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过一招,不分上下,双方都惊讶于对手的强力,同时,也不忿于对手之强,因为他们都没能达到出招前的目的。

颜、文的目的当然是斩杀王羽,而关、张的目的同样是斩杀对手,至不济,也要把对方的兵器崩开。结果,第一招的碰撞,却是个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叫四大猛人如何甘心?

不分上下?怎么可能?

老子才是最强的!

稍微打量了对手一下,四人不约而同的挥动起兵器,两两战成一团!

关羽对颜良!张飞对文丑!

一场精彩绝伦,也激烈无比的对战,就这么突如其来的爆发了。

刀风凌厉!

关羽颜良用的都是大刀,在这两人的神力之下,那刀风直如实质一般!尽管两人对战的地点,出于军帐的门口附近,但是,哪怕是离得最远的袁绍,依然清晰的感受到,头脸上的眉眼须发,皆是阵阵生寒!

吼声如雷!

张飞用的是矛,文丑用的是枪,两人的兵器不一样,但却也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两人都喜欢一边打,一边吼。

“喝……”

“哈……”

“当!当!当!”

吼声并上枪矛碰撞声,仿佛形成了某种韵律,但却没人有余暇欣赏,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那是死亡的旋律!

中军帐是很大,很结实的,但王羽突入的时候,就已经进行过一次破坏了,哪里还经得起这四大猛人的折腾?

刀风过处,布破幔裂,转眼间便已支离破碎!

枪矛交击,绳断柱折,欲藕断丝连亦不可得!

军帐很快就变得摇摇欲坠了,再过片刻,仿佛天崩地陷一般,偌大的军帐,仿佛泄了气一般,轰然崩塌,激起了一片惊呼声,和漫天的尘土。

“咳咳……”

对这个结果,帐内的诸侯们乐见其成,君子不立于危岩之下,他们早就想离开军帐了。只是帐门被王羽堵住了,从帐篷底下钻出来又太不雅观,所以只能苦苦忍耐。

现在,虽然飞扬的尘土很惹厌,但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出来,站到远处,在重重保护之下,继续看热闹了。

袁绍也松了口气,看见关张,他才想起来,王羽手下确实有两个强力打手,在虎牢关下,就曾各斩了一名西凉将校。

当时的战斗进行的很快,祢衡又更加抢眼些,所以,袁绍也没怎么往心里去。今天这一看,他惊讶的发现,这俩人的武艺,完全不逊色于颜良文丑,那个红脸的甚至还占了上风!

有了这样的发现,袁绍不紧张才怪呢!

别忘了,王羽本身也是个勇冠三军的,这次他显然是有备而来,还带了强弩手,万一要趁机杀上来,想跑都没处跑。

现在就好了,高览已经带兵过来了,虽然没了高览的牵制,泰山兵也来了,但阵列而战,总好过直面王羽的长锋。

比起诸侯们的狼狈,王羽的身上就干净多了。

他见机是最早的,眼见军帐要塌,腰腿一用力,就从帐门跳出来了,纤尘未染,毫发无伤。

没了帐篷更好,喊话就省事多了。不过,那四位猛人似乎是打出真火了,一定要分出胜负,军帐都塌了,他们还是不肯停手。

嘛,随他们去吧。反正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两边都是猛将,谁也不差谁多少。从目前的战况上看,关张略占上风,但一时也压不倒对手,没有马,正面对战,就是纯粹硬拼武艺了。

想要分出胜负,就只能大战三百回合了。

其实王羽看得有些眼热,他也想跟文丑过过招呢,看过高手的枪术才知道,他自己的枪法确实有点不对头。

不过,他现在没那个余暇,他的对手不是颜良文丑这样的武将,而是袁绍!

王羽将手中的竹简展开,向众人展示,扬声喝道:“要证据?袁绍,你且看看,这是什么?”

“……”袁绍站得很远,自然看不清是什么东西,他生恐又有什么陷阱,也不敢贸然作答。

“这难道……”张邈站得近些,仗着和老王匡的关系,他倒也不怕王羽暴起伤人,走近几步端详了一下,见得简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字迹暗红,似乎不是墨,他心中一动,迟疑着问道:“是血书?”

