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看来,什么大炮之类的只是反李贞联盟的夸大之辞罢了。尤其是反李贞联盟在他面前放了几门大炮之后,虽然大炮的响声的确让巴法瓦尔曼震惊,但等他看到大炮的威力后,就不再放在心上了。
这大炮的威力的确有点大,但波及范围也不过最多一两丈罢了,除非这样的大炮有成千上万门,否则想要威胁到自己的四十万大军还远远做不到。唐军有成千上万门大炮吗?当然是有的,但少年军这边的大炮却没有这么多啊——神机营一共也不过才五千人罢了,这五千人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炮手,还有枪兵和掷弹手等等,虽然他们也都接受过大炮的训练,但按照一门大炮需要五个炮手来操纵的话,就算五千人全上也不过才能操纵一千门罢了。
看起来数目挺多,但问题是所有人都去操纵大炮了,那谁来搬运弹药?谁来警戒防卫?……
这些都是需要人的。
实际上神机营中一共也不过三百门大炮罢了,不过这些大炮大部分都是口径一百毫米以上的,甚至还有十来门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重炮。
按说以南洋的地形,是不适合使用重炮的,因为南洋多雨,空气潮湿,地面也是泥泞不堪,丛林山脉遍布,根本不利于重炮的行进。而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质量是相当惊人的,一般都在五吨之上,这么重的重量放在南洋这种地形,只怕还没走两步就要陷入地里了,五吨重的大炮陷入土中,光靠人力可很难弄出来的,就算弄出来,过不了几步还会陷入土中……这会严重掷拖少年军的行军速度。
事实上李贞在来南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带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就是考虑到重炮在南洋施展不开威力,干脆就放弃了。这批重炮是李贞委托侯君集带来的,因为到了实际地方,李贞才发现,南洋这里的地形虽然不好,但这里可是有一样相当适合作为拖拽工具的牲口——大象,有了大象,就完全不怕大炮的重量了,大不了将重炮拆开让大象分别运输就是了。
所以在得知这一情况口,李贞便紧急传信大唐,让侯君集顺便给捎来了十五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以及一部分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
如果巴法瓦尔曼在见识到李贞麾下有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的威力的话,说不定……不,是一定会提高警惕的,但现在他却对儒家的警告却视若罔闻,虽然已经注意到大炮的威力了,但并没有多放在心上。
至于原因嘛……
额,主要是因为儒家弄来的大炮太小了,数量也太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唐的军工的监督可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大炮,每一门出厂的时候都有独特的编号,想要私自贩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连报废都要经过多次检验才行,想要大量获得根本不可能。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百五十毫米大炮
第二百八十二章一百五十毫米大炮
实际上如今民间的大炮获取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由民间匠人执行打造,但这种私铸的火炮极不靠谱,危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就会炸膛,每一次开炮都是在拿炮兵的命在赌博。但因为官方铸造大炮管理太严格,基本不可能流出外界,所以私铸大炮依旧是如今民间大炮的主流,就这也时刻面临着被查获的风险,私铸大炮依旧是供不应求。
第二种方法就是遗失的军械了,既然是打仗,那就难免军械遗失,于是就有一部分人在这件事上作文章。每次打仗都故意遗失一部分军火,等战后再去收回私自贩卖以谋取暴利。不过军中对这件事查的很严,一旦被发现,绝对就是宁杀错不放过。迄今为止,用这种方法遗失的大炮一共差不多有二十门左右,但因此被杀或被牵累的人却超过了两千人,在如此严厉的打击下,此类事情已经渐渐杜绝。
第三种则和显微镜一样,那就是买通兵工厂的中层,里应外合和兵工厂偷出配件,通过攒配件从而组装出大炮来。这种方法是最靠谱的,虽然这样的速度慢一点,但却是最不容易被人所察觉的——毕竟那么大的兵工厂,偶尔遗失一两个配件太常见了,谁也不会过度追究的。
然而这个方法也不是没有缺陷,那就是一般经过这种形式流出的配件一般都是小型火炮的配件——毕竟火炮的个头越大,也就意味着配件的体积就会更大,而更大的配件就意味着更大的暴露可能,兵工厂的这些老鼠们虽然贪财,但论谨慎程度却是比兵工厂的驻守军队都要强的多的。
这也造成了通过这种方式流传出来的火炮一般都是小型火炮,最多的就是五十毫米和七十五毫米火炮两种,至于超过一百毫米的,根本连碰都没人敢碰。
也正因为这个,儒家拉到巴法瓦尔曼面前的气势只是一门七十五毫米的大炮罢了,七十五毫米的大炮威力虽然强,但想要强过四十万大军,那必须得拥有足够的数量,可是李贞有多少人?
