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北汉燕王(琨翼)-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因为自己和刘备发生争执,最终闹翻,被刘备驱除出汉中,后来张飞路遇曹操,发生一场恶战,却被颜良从背后偷袭,一直到被赵云所救,却无法打开心结,在敖烈和华佗花费四个月的悉心照料下,最终冲破心中执念,在深度昏迷中醒过来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听着庞统的叙述,关羽感到自己的心就像是一叶孤舟,行驶在苍茫的大海上,随时都有被海浪冲翻的危险。关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和张飞二十年来至死不渝效忠的结义大哥,会做出这种种不堪入目的事情,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接连抛弃庞统和张飞,无视二十年的兄弟情分,只为了能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和良好的名声,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刘备,还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大哥吗?

关羽看向张飞,他很想知道庞统所说的一切是否都是真的,在关羽的内心中,他多么希望张飞会说“不”,然而,他失望了,绝望了,他清晰的看到,在自己的注视之下,张飞痛苦的点了点头!关羽知道,想让张飞做出这样一个点头的动作,会有多难,如果不是刘备真的把张飞的心伤的百孔千疮,张飞绝不会用这样一个动作,来肯定庞统的话,也不会用这样一个动作,来否定自己的大哥刘备。

“这……这是为了什么?到底是为了什么?谁能告诉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哥……不,某不信大哥会……某不信!”关羽失神的松开握在张飞双臂上的大手,抱着头痛苦的说道。

敖烈走过去,伸手在关羽的肩膀上一拍,叹息着说道:“云长,世事难料。有很多的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到的,都只是事情的表象,只有我们用心感受到的,才会是事情的本质。而在揭露事情的本质之前,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美好的,这其中的残酷,只有我们亲身体会过,才能明白。”

关羽猛然站起身来,直视着敖烈,用右手拍在自己的胸口,质问道:“二十年来,大哥对我们兄弟照顾的无微不至,我们三兄弟食同桌,寝同床,患难与共,如果这都不算本质的话,那你来告诉某,什么又是本质?什么又是真实?”关羽和张飞不同,张飞性情耿直,而关羽极重义气,即便此刻,他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也绝不会轻易否定刘备,或者说,他从内心中,难以接受刘备的改变。当初张飞历经了四个月执念之症的痛苦,才接受了这一现实,现在,恐怕关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代价,才能全盘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云长先随某进城吧。”敖烈知道一时半刻绝不能轻易改变关羽的坚定立场,也就不急于一时,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关羽也想彻底弄明白这件事,他想知道自己的大哥是不是真的像庞统所说、张飞默认的那样,思量了片刻,点头答应了敖烈的邀请,伸手拉起依旧跪在地上的张飞,和张飞并肩站在一起,跟在敖烈身旁,向燕京城中走去。

燕京自古便是古都,后来又被天子刘协定为大汉的第六备都,之后又得到了扩建,在敖烈的亲自规划下,鲁肃施行了扩建的工程,现在的燕京方圆数十里,内外共有三座城郭,显得气势磅礴,雄壮宏伟。

进入到燕京最外围的城郭之后,是燕军们的军营和部分守城器械的囤积之所,这里没有普通的燕国子民居住,只有一些商贩会来到外城提供一些日常用品,贩卖给燕军的将士们。这里,是燕京城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发起攻击的起点,数以十万计的燕军军士,每日在这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军事训练,呼喝之声不时从四面八方传来。

刚刚进入外城的时候,关羽就注意到了,在外城的内城墙上最醒目的地方,镌刻着十个血红的大字:练时多流汗,战事少流血!

在穿过外城,眼看就要进入第二道城郭的时候,一名基层军官的呼喊声,引起了关羽的注意。这名基层军官,看装束只是一名小队长,手下仅仅管理着五十名步卒,可是他的呼喊,却让关羽觉得,他就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充满着无穷的斗志。

在这名小队长的面前,五十名燕军军士整齐的排成五列,接受着小队长的训话:“告诉某,你们的战刀已经擦亮了吗?”

五十名燕军立刻奋力齐呼:“苍蝇飞上去劈叉,蚊子站上去打滑!”

小队长点了点头,再次高声呼喊道:“告诉某,你们的职责是什么?”

