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北汉燕王(琨翼)-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唯有这二人方可称为英雄。英雄嘛,总要有些出人意表的事迹,那才配叫英雄。依照冠军侯以往的战绩来看,一比十的兵员比例,倒也算不上有多悬殊,说不定,他还真就再一次创造出奇迹呢,刚才圣上有句话说的很贴切,冠军侯不鸣则已,一鸣则必定惊人。我们有理由期待他的大胜。”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是敖烈告诉刘协的,在听到朱儁的肯定之后,刘协有些慌乱的心,平静了不少,细细回想以前和敖烈相处的点点滴滴,刘协认为自己的这位皇兄,永远都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是正常的。想到这里,对敖烈的信心,开始一点一滴的重新迸发出来,在刘协的心中再次生根发芽。

钟繇一直没有说话,而是低着头似乎在仔细的思索着什么,直到这一刻,他才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圣上,老臣敢用性命担保,此一战,冠军侯必胜!”

尽管皇甫嵩和朱儁也先后对敖烈出征的前景表示看好,但绝没有钟繇这样坚定。钟繇的话,引起了刘协的好奇,忍不住问道:“太傅,你为何如此笃定?”

钟繇缓缓说道:“袁绍有十败,而冠军侯有十胜,袁绍虽兵马众多,但老臣料定他必然无能为也。绍礼仪繁杂,冠军侯自然得体,道胜也;绍以逆动之军统帅冀、青,冠军侯以正义之师都督北方,义胜也;绍以宽济宽,不能整治危局,冠军侯号令严明,以严治政,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自疑,冠军侯精兵简政,用人不疑,唯才是举,不论亲疏,气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冠军侯应变无穷,谋胜也;绍因四世三公之家世,喜好高谈阔论,看重名声,麾下多为阿谀奉迎之人,冠军侯待人以诚,以德服人,麾下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德行胜也;绍见人饥饿,体恤之情溢于言表,而他看不到的人,则完全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冠军侯心系天下,无人不对其歌功颂德,仁胜也;绍部下充斥奸佞之辈,竞相争权,冠军侯治下严明,文武同心戮力,明胜也;绍是非不知礼,冠军侯进退有据,进之以礼,正之以法,文胜也;绍好大喜功,不知兵略,冠军侯用兵如神,武胜也。有此十败十胜,圣上又何必担忧?”

钟繇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沉思,每个人,包括刘协在内,都在细细体会着在这十胜十败中,敖烈比袁绍出众的地方。而他们思索的结果,竟然意外的发现,敖烈确实如钟繇所说,每一处都要比袁绍高明一大截儿,无论是从自身气度到对大军的掌控程度,乃至治下官员、民心之所向,敖烈无不完胜袁绍。

良久,刘协猛地一拍龙椅上的扶手,大声赞道:“好一个十胜十败论,当真见解独到,分析入微!朕,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坐等皇兄的捷报了!”不止是刘协,就是先前对敖烈出征前景并不看好的种辑,也卸下了脸上的担忧,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未完待续。。)

ps:ps:十胜十败不是钟繇提出来的,因为剧情需要,大琨张冠李戴在钟繇头上了。另外前一章中,郭淮的出场也提前了,为的是抛出引子,引起后备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是大琨对三国情节做出的改变,不代表真实历史。

第二百八十四章郭嘉密谋

在敖烈祭师出征的同一天,曹操也行动了起来。他传檄镇守青州的臧霸,命其在青州的琅琊屯驻重兵,从右翼牵制袁绍;同时派出于禁为左翼,率军五千进驻延津渡口,与时任东郡太守的刘延合兵一处,防止袁军渡河及长驱直入;然后派曹仁为先锋大将,以曹洪、曹休为副将,率军两万进驻官渡,阻挡袁绍的正面进攻;最后,曹操亲自带领大将、谋士各十余人,统领十一万大军奔赴战场。