所以尽管儒家告诉巴法瓦尔曼,七十五毫米只是威力最小的火炮,李贞军营之中还有威力更强的大炮,但他根本就毫不在意。他毕竟是一代枭雄,枭雄的性格在赋予了他强大的意志的同时,也给了他另一种负面性格,那就是——自负,或者说是刚愎自用。
这是他强大的意志力带来的副作用,想要让他相信事情的真相,那就必须让他亲眼见到。否则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在没有见识到重型火炮的威力之前,他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世上会有这么可怕的武器的……
在他想来,七十五毫米的火炮波及范围最多也不过三丈左右,那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口径也就比七十五毫米的火炮大了一倍,那相应的火力最多也就大一倍罢了,虽然猛烈了一倍,但对于自己四十万大军依旧没有用处。
通过这些就知道,巴法瓦尔曼的数学明显不好,他不知道有一种倍数增长方式叫做几何倍数增长,一百五十毫米比七十五毫米的确只大了一倍,但威力却是天差地远啊。七十五毫米的炮弹只能波及到三丈方圆,但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一炮下去,方圆十丈绝对是寸草无生,离得近了就算没有被弹片和冲击波的伤害,但光是震动就能把人活活震死。三十丈之内别想有能站着的人,威力完全不是区区七十五毫米的火炮能媲美的。
这也就是李贞没有失去理智的将那几门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拉来的话,那威力将会更加的丧心病狂,三十丈内别想有活着的人了,直接杀伤效果高达百丈,尤其是在面对密集阵型的时候,一炮下去就是好几百条人命……
可惜啊,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对后勤压力太大了,光是炮弹就有好几百公斤,这怎么运输?
而且还不光光是运输的问题,这么巨大的炮弹,发射时候的产生的冲击波就能震死周围的所有炮兵,还有强大的后坐力,根本就不是陆军能解决的——其实这是一门专门为海军准备的大炮,只可惜这个研究有点太超前了,现在大唐还没有制造出能够承载这个等级巨炮的战舰出来,兵工厂也只能试着造出了几门用以试验,然后将图纸封存,以待将来。
不过虽然没有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但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就够了,少年军中可是有好十几门呢,十几门一百五十毫米毫米的重炮,如果进行集火覆盖射击的话,其威力可比二百五十毫米重炮的威力还要强上好几倍呢,射速也比二百五十毫米大炮要强上不少,总之并不比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差。
只可惜,少年军军营之中有一百五十毫米巨炮这件事别说是巴法瓦尔曼了,就连反李贞联盟都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少年军中有一些一百二十毫米的重炮罢了,因此只是郑重的告诫了巴法瓦尔曼几次让他小心而已,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多放在心上。至于一百五十毫米的,他们是丝毫也不知情,否则就不只是告诫巴法瓦尔曼,而是倾尽全力阻止这场战争了。
这虽然看起来挺可笑的,毕竟战争的胜负并不可能由武器来决定,但一样先进的武器绝对能影响战争的平衡,尤其是战略性武器——而毫无疑问,在这个时期,一百五十毫米重炮,绝对是战略性武器之一。
虽然有一百五十毫米重炮的火力压制,李贞也未必就能赢下这场战争,但李贞可从来就没有打算将重炮拿来当做压制火力使用啊,他之所以拜托侯君集给自己捎来十五门大炮,那是因为他在研究同路城附近地图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尤其在看到范雪宜宫中一件秘报之后,李贞的兴趣就更大了,迅速的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
如果战争真的能按照他的计划来进行的话,那别说是四十万真腊大军了,就算再来四十万,李贞也能将其全部吃下……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军分离
第二百八十三章大军分离
言归正传,在听到洛天远竟然认为想要消灭李贞那不足一半的少年军残兵败将,真腊至少需要付出十万以上的牺牲时,顿时就有人不乐意了。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当时就站出来,不屑道:“哼,你们唐人就是胆小,区区一万多残兵败将,我们竟然要牺牲十万人?洛天远你未免太高看那个李贞了吧?大王,你给我五万大军,如果不能解决掉李贞,我宁愿提头来见。”
