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军火之王-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已经查过了,确实是病毒程序,而且非常精妙,能够在网络上搜寻任何跟金融有关的信息,而且在找到信息的源头,也就是储存器之后,将自动删除储存的信息。技术含量非常高,绝非一般黑客所为,至少不是一个黑客能够做到的。关键就是,在这个程序里面有一个后门,指向由朝鲜开发,并且由朝鲜的情报人员使用的软件。此外,程序所使用的代码也跟朝鲜情报机构有关。虽然这些东西都算不上是证据,最多只能说是线索,但是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已经足够了。”
  “朝鲜有那么厉害的编程人员?”
  “显然,这就是问题所在。”
  王栋长出口气,说道:“这东西,肯定是艾米丽搞出来的。以她的手段,特别是以她跟俄罗斯的关系,通过俄罗斯搞到朝鲜情报机构的软件,并且从几个朝鲜的程序人员那里获得朝鲜情报机构的代码,显然不是难事。此外,恐怕也只有她能够编写出这种能够摧毁全球金融系统的病毒程序。”
  “可惜的是,我们没办法证明,至少现在没办法证明。”
  王栋使劲揉了揉额头,这确实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对了,在去贝尔福之前,她还派人去袭击了科尔马尔附近的一座基地。”
  “我们已经查过了,那里没有核武器。”
  “你能确定?”
  “至少,就目前查到的线索来看,法国没有在科尔马尔储备核弹头。根据我的推断,她派人去袭击科尔马尔的军事基地,很有可能是在为贝尔福的行动打掩护,引开附近的法国军警。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毕竟,核武器是法国的安全基石,法国当局肯定不会轻易公布储存核武器的地点。”
  “那么,我们得做一个假设。”
  “什么假设?”云龙直接问了出来。
  “科尔马尔储存了核弹头,已经落到艾米丽手上,或者她从别的地方搞到了核弹头,现在正在考虑要如何使用。”
  “这……”
  “此外,她故意制造了指向朝鲜的线索。”
  “你是说,她准备在朝鲜半岛使用核弹头?”
  “如果是,会在哪里?”
  “这……”
  “四哥,你得替我们准备一架飞往首尔的飞机。”
  “不,不是去首尔。”
  “什么?”
  云龙沉思了一阵,才说道:“你们得返回美国,尽力阻止美国当局发动战争,不给她使用核武器的机会。”
  “可是……”
  “只有在战争爆发之后,她才有使用核武器的机会。”
  云龙这么一说,王栋与罗清明白了过来。
  “我会给你们准备一架飞往巴哈马群岛的商务飞机,到了那边之后,你们就得自己想办法前往美国。到了那边之后,再跟我联系。”
  2/17 10:11:36|50701211


第740章 返回美国
  云龙的分析没有错,而且在他提醒之后,王栋与罗清都明白了过来。
  显然,艾米丽做的这些事情是要搞乱整个西方世界。
  先不说她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要搞乱整个西方世界,就得重点打击美国,准确说是首先就得把美国拖下水。
  只是,她显然无法直接对美国下手。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给美国制造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规模足够大,影响也足够大的战争。
  毫无疑问,朝鲜半岛无疑是最佳选择。
  为啥?
  如果美国向朝鲜发动战争,华夏就很有可能卷入其中,最终演变成一场美国与华夏的大规模战争。
  当然,肯定得捎上其他西方国家。
  很简单,在数十年前,美国纠集几十个国家都没能在朝鲜占到便宜,现在也未必能够通过单挑战胜华夏。
  正是如此,她才留下了那么多指向朝鲜的线索。
  然后呢?
  要让战争规模足够大,或者说要让局势完全失去控制,就得使用核武器,而朝鲜当局却未必有这个勇气。
  那该怎么办?
