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宝心中一动,想到午宴结束时吴阶之言,那时刘宝虽未参加,但家中子侄却把消息带回来了,不由问道:“吴司马要去汪将军处?可是去了解边军情况?”


第441章 青壮聚营帐
  吴阶口中的汪将军,全名是汪荃,官至中郎将,统领一军,说是边军,其实乃是屯兵,管辖着代郡、广宁郡一线,号称手下兵马过万。
  先前匈奴入侵,陈止通报屯兵,就是与这位汪荃将军联系,不过去通报的人没有见到汪荃本人,只是与他手下的几个副将约定的。
  吴阶此番辞别陈止,离开代县,却不出郡,而是北上屯兵,还把消息透露给刘宝,其中含义耐人寻味。
  “不错,匈奴入寇,边军也有调动,大将军在给我的信中,就提到了此事,让我去了解情况,刘长史,你是代郡望族出身,刘家子弟遍布各地,与其他家族更是交情匪浅,吴某若要了解局势,少不了询问贵族子弟,不如这样,你安排两名子弟,明日前往北地军营,吴某在那边正好了解局势,你看如何?”
  “这……”刘宝眉头一皱,自是看出了背后凶险,但吴阶搬出了王浚的命令,又让他心生希冀,随即想到之前午宴之事,以及当日家中子弟拜访吴阶的一些说辞,这心中一动。
  实际上,这刘宝正是代郡刘家在官场上的代表之一,在代郡有不小的影响力,但却不是刘家在官场上官位最大的,他的一位族中兄长,如今正在那边为太守,而且有希望入中枢,其人才是刘家在仕途上的顶梁柱。
  这次有关吴阶的事,刘宝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他觉得陈止新来,情况虽然不明,但毕竟是彭城陈家之一,双方完全没有必要对立,因此大力推动靠拢事宜,之前陈止巡查城外,询问过的刘广,正是在刘宝一系的嘱托下,主动朝陈止靠拢的。
  本来,刘宝的提议,在刘家内部也得到了肯定,他们刘家本来底子就不错,靠着和陆区交善,终于在这三年中迅速崛起,连刘宝那个在江南为太守的族兄,也是得益于此,受到了江南陆家的推荐,这才仕途顺利。
  陆区一去,刘家难免失措,但想来想去,继续投靠新的太守,无疑是个很可行的策略,已经得到了家中认可。
  结果吴阶的突然提议,让那位族兄在家中的代理人看到了机会,便决定和吴阶那边接触一下,并且说通了刘家宿老。
  刘宝纵然不愿如此,却不得不尊重家中长者,本着不得罪人的想法,还是点头应下。
  吴阶笑道:“如此,我就恭候贵族俊杰了,长史回去还可以将此事告知其他各家,他们若是有心,皆可前往,但最好别大张旗鼓的,省的太守误会了。”
  刘宝一怔,随即心中苦笑,知道自己怕是上套了,再想昨日午宴散席,吴阶留下的一句话,以及晚上各家拜访的时候,此人生拉硬扯的些许道理,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
  “看来这个吴阶,对陈太守是真有念想啊,也罢,既然答应了,那就去看看,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只要不大张旗鼓,不让陈太守误会就行,再说了,那新太守初来乍到,以后少不了倚重我陈家,些许小错,他肯定得过且过。”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宝就和吴阶约定好了时间,就送人离开。
  吴阶登车而去,但行了没有多久,就被前面的一群人给拦住了,这些人并非是拦路抢劫,而是代郡几大家族的代表,是等在这里给吴阶送行的。
  “诸位,多谢你们了,吴某记在心里,我此番要去北边的军中,你们家中若是有心,也可以派人过去,到时候再与诸位详谈!”