巴法瓦尔曼皱眉摇头道:“无谓的牺牲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吧,李贞不是好惹的,能在巷战优势中和我们的人打成一比二,少年军的战斗力的确不容小觑。反正现在李贞已经没有了退路,我们就算慢慢的平推过去也能弄死他,何况我们还有杀手锏没有用呢。”
“大王英明。”洛天远见状颔首微笑道:“其实我们也是这个意思,根据我们的情报,少年军虽然被我们截断了退路,但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人人爆发死志,战意大大增加。我们中原有个典故,叫做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想来大王应该是知道的。”
巴法瓦尔曼接过话头:“这个我当然知道,这一战的名称叫做巨鹿之战对吧?说的是当年项羽与秦军主力决战,在渡过漳河后烧毁了来时的木桥,凿沉了渡河的船,摔碎了吃饭的锅,彻底断绝了自己的退路。士兵们在知道自己没有了退路,要么生要么死,最终爆发出冲天的战意,连续九次冲锋,最终将秦军冲垮,以数万之众击溃了四十万秦军,完成了最经典的一次以少胜多之战。”
“大王果然博学,学生佩服。”洛天远先是夸赞了巴法瓦尔曼一声,然后才道:“既然大王知道这一战,按不防仔细想想,现在的环境和当年的巨鹿之战何其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当时项羽是故意断了自己的退路,而现在却是我们将李贞逼入了绝境之中。不过不论过程如何,经过这种情况,少年军的战斗意志一定会大爆发,这时候的他们绝对是不好惹的。
在这等情况下,我们最好的方法其实是以逸待劳,徐徐图之。少年军只有不到一万五千残兵,现在固然战意冲天,但战意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削弱的,如果我们能只围不打,将少年军围困个十天半个月的,届时就算我们不主动攻击,少年军自己也会不攻自溃的。
当然了,我们知道大王肯定不可能等那么长时间,而且需要短时间击溃李贞。
这时候就必须要一战而决胜之,而象骑兵就是最好的开路先锋,甚至不用我们出手,只要象骑兵来回多冲几次,少年军就会自己溃败的。”
巴法瓦尔曼一脸叹服道:“有时候真是羡慕你们大唐啊,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几乎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从而吸取经验,不像是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摸索前进,究竟是对是错之有等验证之后才能知道。”
“大王太谦虚了,我们只是仗着前人的余晖罢了,不像是大王,您可是开天辟地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打下的这么一大片江山,您比我们可厉害多。”洛天远能作为联络真腊和反李贞联盟的联络人,自然不是那种只读死书的书呆子,为人是相当圆滑的,在这时候自然是对巴法瓦尔曼大夸特夸,大肆拍马屁,说的巴法瓦尔曼哈哈大笑。
“大王,现在应该是时候将我们的人分开了吧?反正李贞已经被逼入了绝路,这时候就算是再隐藏象骑兵也没有了意义。”说话的是巴法瓦尔曼左下首一个汉人打扮的文士,论风度不在洛天远之下,不过光看他坐的位置,就知道他在巴法瓦尔曼心中的地位,可比洛天远要高多了。
这人虽然作汉人打扮,但却是汉人和真腊的混血儿,还有一个汉人名字叫做朱允让,他的母亲是汉人,父亲却是实打实的真腊人。朱允让从小在中原长大,机敏好学,论能力就算比之朝中的那些侍郎尚书也不差多少了。
不过后来他父亲病重落叶归根,他便跟着父亲一起回到了真腊,并且迅速显露了自己的才学,被巴法瓦尔曼所看重,成为他麾下的第一谋士,更助他完成了吞并扶南的霸业,成为真腊心目中的无双智者。
“军师所言有理,我们这就开始分兵吧”巴法瓦尔曼颔首赞同道。
任凭李贞想破脑袋,他也绝对想不到巴法瓦尔曼之所以将四十万大军混在一起,主要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故弄玄虚,他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隐藏六千象骑兵(儒家送了五千,真腊国内本身也有一千)的存在。
四十万大军,新兵老兵混杂在一起,看起来声势骇人,实则却是取死之道。巴法瓦尔曼作为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将军,他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要换做平时他才不会这样做,不过为了他的象骑兵,他却必须这么做。
