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边喊着,他一边自顾自的跑出去了,剩下信使和张氏叔侄面面相觑。
张绣迟疑着问道:“叔父,牛中郎这是……”
张济长叹一声:“唉,都是王鹏举造的孽啊!牛中郎这是心病,难了。”
“那现在……”
“你带一队轻骑追上去,护送他去长安。我留此驻守,传信洛阳给丞相,向他告急!”
“喏。”
第一零一章汉帝刘协
陈留王?
皇帝!
父皇啊,这就是您留给朕的朝廷,留给朕的江山吗?如果您在天有灵,就请睁开眼来看看吧,大汉朝已经没有未来了!
高坐在金銮殿的至尊宝座之上,汉帝刘协和平时一样面无表情,心里却象开了锅似的。
幼年时,母亲王美人的惨死,让刘协学会了隐忍,尽管只有十岁,可他却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种成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因此,在朝中大臣们看来,宝座上的皇帝,显得宝相庄严,在江山社稷风雨飘摇之际,分外令人安心。只是没人能看出皇帝眼底蕴藏着的火焰,那是愤怒化成的火焰,如果能化为实质喷涌出来,足以将整个皇城烧成灰烬!
站在朕身前,挥舞着手臂大吼大叫的是朕的丞相,实际掌控着大汉朝权柄的董卓。正是这个粗鲁不堪的家伙,将自己扶上了帝位,做到了父皇和奶奶一直想做,却又没做到的事。
自己应该感谢他吗?
哼,自己还没蠢到那个份儿上!这个死胖子让自己当皇帝,为的不是扶保大汉朝,而是在想方设法的篡位夺权!
若非如此,他怎么敢占据朕的南宫?让父皇的嫔妃们侍寝?这里是金銮殿,他又怎么敢如此粗鲁的大吼大叫,甚至还站到了自己的身前,口口声声的说着迁都的好处?
效法西秦,坐观诸侯自相残杀?待时机到时,再出关制之,一统天下?笑话!大汉朝还没亡呢,所谓诸侯,也不过是朕的臣子!
迁什么都?学什么西秦?
权奸!
刘协冰冷的目光稍微偏移了一下,看向了太尉黄琬。
这位身负盛名的名臣一直在劝谏,只是态度却很婉转,轻声细语的引经据典,别说董卓根本听不懂,就算听懂了,这种力度的劝谏,他又岂能往心里去?给他挠痒痒还差不多。
不过也难怪,前司徒杨彪很激烈的反对过了,结果被罢了官;比杨彪更激烈的司空张温,则是连命都丢了,家人亦不能保。
在董卓眼里,朝中最为尊贵的三公,也不外如是,说杀就杀,说罢就罢,在这个节骨眼上,黄琬敢于出头,委婉的提出意见,已经相当不易了。
没见新任司徒,久负盛名的王子师一直闭口不言吗?尽管那也是一种反抗,但无声的反抗这种事,有朕就已经足够了,身为大臣,就不必如此了吧?
不过,自己也不能太苟责这些人了,做官的也是人,想要他们无条件的忠诚于天子,是不可能的,总得有好处给他们才行。但是自己……身为天子,却是身无长物,哪里又拿得出什么好处给别人?
尸位素餐的一群人!
他们又提起关东诸侯了,其实,那些人又是什么好东西了?当初向屠户何进提出引诸侯军入京的,不正是关东联军的盟主袁绍吗?
若非何进行此下策,大汉朝的国势再怎么摧颓,也不至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吧?袁绍当日提出此议,动机到底何在?焉知他不是包藏祸心?
侍中刘和密报,如今袁绍屯兵河内,与洛阳近在咫尺,却不思进兵勤王,却与韩馥商量着,要立刘和之父,幽州牧刘虞为帝!
自己尚还健在,此人就敢如此,谁能保证他不是早有阴谋,就等着这一天呢!
一群乱臣贼子!
大汉养士四百载,这是养出了怎样一群臣子啊!父皇,大汉的列祖列宗,你们睁开眼看看吧!
刘协微微扬起了脸,向着无垠的苍穹,发出了无声的悲号,眼角,一滴热泪无声滑下……然而,金銮殿上喧嚣声依旧,无论持何见解,参与辩驳与否,众人的眼中也都只有董卓,没人关注宝座上的天子。
这就是傀儡的命运,还能指望什么呢?
