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粉碎机-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同时他伸出手摸索着,舰长带着感激,将一把装好子弹的短枪推到了他的手边,懿律抓过枪顶在自己脑袋上,然后毅然扣动了扳机。
  杨丰淡然地看着他咽气,然后用威严的目光看了看那舰长。
  这时候更多士兵从船舱内跑出来,在那里茫然地看着他们,不过他们也并没有进行攻击,实际上他们也没有能够威胁到杨丰的武器,艏楼顶部几门炮都被刚才那枚六寸炮弹炸毁,尾楼上的大炮在杨丰身后呢,这些士兵最多拿着几支燧发枪而已,一个个颇显手足无措。
  “发旗语,上将阁下的命令。”
  舰长顿了一下,看了看杨丰那威严的目光。
  “投降!”
  他带着屈辱说道。
  同时也彻底松了口气。
  很快主桅上信号兵升起白旗,同时以旗语对还在激战中的那些英军战舰发出了懿律的遗令。
  这道命令立刻得到了执行。
  实际上此时的英军都已经明白这是唯一的选择,他们逃不出这个巨大的口袋,就算逃出去也没用,明军仍旧可以追杀他们,后者拥有速度上的绝对优势,而之所以布这样一个阵就是为了要他们投降的,既然已经落入陷阱,又没有能力逃出,那继续顽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至于做明军的俘虏……
  呃,这个没什么大不了,广州还有一大堆呢!
  就这样英军两艘一级战列舰,十二艘三级舰,另外还有四艘在战斗中被击沉了,再加上二十五艘巡洋舰和炮舰相继向着明军投降,随着一面面白旗升起,这场新加坡大海战以明军的完胜而结束,实际上新加坡之战也结束了,在英军舰队投降的同时,新加坡要塞内的博纳姆总督,也下令升起了白旗,英国在马六甲海峡最大的要塞落入明军手中。
  不过战斗并没完全结束。
  因为接下来明军还得夺取马六甲和槟榔屿,它们和新加坡共同构成英国的海峡殖民地,这两地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的驻军,也就是过去接收一下,但仍旧需要动用军队,另外还有那些苏丹也需要教育一下,话说新加坡这里其实也还有一个苏丹的,而他们有一个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
  这个问题关乎他们是否需要被灭族的。
  这就与主力舰队无关了。
  陆军正在组建第九军常驻南洋,后续征服工作由他们负责。
  海战是不会再有了。
  英国人也没有战舰再派过来了。
  他们在印度洋上,几乎所有能动用的战舰,都在这两场大战中全军覆没,事实上接下来英国人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卫他们的那些殖民地,而不是继续和大明死磕下去,既然这样那么南洋舰队的主力舰就凯旋了,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一起凯旋,后者还有其他用处。而且这些战舰也都伤痕累累,必须得进行一番维修,尤其是戚继光号战列巡洋舰差一点就沉了,这艘战舰总共挨了三十多枚炮弹,官兵伤亡三分之一,但同样也击沉重伤各一艘三级舰,算是战果第一的。
  其他各舰同样各个带伤,十四艘战舰死伤水兵近两千。
  这是真正的血战。
  不过同样也达到了杨丰想要的效果……
  他得到了一支伤亡达到三分之一都照样血战不停的海军,尤其是看着千疮百孔的戚继光号,连他都感觉有些难以置信,这艘连二十四磅炮弹都挡不住的薄皮战巡,单挑两艘正牌三级舰,还把对手打得一沉一重伤,这也堪称奇迹了。
  “新的铁甲舰就叫戚继光号,建成后由你们驾驶!”
  杨丰对着齐飞和他的部下说道。
  后者立刻一片欢呼。
  大明海军的第一艘铁甲舰已经列入建造计划,不过神皇已经不再负责设计,大明的人才已经培养起来,甚至连设计标准都不用他负责,刚刚成立的海军总参谋部负责提出需要的标准,总装备下属的设计局负责进行图纸设计,而国营的海军造船厂负责建造。为了建造新的铁甲舰,大型轧钢机,水压机,蒸汽锻锤,甚至就连海南岛的高级铁矿石都开始开发,在这一点上大明的特殊体制可以说威力尽显,不说别的,光数万青壮年喊着口号涌入海南岛的热带丛林,把一座铁矿和道路及港口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这就不是其他国家能做到的。
  依靠着这座铁矿,神皇准备把他的铁甲舰直接进化到定远级别,也就是直接上钢面锻铁,哈维渗碳钢虽好,但一来钢板需要镍,杨丰还没镍矿,二来渗碳技术还是相当复杂的,这可不是随随便便能玩的。但钢面锻铁就简单得多了,而且防护性能并不差,就连君权级也都很大一部分是这个呢,至于三零五炮当然就没有必要了,这种级别威力还是有些严重过剩,而且射速还是坑爹的,所以新的铁甲舰搞个七寸炮就足够了,这东西关键是管子长度而不是口径,换上五十倍径就连七寸炮那也是超重巡洋舰级别的。
  他不用五十倍径,三十倍径就足够横扫二十年内了,话说他的六寸炮才十五倍径呢!
