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陷入正面交锋的局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
  此时,陈奇瑜的心里浮现出这样的念头,有一种感觉,皇上这根本就是拿自己当枪使,将自己放在火上烤,吸引所有皇室宗亲的攻击,将所有的矛头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而皇上隐藏于幕后,操作着这一切。
  不难想象,如果自己真的投了那么一个稿子,针对藩王的长篇大论,先不说会引起轩然大波,随着那一版的大明日报发行,皇上紧随其后再处理几个藩王,撤销藩号。
  事情将会急转直下,自己将会处于风暴的正中心,随时都要面临来自于各方面的攻击,各种阴谋手段以及毒辣计策。
  就算是用脚指头想,陈奇瑜也知道,皇室宗亲将会非常的暴怒,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虽不敢明目张胆的找麻烦,但为了宣泄胸中的怒火,为了保护既得利益,难保他们不会使用一些极端手段。
  尤其是各地的藩王,都是富甲一方之人,极其的有钱,花钱请杀手,刺杀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
  凭着那些藩王的财力,莫说是全部,就是随随便便一个王爷,拿出那么一丁点的银子,就够请一大票的杀手,捏死自己,还不是跟玩儿似的。
  想到这些,陈奇瑜的身体都在颤抖,后背早就冒起了冷汗,心中一阵发寒,艰难的张了张嘴,喉咙有一些发干,吞咽了两下,这才唯唯诺诺的说道:“皇上,投一篇稿子,不是不可以,但能不能不署名?微臣能不能匿名投稿啊?”
  “可以。。。”
  崇祯轻轻点头,没有再逼陈奇瑜,轻声回应了一句,陈奇瑜的心中才刚刚略微松了一口气,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进而又补充道:“匿名可以,不过,稿子的内容必须深刻,极具有针对性,能够反映问题。”
  “是。。。是。。。皇上,微臣一定写好那篇稿子,揭示唐王罪行的同时,也反映出藩王的诸多问题,写完之后,还望皇上能够予以斧正一下,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回话之时,陈奇瑜觉得自己的头皮发麻,肝胆都在微微抖颤,偷偷看了看左右,心中有一种无力感,稿子虽然是匿名,但这么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实在想不出,匿名能有多大的用处?
  这个时候,刘若宰、李若珪、宋献策等人的心里也无法平静,不仅仅是对陈奇瑜的遭遇同情,更是对这篇稿子所代表的的意义,震撼到了。
  藩王的问题,在朝堂上,并不是什么秘密,人所共知,也不是没有人奏报此事。
  然而,将其公之于众,弄得人尽皆知,为人热议和讨论,尤其是唐王的种种问题,引起的社会尖锐性矛盾,还有藩王过多,封地过多,给天下带来的沉重负担。
  不难想象,稿子一旦发现,在皇室宗亲之中,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发生一场大地震。
  而且,随着稿子内容的传播,知道的人越多,传播的越广,百姓对藩王的抵触与仇视,将会更加强烈。
  微微蹙眉,众人的心中又有一丝疑惑,让陈奇瑜这样做,皇上就不怕将那些藩王逼急了,使得后者来了一个狗急跳墙,做出极为过激的行动。
  比如,造反。
  尽管藩王没有了军权,手里更没有了军队,对于皇权的威胁性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点,但他们的手中却握有非常之多的资源,极为富有,若是与一些乱军勾结在一起,还是会引起一地方的大乱。
  在这种疑惑之中,众人又与崇祯商量了一番之后,如何具体的处理唐王府的事情,相继离去,唯有崇祯还待在书房里,独坐在那里,面露思索之色,似乎在想着什么事情。
  不久之后,田秀英走了进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看着迎面走来的田秀英,那副大家闺秀的气度,温柔而贤惠,知书而达理,崇祯有一种满足感的同时,也不傻,当然看出了对方有话要说,这么晚了还找自己,肯定是有事情。
  “秀英,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皇上,臣妾刚刚听陈大人等人讲,皇上要让陈奇瑜写一篇稿子,将藩王的问题摆在明面上。”
  “是啊,怎么了?”崇祯适时地插了一句。
  “皇上,是这样的,现在就解决藩王的事情,是不是有一些为时过早,有一些仓促啊?”