  吴阶从马车中走出来,冲着送行的人拱拱手,心里抵定,知道开辟了一番局面,这气度不由从容起来。
  看着吴阶的样子,送行的众人一番客气过后,这才散去。
  另一边,刘宝回去之后,就又按着吴阶的吩咐,派人和其他几家接触,这才知道,那几家居然早有意动,一拍即合。
  其中有几家,还在他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各家的子弟,居然都做好了准备,这么大的阵仗,真以为新太守是瞎子么?”听到派出去的人汇报,刘宝眉头皱起,感到情况有些不对头,心里更是生出了担忧。
  “父亲,这事我也绝对的不对,”身旁传来了一个声音,正是刘宝的儿子刘青在说话,“我问过几个友人,他们中有不少准备背上,和吴阶碰面,我和他们提起过,说是各家都出人,根本藏不住消息,到时候传出去,都骑虎难下,反而会被人利用。”
  刘宝眉头紧锁,听了儿子的话后,不由点头:“不错,他们以为新太守初来乍到,需要借助世家之力,所以有恃无恐,但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过了这个度,那可就是逼着别人铤而走险了。”
  刘青面色凝重的说道:“不错,这几家的人,都是打定主意,觉得现在新太守立足未稳,正是他们左右通吃的好时机,一方面,将军府想靠着世家之力,来制约新太守,而新太守也要求助于世家,来稳定局面,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简直是笑话!”刘宝摇摇头,“觉得新太守要迁就他们,他们为何不迁就太守,这位太守可不是善茬,不说对匈奴的算计,就说他在青州、徐州的做的事,就知道不是个甘愿被人骑在头顶上的人,本来双方合作,各取所需,没有谁高谁低,现在他们得意忘形,以为和吴阶联系,投靠大将军,就能获得比陆太守在时,还要多的好处,却不知就算一时拿到好处,未来陈太守逐步掌握局面,肯定怀恨在心,要让他们一一吐出来!”
  刘青点点头,试探性的问道:“那父亲,这次的事,我们就不参与了,让家中派其他人过去吧……”
  “糊涂!”刘宝看了刘青一眼,“这次你亲自过去,而且要掌握主动,不要让别人去,你以为我们不理会,家中就不派人去了?到时候,就算是咱们没有参与,但都是姓刘的,一损俱损,根本逃不出去,与其最后被牵扯,不如你亲自带队,把事情搞清楚,不要乱许诺,多看多听,回来之后……”
  刘宝眯起眼睛,冷笑道:“回来之后,你把所见所闻都给为父说清楚,若是可以,为父不如就告知太守!”
  刘青一惊,随即明白过来,不由点头。
  今夜,不光是这父子对话,前天各家,也有类似之事。
  次日晚间,代郡几大家族的子弟,有的从代县离开,有的借到书信,从其他地方的家族之地出马。
  两天之后,诸族子弟就都齐至北地军营。
  “刘青来了。”
  宽敞的大帐中,正有七八名青年坐于其中,神态各异,有的在品茶,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则是对慢慢抵达的人指指点点。
  伴随着这一句议论落下,果然有一名英武青年走入营帐之中,他长袖大袍,脸上还有风尘仆仆的痕迹,显然是刚刚赶到,但却不见长途跋涉后的疲惫,正神采奕奕的给营帐中的众人行礼。
  “要不怎么说刘家要起来了呢?他父亲刘宝,在陆太守的时候,一路坐到了代郡丞、郡长史的位子,你看他这个长子,更是气度不凡,长袖善舞不说,处处还都留下君子美名,待人接物都让人如沐春风,有这样的人,那家族大兴,也只是时间早晚了。”
  营帐角落,有两人看着刚刚走进来的英武青年,低声谈论着,他二人的脸上,带有一点担忧之色。
  “相比之下,咱们郑家,就有些不妙了,三叔这次还干脆就惹怒了新任太守,被勒令归家,丢官去职都是轻,说不定就要和唐家一样,被重点针对,反复打压,最终沦为末尾,你没看唐家的威望,都快要被陈家超过了么?”
