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粉碎机-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能打下辽阳,但伤亡数字将是他承受不了的,毕竟他现在手上的兵力还不多,三岔河大战伤亡上万就已经让他很肉疼了,如果再为了打辽阳死伤几万他的嫡系可就打光了。
“围!”
他恶狠狠地说道。
“传旨各军,在辽阳外围筑营!”
紧接着他说道。
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如今明军不怕和清军野战,同样清军也不敢出城,那么就跟当初在广宁一样,把这里彻底包围,然后进行旷日持久的围困,在冬季到来前他不需要担心物资的运输问题,畅通的水路可以保证前线所有的消耗。
至于围困到冬天……
那时候再说。
“陛下,有些反正的百姓请求在军前效力。”
就在曹友义去传令各军扎营的时候,梁诚向杨丰禀报。
“带他们过来!”
杨丰说道。
很快梁诚便带了数十名头上割了辫子的老百姓过来,这些人都是青壮年,有不少一看就是上过战场的,看到他之后都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你们谁是包衣?”
杨丰语气严厉地问。
其中有十几个互相看了,赶紧趴下请罪。
“你们很老实,朕对待包衣的处理你们可心服?不要口是心非,那对你们没好处。”
杨丰说道。
“回万岁,奴才都心服,奴才等之前跟着鞑子多次与朝廷大军为敌,也曾经杀害过王师,万岁能开恩饶过奴才性命已是感激涕零,又岂敢不满,且做万岁爷的奴才是小的无上光彩的,奴才宁愿以后世世代代给万岁做奴才。”
其中一个包衣说道。
“你叫什么?”
杨丰问道。
“奴才姓金,贱名金福,是逆贼金玉和族人,金逆降鞑之后被裹胁着也降鞑,后来因为战场上不敢和王师为敌被降罪入了奴籍为正黄旗包衣,陛下大军光复辽东,鞑子惶恐大乱,奴才就带着家人趁机逃了出来,又以此前与王师为敌过,为求赎罪特意前来希望军前效力。”
那包衣说道。
“你倒是个聪明人,那朕就给你这个机会,这附近像你们一样藏匿的百姓还有多少?”
杨丰说道。
“回万岁,多得是,自陛下对盖州反正百姓的处置传开后,像奴才这样身陷鞑子的汉人百姓都开始跑了,鞑子如今也害怕我们留在城里会出事,所以也都往外撵,甚至还有被杀了的,可怜那些百姓被他们撵出来时候一粒粮食也不给,如今很多都饿得奄奄待毙了。”
金福说道。
实际上这才是他们出来的原因,清军赶他们出来一是为了避免像盖州一样,二也是为了节约城里本来就不多的粮食。
“把他们都找来,朕给他们报仇的机会。”
杨丰说道。
这就足以解决他兵力不足的问题了,发动包衣和奴隶们向鞑子讨还血债,这种事情可是喜闻乐见的,这些人熟悉情况,虽然让他们当炮灰不太合适,但如果让他们参与围城,想来他们还是会很乐意的。包括他们的家人也可以在周围屯田,到时候给他们家家户户发土豆和玉米种子,让他们以辽阳为中心,在这周围建立一圈坞堡,反正周围本来就有不少被清军弃守的城堡,然后他们配合明军,牢牢锁住城里的旗人。
今年饿不死,明年他们也一定会饿死的。
只要他们没法出城,只要他们没法获得粮食补给,到最后就只能像广宁守军一样吃人,总之明军是不用和他们拼命,他们都是必死的人了,用这种方式消耗掉岂不是更好。想想一群八旗大爷们,被他们当年的包衣和阿哈尼堪困在城里,人家在外面种田打鱼逍遥快活,他们却只能在城里吃自己亲人,然后一边吃一边骂这些人背叛他们,这种场面就很值得开心了。
而这些人同样乐意,辽阳附近有的是土地可以种田,他们在外面吃得饱饱的,然后闲暇趴在城墙上看当年的主子们饿得奄奄一息……
他们会很快乐的。
“还有,传旨,在辽阳城外再筑一道土墙,把整个辽阳全都圈在里面,然后在正对着各处城门的位置,全部架上大炮,只要有鞑子敢出城就轰,人手不够就去盖州,去辽西招人,总之必须以最快速度把这圈土墙堆起来,周围山上也驻军,防止山中的鞑子出来袭击,对了,还有,所有来辽阳的人,一人发一袋子玉米种子,就是宁远一带种的那种亩产超过千斤的。”
杨丰对梁诚说道。
“陛下,那沈阳怎么办?还打吗?”
