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军火之王-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砰”
  罗清首先开火,强大的后坐力把她推出了几公分,只是她的视线没有转开,稳住之后立即做好了射击准备。
  “砰”
  间隔不到两秒,罗清再次开火。
  王栋有点惊讶,不过没有打扰罗清。
  “砰……砰……”
  接下来,罗清又开了两枪,而且间隔时间都不到两秒。
  在罗清打出第四枪的时候,第一颗弹头已经命中目标,就是拿着对讲机,正在大声喊话的印度军人。
  海拔四千米的高度上,声波要差不多七秒钟才能传递两千米。
  762毫米“白头弹”的弹头飞行两千米,只需要不到五秒钟。
  也就是说,当印度士兵听到枪声的时候,第二颗弹头已经飞到。
  第二个被子弹打中的,正是谢初越瞄准的射手。
  直到这个时候,也就是射手的鲜血喷洒开来时,装填手才猛然反应过来,副射手却呆着没动。
  也许是吓坏了。
  第三枪也打中了,不过打在了副射手的胳膊上。
  “砰……”
  “砰……”
  在装填手就地卧倒的时候,罗清与谢初越同时开枪。
  不是为了击毙装填手,而是进行压制,让装填手不敢去操作重机枪。
  至于被打断一条胳膊的副射手,肯定失去了战斗力,不马上止血的话,几分钟之后就会昏厥。
  “初哥,盯着点。”
  谢初越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王栋也没罗嗦,朝穆沙拉夫与侯赛因挥了挥手,让他们组织下面小道上的官兵通过被印军封锁的路段。
  随后,王栋与罗清也从山脊上溜了下来。
  虽然罗清不是狙击手,但是枪法没得说,这种打固定靶式的射击,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运气。
  看来,罗清的运气还不错。
  小道上,侯赛因已经把官兵组织起来,而且身先士卒。
  通过封锁路段之后,王栋与罗清没有跟随大部队活动,而是继续前行,到前方找了一处较理想的狙击阵位。
  十多分钟后,巴基斯坦特种兵与行动人员依次通过封锁路段。
  谢初越最后一个通过。
  看到穆沙拉夫发出的信号,王栋与罗清才回到了小道上。
  之前遭到印军袭击的十多名特种兵,只有三个受了轻伤,其他的没什么大碍,关键是队伍拉得很开,而且印军只有一挺重机枪,火力密度不是很大,特种兵在遭到袭击之后立即就地隐藏。
  王栋与罗清走过来的时候,侯赛因少校首先起身敬礼。
  随后,其他巴基斯坦特种兵也起立敬礼。
  不是向王栋敬礼,而是向罗清敬礼。
  虽然让谢初越开火,同样能干掉印军机枪手,但是在侯赛因等巴基斯坦特种兵看来,是罗清救了他们。
  显然,他们再也不会怀疑罗清的能力,或者说不会把罗清当女人看待。
  因为耽搁了大半个小时,所以队伍加快了行进速度。
  所幸,接下来没再遇到麻烦。
  傍晚,队伍到达了巴军哨所。
  哨所遭到炮击,唯一的房屋,也就是哨所官兵居住的营房已被炸毁,十名边防战士全部遇难。
  是在凌晨遭到炮击,十名官兵都是在睡梦中被炸死的。
  这个时候,王栋才明白,巴基斯坦军队为什么不顾如此恶劣的环境,在海拔接近五千米的山口上建立哨所。
  哨所东南,是一条开阔的河谷,也可以说是山间平原。
  因为天气晴朗,所以能清楚的看到河谷里的农田、村庄与城镇,还有那条一直延伸到对面山岭的公路。
  那是印控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唯一的公路,印军生命线!
  也就是说,在这座哨能监视整条河谷与公路,印军在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战争时期,巴军炮兵就能在哨所守军的指挥下切断印军生命线。
  只要河谷里的公路被巴军炮火封锁,北面停火线上的印军将失去后方支援,也就别想守住防线。
  换个角度,如果印军打算发起行动,首先就得打掉山上的巴军哨所。
  难道说,印军真要搞事情?


