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仁恭拍了拍额头,立刻明白自己刚才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周知裕刚才说的那些话,在战报中都一一详细叙述过,只不过刘仁恭此刻有些兴奋,下意识里便自动忽略了这些细节,此刻听周知裕提及,才醒悟过来,李诚中此刻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大战之后诸事都需理顺,手下将士还伤亡惨重,若是真要强行将他调至河北招讨行辕参战,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更何况他目前战事未息,军队都在怀远军城下与乌隗部对峙,就算强行征调也根本调不过来。

事实上,营州军北方指挥部所辖各部的损折并不大,没有李诚中军报中所说的那么严重。

鹿鸣洼子一战属于夜间突袭,以有准备打无准备,自然不会造成过重的损失。而且张兴重的现场指挥很适宜,各部的攻击方式也相对而言要谨慎保守得多,并没有因为夜间作战而出现战场混乱,战殁的士兵还不到五十人,重伤者也不多,只是轻伤不少,但大部分都属于可以在七日内恢复的范畴。

其后展开追击作战就更没有什么损失了,各部追着乌隗部溃兵狂撵,顺势就击破了后续乌隗部正在赶路的辅兵辎重队伍,然后继续追着乌隗部俟斤乞活买带领的溃兵冲入了燕郡,乞活买在燕郡只是做了象征性的抵抗,便立刻败出了燕郡,逃至怀远军城,紧接着就被营州军兵临城下,乞活买也只能禁闭城门,不敢出战。

但张兴重身受重伤一事确实千真万确的。因为一直处于夜间黑暗中作战,营州军对战场的控制力锐减,导致北方指挥部自检校都指挥使张兴重以下全体一十七名军官暴露在乞活买的挞马侍从面前,被乞活买带兵冲杀。如果不是之前迷失了方向的王义簿两都骑兵及时赶到,恐怕整个北方指挥部都要在这一战中尽数阵亡。

张兴重虽然率领指挥部众军官仓皇奔逃,但在奔逃中背部再中两箭,身上也被马刀划出六七条深可见骨的伤口,若非他的甲胄是加过料的双层皮甲,早就已经当场毙命了。就算如此,这样的伤势也让他昏迷了三天。如今张兴重已经被送到柳城治疗,没有数月工夫是爬不起来的。除张兴重本人重伤之外,指挥部还有三名虞候当场阵亡,五人重伤,其他军官也都受了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轻伤。这些虞候军官的损失令李诚中心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在中南海和营州军总部连着发了好几天的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许多无辜者被李诚中祸及,遭受过他莫名其妙的谩骂。

原有的北方指挥部大半军官被换了回来,许多资历较浅的虞候被紧急抽调到了怀远军城前线,或许这也算他们的一种运气,否则有那么多前辈挡在路上,想要出头还不知该熬到什么时候。如今接掌北方指挥部检校都指挥使的是作训司参军使周坎,好不容易觅得这么一个机会领兵作战,周坎正摩拳擦掌,打算好好打一仗。…;

周坎的野心和预期远远要比营州军总部所制定《怀远军城作战计划》还要更为激进,他打算将乌隗部一举成擒,继而挥兵东进,将辽东地区尽数收复。至于其中所涉及到的渤海国土地,以及牵扯到的纷争,他压根儿不放在心上。

李诚中呈给周知裕的除了一份战报外,还附带了一封私信。这封信里提及了发生在柳城的那起“谋反”事件,涉及“谋反”的是品部长老荣哥和骨里浑、赵氏子弟赵横和崔成,“谋反”的对象则是李诚中本人。信中说,品部长老荣哥和骨里浑将处以极刑,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现在事涉赵氏子弟,据赵横和崔成的口供来看,虽然没有赵大将军的明显授意,但两人之所以敢这么大胆妄为,至少与赵大将军的默许和纵容有关,其中还供出一些赵大将军府上的家人,包括崔氏等等。

李诚中询问周知裕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若是周知裕认为应当呈报大帅,则他立刻安排押送人犯和罪证赶赴河北招讨行辕,向大帅狠狠的告赵家一状;若是周知裕认为此事不宜声张,则李诚中便坐等赵家来人,两边谈判后再私下解决。

