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巡抚,如果是仅限于辽东,你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统帅,很是称职。但是,要是放之于天下,从北方的整个局势来看,你却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缺乏一种统筹全局的能力,没有考虑到通盘的局势发展,以及后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过于在乎一时之利。”
“不错,短期之内,作壁上观,任由建奴与察哈尔左翼互相厮杀,彼此争夺地盘,林丹汗被赶出辽东,于朝廷确实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还有利,看一看两虎相斗好戏的同时,也能加固宁锦防线。”
袁崇焕眉头微皱,神色有一些不自然,带有尴尬之意,当着这么多的将领,被孙承宗这样数落,直言自己缺乏长远眼光,脸上顿时有一些挂不住了,但还是忍住了,并未发作,极有耐心的等待着,继续倾听后面的话语。
“然而,你却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如果林丹汗兵败而亡,黄猪皮顺利收服漠南的蒙古各部,咱们的处境将会急转直下,变得非常不妙。”
“通盘考虑的话,细细分析之下,不难发现,皇上之所以让咱们这样做,打破常规,主动出击建奴,牵制住皇太极,助攻林丹汗收回地盘,目的就是在于,遏制住建奴的发展势头,尽可能地维持辽东的某种平衡,使得咱们处于更加有力的局面,渐渐掌握主动权,而不是像现在这般,一味地被动防守,任由黄猪皮四处征战,建奴发展壮大。”
袁崇焕不是那种反应迟钝的愚鲁之人,也不是那种不懂军事的菜鸟,门外汉,经孙承宗这么一提点,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许多,对方为何那样说,自己缺少一种把握全局的眼光,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心中也有了某种猜测,而孙承宗的接下来之言,正好验证了他的心中这种猜测。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林丹汗被赶出辽东,彻底失去这里的所有根基,没有了林丹汗的牵制,毛文龙在皮岛的威慑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黄猪皮就能够回过头来,集中精力,全力对付咱们。”
“到时候,整合了蒙古各部落的黄猪皮,建奴的整体实力将会大涨,咱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会随之骤然增加数倍,再想将宁锦防线向北延伸,将会更加艰难,能够维持现状,就非常不错了。”
这个时候,作为孙承宗的中军将领,何可纲听得连连点头,更是适时地接话道:“女真和蒙古一样,同是游牧民族,尤善骑射,一旦让黄猪皮收服成功,两者绝非简单的那么两者叠加,而是大幅度暴涨。”
“最关键的是,如果黄猪皮拿下了整个察哈尔左翼,咱们所处的区域就变成了狭长地带,将会面临来自于北方和西面的双重威胁,局势随之急转直下,我军的处境将会非常不妙。”
随着何可纲的讲述,众人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个画面,后金盘踞于北方,对于宁锦防线虎视眈眈,而原本属于林丹汗的势力范围,位于辽宁西侧的察哈尔左翼,也染上了建奴的属性,两者形成包夹之势,随时都能将宁锦防线拦腰切断,形成首尾不能呼应的数段。
各个击破,朝夕之间,宁锦防线随时都可能崩溃,大军不得不退守山海关。
越想越心惊,越想越后怕,要是照这样发展下去,整个辽东迟早都会失守,成为建奴的势力范围。
这个时候,袁崇焕再也没有那种抵触情绪,反对主动招惹后金,而是径直地问道:“那。。。孙大人,咱们何时出击,偷袭黄猪皮的大后方,让他们无法继续攻打察哈尔左翼,林丹汗留下的最后一支鄂托克,多罗特部?”
