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军火之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23章 找对方向
  决定枪弹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发射枪弹的枪械,二是枪弹的构造,三是枪弹的基本构成。
  这里面,基本构成最为重要。
  落实到核心技术指标,即枪口动能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发射药。
  虽然枪管的长度,以及膛线的缠距也会对枪口动能产生影响,但是为次要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
  简单的说,提高枪口动能,就得在发射药上做章。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发射药的装填量,即使用更多的发射药,提高膛压,赋予弹头更高的初速。
  只不过,这也是最笨的办法,或者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增加装药量会带来很多问题,而且并非全都能够用技术手段解决。
  比如,增加装药量必然需要使用尺寸更大的弹壳,从而导致枪弹的尺寸变大,还会让枪弹变得更重,使得士兵的携带能力同比降低,降低单兵持续作战能力,或者让士兵承受更多的负重。
  显然,士兵的携带能力是有限的,让士兵承担更多的负重,必然降低士兵的战斗力。
  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与生存力,各国都在想方设法的降低武器系统的质量,绝不会背道而驰。
  其实,这也是762毫米ato弹很难取代小口径枪弹的关键所在。
  要在限定的尺寸与质量范围之内提高枪弹的性能,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设计,二是使用性能更好的发射药。
  由ro公司开发的,用在st机枪上的8毫米埋头弹采用的是第一个办法。
  这种枪弹在尺寸缩小30,质量减轻30的情况下,综合性能比762毫米ato弹提高了40。
  关键是用塑料弹壳取代了金属弹壳,从而装填更多的发射药。
  如果取消弹壳,也就是无壳弹,性能还能进一步提高。
  只是,仍然存在极限。
  很简单,ro公司的埋头弹使用的仍然由传统猛炸药发展而来的发射药,质能比与其他枪弹的发射药差不多。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枪弹性能不足的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研制性能更好的发射药。
  说得形象一点,这就好比用黄色炸药取代黑火药一样,足以将枪械性能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
  当然,这也是最难实现的手段。
  其实,包括美国在内,主要的军事强国都在研制性能更好的发射药,只是至今没有取得突破。
  美军迟迟没有大批量采购st机枪,就与此有关。
  只是,在发射药领域,走在前列的不止是美国,还有华夏。
  虽然美军的施展经验最为丰富,对新式枪械的需求也最为迫切,但是美军的负担同样最大。
  别的不说,只是库存的556毫米枪弹与762毫米枪弹就足够美军使用数十年。
  如果全部更新换代,费用必然高得吓人。
  在处处都要花钱的情况下,即便国会的大佬为新式弹药开绿灯,五角大楼的那些将军也未必舍得。
  结果就是,美军在发射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大多成了储备技术。
  同样的,华夏在发射药领域进行的研究,也以探索为主要目的,而不是要在近期进行推广应用。
  “从长远来看,现在的所有发射药都将淘汰。”
  “长远?”
  赵禹点了点头,说道:“十年,最多二十年之内,基于新的化学理论研制出来的发射药就会诞生。”
  王栋眉头紧锁,其他人也万分疑惑。
  “全氮阴离子与全氮阳离子化合物。”
  “什么东西?”
  “一种几乎完美的化合物,不但可以用来取代猛炸药,在航天领域还有着更加巨大的应用价值。当然,看得更长远一点的话,金属氢的价值更大,只是至少还要几十年,金属氢才有可能走出实验室。”
  “你说的这些,都太长远了。”王栋提醒了赵禹。
  “确实,即便是全氮化合物也很难在几年之内得到应用,用到枪弹上,恐怕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然后呢?”
  “冷战期间,美国花了很大的力气研制液体发射药,还在大口径弹药,也就是炮弹上做了测试。效果很理想,成本也很高昂,而且无法用在小口径弹药上,主要是生产工艺太过复杂。与美国不同,德国把希望寄托在了钝感炸药上,以此设计出了无壳弹,以及当时很出名的g11步枪。如果冷战没有结束,也许在g11上发展而来的,发射无壳弹的步枪已经装备德国国防军。在解体之前,苏联也在研制高性能发射药,只是选择了一个与美德截然不同的方向。”
  “什么方向?”
  “胶状可塑猛炸药。”
  王栋长出口气,让赵禹说下去。
  “只可惜,直到解体,苏联都没完成基础研究工作。”赵禹勉强笑了笑,又说道,“苏联解体之后,我们获得了一份存在很多欠缺的技术资料。据我所知,是花大价钱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接下来,我们做了分析研究,发现苏联没有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即满足装填工艺的可塑发射药很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无法直接用在枪弹上,而用在大口径弹药上的经济性非常糟糕。很明显,哪怕苏联没解体,也无法研制出能够用在枪弹上的可塑性发射药。”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赵禹的意思。
  “当然,这是教训。从根本上讲,苏联的方向没有错,即可塑性发射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用在埋头弹上的意义最大。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即提高发射药的稳定性,达到安全使用标准。”
  “解决了?”
