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南皇-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还只是池城一地的战利品,如果大唐能够顺利攻下平壤……
    作为高句丽的国都,平壤的繁华程度绝对是高句丽第一,城内贵人多不胜数,钱财恐怕也要比池城要多很多,甚至多出两三倍恐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别的被占领反倒城市,大唐这一次绝对血赚。
    如果大唐真的能攻打下这里,不但可以成就灭国之功,开疆拓土。如果大唐这一次打仗本身也会赚的盆满钵满,不但不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反而还能狠狠的给补上一口奶,让大唐大赚特赚。

第四章 高句丽战事(2)
    第四章高句丽战事(2)
    不管怎么说,池城被占领了下来,八万精锐成功登陆,与北方李世民亲自率领的大军形成了南北夹击的形态,只要稳扎稳打,不出几个月,高句丽必灭无疑。
    而池城失守的消息也传到了平壤,平壤震惊,大怒的泉盖苏文杀死了逃走的城主泄愤以安民心。
    但这对于改善目前的战局并没有什么用处,大唐南北夹击态势已经形成,他已经回天乏术了。
    何况为了防备大唐北方的入侵,整个高句丽的九成军队都已经被他调遣到了北部进行防御,现在整个高句丽能抽调出来的大军一共也不会超过三万人而已。
    三万人对八万人,高句丽还是少数一方,这仗怎么打?
    面对可谓是武装到牙齿的大唐精锐,泉盖苏文实在是想不出,自己战胜大唐的方法,除非……
    就连李绩甚至李世民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招竟然一刀通到了高句丽的要害,面对如此战机,作为国内仅次于李靖的战神,李绩要是不懂得抓住的话,那他就不叫李绩了。
    于是三天后,八万大军来到了平壤城下,至于池城,没有留下一个人看守——反正池城外面就是大唐海军,他们不觉得在两百艘战舰的照应下,有什么人胆敢收复池城的。
    大唐军队来到了平壤,高句丽彻底慌了,这时候别处抽调来的大军离得最近的距离这里还足足有几十里,平壤城内现在只有一万大军不到,面对八万大唐精锐……
    于是高句丽非常干脆果断的就投降了,宝藏王去年登上宝座,屁股都没有暖热呢,就捧着金符玉绶出城投降了。
    只是面对高句丽的投降,大唐却丝毫不为所动,深知连见宝藏王都不见一面。
    原因很简单,原本换做别的时候,作为统帅接受也就接受了,没什么大不了。
    但这一次不同,这次是大唐皇帝御驾亲征,要受降也是李世民接受投降,而现在李世民在北方督军。
    而南方这支军队,统帅是李绩,以他的资格,固然有资格接受宝藏王的降书,但事后肯定要遭受李世民的埋怨甚至冷落。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这个降表李绩是肯定不能接受的,对于宝藏王的献媚,他他只能是爱理不理,一边推脱敷衍,一边派遣军队将平壤城周围的城市都给打了下来,将平壤变成了一座孤城。
    李绩的这般回应可是让宝藏王措不及手,更让幕后黑手泉盖苏文麻爪了——大唐不接受投降,那他们肯定也就无法进城,他们不进城,高句丽的埋伏怎么起作用?埋伏起不了作用,那他又怎么能翻本?
    难道真的要等到李世民打到平壤再投降?
    开什么玩笑?如果等到那时候,大唐两边合兵一处,就算平壤城中有埋伏,又有什么用?难道凭借着自己的埋伏,还能将大唐十几万人全部烧死在里面吗?
    这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好吧?
