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有两个选择,”张兴重缓缓道:“其一,若是还说不清楚,也不会将你如何,只是你得去各营从新卒干起,你的前程需要真刀真枪杀出来;其二,交代明白,某就将你留在虞候司,将来前景如何,想必你自家也知晓。”

高明博一咬牙,几乎没做什么思考,立刻吐露了实情。之所以坦承得那么痛快,一来是他在新兵营中待了一个多月,已经知道营州军征兵时不分族群、不看出身;二来这一个多月的训练中,他已经养成了对上级军官下达命令时条件反射般的服从性;三来高明博毕竟出身大户之中,明白到虞候司做事与从普通小兵干起之间的差异有多大,换句话说,进了虞候司,至少可以让他少奋斗三至五年。

听高明博将自己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从军的经历全部道来,张兴重不禁动容。原来眼前这位竟是渤海国豪门子弟!他又想起对方刚才所说曾在燕郡行商,当下做出决定。

“高明博!”

“到!”

“从现在起,你进入虞候司行人处做事!”

高明博大喜,又犹豫片刻,壮着胆子问:“报告长官,某出身渤海国,长官们能放心?”

张兴重一笑:“营州军不问出身,不论出处,靺鞨人是大唐子民,渤海国同样是大唐封国。”

…。。

当第一批新兵训练完毕正式入营后,营州都督府召开了李诚中回柳城之后的第一次全军队正以上军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李诚中正式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营州军改制方案。其实这套方案已经征得了多数高层的同意,有关的各营各司也已经开始筹备,但仍然需要这么一个正式的场合来进行宣布,予以最终确认。

“下面我宣布……”李诚中十分装逼的顿了顿,这种小伎俩也是他在穿越前部队上学来的。随着这一停顿,数十名军官立刻起身,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果然是威严无比。这些军官都是跟随李诚中从小兵杀出来的,能那么快走到今天这一步,谁都没想到。其中大部分都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务任命,但既然被召集到这里,就明白是要升迁了,此刻心里都激动不已。

“成立营州军,原‘平州军’前营番号取消。营州军设总部和五营,总部为:虞候司、教化司、作训司。

虞候司下设作战处、军令处、后勤处、行人处。作战处负责作战规划、作战动员、作战布署、作战指挥;军令处负责军法制定、军令执行、军队建设、军队组织;后勤处负责后勤辎重、兵器装备、军饷发放;行人处负责谍探军情、搜集情报。

教化司下设宣教处、军法处、考功处。宣教处负责军中宣传、士兵教化;军法处负责军法监督、军法执行;考功处负责评定功绩、记录履历。

作训司下设征募处、训练处、白狼山军校,负责新兵征募、训练以及军官的培训。

五营为:步兵一营、步兵二营、步兵三营、骑兵营及中军营。

步兵三营及骑兵营编制各五都,每都两队,每营五百人。

中军营设四都,护军都四队,二百人;后勤都四队,二百人;斥候都两队,一百人;警备都两队,一百人。共计六百人。”

宣读完毕,李诚中歇息片刻。按照新的营州军编制方案,全军战兵两千四百人,后勤兵两百人,当然,这两百人也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制定这套方案的时候,李诚中结合了前几次战役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根据交战时的阵型进行装备。他的装备预期是全军骑马,步卒配单马,骑兵和斥候配双马,可以做到快速高效的机动。在具体兵种上,他摒弃了过去每都里都设置枪兵、刀盾兵和弓箭兵的作法,拟定步兵一营侧重长枪,二营侧重刀盾,三营侧重弓箭,在大规模野战时便于集中排列。按照后世的说法,这种大兵种编成的部队,属于野战军序列。

让大伙儿消化了片刻,李诚中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人事任命,说到底,这才是军官们最关心的地方,也是对自己的支持者们施恩笼络、嘉奖提拔的手段。