  显然,她会设法搞到几枚核弹头。
  只是,不会在战争爆发之前使用。
  道理也很简单,即投掷核弹头需要工具。
  朝鲜用来投掷核弹头的都是导弹,准确说主要是导弹,而朝鲜的弹道导弹根本就算不上先进。
  这样一来,只要朝鲜导弹升空就会被发现。
  什么意思?
  朝鲜无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把核弹头投出去。
  如果一枚核弹头突然在首尔的闹市区引爆,外界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朝鲜,然后就会联想到阴谋。
  只有在战争爆发之后,把核弹头用上,才能够瞒天过海。
  此外,在战争爆发之后,朝鲜肯定会使用弹道导弹发起袭击,因此在遭到袭击的城市发生核爆炸,也就会让外界立即想到是朝鲜发起的核打击,而不会跟别的,特别是跟阴谋联系起来。
  几天之内,战争就会爆发。
  艾米丽搞了这么多的事情,还在乎多等几天吗?
  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去美国,阻止美国总统发动战争。
  只是,怎么阻止?
  王栋有点头大,不过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
  其实,在发生了这些事情之后,王栋已经想到,艾米丽的终极目的很有可能跟她的父亲一样。
  什么?
  毁灭全人类!
  要不然,她为什么要在两个大国之间制造战争?
  当然,毁灭世界的办法有很多,不过引发两个核大国的全面战争,应该是最为容易的一个。
  为啥?
  理论上,如果艾米丽能够控制美国的核武器库,特别是战略核武器库,就能够毁灭全人类。
  问题是,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理论上。
  美国的战略指挥系统是单独运行的,没有跟外界联网,而且由物理接口控制,根本无法通过黑客手段加以控制。
  此外,并非美国总统就能发动毁灭全是世界的核战争。
  即便在冷战时期,在美国遭到核打击之后,美国总统下令进行战略反击,也需要至少一名高级将领的协助,即在下达反击命令的时候,需要参联会主席,或者某个军种参谋长证明总统下达的命令有效。
  显然,就算控制了美国总统,也无法发射美国的核武器。
  再控制一名将军?
  不是办不到,只是在和平时期,意义不大。
  为啥?
  在整个反击的环节中,最后一关是把握在发射人员手里的,即只有发射人员摁下发射按钮,才会把导弹发射出去。
  当然,还不是一个发射人员,而是至少两个。
  此外,任何两发射人员所能控制的导弹都很有限。
  哪怕在战略核潜艇上,也就只有24枚潜射弹道导弹,而且美国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在和平时期都只携带3枚核弹头。
  显然,艾米丽再厉害,也不可能同时控制所有发射人员。
  关键就是,在接到命令的时候,发射人员会设法求证发射命令的真实性,会加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可见,要无缘无故的发动一场毁灭前人类的核战争,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只有引发一场战争,而且让战争逐步升级,发展成为大国间的全面战争,才有可能演变成毁灭全人类的核大战。
  王栋与罗清没有耽搁,立即去了日内瓦机场。
  云龙已经联系了在这边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准备了一架商务飞机,不过按照王栋与罗清的要求,没有安排飞行员。
  为啥?
  两人就没有打算去巴哈马群岛。
  按照王栋的想法,直接飞往美国,大不了在公海跳伞,然后游过去。
  当然,如果能够直接在美国的某个地方降落,那就再好不过了。
  去巴哈马群岛,肯定还得耽搁至少一天时间,完全没有必要。
  至于到了美国该怎么办,王栋还没有想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想过。
  上了飞机,在飞机升空之后,王栋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显然,在王栋与罗清赶到美国的时候,美国国会很有可能已经批准了战争决议,向总统授予战争决策权。
  那么,阻止战争爆发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真相告诉美国总统。
  只要美国总统是一个正常人,就肯定会相信王栋说的话。
  能不相信吗?
  到时候,在美国总统面前露上一手,证明自己跟艾米丽是同样的存在,美国总统就不得不信。
  只要能够说服美国总统,就能阻止战争爆发。
  至少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其实,只要战争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爆发,艾米丽就会慌张,也就有很大的可能露出马脚。
  不管接下来的情况如何,人类文明都不会在这场战争中毁灭。
  那么,如何才能说服美国总统?