“等。。。现在还不是时候,不是最佳的助攻时机。”
孙承宗毫不犹豫地吐出这句话,拉长了声音,更是进而补充道:“根据皇上送来的密旨,林丹汗很快就会从察哈尔右翼折返,返回辽东,那个时候,才是咱们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助林丹汗重新在辽东站稳脚跟。”
孙承宗那苍老的面孔之上,布满思索之色,右手更是轻捋着那长长的胡须,动作缓缓而轻柔,犹如喃喃一般,继续说道:“即便是主动出击,策应林丹汗,咱们也要将战斗的强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需将黄猪皮的大军牵制住,逼迫鞑子收缩兵力,回防就行。”
袁崇焕深以为然地轻轻一点头,紧跟着附和道:“如此一来,只是让鞑子兵回笼,咱们不一定非要与建奴正面作战,只需攻打建奴的几个部落,仿效鞑子的作战风格,也抢掠一番,制造一种混乱的态势,好像威胁到建州,他们的老巢所在,使得黄猪皮不得不回援。”
“至于收复失地,凭着林丹汗如今的实力,虽然是元气大伤,但也足以和那些背叛的蒙古部落正面作战,并将其击败。”
第一百七十八章 愤怒的诸将
这个时候,孙承宗有一些失神,宛若发呆一般,侧头看向西南的方向,自语道:“英国公坐镇于大同府,担任宣大总督一职,也不知道他会使用什么样的办法,逼迫林丹汗重回辽东?是直接与卜失兔合兵一处,挡住林丹汗的攻势?还是像山西以前的那些将领与官员一样,花钱贿赂林丹汗,让其折返?”
很显然,不仅是孙承宗,还有袁崇焕等人,都很好奇张维贤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让林丹汗返回辽东。
之所以这么好奇,原因很简单,相比于朝廷的那些官员,在场之人更加的了解辽东的形势,林丹汗在辽东所处的处境。
毕竟,美其名曰“西迁”的林丹汗,在这辽东,可谓是众叛亲离,被黄猪皮打得大败,犹如丧家之犬,形势所逼之下,不得不向西转移,而辽东的根基几乎于损毁殆尽。
如此情形,在与辽东众多蒙古部落对立的情况下,林丹汗又怎么可能轻易地折返回来?
如果没有大明的插手,天时,地利,人和,他林丹汗一样都不占,若是强行返回辽东,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可言,无异于自寻死路。
大凌河上游,敖木伦附近的一片草原之上。。。。
一块相对平坦的地带,靠近水流的附近,数万人的骑兵正在扎营修整,一个个蒙古包伫立在那里,一队队兵卒正在巡逻,穿插其中,游走于周遭。
不难发现,这数万人不仅有蒙古人,还有女真人,隐隐间,还分成了好几个阵营,并不像是属于那种统一整体,更像是临时组建起来的利益联盟,就好像东拼西凑一般,各自为政,而又互不侵犯,有着警惕和防备之意。
军营之中,中军的位置,一个大帐不仅气派非常,更是警戒森严,周围遍布岗哨,仅仅从这些站岗放哨、负责警戒的兵卒神情来看,身上散发着那种强悍的气势,就知道他们绝对会精锐中的精锐。
如此一来,更加衬托这个大帐的不简单,里面的人物极为尊贵。
大帐之中,弥漫着一股异样而紧张的气氛,皇太极正坐在上方,两侧分别坐着范文程、岳托、多尔衮、多铎等人,其中多是后金能征善战的武将。
而且,不难发现,在这些武将之中,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大半都是年轻人,像多尔衮、多铎等人,只有十四五六岁,若是放到现在,全都未成年人。
然而,就是这些“年轻人”,却没有一丁点的那种稚气未脱之感,反而给人一种久经沙场的老将错觉,一个个就像嗜血的饿狼,对于战争极为兴奋。
此刻,皇太极的神色有一些不太好看,一副阴晴不定的样子,两侧之人的表情也差不多,像多尔衮与多铎这样的年轻将领,眉宇间,更有一股淡淡的愤怒之意。
若不是皇太极坐在那里,恐怕他们早就发作了。
这个时候,范文程看了看皇太极,又望了望义愤填膺而又蠢蠢欲动的诸将,目光再次回到了皇太极的身上,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大汗,不必动怒,虽然科尔沁诸贝勒未至,但科尔沁部长奥巴、哈谈巴图鲁、满珠三人还是如约而来,答应了共击林丹汗,和咱们一起痛打落水狗,争取一举歼灭察哈尔。。。。”
然而,范文程话还未说完,就被年轻气盛的多尔衮给打断了,后者一脸气呼呼的模样。
“哼。。。。三个老家伙来是来了,却提出了什么各自未战,先行侵掠而后合兵,真是恼人,完全打乱了大汗的作战部署,通盘计划!”