梁诚小心翼翼地问。
“打,当然要打,只不过要换一种方式来打了!”
杨丰说道。
沈阳啊,这可是咱大清国的都城,既然是都城,当然得有一个符合它身份的打法了,虽说现在的沈阳城其实在辽阳面前只能算个小弟弟,大铜钱的外圈是康麻子修的,这时候的盛京只是大铜钱的方孔,也就是当年的沈阳中卫城,然后黄台吉又改建了一下把四门变成八门,但城墙范围并没怎么改变,实际周长还是维持在原来沈阳中卫城的九里,和二十四里的辽阳相比大小自然很明白了。
这座城市得皇上亲自动手。
很快皇上的圣旨就通过那些前来投效的包衣和奴隶们在周围传播开,那些被赶出城或者自己逃出来,正在周围忍饥挨饿的老百姓立刻源源不断赶来,在经过了必要的甄别后,紧接着就被安置在辽阳周围,由明军来为他们提供食物,然后皇上再调来一批土豆和玉米种子发给他们,由这些人在辽阳周围屯田。
与此同时由明军负责警戒城内守军,部分被抽调出来的民夫开始在辽阳外围筑墙。
也不用太高。
有个四五米土堤就足够,类似满清禁海时候搞得那种,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望台,在正对城门处直接堆起炮台,大炮怼门架设起来,在一个包衣建议下,未来还准备在太子河上阻水,把河水逼到这个区域,彻底把辽阳城变成水城。
可不要小看这些笨办法,在冷兵器时代,这通常都是最有效的攻城手段。
而且工程量也不大。
辽阳城两面半是山,山区不用筑墙,实际上需要筑墙的只有一面半而已,而且也不是说筑造真正意义上的城墙,就是一道普通土堤,能撑过今年的雨水期就行了,一想到这东西搞出来,那些旗人大爷们被困在里面忍饥挨饿的场景,那些包衣和奴隶们就充满干劲儿,甚至连女人和小孩都跑来帮忙了,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也是很壮观!
然而辽阳城里的清军却没有任何反应。
事实上这是他们欢迎的。
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挡明军,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阻挡住了,毕竟明军没有越过他们去攻打沈阳,至于以后……
以后再说吧!
城里储备着足够吃一年的粮食呢!
第105章 沈阳
沈阳。
“明军来了!”
伴着天佑门上一声撕心裂肺地尖叫,沈阳的旗人们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然后整个沈阳一片混乱。
谁说不能越辽阳攻沈阳的?
伟大的昏君,大明崇祯皇帝陛下就敢这么干!
越辽阳攻沈阳最大问题无非就是辽阳守军会抄后路,但辽阳守军被明军和超过十万包衣和奴隶困在城里呢,想出来也没那能力,还有就是后勤不够畅通而已,但明军运输船能把物资通过太子河运到辽阳,当然也能把物资沿浑河运到沈阳,更何况辽南刚刚获得了皇田和仙种的前包衣和奴隶,再加上从山东返回故土的前辽民们,这时候早已经把这一带变成了杨丰最牢固的控制区,翻身把歌唱的汉人们就是他坚定的后方。
既然如此,他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明军和反正的包衣还有奴隶们快快乐乐圈辽阳,然后大炮怼门没事射纵火弹的时候,杨丰亲自率领着包括荡寇旅,锦衣卫铁骑,三千明军骑兵,一万西班牙方阵化步兵在内,总计一万八千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到了浑河南岸,依靠随行的水师战船在瑷鸡堡码头架浮桥渡河,然后直取沈阳城。
呃,这其实没什么难度。
在太子河上架浮桥绕开辽阳再到瑷鸡堡码头,也不过骑兵跑快点一上午路程,步兵赶得紧点同样一天就到了,他那十二面龙旗往外一摆,沿途直接兵不血刃。
实际上沿途也没兵了。
三岔河大战也就推翻了一切在野外阻击明军的可能。
济尔哈朗手下也没有能野战的军队了,他早就把所有旗人要么送往老家,要么收缩进沈阳和辽阳两城,就连辽阳北边的东京城都放弃,所有那些小的堡垒统统丢掉,这种小堡垒挡不住几下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轰击,指望拿它们迟滞明军根本不可能,反而白白分散兵力让杨丰堆京观,同样救援的话,就他现在手中那三万老弱病残也不可能在野外敌住杨丰的虎狼之师,他目前的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全力死守辽阳和沈阳等待冀东多尔衮的反攻。
外围据点不要也罢!