  正版阿姆斯特朗一百一十磅才十四点二倍呢!
  三十倍径二一七毫米,这样的舰炮已经是原版致远号的水平,至少二十年内欧洲各国的铁甲舰是挡不住这个的,话说他们能造出来的,无非就是锻铁和柚木三明治。这东西一千码距离连那些十四倍径的九吋炮都挡不住,何况他的三十倍径,英国人原本历史上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还依然靠那些十三十四倍径的舰炮维持他们的尊严呢!阿姆斯特朗直到一八八零年后才把他的六吋炮提高到三十点五倍径,如果不出意外,杨丰这款三十倍径的七寸炮可以用至少三十年。
  这就足够了。
  毕竟他以后也不能再老是自己动手了,单纯依靠大明目前技术,能造出这种级别的大炮,也得靠着海南岛的顶级铁矿石。
  神皇站在戚继光号甲板上……
  作为奖励他的凯旋以这艘战舰为座舰。
  他回头望着身后,辽阔的大海上一艘艘战舰巍峨如山,而每一艘战舰后面都拖着一个俘虏,十四艘明军主力舰,就这样拖着十四艘俘虏的英军战列舰,开始了他们的凯旋之旅。


第632章 新大清帝国
  两个月后,舟山。
  “将军阁下,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舟山租借地总督约翰斯顿向您投降!”
  庄士敦低头说道。
  就在说话的同时,他将自己的佩剑双手递到了曾韬面前,在他身后一名旗手挑着白旗,而在旗手后面总共不足两百英军官兵整齐列队,用复杂的目光看着曾韬身后。在这位大明海军提督的身后,一艘艘巨舰停泊定海军港,特拉法尔加号和圣乔治号的巍峨身影此刻如此刺目,尽管都进行了简单维修,但它们和另外十二艘三级舰上激战的痕迹依然清楚可见,而和它们一同驶来的那些大明战舰上同样如此,从这些伤痕可以看出双方战斗的激烈。
  但胜利者是明军。
  根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舟山英军面对这支舰队只能选择投降。
  “总督阁下,您的部下不多啊!”
  曾韬接过庄士敦的佩剑,看着他身后不无讥笑地说。
  “将军阁下,这里原本的确有两千驻军的,但这段时间我们与国内消息断绝,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士兵都选择了逃离舟山,至于他们去了哪里,鄙人也很想知道,如果贵军抓获了他们请务必通知我们,我们愿意以支付赔偿形势引渡他们然后维护军法。”
  庄士敦说道。
  “我会转告总参谋部的。”
  曾韬笑着说。
  当然,明军肯定不会抓到活着的英国人的,这些家伙如今都在清军里面当雇佣兵呢!就连道光那里都有好几个英国教官在训练新军。
  而且据说还训练了整整三万人。
  这种事情心照不宣就行,庄士敦也只是撇清关系,防止以后谈判时候杨丰以此来要挟要更多赔偿,甚至于要求英国政府召回这些人,现在说他们是逃兵就可以了,至于这些人的死活已经不关英国政府的事。实际上英国政府肯定还会派更多人去帮助清军抵御明军,明英不会战争了,英国政府就是真得掏赔款,也只能承认失败并恢复双方关系,但是以后这种间接的交锋只会加大力度而不会停止,道光已经成了英国在东方拖住杨丰的唯一棋子,这个大明皇帝成长得太快已经对英国构成实质威胁,他要是彻底解决了道光然后对印度下手怎么办?