第243章 疑点重重
  虽然哨所的边防官兵全部遇害,但是弹药库与物资仓库没有遭到炮击。
  因为是印军的眼中钉,还经常遭到印军骚扰,所以地下弹药库在哨所另外一端,离营房有数十米。
  更重要的物资仓库在反斜面上,不过储存的物资不是很多。
  才入夏,还没到为过冬储备物资的时候。
  此外,印军的炮击很有针对性。
  从弹坑的数量来看,打中哨所的炮弹最多只有二十枚,还集中在营房附近,朝向山谷的几处观察点都没有遭到炮击。
  吃晚饭的时候,穆沙拉夫过来找到与谢初越等人在一起的王栋。
  “你们怎么看?”
  “很有针对性。”谢初越说了一句。
  “有两个问题。”王栋看了穆沙拉夫一眼,才说道,“第一,印军怎么知道边防官兵都在营房里面?”
  “哨所是在凌晨遭到炮击,而那个时候,边防官兵都在睡觉。”
  “没有人值更?”
  “事发突然,边防部队没有收到警报。此外,哨所建在悬崖上面,只有我们上来的那条山路,遭到偷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至少在过去从来没有遭到过偷袭,敌人不可能在半夜爬上来。”
  “这么说,除非收到警报,不然不会安排官兵值更?”
  穆沙拉夫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问题,印军炮兵有这么厉害吗?”
  “你是说……”
  “如果是一个炮兵排,四门榴弹炮同时开火,一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炮击,而炮弹的撒布范围还不到二十米。”
  “制导炮弹?”
  王栋点了点头,说道:“印军的炮兵阵地应该在河谷远端,十多公里之外,使用常规炮弹的话,撒布范围超过五十米。”
  穆沙拉夫眉头紧锁,他之前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前些年,印度从俄罗斯采购了一批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而且提供给了部署在克什米尔的炮兵部队。”
  穆沙拉夫微微点了点头,不过没有多说什么。
  在卡吉尔山口炮战之后,印度军方发现,他们手里的重炮实在是太差了,在巴军炮兵面前占不到便宜。
  随后,印度发出招标书,打算采购一种先进榴弹炮替代已经落后的77。
  只是,搞了十年来,至今没有下文。
  不是说没有比77更好的牵引榴弹炮,而是价格谈不拢,也就是太贵,让印度军方无法接受。
  与此同时,印度陆军也在炮弹上下功夫。
  最初,印度陆军相中美国的“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只是在询价之后就理智的选择了放弃。
  很简单,一万多美元的采购价格,连美军都消受不了,更别说印度陆军。
  要知道,一枚普通的155毫米高爆弹才几百美元。
  几番周折之后,印度陆军选中了俄罗斯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还是能用77发射的155毫米型。
  只不过,采购量不是很多。
  虽然“红土地”比“铜斑蛇”便宜得多,但是以俄罗斯军火商的传统,夸张忽悠的成分很大,售后保障极不靠谱。
  按照外界推测,印度陆军采购的“红土地”不会超过一千枚。
  “如果是激光制导炮弹,印军的侦察兵是怎么爬上来的?”
  谢初越这么一说,王栋与穆沙拉夫都皱起了眉头。
  显然,这是一个问题。
  要想让激光制导炮弹准确命中目标,必须用激光器照射目标,通常情况下由侦察兵执行此类任务。
  理论上,配备了激光照射器的侦察机也能执行照射任务。
  只不过,侦察机全都属于印度空军,而且印度空军没有为侦察机采购具备激光指示能力的侦察吊舱。
  陆军的无人机?
  印度陆军没有大型无人机,而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度上,小型无人机无法升空。
  更重要的是,哨所的海拔高度超过河谷一千多米。
  也就是说,负责指引的侦察兵得爬上来,才能用激光指示器照射营房,而在哨所下面肯定办不到。
  印军侦察兵是怎么爬上来的?
  还有,如果印军侦察兵能够爬上来,还需要进行炮击吗?