“保家卫国,捍卫人民——!”

小队长再次点了点头,抽出腰间的战刀举向天空,高声喝道:“军士们,你们准备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吗?”

“时刻准备着——!”

“军士们,你们准备好投身战场了吗?”

“时刻准备着——!!”

“军士们,你们准备好为国家和人民,牺牲自我了吗?”

“时刻准备着——!!!”

“好!记住,我们燕国的战士,只有战死的,没有吓死的!”小队长高举的战刀猛然斩落,用尽全身的力气呼喊出了这样一句话。

五十名士兵硬生生的呼喊出了五百人的声浪,那铿锵有力的呼喊和视死如归的勇气,深深的震撼着关羽的心。燕军将士的战斗力,是当今天下排在第一位的,这是毫无争议的,人们只是看到了燕军在作战时的悍勇和无畏,却绝少有外人知道,燕军的训练过程,是其他军队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更为重要的,燕军有着其他军队所不具备的东西——他们的灵魂已经深深地烙印上了捍卫燕国的责任!

看出了关羽眼中的赞赏,张飞悄悄对关羽说道:“墨寒老弟说了,这种士气叫做军魂,有了军魂的士兵,才能组成一支有灵魂的部队,有灵魂的部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关羽默然点了点头,是啊,燕军将士们有着自己的国度,他们在大汉的基础上,还有着燕国这份荣誉与责任,这就是他们的军魂,是燕军的灵魂所在。忽然间,关羽觉得如果能投身在这样的军队中,和这些可敬、可爱的战士们一起作战,那将是他今生莫大的幸运和荣耀。

此刻,关羽的心发生了偏转,他有道理相信,能训练出这样一支铁军的敖烈,必然不会说谎,不知不觉间,关羽已经相信了刘备性格发生转变的事实,只是,在他内心中,他还下意识的不肯接受罢了。(未完待续。。)

ps:ps:这两章比较平淡,是给关二哥的心里转变在做铺垫。另外大琨承认,那个小队长训话的场景,是大琨剽窃的后世军队的口号,大琨是真心觉得我们国家的军人,大部分都是好样的,他们真的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第三百七十二章秉烛夜谈

在一场不算热闹的接风宴之后,关羽被敖烈安排到和张飞同一个房间中休息,敖烈知道,关羽一定有很多话想要和张飞说,正如敖烈自己和吕布、赵云、马超他们一样,如果长时间见不到这几个人,敖烈的心中也一定会非常想念的,所以他很能理解关羽和张飞此刻的心情,十分善解人意的让他们在今晚得以聚首,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关羽是刘备的麾下大将,而张飞已经是燕国上将军了,两人的阵营并不相同,对此,敖烈却不以为意。

夜幕降临了。漆黑如墨的夜空中,稀稀松松的点缀几颗星星,散发着暗淡的光芒。关羽和张飞相对而坐,彼此心中都有着太多的话要向对方倾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两人始终都没有开口,只是安静的相互对视着,似乎兄弟二人之间忽然多了一份隔阂,阻碍着他们把内心中想要说的话倾诉出来。

砰砰——

几声轻微的敲门声,打破了兄弟二人之间的沉默,庞统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关将军,翼德,你们一定还没休息?”

张飞站起身来走过去打开房门,看到庞统拎着一个食盒站在房间之外。顺着张飞打开的缝隙进入房中,庞统把手中的食盒放到桌子上,笑吟吟的说道:“统看你们兄弟二人晚宴时光顾喝酒了,基本没吃什么东西,怕你们半夜挨饿,这便送些吃食过来。”

确实,刚才的酒宴上,关羽和张飞的心情都不太好,大有借酒消愁的意思,两人可是都没少喝,可是偏偏酒入愁肠愁更愁,这俩人没能借酒消愁,反倒是越喝越愁。任凭他们怎么喝,都没能把自己灌醉。

看到关羽和张飞都没有进食的意思,庞统笑着说道:“怎么?你们还没转过弯来?”听到庞统这句话,张飞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只是把头低了下去。不管怎么说,张飞已经被刘备彻底抛弃了,现在张飞的身份是燕国上将,是斗杀天将,爵位恒侯。对于庞统的话,张飞现在的身份,是不适合发表声明意见的。