  准确的说,是如何才能见到美国总统?
  王栋有点头痛,不过罗清反到觉得不是什么问题。
  到了哥伦比亚特区,找两个特勤谈谈心,然后装扮成特勤的模样混进白宫,见到总统就不是难事。
  再不行,以两人的能力,杀入白宫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当然,王栋不像罗清那么莽撞,所以首先考虑的是混进白宫,实在不行,才考虑采用极端手段。
  2/17 15:55:52|50712264


第741章 战争决策
  哥伦比亚特区,白宫。
  因为战争威胁迫在眉睫,所以白宫加强了安全防卫,不但所有特勤人员归队,外面还部署了一支国民警卫队的装甲部队,设置了路障,动用了几辆轮式装甲车,空中还随时有武装直升机在巡逻。
  其实,就在几个小时前,国会通过了战争决议。
  在由众议院议长盖是了国会的印章之后,这份由白宫提交的决议正式生效,即在接下来的战争期间,将由美军总司令,也就是总统掌握国家的战争决策权,而且无需在战争期间向国会负责。
  按照美国的法律,除非进行全国性军事动员,不然其他都由总统决定。
  显然,暂时还没有必要进行全国性军事动员。
  按照安排,美国总统将在晚上9点30分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并且通过电视讲话正式向朝鲜宣战。
  其实,美国国会还在当天通过了一项临时法案。
  什么法案?
  在一个月之内,向所有公民发放救济金,而且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由联邦政府拨款给州与地方政府,再由地方政府发放给各地民众。
  每人5000美元。
  在紧急状态期间,将停止使用电子货币,仅支持纸币流通使用。
  此外,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美国各地的日常用品商场与超市都将免费开放,向民众提供生活用品。
  费用?
  全部由联邦政府买单。
  这些政策,全都是为了维持国内秩序,让民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避免发生全国范围的动乱。
  要花多少钱?
  显然,这不是联邦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至少不是现在得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把电视讲话安排在晚间进行?
  很简单,在此之前,美国总统需要花点时间来写一篇演讲稿。
  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即写演讲稿的肯定是秘书,美国总统最多会在发表演讲之前看一遍。
  关键是,秘书写演讲稿也需要时间。
  对美国总统来说,下午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
  按照国会授权,签署第一份战时行政命令,即让美国的所有军火企业无条件的听从政府指挥。
  要打仗了,军火生产肯定得抓紧。
  其实,就在当天上午,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让国内的几十家军火巨头做出保证。
  什么保证?
  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生产动员。
  当然,还得听取这些军火巨头的意见。
  为啥?
  很多武器装备的生产线,不是说想加速就能加速的,即重型武器装备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生产周期。
  哪怕为了战争需要,得加快生产速度,也要提前完成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别的不说,只是招募工人就需要很多时间。
  此外,还要提前采购工业原料,或者是零备件,并且对生产线做出调整,跟其他厂商进行协调等等。
  为此,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生产委员会”。
  干嘛?
  就是负责管理军火企业的生产工作,准确说是为洛马这样的军火企业解决扩大生产规模的麻烦。
  如果战争规模扩大,需要进行更广泛的动员,还得由这个委员会来调配物资。
  其实,真要到了那一步,白宫,国务院与国会都会组建自己的委员会,对全国物资进行统一调配。
  只是现在,暂时没有那个必要。
  下午,美国总统召开了军事会议。
  虽然还没有到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但是很多问题都得提前解决,特别是军队与政府的问题。
  总而言之,这恐怕是美国总统罗德尼上任之后,最为忙碌的一天。
  严格说来是两天。
  从昨天开始,他就没有休息过。
  虽然已经对外宣称,是朝鲜发动了这次袭击,但是罗德尼压根就不相信,至少在最初的时候认为这是在胡说八道。
  朝鲜算什么?