  赵禹点了点头,说道:“在离开军情局之前,我们的科研人员已经找到了办法,准确说是找对了方向。”
  “什么意思?”
  “将发射药一分为二,也就是由两种化合物构成,在混合之后才能引爆,而单独放置都很稳定。”
  “这……”
  “问题同样突出,即二元发射药对装填工艺有极高的要求,别说小口径弹药,即便是大口径弹药,工艺都很复杂。不是说不能实现量产,而是太昂贵,用在小口径弹药上将是现有枪弹的数十倍。此外,还有其他的技术难题,所以在我离开军情局的时候,二元发射药的开发工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赵禹,说了这么多,不全是废话吗?”罗清明显有点不耐烦了。
  “那是三年前,不是现在。”


第224章 忽悠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片,是一副埋头弹的内部构造图。
  “这是我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猜测与推断绘制的结构图,重点是发射药的装填方式。”
  构造图很粗糙,像是小学生的手绘图,跟用于生产的蓝图根本扯不上关系。
  “简单说,就是通过喷涂的方式,把两种胶状化合物敷设到弹壳里面,中间用一层在高温下会分解气化的高分子聚合物隔开。点火方式有点复杂,不过没有技术难关。主要就是两种胶状化合物,用于隔离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喷涂装填工艺。因为不知道这两种化合物的构成,所以在生产工艺上肯定有偏差。按照我的猜测,两种化合物在高温下是液态,冷却后就会变成固态。此外,生产工艺,也就是喷涂装填方式肯定很复杂,绝对是由军情局管理的军事机密。”
  “这样的枪弹已经生产出来了?”瑟琳娜问了一句。
  赵禹点了点头,说道:“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而且交付军队进行测试,准确说是由军情局进行测试。”
  “性能呢?”
  “我不是很清楚,不过以我的猜测,肯定超过了公司的埋头弹,而且实现批量生产的难度更小。”
  “为什么?”
  “弹壳。”
  瑟琳娜显然没有搞明白赵禹的意思。
  “因为采用的是传统发射药,所以公司在设计的时候,想尽办法来减轻弹壳的质量,提高发射药的装填量,从而采用塑料弹壳。虽然美军给出了高度好评,但是塑料弹壳的缺陷很突出。一是强度不够高,二是热容量不够大,三是会对枪膛与枪管造成腐蚀,由此引发故障。”
  “你说的这种埋头弹没有这些问题?”
  “二元发射药源自液体炸药,不但装填密度更高,质能比也更大,所以对装填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使用传统的金属弹壳。”
  “生产成本呢?”王栋问了一句。
  “小批量生产的话,肯定比现有弹药高得多。只要生产工艺成熟,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应该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合理?”
  “跟现有枪弹在同一个数量级之内,最多贵几倍。”
  “枪弹是大规模消耗品,要是贵了几倍,那也不得了。”
  “像沙特这样的土豪,或许不会在乎。”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够获得二元发射药,以及埋头弹的生产工艺吗?”
  “显然不能。”
  罗清翻了下白眼,显得很无语。
  “如果是拿去跟b系统公司合作,参与美国的项目竞争,以及第三代北约标准口径,肯定不可能。不止是军情局不会给我们开绿灯,受瓦森纳协定限制,美英等西方国家不会批准&p;p;p;p;公司跟华夏军火企业合作。只不过,如果是拿来竞争沙特的军购项目,以及忽悠b系统公司,或许能说服军情局。”
  “我们的目的是收购b系统公司持有的n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去帮助b系统公司获得项目。”瑟琳娜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至于北约的第三代标准口径,那更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了,甚至不是英国当局能决定的,至少美国当局不会让制定标准的大权落到英国企业手上。”
  王栋眉头紧锁,朝瑟琳娜看了过去。
  “在第一代标准口径与第二代标准口径选型的时候,英国提出的方案更理想,却两次败下阵来。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是公司已经研制出埋头弹,性能也不错,美国没有任何理由采纳由英国公司提出的方案。从政治角度来看,美国更不会让其他国家获得制定标准的权利。”
  “俗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何况关系到数十个国家的军事标准。”
  听到这话,王栋朝高峻看了过去。
  “虽然不是很了解军情局,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合作的可能。”
  “经济?”