  英国人必须全力扶持道光。
  虽然明军夺取新加坡,但并不能阻止英国通过缅甸为道光输血,更何况就算缅甸这条路断了,英国还可以通过茶马古道,还可以通过中亚……
  呃,这条线有点麻烦。
  大英帝国不久前同样在阿富汗遭遇一场耻辱性的惨败,他们俘虏了之前的阿富汗国王,然后扶持起一个傀儡并且驻扎了近两万英军,当然,里面包括大批英印军,但可惜这个傀儡很不受欢迎,导致阿富汗境内叛乱不断,最后驻阿英军不得不撤退,在撤退过程中遭遇阿富汗人的围殴,最终一万六千人全军覆没,其中完全由英国人组成的第四十四步兵团,只有一个上尉一个中士和七个士兵生还。
  包括那个傀儡也死了。
  现在英国政府不得不释放之前被俘的阿富汗国王以恢复和平。
  不过借道应该没问题。
  但英国人还得等道光把喀什葛尔那个苏丹解决了,这位苏丹的背后其实是俄国人,很显然俄国人想趁机把哈萨克搞到手,这时候俄国已经征服了小玉兹和中玉兹,但大玉兹也就是巴尔喀什湖以东仍旧属于清国,很显然如果那位苏丹能杀光天山地区所有清军,俄国就可以趁机和他瓜分天山南北了。
  当然,庄士敦并不知道,道光已经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了。
  “僧格林沁动作挺快啊!”
  就在受降现场不远处,戚继光号甲板上,杨神皇看着电报说道。
  这是锦衣卫驻长安情报站刚刚发回的电报,然后由锦衣卫总部转发给他这边,电报内容是清军在陕甘的剿匪情况,依靠着僧格林沁带到长安的一万多精锐骑兵,再加上那些英国教官训练的新军,道光摧枯拉朽般解决了陕甘境内的叛匪。
  或者说血洗。
  在南方战场上憋了一肚子怒火的僧格林沁,还有他手下那些蒙古和八旗精锐,完全把这股怒火倾泻到了那些叛军身上,基本上可以说就像当年他们老祖宗入关时候一样,所过之处血流成河。这些家伙尽管在南方被明军暴打,但却真正被捶打成了虎狼之师,后期都有冲过明军火力线战例的他们收拾一群冷兵器,最多有少量火绳枪和老掉牙火炮的叛军,那真得就跟碾压一样。再配合已经开始按照排队枪毙战术训练的八旗,还有那些士绅组织的团练,另外再加上鄂尔多斯等部蒙古骑兵,在轻松血洗了陕西境内叛军后,已经开始扫荡河西及河套一带,可以说道光正在依靠着僧格林沁彻底出一口这些年积攒的恶气……
  虽然他出气的对象不是杨丰。
  但这种时候,能有一个出气筒对他也是很好事,至少还能让惶惶不可终日的人心能够稳定一些。
  这一点很重要。
  道光正在用那些叛军的血重塑他的大清帝国。
  “神皇,总参谋部电报,鞑虏弃北京。”
  这时候一名侍从报告。
  “弃北京?”
  杨丰有些意外地说。
  “据报是没吃的了!”
  侍从说道。
  好吧,鬼子六小正太在北京真没有吃的了,实际上他和穆彰阿也从没有真正完全控制过北京,这座城市在道光大撤退后,就已经只剩下苟延残喘了,没有了漕运,北京周围各地纷纷被明军占领,甚至出北京城门就是明军骑兵的活动区,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就算想给他送吃的也运不进去,而且外城老百姓还经常搞事情,穆彰阿苦苦支撑了快一年后,终于粮食耗尽不得不弃城而逃。
  他们逃往宣化。
  毕竟那里好歹还有个居庸关。
  在北京没法坚持,明军就在通州呢,在北京还守个屁啊!
  不过他们在逃跑前,出于泄愤在城内放了把火,虽然很快明军就进城并且组织外城百姓救火,但皇宫还是被烧了不少,第八军统制特意为此而请罪。
  “烧了就烧了吧!”
  杨丰毫不在意地说道。
  “总参请示,第八军军部是否移驻北京?”
  侍从说道。
  “不用,马上就冬天了,运河断绝单靠陆路运不了多少东西,这个冬天北京一带百姓肯定缺粮,第八军军部继续驻天津,剩下运力向北京运粮救济百姓!”