“下面,我宣布……”李诚中这厮继续装逼,目光扫视全场,果然,大伙儿都是精神一振。

“任命:张兴重为总部虞候司都虞候,秩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任命:姜苗为总部教化司都教化使,秩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任命:周砍刀为总部作训司参军使,秩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任命:钟韶为步卒一营指挥使,秩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焦成桥为步卒二营指挥使,秩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孟徐兴为步卒三营指挥使,秩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王义簿为骑兵营指挥使,秩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任命:刘金厚为中营护军都头,秩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任命:赵弘德为中营后勤都头,秩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任命:解里为中营斥候都头,秩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任命:周小郎为中营警备都头,秩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这些任命是李诚中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仅仅是各部最高指挥的职务。随着李诚中的大扩军,第一批新兵入伍后,全军并不满编,共计一千七百余人,作训司的职责是征募第二批新兵,训练期为一个月,到时候将使部队满编。

在这项任命中,解里带领的“狼军”被改编成了骑兵营,他本人也从骑兵营的实际指挥者转变为斥候都的都头,作为一个曾经的降卒,能够被正式任命为军中带有品级的军官,大大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之外。

在李诚中的计划中,除了野战序列外,他还在筹划预备军的建立。今后的新军征募和训练将成为常态,训练的周期将扩展到三个月。将来的新兵完成训练后,将首先进入预备军序列,在预备军中表现卓越者,才能进入野战序列。

第三十六章营州经略(八)

新任虞候司后勤处从事、中营后勤都头赵弘德陪着李诚中、冯道等人巡视着新成立的兵器装备科。兵器装备科是后勤处下辖的特殊编制单位,在李诚中的计划中,这是研究和统管兵器装备生产的部门。对军事科技的高度重视是李诚中这个后世人自发带来的思维型金手指,军事装备对作战胜负的重要影响牢牢的占据着他的潜意识。因此,这个部门不仅将设置地点放在了紧邻总督府的一座宅院中,而且还按照李诚中的要求,专门调拨了一伙士兵值星戒备。

赵弘德就是赵大,这个前键卒营的伙夫在跟随李诚中的这一年中,也逐渐从一个任事懦弱的普通大头兵,成长为主管后勤辎重的营州军高级军官。升为秩别从八品上的御侮校尉后,赵大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终究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当他听说钟四郎恳求李诚中赐名钟韶之后,也屁颠屁颠的找了过来,恳请李诚中为他取个大名。李诚中当即想起了那个虽未谋面,但却给他留下糟糕印象的大军头——前卢台军使、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于是怀有几分恶趣味的给赵大取了这么个相近的名字。

如今的赵弘德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唯唯诺诺、胆小谨慎的伙头军赵大了,他对于自己手下直辖的两都后勤兵和后勤处管理得井井有条,眼界、胸怀和胆气都壮了不少,说话和做事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先哈哈大笑的习惯,他咧着嘴的笑容和满面油光的额头让李诚中越发觉得这厮天生就是一个伙夫的料。

进入兵器装备科正门的时候,两侧值星军卒高呼“敬礼”,赵弘德“哈哈”笑着回了个横拳于胸的军礼,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引着李诚中一行向里走,边走边大声叫唤着:“张老匠,张老匠快来,将军到了!”

兵器装备科录事张老匠正在指点徒弟认真清理院子,安放一应匠具,认真地程度就好像这里是他的新家一般。这几日是张老匠这辈子最快活的时光,不仅在冯长史的帮助下脱离了低贱的匠籍身份,还被李将军高看一眼,做了一名正经的军官,秩别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有做官的一天,当听到这项任命的时候,眼泪立刻就从那双充满皱纹的眼睑中流了下来。

除了当官以外,张老匠最激动的是,李将军还让他开府建衙!老天,这是多大的殊荣,张老匠连续三天没有睡踏实过,每天早晨醒来之后,都要问一遍自己的弟子,这一切是不是真事。他已经打算将自己的家人从平州接到柳城来了,为此专门派了大徒弟回平州接人。张老匠在得到官身后的第二天,专门召集众徒弟们开了个会,除了宣布自己的官职之外,很严肃的告诫众徒弟,今后在衙门中要注重公事和公仪,比如,要称呼他“张录事”。按照李将军的吩咐,他同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将在徒弟们当中择优选拔出若干手艺较好之人,分别授予培戎校尉和培戎副尉的官阶。

听说李将军和冯长史前来巡视,张老匠连忙从后院赶了过来,见面就是一个军礼。按照他的理解,仁勇校尉既然是军职,那么他就应该是一名军官,行的自然是军礼。为此,张老匠专门请值星士兵教了他如何行礼,反复演练了多次。…;