关羽则不然,他抬起头来看向庞统,缓缓说道:“军师,哦,庞相国,兄弟是做一辈子的,大哥与我们兄弟相识相知二十年了。这份感情,关某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的,不管大哥变成什么样,他始终都是某的大哥。这一点,永远也不会改变。”

在这三个人中,关羽和张飞无疑是跟随刘备时间最长的,两人不分轩轾。都已经有近二十年之久了,但是对刘备的崛起贡献最大的,却非庞统莫属。在得到庞统之前。刘备十多年间东奔西走,颠沛流离,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可自从得到了庞统的帮助之后,刘备这条咸鱼翻身越过了龙门,成为了一条出海蛟龙,占据荆州南部以为根基,继而又挥兵西进,全据益州,在这个过程中,庞统是居功至伟的,这份功劳,笔之大汉开国功臣张良、陈平也是不遑多让,最终让刘备成为了雄踞一方的霸主之位,因此,关羽对庞统还是十分敬重的,尽管现在的庞统已经不再是刘备的军师,而是燕国的副相了。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向孤傲的关羽对庞统十分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感,因为关羽知道,没有庞统的帮助,就没有自己三兄弟今日的成就,所以关羽对庞统,是没有丝毫防备之心的,可谓是无话不说。

庞统不对关羽的话做任何评价,只是从食盒中将自己带来的食物取出来,一样一样的摆放到了桌子上。四个小菜,两盘点心,外加一壶西风烈酒,把这些东西全部摆放好之后,庞统才缓缓地开口说道:“军心即是仁心,一个君主,他的品行秉性究竟如何,从他治理军队便可以看得出来。昔日大秦横扫六国,秦军威震天下,然而,当当大秦仅仅历经两世便亡国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秦始皇治军以严、以苛,以暴政治军,对待自己部下的将士,尚且不能从容宽厚,暴秦岂能不亡?将这个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适用,我燕国的将士军心如何,燕王如何治军,想必关将军今日也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了,燕王治军虽然也是从严、从苛,但却十分注重对军士们思想的培养,从而打造出一支于民秋毫无犯且战斗力极强的铁军!敢问关将军,刘备治军,以何为根本?”

庞统的话,把关羽给问住了,他与张飞和刘备相识了二十年,却始终没有发现刘备治军的鲜明特点,反倒是每每在危机时刻,刘备会不管不顾的丢下士卒,自己带着小股精锐部队逃跑,这已经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事情了,现在庞统问起,关羽立刻赶到脸上一红,支支吾吾着不好意思开口。

看着关羽红上加红,快要变成紫色的脸庞,庞统笑道:“所以说,以小见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刘备根本就不是一位明君,更不是雄主,充其量只是一代枭雄罢了。”说到这里,庞统的脸色忽然黯淡了下来,自怨自艾的低声说道:“可惜当初统不明就里,为了保全家族,竟不顾与孔明的约定,执意投效到了刘备的麾下,结果险些惹来杀身之祸,当真是不明是非,不辨真伪之举,糊涂啊,糊涂!”

庞统的自责,更是让关羽感到抬不起头来,不管怎么说,刘备终究是对不起庞统的,人家庞统殚精竭虑帮自己三兄弟打下了江山,可大哥刘备却这样对待他,这让一向快意恩仇的关羽感到十分难过,对庞统充满了愧疚和负罪感。

叹息了一声,庞统转开话题,指着关羽和张飞说道:“你们想过没有,如果你们二位没有这一身的好本事,以刘备时刻自称汉室后裔的自尊,会与你们桃园三结义吗?在刘备的心中,他始终是皇族的身份,怎么会和你们二位这样平民出身的人折节相交?说穿了,不过是他看中了你们二人的武艺罢了,就算你们不是关羽、张飞,换成另外两个人。只要有这身好武艺,刘备也会和那两个人结拜的,因为他想争霸天下,就少不了你们这样的武将。”

