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六月下旬,随着任免名单的公布,新一期初、高级班毕业的学员首先开始补充沧州军和莫州军两个处于一线作战地域的部队。钟韶、刘金厚和周小郎、赵原平赶赴幽州新兵训练营挑选士兵,紧急组建自己的部队。如今两军共计缺额七千余人,这些缺额就只能指望新兵训练营了。

第六十三章河北新军阀(六)

ps:对不住啊,中秋佳节,连醉数场,过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感谢eagle周和灵能者打赏,感谢denzi的更新鼓励,以及其他兄弟的月票,似乎还有人给了个月饼,谢谢了。抱歉抱歉。

作训司原先只有柳城新兵训练营和怀远新兵训练营两处新兵训练基地,入主幽州后,将原衙内军大营划转作训司,成为作训司的第三处新兵训练基地。

新的卢龙军并不缺少兵员,缺少的是对新兵的重新训练。随着李诚中登上卢龙军的最高舞台,他顺利接收了原衙内军、原义儿军、原蓟州兵、原霸都骑、原妫州兵等多支部队,耗费两个月时间对这些部队进行甄别,将普通士兵留下,对军官进行清理,或是调入白狼山军校整训,或是转入幽燕、辽东两大保安总公司,或是发还各将门以观后效。通过清理,消除原深州系、霸都系、蓟州系、山后系、平州系等派别在军中的影响。

各支老牌卢龙部队的士兵们则抽签打散,分别纳入柳城训练营、怀远训练营和幽州训练营进行新兵训练,尽量使其融合,归入新卢龙系(或者说营州系)。

自二月底至六月底,三大新兵训练营共计整训士兵三万人。这些士兵兵员素质较高,充斥着职业老兵、游侠儿、健卒、山后子弟等,悍勇血气和战斗技巧都不弱,放到外镇都是极好的兵员,但习惯和纪律极为欠缺,对新式训练反而不太适应。新兵训练一拖再拖,三个月不够加至四个月,四个月不行延到五个月,直到六月底,才有三成士兵堪堪合格。其余的则需要继续接受作训司的新兵改造。

到七月上旬,沧州军和莫州军才终于完成了军队整编。沧州和莫州站住了脚跟,同时开始军队合成训练和实战演习。直到此时,卢龙军才算度过了军力最为羸弱的艰难时期,有了与河北诸藩争雄的实力。

有了沧州军和莫州军抵在一线,军事参谋总署终于松了口气,开始将注意力投放到营州军的新建和怀约联军的补充上来。军事参谋总署预计,至8月底完成营州军和怀约联军的重建,至9月底完成幽州军的搭建,年底完成各州县预备旅和预备营的组建,同时让两大保安总公司正式运营。

从明年开始。卢龙节度府军事体制将正式理顺,从而恢复正规化的军官培训,开展定期的新兵征募和训练,发动男丁进行每月三天的基础军事训练。

除了军事体制的建设外,李诚中还要抽出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在民治上。地盘扩大了,官府必然随之扩大,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建立与地盘相符的官府规模。

营州都督府的官制与这个时代所不同的根本区别在于处置权的下方,即将对事务的处置权下放到各曹、各科,使基层官吏拥有话语权。从而解放高层官吏,发挥官僚机构的整体主动性。这种体制也是后世现代政府通行的公务员制度,消除了官与吏之间的对立和隔阂,使二个阶层之间的分别逐步模糊。让胥吏能够拥有晋升为官员的渠道,继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即公务员群体。

这套官制在营州和平州已经实行了两年多,效果十分显著,使官府对民间事务的掌控和推动能力大大加强。进而带动和促进了生产经营,营州和平州两地的繁荣十分之中至少有八分得益于此。

李诚中打算复制这一体制,将其整体移到卢龙节度府来。

卢龙节度府下设判官署。统管民治。判官为冯道,朝廷加封御史中丞,是为卢龙节度府文官第一人。

原营州都督府长史书房下设各科提升为各曹,形成总署、各曹、各科三级公务员体制。判官署下分八曹,即秘书曹、吏曹、度支曹、槯税曹、农曹、工曹、商曹、交通曹、警务曹。各曹分管本务,曹下再设各科,与原营州长史书房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从工曹中将修路筑桥及船只运输等事务独立出来,新设交通曹管辖。另新设警务曹,将旧有三班衙役纳入警务曹管辖,给予正式公务员身份,称为巡警。