不,还有希望!刘协又坐直了些,努力将视线投得更远,越过殿下群臣,越过高耸的宫墙,越过深山大川……
当日喊出大汉养士四百载,仗义死节,就在今朝,这句震耳发聩的怒吼,孤身杀入虎穴,割了董贼一耳的壮士,而今何在?
有这样的忠臣良将在,大汉就不会灭亡,他会再次出现的,带着千军万马,扫平乱臣贼子,澄清寰宇,出现在自己面前!
就在想到激昂处时,殿门处突然一阵骚动,随即,有人从外面闪身而入,拱手向众臣微一示意,众人便让出了一条通道给他,那人直往丹墀下疾行而来。
放在从前,这是不可想象,这里是金銮殿,朝会正在进行之中,不得天子圣意,谁敢乱闯?然而,现在这是正常现象,闯殿之人乃是董卓的女婿兼心腹,同时还为董卓掌控着谍报密探,令京城人人畏如蛇蝎的李儒!
谁敢惩罚他?谁能惩罚得了他?
刘协并没有发怒,他早就习惯了,此刻,他心里略有些疑惑,还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思,更多的却是期待!
李儒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步履匆匆,大异寻常,单从他的举止之中,就能读出一股惊慌的味道。
这种情形,刘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群臣同样不是第一次,虎牢关的战报传到洛阳时,董卓就正在朝会上,来通报的也是李儒。
瞧!董卓把手中的象笏摔在了地上,还狠狠的跺了几脚,被摔在地上,象笏就已经四分五裂了,被董卓践踏过后,更是粉身碎骨,变成了一堆碎屑。
董卓手里的象笏,其实就是个装饰品,他从来不在上面记什么东西,只是拿着好看。
因为是装饰品,自然越华贵越好,那象笏是交趾进献的长象牙制成,整体雕琢而成,浑然一体,耀目非常,边缘处也以上好的美玉雕琢,一见便可知其名贵。董卓平时爱若珍宝,专门在上朝时拿出来炫耀。
现在,他亲手把这宝贝给毁了,上次虎牢关惨败,他都没摔这个,看来,李儒带来的坏消息,实在非同一般啊。
刘协感觉自己的忍术有点不够用了,他想笑,止不住的想笑,怎么都压抑不住,或者说,越压抑越想笑!
董贼又倒霉,王鹏举又对他做了什么事?
自从王鹏举名扬司隶以来,他每做点什么事,董卓都会倒一次霉,这次显然又倒大霉了。
发泄了一通,董卓稍微恢复了些理智,他推开李儒,大声嚷嚷道:“迁都,立刻就迁,不能再等了!”
没人反驳,这胖子正在气头上呢,贸然出头,谁知道他会做出来什么事?
当然,也没人附和,能把胖子气成这副德性,事情显然非同小可,比虎牢关惨败的影响还大。熟知洛阳周边形势的人,甚至已经猜到了大致的情形。
河内袁绍没有进取之心,兖州群雄占据了虎牢关之后,也只顾着庆功了,那个最凶猛王鹏举与公孙瓒等人一起南下,意向未明……很显然,洛阳这边不会有什么大事。
会出事的只有两个地方。
一是长安,西凉的叛军也收到了关东诸侯的檄文,似乎有借响应之机起兵的意思,如果他们的动作够快,三辅之地很可能已经烽火遍地了。
再有就是河东。白波贼势力不小,蛰伏了一段时间后,可能又出来兴风作浪了。不过,还是三辅有警的可能性最大,西凉叛军的实力非同小可,董卓的主力尽出,很难抵挡对方的攻势。
而白波虽然势大,毕竟不过是乌合之众,连安邑都越不过,又能闹出多大动静,使得董卓惊怒至此?