庞统的话,就像是暮鼓晨钟,重重的敲击在了关羽和张飞的心头之上。是啊,自己二人当初一个是卖豆子的,一个是杀猪卖酒的,可以说除了这一身本事之外,就身无长物了。刘备不管再怎么没落,但始终是皇族后裔,为什么会跑来和自己二人结拜呢?这个问题,以前两人从来没有仔细想过,现在在庞统的提醒下,他们开始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见到关羽和张飞陷入了深思,庞统拿起酒壶倒了三杯酒,笑着说道:“先说好,统可不是来给燕王做说客的。今日只是来叙旧的。其实燕王的为人,你们也应该很清楚,他是绝对不会主动派说客过来的,否则他会认为有失光明磊落的。就像当初翼德落难之际。燕王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过一句招揽的话,直到……直到刘备那封布告天下的檄文出现,燕王才让翼德自己做出选择的。”

对于庞统的话,关羽和张飞深信不疑。他们认识敖烈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十年来。敖烈始终对他们照拂有加,只要敖烈知道他们有困难,不管相隔多远,不管用什么方法,敖烈一定会对他们施以援手,这份感情,关羽和张飞又怎么能轻易释怀呢?

当夜,庞统端着酒杯,和关羽、张飞说了好多话,几乎把能说的话都说了,其中有对敖烈和刘备的各自评价,也有他们三人同在刘备麾下效力时的相聚时光,甚至庞统还说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他自己小时候屡屡受人欺负的事情,总之,直到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庞统才离开关羽、张飞的房间,摇摇晃晃的回到了自己的府宅中,一头扎到床上便沉睡了过去。敖烈确实没有让庞统去劝说关羽,但是庞统昨夜和关羽、张飞二人聊了个通宵的用意,就是想让他们明白,刘备并非明主,只有敖烈才是值得追随的雄主。庞统的想法,是劝说关羽,让他的心思出现松动的同时,更加稳固住张飞已经是燕国上将军的既定事实,不管最后的效果怎么样,庞统已经尽力了,剩下的事,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两日后,关羽最终还是决定离开燕京,返回到襄阳去,继续帮刘备镇守荆州,足见他的忠义之名并非是浪得虚名。不过,庞统的劝说并非没有丝毫的效果,至少,关羽同意让张飞留了下来,现在张飞已经和刘备闹翻了,刘备既然可以不顾二十年的兄弟情义,狠心的把张飞当做弃子,那么这道裂痕,便已经无法弥补了,即便张飞回去,事情也不会出现任何的改变,出于保护张飞的目的,关羽也就不再强求让张飞随自己一同回去了,不过关羽在临别之际,还是和张飞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心中十分难以割舍,关羽和张飞都清楚,今日一别,他日若再相见,那便只有在战场上了,到时候,他们便不再是亲密无间的兄弟,而是各为其主的对手了。

人间的悲剧莫过于手足相残,尤其是,在彼此还在心中记挂着对方的时候,更显残酷,可是,这就是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争。天下一日未定,这种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在临别的一刻,关羽的心中忽然出现了一种明悟,他瞬间理解了敖烈为天下人、为燕国子民而战的治军理念,只有当这种分离之苦,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人们才会知道,战争原来是这么的残酷。只有以战止战,为天下所有的人,终结这场乱世之争,这种手足分离的悲剧,才会彻底的消失。(未完待续。。)

ps:ps:平淡的过度终于过去了,下一章开始,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那个,顺便说一下,大琨今天去踢比赛了,回来的晚了些,暂且就一更,今天的第二更或许会有点晚,习惯早睡的朋友就不用等了。有的朋友问大琨你难道没有存稿吗?说实话,大琨最多的时候码出来将近五十章存稿,但是为了陪家人出去玩什么的,带孩子回她姥姥家,再加上大琨要踢比赛,为了不耽误大家看书,那些存稿早就用完了,唉,请大家谅解。第二更会晚一些上传的。

第三百七十三章喜讯频传

关羽最终还是走了,尽管敖烈的心中十分不舍,但终究没有强留关羽,他知道自己留得住关羽的人,也未必能留得住关羽的心,想让关羽心甘情愿的投效到自己的麾下,现在还不是时候。