同时,节度府下设立法院、文教署、法务司、督查司、医卫署等机构,这些机构官职和级别高于七曹而低于判官署,不在判官署管辖之内,但由判官本人兼管。

法院体系是营州逐渐成熟的公务机构,将司法审判的权力从州县长官处剥离,就营州文官们的理解,法院对应朝堂中的大理寺,同时兼具部分刑部职能。

法院体系分三级,即幽州最高法院、各州高等法院和各县巡回法院,其中,各县巡回法院并不固定在某一地,而是每隔半年进行轮换,尽量杜绝和避免因司法辖地不同而引起的各种弊端。

文教署掌管文宣和教育,这个机构的任务是致力于建立遍及卢龙全境的三级教育体系——蒙学、初级书院和高级书院。

按照近来营州和平州的通行做法,想要晋身公务员系统之内,必须经过蒙学教育,想要成为八品以上公务员,则需要拥有初级书院的毕业资格,要想成为七品以上高官,则必须具备高级书院学历。同时,晋升八品以上公务员,还需通过文教署主办的公务员资格考试。按照营州系官员的认知,文教署类似于朝堂中的礼部,兼具国子监的职能。

法务司由原营州都督府长史书房法务科演变而来,专司制定各项民事法令条文。在李诚中的计划中,将法务司独立于判官署是提升法制地位的第一步,未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他准备将这一机构扩展演变为类似渤海国荣勋院之类的衙门,彻底令其不受官府的制约。

在官员们的理解中,都察司对应朝堂中的御史台,在李诚中本人看来,这个衙门其实就是后世纪委、检察院、反贪局和信访局的综合体。李诚中希望,将来逐步加大督查司的权力,让其在澄清吏治上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至于医卫署。顾名思义,很好理解。但李诚中更希望这个衙门能够在预防疾病和卫生健康方面做出业绩,而不仅仅是治疗和抓药。为此,李诚中将街道卫生整治、锻炼百姓身体等事务交付给医卫署,让这个衙门的官吏们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节度府官署的体制理顺后,需要对州县进行调整。因为历史原因所致,卢龙节度府辖下州县相当混乱,有些州县名存实亡,有些州县过于臃肿,有些州县需要管辖的人丁寥寥无几。有些州县却治民太多以致官府无力应对。

对此,李诚中将早已名存实亡的儒州、新州、景州、顺州、涿州、武州予以取消,仅剩10州之地。李诚中本来还打算进一步将州县合并,但受到的阻力不小,各州官吏都生恐合并之后丢了饭碗,许多豪绅、军官和士兵们也出于故土情结而极力反对。除了各州刺史府、各县县衙对此怨声载道外,甚至军中很多军官和士兵都纷纷以各种方式前来呈情,希望保留自己家乡区划。

李诚中被闹得有些焦头烂额,干脆就将其暂时放下来。他准备等到卢龙彻底稳定、一切理顺之后,再腾出手来考虑相关事宜。

卢龙如今包括幽州、营州、平州、蓟州、檀州、妫州、沧州、莫州、瀛州和深州,计10州48县,从四月开始。节度府判官署正式下文,在各州推行“营平体制”。所谓“营平体制”,就是营州和平州正在实行的那一套官职,按照判官署的计划。四月至六月在幽州、蓟州试行,六月至九月,试点州郡扩展到妫州和蓟州。上述四州经受的战乱波及不大。具备一定的试行条件。

从九月开始,将“营平体制”推行至沧州、莫州、瀛州和深州,争取年底前完成整个卢龙全镇的官制改革。

对于关外草原的处置,李诚中同样不敢掉以轻心。虽说草原已经被营州征服,但如今李诚中的重心转向关内,天知道过上十数年或者数十年,草原是否会恢复原貌?