    没错,这就是泉盖苏文的打算,他在城内设下了大量的埋伏,就等着唐军进城了。按照他是预想,只要唐军进城,那整个平壤城就会边做一片火海,这八万人就算不被全部烧死,至少也要留下五万人来。
    剩余的三万多残兵败将,凭借着平壤城内的守军就能干掉他们。
    只要这要害上的威胁被祛除,自己再提全国之兵北上消灭李世民,届时自己一定会成为高句丽的英雄,到时候顺势废掉宝藏王,登基称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想来在自己击退大唐大军的威望下,国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只是李绩的举动让他的一切谋划成了空谈,唐军不进城,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计划无法实施,不但高句丽会被灭掉,就连他也都只有死路一条。因为这些年高句丽不停的撩拨大唐,其实都是出自于他的主意,他不觉得大唐会放过自己这个罪魁祸首。
    所以为了保命,泉盖苏文不得不亲自站出来,请大唐统帅进城——弄不死所有唐军,杀掉一个统帅也是可以的。
    只要杀掉他们的统帅,大唐一定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到时候自己再趁势掩杀而出,一定可以将大唐军队消灭,就算不能消灭,击溃还是没问题的,总之就算是死,也不能让大唐落了好。
    泉盖苏文的想是好的,但是他的小聪明面对拥有大智慧的李绩,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甚至他见到李绩的第一眼,连话都没有说出口,就被李绩指挥左右给抓了起来将其,押入了死牢之中。
    泉盖苏文当然不知道,他的那一点谋划早就落入了大唐间谍的手中,并且早早的就传给了李绩。而且在宝藏王出城投降的时候,也已经控诉了泉盖苏文的罪恶,对于这种欺君罔上,死不悔改的人,李绩是一点好感也欠奉。
    泉盖苏文被大唐扣下了,平壤城内就更加的惊慌了,只有一个人非常高兴,那就是宝藏王,因为压在他头顶上的那座大山不见了。
    于是宝藏王雄起了,想要夺回自己的权柄,然后他就非常华丽丽的失败了……
    泉盖苏文是被抓了,但泉家(有小说上说他姓泉盖,其实是不对的)可不只有泉盖苏文一个啊,经过这些年泉盖苏文的经营,他们早就掌控了高句丽的方方面面,宝藏王以为失去了一个泉盖苏文就可以雄起,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不过虽然宝藏王的政变失败了,但好在现在是高句丽的危急存亡之秋,泉家也不敢在这种关头做出弑君的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只是将宝藏王软禁了下来,同时用砂石封锁了平壤城的所有城墙,准备死守。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统帅的李绩倒是不置可否,反正他本来就没有攻打平壤城的意思,平壤作为一国首都,最好还是由皇帝陛下亲自攻打下来为好。
    而他接下来这段时间,最大的任务就是肃清周围的城市,同时派军从北往南攻打,争取早日与北路大军接头。
    而高句丽这边,因为平壤城周边的城市都给大唐打了下来,平壤城自己也封锁了城门,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去,所以高句丽的各大城镇都以为首都被攻打了下来,国王遇难,顿时间士气大降,也为大唐攻打各大城市减轻了不少的麻烦。
    总之,高句丽的这边是不用担心的,最迟再有两个月,李世民铁定能班师回朝,然后就可以开始他期待了许久的献俘大典了。

第五章 天竺战事
    第五章天竺战事
    南洋和高句丽的战事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在天竺,大唐大军却遇到了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不是来自于高达国,实际上在十二月份,高达国就被大唐攻下了,甚至李世民那套龙形配饰的绳子中,就有高达国王贡献的头发在内。
    问题是大唐到目前,也只是攻打下来了一个高达国而已,在灭掉了高达国,大唐直接就碰上了天竺最大的势力——戒日王朝。
    戒日王不愧是统一了北天竺的强者,战略战术都是第一流的,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唐军队,他并没有一味的死扛,而是层层撤退,以空间换时间,同时坚壁清野,毁掉或者带走沿途一切可以被大唐利用的物资和食物。
    这一招的确够狠,大唐进入了戒日帝国的地盘,立刻就发现了之前无往不利的快速突击战术失去了作用,因为戒日帝国根本就不跟大唐打,就算偶尔被大唐撞见,也都是一触即走,并不和他们恋战缠斗。
    面对戒日王的这一招,大唐感觉到非常难受,而且随着越发进入,补给线也被拉的很长,原本就就非常难以送达的补给,因为战线的拉长,就更难了,而且沿途路况复杂,运输队还要时常遭受戒日王朝土著的袭击,往往十成补给,送到地方的时候,甚至连一成都剩不下。
    刚开始的时候三军统帅刘弘基并没有在意这些,但等大唐大军打到了沿途遇到的第一座大城市王舍城的时候,发现这竟然是一座空城,顿时就明白了戒日王的打算。
