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球殖民(落爷)-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然后奴才就被杨廷鉴下令痛打一顿,给扔出了通州,奴才有负陛下所托,罪该万死……呜呜……”
崇祯算是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大明兵为将有,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没有办法去改变,就算崇祯想去改变,天下的武将也不会同意,崇祯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勇气去改变。
“朕知道了,你这奴才先下去吧!朕看在你忠心耿耿的份上,暂且饶过你……”
“谢谢陛下不杀之恩,奴才一定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还不快滚……”
等高起潜连滚带爬出了乾清宫后,崇祯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眼前如山一样的告急和求援奏章,忍不住哀叹一声:
“大伴,你说这武将跋扈就算了,比如那祖大寿,这是大明几百年积攒下的弊端,可是杨廷鉴作为朕钦点的状元,为什么也和那些粗鄙的武夫一样,把自己手中的军队看得比天都重,难道杨廷鉴心中就没有朕这个君上了吗?”
王承恩的目的已经达到,只要崇祯不杀高起潜就可以了,这杨廷鉴在王承恩看来,已经比祖大寿之流的武夫强了一万倍,杨廷鉴不要朝廷一分钱,就可以自筹银两练兵,而且敢于和鞑子野战,这对于大明其他武将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王承恩当下劝解道:
“陛下,依老奴看杨廷鉴多半有紧急军务,而高起潜那奴才却阻止出兵,而且还撕毁了杨廷鉴的手令,这已经是在严重侵犯主将的权威,杨廷鉴只是把高起潜那奴才痛打一顿扔出通州,已经是看在陛下的面子上了。
老奴觉得啊!那杨廷鉴应该是忠君爱国的,想必很快就有奏章送上来说明情况,陛下稍等即可。”
崇祯用手揉揉发酸的眼睛,继续说道:
“嗯,朕相信杨廷鉴……大伴,现在建奴又打到了什么地方?”
这次建奴突然大举入寇,兵力前所未有的强大,号称五十万,崇祯不是不知道建奴的人口规模,满八旗总兵力就十二万多人,在加上蒙古朝鲜等仆从军,建奴这次入寇中兵力能有二十万就顶天了。
……
第186章崇祯的希望
但是大明的百姓不知道啊!五十万建奴入寇京畿,那是要一举灭掉大明的架势啊!所以大明的文武百官立即被吓得六神无主了,而大明的百姓更是惊恐之鸟。
军心民心在建奴的赫赫武功之下全面崩溃,这未战就军心民心全失,那这个仗也没有办法打了,在野战之中几乎是一触即溃的下场,就算是守城,只要建奴围三缺一,守军转眼之间就会逃过一干二净。
建奴入寇十多天来,已经连下县城十八座,州城六座,就很说明问题。守城的文武官员三层被杀死,五层的选择弃城逃跑,最后的二层直接投降了建奴,当了汉奸。
十九岁的崇祯,看着这万里江山,被建奴蹂躏,可他任何事情都做不了,天下勤王的兵马一支也没有到,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杨廷鉴了,本来崇祯也想把虎贲军调到京师,被动地防守。
可是热血喷张的崇祯不甘心困守孤城,一旦虎贲军收缩进京师,那大明京畿地区在没有一支可用的机动兵力,那样一来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建奴在京畿地区肆虐,崇祯不甘心啊!所以他内心真的希望杨廷鉴可以向上次一样,给他一个天大的惊喜。
崇祯在纸上谈兵的本事也有一点,至少也是看过几本兵书的,不是完全的军事白痴,说白了崇祯就是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半吊子百户级别的指挥官。(光头好像是营长级别的,斯大林是团战级别的,庄烈帝只能是连长级别的了。)
王承恩连忙禀报道:
“陛下,建奴两路大军入寇,西路由皇太极率领,已经拿下密云和怀柔。一小部分在攻打杨廷鉴的钢铁厂,主力已经兵临昌平城下。
东路建奴已经攻击到香河县,建奴已经成扇形对着京师包围上来了,他们一旦扫清京师周围府县,就会让京师彻底成为一座孤城,到时候建奴就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围攻京师。而咱们的援军也根本进不来。
一旦到了这种情况,那形势就非常的危险了,老奴求陛下早作决断。”
崇祯听完王承恩的分析,也觉得王承恩说的实在,这次大明京师真的很危险了,从建奴的攻击目标看,他们打定的主意就是先横扫京师周围的府县,把京师给孤立起来,断绝京师的所有通道。这样一来不光援兵进不来,就连粮食也进不来。
京师百万人口,这没有粮食怎么守?就算建奴不进攻京师,围上三个月,京师里面的人都饿死一大半了,大明京师的存粮一般能维持三个月。
“大伴,可有勤王的军队来了?”