令李诚中意想不到的是,周知裕对此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周知裕自从被封为卢龙节度副使、营州都督后,将注意力集中到营州都督本职之上,他很小心的避免触碰关于军事的一切事务,而将目光投向关外政治体制的改革上。

周知裕的解决方案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恢复大唐原设的各都督府,第二步是将都督府变革为羁縻州,同时在州郡之下设立县治,第三步是设立正式州郡,官制与卢龙接轨,最终完成对关外草原的汉化,将草原纳入汉人的统治之下。

按照周知裕的建议,在饶乐水以西设饶乐都督府,管辖库莫奚、西契丹、契丹突举部、吐谷浑等部族;在饶乐山周围设绕乐都督府,管辖契丹乙室部、突吕不部、楮特部;在扶余城周围设松漠都督府,管辖契丹迭剌部、涅剌部;在怀远和新城之间设哥勿州都督府,管辖契丹乌隗部、耶律部、述律部。

与原大唐各都督府相比,这次重设都督府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各都督府都督由怀约虞侯联席本部指定,履任期五年,五年后将各都督府更名为州,州下设县,再五年,所有官制与关内相同。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表面上尊重各部传承的情况下,让草原各部,尤其是各部贵族们的利益得到延续性的保证,在过渡期内,使各部族平稳、缓慢的向关内逐渐靠拢。

周知裕豪迈的表示,他的后半生将致力于此,使关内关外最终亲如一家。

第六十四章非常规战争(一)

ps:感谢秋刀鱼和he的月票鼓励。老饭今天生日,转眼三十五载,老了。。。。。。吃烤鸭去!

六月盛夏,阳光火辣辣的照射在大地上,人们的精力和体力都仿佛被抽走了许多,显得萎靡不振。

但幽州时和坊的北里,一座四进跨院的门口却拥挤着兴高采烈的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浓烈的氛围远超盛夏的炎热。

李小喜满头汗水,却完全顾不上寻个清凉处歇息片刻,和同样欢喜的纪文允、张景韶等人在大门口迎接着前来贺礼的贵宾。

新任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郭炳呈、虞侯司军令处都虞候杨可世、虞侯司统战处都虞候韩延徽、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会主席李怠墨、营州军左厢指挥使元行钦、后勤司调拨处虞侯崔和、调查统计局行动处虞侯张小花等都已到来,院内院外,高官显赫云集其间。

此外还有幽州各豪门嫡系子弟、节度府和刺史府大小官吏、众多军中厢、营、都级军官纷纷捧场,令整座院落蓬荜生辉。

这么多权贵前来贺礼,身为主人的李小喜自然欢喜无比,作为首批投靠李诚中的旧系军头,他在部下面前感觉分外荣耀。但欢喜的同时,李小喜也相当焦虑,眼见吉时将至,门面上的牌匾却还未送到,开业之际却没有头面,这不是在整个幽州丢人么?

李小喜此刻甚至有些后悔,悔不该当初听信了纪文允的蛊惑,非要去腆着颜面向大帅求字,闹得现在骑虎难下,尴尬之处一至于斯。

张景韶小心翼翼的挪步过来,附在李小喜耳旁焦急问道:“这却如何是好?宾客们都闹着要开宴席了。”

李小喜没好气的回了一句:“让他们等着!”见张景韶无奈的在一旁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叹了口气又道:“老张,你先好生招呼一下吧。解释解释,大帅的题字不到,这宴席怎么开张?唔,将瓜果切了,先送上桌面吧。”

张景韶只得无奈的答允了一声,转过头去进院照办。如今形势已然不同,要放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李小喜只不过是义儿军中一个小小的都头而已,哪里敢对张景韶呼来喝去,可如今两人身份地位都换了个儿。身为下属,张景韶却不得不向李小喜低头。

正在此时,却见街巷转角处涌过来数名骑军,俱是一身轻衣装扮。等靠近了一些,李小喜凝目辨认,却不认识来者,只觉依稀是胡人相貌。

李小喜正在猜测,却不妨李怠墨出来寻他,看到那来人之后立刻上前。笑道:“乞活买,没想到你也来蹭酒了!”

来人正是原乌隗部俟斤乞活买,他和李怠墨相熟,一边下马一边回道:“奉大帅之命送个物件过来。怎的你也在?正好,今日无事,咱哥俩好生痛饮一番。”

两个人都是契丹人,但却都说着一口流利的唐言。李怠墨说话字正腔圆,一言一行无不合礼,不仔细分辨相貌绝对不会想到他是一个胡种;乞活买稍有欠缺。虽说不再脑后环髻,但仍改不了单耳穿着一个大金环的习惯,不过发音略微生硬,但考虑到他归附的时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李小喜一听“乞活买”三个字,立刻眼睛都笑开了花,这位可是新任中南海警卫局的巡察使,“四总长、两总座”之一的大人物,那可是相当于侍卫亲军统领的大将,能得这位赏光,那可真是给足了面子!