  对付睡梦中的十名边防官兵,十颗子弹就足够了。
  如果是特种兵,连子弹都能省下来。
  “末敏弹,或者制导炮弹。”
  在王栋与穆沙拉夫沉思的时候,谢初越说出了他的猜测。
  “印军有这样的炮弹?”王栋朝谢初越看了过去。
  谢初越瘪了瘪嘴,表示没有听说过。
  “如果是,问题就严重了。”穆沙拉夫说了一句。
  王栋长出口气,又微微点了点头。
  能够生产末敏弹与制导炮弹的国家有很多,包括华夏,不过愿意秘密提供给印军使用的,那就只有美国。
  其实,美军非常重视制导炮弹。
  因为“铜斑蛇”太贵,加上使用不是很方便,所以这些年来,美军一直在大力发展便于使用的精确弹药。
  制导炮弹就是主要选择。
  虽然的制导精度比不上激光,误差很难缩小到十米以内,而激光能达到一米,但是比普通炮弹好得多,而且对大口径炮弹来说,十米左右的误差完全可以接受,对打击能力几乎没有影响。
  关键,其实就是便宜。
  只是,美军主要依靠空中打击,还有数量众多的无人攻击机,不太重视炮兵,也就没有大规模采购制导炮弹。
  难道是生产制导炮弹的美火商?
  确实有这种可能,毕竟在美军需求不是很旺盛的情况下,开辟海外市场才是赚取利润的主要途径。
  反眼全球,除了在也门大动干戈的海湾土豪,只有印度会采购制导炮弹。
  特别是在巴基斯坦陆军谋求从华夏获得精确制导炮弹的情况下。
  那么,为了获得印度陆军的订单,美火商很有可能秘密提供一批炮弹,让印度进行测试。
  显然,最好是参与实战。
  当初,印军在卡吉尔山口炮战中吃了大亏,因此拿美火商提供的炮弹来此对付巴基斯坦边防部队,算得上合情合理。
  只是,印度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动手?
  还有,为什么要首先打掉巴基斯坦边防部队的哨所?
  在王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侯赛因少校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还在挥舞手臂,示意王栋他们关注下面的山谷。


第244章 骑虎难下
  山谷里面,一支车队正在向北行驶。
  从车灯的数量来看,有上百部车辆,而且行进速度不是很快,可以断定基本全都是军用卡车。
  肯定不是坦克、步兵战车之内的主战装备。
  很简单,克什米尔是高原,以山地为主,不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没有坦克与步兵战车的用武之地。
  在这里,主角是炮兵与步兵,而且以轻便的牵引火炮为主。
  受道路交通等因素限制,印度与巴基斯坦都没有在该地区部署自行榴弹炮,连大口径牵引火炮都不是很多。
  “注意那些车辆的间隔距离。”
  听到雷东的话,王栋又举起了望远镜。
  “肯定有牵引火炮,而且数量还不少,应该是一个炮兵营,多出来的车辆,肯定用来运送弹药。”
  “这得有多少炮弹?”侯赛因嘀咕了一句。
  印军山地部队的炮兵营,一般装备二十门牵引火炮,配套车辆大约五十部,而车队里有上百部军车。
  “山谷北面,有没有印军的炮兵阵地?”
  “有,不过都是临时阵地。”
  “看来,明天要热闹了。”王栋放下望远镜说道,“得马上报告这个发现,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穆沙拉夫没多说,朝侯赛因点了点头。
  其实,就算没有王栋的提醒,侯赛因都会立即向陆军司令部报告,让部署在卡吉尔山口附近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当然,侯赛因带来的中队里有一名通信兵。
  随后,侯赛因给中队官兵安排了任务,分成了四个小队,在天亮之后去另外四处失联的哨所。
  那四座哨所,也在这条山脉上,同样面向山谷。
  其实,王栋已经想到,印军为什么要首先打掉这五座哨所了。
  只有打掉这五座哨所,印军才能在不被巴军发现的情况下把炮兵送进山谷,并且在预设阵地上埋伏下来。
  为此,印军才在夜间进行机动部署。
  因为巴军已经知道哨所遭到炮击,派出了特种部队,所以印军不会拖下去,肯定会在明天清晨开火。
  如果巴军没有做好准备,部署在卡吉尔山口附近的炮兵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关键就是,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之内,只有少数几条河谷能够部署炮兵,就像巴军知道印军会把炮兵部署在哪里一样,印军也早就掌握了巴军的炮兵部署情况,至少知道巴军在哪里设置了炮兵阵地。
  虽然巴军炮兵分散部署,但是没有进入战斗状态就不会进行机动规避。
  只是,担心也没用。
  侯赛因少校已经报告了发现,而得到的答复是就地待命,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部没有安排新的任务。
  王栋睡了几个小时,半夜醒来的时候,发现穆沙拉夫坐在悬崖边上。
  “睡不着?”