  “华夏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主要的军火出口国,只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华夏出口的军火都以廉价著称。在枪械领域,华夏有58毫米枪弹,却始终没有得到其他国家采用,而华夏出口的枪械全是北约或者华约的标准口径。为什么?无非是其他国家早就做出选择。”
  王栋长出口气,忍不住苦笑了起来。
  “现在,不管是北约标准枪弹,还是俄罗斯的枪弹,都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淘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无异与一次重新洗牌,谁能拔得头筹,谁就能成为头号赢家。冷战期间,美国依靠762毫米n弹与556毫米n弹,把通用机枪与小口径步枪卖给数十个国家,而步枪与rp机枪也依靠43弹,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畅销品。如果能抢先推广新式枪弹,那么在今后几十年内,华夏的枪械必然畅销全球,成为本世纪的。”
  “此外,政治、军事与外交方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赵禹补充了一句。
  高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赵禹的观点,只是没有多加评论。
  “如果拿到了二元发射药的生产技术,以及层叠喷涂装填工艺,你能开发出性能更好的埋头弹?”
  “能,只是需要时间与人手。”
  “这么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说服军情局,促成我们跟新保集团进行技术合作。”
  赵禹点了点头,想说什么,不过在迟疑了一下之后,他没有说出来。
  “当然,还要继续忽悠b系统公司。”王栋长出口气,对瑟琳娜说道,“下次,你得暗示b系统公司的人,就说我们正在研制采用全新技术的埋头弹,几个月之内就能取得成果。”
  “几个月?”
  “让b系统公司的人相信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实力,而且我们设计的埋头弹比公司的更好。”
  瑟琳娜微微一愣,不过随即就明白了王栋的意思。
  只是忽悠b系统公司,自然得夸大其词,说是吹牛也没错,反正最后不会跟b系统公司合作。


第225章 汇报
  罗清进来的时候,王栋正在打电话。
  “……好的,知道了……按照之前说好的做,有进展之后再跟我联系……对,现在急的不是我们……行,再见。”
  “瑟琳娜?”
  王栋点了点头,说道:“系统公司已经给出答复,对我们的埋头弹很有兴趣,表现出了合作意愿。”
  “问题是,我们的埋头弹还在。”
  王栋勉强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虽然在次的会议,王栋原则答应跟“新保”集团合作,但是接下来的几天,他始终没有采取行动。
  当然,关键不是“新保”集团,而是军情局。
  “新保”集团是华夏的国营军火企业,所有技术都属于国家,因此出口武器,以及跟国外军火企业合作都要获得国家批准。
  在华夏,负责军事技术安全的是军情局。
  按照通常程序,在“新保”集团向政府提交了出口申请之后,首先就得由军情局进行安全审核。
  要是连军情局这一关都过不了,后面的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理论,只要没有违背华夏的根本利益,符合华夏的外交与军事政策,在过了军情局这关之后,就没什么问题了。
  可见,关键是军情局。
  “如果你不想出面的话,由我出面。”
  王栋看了罗清一眼,说道:“让你出面,跟我亲自出面,有区别吗?”
  罗清苦笑着叹了口气,又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走出这一步,今后恐怕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王栋点了点头,不过没有多说什么。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不想连累大家,所以一直在努力避免跟华夏扯关系。可是在沙特经历的事情已经证明,哪怕我们拿着英国的护照,也无法改变什么,在其他人眼里,我们是华夏人。”罗清咬了咬牙,又说道,“如果做的其他买卖,也许还没有什么。只是军火生意,我们离不开国家,需要国家的支持。就算这次找到了其他办法,今后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没错,我们已经不是军情局的人了,我们可以不回华夏,也可以忘掉过去,可是我们没办法否认炎黄子孙的身份!”
  “我明白……”
  “我知道,你在恨我,恨我当初没有跟你商量就去找四哥,恨我背着你跟军情局的人联系……”
  “清,我没有恨你。”
  “不,我知道,我……”
  “我已经跟四哥发了消息,约好明天在曼彻斯特见面。”
  罗清微微一愣,不大相信的看着王栋。
  “才收到他的回信,所以之前没有告诉你。当然,我提到了技术的事情。四哥答应过来跟我们见面,表明有商量余地。”
  “你……”
  “其实,你说得那些,我早就想透了。”王栋长出口气,又说道,“在沙特的成功,已经证明,不是说我们想,就能断绝与华夏的关系。换个角度看,也不是坏事,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更何况,随着公司发展壮大,瑟琳娜的身份肯定会出问题。到时候,在知道我们才是公司的主宰者之后,英国当局还会对我们这么客气吗?当然,我也从来没有指望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说得直接点,哪怕我们是白皮肤、蓝眼睛的欧罗巴人,如果我们挡住了军火托斯拉的财路,也会遭到暗算。”
  罗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王栋的意思。
  “我们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寻找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像我当初说的,走我们的路,让其他人无路可走。”王栋走了过来,握住罗清的手,说道,“既然是卖军火,为什么不卖华夏的军火?”