李小喜手忙脚乱的上前亲自为乞活买牵马执蹬,口中不住致谢,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乞活买让身后随行从马上取过一个蒙着红绸的长条物件,李小喜立刻又将马绳交给一旁的纪文允,躬身上前双手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抱着,让人赶紧竖起木梯,自家踩上去挂了起来。

李小喜松了口气,宣布一声“吉时已到”,将院内已经到达的各路显赫请了出来,就在院门口观礼。随着一阵锣鼓喧天,数十杆爆竹唱鸣,郭炳呈、杨可世、李怠墨、韩延徽、乞活买等人拿着挑杆,将匾额上的红绸揭开,一行淦金大字跳入宾客们的视线之中:“幽燕保安总公司”。

“这字可真是……难为了李小喜了……”郭炳呈暗自嘀咕了一句,瞟了瞟身为主人的李小喜,又和韩延徽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不由抿嘴偷乐。

宾客中有不少读过书的文武官吏,此刻与郭炳呈一般心思,嘴上嚷嚷着“好字”,心下却偷偷鄙夷。

李小喜才不管那么多,字好字坏有啥用?只要大帅亲手所书,那就是绝对的“好字”!望着牌匾,李小喜乐开了花。他当然想不到,这已经是李诚中苦练书法,写了近百遍才得到“好字”,正是因为怎么写都不满意,耽误了许多工夫,牌匾才迟迟送到。

宴席开始,酒水鱼肉流水介传了上来,武人们聚在一处高呼畅饮、纵声谈论,文士们坐于偏僻处浅斟低吟、议论时局。

李小喜是个见缝插针的人,将那么多卢龙权贵请来参加自己公司的开业大典,自然不会浪费这个好机会,此刻诸事已谐,便端着酒盏直奔郭炳呈和李怠墨而去。

幽州能够完好的落入李诚中手里,郭炳呈出了大力,他和周知裕、张在吉两人都属于李诚中来到这个时代后的“长辈”,这两年里没少给李诚中帮忙。节度府成立后,李诚中向长安举荐,由郭炳呈出任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加工部侍郎。幽州刺史是李诚中的本官,李诚中不愿处理繁琐的政务,所以实际上整个幽州的最高民政主官就是郭炳呈。

幽州为卢龙首善之地,是卢龙十州之首,主管幽州政务,算得上“以酬其功”了,何况还加了工部侍郎的高衔。虽说离开了节度府,但从佐二迁为上州主政,地位立时就不一样了,郭炳呈心里欢喜,半推半就的受了。

因为和李诚中之间的特殊关系,郭炳呈在新卢龙体系内地位相当高,与周知裕、张在吉并称“卢龙三老”——其实三个人都不到知天命之年,算不得老,但从李诚中身上算起,无人不敢敬这三位为“老”。所以郭炳呈亲自出席李小喜的开业仪典,算得上屈尊了,但他还是来了,因为李怠墨的关系。

虞侯司升格后,下辖的军令处、作战处、军务处、统战处也跟着升格,其中统战处由教化司文宣处转职而来的韩延徽负责,李怠墨的官职也升了半级,为统战处副都虞候。此外,李怠墨还兼任渤海国鸿胪寺卿,又因其契丹品部俟斤的身份,在统战处混得风生水起。

但李怠墨真正为权贵们看重且令其八面逢源的,却是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主席的身份。通过这一基金会,李怠墨可调拨庞大的资金、联络众多上层权贵、控制大量作坊和商铺,直接影响军政两方面的治策走向。据说营州系入主卢龙之所以那么快捷、那么顺遂,背后有着浓重的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影子。

郭炳呈和李怠墨的关系,也正是通过这一基金会纽带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郭炳呈自受李怠墨之邀出任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会副主席后,郭氏在幽州的三家作坊、七家店铺业绩蒸蒸日上,和营州许多大工坊都签订了长期巨额的商贸文契,他还在李怠墨的支持下,准备投资“红灯坊”,将其中的头条胡同改造为集店铺、酒楼、茶肆为一体的“幽州步行街”——只供步行游览、严禁车马通行。据说李帅最近在中南海拼命练字,“幽州步行街”这五个字是李帅本人练习最勤的。