“不错!”王羽点点头,将竹简举得更高了些。

“这是韩元嗣临终前写下的血书!书中详细的说明了,袁绍是如何借着盟主的权势,阴谋暗算友军的!各位都是王羽的长辈,今天王羽就请给位做个见证,让天下人都知道,是谁因私废公!是谁不以国家大义为念!是谁,与国贼同流合污!”

此时已经有近万人围拢在中军帐附近,还有更多的人不断赶过来,又有四大猛人恶斗的兵器交击声干扰,按说王羽的话很难让太多人听到。

不过,他的中气很足,又找准了节奏,完全避开了兵器交击的那一刹那,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反观袁绍那边,尽管他一直试图打断王羽的话,但却一直没能成功。

“哗!”王羽这话相当诛心,众人听罢,都是一片哗然。

盟友之间的信任度本就有限,王羽说的阴谋论,听起来也很象是那么回事,现在他又亮出了证据,众诸侯看向袁绍的眼神都有些狐疑。

背后捅刀子,是防不胜防的!盟主有这么个喜好,谁能不自危?

“胡说八道……”袁绍一句话出口,结果又被兵器交击声打断,他恼羞成怒的喝道:“停手,停手,不要再打了!让本将把话说完!”

他喊了几声,不见效,只能让身边的护卫齐声高喊:“颜将军,文将军,主公命你们停手!”

喊了几遍,颜、文二人却依然充耳不闻,反倒是关羽先收了刀,他占了上风,想停就能停,颜良可没这么从容,他得防着关羽趁势追杀。

关羽一拂长髯,傲然道:“你这厮武艺倒是不错,只可惜跟错了人,可惜了,他日阵上相遇,某就不会再容情了。”

“哼!”颜良冷哼一声:“你的武艺也不高我多少,只是抢了先手,某一时不查罢了,再打下去,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见这边罢战,张飞和文丑也停了手,他俩可能是喊累了,并没说话,而是瞪着牛眼对视了一阵,这才分开。

王羽对关张的武艺夸赞了几句,而袁绍则没空理会麾下武将的心情,他正急着辩解呢。

“谁能担保这是韩元嗣亲笔所书?即便真的是,他在溃败之际,落在你的手上,生死只在你一念之间,你若威逼于他,让他写封信又有何难?更何况,就算韩元嗣未死,难道凭他的一面之辞,就能把罪责推到本将身上吗?”

急怒之中,但袁绍的思路依然清晰,他这番话也很有道理,说得不少人都是频频点头。

“王鹏举,现在,本将倒要问问你,在私,你信口雌黄,诬蔑本将,辱我袁氏一门;在公,你擅闯中军,大打出手,伤我卫士,搅乱联盟,破坏勤王大计,却又是仗的谁的势?莫非你以为,你侥幸得了些功劳,诸侯大臣就得对你卑躬屈膝吗!”

袁绍紧紧盯着王羽,目不斜视,但此话一出,众诸侯的脸色都是微变。

王羽将众人神色看在眼中,只是冷笑:利令智昏,古人诚不我欺!

袁绍步步紧逼道:“怎么样,你的伶牙俐齿呢?你倒是说说,就算你对本将,对我袁氏不满,就可以擅闯中军,不顾诸君的安全,大打出手吗?今天你若是不给出个交代,本将须容不得你,会盟的诸君也饶不得你!”

此言一出,气氛顿时又紧张起来,袁绍一系的诸侯兵马都在摩拳擦掌,再加上一些跟风的墙头草,数千人马,杀气腾腾,只待袁绍一声令下,就要围攻上去了。

泰山兵不足千人,相形之下,弱势得很。

张邈等人迟疑不定,有心帮忙,又有所顾忌,心中阵阵暗叹,认为王羽错过良机,没有在军帐内解决了袁绍,反倒变成了被动的一方。

反正也是担个罪名,何不干脆杀了袁绍再说呢?

“哈哈哈哈!”面对气势汹汹的袁绍等人,王羽仰天大笑,向营外一指:“袁绍,你问我仗了谁的势?你且听听……看我到底是仗了谁的势!”

袁绍半信半疑的凝神一听,脸色当即剧变,他指着王羽,语声发颤:“你竟敢……”

“你敢,我便敢!”

王羽冷声断喝:“敢向我的人伸爪子,就要做好断手的准备!敢杀老子的亲友宾朋,就要做好被灭门的准备!伯珪兄乃是仗义之人,若有人向盟友出手,擅起刀兵,他一定是要主持公议的!”