  “做华夏军火的代理商?”
  王栋笑了笑,说道:“首先要有资本,其次得有合适的条件。那么远的事情,我还没有考虑。”
  “至少,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现在还说不,不过高峻的分析很有道理。”
  罗清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此时,欧亚大陆另外一端。
  “龙四”进来的时候,中年人只是挥了挥手,仍然目不转睛的盯着手的文件,丝毫没有分心。
  当然,“龙四”也很老实,去倒了杯水,坐到了中年人对面的椅子。
  “次任务,你们完成得不错。近期应该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你们两口子可以好好放松一下,比如去度假。”
  “我已经订了去曼彻斯特的机票。”
  中年人抬起头来,摘下老花眼镜,不大明白的看着“龙四”。
  曼彻斯特是工业城市,显然不是度假的理想地点。
  “前几天,我接到龙九打来的电话。”
  “说什么了?”
  “技术合作。”
  中年人揉了揉额头,又长出了口气,才说道:“那小子,一向闲不住。不要说,他想搞事情。”
  “差不多吧。”
  “这么说,开军火公司,去沙特卖枪,还没有让他感到满足?”
  “你都说了,他闲不住。”
  “什么方面的技术合作?”
  “跟新保集团有关。”
  中年人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顿时变得极为严峻。
  “就我所知,赵禹也在英国,而且跟他们在一起。”
  “我知道。”
  “或许,他们还真能搞出点名堂来。”
  中年人长出口气,说道:“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只不过,那小子是个机灵鬼,也很有分寸。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再过十年来,我或许会把这个位置让给他。可惜,现在没有这种可能了。”
  “他主动跟我联系,表明他看到了这里面的机会,知道这也是我们在等待的机会。”
  “也行,你去探探他的底气,只是什么都别答应。”中年人敲了敲桌子,又说道,“如果真的是机会,合作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风险太大,必须得有足够的把握。搞砸了,我们谁都承担不了责任。”
  “龙四”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这里面的厉害关系。
  “还有别的事情吗?”
  “马天亮了,你不去休息吗?”
  “管好你自己吧。”中年人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快去快回,有消息了,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第226章 口头保证
  曼彻斯特,老特拉福德球场。
  欢呼声一波高过一波,即便在球场外面都是震耳欲聋。
  不用猜,肯定是曼联队进球了。
  王栋不是曼联队的球迷,也不太了解足球,更谈不上关心。
  见面地点与时间是“龙四”提出来的,而选择曼彻斯特与今天,显然是利用了曼联跟拜仁的比赛。
  “怎么样?”
  等“龙四”看完,王栋才问了出来,随手递了一根香烟过去。
  “很有想法,也很不现实。”接住香烟后,“龙四”把车窗玻璃放下来了一点。“你的想法没问题,只是公司之间的合作肯定行不通。”
  王栋没有吭声,把打火机递了过去。
  点上香烟,“龙四”才说道:“英国是巴统缔约国,也是瓦森纳协定的签署国,与美国的关系极为亲密,别说只是一家小公司,哪怕是这样的巨无霸,也绝对无法得到英国政府的许可。更何况,此事关系到北约集团第三代标准口径枪弹,牵扯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成员国。真要闹大了,别说合作,你们能继续留在英国就是万幸。同样的,在继续对我国实行全面军事禁运的情况下,哪怕你们获得了英国政府的许可,我国当局也不会批准如此重要的合作项目。”
  王栋也点上了香烟,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他早就想到了“龙四”的答复,知道这条路走不通。
  最初,在赵禹提出跟“新保”集团合作的时候,王栋没有一口答应下来,也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此后,高峻再次提出合作,王栋依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也是这个原因。
  “如果我没猜错,你们提出跟新保集团合作,是要以此为资本去跟系统公司进行谈判。”
  “为了收购系统公司持有的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大股东。”
  “这么说,你们已经知道,公司遇到了资金问题,而且几个大股东都不愿意提供资金,倒闭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王栋点了点头,表示“龙四”没有说错。
  “收购公司确实是一条捷径,不过急不来。不出所料,你们很快就能拿到沙特陆军的大订单。只不过,还没有到庆祝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龙四”又说道:“你得关注南亚局势,也许要不了多久,钱多人傻的印度就会让公司起死回生。只不过,这也是最后的机会。”
  “印度?”
  “龙四”笑了笑,又说道:“记住就好了,其他的自己去想。”
  王栋苦笑了起来,不过“龙四”肯提供这些信息,已经帮了很大的忙,也就不好追问下去。
  “合作谈不上,不过还有别的办法。”
  “四哥……”
  “你们有没有研发机构?”
  “刚组建了一个,由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