张老匠带着李将军和冯长史参观了各处,一边指点一边介绍。按照李诚中的授意,整个兵器装备科分为研制、生产、监督和验收等部门,重点放在研制和生产上。这里的生产仅指生产指导,即将研制成果投入到作坊时,指导生产的进行,带有管理的意味,具体的生产任务由城内城外的各处作坊来承担。

巡视一遍之后,众人来到正堂落座,听张老匠继续介绍。

“某将徒弟们都调入咱兵器装备衙门了,重中之重在于研制将军提出来的盔甲、手弩和陌刀。不瞒将军,将军的想法是很好的,但具体打造起来比较困难。”

“哦?说具体点。”

“将军提出的明光铠其实不难,活计和方法咱们都有,将军送来的样品也在,只要依照样品打造便可。关键是将军提出的数量太大,每月造不了五十套明光铠……”

“嗯,那能造多少?”

“至多两幅!一来人手不够,二来甲片的锤炼、磨制、镶嵌也是个细致活,很费工夫。若是将军能多调一些人手给某,某好好传授手艺,或许一年后能够做到每月十套。”说着,张老匠让徒弟把李诚中送过来的那套明光铠摆了出来。

“单是这头盔的雕饰纹路就要许多日,还有这腰带上的兽吻、护肩上的兽头,都是极其繁琐的……”

李诚中想都不想就道:“这样,铠甲上的一应雕饰纹路全都不做,这些东西没有用,咱们就为了士兵能够防身。唔,后面也不用,只要正面防护甲片。”

张老匠一愣:“不要后面的甲片?那岂不是只能遮护一半?”

李诚中道:“如果士兵们需要用后背的甲片来护身,就说明我军已经败了,要不要甲片都无意义了。张老,后面的甲片不用打造,只造前面,但是我要这些铁片加大、加厚,尽量遮蔽住所有能遮蔽的地方,比如胳膊、腿。这么说吧,从头盔开始,我需要一面可以开合的面具,以铁钉钻入盔耳,可以沿头盔自如翻动,平时放于脑后,战时翻到前面。脖颈处需要圆形的铁环,上身需要从上一直遮蔽到胯部的铁片,双腿、双臂也要着甲,换句话说,我要的是一幅‘人型铁甲’。”

张老匠一边听,一边让徒弟认真记录下来,道:“若是不要雕饰纹路,不用细鳞连串,这种大块铁片的护甲反而好做一些,只是用铁量有些大……”

冯道在旁边插话:“这些时日某点阅过,契丹人还是很重匠户的,柳城内如今有铁匠铺七座、匠户两百余人,柳城外的南山还有大量铁石,契丹人已经在那里开始采集铁石,某问过完失明,整个柳城每月可产生铁五千斤。只不过契丹人不重铁甲,生铁大都用来造箭、造刀。尤其是迭剌部士兵,喜用铁锤、铁棍等,每年都要从柳城换取大量生铁,咱们占了柳城,等于断了迭剌部好大一批生铁来源。”

李诚中点点头,他未占柳城之前,根本没想到契丹人的铁器生产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单以柳城而论,铁器的产量和工艺都直追平州。尤其是东山铁矿的收获,让李诚中这个在白狼山中深受物资匮乏之苦的穿越者有一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李诚中决定把流水线生产方式提出来,他道:“将铁甲上的各个部件进行分解,让这些铁匠铺分别打造。比如,一家匠铺专造头盔,一家匠铺专造护身铁片,一家匠铺专造防护脖颈的铁环,一家匠铺专造手、脚的甲片,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熟练度和速度,最后再找一家皮革作坊将这些甲片镶嵌到皮甲上。当然,张老这里必须拿出合格的成品,让各家匠铺依照成品来打造,规定可容许的误差,超过容许限度的拒收。”…;

张老匠眼睛一亮,认真琢磨着李诚中的话,良久,兴奋道:“如此,某或可做到将军所定的每月五十套明光铠。”

李诚中道:“咱们的工匠还是太少,需要张老多收些弟子。我有个想法,咱们在柳城内招收丁壮,由张老的弟子当师傅,教得简单些,一部分专学铸模,一部分专学打铁,一部分专学磨制,一部分专学镶嵌,不要求他们都能学会,只要学会一项手艺即可,到时候由兵器装备科筹办一座大型铁铺,按照我刚才说的法子,分别制作各种零件,最后进行组装。”

张老匠点头:“只学一门手艺的话,一月即可粗会,三月便可精深。”

李诚中道:“粗会就好,不须精深。他们只是作坊里的普通工匠,并非兵器装备科手艺精湛的匠师。对了,手弩和陌刀如何?”