    但自己已经打到这里了,想要回去,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自己想回去,麾下的将士们恐怕也不愿意放弃这片得来的疆土,何况就算将士们愿意,恐怕在回去的路上,戒日王也应该已经布置好了层层防线,回去的路注定坎坷。
    为今之计,也只有固守王舍城,等待援军了——此次大唐的军队是分成三部分的,第一部分由刘弘基和薛仁贵统领,一共有十万人。
    第二路同样是十万人,统帅是薛万彻,他们此时刚刚过迦摩缕波,正要通过高达国,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最多半个月就能和刘弘基会师。
    第三路是人数最多的一路,这一路足足有五十万人,不过这二十五万人中,有二十万都是奴隶,都是从南洋掳掠而来的土著,目的就是为了修路,修最好的水泥路——此时的南洋根本就没有路,尤其是热带雨林深处,人迹罕至,更是只有一条条的兽径可以通过。但是兽径顾名思义,就是野兽踩出来的路,这样的路可以通行野兽,但对于规模庞大的运输队来说,就实在是有点太小了。
    这样的路对于需要大规模补给的唐军来说,运输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何况以后想要统治天竺,道路是必不可免的,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路修出来,反正原始丛林中别的不多,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却多的是。
    这二十万的奴隶,按照隶圉司的统计,三个月内修筑一条从南洋到天竺的简易水泥公路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剩下的五万人,自然是看守奴隶的军队了,不到万不得以,李贞是不会动用他们的。
    言归正传,王舍城这边,刘弘基止步不前,固守待援,这个决议薛仁贵也是同意了的,因为此时的王舍城相对于大后方来说,已经有点太远了。这也就是说大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孤军深入到了戒日帝国将近中部了——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这是兵家大忌。
    不过他们也因此对于戒日王更加的佩服,因为无论刘弘基还是薛仁贵,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按照他们的经验,轻易是不可能中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的但是现在在戒日王的谋划下,两人竟然在不知不觉中了计,不愧是统一了北天竺的王者,果然不简单。
    戒日帝国这边,戒日王见大唐停下了脚步,立时便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已经被识破了,不过还好的是,计划并没有完全失败,虽然并没有将大唐引到既定的地点,但王舍城相对于高达国来说,也已经是相当遥远的距离了。
    而且自己已经清空了王舍城周围一百里的所有城镇,毁掉了几乎所有可以吃的东西,接下来自己只要断掉大唐的补给通道,那这十万大军,就只能等着饿死吧。
    不得不说戒日王的谋划的确不错,有了戒日帝国的阻碍,薛万彻的行进速度被大大的拖滞,原本预定一个月走完的路程,愣是走了二十天还没有走到王舍城,而王舍城中,刘弘基率领的大唐军队,已经将存粮全部吃完了,如果援军再不到的话,他们就真的只能饿死了。
    然而事实就是,距离他们最近的援军就是薛万彻的十万大军,只是在戒日王的层层阻挡下,薛万彻想要突破防线,到达王舍城,至少还需要十天时间,等十天过后,十万大军就算不饿死,恐怕也会失去九成的战斗力了——至于让王舍城大军回军接应薛万彻,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问题是你得先冲破王舍城外那群戒日国的精锐。
    就在大唐进入王舍城的第三天,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军队,竟然将王舍城围了一个严严实实——谁也不知道这支军队是哪里来的?更不知道他们的怎么在大唐严密的防卫下,潜伏到了王舍城下的。
    他们只知道的是,这支军队数量非常多,足足有上百万大军,还有数量无穷无尽的象兵在外围助阵,刘弘基就算能带领十万大军冲破他们的封锁,也要面对象群的践踏。
    这么多的军队,估计戒日王也是倾尽了全国之力才组建起来的,也就是说,此时的戒日帝国内部同样是十分空虚的,如果这时候有一支军队能从海上出发,攻击戒日王朝,一路上估计遇不到什么阻碍,就能打到戒日王朝的都城曲女城去——只可惜,这一切都只是猜想,这是不可能的。

第六章 天竺战事(2)
    第六章天竺战事(2)
    李贞这一次攻击天竺,一共也只派遣了二十五万大军而已,就算这样,也已经几乎是抽调了南洋以岭南的所有精锐,整个南洋除了侯君集手里还有十几万军队之外,已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军队了。