周知裕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公然闹将出来,现在卢龙军南北两线作战,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这个时候再闹出内讧来,可真就无法收场了。

但自家心腹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周知裕肯定不愿吃这么一个哑巴亏,谁都知道李诚中是他带出来的人,为难李诚中就是为难周知裕。他至少也要将这件事捅到大帅这里,让大帅清楚其中的缘由和根底,就算现在大帅无法处罚赵氏,也得让他心知肚明。

所以周知裕便小声讲了这件事情,刘仁恭听后果然大怒。只不过他现在确实没有办法替周知裕和李诚中出气,所以他安抚周知裕道:“目下军情不容咱们内耗,这件事情某记在心上了,好问且莫着急,总有替好问和自成讨回公道的那天。”

当然,刘仁恭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他虽然在赵氏的事情上遮掩了下来,却在契丹人的问题上替李诚中出了一次头。

“以节度府名义发文山北行营总管赵敬,让他出面斥责契丹,双方已经议和,为何乌隗部进犯营州。要求契丹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和议作罢!”

被紧急招过来的节度判官刘知温当场拟就行文,加盖节度使大印后立刻发往蓟州。等忙完这件事情,刘知温满脸喜色,笑着向刘仁恭和周知裕道:“大帅,将军。某刚刚收到河东来信,张监军已经说动晋王,河东军即将东进!”

第七十一章怀远新思维(三)

“姓名?”

“还用问么?”

“年岁?”

“……”

“户籍?”

“烦不烦?”

“本月初二夜晚你在哪里?”

“说过了,崔记货栈!”

“当时你说过什么?”

“都告诉过你们了,怎么还问啊?”

“除了上述几人,你还和谁进行过联络?”

“没有了!就这几个!你说,你究竟想让某招认什么?没有做过的事情某绝不会承认,某做过的事情某也绝对不会抵赖,某是赵大将军的外甥,你们要想好拘押某的后果!某只是和他们说笑而已,某什么都没有做过!”

“《北方指挥部训练大纲》是怎么泄露的?当时你和谁还有接触?”

“……”

“上月二十,你和赵原平、崔和见面,你都说过什么?”

“某说过了,和他二人无干!你们不要指望某会将他们平白无故拉下水!”

“请重复当时见面时你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还问啊?某都说过好多次了!”

“请重复一遍。”

……

“姓名?”

“你们是猪脑子么?怎么就记不住?赵横!赵横!赵横!赵横!”

“年岁?”

“……虚岁二十七……”

“户籍?”

“能跟某说一下为什么你们要换人过来问话么?这些问题某前几日每天都要回答很多遍!昨天问某那个人怎么没来?还有前天那个?你今天问完,明天是不是又会换别人来?”

“户籍?”

“好吧……幽州……”

“《北方指挥部训练大纲》是怎么泄露的?当时你和谁还有接触?”

“某看完后记下来的。然后直接交给崔成了,他交给谁某不清楚……唔,应当是交给那个骨里浑了,按照当时说好的。骨里浑会派人送去燕郡,交给荣哥。”

“上月二十,你和赵原平、崔和两人会面,你们……”

“某知道你想问什么了,别说了,某第一句话是‘弟兄们近日可好’,他们说‘都还不错’,某第二句话是‘听说最近要开赴和龙山练兵。有没有调动你们’,第三句是……”

“本月初二……”

“有点新鲜的没有啊?”

“本月初二你在哪里?”

“……那天晚上在崔记客栈……”

……

“姓名?”

“赵横。”

“年岁?”

“二十七。”

“户籍?”

“幽州……贵姓?昨天姓周的那个经历去哪儿了?能告诉某么?”

……

“姓名?”

“崔成。”

“年岁?”

“三十七。”

“七月十一那天,你在哪里?”