“陛下,无勤王的军队来。山东的刘泽清上书说他骑马把腿摔断了,山东距离京师近在尺尺。如果刘泽清要带兵勤王,几天时间就到了,陛下啊!大明的文武百官已经被五十万建奴吓破了胆,不可能带兵勤王了。”
“啊!这些混帐难道就不怕朕斩了他们吗?”
“陛下,没有用的,这些人拥兵自重。他们只会在乎自己的私利,而陛下手中也没有可以制衡他们的军队啊!”
崇祯突然无力地靠在御座上,大明已经糜烂到这种程度吗?建奴没有入寇的时候,这些人口口声声忠君报国,而事到临头。却把这一切抛之脑后,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崇祯能改变这有一切吗?他没有这个能力和气魄的,崇祯在位十七年,对那些拥兵自重的武将一点办法也没有,比如左良玉,祖大寿,吴三桂等。
崇祯还是不死心,继续问道:
“各位大臣可有退敌方略?”
“弹劾的奏章到有几十份,退敌的方略一份没有。”
这大明的文武百官啊!国家危机到如此程度,还在内斗不休,只要是异己,不管对错;也不需要证据,直接上书攻讦,打败建奴这样高大上的战略问题,那真是太难为他们了。
大明这群文官,搞政治斗争,全是一把好手,能练兵打仗的文官那就是凤毛麟角了,只有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孙承宗这几个人还基本可以。除了卢象升可以自己练兵之外,其余三人都是依靠其他武将。
“难道天下就没有一支军队来京师勤王吗?”
崇祯说完这句话,眼泪已经在眼眶打转了,说到底崇祯不过是十九岁的的小青年,遇到如此巨大的危机还没有崩溃,已经不错了。
王承恩连忙安慰道:
“陛下,根据内阁上报的情况看,还是有三支军队勤王的。”
“哦!是那三支军队,快给朕说说。”
“卢象升的天雄军,秦良玉的白杆兵,戚金的戚家军。”
这下崇祯可是兴奋了,仿佛这三支军队已经到了一般,崇祯也不想想这三支军队一共有多少人。戚金的戚家军才三千多人,秦良玉的白杆兵不到五千人,只有卢象升的天雄军有着两万的编制。
就这两万多人想打败建奴,那是痴心妄想,如果守城,到是可以有一战,崇祯对这三支勤王的军队期望太高了,他们左右不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好,这三支兵马到了吗?”
“陛下,秦良玉要从四川出发,戚金从浙江出发,这都几千里路,走上两三个月那太正常了,卢象升已经出大名府几天了,现在才到保定府,一个月能到京师就算好的。”
“砰……难道是天要亡大明吗?……朕愧对列祖列宗……呜呜呜。”
崇祯在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起来,好在这里是乾清宫,没有外人知道,至于王承恩,崇祯是他带大的,两人的感情情同父子。
“陛下,别急,依老奴看,那杨廷鉴不是回来了吗?不如下诏让杨廷鉴回京,问问他可有退敌的方略。”
本来崇祯要等杨廷鉴自己上奏章的,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至于杨廷鉴的跋扈,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去追究。崇祯的政治手腕不可能低劣到哪种程度,比如祖大寿在袁崇焕被抓后,就直接带兵跑了,崇祯也只能下诏安抚。
崇祯面对跋扈的武将,下旨安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没有什么压力,虽然崇祯心里就像吃了一支苍蝇一样难受,也的捏着鼻子认了。
“那块给杨廷鉴下诏……大伴你亲自跑一趟。”
“老奴遵旨。”
……
【兄弟们,本书的均定就300,其实落叶并不反对兄弟们看盗版,但是这盗版是把双刃剑,最起码要保证落叶可以吃上饭啊!落求有经济能力的兄弟自动订阅下,把均定拉到五百即可,这样有一千二百块的稿费收入。每月只需要兄弟们花五块钱,就能自动订阅了,以报劣质的香烟而已。】
第187章军心民心
回到通州的杨廷鉴,立即举行了胜利大游行,就是把建奴的尸体装在大车上满通州地转悠,拉着建奴尸体的大车一百多辆,所到之处全是欢呼声,当然也杂夹着哭泣声和咒骂声。
很多逃入通州的难民,家里或多或少都亲人被建奴给祸害了,这些人的哭声和咒骂声是最为响亮。