  要是朝鲜有这个能耐,美国还能称霸全球?
  只是,罗德尼承认了这个说辞。
  很简单,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根本就没得选的选择题。
  继续拖下去,美国国内局势肯定会失去控制,然后是蔓延到全国的暴乱,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内战。
  其实,就在昨天,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爆发了骚乱。
  在纽约,警察与黑帮的激战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为啥?
  黑帮认为是银行联合联邦当局黑掉了他们的钱,然后发动人员走上街头,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冲突,然后演变成枪战。
  直到国民警卫队进驻曼哈顿,巷战才宣告结束。
  在迈阿密,战斗一直持续到今天天亮。
  虽然国民警卫队在第一时间开进城区,但是并没能压制住当地的犯罪集团,甚至遭受了小的损失。
  用记者的话来说,迈阿密变成了费卢杰。
  还有洛杉矶。
  针对少数族群的暴动一直持续到今天上午,才在国民警卫队入城之后得到控制。
  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在昨天,至少有上万平民在冲突中丧生,有数千警察与警卫队官兵伤亡。
  只要动乱持续下去,美国就会彻底完蛋。
  结束动乱的唯一办法,其实就是发动一场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而且利用战时授权进行全国戒严。
  要知道,按照美国的法律,军队是无权参与国内治安行动的。
  那么,也就只有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才能合法的征召预备役军人,通过扩大国民警卫队的编制来增强国内的治安力量。
  关键,依然是给美国人制造一个敌人,让美国人一起去对付这个敌人。
  朝鲜?
  算是吧。
  不管怎么说,总比没有敌人好得多。
  在秘书把演讲稿送进来的时候,罗德尼正在闭目养神。
  他确实累坏了,不但两天没有休息,而且连午饭都没吃,还参加了几次会议,处理了那么多棘手的事情。
  如果可以,他想躺到床上休息一阵。
  可惜,现在还不行。
  还有2个小时,就要发表电视讲话,所以得抓紧时间修改演讲稿,其实只是读一遍,把主要内容记下来。
  修改?
  有什么好修改的呢?
  或许,发表了电视讲话之后,就能去睡觉休息了。


第742章 地下掩体
  警报突然响起来的时候,罗德尼吓了一跳。
  紧接着,几名全副武装的特勤人员就冲进了办公室,带队的两个直接冲了过来,架起罗德尼就往外走。
  “发生什么事了?”
  “北美防空司令部发出的警报,怀疑朝鲜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什么?”
  “我们得立即送您去地下掩体。”
  “副总统?”
  “已经联系上了,5分钟之内就将登上空军二号。”
  “其他人呢?”
  “国务卿与众议长也已得到安排,正在赶往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路上,为他们准备的飞机随时可以起飞。”
  罗德尼长出口气,加快了步伐。
  事发的时候,副总统在丹佛参加当地的集会活动,因此没有赶回来,而是在那边坐镇指挥。
  至于国务卿与众议长,都在哥伦比亚特区。
  因为下午召开了军事会议,所以国防部长已经离开白宫,回到了五角大楼。
  没什么好担心的,五角大楼也有地下掩体,坚固程度不比白宫的差,同样能够顶住核武器的直接打击。
  朝鲜竟然抢先发起攻击?
  当然,不是没这个可能。
  虽然早在10年前,朝鲜就宣称研制出了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不过只是打到夏威夷与阿拉斯加。
  直到大概7年前,朝鲜才研制出了一种射程能够覆盖哥伦比亚特区的导弹。
  只是,数量非常少。
  为啥?