多尔衮脸上的怒意愈发的明显,越发的强烈,似乎觉得还不过瘾,进而继续说道:“先不说他们带来的兵马数量大打折扣,已经动摇了联盟的军心,提出这样的狗屁建议,根本就是在破坏联盟,不想执行大汗的命令,想要劫掠一番,得到了便宜,然后就想脚底抹油,哪有追击林丹汗的意思?”
听到这一番的话语,彻底引燃了多铎心中的怒火,紧跟着,也是怒不可遏的愤愤道:“现在正是最佳的时机,可以一鼓作气的征服察哈尔,灭了林丹汗,如此一来,经过科尔沁部这么一搅闹,这么一耽搁,就等于给了林丹汗的可乘之机,让他能够得以喘息,攻打察哈尔右翼。”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争相发言,也是满脸愤懑的样子。
“不错,如果不是科尔沁部的耽搁,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联盟大军早就击溃了多罗特部,追上林丹汗,趁其处于虚弱的时期,将其剿灭,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还能收服察哈尔右翼等蒙古各部落。”
“只要灭了林丹汗,漠南的蒙古各族,也就不足为虑了,咱们后金轻而易举的事情就能收服他们,尊大汗为主,到了那个时候,也就真的能与大明朝一较长短,而不是仅限于辽东争锋。”
“说得对,只要灭了林丹汗,收服漠南的蒙古各族,咱们的攻击面将会大大延伸,可以从北直隶和山西的任何一个长城关口进攻,打入关内,袁蛮子那所谓的宁锦防线,也就成了没用的摆设。”
。。。。。。
渐渐地,大帐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弥漫着愤慨之意,渐成鼎沸之势,看到如此情形,诸将颇有磨刀霍霍、杀向科尔沁部长奥巴等人的架势,范文程顿时着急了起来,却又不敢插话。
此刻,范文程很清楚,如果形势再这样发展下去,任由诸将群情激奋,前去找奥巴等人讨一个“说法”,联盟也就真的散了,后金在蒙古各部落里面好不容易树立的威望,也会被大大削弱。
毕竟,不管是什么理由,若是对盟友动武,人家只不过是提出了其他想法,就要用强,很容易招致其他蒙古部族的忌惮与质疑,联盟将会离心离德。
有着前车之鉴,林丹汗对归附自己的部族动武,才会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部众才会转头后金,掉过头来,与后金一起攻打他林丹汗。
否则,林丹汗也不会败得那么快,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堪称一败涂地,最后不得不撤出辽东。
很显然,范文程的担心有一些多余,身为大汗的皇太极,虽然也是恼怒不已,但清醒的明白这一点,并未任由局势这样下去,撒手不管。。。
“好了,都安静一下!”
第一百七十九章 巩固既得成果
不得不说,皇太极在众人里面的威望极高,仅仅是这么不耐烦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控制了局面,镇住了众人,使得原本愤懑不止的诸将全都老实了下来,全都是闭口不言,将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
“岳托,阿巴泰,听令!”
“末将在!”两人同时抽身而起,站在场中央,双手抱拳,异口同声地回了一句。
“你们两个率兵,沿着大凌河而下,进击明边境,攻打锦州等地,无需恋战,只要牵制住明军,分散孙承宗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暇分身,就行!”
“是,大汗,末将定当完成任务!”
紧接着,皇太极的目光又看向了其他的地方,随之又下达了一个命令。
“济尔哈朗,豪格,你们率领一支人马,讨伐固特塔布囊,将其斩杀,收降他的部众。”
“是,大汗,末将得令!”