  穆沙拉夫被吓了一跳,看到王栋之后,才点了点头。
  “我来守夜吧,你去睡一会。”
  “不用。”穆沙拉夫掏出香烟,先给王栋点上了一根。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担心也没用。”王栋叹了口气,又说道,“其实,只要印度当局没有失去理智,就不会在这个时候跟巴基斯坦闹翻,因为印度没有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作战的能力。”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王栋微微一愣,不大明白的看着穆沙拉夫。
  “之前,印度去招惹华夏,摆明了是受美国唆使,或者说是为了获得美国的好感,好让美国当局批准出口f…战斗机生产线,乃至出售f…a战斗机。像你说的,只要印度当局有那么一点理智,就应该知道招惹华夏的后果。虽然华夏表现得很冷静,始终没对印度的挑衅采取行动,但是我们都知道,只要华夏下定决心,局势就不再由印度控制,到时候印度丢掉的恐怕就不止是面子了。”
  “还没到时候。”
  “那可说不准,而且何时才算‘时机成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穆沙拉夫的意思。
  “只是现在,印度当局是骑虎难下。”
  “怎么说?”
  “如果印度现在退缩,也就是不再给华夏添堵,会有什么结果?”穆沙拉夫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要知道,南亚国家都在关注事态进展,而且此事的结果必然会改变这些国家的立场。我们就不用多说了,不管结果如何,巴基斯坦都会坚持亲华路线,在各个领域跟华夏紧密合作。印度东面的孟加拉国也差不多,会继续跟华夏合作。只不过,斯里兰卡与尼泊尔就不同了。如果印度突然软了下来,我敢打赌,数年之内,斯里兰卡与尼泊尔就会全面倒向华夏。”
  “到时候,印度就没有盟友了。”
  “还被全面包围。”
  “既然如此,印度为何还要玩火**?”
  “有得选吗?”穆沙拉夫抽了口烟,才说道,“俄罗斯越来越不靠谱,英法等欧洲国家力不从心,除非印度当局接受华夏的邀请,加入由华夏发起的丝路经济合作组织,并且下决心解决跟华夏的矛盾,不然只能投靠美国。当然,美国也希望利用印度牵制华夏,才会一拍即合。”
  “这么说,印度当局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收场。”
  “没错,这就是关键所在。”
  穆沙拉夫这么一说,王栋明白了过来。
  挑起事端之后,印度当局肯定要避免跟华夏闹将,也就需要想办法结束事端,而且不能表现出软弱的一面。
  显然,办法只有一个。
  这就是,制造一个新的热点。
  如果把印度招惹华夏比喻成一个窟窿,弥补办法不是补上这个窟窿,而是挖一个更大的窟窿。
  毫无疑问,以克什米尔为核心的印巴冲突就是这个更大的窟窿。
  在印巴爆发冲突之后,谁会关心印度与华夏的事端?
  关键还有,只要克什米尔的火药桶点燃,印度当局能以应付巴基斯坦的威胁为由,结束对华夏的挑衅。
  显然,其他国家不会因此认为印度在华夏面前表现软弱,反而会认为印度极为强硬。
  到时候,印度不但保全了颜面,还获得美国的好感,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成为最大的赢家。
  只是,有这么容易吗?


第245章 突然开火
  闪光突然出现,照亮了北面的夜空。
  大约一分钟后,滚雷一般的炮声才传了过来。
  凌晨一点五十五分。
  看了眼手腕上的军用表,王栋抬起头来才注意到,穆沙拉夫已经站起身来,而且满脸的惊骇。
  山脉另外一侧的巴军官兵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了吗?