张老匠道:“将军所说的连发弩应当是故老相传的诸葛连弩,弩具本身还好说,关键是自动上弦的步骤没有办法实现。某等按照将军所言,在弩身上加装了弩匣,但射出一矢后,弩匣中的箭矢并不能自动下落到上弦处。至于将军所说的‘弹簧’,那种细细的铁丝某等也做不出来……”

李诚中默然,铁丝做不出来,弹簧技术就无法实现。他所说的拉丝技术,暂时是这个时代无法达成的,具体的怎样拉丝,李诚中也不清楚,他只能无奈的拍了拍自己的头,暗骂自己是个废物。

张老匠继续道:“至于陌刀也无疑问,某便能造,不过是开两刃的斩马剑而已。只是陌刀需要大量生铁,铸造时需百炼钢,这就要费很多工夫了,以某的本事,打造一柄陌刀也需十日方可。”

李诚中摇头:“不要百炼,只需厚重就行。”

张老匠道:“那就五十炼,但极为耗费铁材,某带领徒弟们打造,每月可产二十柄。陌刀极沉,重达六十斤,将军需选精壮之士,否则无法施展。”

话题又绕了回来,看来每月五千斤生铁的产量是严重不够的。李诚中有极为浓重的陌刀情结,他十分渴望手中拥有一支陌刀队,再现盛唐时“如墙而进”的气慨。只是他穿越到了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凋敝,用铁量巨大的陌刀对于军镇来说是十分奢侈的,装备起来并不经济,这也是陌刀逐渐没落的原因。

柳城有铁矿,但是矿石供应不足,不仅矿石供应不足,冶炼矿石的技术也不行。李诚中再次感叹,他知道冶炼铁石需要加高温度,这就需要风速和好的燃材,前者可以使用鼓风机,后者好像要用焦炭,除此之外,他印象里只有平炉和高炉等等简单的冶炼名词。他将自己知道的讲了出来,张大匠都让徒弟记录下来,说是要回去试试。但就目前而言,要想让产铁量上去,就需要大量人力,柳城的丁口无法承担,这就需要从营州南部想办法。

对此,冯道回答:“各组文吏已经南下了,就是不知道营州南部有多少民壮,有多少堡寨,一切尚需他们返回才能清楚。”

第三十七章营州经略(九)

自打柳城被李诚中占据后,崔成在这里已经耽搁了一个多月,除了战马被扣留之外,他还有大量货物囤积在城内的仓库中。本来崔成打算将战马的事情解决后再连同货物一起上船南下的,但战马的事宜迟迟不能解决,一直拖到了现在。

崔成听说李诚中回到了柳城,反而不急了,他早就修书一封,将前后经过详述一番后送回幽州,之后,他也得到了幽州方面的来信。信是崔吉安亲笔所书,信中告诉他耐心等待,言明一切已在大将军掌控之中,待李诚中回到柳城后自会乖乖将战马送上。崔吉安还告诉崔成,面对李诚中时要做到不卑不亢,既不巴结讨好对方,堕了大将军的颜面,也不要刻意刁难,若是李诚中有意靠拢大将军,崔成可好言安抚,代为联络。

信中还透露,大将军会派遣一批亲信家将前来柳城任职,隐晦的提醒崔成,要积极为他们在柳城立脚进行努力,需要多少钱粮都要遵照答允,不可误了大事。

崔吉安是大将军原配夫人崔氏的亲弟弟,是大将军府押衙从事,职高位尊,他说出来的话就是代表大将军府的意思。有了这封书信,崔成心里镇定了许多,便在长包的福如客栈等候柳城军府递名刺。

