小炒,桌下还放着一个炭盆,燃烧着木炭。李逍已经着手让人在给大院盘火炕,李家有人,盘炕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材料,就是得多费点人工而已。
  已经在那边庄里享受过火炕舒适的老赵老杨更是完全支持盘炕,有了暖炕这个冬天才过的舒服啊。
  “嗯,果然不愧是三郎亲自出手,一个比一个好吃。原本我还以为,这天下最好吃的菜就是野蒜炒鸡蛋了,没想到,现在其它炒菜也不逊色啊。到蓝溪开个饭馆,我觉得这个主意行,一定能生意红火。”赵大夫大为赞叹李逍的手艺。
  “爹,三郎的手艺虽好,只是这炒菜花费不少,只怕一般人也吃不起。而且这炒菜冬天里易凉。”
  赵大夫一边夹起一筷子木须肉,一边道,“冷怕啥,不是有炕嘛。到时咱们的饭馆弄几个包间雅座,每个包间盘上炕,坐在炕上吃饭,还怕菜冷的快?”
  杨大眼也在一边出主意,“炒菜确实比炖煮的菜成本更高些,但就跟我们上次卖黄瓜一样,关键还是看我们这饭店开给谁吃,普通百姓,自然是吃不起这香油铁锅炒的菜的,我们可以专门向过往的那些官宦、商贾啊,炒菜虽贵点,可也还是有人能吃的起的。”
  婉娘还是反对。
  “我们家如今也有田地八百亩,也没有债了,又有薛家和县令的照顾,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三郎何必去开饭馆给人做厨子呢。”
  士农工商,这年头阶层分明。
  做一个小地主,虽然不如士人官僚地位高,但其实也还不错的,是国之根本。比起那些商籍的商贩和贱籍的工匠等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别提那些操持贱业的贱民们了。
  之前李逍亲自去推销贩卖黄瓜,都已经是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为之的,否则谁家有几百亩田地,还会亲自去贩卖东西,传出去也脸面尽无的。
  虽说无商不富,有田有地的地主豪强们,也一样会经营生意,但也多是派人经营,哪里会亲自抛头露面呢。
  堂堂地主员外,哪里能亲自去开饭馆呢,更别提自己去掌勺炒菜了。
  “开饭馆又怎么了,你看下但凡这家强业大的大户,有哪个是只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的,有田有地只是根本,光靠田地是发不了家的。但凡手里有了些钱,总得拿出来钱生钱才行,不管是放贷生息,还是经营铺子,都是壮大的法子。”赵先生以前是个江湖郎中,走南闯北,倒是见识挺广,没有拘泥死板。
  世人瞧不起的商人,多指的是那些操持生意的人,指的是那些职业的掌柜、伙计们,而并不是指这生意的幕后东家。
  东家又不需要抛头露面,自会雇人做事,有人出面,坐在后面每年查帐收钱就是了。
  杨大眼也道,“开个饭馆是没问题的,蓝溪街上,所有的商铺,几乎都是地主们开的。只要不须三郎亲自去坐镇,安排人做事就行。”
  李逍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管时代再怎么发展,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
  守在蓝武道这条重要的路上,开饭店自然不会错,有好的手艺更不怕没生意。李家现在虽然有八百亩地,可没钱啊。
  没钱拿什么养三十几个学生,何况还有二十个部曲、奴仆呢。
  “饭馆我也觉得可以开,蓝溪开个饭馆本钱不大,租个铺面就行。咱们也不缺人,安排几个人过去完全没问题。至于特色,就如刚才阿爹说的那样,咱们以炒菜为主,专门面向那些过往的商贾官宦们。我呢,也不需要亲自去抛头露面,更不需要去掌勺炒菜,我在家收几个学徒,到时让他们去炒菜就行。”
  “这能行吗?”婉娘还是觉得没有必要。
  李逍笑笑,有什么不行呢。看看蓝溪这条街上有多少家饭店酒楼,就知道哪怕是在这个古典农耕时代,可守着重要商路,这里也依然商机无限。
  “到时咱们还可以卖卖我们家的黄瓜呢。”
  “田地里出了什么时令菜蔬,也可以随时送到店里去啊。”
  老赵和老杨吃着小炒,喝着小酒,聊的挺高兴。
  “嘿,吃什么呢,这么香,老远就闻到味了。”
  门口脚步声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长安薛家五公子薛瑾薛楚玉来了。
  李逍见他来了,起身相迎,“没想到五哥今天有空过来,我说一大早喜雀就一直在枝头叫呢。”
  “来,坐。”
  婉娘和李贞两个跟薛五也熟了,也就没见外的再回避。
  “再添副碗筷!”
  薛五不客气的坐下,扫了眼桌上的菜,“看着像是冷盘,却又是热的,可又没汤没水的,你这几道菜有些稀奇啊。”
  “炒菜,尝尝。”
  薛五每样尝了尝,直呼好吃。
  “没白跑,今天本来是要先给你报个喜的,想不到还真来对了。”薛五哈哈笑道,“老弟啊,你好事临门了,赶紧收拾下,准备沐浴焚香,迎接圣旨吧。”
  “圣旨?”