如果西凉有警,那么,只要以缓兵之计拖着董卓,他就进退两难了,别说搞什么全民迁都了,说不定连百官都能躲过一劫。
宏伟的金銮殿中,只有董卓的怒吼声在回荡着,尽管在急怒之下,董卓也觉察出了问题。可是,他也无可奈何,没人说话,他总不能随便抓个人出来杀了,来杀一儆百吧?那样没用,只会激得士人们更加离心离德,乃至恨他入骨。
愤怒发泄不出,在这里也是没趣,董卓恨恨的一跺脚,怒哼道:“散朝!”然后,就按着剑柄,怒气冲天的离开了金銮殿。
李儒跟在后面走了几步,忽然又停了下来,转头冷声道:“诸君,河东虽然出了点事故,不过,却也不是什么大碍,对朝廷更是有害无利,儒奉劝各位,莫要转错了念头,误人误己啊。”
“河东?”众人都是一怔。
虽然想到了这个可能性,但没人会真的以为河东会出什么大事。事情在那里摆着,河东不是董卓的根基,只要陕县、潼关、函谷关这几处要害不受到威胁,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需要太过担忧。
可适才董卓表现出来的,却是……
李儒目光一转,落在朝班之末的某人身上,冷笑道:“卫令君还是速速回府看看吧,以儒想来,信使应该已经等候着了。”
“呃?啊?”一个年轻人先是一惊,继而脸色剧变。
大臣们也听出了李儒的话外之音,眼中都闪过了难以置信的神色,看起来,似乎是卫家出事了。
卫家控制的地盘,是很要害的一块地方,如果白波贼控制了那里,从华阴到陕县几百里的防线,就真的处处告急了,难怪董卓惊怒若此。
可问题是……白波贼怎么可能做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震惊之下,众臣议论纷纷,连李儒和卫觊离开都没注意到,打断他们的,是一阵疯狂的笑声。笑声是从龙椅上传出来的,还带着童音,但笑声中的疯狂之意,却让人听得分外心惊!
“哈哈哈哈,好,好!大汉天下,还是有忠臣义士的,王司徒,你先前不是说过要招抚白波贼吗?”刘协抬手一指王允,道:“现在朕准了,你找个人当使臣,封那几个贼酋做校尉,做将军,什么都好,朕都准了!”
他站起身,笑声依然不绝:“自从出了个王鹏举,这天下啊,就不一样了,好,很好,朕今天很高兴,散朝罢。”
说罢,他摆驾回北宫去了。留下金銮殿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以,这也能扯到王鹏举身上去?太扯了吧?而且,陛下突然的爆发,又算是怎么回事?
无数的疑惑,搅得众臣头晕目眩,在这样的气氛下,新皇登基以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朝会结束了。
然而,风波还远未到平息的一刻,而是愈演愈烈,力量会积聚在一起,酝酿成风暴,以不可阻挡的势头,爆发出来!
第一零二章第一名将
随着朝会的结束,河东惊变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洛阳。
整个城市都骚动起来,因为董卓的迁都之议,本来遥远的河东,与洛阳人的命运已经变得息息相关了。
无论官宦人家,还是普通百姓,人们纷纷奔走,向各路神仙打探具体消息,又或讨论局势的演变。
无人不关注,无处不纷扰,本来如同一潭死水般的洛阳,泛起了阵阵涟漪。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东城永和里的一处宅院,此时就很清静。宅院不算大,也不算奢华,但明眼人一见之下,就知道这里住的不是普通人。
无论是装饰,还是摆设,都有匠心独运的味道,如果仔细品味,甚至能感受到阵阵肃杀之气,只有军阵中才能体会到的那种“啪”棋子落盘,发出了清脆的碰撞声。
“呵呵,义真,这盘棋,你败局已定了,还要继续挣扎吗?这可不像是大汉第一名将的作风啊。”一把略带苍老,却雄浑有力的笑声响起。
“未到终盘,怎可断定输赢?”对弈的老者不肯认输,笑道:“至于这大汉第一名将之说,某不敢拜领,原物奉还如今天下英豪辈出,风头最劲者,莫过于泰山王鹏举,袁本初、曹孟德亦是名头响亮,我这一把老骨头,又怎敢与世间英豪比肩?”