  这两人都姓郑,一个名叫郑盾,一个叫做郑知,都是代郡郑家的第三代,为都尉郑实的两个侄子。
  郑实在郑家第二代中排名第三,在他的上面还有两位哥哥,但都比不上他的成就,可如今随着郑实惹怒了陈止,郑家陷入了危机,郑老太公做主让郑实闭门思过,又让郑实的两个哥哥出马主持局面,一边给陈止赔礼,想要约见一次,另一边则又接受了吴阶的邀请,派出了郑实兄长的儿子过来,想看看吴阶有什么打算。
  郑盾、郑知正谈论着呢,忽然又有一名青年走了进来,这青年的面容略显苍白,身子更是瘦弱,衣服穿在他的身上,里面显得空荡荡的,他走路的时候,步伐迈得很小,显得很是谨慎。
  一见此人,郑家两兄弟不由就道:“说到他,他人就来了,这唐资年龄不大,但据说现在是唐家数得上的人物,本来只是旁系的一个庶出子弟,在唐家落难的时候,这曾经被称为废物子的小子,忽然异军突起,靠着经营之能,生生维持住了家中之势,尤其是代郡其他三大家族,在陆太守的默许下,想要鲸吞唐家在代县的财产时,就是此子出谋划策,使得唐家合纵连横,与刘家和王家联合,一举破解了局面!否则的话,唐家在代县的根基被一扫而空,只能退回广昌县了。”


第442章 无此助力,陈止如何成事?
  代郡的四大家族,现在都以代县为主,但实际上,他们最初发迹的时候,却并非都在代县,比如唐家,其家族的根本其实在南边的广昌县,也是代郡管辖范围之内,等其家族壮大之后,才北上郡首,将势力扩展到代郡核心,之后慢慢经营,方有今日气象。
  那唐资走进来之后,见了一个个熟人,就给众人拱手,随后到了刘青边上,就又和刘青交谈起来,言语客气,在细节之处,往往还特意奉承。
  “这人真是能屈能伸啊,只看这唐资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刘家才是代郡四大家之一呢,他唐家还要仰起鼻息。”郑知忍不住感慨。
  郑盾则在旁边提醒道:“唐资一来,算上你我,还有那边的王铭、王左,以及之前出去的朱完,这四大家的人就都来齐了,刘青也来了,代郡有头有脸的家族齐聚一堂,正主该出面招待了吧,真不知道那位吴先生,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如果是王将军,打算要对付陈止就好了,”郑知忍不住嘀咕着,“如此一来,咱们郑家正好顺应局势,也就不用担心他陈止的报复了,不然现在这样,让陈止针对家族,给予警告,人心惶惶,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愤恨之色。
  那日郑实在城门之前,被陈止当众斥责,随后勒令他回去,之后整个郑家都被波及,那些在代县的子弟,无论是在做什么,都被第一时间叫回家中。
  当时郑知正在与人因为一名舞女而赌斗,眼看都要赢了,偏偏家中之人过来叫他,当时这郑知还不知道厉害,将过来的家丁喝退,想等一亲芳泽后,再返回家中。
  但当时的情况,根本不容许他的肆意妄为,所以不等他的赌局结束,家中负责家法的叔父就亲自过来,当着众人的面,把郑知拉了回去,让他很是丢面。
  而回去之后,整个郑家思考着对策,同时担心陈止联合其他家族过来打压,毕竟有唐家的前车之鉴,让郑家不得不小心一点,因此压制家中子弟的行动,一连几天都不让出门,可是让早就习惯了在外娱乐的郑家子弟,都憋坏了,对陈止当然没有好印象。
  郑知这次外出,也是沾了郑盾的光,但了解到吴阶的只言片语,猜到了其人心思,这郑知不由期待起来。
  “小声点!”郑盾神情紧张的朝周围张望了一下,见没人凑得太近,这才长松了一口气,然后埋怨道:“这话能在这里说吗?忘了来的时候,祖父是怎么交代的了?若王将军真有那个心思,根本就不会给臣太守发出嘉奖,别忘了,三叔是怎么被那位吴先生警告过!当时,吴阶也在场,你可听他为三叔说一句话了?”