在关羽走后,敖烈的日子陷入了平淡之中,每日都是三点一线,在军校场、练功场和燕王府之间来回穿梭。清晨十分,他便会来到练功场,开始一天的晨练。就像师父王敖老祖所说,练武之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不得半分的懈怠。只是在敖烈练功的时候,再也没有了王敖老祖和枪神童渊的敦促之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敖烈历经十余年之功,已经从当初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国之君了,王敖和童渊这两位老人家更是已经年过古稀,再也没有精力来亲自指导敖烈练功了,而且他们也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指导敖烈的了,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敖烈在武道上的意境和感悟,早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们两位老人家还怕自己的旧有思维影响到敖烈的进境呢,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拿来去训练暗影成员呢。

清晨过后,敖烈在三位妻子和儿子小刘琨的陪伴下,愉快的吃过早饭,然后便会来到军校场,视察燕军将士们的训练,从中指出他们训练的不足指出,责令他们加以改进,对一些表现的很好的军士,敖烈还会不吝夸奖,亲口赞赏几句。有的时候手痒了,敖烈还会拿起武器和将士们较量一番,当然在这个时候敖烈是不会使用他那杆霸王枪的,只是配发到军中的制式武器来和麾下将士们对抗。而敖烈亲自下场指导,往往是燕军将士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旁亲眼目睹自己君主的高超武艺。更有一些天资聪慧的人,从敖烈的武道意境中稍微领悟到只鳞片爪的感悟,便会受用终生。

一般在军校场和军士们一起训练两个时辰之后,敖烈便会回到府中吃午餐,然后整个下午的时间,他都会在燕王府的议事厅中,批阅和处理各种公务,这个时候,以庞统为首的文官们,就会接踵而来。将自己手上的各项工作,对敖烈作出总结和汇报,并请求下一步的处理方案。敖烈往往会和他们进行详细的商量之后,才会做出明确的指令,力求每一件政务都得到最佳的处理,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财政开支或者人力劳损。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或许敖烈命中注定就不能过太多安静的日子,两件让敖烈既欣喜又头疼的事情,打破了敖烈刚刚维持了一个月的平静。

第一件事。就是受华佗之请,另一位神医张仲景来到了燕京,而且和张仲景同一时间到达燕京的,还有钟繇向敖烈力荐的胡昭胡老先生。对这两位国宝级的人物,敖烈可是丝毫不敢怠慢,亲自出城迎接他们的到来,然后用随后几日的时间。全天候的陪同着他们,在燕京城的各处转了一大圈,最看到燕京城的繁荣。和城内居民们安居乐业的情形后,这两位最终点头答应留在燕国出仕。

这可高兴坏了敖烈,张仲景是华佗的最好接班人,这是毋庸赘叙的,而胡昭胡老先生,这位和诸葛亮一样,有着同样表字的隐士,也是敖烈十分看重的,不为别的,能教导出司马懿这样奇才的老师,还会差到哪里去吗?顺便说一句,这次胡昭来到燕京,还带了一个学生一起过来,不过却不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司马懿,而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人,名叫萧儒,是胡昭的关门弟子,至于司马懿,就连胡昭都不知道他跑去了哪里,不过据敖烈推测,他一定是跑到曹操的地盘上,观时待变,寻找着能让他一鸣惊人的机会呢。

这两人愿意在燕国出仕是好事,可敖烈却又犯了难,华佗现在还没有正式退休,而且华佗因为医术精湛待人和善,在燕军将士们中间声威极高,要是突然让华佗退居二线,恐怕会引起众多将士们的不满,所以敖烈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暂时委屈张仲景,让他充当华佗的副手,并把其中的为难十分坦诚的告诉了他,对此,张仲景表示理解,以张仲景的为人,他本来就不在乎什么官职的高低,只要能治病救人,其他的一切都好说。

至于胡昭,敖烈给了他一个名望颇高的官职——世子洗马。这个职位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是专门教导那些王国王子的老师,也就是说,敖烈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小刘琨预定了一位名师了。在大汉,王国早已是名存实亡,而且像敖烈这样地盘辽阔,权柄极重的国王,更是自大汉开国以来便未曾有过的,甚至可以说,敖烈的这个燕王,在某种程度,比天子刘协更能代表汉人的正统。因此,胡昭的这个官职,可以说是地位十分尊荣了。不过鉴于刘琨还小,暂时胡昭还不能教导他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