像是给王羽的话做注脚似的,营外的马蹄声越来越响,白马义从的战号也从依稀可闻,变得惊天动地起来。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见证过虎牢之战的人,无不色变气沮,面对那支如飓风般的强兵,谁敢当其锋芒?

“如果这还不够,不怕死的尽管上来试试!就算你们仗着人多,挡住了白马义从的锋芒,打败了泰山兵,但只要你们留不下我,哼,将来你们就别想安寝!某能在河阴割董卓一耳,就能关隘之内往来自如!”

借了兵势,王羽犹闲不足,他再次加码。

营内,王羽的厉喝声震耳发聩;

营外,白马义从的呼啸声势如山洪!

袁绍面如死灰。

王羽的指证,虽然没能动摇他盟主的位置,但诸侯们对他的信任肯定要打个折扣,搞定王羽之前,这些墙头草是不会跟他跟得太紧的。

现在又有了公孙瓒的助阵,再加上王羽本身的威慑力,动武这条路算是被堵死了。

不除王羽,他这番作为又有何意义?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就在这时,袁绍忽觉身后有人扯他衣襟,侧头一看,却是颍川名士郭图。

“主公别忘了,卫先生那边……”

“咦……哦!”袁绍略一迟疑,既而眼睛一亮,恍然大悟:“幸得公则提醒,有此一着,却看那小贼能嚣张到何时,总有他进退两难,左右兼顾的时候!”

第六十章谁人话忠义

袁绍一反常态,连场面话都没交代,和身后的幕僚嘀咕了几句之后,便置半途而止的大会于不顾,一甩袖子走了。

对手的表现很反常,似乎是已经死心放弃了,但王羽知道,事情肯定还没完,这位三国最有名的世家子,可不是个好相与的。

当然,王羽也无法继续追着不放,那样就显得太过咄咄逼人了。

何况,跟袁绍火并,捞不到任何好处不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泰山兵的人数太少,公孙瓒只是盟友,不是手下,他也不能任意调遣。

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各路诸侯,至少场面上要过得去,王羽向四周拱拱手:“各位,王羽心念父亲、姑丈安危,一时情急,多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

无人回应,诸侯们心里都在紧张的盘算着。

目前的局势有些诡异,本来众人都认为,最不利的情况就是,王羽抢了人后,直接反出酸枣,成为联盟分裂的开端。可现在却变成了袁绍先退场,王羽倒像是主持者一样,宣布誓师大会结束。

所以,王羽的场面话像是个信号,众诸侯没做任何表示,纷纷离去。联盟的矛盾已经浮上了水面,每个人都要考虑,接下来应该何去何从了。

也有例外,乔瑁、张邈都远远打了个眼色过来,孔融更是笑得灿烂,直接迎了上来:“早知鹏举英武,却不想智略也如此了得,此次鹏举安排周详,让自视极高的袁本初连颜面都不顾了,实在让人惊叹啊。不过……”

孔融一皱眉,叹了口气:“这样一来,联盟恐怕就要分崩离析了,眼看勤王大计成功在即,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呢。鹏举,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孔融问出了目前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几个尚未离开的诸侯都放缓了脚步,想听听王羽的答复。眼见功成名就的机会就在眼前,谁又甘心放弃呢?

原本众人更倾向袁绍一些,因为他们始终觉得王羽是个小人物,哪怕立了功,小人物还是小人物,就应该为顾全大局而牺牲。

所以,尽管他们觉得袁绍咄咄逼人,但也没有干涉的意思,大不了就在王羽抢人的时候,抬一抬手罢了。

但公孙瓒的表态,突然让他们意识到,王羽现在已经不再是只有功劳,没有势力的小人物了。

河内本身的势力不足为惧,泰山王家也算不得豪门,但是,能拉拢,并在一定程度上驱使三大实力派诸侯,王羽在联盟内,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尽管诸侯们不打算和王羽太过接近,但王羽的动向,他们还是很关心的。这涉及到风向,和站队的问题。

“当然是继续完成勤王大业!”王羽不假思索的答道。

“董贼若是自行撤退倒也罢了,他现在是要挟裹朝廷和百姓一起走,要迁都!且不说迁都的深远影响,以西凉军的作风,百姓将遭受何等荼毒?世间更添多少惨剧?堂堂男儿,岂能坐视不顾!”