  那是液体燃料导弹,不但储存难度大,而且发射前的准备时间太长,基本上没有实战价值。
  按照美国情报机构估计,那种导弹最多只有5枚。
  因为在发射前,至少需要数个小时为导弹加注燃料,所以就算朝鲜打算使用,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在局势紧张的时候,美国肯定会安排轰炸机升空待命。
  也就是说,只要朝鲜准备使用导弹,美国就能派遣轰炸机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摧毁朝鲜的导弹。
  其实,就在昨天,美国向关岛增派了8架b…2a。
  随后,随时都至少有2架b…2a在西太平洋上空巡逻,其中一架还挂在了至少6枚战术核炸弹。
  在接到命令之后,这些轰炸机能够在4个小时之内飞抵朝鲜半岛。
  此外,部署在韩国与日本的f…35a能够在2个小时之内对朝鲜发起打击,摧毁朝鲜的弹道导弹。
  在美国的战术中,首先考虑的都是先发制人。
  只是,去年的一份情报,改变了这一切。
  什么情报?
  朝鲜很有可能已经通过秘密渠道,获得了一些极为先进的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最大射程在12000千米左右的固体燃料导弹!
  这种导弹,很有可能跟前苏联的一种潜射弹道导弹有关。
  按照外界估计,朝鲜的技术来自乌克兰。
  关键就是,这种导弹最多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发射准备工作,而且几乎能够在任何地点发射。
  此外,保养也极为简单,意味着不需要太多的勤务车辆。
  什么意思?
  在和平时期的部署隐蔽性大为提高。
  根据cia提供的情报,朝鲜很有可能已经获得了2枚这种导弹,而且其中一枚是由乌克兰专家制造。
  当然,不是什么先进的导弹。
  问题是,这种导弹让朝鲜第一次拥有了较为可靠的战略打击能力。
  12000千米的射程,以及不低于500千克的投掷能力,足够把一枚朝鲜研制的,小型化做得还不够好的20万吨级核弹头丢到哥伦比亚特区。
  哥伦比亚特区只是美国首都,不是什么大城市,20万吨级的核弹头就足够了。
  当然,也足够摧毁整个曼哈顿。
  如果打击目标是西海岸的城市,还能选择低伸弹道,缩短导弹的飞行时间,提高导弹的突防效率。
  2枚导弹与2枚20万级核弹头,如果全部射向洛杉矶与纽约这样的超级大都市,能造成上千万人伤亡。
  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罗德尼感到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却装得非常镇定。
  这个时候,慌张也没用。
  来到地下掩体,罗德尼才松了口气。
  虽然哥伦比亚特区遭到打击的可能性不是最大,但是肯定无法排除,因此只有进入地下掩体才算安全,哪怕只是暂时的安全,也肯定比留在办公室里面,在核爆炸发生的时候灰飞烟灭好得多。
  所谓的地下掩体,其实就是一个埋在地下100多米深处的房间。
  有一套通信指挥系统,还有几名白宫的工作人员。
  “马上联系北美防空司令部,我要知道……”
  “砰、砰、砰……”
  枪声突然响起,罗德尼立即就被吓傻了。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四周的特勤人员与工作人员都已倒下,只有两个人站着,其中一个是开始送演讲稿进来的秘书。
  她怎么在这里?
  当然,她是总统秘书,而且在特勤人员过来的时候,她就在椭圆形办公室内,所以就跟了过来。
  不过,她并不是罗德尼认识的那个秘书。
  当那名男性特勤人员的样貌开始变化的时候,罗德尼差点昏了过去。
  “他们都没死,我们用的是麻醉弹,只是让他们睡上几个小时。”
  没错,特勤人员就是王栋。
  “总统阁下,我们不想绑架你,只是更不想让你成为毁灭人类文明的帮凶,所以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你……你……我认识你,你们是……”
  此时,罗清也恢复了自己的模样。
  在看到她之后,罗德尼才猛然想了起来。
  他当然认识王栋与罗清,一点都不奇怪。
  “总统阁下,你是否认识我们,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不管怎么样,你绝对不能向朝鲜宣战。”
  “什么?”
  “你觉得,袭击全球金融系统的是朝鲜情报人员?别胡说八道了,只要是智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