看到两人站到对面,还有那异口同声地回应,皇太极露出满意之色,轻轻点头,以示回应,紧接着,喃喃自语道:“固特塔布囊,真是打得好主意,没有出一份力,就想坐享好处,还斩杀我后金的使臣,是该收拾他的时候了,不然的话,别人还以为我皇太极是好惹的,总是那么好说话。”
这个时候,大帐里的气氛已经缓和了许多,尤其是听到,大汗让豪格与济尔哈朗攻打固特塔布囊,顿时就有一种终于出了一口恶气的感觉。
然而,相比于这些武将,身为文臣的范文程,想得更深,想得更多,更加明白了皇太极这样做的深层次用意。
让岳托和阿巴泰攻打锦州,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明军在塔山的粮仓,将其焚毁,从而牵制住明军,短期之内,使得明军无法救援多罗特部,这个极其亲近大明的蒙古部落。
至于攻打固特塔布囊,不仅仅是因为他针对后金的种种恶行,斩杀后金出使蒙古各部落的使臣,主要还是在于,在这个时候,皇太极需要展现自己强硬的一面,需要铁血一般的雷霆手段,从而达到立威和震慑的目的,而借机灭了一个敌视后金的蒙古部族,从而震慑一下结盟的这些蒙古部族,最好不过了。
毕竟,若是再不表现自己强硬的一面,再不使用一些雷霆手段,那些蒙古部族的部长只会妄自尊大,更加不将自己放在眼里,联盟将会更加不稳,出现各自为战,不能形成统一作战的局面。
这个时候,既不是联盟的成员,又与后金交恶,固特塔布囊就成了杀鸡儆猴的最好选择。
诸将散去了,皇太极却将范文程留了下来,满脸的凝重之色,意味深长地问道:“范文程,你对接下来的行动怎么看?”
一语落罢,看到范文程迟疑的模样,唯唯诺诺的就要予以回答,似乎想到了什么,皇太极的眉头微皱,进而沉声地补充道:“有话尽管直言,不要有任何的虚词,即便是有冒犯之嫌,本汗也恕你无罪。”
很显然,得到了这个保证,范文程的神色顿时微微一缓,心中轻松了许多,到嘴的话语全都咽了回去,思忖了一下,沉吟了片刻,这才予以回应。
“大汗,臣以为,如今这个时候,局势发展到这般地步,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林丹汗之患,已经是不可能了,必须更改计划,见好就收,巩固既有所得,方是明智之举。”
皇太极的反应很平静,似乎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以及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对于范文程之言,并不觉得意外,只是淡淡地连连问道:“哦~范爱卿,何出此言?你这样说得这些,根据又是什么?”
“大汗,看似咱们与蒙古各族的关系十分亲密,或是互相结亲,或是盟约起誓,或是打赏之类的手段,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种情形毕竟只有寥寥十余年,实际上,双方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与亲密,彼此暗藏心机,如此一来,如今的这个联盟,看似实力强大无比,内部却十分不稳定,存在了太多的不稳定因素。”
“比如喀喇沁、敖汉、奈曼(乃蛮)、扎鲁特等部,与咱们后金的关系有所缓和,变得亲密起来,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还是在逼迫的情况下,不得不归附大汗你。”
“而且,虽然漠南的大部分蒙古部落都与咱们后金交好,结成了同盟,但是,不能忽视一点,以往之时,他们毕竟是林丹汗的部众,又是同一种族,要想让他们对林丹汗下死手,乃是蒙古的黄金家族,很难,很难,难保他们不会故意放水,放林丹汗一条生路。”
皇太极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脸上闪过一丝异样之色,忽然插话道:“范爱卿,恐怕你心有顾忌,还有一点没有言明吧?”
“大汗。。。我。。。”
范文程心里一惊,本能地吐出几个字,刚要说些什么,却见皇太极继续说道:“那就是,别看那些蒙古部落首领笑呵呵的模样,好像对本汗十分敬重与推崇,实际上,心里却是忌惮不已,各种不服,并不想看到一个强盛的后金,因此,他们难免就会动一些手脚,使出一些上不了台面的隐晦手段,掣肘与阻碍本汗的政令,尤其是在收服蒙古各族的这件事情上。”
范文程已经恢复了平静,暗自佩服皇太极敏锐的洞察力,进而接话道:“所以说,大汗,微臣以为,如今之时,林丹汗已经是元气大伤,损失惨重,又被赶出了辽东,短期之内,成不了什么气候,难以恢复实力,对咱们后金够不成什么威胁,已经是不足为虑。”
“既然如此,还不如暂缓收服蒙古各部落的步伐,不妨让林丹汗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趁此时机,咱们不妨巩固此次攻打察哈尔的成果,将联盟里的不稳定因素剔除,彻底让那些蒙古各族臣服。”
“只要消化了此次出征的成果,真正地将科尔沁、奈曼、扎鲁特等蒙古族收服,为大汗所用,到了那个时候,再收拾林丹汗,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是一统漠南的最佳时机。”
皇太极笑了,笑得很是灿烂,表情身份的愉快,忍不住地玩笑道:“范爱卿,就像你们汉人的一句话,贪多嚼不烂,如果不能彻底收服科尔沁等蒙古部落,强制他们随军出征,反而适得其反,使得他们倒向大明那一边,是也不是?”