因为和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不同,历史上,曹操是被动挨打的局面,而现在,因为有了敖烈的异军突起,曹操是主动求战,与敖烈南北呼应,共同夹击袁绍,所以在排兵布阵上,曹操少了很多顾忌,最大化的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不过,曹操也不是没有隐忧,他深知自己现在可是刘协的眼中钉。曹操和敖烈不同,人家敖烈是汉室宗亲,刘协对其极为信任,敖烈几度开疆扩土,为大汉的版图添砖加瓦,刘协的心中自认是高兴的,可是曹操却在没有天子诏书的情况下,先后占据了豫州、徐州和青州半部,如果曹操是天子,也会对雄踞中原的人心怀不满,必欲处之而后快,所以,曹操担心早已今非昔比的刘协会乘机夺了自己的地盘,毕竟现在刘协手中可是有着自己的武装力量的,即使不算镇守长安的张济所部,刘协依然有着万余勇士,这可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因此。这次讨伐袁绍,曹操并没有带上极为倚重的夏侯兄弟,而是让夏侯惇屯兵在颍川、陈留交界处,防备刘协的暴起;而让夏侯渊另率一军,驻扎在沛,提防有可能乘虚进军的刘表和孙策。其实曹操并不担心刘表,刘表心无大志,根本不会领兵出境到自己的地盘来打仗,但是曹操却不得不防刘备,刘备近年来招兵买马。麾下已经有两万精兵了。对曹操而言,这个是个不小的威胁。至于孙策那边,曹操估计以孙策和敖烈的关系,应该不会拖敖烈的后腿。借机攻打自己。使得敖曹联盟破裂。倒是没什么可担忧的。

在进军路上,曹操向跟随在自己身边的郭嘉,说起了担忧后方的问题。夏侯兄弟能征善战。按理说把后方交给他们,曹操应该是放心的,可事情实在太过重大,令曹操不能做到心如磐石般安稳。

郭嘉思考了一下,低声说道:“主公,我军后方无非是刘表、孙策、刘备和洛阳的那位而已,这其中,刘表胸无大志,不足为虑;洛阳的那位虽然聪明,但手中并无多少人马;刘备纵使有心,但刘表担心其做大,势必不会同意他出兵;因此,真正有威胁的,是孙策。”

曹操叹息道:“孙策猛如虎也!”

郭嘉继续压低声音说道:“等到袁绍被灭之后,主公一时之间,还不能向敖烈用兵,此人非短期可以平定的,主公应与其继续保持同盟关系。所以,主公在战后的扩张方向,应该是荆州和江东。而孙策,就是主公最大的阻力。”

“那依奉孝所见,理当如何?”曹操对战后的局势,心中也是了然,深知孙策的不好对付,不由得征询起了郭嘉的意见。

郭嘉微微一笑,道:“目前主公的大敌依旧是袁绍,这一战我军已经没有退路了,若是战败,袁绍慑于敖烈的威名,必不敢进兵北方五州,况且在袁绍看来,北方五州除了幽、并二州,其余几州乃是不毛之地,食之无趣,弃之可惜,如同鸡肋。届时必然会兵进中原,携大胜之势,来抢夺主公的地盘。因此,主公应把心思都放在对付袁绍的身上。至于孙策,一届莽夫而已,待郭嘉略施小计,让其神不知过不觉的死于小人之手,为主公去除一心腹大患。”

“哦”了一声,曹操皱眉细细思考了片刻,小声叮嘱道:“孙策的威胁,不在于其掌控江东,而在于他和敖烈之间的关系。二者有师徒之实,互为唇齿,若动其中一人,则另一人必然暴起。趁此机会出去孙策,打破二人南北呼应的局面,倒是一步好棋,只是这件事必需秘密进行,且不能留下任何破绽,一旦让人看出来,可就不好收场了。”

郭嘉自信的一笑,低声答道:“主公放心。这件事,就交给嘉去做。”郭嘉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他在前不久收到了一个消息,时任吴郡太守的许贡,想投降曹操,可是筹划不密,被孙策的部下程普发觉了,孙策一怒之下,将许贡满门抄斩,并将许贡的首级挂在城头示众。三名许贡门下的家客死里逃生,来到了兖州,投效在了郭嘉的门下。郭嘉决定利用孙策性格上的弱点,用这三名家客为杀手,在孙策外出狩猎的途中设伏,神不知鬼不觉的刺杀孙策。

利用人性的弱点,对其实行毁灭性的的打击,正是郭嘉的拿手好戏。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郭嘉一直都在谋划这件事情,暗中把孙策的外出规律摸了个一清二楚,同时,郭嘉还把那三名许贡家客送到虎卫双雄颜良、文丑的手中,让这三人接受了和虎卫军同样的严格训练,几个月下来,这三名家客的身手大涨,趁孙策不备,对其发起忽然袭击,应该还是有很高把握的。