“袁绍不过靠家世扬名,表面磊落,内心龌龊,哪里当得起英豪之称?曹孟德素有雄才,行事也还算磊落,可毕竟是阉人之后,至于那王鹏举……”
先前说话的老者口气极大,指点天下英雄,如若无物,只是说到王羽,他却沉吟起来,半晌,方才叹了口气:“看不透,看不透啊老夫生平阅人无数,就算是你皇甫义真,老夫也能评说个七八分,但王鹏举此人,实在让人难以捉摸,老夫亦是无可奈何啊。”
被称为皇甫义真的老者笑道:“连你朱公伟都琢磨不透,此子不是第一名将,又更有何人敢以此自居?”说着,他也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名将,终究是要看战绩的”对弈的两名老者,正是汉末之初的两大名将,朱儁和皇甫嵩,朱儁称老友为当朝第一名将,虽有调侃之意,但与事实亦相去不远。
从黄巾之乱开始,到西凉诸胡反叛,北疆鲜卑、乌桓入寇,中平元年以来,大汉朝处处烽烟,无一刻安宁。
在一片哀鸿之中,无处不见皇甫嵩的身影,他扫平了颍川黄巾,进而平定汝南、陈国然后转战冀州,击破张梁的主力部队后来又在曲阳全歼张宝的残部,阵斩加上屠杀俘虏,共计十余万之众可以说,黄巾之乱的第一波大潮,就是被皇甫嵩一手扫平的。
其后,他又转战西凉,击破了以王国为的叛军,令其一蹶不振,稳定了三辅之地。这样的赫赫战功,被称为当朝第一名将,丝毫也不为过。
“那王鹏举用兵,好用奇谋,时常轻身而出,每一仗胜的都是极险,只要稍有差池,就是彻底败亡的局面。孟津之战,只消西凉军有几名猛将在,又或牛辅的胆魄稍大一点,能冷静应对……虎牢之战,只要胡轸的脑子稍微清醒一点,局面都会迥然不同。”
朱儁摇摇头道:“他出道以来,虽然战无不胜,其实一直都没遇上真正的兵家高手,难免有胜之不武的感觉,若是真遇上了,兵行险招的路数被识破,恐怕离一败涂地也就不远了。此番他果然回转泰山还好,如果他真的转战南阳,恐怕……”
“徐公卿吗?他二人的确是将遇良才,若不是这一战有些不合时宜,战略目的也……”皇甫嵩长叹一声,脸上却露出了悠然神往的神色:“老夫倒是很想知道,那一战的结果呢,如果能亲眼观战,那就再好不过了。”
“你啊,叫我怎么说你呢。”
朱儁指指老友,恨铁不成钢连叹数声,突然压低声音,急道:“义真,徐公卿也算是你的门生,如今董贼四面受敌,窘迫之极,正是取事之机。徐公卿手握重兵,若是能反戈一击,引兖州群雄西进,董贼又岂能抵挡?你怎就……”
“兖州群雄?”
皇甫嵩苦笑道:“他们若是肯来,早就兵临城下了,何须公卿接应?何况,公卿自有他的主张,老夫又没有张仪、苏秦的口才,哪能以区区言辞动之?门生?呵,他的兵法另有传承,与其说是拜入我门下,还不如说是相互切磋罢了。”
“另有传承?到底……”
“公伟你也无须再问。”皇甫嵩不愿多谈那尚未发生,他也不希望发生的一战,只是摆摆手,道:“真要在京中取事,又何须公卿之助?眼下就是良机,只是没有居中主持之人罢了。”
“哦?此话怎讲?”朱儁眉头一皱。
“白波的动向很可疑,他们进攻卫家的时机挑的太巧了,妖法也好,黄巾力士也好,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公伟,我就不信,你看不出这里面的玄虚”
“你是说……”朱儁眼神一凝,俯身向前,连手里的棋子都扔到一边了。
“你们且下去吧。”皇甫嵩没有回答,而是向两旁从人挥了挥手。
“喏”在他府上服侍的,都是些家将,凛然应诺的气势,跟在军营执行军令一般无二。
待众人退去,皇甫嵩沉声道:“白波背后有高人在指点,这一点毋庸置疑。”
“懂妖法,能驱使黄巾力士的高人?”朱儁狐疑道。
“不好说。”皇甫嵩摇摇头。
“虽然白波用的攻城秘法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但以某思之,很可能是一种不闻于世的穴攻之法。先秦百家传承千年,各有其道,谁知道有多少秘术隐于江湖之间?说到底,张角兄弟驱使黄巾力士的法子,也不过将巫士煽动人心的手段,应用到极致罢了。”
朱儁默然。
如今的朝中,对黄巾力士了解最深的,就是他和皇甫嵩了。面对过那旭热的信徒,并且打败过对方,他当然知道那不是什么妖法。只不过,每每想到那些普通人,突然化身成不畏生死的狂战士的场景,朱儁也是一阵阵的心悸,偶尔甚至还会做噩梦。
当年他和皇甫嵩杀俘数十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黄巾力士的忌惮。如果天下的百姓都变成那个样子,那无论他和皇甫嵩再怎么能征善战,也保不住大汉朝的江山。
所以,要将那恐怖的火苗彻底灭绝。
如今,黄巾力士再现,但两大名将的心态却已经完全不同了。
朱儁甚至说不清,自己心中到底是恐惧多一点,还是期待更强一点。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道:“如果真有这么个人,或者某个势力,义真,你认为他目的何在?真是要配合洛阳取事?”