    也就是说,天竺内部固然空虚,但岭南同样是外强中干,防守固然有余,但是想要再派人手支援前线,除非从大唐别处调兵了,岭南这里是真的调集不了一兵一卒了——除非将少年军调到天竺。但不说少年军李贞另有重用,就说岭南距离天竺实在是太遥远,就算现在启程,坐海船到达天竺,顺风顺水也至少需要二十天时间,但二十天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从藏西吐蕃调兵救援刘弘基,吐蕃和戒日王朝相邻,而且是戒日王朝的大后方,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实际上可行性实在是太低。
    不说青藏高原上那复杂的地形,就说横亘在藏西与天竺之间的那座喜马拉雅山脉,就足以让所有人绝望——小股兵马或许能行,但大批量的部队想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以现在的条件来说,只能说一句呵呵。
    天竺战局陷入了危机之中,十万大军被困王舍城,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就连李贞都有点绝望了,因为他实在是看不到大唐有丝毫获胜的希望,这种时候,就算是杀了刘弘基,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而此时,天竺战局也随着某些有心人的扩散,从而闹得天下皆知,一时间天下沸沸扬扬,百姓们自然是为越王担忧,而一些士子却是洋洋得意,对李贞是各种冷嘲热讽,至于幕后的敌人,则是纷纷露出了看好戏的表情,甚至连手中的小动作都放缓了不少,就等着看李贞惨败之后,他还有什么脸面继承太子之位?
    但是!
    但是!
    但是!
    但是就在这紧要关头,眼看着十万大军即将全军覆没,李贞经此大败,至少三年之内无法问鼎太子之位,大唐各路敌人即将获取珍贵的三年喘息之机,就连李世民都对李贞略有失望,重新考虑太子人选的时候……
    然而,就在这紧要关头,王舍城外的百万大军竟然撤退了……
    他们竟然撤走了整整五十万人——而且这五十万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留在王舍城外的只是一些民夫或者老弱病残,真正的那五十万精锐却全都一夜之间急匆匆的开拔往北方而去……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变局,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戒日帝国军人会放弃这唾手可得的胜利。
    不过不知道原因归不知道原因,但作为一军统帅,尤其是自己的大军陷入了绝境之中,刘弘基不可能会放弃这样的机会的。
    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哪怕到最后他发现这是戒日帝国的阴谋,大唐即将全军覆没,他也认了。
    十万人当天吃下了最后一口存粮,士气和战力恢复到了巅峰,王舍城的城墙在炮火中被轰塌,十万大军就这样从城墙残骸上踏过,朝着城外的大军冲去。
    之前说过,天竺的在此地的精锐只有五十万,而且都已经被集结起来,往北方开拔而去,留在原地的只剩下五十万老弱病残——或许在戒日王心目中,就算是这五十万老弱病残,看住十万唐军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在之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他曾经在和遮娄其王朝作战的时候,就曾经用十万老弱病残,击败了遮娄其王朝补罗稽舍二世的三万精锐大军,虽然征战遮娄其王朝最终失败,但这并不能否认戒日王的指挥艺术。
    在他看来,就算大唐再厉害,五十万老弱病残或许打不过大唐,但看住他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戒日王忘了,大唐不是遮娄其王朝,唐军也不是补罗稽舍二世所谓的精锐大军,十万大唐精锐,有精良的装备,有恐怖的热武器,有高昂的战意&;amp;……这样的大军别说是五十万老弱病残,就算是再加上之前的五十万精锐,真要是死战的话,也根本防不住大唐的突击。
    只是这样一来,大唐的损失会很严重罢了,十万精锐很可能会十不存一。但面对已经陷入了绝境的人来说,与其活活饿死,还不如拼死一搏。
    实际上就算这五十万精锐大军不撤走,再有两天,大唐的补给彻底消耗殆尽,他们也会冲出来和戒日大军搏命的。
    谁知道这时候戒日军居然撤退了,只剩下五十万老弱病残。
    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在大唐炮火轰鸣之下,五十万人当时就有一半炸了营,剩下的一半也都慌了神,然后……
    大唐就冲了出来……
    顺便抢了很多的粮食补给——从数量上来看的话,至少三个月内是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十万唐朝大军杀散了五十万戒日大军,然后顺着原路杀了回去。
    这时候,薛万彻已经突破了戒日王朝三道防线,却在第四道防线前被阻住了去路。
    因为第四道防线叫做镇门关——当然,这个名字是唐军自己起的,至于原本的天竺名字,实在是太过啰嗦晦涩,谁会没事去记这个?