这里还要说一下颜良、文丑二人。自从二人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待他们很是亲厚,并把亲军虎卫军交给他们负责,二人在曹操身边呆久了,发现在曹操身边做事,可比在袁绍那里做事舒心多了,至少曹操不会反复无常,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比之袁超高出不止一筹。因此,二人也就对曹操死心塌地了起来。这次征讨袁绍。曹操毫不避嫌,依旧让二人统率虎卫军守护在自己身侧,跟随着大军一起出征。颜良文丑二人极其感动,私下里商量着一定要在战场上斩将立功,来回报曹操的信任和厚待。

且不说郭嘉私下去安排一场针对孙策的谋杀,曹操率领大军一路急行,很快来到了官渡,和前部先锋曹仁所部汇合一处。然后,曹操就在官渡驻扎了下来,在大营前构筑防御工事。并在黄河南边的几个重要渡口分驻重兵。进行要隘扼守,重点设防的战略方针,等待着敖烈率先在袁绍的背后发起总攻。这也是曹操和敖烈商量好的,这场战役。以敖烈为主导。怎么打。在哪里打,何时打,曹操都要等待敖烈的通知。通知的形式,自然就是敖烈的攻击方式和手段了,曹操相信,一向用兵如神的敖烈,不会让自己等待太久的。

江东,孙策的府邸中。周瑜、张昭这两位内外重臣分别坐在孙策的左右,等待着孙策的决断。曹操境内兵员调动的迹象,自然是瞒不住孙策这位近邻的,周瑜和张昭根据曹操调兵的种种迹象推断出,曹操有可能是北上去讨伐袁绍了。在此之前,孙策还收到了敖烈派人从海上送来的书信,言明会在本月十五出兵讨伐袁绍,当初敖烈和曹操结成同盟的时候,孙策也在场,知道曹操一定是准备和敖烈南北夹击袁绍了。

周瑜和张昭今天来,就是希望说动孙策借机出兵,攻占曹操的豫州或者是徐州,把偏安一隅的江东和中原连成一片,让江东军的触手,伸进中原大地。可是孙策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放弃这次机会,他认为既然曹操是和敖烈结成的同盟,自己就不能在这个时候进攻曹操,那样做,就等于是拖了敖烈的后腿,如果因为曹操后防不稳,而导致了这场讨伐袁绍的战争失败,那么敖烈势必会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孙策会觉得没有脸面再去面对敖烈。

虽然无奈,但是孙策的心思,周瑜和张昭也明白,当初要不是敖烈借给孙策一万军士,助孙策返回江东重整旗鼓,要不是敖烈在平定袁术之后,力荐孙策担任扬州牧,何来的孙策今日之成就?现在孙策不肯趁机出兵,周瑜和张昭也是无可奈何,只好默然告退。

二人走后,孙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从靴子里抽出一把短刀,捧在手中认真的擦拭了起来。自从这把短刀被孙策拿出来的那一刻,大厅内的气温便急剧下降,丝丝寒冷从短刀上散发出来,竟然改变了周围的温度!普天之下,有如此威能的短刀,只有一把,那就是战国时期徐夫人所铸的寒月刃!

这把刀,是孙策带着周瑜到燕京向敖烈借兵报仇的时候,敖烈送给孙策的,当时敖烈所说的每一句话,孙策都牢牢的记在心里,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这把寒月刃是你的了,记住,只要外出,就必须把寒月刃带在身边!”当时的敖烈,脸上带着认真的神色,郑重其事的把寒月刃送给了孙策,并一再叮嘱孙策要随身携带寒月刃。

“伯符,你我既是师徒,也是亲家……切记不可一味好勇斗狠,仇恨往往会让人迷失了双眼,丧失了理智……记住,刚则易折,凡事都要宽容一些。”敖烈的每一句话,孙策都牢牢地记在心头,回想起敖烈的话,孙策忽然有些后悔将许贡全家满门抄斩了,那时的孙策气昏了头,竟然忘记了敖烈的叮嘱。

“凡事都要宽容一些……刚则易折……必需把寒月刃带在身边……”孙策喃喃的低声自语着,他的思绪,陷入了对敖烈无尽的思念之中,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孙策收起了寒月刃,将其重新插回到了靴子里。(未完待续。。)

ps:ps:世界杯再次到来了,大琨和各位朋友又光荣的老了四岁,祝愿所有爱看球、爱踢球的朋友们永远活力四射,我们的心永远不会老去。顺带说一句,如果国足能第二次进世界杯,如果那个时候大琨还在码字,大琨保证一天十更庆祝国足出线!如果那个时候大琨老了,不在码字了,大琨也会用另一种方式来纪念国足再次出线。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对国足的希望,我们的足球水平,是要靠每一个热爱足球的朋友去共同努力的,带动身边的青少年朋友喜欢并热爱足球,说不定,也是拯救国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百八十五章先拔头筹