  杨丰说道。
  随着穆彰阿和鬼子六逃跑,这时候京津算是彻底落入明军手中,而清军除了穆彰阿所部堵居庸关外,还有盛京将军所部关外八旗在山海关,不过原本应该南下的另外部分关外八旗已经加强到辽河一带,很显然他们也怕明军登陆牛庄或者盖州。直隶总督纳尔经额继续守保定,易水以北实际上也被放弃,白洋淀以东同样也被抛弃了,这时候纳尔经额能控制的只有保定向南一线,而山西绿营则固守天津关,龙门天关,紫荆关等一系列长城险隘,河北实际上变成了双方的一个缓冲区。
  不过明军也没兴趣向西进攻。
  第八军主力这时候已经沿着运河南下兵临黄河,南线第十军也攻克了徐州,并且正在北上,接下来这两个军将会师济宁,一举将运河以东切下来,然后慢慢消化掉,至于保定及以南各地还不在吞并的范围。
  而对于杨丰来说,他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就是南京。
  但不是打。
  他已经不需要以武力解决这个问题了。
  “让他们上来吧!”
  神皇看着码头上一群还顶着辫子的家伙,然后一脸威严地说道。
  这是舟山本地士绅。
  也包括大清驻舟山的外交人员。
  更直接点说,这时候江浙士绅派来和他谈判的代表,双方至今还在安庆和衢州两地玩僵持,不过江浙士绅已经没希望了,尤其是随着福建境内清军彻底肃清,江西湖南两省的土改结束,各处战场上明军一批批不断到达两地,这两个点上的明军总兵力已经突破了十万。
  这是十万清一色线膛枪,甚至还有管状弹仓速射步枪的明军。
  他们手中光大炮超过一千门。
  而且最低也是九斤榴弹炮,最重的是四十斤臼炮,这完全就是南北战争水平的,甚至南北战争的美军都不一定抵挡住他们,毕竟南北战争也分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也还有大量美军在玩春田M1842,甚至初期连春田M1816都有,达到明军这种装备水平至少得南北战争后期。
  这样的十万大军,而且还是十万身经百战,斗志昂扬的精锐,哪是江浙皖三省那些拿着滑膛燧发枪和少量贝克来复枪,纯粹就是为了领军饷混饭吃的团练能够抵挡。
  这一点那些士绅很清楚。
  “陛下,草民祖上也曾追随过鲁王。”
  一个老乡绅趴在甲板上陪着笑脸说道。
  “那又如何?”
  杨丰笑着说道。
  “难道能改变你们最终投靠鞑虏的事实吗?”
  紧接着他说道。
  “呃?”
  那老乡绅忧郁地闭嘴了。
  “你们都不要抱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我的原则很简单,所有有鞑虏官职或者举人以上功名的,放下武器主动投降的,可以保留部分财产,但是必须交出土地,而这个部分得视情况而定。比如高利贷肯定不能再让你们收了,最多按照银行利息收,比如家里奴仆肯定把卖身契还给人家,总之这个得按法律来,战败投降的,土地财产统统交出,除了保留一处房产居住外最多按照普通百姓标准分地自己养活自己,至于那些顽抗到底的统统抄家,该斩的斩,该全家流放南洋的全家流放南洋。你们只有这三条路可走。”
  杨丰说道。
  “陛下,圣朝还准丝绸贸易吗?”
  一个士绅战战兢兢地说。
  “国内自由销售,出口完全归国营丝绸公司,倒是茶叶可以自由销售,但是国营同样也有茶叶出口公司,瓷器可以自由销售,这个没有国营的,盐业完全国营,钢铁业完全国营,棉纺业完全私营,这些你们自己去广州的计委咨询就行。”
  杨丰说道。
  丝绸出口是暴利,当然要控制在自己手中,茶叶主要是担心有人跑到殖民地去种植,这时候英国人已经在锡兰种植了,他要是完全垄断肯定有那些奸商跑去找英国人勾搭。瓷器是没必要,中国瓷器技术是一七一二年被传教士殷弘绪窃取,这个家伙同样还窃取了牛痘技术,这时候欧洲同样大量烧制瓷器,当然,以精美而论还是中国瓷器受追捧。但随随便便拿个瓷碗就能让欧洲人尖叫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时候的中国瓷器更多要靠艺术价值,很显然这个行业垄断是没有出路的,盐业必须垄断,钢铁业之所以垄断是怕炼钢炉外传,毕竟贝塞麦是十年后搞出转炉的。
  这边多保密一天也好啊!