“七月十一,在骨里浑长老宅中喝酒。七月十二。去吴记商铺见吴掌柜,和他商谈布帛买卖……八月初二,在货栈和赵横、骨里浑、于赖、丹朱木等人商议至寅时末,然后返回福如客栈。八月初三,去码头取兵刃。在东门处事发……倒过来说也行,八月初三……”

“你和赵原平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今年二月的时候,可能是初三,也可能是初四。真记不清楚了,你们问多少次某也记不住究竟是哪天……见面没说什么。就是把一口百炼刀交给他,那刀出于湖州。是口好刀,也没什么意思,就是他喜好这个,某就送给他,仅此而已。只不过是一口刀罢了,你们为什么要问那么多次?……好吧,这口刀是某从江南东道捎回来的,某当时骗了他,说是本朝名将李愬的佩刀,花了五百贯,实际那口刀是某订铸的,上面的字花也是伪造的,只花了七贯……”…;

……

发生在八月初三那天的事件一直在调查之中,对“柳城事变”的几个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的审讯一直在反复进行。调查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即一:契丹乌隗部是怎么参与到事变当中去的,其中经过了几个环节?有多少人事涉?二:在事变中,赵原平与崔和是否参与?和崔成来往的行商中有没有共谋者?其他长老中还有没有可疑之人?

当调查连续进行五天之后,高明博怀抱一摞厚厚的卷宗,来见李诚中。

“经过教化司和行人处的紧密聆讯,事情差不多清楚了。契丹乌隗部是由荣哥一手联系的,其中并没有其他长老参与。就调查情况而言,品部参与此事的骨里浑、丹朱木和于赖都不清楚,应该属于单线秘密联系。《北方指挥部训练计划》是经由赵横泄露出去的,并无他人帮助,赵横将计划交给崔成,崔成交给骨里浑,骨里浑送往燕郡,最后由荣哥交给乞活买。

并无证据表明,赵原平、崔和二人参与过这件事情,同时某等认为,他二人确系不知情。赵横曾经约见过赵原平、崔和二人,但谈话中他屡次以言语试探,发现上述两人被说动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件事情是崔成和骨里浑两人策划,甚至赵大将军都不知情——这一点已经基本证实,所以赵横没有向二人透露,只是简单吃饭叙旧。

有理由相信,其他品部长老也没有参与,尤其是大长老完失明和小郎君兀里……另外,与崔成有过交往的行商中,没有知情者,只有一位姓孟的货商临时向他贩卖了一批兵刃——也就是在东门拘捕崔成时发现的那些刀箭,目前行人处已经将孟姓行商拘捕,根据口供,孟姓行商没有参与其中,但其行为已违反营州《商贸货值试行条例》中关于贩卖军器需取得总部虞候司后勤处颁发的贩卖许可之条款。此人已经移交长史府法律科,相关处罚将由法律科施行。

在密议之时,赵横与崔成等和品部骨里浑长老等人达成的条件已经由于赖和丹朱木招认,乞活买参与事变的条件则为荣哥所提。具体是……”

李诚中仔细听着高明博一条一条将整个案情报告出来,最终舒了口气。他一直担心牵连太广,生怕有更多的品部长老参与其中,更害怕有营州军军官和士兵与谋,如今看来,这些担心都可以消除了,他治下的柳城并没有那么多叛乱的因素。甚至连赵氏子弟中的赵原平、崔和二人都没有参与,说明白狼山军校的训练效果总体上还是很好的。

参与事变的品部荣哥长老和骨里浑长老肯定要依律处死。和荣哥一起被抓捕的契丹死硬分子也要一并斩,罪名当然是煽动谋反和实行分裂。于赖和丹朱木临时反戈一击,属于主动投诚的,怎么处理。还需要好好想一想。至于赵氏子弟,李诚中也没想好该怎么办。

“明日教化司军法处和长史府法律科就要对相关人等进行判罚,判罚之前,还需要将军的原则性授意。”高明博道。

李诚中思考良久,道:“荣哥、骨里浑及荣哥手下军官必须严惩。其家眷依法酌情处置。于赖和丹朱木二人应当奖赏,但奖中也必须有罚,你们拟个章程出来。赵横和崔成继续关押,如何处置要等将来再说。至于赵原平和崔和……老姜和他们谈话的情况怎么样?”…;