  田秀英忧心忡忡的反问了一句,看到崇祯的眉头微皱,似乎是有一些不满,心中顿时就是一阵忐忑,但还是大着胆子的继续说道:“毕竟,虽然所有藩王的封地加在一起,不到天下良田的四分之一,又没有军权,更不能插手地方政务,但他们有着惊人的财富,就是说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如果将他们逼急了,全都逼到朝廷的对立面,就凭他们手中的财富,一旦闹起事来,与那些乱军或地方士绅勾结在一起,朝廷可就难办了,天下将会不稳,出现大乱。”
  出乎田秀英的意料,这番言语不但没有引起崇祯的重视,反而使得后者一阵大笑。
  “哈哈。。。”
  精彩!
  〖。=〗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个念头

  在田秀英疑惑与焦急的目光中,崇祯稍稍收敛了一下笑声,脸上却依然不以为意之色,显得很是轻松,进而继续爽朗地说道:“秀英,你实在过于高看那些藩王了。”
  “不错,他们手里的确握有惊人的财富,但你莫要忽视了,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藩王与地方的百姓、乡绅,几乎是势同水火,根本就没有合作的可能。”
  “不管是乡绅,还是天下的老百姓,都是深受那些藩王之害,他们的土地或者生意,几乎都受到过藩王的侵占。”
  “还有,你不要忘了,朕制定的那些政策,削藩之后,那些土地的最后处理结果,当地的百姓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有着福王与唐王两个先例,那些百姓和乡绅怎么可能还帮藩王?”
  “也是。。。。”
  田秀英轻轻点头,吐出两个字的同时,心里也在暗想,皇上的那些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不可谓不拥有先见之明。
  先不说藩王与绝大多数的百姓以及士绅本就是两个对立的群体,当皇上的那些政策一旦实施,推广开来,传开之时,不仅能解决一些财政问题,还能极大地获得百姓的拥护,最大化的支持。
  毕竟,大多数的百姓都是淳朴和善良的,即便是那些闹事儿的,为得无非就是一口吃食,有了田地,朝廷将削藩之后的土地给他们,他们又怎么可能跟着藩王造反?
  不错,不管是打仗,还是造反,钱,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可以买到许多精良的兵器装备,然而,要是没有人的话,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放在平时,那些苦哈哈,或许老百姓显得并不重要,或许是一些人嘴里的贱民,但一牵扯到人力,老百姓聚拢在一起,团结起来,那将是一股惊人的力量。
  反之,亦然!
  就比如抗战之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之后的各项土改之类的改革,有钱的国民党为何兵败如山倒?那些被“打土豪、分田地”的对象为何不敢起来反抗,保护自己的财富?
  原因很简单,不仅仅是大势所趋,那些政策的实施,彻底将他们推到了无数百姓的对立面。
  有钱没人,一样没用,一样是任人宰割砧板上的鱼肉!
  想通了这一点,又有新的疑云油然而生,田秀英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崇祯的身上,后者似乎看出了她的心中不解之处,洒然一笑,意有所指地强调道:“秀英,放心,你别忘了,朕还有大明日报这等舆论宣传工具,那些藩王要想蛊惑人心,难度和登天没有什么差别。”
  刹那间,田秀英露出恍然之色,心中豁然开朗。
  这个时候,最为历史学者的“崇祯”,心中不禁想起了关于明末时期的一些研究和讨论,朱由检之所以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之所以不敢拿东林党下手,就是在于他们代表着江南士绅的利益。
  而那些士绅又掌握着大明的经济命脉,朱由检招惹不起,只能一再退让,只能向百姓盘剥,伸手要银子,不惜使用强势雷霆手段。
  在“崇祯”看来,那根本是狗屁,还是狗屁不通,起义军造反,收缴他们的家财,也没见到怎么反抗啊?
  就是一句话,在强势的手段面前,在铁蹄与大刀的面前,什么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士绅?
  大刀一出,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全都得软蛋,都是狗屁,还敢造反?还敢勾结乱军?一个字,杀!
  士绅虽然富有,但相对于两亿的人口,他们能够占多少?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士绅都是奸佞之徒,与朝廷对着干?