“快!天黑前赶到易县,违者立斩!”赵云奋力呼喊着,催促部下先锋军加快速度。

易县,隶属河间,是冀州北边最大的一个县城。赵云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易县,拿下了易县,就等于是拿下了河间的门户,而河间又是冀州北边的门户,趁着袁绍还未发觉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赵云的战略构想。

事实证明,赵云的战略构想是成功的。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赵云就率领一万五千名先锋军来到了易县城下,因为袁绍还没防备,易县只有两千多人驻守,赵云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攻克了易县,甚至没有让一个袁军逃走,最大可能的保证了此次行军的隐蔽性。

第二天,留下五千人驻守易县,赵云再次开始了急行军,他这次的目的,是河间的首府——河间城。赵云虽然对政治不是十分擅长,但他也知道,在这次讨伐袁绍的过程中,因为和曹操的同盟,所以谁先拿到的郡县,就肯定是归谁所有,这是汉代同盟的铁律。从军事角度上来分析,兵贵神速,趁着袁绍还没有反应过来,备战准备还没有到位的时候,是最容易先声夺人的,赵云决定趁此良机,先夺下袁绍的一个郡再说。

与攻打易县不同,在河间,赵云意外的遇到了敌手。自从在袁绍眼里失宠之后,鞠义就再也没有了进入袁绍核心机构的权力,而是被袁绍打发到河间来。担任河间太守的职位。这是袁绍看着他心烦,才把他派遣出邺城,来到偏远的河间,免得他在眼前碍眼。

袁绍本是无心之举,却没想到这个无心之举,让赵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鞠义本是名将,既善于练兵,又善于排兵布阵。袁绍部下的两支精锐先登营和大戟士,那可都是鞠义一手训练出来的,要不是徐荣接连击败鞠义。使得袁绍在各路诸侯面前颜面扫地。袁绍是不舍得把鞠义送到河间来担任太守的。

赵云率军攻城的时候,鞠义来到了城头,指挥若定,有礼有节的抵抗着赵云的猛攻。以四千军的微弱兵力。死死地把赵云的一万大军挡在了城外。使得赵云所部一日一夜未能前进一步,反而在城下丢下了近千人的尸体。

经过一日一夜的厮杀,赵云已经有些急红了眼。被鞠义耽搁了这么久,想必袁绍已经知道了敖烈进军的事情,此刻应该正在调兵遣将,最多两天,袁军的援兵就会来到河间城,到那个时候,自己这次奇袭就将彻底宣告失败了。

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一向冷静的赵云,难得的疯狂了一次。翻身跃下小白龙的马背,赵云高声喊道:“弩炮手,架红衣弩炮!目标,敌军城墙,开炮!”

在赵云的先锋部队中,敖烈为他们配备了十架红衣弩炮,弩炮的数量并不多,因为敖烈没想到赵云会发起攻坚战。因为弩炮的数量不多,即便投入战场,所能取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反而会把这种秘密武器暴露给袁军,所以赵云也一直没让红衣弩炮投入战斗。可是随着一日一夜的久攻不下,赵云有些急了,终于把红衣弩炮搬了出来。

随着红衣弩炮的亮相,城头上的袁军,包括鞠义在内,都有些惊恐的看向红衣弩炮,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巨型的弩炮,按照常理来说,弩炮的体积越大,其所能产生的杀伤力也就越大,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断,红衣弩炮的威力,恐怕要超出所有袁军所能想象的极限了。

鞠义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城下的红衣弩炮,喃喃的说道:“这是,弩炮?这么大的弩炮?”很快,鞠义的疑问就得到了答案。回答他的,是一根根刺破空间的劲弩!经过王浑、马钧的进一步改造,现在的红衣弩炮,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两枪三剑弩,也就是说,每一台红衣弩炮,可以同时发射两根标枪大小的劲弩和三根长剑大小的劲弩。五十根大小不一的劲弩激射而出的时候,城头上的袁军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气,面对红衣弩炮这样的战场杀器,谁能不吃惊、不绝望?