“这个人的存在,从白波的动向中就能看得出……”皇甫嵩目光沉凝,朱儁很熟悉老友这种神态,当初在颍川围歼时,老友在中军调度兵马时,脸上洋溢的就是这种信心十足的神情“没有细致的战略规划,是所有流寇的特性,他们可能会制订一些诸如战略大方向的目标,但行动起来,却拖泥带水,有很多无谓的行为。正常情况下,他们如果突然得到了某种秘法,就算不在闻喜应用,也会用在安邑,可是,他们没有……”
一边说着,皇甫嵩一边将棋盘上的棋子拨乱,在棋盘中央空出一块,然后将棋子重新摆上去,朱儁看的分明,老友模拟出的,正是河东的地势。
“他们离开了涑水,过安邑而不入,直取运城沿途堪称秋毫无犯,连例行的劫掠都没有发生,这说明什么?”
皇甫嵩自问自答道:“他们的目标极为明确,就是要攻下运城,进而搅动天下局势这种见识,虽你我亦要深思后才能得之,白波贼又有何能?竟有如此眼光魄力?”
“他先以秘法破城,然后根据朝廷招抚白波的情报,算准了河东郡县官员们的反应,进而席卷卫家故地,全面威胁西凉军的各条防线公伟,你依然差距不到幕后那人的存在吗?”
朱儁瞠口结舌,不能作答。近段时间,他的心思都放在关东诸侯身上了,根本没琢磨河东的局势,自然没有皇甫嵩想的深远。
“不单如此,白波军内部的情况和特征,他也都算计在内了。”皇甫嵩越说越激动,指点着棋盘问道:“公伟,若是易地而处,你来调度白波,现在你会怎么做?”
“巩固战线,避开西凉军主力,小规模出击。”朱儁不假思索的答道:“只要频繁攻击在西凉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就能加剧西凉军的恐慌。这样一来,西凉军为了保证退路,不但不能从关西抽调兵马入洛,说不定还得出关支援。”
“那么,依照蛾贼的一贯作风,白波会怎么做?”皇甫嵩又问。
朱儁依然不用深思,跟黄巾打了这么久交道,以他的谋略,自然是成竹在胸:“自然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要么遭遇惨败,要么势力大涨,直到难以控制。”
“不错。”皇甫嵩点点头,“白波五帅之中,郭太最激进,当年勾结匈奴侵犯河东,就出自他的手笔。韩暹则最为持重,建白波垒,屯田养民的就是他。如今郭太被排除在外,韩暹南下汇合,很显然,幕后那人准备让白波屯驻在卫家故地,让西凉军如有芒刺在背”
“公伟,”皇甫嵩转向朱儁问道:“白波的策略与你适才所说完全一致,不是另有高人,又会是什么?”
朱儁既非无谋,也非执拗,无容人之量,此刻再无疑虑,反问道:“以义真所见,此人会是谁?”
“某亦不知,不过……”皇甫嵩摇摇头,然后话锋一转:“适才你我谈及的众人之中,确有作风手段与此相似的……”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今天朝会上,陛下也隐约提到了此人。”
朱儁骇然:“难道又是……”
“公伟噤声”皇甫嵩急忙拦住,脸色变得极其严肃:“行险行到这种程度,稍有差池,难免会……陛下只是有感而发,并没有深思。其他人对白波也未必如老夫这般熟悉,应该没人想得到,所以,公伟切莫。”
朱儁点点头,郑重道:“义真放心,既为志同道合之人,儁又岂有相害之理。倒是义真你,这几年,真是难为你了。”
朱儁此言,也是有感而发。皇甫嵩研究河东局势和白波贼,研究的这么透彻,当然不会是闲的无聊,他是想着再次披甲上阵,替朝廷剿灭叛贼呢但国事已经彻底败坏,老友的心愿恐怕再也无法实现了。
“也罢,他既有此心,若有机缘,某等也不妨助他一臂之力。”
“理当如此”皇甫嵩慨然起身:“雏鹰展翅,某等自当送上一程”
汉末两大名将的手掌,再次击在一起,一如当年在颍川时的意气风发
第一零三章临别赠礼
王羽并不知道皇帝无意间喊出了真相,更不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当朝第一名将已经盯上了自己,甚至识破了他的计划。
这些离他都太遥远了一点,现在让他犯愁的是,眼前这二位爷。
“什么?您要走?小天师,您不能抛下咱们啊!您要是走了,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