最终结果就是杨丰一路畅通无阻,轻松怼到了沈阳城外。
整个沈阳城内恍如世界末日降临,所有旗人男丁,上至七八十岁下至十二三,总之所有能拿动武器的男人,全都在所属旗籍军官催促下涌出来,冲上城墙准备为保卫咱大清的都城而浴血奋战,尽管他们中间实际上绝对多数都是老弱病残,真正在青壮年加起来连五千都不到。
八旗总共就那么点人。
这一年多连杨丰带李自成两家轮番上阵,青壮年被祸害去了足足一半,剩下一半里面绝大多数都在关内,而留在关外的八旗军里面以前还有些包衣可用,如今包衣也不敢用了,那济尔哈朗可不想重演盖州的悲剧,除了一些能保证忠诚的,突击抬籍为正身旗人一起为大清尽忠外,剩下的连所有阿哈尼堪都一起赶出去节约粮食了。
此时沈阳的旗人数量甚至不如辽阳。
这座城市目前总共有三万守军,包括老弱病残,另外还有四万身强体壮的女营……
呃,妇女能顶半边天!
济尔哈朗同志在这个时代能明白这一点也难能可贵了。
他们和她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支撑到多尔衮攻破冀东甚至山海关逼迫杨丰撤军回援,他们不是没想过放弃沈阳,可这东西放弃的话,就别指望再重新夺回来了,当年他们有野猪皮率领的虎狼之师,但现在他们有什么?
四万女兵?
可以说撤出沈阳和辽阳,大清就永远没了回来的机会,他们的成功本来就是一系列偶然,这样的好事不会有第二遍,最后只能像老祖宗一样,继续在苦寒的山林中当野人,而且还得看明军会不会答应的,近四十年两代人血战换来的一切全部丢掉,济尔哈朗很清楚,无论如何自己不能走,可以说死也要死在这沈阳,死守还有一线希望,放弃就永远没有任何希望了,和回到过去相比,他宁可战死在沈阳。
最终的结果就是……
哪怕让女人上战场,也必须守住这沈阳城。
这是命运的决战。
现在到时候了。
虽然对杨丰围辽阳而攻沈阳的战略有些意外,但也没什么大不了,左右都要面对这一天,沈阳城内包括四万女兵和两万五千老弱病残,五千青壮年在内,总计七万守军就这样迎来了他们命运的决战,所有旗人无论男女全都默默地拿起武器冲上城墙,看着远处那一队队不断拉近着距离的明军。
看着那醒目的十二面龙旗。
“小福临,爷爷来看你了,快出来陪爷爷玩呀,你的小媳妇还在爷爷家等你呢,爷爷可教了她很多好玩的东西,她现在就连吹箫都会了!”
那十二面龙旗下,列队整齐耀武扬威的明军前方,杨皇帝控制住胯下战马,肩扛他那把巨大的陌刀跃马而立,大声冲着城墙上喊道。
然后所有明军齐声高喊。
就在同时两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被缓缓推出来,水缸一样粗的炮口指向沈阳。
“大玉儿,伯伯来了,快来让伯伯看看,你看伯伯给你带来了多少壮小伙子,他们可比多尔衮强多了!”
杨皇帝接着吼道。
然后明军一片哄笑,各种问候大玉儿姐姐的粗鄙语言不断涌出,虽然身为皇上如此……
呃,皇上也没说什么呀!