第一百八十章 浓郁的尚武气息
范文程回以微笑,却是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转而问道:“那。。。大汗,咱们接下来将于何为?”
皇太极收起了玩笑之意,看向了敖木伦的方向,蒙古多罗特部所在的位置,像是在回答范文程的询问,又像是在喃喃自语,淡淡的说道:“当然是打败多罗特部,将其收服,彻底打通通向喀喇沁的通道,再奔袭一下林丹汗,就此返回沈阳(还未更名为盛京,直到皇太极登基称帝),如你所讲的那般,巩固战果。”
闻听此言,范文程轻轻点头的同时,附和道:“如此一来,林丹汗在辽东的最后一个根基也随之被摧毁,即便是林丹汗日后再想折返回来,也是千难万难。”
数日后。。。。
繁华的京城之内,依旧像往日一般的热闹非凡,却多了几分不同寻常之处,到处都弥漫着一股尚武的气息,就连大街上的习武之人,也是平常的数倍有余。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因此,不难发现,街上巡逻的甲士也是陡然剧增,全都是身穿铠甲,手持明晃晃的兵器,配合着那股彪悍的气息,使得京城的秩序稳定了许多,百姓感觉安全的同时,更多了一些莫名的紧张之感。
虽未言明,但每个人都很清楚,京城里之所以多了那么多宛若临战一般的甲士,全都因为,新朝的第一个武举科考即将到来,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的武人,不管是为了京城里的秩序,还是防止出现大规模的械斗,防止骚乱,朝廷都要调动甲士,在城中巡逻,进行维稳。
毕竟,凡是能够进京参加武举可靠的,还有那些纯粹看热闹的观战之人,凭着他们的身手,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一般的寻常衙役,很难应对这些武人,怎能是其对手?
唯有真正的将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能镇得住这些习武之人。
单打独斗之下,这些甲士或许不是习武之人的对手,但他们都得合击之法,配合默契,再辅以战阵,自可以压制习武之人。
这个时候,一队士兵走来,沿着热闹而繁华的街道缓缓而行,领头之人不是别人,正是秦翼明和秦拱明,也就是秦良玉的侄儿,她弟弟秦民屏的两子。
“大哥,听咱们表哥讲,朝廷将会对军队进行一定的改革,凡是参将以及以上的军职,都必须在皇家军事学院深造一段时间,顺利结业,获得那个什么所谓的毕业证书,方能成为真正的总兵、副总兵、参将这样的军衔。否则,前面都要加上一个‘代’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秦翼明的脸上闪过一丝异色,转瞬就恢复了正常,回望了一眼弟弟秦拱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予以了回应。
“嗯。。。拱明,不管是不是真的,祥麟不都已经说了吗?对于咱们这些战死沙场的功臣之后,皇上有着特别的恩顾,可以直接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一提到这一点,秦拱明顿时就是满脸的喜色,兴奋不已,刚想要说些什么,却被秦翼明给抢先打断了,话里话外颇为警告的味道。
“不过,拱明,你也要牢记,皇上虽然给予了这一项殊荣,特别的恩顾,但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凡是在学院内滋事,蓄意打架,不服从夫子的管束,轻则开除,被逐出学院;重则会被褫夺军职,削职为民。”
“如果真得被学院开除,亦或是被褫夺军职,被逐出军中,丢人的不仅是咱们自己,还有死去的父亲以及姑姑,使得他们颜面尽失,尤其是深受皇上倚重的姑姑,绝不会饶过咱们。”
“大哥,你放心吧,就算你不说,弟弟也明白这一点,进入皇家军事学院之后,我不仅要好好学习,遵守各种校规,还要拔得头筹,向世人说明,之所以能够当上守备一职,靠的不仅是祖上的庇荫,还有个人的才能。”
。。。。。。
紫禁城内,文华殿。。。。
后殿之中,崇祯意兴阑珊的坐在那里,面带着些许的笑容,颇有慵懒之意,而户部尚书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