    之所有起这么个名字,就是因为这条防线是修建在两座大山中间,两座大山几乎垂直而立,高达千仞,中间不过十来丈,宛若一道门户一般,山前坡度几乎是以三十度角度倾斜,坡高更是达到了一百多丈,也就是三百米高——三十度的斜坡,三百米的高度,也就是说坡长至少有五百米(这还是说的直线距离),再加上宽度只有三十米……这样的地方绝对是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事实也确实如此,薛万彻已经率军攻打了五次,但往往都还没有攻到关前,就被山上的滚木礌石给砸了下来。如今正薛万彻在想办法掘土推进,希望可以通过土工作业的方式,将军队推到关口前。
    只需要推到防线前,剩下的就好办了——戒日帝国这个关口是临时修筑的,材料只是最平常的土石结构,只需要一个炸药包,就可以将整个关隘给炸成粉碎。只是这样一来,速度必然会大大降低,只希望自己到达的时候,刘弘基能活下来吧。

第七章 天竺战事(3)
    第七章天竺战事(3)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就在薛万彻祈祷刘弘基能多坚持几天,同时自己这边也将战壕挖到一半的时候,却忽然听到镇门关上传来了一阵喊杀声,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等喊杀声结束后,关隘上居然出现了一面大唐的旗帜。
    出现的旗帜自然是刘弘基的,他在突破了戒日王朝围在王舍城的五十万大军后,一路杀到了戒日王的第四道防线,也就是镇门关防线。
    说来也奇怪,这镇门关和潼关的情况倒是差不多,都是一面易守难攻,一面易攻难守,在面对薛万彻这一面,镇门关的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面对刘弘基这一面,却是一片坦途,不但地势开阔,更是连一条壕沟都没有看到——或者说戒日王朝压根就没有想过刘弘基会从王舍城中跑出来,所以在这边根本就没有设立防线。
    因此刘弘基到了之后,只是派了一千人,一个回合就轻易的将镇门关给拿了下来。
    两军汇合,刘弘基这才明白了,戒日王朝在胜券在握,再有几天就可以将自己困死的情况下,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这边的围困,将五十万大军抽调会去的具体原因。
    因为他们的后院失火了——一支不知道哪里来的军队,居然从北方一路所向披靡,不但灭掉了沿途的所有城市,甚至已经打到了他们的都城曲女城下,而且还曾经一度攻进了曲女城中,要不是戒日王出现指挥大军控制住了局面,说不定那一次曲女城就真的被攻下了。
    只是戒日帝国虽然将敌人赶出了曲女城,但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而他们的代价就是——戒日王被一个穿着文士袍的人给一箭射瞎了一只眼睛,并且非常凑巧的发炎感染。现在已经目不能视物,高烧不退,虽然还没有彻底昏迷,但如果还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戒日王死亡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偏偏曲女城现在只有一万步卒守卫,而敌人虽然只有三千,但却个个骁勇善战,每一个都是顶尖的勇士,以一当十完全不成问题。
    在第一次突入曲女城的时候,他们之所以被击退,其实也不全是戒日王的功劳,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敌人的统帅不愿意过多损失人手而已,否则说不定就是那一次,曲女城就会一战而下了。
    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