大批袁军被吓破了胆,纷纷嚎叫着抱着头蹲了下去,躲到了城墙的墙垛后面。“慌什么!那些劲弩,根本就没有瞄准!”鞠义沉静的声音响起。那些抱头躲藏的袁军,听到鞠义的话之后,装着胆子站了起来,发现那些看似十分凌厉的劲弩,竟然全部射偏了,五十根弩矢无一例外都射在了城墙下方三分之一的位置上。

一阵哄然大笑在袁军中爆发:“我去,银样蜡枪头啊,真是中看不中用。”

“哈哈,就这技术,再好的弩炮也发挥不出威力来。”

“这就是传闻中战无不胜的幽州军?太有失水准了……”

面对城头上敌军的嘲笑,赵云不为所动,继续下达着命令:“目标,城墙中部,开炮!”

瞬间,又是五十根劲弩激射而出,随着一片“夺夺夺”的声音,五十根劲弩命中了河间城墙的中央部位,每根劲弩都深深的插进了城墙中间,带起一阵碎石,从城墙上滑落到了地上。

这次的射击又和刚才不同,刚才因为射击的是城墙的底部,那是城墙最牢固的地方,所以城头上的袁军还没感到有什么异样,可是当红衣弩炮的目标变为城墙中部的时候,弩矢上巨大的力道就开始展现出来了,城墙被五十根劲弩撞击的产生了轻微的震动,虽然轻微,但还是被袁军们感知到了,感受着脚下传来的震动,原本大声嘲笑红衣弩炮的袁军们,脸上的笑容瞬间僵化住了。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厚的城墙,都能感受到劲弩带来的撞击感。这要是直接射在人身上,那还有命活下去吗?人的身体和城墙相比,谁更结实,恐怕傻子都分得清。

“目标,城墙顶部,开炮!”赵云继续下达着命令。又是五十根劲弩呼啸而出,在一片铿锵有力的贯穿声中,准确的钉射在了城墙顶部的位置上。这次的射击,给袁军带来了更大的震撼,因为距离的接近。让他们更加清楚的感受到了劲弩的贯穿力。甚至有一根标枪型的劲弩,竟然射穿了城垛,把藏身其后的一名袁军刺穿!在五十根劲弩的撞击下,城头仿佛发出了一阵不堪重负的呻吟。大量的石头被击碎。变为碎屑掉落到城下。更有许多袁军,在剧烈的震动中,没能站稳脚跟。一屁股摔坐到了地上,因为惊恐,摔倒的袁军目瞪口呆的保持着倒地的姿势,竟然忘记了重新站起来。

三轮劲弩射完,赵云撩起衣袍,把豪龙碎胆拿枪斜背到后背上,然后一把抽出腰间的钢剑,怒吼道:“弩炮手继续保持射击,血杀军,随某冲城!”五千血杀军齐声发出怒吼,举起沉重的斩马刀,跟着赵云徒步冲了出去。

为了掩护赵云等人不遭受袁军的弓箭射击,负责操作红衣弩炮的弩炮手们,连忙迅速添装弩矢,保持着对城头上的压制。

被劲弩逼得躲到城墙后的鞠义,听到血杀军的齐声怒吼,立刻意识到了不妙。以鞠义的能力,他瞬间就判断了出来,先前的三轮射击,根本就不是赵云在调整射击角度,而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在河间的城墙上,用劲弩架设一条攀登的道路!

明白归明白,鞠义却无力阻止赵云等人的冲击,在红衣弩炮的威慑下,袁军们根本就不敢露头!但鞠义毕竟是名将,略微思考之后,立刻做出了决断:“所有人弯腰先进,减少受力面积,聚集到城垛后面,刀枪伺候!绝不能放过一个登城的敌人!”鞠义的想法,是据守城墙,用坚厚的城墙抵御红衣弩炮的劲弩,同时集中兵力,等待赵云等人攀登上来之后,用刀枪把他们砍下去。

又是两轮轰炸,百余根劲弩呼啸而至,其中一些标枪型的劲弩洞穿了城墙,把藏身其后的袁军士兵洞穿。不过能洞穿城墙的劲弩毕竟是少数,袁军在发出数十声惨叫、丢下数十具尸体之后,也就没有其他的损失了。可是劲弩能洞穿城墙,这种令人恐怖的震慑,还是引起了袁军战士们的混乱,大多数袁军握着武器的手,都已经开始颤抖起来。

负责镇守河间的袁军,都是郡兵,根本就不是袁军中的正规军,袁绍治军的方法很奇怪,不是战时的时候,他绝不会让正规军散布到各个郡县中,唯恐有谁侵吞了他的部队,分散了他的兵权。正是因为袁绍的这个想法,导致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