郭炳呈和李怠墨前来贺礼的目的性很明确,要拿下幽燕保安总公司的军甲兵刃采购文契。

幽燕保安总公司共设总公司和九个分公司,关内九州各设一个,李小喜担任公司总经理,纪文允为副总经理。张景韶最终还是放下脸面,亲自跑了一趟柳城,到张老都头家里求恳。因为张老都头发话,张兴重不得不召见了李小喜,向李小喜隐晦的提出了张景韶的想法。面对这位如今卢龙军内数一数二的头面人物,李小喜当场表示,将幽州分公司经理的职位授予张景韶。也因此,李小喜借张景韶之力,从而攀上了张兴重的门庭。

在三月至五月这三个月间,幽燕保安总公司和九个分公司相继成立,保守估计,其保安人员约三千人。据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的预测,幽燕保安总公司未来一年内的军甲兵刃采购总额很可能达到两万贯,之后每年的补充和修缮费用也将稳定在一万贯之间。

这笔生意在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内部讨论过,内定由郭氏工坊全部包揽。至于军马和军粮的采购,则由基金会其他理事分享——那是一笔更加庞大的数额。

李小喜的幽燕保安总公司初成,旗下保安人员都还在使用陈旧的兵刃,甲胄配备也严重不足,除此之外,保安总公司还非常缺马,所以兵甲置换和战马配备,以及军服粮草供应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

三人对饮数盏之后,李小喜将两人引入内室,立刻直奔话题。

第六十五章非常规战争(二)

ps:感谢安安他爹的打赏,还有大家给的月票鼓励(人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郭炳呈和李怠墨知道,幽燕保安总公司的启动花费不菲,他们估计李小喜、纪文允、张景韶等人已经没什么余钱了,所以提出了入股分利的要求。在幽燕保安总公司内部,基金会希望以提供军甲兵刃和战马为入股的条件,郭氏占有一成份子,李怠墨和其他基金会相关理事共占三成,待公司理顺之后,再以红利返还相关费用。

这个条件是相当苛刻的,等于基金会白要四成股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先期提供装备,关键是这些装备还属于借贷性质,将来公司获利后要予以返还!基金会欺负的就是李小喜等人手上没钱,你要是不答允,那你就继续使用那些破刀烂甲,你就仍然没有军马可用,你的武力就不够用,就无法开拓河北市场!

对于幽燕保安总公司来说,如果仅仅是开展普通业务,比如纠察官道、为商旅提供安全保障、为大户提供保镖,原先的陈旧装备也堪堪可以使用的,但李小喜他们目前遇到的极大诱惑,却是开拓河北市场。

今日开业典礼之前,军令处都虞候杨可世、统战处都虞候韩延徽联袂而来,与李小喜等人秘密谈论了小半个时辰,谈及的就是军事参谋总署对河北诸镇的军事策略,其中第一步就是以幽燕保安总公司和辽东保安总公司为先行,对河北诸镇实行军事软渗透。

目下卢龙正在繁忙的进行军政体制改革,没有军事实力对河北诸镇予以打击,更没有办法挑衅宣武军。但就这样干巴巴的等待对手不知何时就会发动的进攻,在战略上就太过消极了一些,属于不可取的应对之道。故此,在李诚中的指点下,经过大量虞侯参谋人员的研究。军事参谋总署提出了“军事软渗透”这一理念。

所谓“军事软渗透”,就是采取非强硬、非官方的办法,逐步对义武、成德、魏博等河北诸镇进行渗透,通过密切与诸镇各方面的往来,影响三镇对卢龙的治策,从而使三镇主动或被动的放弃对卢龙的军事包围,为卢龙积蓄力量提供时间,营造温和的外部环境,并为卢龙将来对三镇实施的军事打击创造优良条件。

在这项策略中,除了经济和外交以外。还需要使用大量的军事手段,但却不能动用卢龙军,免得招致河北诸镇的强硬对抗。当然,卢龙军正在军事改革之中,目前也无兵可用,所以,由两大保安总公司以民间武人团体的身份出面就是最佳的办法。

杨可世和韩延徽给出了一整套详细方案,对于每个目标的完成,都有着相应的雇佣费用。为了实现这套方案。后勤司紧急拨付虞侯司五十万贯特别费,其中的二十万贯专门用来支付两大保安总公司,至于谁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