通州全是鞭炮声,民众的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很多人要求参加虎贲军,可虎贲军现在不收人,就是想参军也不可能了。
但是杨廷鉴有办法啊!通州的知州杨家龙不是认了杨廷鉴为叔叔吗?杨廷鉴直接让杨家龙组织百姓上城参与防守,通州的兵器库也被打开,来装备那些百姓。
杨廷鉴为什么要让百姓参与守卫通州,就是虎贲军很快就会离开通州出征,这防守的任务多半要由通州的百姓自己出力才行,杨廷鉴最多给通州留下五千兵力。
杨家龙这个通州知州,这段时间过得很舒心,几万精锐的虎贲军驻守通州,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再说通州作为大运河的终点,囤积了大量的粮草,通州城内的粮食起码够通州成里的人吃几年。
杨家龙这人虽然趋炎附势,也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但是他听杨廷鉴的话,杨廷鉴安排他做什么,他就立即动手做什么,绝对不拖泥带水,这对于杨廷鉴来说,那就少了很多的麻烦。
通州的百姓可谓是群情激昂,这建奴被吹嘘成“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现在这个神话破灭了,建奴也被能杀死,变成一具具毫无生气尸体。
其实“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只是大明那些败军之将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他们平时克扣军饷,吃空饷,喝兵血,大明那些武将,除了几个家丁外,绝对没有几个可战之兵。
这样的武将能打胜仗吗?他们在面对凶残成性的建奴。只能是直接崩溃的下场,而现在这个谎言被戳穿了。通州的百姓看着这么多建奴的尸体,至少已经不在那名怕建奴了,这就是杨廷鉴把建奴尸体拉着游街的目的——振奋军心民心。
通州的百姓在欢庆胜利,而杨廷鉴已经在武器作坊里面,武器作坊的王大牛正在给杨廷鉴汇报情况:
“大人,火枪火炮已经猎装完毕,现在还是差一万多套板甲。”
杨廷鉴很满意,王大牛能在这短时间内。生产出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就先把其他的工作暂时停下来,全力冲压板甲,如果人手不够直接招募,钱不是问题……立即实行三班倒地生产板甲。”
这个新名词王大牛可是没有听过,杨廷鉴连忙给王大牛解释道:
“就是把工人分成三组,每一组工作四个时辰,这样一来。咱们武器作坊就是十二个时辰开工了。”
王大牛立即明白了:
“大人这方法不错,卑职立即办。如果按照大人的三班倒方法生产,卑职每天可以生产一千套板甲出来。”
“王千户,辛苦你了,所有加班的兄弟全部发双薪,本官不能让手下的工匠流血流汗又流泪。”
王大牛正的是对他们的杨大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杨大人对手下的工匠那真是好得没话说。王大牛那里知道这样的管理手段。在现代那是最低级的。
王大牛立即给杨廷鉴跪下磕头致谢:
“卑职替手下的工匠谢谢大人……”
杨廷鉴连忙把王大牛扶起来,和颜悦色地说道:
“告诉所有工匠,好好干,本官绝不亏待于他们。”
“嗯嗯……卑职明白……呜呜……”
虎贲军还板甲还差一万多套,就算王大牛每天能生产一千套。也需要十多天才能把一万多套生产完毕。另外就是火药的制造,杨廷鉴知道自己的部队十分依赖火药,所以早就吩咐粱财大力采购硝和硫磺。
北京不缺硝,燕山里面就有几十个硝石矿场,北京差的主要是硫磺,这个需要采购,杨廷鉴自己现在也无法去开采硫磺矿,好在通州是大运河的终点,粱财以前采购的也不少。
粱财这段时间采购的物质非常的多,但是银子也花得多,好在杨廷鉴从八大汉奸那里搞了一百五十万两黄金,价值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粱财采购物质花一百万两也就顶天了。
杨廷鉴根据这次和建奴的作战经验,觉得自己的骑兵还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第一就是要给战马批上棉甲,这个重量也就几斤,但却可以避免战马被敌人抛射的弓箭射伤。