  所以,对于此时的崇祯而言,心里很清楚,只有一个念头,要想大明中兴,就必须紧握军权,手里有了这柄利剑,将会无往而不利,谁人敢闹腾?
  与此同时,相比于崇祯正在谋划着削藩之策,将藩王的惊人财富收归于国有,京城内也在酝酿着谋划,一旦成功,将会影响整个历史的发展,将会改变大明的结局,将会改变后金的以后走向。
  京城内,一个相对富有的宅院之中,书房里还有昏黄的烛光在摇曳不定,两个身影倒映在窗纸之上,来来回回地摆动之中,还有一阵交谈声在回荡,压着声音,显得书房里的谈话之人很是小心而谨慎。
  “董大人,现在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时机,种种的迹象都表明,咱们的这位新皇上极其重视新火器的研究与发展,格外重视火器在战争中的应用。”
  “如果王恭厂计划得以继续实施,研究出那个秘密武器,董大人,你我可就有了惊天之功,朝廷就能一举解决辽东之患,彻底灭了后金。”
  “左将军,你难道忘了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的那件事了,宛若天罚,因为研究那个秘密武器,王恭厂突然爆炸,酿成惊天之灾,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则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骤然之间,在那场爆炸之下,所有的东西化为齑粉,房屋损失数以万计,人员伤亡数以万计。。。。。。”
  昏黄的烛光之下,前工部尚书董可威与左光先相对而视,说话之间,前者一副惨然模样,似乎想到了什么极为恐惧之事,神色非常的难看。
  忽然间,董可威的话语一顿,长叹一声,颇为无奈的转而说道:“左将军,在下早已被熹宗皇上罢官多年,削职为民,若将军不嫌弃的话,喊董某一声先生即可。”
  听到前面那番话,左光先的神色明显也不太好看,也是一阵后怕的感觉,对于董可威后面之语,并未当真,依旧按照自己想得称呼。
  “董大人,天启六年的那场大爆炸,也不是你愿意看到的,也不是你的责任啊,你我都知道,那是一场意外,绝非什么天罚,更不是什么上天的警示。”
  左光先安抚了一句,看到董可威依旧是满脸的自责之色,进而又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何况,那项秘密武器研究计划,又不是您一个人的主意,而是有着天启皇上的特许与授意,最早可追溯到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主持内阁时期。”
  “而且,皇上虽然罢免了您的工部尚书之职,却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平息民愤而已,一时的无奈之举,你何必还因此而心存芥蒂呢?”


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

  董可威深以为然地轻轻点头,紧跟着附和道:“左将军,你讲的这些,我也明白,当然知道,若皇上当时真得有怪罪之意,就凭王恭厂爆炸所带来的恶果,死伤那么多人,就连皇宫内的许多建筑也被震坏,就不单单是罢官夺职那么简单,早就身首异处,被处斩了,哪还会像今天这般好好活着。”
  这一刻,董可威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王恭厂爆炸时的场景,火光冲天,气浪滚滚,爆炸声轰鸣,波及十里之遥,就连皇宫也有震感,皇后宫殿的许多东西都被震碎。
  仅此一点,足可见王恭厂的爆炸有多么的厉害!
  想到这些,董可威忍不住地左右来回侧头,低眉信眼之间,看向自己的肩膀之处。
  作为王恭厂的主管上司,在那场巨大的灾难之中,自己虽然得以幸存,但也失去了两个胳膊,下场也很是凄凉。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两臂,也是直接受害人,皇上才会轻饶自己这个主要负责人,只是罢去了工部尚书的官职,被削职为民。
  所以,董可威心里很清楚,就算左光先不说,他也明白,天启皇帝并没有怪自己的意思,若不是当时的形势使然,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自己,也不会丢了官职。
  这时,左光先漆黑的眸子精光流转,一副想到了什么,豁然开朗的样子,突兀的问道:“董大人,早就听闻,熹宗离世之前,特别嘱托过当今的皇上,一定要重用魏忠贤,你说,会不会与那件秘密武器有关?那件秘密武器的资料是不是另有备份,就在魏忠贤的手里?”