他不就是说教会了孟古青吹箫嘛!那孟古青不但会吹箫还会抚琴呢,杨丰离开山海关时候正在坤兴公主亲自教导下和朱薇一起,向淑女路线大步前进,估计等他回去就连下棋都会了。
虽然距离很远,但一万多人齐声高喊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估计城墙上的守军听见了,哪怕听不见,明军敢跑到这样近的距离列阵,那也完全可以说是挑衅,城墙上那些对狗皇帝和他手下暴军充满民族仇恨的八旗健儿,又岂能容他们继续猖狂。紧接着就看见沈阳城西南角楼上几点火光闪耀,六枚炮弹呼啸而至,但只有一枚打在明军的阵型内,带着飞溅泥土跳起的实心炮弹打倒了五名士兵,然后很快就被拖到后面了。
“给大玉儿个粗壮的。”
杨丰说道。
那两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后面炮手把火绳杵进点火孔,仿佛两头狂暴的恶龙般,恐怖的膛口焰瞬间喷出,两枚直径半米的开花弹带着木管引信内火药不断喷出的火星,瞬间飞越一千米的距离。其中一枚如有神助般撞进了那座角楼,紧接着就化作一个壮观的火团,连同角楼炮位上被引燃的火药,整个将这座角楼变成了一朵璀璨的焰火,六门大炮连同上面的角楼瞬间在焰火中变成无数碎片。
而另一枚炮弹则越过了城墙飞进城内,最终它撞在了兵部衙门,然后把兵部衙门直接炸飞了半边。
“唉,大清危矣!”
那地主家大宅子门前,奉召进宫的大学士宁完我,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不胜唏嘘地说道。
“狗东西,你是不是也盼着那狗皇帝打进来。”
然后他身后传来一声怒骂,紧接着一只大脚就踹他屁股上,宁完我向前踉跄一步,一下子扑倒在地,那脸正好压向了一摊狗屎上,他奋力想撑住身子,但终究是体格弱了,那脸精准无比地压在了狗屎上。好在他也算是个人物,面不改色地带着一脸狗屎爬起来一边擦,一边大义凛然地对身后踹他的赫舍里·希福说道:“希福大人,宁完我对大清忠心可昭日月!”
“叔父,以宁学士的身份又岂敢背叛我大清!”
索尼拉住希福不无深意地说道。
希福冷笑一声,跟着他侄子进宫了。
他们身后擦着脸上狗屎的宁完我微微叹了口气,听着城外隐约传来的炮声,苦笑着摇了摇头也进去了,就在他踏进宫门的一刻,身后所有旗人都在用惊恐地目光仰望头顶,在他们头顶的天空中,数十道比刚才略小的火光呼啸着坠落。
“继续开火!”
杨丰满意地看着沈阳城内不断升起的硝烟说道。
他身后列阵的明军已经开始后退,而在明军后方,炮口指向天空的三十门臼炮,正在喷出第二轮火焰,拖着火光小尾巴的三十枚炮弹急速升起,然后又急速向着沈阳城坠落。而那两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旁边,炮兵正在忙着以最快速度完成装填,这一次杨丰总共带来了一百枚巨型开花弹,这两门大炮必须在天黑前把所有炮弹全打进沈阳。
实际上明军总共才铸造了不足三百枚这种炮弹,杨丰带来辽东的只有一半,他就是要在今天全部打出去。
以最狂暴方式,宣告他沈阳之战的揭幕。
至于天黑后……
另外一场噩梦会降临到沈阳十几万旗人头上的。
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第二次发出怒吼的时候,皇帝陛下调转马头返回了后方,而就在同时大批明军士兵携带着木料上前开始忙碌起来。
第106章 祭天
“这狗皇帝是要干什么?”
豪格趴在城墙上,看着远处纠结地说道。
此时已经入夜,在远处一片篝火映照下,矗立着一座木制的高台,高度至少三丈,大概有一丈见方,全都是用粗大的原木制成,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攻城塔楼,这是明军忙碌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成果,此时几乎所有明军都肃立在高台后,一些将领甚至穿上了一种奇怪的官服,头上戴着奇怪的帽子,一个个肃立在各自的旗帜下静静等待。
“郑王来了没有!”
豪格问身旁刚刚赶到的宁完我。
一心向他爹看齐的肃亲王,就像他爹倚重范文程一样,对宁大学士一直颇为看重,包括老宁的重新启用也是他所坚持,原本后者已经被冷落多年。
“回王爷,摄政王还没来!”