象骑兵固然威力巨大,地位基本等同于后世的装甲集群,但巨大的威力也就意味着巨大的目标,如果在后世,一个军的步兵碰上一个装甲师会是什么反应?当然是撒丫子拔腿就跑啊,除非脑子抽风了才会拿人肉和钢铁对碰呢。
巴法瓦尔曼也是怕李贞提前知道象骑兵的消息,从而进行战略转移,所以便故意将四十万大军集中起来,就是为了迷惑李贞眼睛的,并且隐藏象骑兵的存在。
不过现在已经用不着隐藏了,就像朱允让说的那样,李贞已经被逼入了绝境,前有强敌后无退路,他们已经退无可退,象骑兵已经没有了隐藏的必要。
不过四十万终究是数量太多,这么多大军混杂在一起,不是想散开就能散开的,这至少需要两三天的功夫才行,而且在分离的时候必须要小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混乱。而且还得防止唐军过来捣乱,否则分离不成,说不定就会酿成大混乱——而一旦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那真腊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各自心思
第二百八十四章各自心思
不过巴法瓦尔曼和他麾下,甚至是洛天远对此都并不在意,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少年军现在已经穷途末路,几乎人人带伤,休养生息还来不及,又哪里有功夫过来捣乱呢?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唐军不可能来的时候,偏偏李贞就带人出现在了真腊军营的边缘,并且迅速对真腊大军进行了一场突袭,引发了不小的混乱。要不是少年军数量太少,只有三千左右,真腊领兵将领经验也极为丰富,迅速以铁血手腕镇压了混乱的话,说不定这场混乱真的会酿成一次炸营也不一定。
虽然最终没有酿成大祸,但李贞这一番举动无疑是在巴法瓦尔曼的脸上狠狠的抽了一巴掌,这让骄傲的巴法瓦尔曼王如何忍受得了?
“混账,我看他是真的活腻歪了,区区三千人,竟然就敢突袭我四十万大军,好大的胆子。”巴法瓦尔曼在营帐之中打发脾气,麾下将领莫不胆寒,全都老老实实的做起了缩头乌龟,没有一个人敢在这时候说话的,生怕一言不对触怒了巴法瓦尔曼,被他愤怒之下给看了脑袋。
巴法瓦尔曼这一次是真的愤怒了,想他巴法瓦尔曼纵横沙场几十年,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呢,如果不报复回来,他又有什么脸面面对他的臣子们?
“我要报复,我要狠狠的报复回来,我要将李贞的头颅砍下来做成酒杯。”发泄了足足一个时辰,巴法瓦尔曼终于平静了下来,但嘴里依旧在喃喃细语着要将李贞的头砍下来。
“大王不必生气,实际上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见巴法瓦尔曼终于冷静了,朱允让轻摇折扇轻笑道。
“朱允让,你要为你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巴法瓦尔曼的眼中射出一丝凌厉的目光,如果朱允让这话是在他刚才发脾气的时候说的话,他相信自己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砍下朱允让的脑袋,根本就不会听朱允让解释半句。但现在他平静下来了,理智已经回归脑中,自然不会做出这等自毁长城的举动出来。
“大王莫急,臣既然这么说,自然有臣的道理。”对于巴法瓦尔曼那包含杀意的眼神,朱允让并不不放在心上。两人搭档这么多年了,他太了解自己君主的脾性了,虽然巴法瓦尔曼口气很冲,但朱允让却知道巴法瓦尔曼已经平息了怒火,并且给了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
又轻轻摇了摇手中折扇,朱允让轻笑道:“道理很简单,李贞这一次出击的确出乎我们的预料,如果他的人数再多一点,说不定真的能给我们造成极大的伤害……然而事实就是,李贞这一次出动了只有三千人多一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李贞也是沙场老手了,他应该明白第一次突袭效果是最好的道理,而且他手里也有足够的人手,那他为什么没有出动更多人呢?要知道经过第一次突袭后,接下来我们势必会有防范,他就算再来一万人,也达不到第一次的效果了,这实在是有点令人难以理解。
难道是他人手不够?可我们的情报里明明显示,李贞明明至少有还有一万人以上啊,他为什么没有将所有人都派出来呢?要知道一万少年军的突袭,我们的损失绝对是现在的数倍,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办呢?”