  看到董可威一副疑惑不解的样衣,没有听明白自己的意思,左光先进而说道:“以前之时,建奴多是流动为主,并未有固定的中都,现在不同了,据辽东传回来的消息,黄猪皮准备定都于沈阳,正在大兴土木,改造沈阳城,就是以都城的规格来建造的,”
  渐渐地,董可威脸上的疑云越来越淡,眸子中的光彩越来越亮,充满火热之感,结合之前所聊的内容,心中一动,顿时明白了左光先的意思。
  “哦。。。左将军,我明白了。。。。”
  抛出这一句话之时,董可威连连点头,进而补充道:“如果所猜没错的话,要是魏忠贤还掌握着那件火器的工艺,确切的来说,是那种火药的配比与用料。”
  “要是那件火器的技术真得没有消失,没有损毁于那次爆炸事件中,魏忠贤也就真如熹宗交代的那般,对于朝廷十分的重要,对于新皇有很大的助益。”
  “一旦黄猪皮在沈阳的宫殿落成,并住进去,在沈阳城,靠近皇宫的地方,也搞一次更大的类似于王恭厂的爆炸,就能一窝端了建奴的所有上层人士,全灭建奴的所有文官武将。”
  “不错。。。不错。。。董大人,就是这个意思。”
  左光先连连附和地同时,频频点头,神色变得极为郑重起来,继续说道:“只要黄猪皮一死,就算不能炸死全部的后金高级将领,也能让建奴陷于无休止的内斗之中,彼此争夺汗位,无暇南顾,而朝廷就能脱开身来,稳固边关防线的同时,解决关内的问题。”
  在这一刻,两人默然了,彼此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眸子里看到了兴奋的光芒,脑海里更是浮现了一个场景,沈阳城大爆炸的一幕,乃是结合王恭厂爆炸的一种想象。
  以黄猪皮居住的皇宫为中心,不说多,只要三个类似于王恭厂爆炸的爆炸点,同时引爆,一瞬间,就能将皇太极居住的皇宫夷为平地,所有的事物都将化为齑粉!
  第二天的南阳城,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就连往日热闹的集市也冷清了不少,隐隐有一丝人心惶惶之感,即便如此,大街小巷之上,还是夹杂着窃窃私语一般的小声议论。
  “哎。。。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一夜之间,城里怎么出现了这么多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
  “不是很清楚,就是隐隐的听说,唐王府发生了大事儿,才会出现这么多的朝廷鹰犬。”
  “嘘。。。小声点,这么说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他们的密探无处不在,要是被听了去,你不想活了?而且,魏忠贤早就倒台了,听说咱们的那位新皇上还不错,不会任由他们像过去那般肆意妄为,欺压百姓。”
  。。。。。。
  很显然,相比于这些街面上的普通人,那些真正的权贵消息更加的灵通,了解的也更加的多,议论之间,又夹杂着淡淡的幸灾乐祸之意。
  “李老爷,不用再去唐王府,参加世子的葬礼了,去了也没用,去了也进不去?”
  “怎么回事儿?我昨天晚上收到的帖子,说世子突然暴毙,今天举行葬礼,怎么又不让参加,吊唁了呢?”
  “嘿嘿,什么暴毙而亡?唬鬼的吧?要是突然暴毙,举行葬礼,用得着这么仓促举办葬礼吗?这下可好,昨天下午才通知的消息,今天上午就招来了锦衣卫和东厂番子,这还不明显吗?”
  “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你说得我越听越糊涂。”
  。。。。。。
  此刻,唐王府到处都是带刀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空气里弥漫着极其浓郁的紧张气息,府里很是冷清,冷清的让人有一种窒息感,很是压抑。
  即便是不时走过的婢女与下人,也是将头埋得很低,畏惧那些锦衣卫如虎一般,行色匆匆,不敢有一丝的停留,走路之间,显得很是慌张。
  相比于普通人,即便是那些富贵人家,他们这些王府的下人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的畏惧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更加能体会他们的权力之大!