  至于以后肯定也还是要放开的。
  为了避免技术流传,干脆先禁止国内炼钢,反正他目前的钢铁产能足够,不需要借助民间力量。
  棉纺业完全放开。
  这个不适合垄断,相反还要鼓励私营以扩大产能,这个时代还有很多老百姓穿不起衣服的,必须借助自由经济的力量全力扩大棉纺业,以此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至于棉花的缺口可以用鼓励到边疆开荒的形式来扩大产量,分地只适合于内地,要是到东北,到西北,甚至到殖民地还分地就扯淡了,这些地方需要的是鼓励种植园,以边疆和殖民地种植园来支撑内地以均田为基础的工业化,至于工人问题,一个工农业剪刀差就轻松解决了。
  说到底纯计划经济肯定不行,这条路已经被很多人走过了,但纯自由经济也不行,这条路同样也被一次次经济危机证实了。
  既然这样就一半一半吧!
  但即便是这样,他面前也依旧是一片哭声。
  “哭什么哭?你们离了那几亩地就活不下去了吗?都赶下去,传令舰队起航,朕要去南京祭孝陵!”
  杨丰喝道。
  两旁锦衣卫上前,拖着这些痛哭他们时代落幕的士绅们,然后直接拖到码头上,就在同时一艘艘战舰的汽笛鸣响,缓缓驶离定海军港……


第633章 清宫
  吴淞炮台。
  “开炮,你们这些狗贼,还不快开炮!”
  江南提督尤渤咆哮着。
  他面前那些绿营军官和士兵,还有协防的团练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但却没有动手的,尽管他们面前这座重建的炮台上数以百计的大炮,都在对准了前方江面,甚至这里面不乏新式的仿英制六十八磅岸防巨炮,这种可以将炮弹打出五里的巨炮就指向江面的航道,而且里面都装填好了弹药,但却……
  但却没有人点火。
  所有军官和士兵都没动。
  任凭尤提督在那里咆哮,甚至以忠义勉励,还有干脆苦苦哀求,哀求他们为咱大清打一炮吧!但所有人却依旧木然地站在那里,甚至就连督战的江苏巡抚孙善宝,苏松太道宫慕久也都在面面相觑。
  而在他们前方江面上,一艘艘明军蒸汽战舰拖着风帆战舰,缓缓逆流而上驶近吴淞口,那些巍峨如山的风帆战列舰上,还带着战斗的痕迹,而那些在明军士兵监押下,列队站在甲板上的英军士兵,则以一种羞耻的方式展示它们的身份……
  “特拉法尔加号,圣乔治号,布伦海姆号,梅德韦号,阿金库尔号,罗素号,国防号,皮特号,后面还有什么?彭布罗克号?印度河号?大英帝国的威严在东方荡然无存,无敌的舰队带着耻辱的标记,航行在东方的大河上,皇家海军两百年来最惨重的失败,托起了一个帝国的崛起,日月的光辉照耀着世界,而我们却在这里狂妄地试图用大炮向他们射击!”
  一名英国教官举着望远镜黯然地喃喃自语。
  “穆瑞先生,您在说什么?”
  他身旁的宫慕久低声问道。
  “道台阁下,我在说。”
  穆瑞顿了一下,然后以更低的声音说道:“投降吧,我以朋友的身份劝告您,你们没有希望了,不会再有皇家海军的舰队到达了,大明与英国的战争结束了。”
  宫慕久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就在这时候,尤渤已经怒不可遏地扑向一门六十八磅岸防炮,这位甘肃籍的江南提督,一把夺过炮手的点火杆,将这个明显对大清不够忠心的家伙一脚踢开,带着他对咱大清对皇上的一腔忠诚,毫不犹豫地把火绳杵向点火孔……
  “砰!”
  一声枪响。
  尤渤一下子扑倒在大炮上,他带着后背涌出的鲜血回过头,难以置信地看着身后的孙巡抚,原本历史上懿贵妃跟前红人孙毓汶他大伯,手中正拿着一支冒烟的短枪。
  “为,为什么?”
  尤渤恍如马景涛般悲愤地咆哮着。
  “砰!”
  回答他的又是一声枪响。
  只不过这次开火的换成宫道台了。
  子弹正中尤渤脑袋,这位大清最后一任江南提督的脑袋血肉飞溅,死尸在数千名部下,甚至包括那些亲兵的注视中,从大炮上缓缓滑落。整个炮台上一片寂静,所有人木然地看着他的死尸抽搐,孙善宝和宫慕久这对东平籍同乡,带着一丝苦笑互相看了看,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