  郑知唯唯点头,不敢多言,心里却不以为然。
  两兄弟还要说着,那先前离去的朱家朱完走了回来,这是个体格健硕的男子,他一回来,见了刘青等人,就大笑着上千招呼,随后攀谈起来。
  说着说着,营帐最里面,忽然走出一人,却是个儒雅的文士,见了众人,淡淡一笑,说道:“诸位君子久等了,因为之前吴先生与汪将军商谈军务,因此有所怠慢,先生让我给诸位陪个不是。”
  “不敢,不敢。”
  “吴先生忙的是正事,是为大将军效命,为了整个幽州的安宁,我们等一等也是应该的。”
  “对,这次过来,本就是向吴先生请教。”
  代郡大家族的青年一代,年轻时也颇有傲气,可一旦接触到了家族事务,投身其中,这傲气很快就会被磨平,因此说起这样的话,也没有多少心理负担。
  儒雅文士笑了笑,做出了请的姿势:“诸位,请进吧,我家将军和吴先生,已经备好了酒席,等待你们了。”
  “有劳了。”
  众人听到这里,才知道这人是汪荃的人,不过汪荃本就是王浚麾下的中郎将,追随王浚在东北地界参与了几次对胡族的战争,被提拔为中郎将后,就被派到幽州西边镇守,掌握两个郡的屯兵,在广宁郡和代郡都算是一号人物,他和吴阶一样,都代表着王浚。
  在场的不少人,过去并未见过这位北地将领,心里还略有忐忑,等见了人,却又意外起来。
  汪荃看上去是一个颇为精明的人,穿着儒服,留着长须,眼睛细长,脸上带着笑容,但皮笑肉不笑。
  只是这副尊容配上他屯兵将领的身份,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他跪坐于矮桌之后,位列主席,见众人入帐,就招呼起来,吴阶在他的左手边,看着众人,笑而不语。
  代郡的世家子弟们,朝两人恭敬行礼,各自落座。
  军营中的酒宴,就算再怎么精心布置,也是比不上城中酒楼的,众人早都有了心理准备,他们这次过来,就是因为吴阶临走前,留下来的暗示。
  不过,酒席之中,吴阶仿佛忘记了这事,居然半点也不提及,倒是谈论着代郡的风土人情。
  众人也只能配合着谈论,但心里却逐渐焦急,他们此来,可不是为了谈这个的,这大老远的赶来,还有可能被新太守察觉,事后埋怨,若就过来聊聊家乡,谁都受不了,嘴里吃着的东西,更是味同嚼蜡。
  “诸位,”见众人的情绪差不多都起来了,吴阶和汪荃对视一眼,停下了风土之言,话锋一转:“这次请诸位过来,是有事相商。”
  来了!
  顿时,几家青年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正襟危坐。
  “不用这般严肃,”吴阶摆摆手,看了汪荃一眼,“还是让汪将军跟你们说说详细情况吧。”
  “诸位贤侄,吃着,喝着,听听本将请求,”汪荃笑着接过话头,“此事,说起来还有些难为情啊,盖因此求,有些挖陈太守墙角的意思。”
  不少人一听,就暗自打了个眼色,暗道果然是冲陈太守去的。
  “是这样的,几日前匈奴入侵,委实让本将心惊,这才意识到边军守备有诸多漏洞,就想着要加强一番,谁曾想,昨日又有探子来报,说草原不少部族有意动,似有大举南下的意图,本将一听,更是心急如焚啊……”
  看着汪荃一脸焦急之色,在座众人不由暗暗嘀咕,这位的戏演的着实不错,只是这等军情随意拿出来,给世家透露,本就不怎么可信,因此他们心里认定了,此话实为借口,就是为了后面做铺垫呢。
  “所以,本将决定,用三个月的时间,加强边疆一线的防御,在这代郡边界筑一座堡垒,只是如此一来,耗费巨大,石料、人力、钱货不知道要花费多少!”
  他顿了顿,不出众人意料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所以,这接下来三个月,希望诸君的家族,能全力支持边军筑堡,这也是为了代郡的安宁,相信诸位的家族,以及陈太守都能理解。”
  边军要筑城?
  众人对视几眼,露出惊讶之色,不知道是真是假。
  边军如果筑堡,肯定不是坞堡,而是近似于村镇的据点,如果投入足够、时间够长,甚至可以发展成城池。
  大汉北疆沿线,就有许多城池,最初是由军中领头兴建,经过多年经营,成为坚城,只是其中投入不知道要有多少,往往是由王朝主持,最起码也得由一方军阀、诸侯支持,当下的幽州,如果说谁有这个实力,那非王浚莫属。
  一个屯兵中郎将,统领一万左右的兵马,就是算上屯民也没有多少人,还要守备和耕作,没有外力的帮助,是万万难以成功的,但因为汪荃这么一句话,就让代郡家族拿出钱财人力,给予帮助,那也不现实。
  筑城的投入,同样是在让世家割肉,就算有王浚作保也不例外,世家找王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利益,如果投靠王浚,还要花费这么多,那他们何必舍近求远,太守不是更好的人选么?