  在这王府内,像他们这样的下人,被王爷、王妃等主人打死也就打死了,无处伸冤,然而,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却可以直接抓捕王爷,这样的皇亲贵胄,对于他们这些下人而言,犹如天一般的存在。
  就是这样的“天”,却是极为畏惧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的存在,面对他们之时,全都收起了利爪与獠牙,露出堆笑,一副讨好的样子,两者就好像老鼠见到了猫,唯恐避之不及。
  白色绸缎挂满王府内外,少了几分那种死者的沧桑与悲哀之感,多了一些冷森森、戒严的那种氛围。


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

  唐王府的大殿之上,宛若一个白色的世界,唐王世子朱器墭的灵柩就摆放在正中央,三指粗的香冒着浓浓的白烟,缓缓升腾而起,袅袅而弥漫于大殿之内,白烟蒸腾,笼罩在四周,宛若人间仙境一般。
  朱聿键四兄弟一身的孝服,以前者为首,直挺挺地跪在那里,面露悲伤之情,双目含泪,凄然的看着前方,那摆放着灵柩和灵位的地方,不时地双手微动,向面前的火盆里投放着纸钱。
  在朱聿键身旁的身着麻衣妇人,正是其母毛氏,也就是唐王世子妃。
  这时,陈奇瑜走了进来,上了三炷香,施礼之后,却未离开,而是来到了朱聿键的身前,压低声音地说道:“小世子,此次,虽然世子沉冤得雪,两位郡王和老唐王的嬖妾也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事情远未结束,还望你有一个心理准备,不久之后,天下再无唐王这个藩王之号,自此将会被除名。”
  闻听此言,五人心里都是一惊,朱聿键更是反应了过来,瘦削的面庞扯动了两下,面露难以相信之色,寻声问道:“陈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儿?既然两位郡王叔和那个女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朝廷怎么还要将唐王除名呢?”
  说话之间,朱聿键的眉头微微蹙起,此刻的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表现的更加的沉稳,不等陈奇瑜回答,再次问出了其四人同样的不解之处。
  “而且,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或许有权抓捕皇室宗亲,无需经过宗人府。但是,要想将唐王国名除去,恐怕他们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吧?”
  “小世子,你随我来。”
  陈奇瑜并未立即回答朱聿键的询问,而是一把将其拉了起来,神色极为的郑重,满脸的深意,后者更是当即反应了过来,心里明白,陈奇瑜接下来的话语不便当众而言,也就跟着来到偏殿。
  举目四顾,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在附近之后,陈奇瑜这才压低着声音说道:“小世子,实不相瞒,皇上就在这南阳城内,之所以除去唐王国号,就是圣意。”
  “那个。。。那个。。。”
  不知道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还是被崇祯就在南阳城而引起的震撼使然,朱聿键的神色变得颓然的同时,说话也不利索起来。
  “小世子,先不要慌,也不要着急,皇上除去唐王国号,对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朱聿键并未因为陈奇瑜的这句安慰之语好多少,神色依旧有一些木讷,后者见到这种情况,心中知道,这是对方当自己纯粹的在安慰,在搪塞而已,于是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小世子,不妨提前透个口风给你,根据皇上的意思,凡是被削去爵位的皇室宗亲,亦或是没有爵位的皇室宗亲,朝廷将会放宽对这些人的限制,不仅可以游走于天下,经商做生意,更是能够参加科举,入仕当官,出将入相,为朝廷效力。”
  一开始的时候,朱聿键还是一脸的冷漠模样,但一听到后面之言,眸子里顿时迸发出火热的光芒,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炽烈,直直地盯着陈奇瑜,沉声问道:“陈大人,你说得是真的?”
  “绝对不会有假!”
  陈奇瑜极为肯定的回了一句之时,连连点头,更是说道:“而且,皇上极为看重小世子你,颇有培养、委以重任之意。。。。”
  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陈奇瑜的话语一顿,转而说道:“对了,皇上有过交代,一旦世子的头七过后,将会接见于你,小世子,你要做好准备啊~!”
  一语落罢,陈奇瑜露出了一股意味深长的淡淡笑容,好像是在暗示着什么?
  这一刻,朱聿键的心里涌现一股莫名的喜悦,刚刚失去父亲的那种悲伤之情,父亲被人毒害的愤恨之感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被冲淡了许多。
  胸中有沟壑,怀有抱负,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