开头几日他还显得很是淡然,甚至经常找个理由便到外面四下走动,按照他的想法,你李将军不是很牛气么?老子之前想要拜见你,你摆架子不见老子,如今去了趟幽州,应该知道老子的背景了吧?想来见老子,老子也要让你等等!可一连等了十多日,柳城军府始终没人过来搭理自己,崔成有些愤怒了,他想象着当对方过来的时候应该怎么用狠话羞辱一番,或是冷冰冰的不理不睬,总之非要找回自家颜面不可。

就在崔成怒火越来越盛之时,终于有人找上门来了,可来的不是柳城军府的人,来的是看管商铺库房货物崔二。

崔二手持一张请柬,递给崔成的时候道:“三叔,这是长史府送到咱们商铺的,说是请您后日过去叙话。”

崔成心道:“终于忍耐不住了吧?”他重重哼了一声:“哼!这时候才想起咱们来?早干什么去了?谁送来的请柬?”

崔二道:“来人自称长史府商贸科的罗科员。”

崔成奇道:“什么商贸科?什么罗科员?”

好在崔二比较机灵,来前已经探听过,便解释道:“三叔,商贸科是长史府新立的一个衙门,专管行商事宜。科员就是商贸科的公差。”

崔成恍然:“想起来了,前些时日长史府搞了个什么‘公务员考试’,是不是就是这个?”

崔二道:“正是。商贸科当管从事叫做科长,其下为副科长,再下是科员。”

崔成一听,忍不住怒火就窜了上来:“来者岂不是最低的偦吏?冯道小儿眼中当真无人!”

崔二小声道:“似乎并非偦吏,科员也有官身,为从九品下。”

崔成气道:“那也是看不起某!回了,咱不去!”

崔二犹豫片刻,道:“听说柳城内诸家商户都接到了请柬……”

崔成这才明白,敢情人家并不是专程邀请自己过去的,自然更提不上赔礼道歉一说,于是大怒:“当真欺人太甚!没有诚意!没有诚意!”他气得满脸通红,抓起身旁一个茶碗狠狠摔在地上。…;

崔二在旁边吓得一缩脖子,暗暗叫苦。好在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等人如今在人家的地盘上,说什么也是不能翻脸的。而且他觉得这次邀请众多行商到长史府议事,必然有大事情,若是真的不去,恐怕不好。便等了等,待崔成怒火稍减,又道:“三叔,要不咱去听听?”

崔成虽然愤怒,但行商日久,也不是糊涂人,冷静下来仔细一琢磨,知道还真得去看看怎么回事,只是自己咽不下这口气,便道:“到时候你去,就说某病了。”

到了长史府通知的时日,崔二持请柬来到府衙,门房验过之后,便将他请入长史府正堂。崔二看了看,来的都是柳城内的诸家行商,有本地的,也有如他们崔记一般来自外地的,算起来约摸也有二十来家商铺,有大有小。

人到齐后,从后面转出三个人来,走在前面的是个胖子,满脸嬉笑的表情,看上去说不出的和善,但其中却自有一份精明和狡诈。跟着胖子身后的是一个瘦瘦的青年,表情冷漠。最后的则是那天过来送请柬的罗科员。

罗科员等当先二人坐定后,上前一步,向众行商道:“搅扰诸位,今日请诸位前来,是商议柳城今后的商贸事宜。先向诸位介绍,这位是新任长史府商贸科科长王全,这位是新任长史府商贸科副科长钱五常,某是商贸科科员罗金贵,今后少不得与诸位来往,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担待。”

说话间,王全和钱五常都起身向行商们抱拳施礼。

众行商见这位罗科员说话很是随和,两位科长、副科长也礼数周到,举止做派都和自己类同,气氛便热络了许多。行商中有几个还认识王全和钱五常的,此刻见到二人,不免觉得十分亲切,同时心中暗暗称奇,怎么行商也可以做官了?只是如今二人都已为官,现在又正在衙堂议事,行商们也不好上去攀谈。

王全自打白狼山时期起,就跟随在李诚中身边,也算是做了不少事,如今论功行赏,终于成了官身,只听他笑眯眯道:“诸位,李将军和冯长史最重商业,为了看顾诸位的营生,特设商贸科衙门,诸位放心,按照李将军的话来说,某等专为诸位服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