  从穆沙拉夫的表情来看,肯定很不乐观。
  虽然侯赛因少校已经报告了情况,但是以巴基斯坦陆军的指挥能力,层层传达的命令或许还没有送到前线部队手上。
  此外,侯赛因在报告中提到,印军将在清晨开火。
  现在,离天亮还有四个小时。
  不出所料的话,前线部队还没收到命令,也就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进入战斗状态,更别说进行紧急疏散。
  身后十米开外,侯赛因少校正在用电台喊话。
  语音频道的通信距离不会超过一百千米,在山区能有四十千米就很不错了,侯赛因肯定在跟贝托基地通话。
  只是,还来得及吗?
  山谷北面,印军还在开火。
  “肯定不止一个营,从炮口闪光频率看,有大约一百门火炮,至少四个营,而且全都是大口径榴弹炮。”
  说话的是雷东,他已经走到王栋身边。
  罗清、谢初越、张子岚、铁虎与汪昊天也走了过来,神色都很严峻,他们也没想到印军会在夜间开火。
  “印军在这个时候开火,肯定掌握了一手情报,特别是巴军炮兵的部署情报。”
  听到汪昊天说的这句话,王栋点了点头。
  其实,在汪昊天说出来之前,王栋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
  虽然在凌晨开火能产生突然袭击的效果,打巴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需要提前获取战场情报。
  没有情报支持,开火就是浪费炮弹。
  那么,印军从哪获取的情报?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在卡吉尔山口炮战结束之后,巴基斯坦陆军针对遭受的惨重损失展开调查,总结起来有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火炮的性能不够好。
  二是战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三是战术过于呆板。
  随后,巴基斯坦陆军花了十多年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卡吉尔山口炮战结束后不久,巴基斯坦陆军为了替代表现不佳的198牵引榴弹炮发起招标。
  虽然此事没有下,主要是应标企业的开价都太高,巴基斯坦陆军没那么多预算,但是几年之后,由华夏生产的a100火箭炮加入巴基斯坦陆军的战斗序列,巴军炮兵的实力得到极大提高。
  据传,巴基斯坦陆军已经相中华夏的pz…05自行榴弹炮,准备买来替换109。
  当然,按照以往的模式,巴基斯坦很可能购买pz…05的生产许可,然后按照巴军的实际需求加以适当的改进,再换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国产”名义装备部队,甚至推向国际市场。
  至于战前准备,其实就是修建更多的哨所与前沿阵地,特别是炮兵阵地。
  受到地形限制,除非爆发全面战争,不然在卡吉尔山口附近,能够决定战斗胜败的就是炮兵。
  也只是炮兵!
  十多年来,巴基斯坦陆军在卡吉尔山口附近修建了数十座炮兵阵地,设置了数百处临时炮位。
  部署在此的,其实只有三个炮兵营。
  也就是说,炮位与火炮的比例超过一百!
  设置这么多的炮位,就是为了在战时进行战术机动,增强炮兵的生存力,同时提高作战效率。
  当然,这也与战术有关。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建设更多的阵地,增强战术灵活性,以免被印度炮兵掌握其活动规律。
  其实,印军炮兵也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印度军队并没有与之相应的侦察手段,准确说是印军的信息化程度远远达不到打一场现代化炮战的程度。
  为此,印度才耗费巨资从美国采购大型无人侦察机。
  可惜的是,合同刚刚签署,还没有得到美国联邦当局批准,至于交货,恐怕还要等上好几年。
  没有有效的侦察手段,就无法获知巴基斯坦炮兵的部署情况,也就谈不上准确打击。
  靠运气?
  显然,印度军队还没有蠢到那种程度。
  靠反炮兵雷达?
  巴基斯坦炮兵没有开火,反炮兵雷达根本派不上用场。
  再说了,巴基斯坦边防部队哨所在昨天遭到袭击,巴军已经提高戒备,部署在卡吉尔山口附近的炮兵肯定会离开日常驻地,至少会疏散转移,因此印军在此之前掌握的情报都已过时。
  问题是,从印军投入的兵力看,肯定掌握了准确情报。
  要知道,在这条不算宽敞的河谷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