姜苗和赵原平、崔和两人在事变当日就进行了单独谈话,谈话过程一直有行人司和教化司的笔录人员在隐秘处记录。高明博从厚厚的卷宗中抽出当时的谈话记录。递给李诚中后,道:“姜教化使的谈话表明。这两人本身确实不知情,对于事变的发生感到很惊诧。赵原平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想替赵横和崔成求情,他还提出了见一见两人的要求。昨天夜里,已经安排赵原平去大牢了一趟,行人处秘密监听了他们的谈话,看起来情况如实,已经排除了他身上的嫌疑。崔和在谈话中拼命为自己辩解,并提出要与两人对质,看上去很害怕,他本人提出希望能够到怀远军城效力,给他一个上阵厮杀的机会义证明自己对营州军和将军你的忠诚。”

李诚中点了点头,道:“既然没有参与,便放了吧,让老姜再跟他们谈谈,看看他们的意愿,要是他们提出回幽州的请求,咱们礼送出境,若是愿意留下,便一切照旧。”

高明博将李诚中的话记录下来,准备转身离开,告辞的时候欲言又止。

李诚中皱眉道:“有什么话就说,跟我面前没必要吞吞吐吐的。”

高明博不敢再犹豫,当下道:“将军,卑职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李诚中道:“说。”

高明博道:“卑职想说的是那个品部长老于赖……此人在配合行人处调查柳城事变的这几日里,表现很是积极,这也还罢了,关键是此人有过目不忘之能。卑职以为,可以考虑吸纳此人进入行人处……和此人相处之后,卑职也看出来了,其实此人并非想要谋反,其对营州军不满的根源在于报效无门……如今行人处人手还是欠缺,卑职一直想,应当吸纳更多人才进来……”

李诚中“哦”了一声,略感兴味的看着高明博,问:“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虽说高明博向李诚中报告行人处事务的机会很多,但大都限于具体事务,这种单独奏对机构设置和发展等大规划的机会却几乎没有,李将军经常要求大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全局观和大局意识”,这不就是一次体现自己全局观和大局意识的绝好良机么!高明博下意识就心热起来,如今的行人处还没有从事,能不能坐上这个位置,也许就在今天!

第七十二章怀远新思维(四)

自从柳城事变爆发之后,高明博连续几夜没有好好合眼睡个安稳觉,如今眼圈都黑了,可谓“形容憔悴”。虽说事前他已经发现了一丝苗头,并且依靠天生的敏感性提出了立刻加以处置的方案,但那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查探出一点真凭实据来,实在是连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最令他感到后怕的则是行人处对荣哥和乌隗部的密谋居然毫不知情,而正是这一密谋导致了鹿鸣洼子之战的意外爆发,也直接导致了营州军第一重将、他本人名义上的直接上司张兴重的重伤。

虽说李诚中没有怪责过他,但前两天这位柳城之主的暴躁情绪还是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惶恐,他这几天冥思苦想,将需要改进的几项方略想了个清清楚楚,这次得到这么个奏对的良机,便立刻抛了出来。

高明博认为,在柳城事变中,行人处的工作并不合格,其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在于三个方面,即“目光短浅”、“内机不顺”、“习业不精”。

因为“目光短浅”,所以一直将精力盯在柳城内部控制范围之中,当不测发生于外时,就完全失去了监控手段。比如在这次事变中发生的骨里浑联络荣哥、荣哥联络乞活买这两个环节,行人处完全不知情,致使北方指挥部差点被敌人突袭成功,如果不是张兴重临时起意的野外夜间拉练,后果不堪设想!

说起来,营州军的运气实在太好了。鹿鸣洼之战是这样,白狼山北麓之战同样如此,高明博甚至有一种上天冥冥之中有所眷顾的感觉,他甚至对自家效力的这位将军产生了些朦胧的敬畏。加上现在军中流传李将军在贝州城头被神奇仙云笼罩的神迹后,他怎么看都觉得这位将军头上似乎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光环。

而“内机不顺”是造成事变即将发生,行人处却还摸不到头绪的主要原因。如果行人处内部权责明确,各司所责,当那么多线索出现时,就不会盲目乱转,眉毛胡子一把抓,就算推测不出密谋分子发动的具体事件。也应该做到大致心中有数,不会像这次一样那么被动和盲目。

在这次事变中更发生了张小花在紧盯关键目标人物时,不慎暴露行踪的严重事件。这样的事件很容易导致重大损失,更可能直接引起不可测的后果。对行人处人员的专门训练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不加大力气进行训练,则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此类问题。