第二就是要在米尼铅弹内放一颗锥形小钢钉,这锥形小钢钉可以大大增加铅弹的破甲能力,再说这锥形小钢钉不需要多精细,直接用一块钢板在数控机床上刻出上一千个锥形模子,然后就直接用钢水浇注,数控机床随便可以刻几十张这样的钢模子,虎贲军想要多少锥形小钢钉都可以。
翌日,勒一川正在整理建奴的尸体,勒一川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建奴的尸体送到京师去,而勒一川还没有出发,就有一位大人物来到了通州,就连杨廷鉴也不得放下手下的工作,去亲自接待。
这是何人,能让杨廷鉴如此屈尊降贵,他就是历史上陪着崇祯一起吊死的王承恩。王承恩到通州来是传达崇祯口谕的,崇祯并不想把杨廷鉴驱逐监军的事情闹大,所以不会为此处理杨廷鉴,国难当头的时候崇祯还是分得清主次。
杨廷鉴亲自把王承恩迎接到城内,在虎贲军的节堂里面招待,这次王承恩根本就没有摆架子,就连传达崇祯口谕的时候都用的交谈方式:
王承恩看到站自己面前的杨廷鉴,这小子此时老实得像一只鹌鹑,怎么看这小子都不像万军丛中取敌酋首级的人,杨廷鉴现在那乖巧的莫样儿,那里像敢把内相打一顿扔出通州的狂妄小子,王承恩怎么看怎么不像。
说实话王承恩还是很喜欢杨廷鉴这小子的,他和崇祯的年纪相仿,崇祯又是王承恩带大的,皇帝自古都是孤家寡人,活得并不快乐,这王承恩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他从内心里面还是希望杨廷鉴能成为崇祯的知己朋友。
“杨冰如,陛下让你把双亲接到京师,你办得如何了。”
……
【求兄弟们自动订阅支持下落叶,
穿越类历史小说,要想写的好,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哪怕专精一个朝代的某一个时期,也是需要大量的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而且要看完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相较于玄幻类小说,所需准备的资料,剧情就很要有深度。《全球殖民》真的不错啊!兄弟们花五块钱一个月,自动订阅支持下,让落叶可以安心地,不为生活所困扰地写下去。】
第188章激动的王承恩
杨廷鉴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禀王公公,卑职已经把双亲接到了扬州,待战事平息,卑职就把双亲安置到京师。”
“嗯,也可,现在建奴犯境,这路上也不太平,等打败建奴以后才进京也好。”
“谢谢公公体谅,卑职在得知建奴犯境后,就心急如焚,所以就连夜赶回了,当时卑职才走到扬州城,接双亲的任务卑职已经交给亲卫了。”
王承恩非常满意杨廷鉴恭敬的态度,高起潜那狗杀才多半是触犯了这杨廷鉴的底线,不然不会让这么温顺的人儿发怒。
“杨冰如,真乃公忠体国也,你能说说为什么驱逐高起潜吗?”
这个问题杨廷鉴不打算隐瞒什么,而是照直说:
“王公公,高起潜那厮撕毁卑职的手令,当时卑职在杨家湾遇到一个牛录的建奴,卑职一个冲锋就把他们全部宰了,可卑职只有两百多名亲卫,还要负责杨家湾的百姓撤退,而建奴大队人马已经占据了香河县。
从香河县到杨家湾只需要一个时辰,而卑职护着百姓每一个时辰不行五里,其结果是卑职还没有到通州就会被建奴追上,所以卑职才写了一份手令,调勒一川的骑兵师增援。
高起潜那厮撕毁卑职的手令也就算了,这贻误战机的罪责可就大了,卑职看他是陛下派遣的监军,所以只是驱逐于他,还请公公明察。”
王承恩突然站起,激动万分地拉着杨廷鉴的手,这太监的手当真如女人一细腻,但杨廷鉴心里忍不住一阵恶寒。
“杨冰如,此话当真?……你真的斩杀了三百建奴。谎报军情可是重罪。”
这王承恩别的不问,就问这事,这多大个事儿啊!杨廷鉴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手从王承恩的手里面挣脱了,心中暗想道:大哥,我不搞基啊!
杨廷鉴十分诧异地说道:
“是啊!不就是三百建奴的首级嘛,我接着还把前来追杀的两千正蓝旗建奴全部杀光了呢!……”
“此……话当……真?”