王羽这番话发自肺腑,他确实不想让历史重演,使得洛阳这座古都毁于一旦。要不是袁绍抽后腿,他可能已经在进军洛阳的路上了。

虎牢关与洛阳之间,再无屏障,只要解决了吕布和并州军,就能长驱直入!

对付并州军的策略,王羽早就酝酿好了,只要能尽快解决吕布,那他就可以挽救洛阳城,和洛阳之民的悲惨命运!

这对他自己也相当有利,如果洛阳没被董卓祸害,就算皇帝和朝廷不在了,也是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大城!以此为根基,北连河内,南接南阳、荆州,一下子就有了雄霸中原的势头。

虽然洛阳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不过,南面的袁术是盟友,虽然不太可靠,但想利用却也不难。

西边的董卓已经实力受损,还有马腾、韩遂牵制;东面的兖州、北边的冀州,势力错综复杂,同样有陶谦、公孙瓒,以及黄巾军牵制。王羽大可合纵连横,外交和军事手段并用,来解决问题。

只要守住了这片基业,平定乱世,也许比想象中要快很多,也容易很多。

王羽不知道袁绍是否看出了自己的打算,但这个计划确实被破坏了。不过,就算黄河已经化冻,可以借助水路行军,可是,洛阳有几十万人口,想强迁这么多人出关,也不是一时三刻的事。

现在还不是放弃的时候,还有机会!

听王羽如此表态,孔融击节赞叹,但其他人却都摇了摇头,失望而去。他们都觉得王羽没搞清楚重点,他的功劳越大,越遭人忌,不可能取代袁绍的。

“这是……羽儿?”

在场者当中,也有心思完全没放在联盟的存亡上面的,胡母班就是其中之一。从王羽惊艳亮相开始,他的嘴就一直没合拢过。

无法想象,那个比小女子还要懦弱几分的羽儿,居然变得如此霸气!之前听到传言时,自己还以为是以讹传讹,搞错了人,谁想那个名动洛阳的王鹏举,居然真的就是自己的侄子。

带着七分骄傲,三分茫然,王匡微微颔首:“嗯,正是羽儿,鹏举是他自己取的字。”

望着判若两人的侄子,胡母班喃喃低语:“世事无常,如梦似幻……”

“季友,亲友重逢,固然值得庆幸,不过,你先别忙着感叹,先给大家引见一下王少将军才是。”

“不错,以吾观之,少将军行事虽雷厉风行,但却是个心怀善念,能讲得通道理的。如果他能暂息兵戈,说不定可以为朝廷,为洛阳百万生民,免去这场大祸呢!”

韩融等人纷纷开口,这几人出使,并非纯粹执行命令,他们也是本着为民请命的信念而来。所以,虽然他们刚刚死里逃生,但发现契机之后,还是在第一时间记起了出使的使命。

胡母班看看王匡,后者并不推脱,拉了王羽过来,一一介绍。

“后辈王羽,见过诸君。”包括胡母班这个姑丈在内,王羽完全没听过这些人的名字,不过从老爹的态度之中,也能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很有名望的名士。

“少将军不必客气,要谢,也是老夫等要先谢过少将军的救命之恩。”答话的是大儒韩融,此人年纪虽老,但说起话来却很直截了当,声如洪钟,半点不见暮气:“看少将军也是个爽快人,老夫也就直说了……”

他重重一挥手:“退兵!趁着这个机会退兵!”

“于私,老夫以项上人头担保,朝廷一定不会忘记少将军父子的功绩,只要少将军肯就此罢兵,朝廷必不吝封赏,便是封侯,却也不难!”

“于公,洛阳城可免去一场惨祸,朝廷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动荡,只消天不亡汉,日后必有匡正之时。不知少将军意下如何?”

韩融早看出了王家现在是王羽主事,所以他也不兜圈子,直接找上王羽谈条件。

他的说法很直白,而且面面俱到,从朝廷大义,到黎民百姓,再加上王家的前程,都说了个遍,让人无从拒绝。连最坚定的保皇党王匡,都只有听着的份儿。

北线空虚,东线内讧,南线惨败,速攻洛阳已成泡影;另一方面,董卓已经开始筹划迁都,联军再坚持下去,也毫无意义。

不过,说服王匡没用,现在主事的是王羽。连王匡都有些担心的看着王羽,生怕他又冲动起来,把韩融这位大鸿胪给一脚踹翻。

王羽的反应,让众人松了口气,他没说什么大义凛然的言辞,而是冷静的反问道:“韩公的意思,王羽明白了,不过,羽也有一事不明。”

“哦?但说无妨。”

“据我所知,董卓已经在朝堂上提出了迁都的提议,并在朝议中强行通过,就算王羽退兵,难道您还有回天之力不成?何况,各路诸侯的态度您也看见了,您认为羽能影响他们吗?”