  想到这里,很多人都有了决定,便敷衍着称赞,但没有一个愿意拿出真金白银的——
  在场的虽世家小辈,但能代表家族过来,加上之前在代县,各家拜访吴阶,说定了些条件,所以这些人过来,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决定权的,最起码可以先商谈一番,拿个章程回去,给家中长者过目。
  但等饭局吃到最后,还是一个出头的都没有。
  吴阶也不着急,他和汪荃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现在只不过是提前透个信儿,等北疆战事的消息逐步传开,这些家族会主动上门,到了那时候……
  “这些家族的人力、财力、物力,尽数都要被边军消化,没有了这些家族的财力、物力、人力,他陈止如何还能成事?怕是没有世家的扶持,他连站稳都不可得,靠着南边输过来的些许人手,又能成什么事?没有当地人的配合,他只能是寸步难行!待得其人政令不通,我就当献上妙计,让大将军收服这陈止,方能彰显我之才能!也好报了此番羞辱!更让陈止知道我的手段!”
  想着想着,吴阶嘴角轻轻勾起,露出了一抹淡然笑容。


第443章 吴君阳谋算三家【求订阅!】
  在吴阶的心里,那城门前的一幕,始终难以忘怀,更是让他深意为耻。
  这件事的发生,固然是两州刺史府没有搞清楚局面,就贸然行事,甚至连他自己都有责任,因为这个出面的资格,其实是吴阶自己争取过来的。
  但这些逻辑上能够明白的事,终究无法让人把遭遇的尴尬和如坐针毡抛之脑后,也不能让吴阶得以释怀,更不能排解他功亏一篑、黯然神伤的事实。
  想要扭转局面,必须要有所作为。
  所以在离开了之前,吴阶就有所行动,他暗示代郡世家,又在驿馆中接见来客,并非只是打算给陈止埋几颗钉子,让陈止没那么舒服,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前途。
  对于他这样出身来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来说,何人怄气就贸然树敌,永远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符合利益的,他今日所做之事,归根结底是为了体现价值,为了在王浚的心里恢复信任,进而得以更进一步,掌握权柄。
  “这群人,他们的心里有着自己的算盘,他们的家族也不会贸然同意汪荃的建议,但是我要做的事也很简单,未必真的促成汪荃和代郡世家的合作,但只要让他们有这个意图,然后让陈止知道,那么他们三方就要陷入拉锯,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要有无尽的博弈,如此一来,陈止一样无法调动世家之力,这就给我赢得了时间!”
  吴阶的目光,在刘青、朱完等人的脸上扫过,他如何不知道,这些世家此来,其实有很多,并不是真心要应和自己。
  “说不定这些人里面,还有人是打着主意,过来了解情况,然后回去就给陈止告密,借此接近陈止,但殊不知,即便是这样,陈止也不可能新任他们了!”
  想到自己这一手的妙处,吴阶不由暗自得意。
  这次的事,他咋其中穿针引线,看起来只是个桥梁、引路人,但实际上却是四两拨千斤,真正掌握了局势、看清了大势的一个。
  “我这一手,乃是阳谋!就算是有人能看出里面的关键,一样无法摆脱,更只能顺着我编织的道路,这么深陷下去!”
  他的心里充满了自信。
  因为吴阶认为,自己的这一次布局,根本不需要各方真正接招,就已经将他们都纳入到了整个局中。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也都会希望拉拢其他人,只要这个情况存在,那么就算汪荃没有得到世家的全力相助,但代郡世家也会因为这件事,而被陈止所忌讳,同样的,陈止会因此而警惕汪荃。
  汪荃更会因为世家的关系,对陈止心有不满。
  最后,就算是代郡的世家,在面对一个实权将领的要求时,哪怕存着其他念头,也不敢拒绝的太过彻底,同样的,有了汪荃这个选择之后,他们对陈止的需求也就不那么强烈了,一旦有了其他选择,很多事也就下不了决心去做了。
  这些,才是吴阶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
  “一旦三方之间,相互牵制、警惕的局面建立起来,陈止要展开工作,必然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说不定到了最后,大将军和他之间的关系,就逐步恶化,或者不那么融洽,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