“当然。他们的尸体我都收着呢!正准备送到京师去请功啊!……哦,我还把建奴的亲王莽古尔泰活捉了呢!”
突然,王承恩双眼一番白,就倒在了地上,杨廷鉴一见王承恩居然晕倒了,也不知道是吓晕或者是惊喜得晕倒,不管哪种情况,首相是把王承恩给弄醒。
杨廷鉴不想去碰王承恩那和女人一样细腻的身体,就让一名卫兵去掐王承恩的人中。稍许,王承恩就悠悠转醒,王承恩张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
“冰如,快带……咱家去看看……快。”
这下王承恩对杨廷鉴的称呼也是变了,也不在是那副高高在上姿态了。
大明对建奴作战,这大明何曾有个这样辉煌的胜利啊!那可是屡战屡败,大明的军队此时见到建奴的骑兵,就立即作鸟兽散。可以是说大明军队已经被建奴打掉了三魂六魄。
这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才是最可怕的,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连最起码的精气神都被敌人给打掉了,那绝无战斗的勇气和意志,这仗也就没有办法打。
好吧!杨廷鉴看着王承恩激动得直哆嗦的样子。连忙卫兵去叫勒一川把建奴的尸体拉到节堂门口,当然还有准备押赴京师的莽古尔泰。
当王承恩看到一百多车建奴的尸体和那狼狈不堪的莽古尔泰时,直接嚎啕大哭跪下对着京师方向跪拜:
“陛下洪福齐天啊!大明终于出了一位岳武穆样啊!!!……”
王承恩边自言自语一边对着京师方向磕头,他可是真的磕响头,几下就把额头给磕出了血。杨廷鉴也不好去拉跪在地上磕头表忠心王承恩,杨廷鉴只好说道:
“王公公,你看这时间有也不早了,不如咱们就把这建奴的尸体和莽古尔泰送到京师去,让陛下也可以高兴下,同时也可以振奋下京师的军心民心。”
王承恩突然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拉住杨廷鉴的手就走:
“冰如,快带着这些尸体和奴酋莽古尔泰随我一起进京向陛下报捷……大捷啊!……”
杨廷鉴就不明白了,这王承恩为什么老是喜欢拉他的手,难道王承恩有龙阳之好,可是自己不搞基啊!杨廷鉴想想都觉得恶心,连忙挣脱王承恩的手,正色说道:
“王公公,既然要向陛下报捷,又要起到振奋军心民心的作用,如此草率怕是不妥,不如咱们搞一个盛大的阅兵式,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大明的赫赫武功,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阅兵式?兵马从那里来?就京师三大营吗?一拉出来全是歪瓜冬枣的老弱病残,这样的军队拉出来丢人现眼吗?”
杨廷鉴连忙解释道:
“王公公稍安勿躁,卑职的意思就是让陛下检阅虎贲军,这检阅的规模大小就由陛下来裁定了,这阅兵式一般有大中小三种规模。”
“哦,何未大中小规模?”
“小规模阅兵就是三千人即可,就是和上次献俘阙下差不多,中等规模的阅兵就是一万两千人,马步炮等兵种齐全,大型阅兵式就是三万六千人,各兵种应有尽有。”
“好好!冰如想得周到,咱家这就给陛下写奏章,然后飞马禀报陛下……快,笔墨伺候。”
王承恩的文学修养极为不错,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奏章写好了,然后由他带来的小太监直接快马送到崇祯的手中。京师到通州二十几公里,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但是要收到崇祯回复的旨意,可能就需要一点时间,但杨廷鉴和王承恩只能等。
杨廷鉴设宴招待王承恩不提,且说崇祯在派了王承恩去通州以后,心中也是忐忑不安,这杨廷鉴按理说绝不是哪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崇祯自认为他对杨廷鉴是十分恩宠的,可这小子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面子呢?
崇祯心里虽然不爽杨廷鉴,但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还是需要他批阅,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想这些问题,快到中午的时候,王承恩的奏章送到了崇祯的手中。
【求兄弟们自动订阅支持,本书15号上架,每天两更,稿费才225元(可到群查看抓图208912025),因为月中上架所以无全勤,从2月25日开始上传本书,三个月辛勤写作,就这点稿费,电费都不够啊!本书不是没人看,上架的时候收藏1万多点,这收订比都快40比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