“呵,少将军的消息果然灵通。”

韩融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在朝中秉持公议,是老夫等朝中大臣的职责,自当尽力而为,若不能成功,再寻少将军未晚。至于关东诸侯,呵呵,诸侯虽众,但董仲颖所惧者,唯少将军而已,若无少将军,他安肯轻易放弃洛阳?”

“如此甚好,就这么说定了。”王羽点点头。

“少将军快人快语,不愧为我大汉中兴之望啊。”韩融大喜,对王羽的好评,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评人的名头没有许子将那么大,但若是普通人得了韩融这一评,当地的郡守、刺史,肯定是要闻风而来,选拔为官的,职位还不能小了。

这就是名士效应。

王匡欣喜之余,也有些迷糊,看起来,王羽跟韩融达成了什么协议,于是皆大欢喜了。可是,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意,他完全就听不出。

见二人相谈甚欢,其他几个使臣也是纷纷上前祝贺,王匡只能找妹夫咨询了,“季友,这到底……”

“后生可畏啊。”

胡母班摇摇头,感慨万千道:“鹏举乃是军将,在战局方面思虑周全倒还罢了,但他对朝局的认识,竟然也如此深刻,实在是匪夷所思啊!兄长,汉统不衰,王、胡两家,也是振兴有望,我连夜修书回泰山,鹏举若有意……”

在妹夫那里得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答复,王匡的思路更乱了,回营路上,他寻了个机会,直接找王羽问道:“鹏举,你与元长公所约之事,到底……”

老爹的政治敏感度,确实太差了,王羽暗自叹了口气,轻声解释道:“就是表明态度罢了。我泰山王家,是朝廷的忠臣,朝廷指到哪儿,咱们就打到哪儿……”

“就这样?”王匡不明白,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一直以来,他就是这么做的啊。

“就这样。”王羽笑而不语,这件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没法说的太直白。

朝廷,是个很空泛的名词。

皇帝可以代表朝廷,不过只是个幌子,因为现在的汉帝根本没掌握任何权利;董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朝廷,老爹王匡的这个河内太守就是董卓封的;此外,百官也可以各自代表朝廷。

无论是小说,还是史书,对诸侯讨董过程中,朝中百官的动向都没有详加描写,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

但是,朝中百官都是老资格的政客,没几个是善茬,就算迫于董卓的暴力,无法正面对抗,私下里也会有各自的想法。

王羽知道,以王允为代表的一派,正在策划一场大行动,他还以此为参考,制订了对付吕布的策略。

关东诸侯的勤王之举,破坏并延迟了王允的计划,对参与王允计划的大臣而言,有外援很好,但不受控制的外援,就很致命了。

在他们原先的设想中,应该是可以将混乱控制一定范围内,就解决掉董卓这个麻烦的。可现在搞得都要迁都了,这要他们如何能够坦然面对?

王羽不确定韩融和王允是不是一派,所以他试探了一下。

结果表明,韩融的态度果然是标准的政客文人模式,他希望得到王羽这个外援,但不希望王羽自行其是,而是跟着朝廷的指挥棒转。

这种美差,王羽当然要答应。

跟袁绍闹僵不要紧,诸侯什么的,本就是竞争对手,迟早也要兵戎相见。而朝中大臣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代表朝廷,送给自己很多东西,就像韩融许诺的那样。

而自己要付出的,不过是暂时罢兵而已。就算韩融不提这个要求,以现在的形势,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对洛阳形成有效的威胁,自己为何不顺水推舟呢?

第六十一章明枪与暗箭

出了大营,公孙瓒和袁术也收兵赶来汇合了。

知道袁绍被王羽狠狠的扫了颜面,袁术自是乐不可支,对王羽又是好一番夸奖,说的话让旁听者都一阵肉麻。

公孙瓒的神色却有些凝重,眼见联盟瓦解在即,进取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