宁完我毕恭毕敬地说。
“这些老东西,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豪格恨恨地说。
他是满清王公里面的主逃派首领,也就是主张放弃沈阳,撤退到赫图阿拉,依靠山区固守,并且依靠长白山区重整旗鼓,目前这种情况下死守沈阳只能寄希望于多尔衮,但多尔衮在冀东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谁能保证他不会再失败一次?他败了可以再退回北京,但沈阳和辽阳两城十几万旗人可就死定了,豪格还不想这么早就去见太祖太宗。
他这一派支持者主要是年轻一代,尤其是之前在皇位问题上就倾向于他的索尼等少壮派。
这一派首领原本是鳌拜,此外还有悍将图赖,当初就是他们以武力威胁,甚至摆出不惜和两白旗火并的态度,才阻止多尔衮称帝企图,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以同样是皇太极儿子的福临继位,现在鳌拜战死,索尼成了少壮派首领。他们都仗着年轻有本钱,更愿意缩回山林等待那些小孩都成长起来,最多十数年就能重整旗鼓,反正只要进了老林子,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明军没有能力进入山区追杀他们。
说到底就是他们还没活够。
但老一辈不干。
无论代善还是济尔哈朗都不同意,他们这些当年跟着野猪皮厮杀出来的老将,都不想再回到山里受苦了,他们宁死也要死在这沈阳城,宁死也要为大清争取最后一点希望,不但他们不走,包括所有王公大臣全都不准走,只是把各家的小孩,都送到了赫图阿拉去,但能拿起武器的男人全都必须在这里死守沈阳,非到万不得已,顺治和大玉儿也不能走。
刚刚在皇宫双方又大吵了一顿,豪格还是没争过他们,不得不放弃了一切幻想。
“肃王快看!”
就在这时候,突然间索尼喊道。
豪格急忙转过头举起千里镜。
然后就看见远处的明军将领和士兵突然向两旁分开,以木台为中心线让出道路,接着全部跪倒在地,与此同时早就等待的十几面巨大战鼓同时敲响,山呼万岁的声音如海啸般传来,紧接着十二面龙旗前导,一辆巨大的马车出现,马车上是一顶黄罗伞盖出现,黄罗伞盖下那狗皇帝穿一套特殊的礼服,头顶带着旒冕,在两旁明军叩拜中随着马车的行驶缓缓上前。
“那狗皇帝在搞什么?”
他把千里镜递给宁完我说道。
“十二旒冕,十二章衮服,大臣也全是祭服,他这是要祭天!”
宁完我举着千里镜愕然说道。
“祭天?”
豪格和索尼同时惊叫道。
是的,祭天。
紧接着就有司事人员上前在祭坛上摆放各种东西,同时在唱礼声中,杨丰顺着那祭坛旁边的台阶缓缓上前,不知道为什么他身后还跟着八名士兵,费力地抬着一个巨大的盾牌状物走上台竖在一旁,当然,杨丰是不会管这个的,在近两万明军的叩拜中,在战鼓声中,他穿戴着作为皇帝大礼服的衮冕,在司事的唱礼声中缓缓走上了祭坛。
此时祭坛上已经摆放好供桌和各种神位,因为条件限制各种因陋就简就难免了,毕竟这也不是北京城,这也不是大祭。
然后在唱礼声中,开始迎天帝及众神,祭玉帛,进俎,初献等礼仪,在祭坛下面还有两组分文武的舞士做相应舞蹈,接着开始选读祭文,原本这是由官员来读的,但这一次换成了杨丰自己来读,他站在摆放天帝及众神神位的供桌前,捧着一份祝板开始宣读,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声音格外洪亮,甚至就连一千多米外的沈阳城内都能听到。
“……大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天祸中华,贼星降世,建奴塔失之子野猪皮,不思我皇明累世恩德,与一众逆党作乱,数十年间于辽东之地杀戮百万,以良善之民为奴隶,使繁华之地为鬼蜮,值天灾不断,国家多事,遂得以逞其凶志,及其孽种黄台吉,福临子孙相继,趁我大明流寇作乱之际妄窥神器,更有其子多尔衮率众进犯中原窃据北京,今由检仰天地之威,赖臣民之力,得以光复辽东,一扫腥膻,瑾择吉日,登坛告祭,惟神飨祚大明,永绥历服……”
“开火,轰死那狗皇帝!”
沈阳城墙上豪格毫不犹豫地吼道。
“肃王不可,他是在祭天地,打他那就是冒犯天地之威,其他何时都能打,惟此时万万不能打!”
宁完我抓住他惊恐地说。
“打,不趁此时要他狗命更待何时!”
豪格甩开他吼道。
此时的那狗皇帝的确就如靶子般,这样的好机会可是很难找。
“开火!”
索尼犹豫了一下紧跟着吼道。
“不能打!”
宁完我撕心裂肺地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