因此,高明博提出,首先要理顺行人处内部设置,必须做到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同时,他更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不同任务设置专门部门的建议,并进而提出了一整套情报分析的运转流程。比如搜集情报的人员专门搜集情报。将情报汇总后交给专门分析情报的部门,情报分析部门从中理清脉络、取得头绪后再行上报。需要处理问题的时候,则专门交给行动人员来负责。

在此基础上。高明博进一步建议,设立以柳城为中心的“蛛网”,将行人处的眼光投向与营州军相关的周边地区。比如在幽州、怀远军城、渤海国西京道、契丹王帐所在地绕乐山等处设立行人处情报站点,同时不定期派遣以行商为掩护的情报人员,赴相关地区打探消息,与柳城中的行人处形成蛛网状的整体情报体系。

在人员的训练上,他建议模仿营州军的专业军种训练体系,即在统一训练的基础上,有侧重的开展专门培训,今后情报刺探人员、情报分析人员、行动处理人员、后勤支援人员各自精于本职,做到“习业精擅”,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于“张小花”事件这样的严重错误。…;

李诚中看着侃侃而谈的高明博,不禁有些恍惚,这么成熟的谍报战略对方是怎么想出来的?他不觉暗自叹息,看来古人的智慧并不比后世人差多少,后世人所能做到的,古人未尝做不到!

高明博汇报完毕后,见李诚中良久不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他这里暗自猜测着李诚中这位柳城之主的真实想法,同时回忆着刚才自己所说的方略,拼命琢磨着其中是否有什么不成熟的漏洞,却冷不妨听李诚中忽然开口了。

“即日起,取消虞侯司行人处……”

高明博大惊,他没想到会等来这样的结果……

又听李诚中顿了顿,续道:“将原行人处一应事务和人员调出,成立新的情报机构……该机构于营州军总部之内,与总部三司并立,级别低于三司,但高于三司所辖各处,专门向我负责。这个机构嘛,就叫营州军总部调查统计局。唔……简称军。统。以你为主,连同刘巴,你二人负责该调查统计局的筹建。”

高明博由大惊转为大喜,一惊一喜之间,心脏好悬没直接从嘴里蹦出来。

只听李诚中又道:“所需人选,你列个名单出来,交给我直接过目。至于你刚才所说的于赖,可以考虑吸纳,你决定就是。对了,回去后制定一个至年底的财货预算,我想办法帮你弄钱。”

高明博忍不住腿一软,跪倒在李诚中面前,哽咽道:“卑职……卑职遵命,卑职敢不效死!”

高明博忙着去筹办新的“营州军总部调查统计局”了,李诚中想起这样一个后世威名显赫,可止小儿夜哭的机构即将提前前年而诞生在自己手中,不觉有些恶趣味的笑了起来,几天来压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去后勤处医务科看望正在疗伤的张兴重去了。

在李诚中的亲自叮嘱下,张兴重被浑身包扎得象个粽子一样,正躺在床上听任医务科女兵的整治。两名女兵正在给他喂着汤药。张兴重努力的小口小口啜着木勺里的药汤,努力下咽。

柳城人丁不多,营州军和长史府又都在拼命征募人员,再加上长史府商贸科的政策刺激下。各处行商都在努力开设作坊,一时间劳动力极其缺乏。好在这个乱世之中,无论边关也好,中原也罢,青壮们大多被藩镇征募成为兵员,女子早就成为了重要的劳动力,在外面抛头露面以求生计也属平常,所以李诚中征募女子成为医务科女兵的举措并没有如他事先设想的那么困难。他为了颁布这一政策所想好的各种说辞根本没有用上,倒令他有种一拳打空的错愕。

其实也是李诚中孤陋寡闻,这个时代许多藩镇早已大规模征用女子随军,充当为大军做饭、押解军辎等辅兵和民夫事宜。在胡人中。能骑善射的女子甚至直接上阵,丝毫不逊男子。李诚中见过的奚人公主撒兰纳麾下便有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侍从亲军。

见到李诚中进来,张兴重想要起身,却丝毫动弹不得,只能向他眨了眨眼睛。问道:“将军来了?怀远军城那边怎么样了?老周打得如何?”

李诚中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