“我看恐怕李贞不是不想,唯一的理由恐怕就是他已经凑不齐这么多的人手了。”洛天远微笑着接过了话头:“虽然情报里显示李贞至少还有一万人手,但总人数并不等于战斗力啊——伤兵也都要归于总人数之中的。”
“洛兄说的也是臣的意思。”朱允让赞同的看了眼洛天远,继续道:“看来李贞的情况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糟糕啊。一万多人中,竟然只能凑出三千可战之兵,而且根据下面的汇报,这三千人中还有不少裹着纱布的伤兵——这也就是说,李贞现在只有这三千残兵败将了,否则他不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的。
原本我还对我们截获的情报有点怀疑,不过现在通过李贞的这个举动,我们已经能证实这条情报的真实性了。”
“军师所言果然有理,本王之前太冲动了,还请军师勿怪。”巴法瓦尔曼一听,顿时便喜笑颜开:“也就是说,接下来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了,李贞已经没有多少有生力量了。甚至不需要出动象兵,光凭我们现在的人手就已经足够干掉李贞了。”
“最好不要这样。”洛天远却摇头道:“大王,我们汉人有句老话叫做‘狮子搏兔尚用全力’,意思就是面对弱者,我们的确可以放松心态,但在对阵上最好还是用出最大的力量为好,否则稍有不慎对方就会翻盘,那时候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洛兄所说,也正是臣的意思。”朱允让也劝道:“少年军毕竟是曾经横扫了整个林邑的精锐,刚才又差点就击溃我们的军阵,哪怕只是残兵败将,实力也绝对不能小觑,这时候我们最好还是稳妥一点的好。”
“有道理,洛先生果然大才,丝毫不在军师之下。”一脸赞叹的看着洛天远,巴法瓦尔曼的话语中不由带了一丝招揽的意味:“此战过后本王可要好好的感谢先生一番,先生可以在真腊多留一段时间,我真腊国虽不及大唐,但有些地方景色也还算别致,到时候我让军师亲自陪同先生好好的游览一番。”
“那就多谢大王了,不过此事还是等战后再说吧,眼前还是战局较为紧要。”洛天远眼中闪过一丝轻蔑,还想招揽我?那还是等此次战后,真腊国还能存在再说吧。大唐可不止李贞这三万人啊,再说你们杀了李贞,灭绝了大唐未来的希望,还指望着大唐能放过你们?你们太天真了。
“也对,那我们还是先讨论眼前的事情吧。”洛天远自以为自己掩饰的很好,殊不知他眼中的那道蔑视根本没有逃过巴法瓦尔曼的眼睛。
第二百八十五章 巴法瓦尔曼的真正心思
第二百八十五章巴法瓦尔曼的真正心思
洛天远眼中那道轻蔑,让巴法瓦尔曼心中的杀机大盛,更是冷笑不已——真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都在想些什么吗?你们真以为我会帮你们杀了李贞?你们太天真了。
很明显,巴法瓦尔曼并不是傻子,他根本就没有杀了李贞的意思。
其实这也正常,作为一代枭雄,如果别人说什么他都会信的话,那巴法瓦尔曼又怎么可能走到今天?事实上,对于这股莫名其妙找上门来的‘盟友’,他一直都抱有很深的警惕。
自从这些‘盟友’到来之后,他就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