  李逍愣住,他知道什么是圣旨,皇帝的旨意。可天高皇帝远,这圣旨跟他应当是根本沾不着边的,怎么现在却要迎圣旨。
  “你忘记了,上次你去我家,见我父亲时,拿出来的霜糖秘方。你说送给我薛家,我父亲说要替你献给皇上。我父亲没有食言,已经将秘方进献给陛下,陛下很高兴,赏赐了我父亲,也还要重重赏你。”
  “皇上有赏?”赵先生等几人一时全愣住了。
  皇帝重赏,赏李逍?


第60章 六品官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圣旨皇恩浩荡。
  赏万金,绢百匹,良田百亩。
  皇帝的圣旨直接下到了草民李逍的手里,李家大院众人都意料不到。
  直到在薛五的提醒下,李逍给宫里来使送上了谢礼,将他们恭送走许久,大家都还愣着,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婉娘愣愣的看着供在正厅香堂上的明黄绢旨,整个人像是傻了一样。
  “武骑尉、少府寺府史。爹,三郎是做官了吗?”
  赵先生拄着拐杖,嘴唇颤抖着对女儿说,“武骑尉是勋,视从七品,少府寺府史是流外六品。”
  “三郎真的当官了?”婉娘惊喜。
  薛五笑着过来道,“弟妹啊,三郎算是有了出身了,不过不算是正式入仕当官。勋官只是视从七品,没有职事差遣的。而少府寺的府史则是流外六品,是未入九品的流外官,流外官算是官,有职事。不过陛下给三郎的府史,其实只是赏三郎的忠心,并不需要他真到少府寺去做事的,以后光拿俸禄不用干事。”
  大唐的官员品阶是九品制,又还有正从上下之分。
  薛五做为一个实职七品武官,详细的跟大家解释了下朝廷的官制。
  大唐的官员,先有阶后有职,有的官员还有爵和勋。阶就是官阶,也称为散阶,文官有一套文散阶,武官有一套武散阶,大唐官员都是先定阶再授职,先有阶后有职。
  阶就是本品,享受几品待遇,拿什么俸禄,都是按这个官阶来定的。而官职,却可能高于本品或低于本品。
  比如薛五做为飞骑的七品武官,他的本品其实是六品下,实职才是七品,属于高阶低职。他本身也有勋,勋是六品。不过没有爵。
  李逍现在授的这个官,则又不同,他的府史是六品,但是流外六品。大唐官员在九品之外,还有一个流外九品,从最低的勋品到最低的流外九品,一共九级,但只有九级,没有正从和上下之分。
  这个流外九品,都是流外官,属于官的行列,但是级别较低,担任的是职事官职,主要是中央朝廷各衙门里的低级办事吏员。
  少府寺府史,也就是少府寺里干文书的一个小吏目,但现在皇帝给李逍这个官却不用他去上班做事,只是顶这个名,拿份薪水,享受一下这个待遇而已。
  “少府寺是朝廷专门负责工程和制造的衙门,也算是个职权不大,但油水还不错的衙门呢,府史月俸一千钱,年禄二十五石。”
  一个月薪水才一千文钱,听起来还真是很符合流外官的身份。不过很多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不管怎么说府史都是官,而既然是官,就有权,特别是如府史这种中央衙门里的官员,可以说各种额外收入还不少的。
  在正常的月俸和年禄之外,肯定还会有不少的福利待遇,逢年过节发点奖金奖品啊,甚至是下面的衙门、官员会送点东西来。
  “朝廷从九品下的京官,一年月俸也才十五贯,年禄五十五石米。”薛五说了一下从九品下京官的俸禄,听起来也就多一倍。不过做为九品京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还有一份职田收入的。
  职田按品阶发给,但其实不用自己管理,官府派人佃租,然后每年收租发给官员,也算是薪水了。
  李逍对于什么只领工资不干活的少府寺府史这个职事还真不怎么感兴趣,他更关心的是赏万金。
  大唐皇帝陛下不可能这么大方,赏他万两黄金吧?
  万两黄金啊,这一两黄金起码能值八千铜钱,一万两黄金,简直就几世无忧了。
  薛五对于李逍这种年轻的想法,呵呵了两声。
  “万金而已,陛下还赏赐我父亲十万金呢。”
  原来,这万金的金并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铜钱。金这个词,如果前面加个黄,黄金一般才专指值钱的金子。如果只是金,则一般指铜钱。
  万金,也就是一万枚铜钱,实际不过十贯钱。十万金,那也不过一百贯钱而已,对薛仁贵来说,那也就是一匹上好的战马钱。
  “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李逍的声音里透着好几分的失望,还真以为皇帝突然发了昏呢,原来才十贯钱。他卖两次黄瓜的钱,也都能凑十贯了。
  刚才还觉得皇帝大方,现在李逍觉得皇帝小气了。
  万金不过十贯钱,还不如百绢值钱。绢跟钱是并行的,都充当着货币功能,大唐的大额交易,甚至还主要以绢为主。不过绢价是波动的,绢价跟粮价倒是挂钩的,一直比较稳定。
  如今的绢价是匹绢值米十石,而一石粳米价一百一十钱,一匹绢价也就是一千一百钱,百匹绢,那可就值米千石,值钱一百一十贯,这倒还真是一大笔钱,相当于那个府史的十年俸钱了都。
  那一百亩地的地契也直接赏下来了,等拿到手一看,赵大夫惊讶发现,这地原本就是李家的。
  “想不到倒是物归原主了。”赵大夫有些意外惊喜,李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