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德威的故事很快就讲完了,毕竟这只是一个出海救人然后被人感谢的故事,但是里面所讲述的内容,却让所有人沉默。
“你的意思是说,你救下的人并不是唐人,也不是靺鞨人或者倭人以及新罗人,这些的是来自大海的对面的?”刘仁轨忍不住了,问道:“你就确定他们说的是对的吗?你也算是一个海上人了,你知道大海有多大吗?就你口中那样不足三丈的小船,想要横跨整个海洋?你知道可能性有多低吗?”
第一百六十四章 美洲大陆
第一百六十四章美洲大陆
“殿下,这王德威满口胡言,不但欺骗殿下,连陛下都没有放在心里,实在是欺君罔上,还请殿下赐他大不敬之罪。”刘仁轨看来是真的很不喜欢王德威,居然连欺君罔上和大不敬都用上了——这在古代可是重罪,仅次于揭杆造反,谋朝篡位了,刘仁轨这是在置王德威于死地啊。
其实说起来,刘仁轨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很佩服,甚至是很感激王德威的,毕竟他能为大唐带来这么多船,而且未来可以说这些船几乎都是要归他调配的,可以让他这个未来的海军元帅增加了不少的权柄,这对于刘仁轨来说,可是天大的恩情了。
然而很快,这份感激随着李贞的一声大叔,就彻底烟消云散……
在深受天地君亲师思想熏陶的刘仁轨看来,李贞叫王德威大叔,本身就是不合礼仪的。
李贞是什么?他可是当朝太子啊。
而且王德威算什么东西?
一介平民罢了。
李贞怎么能叫一个平民大叔呢?
就算是朝中那些公爷,也配被李贞叫大叔吧?
他这么叫,把皇帝陛下放在什么位置了?
但是更让刘仁轨恼火的是,这个叫王德威的居然只是稍微推辞了一下,就大大咧咧的接受了下来……实在是太过分了。
太子殿下年轻不懂事,你王德威活了几十年了,难道也不懂这里面的规矩吗?
说你大不敬,说你欺君罔上,我说错了吗?
如今见王德威说的事情如此离奇,刘仁轨终于忍不住率先发难了。
在他看来,什么大海对面来的人?
什么一片丝毫不下于大唐的大陆。
这都是骗人的。
当然,这样的地方或许的确有,因为太子殿下可的说在海洋中间的确有一座巨大的澳洲大陆的,既然还中间有大陆,海对面有大陆也就说得过去了。
但是大唐的海船已经这么发达了,却连大海中间的澳洲都没有发现,更别说是大海对面了——王德威竟然说那些人是来自大海对面,而且乘坐的还是一条舴艋小船,这怎么可能?真以为大海是那么温柔的吗?
“殿下,属下可以对天发誓,属下所言句句属实,绝对没有半点瞎编乱造。”王德威见被人怀疑,立刻指天发誓:“属下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和他们的语言不通,但是通过手势,也大致能猜出来他们说的内容,后来属下学会他们的语言之后,更是证实了此事,属下所言句句属实,若有一丝隐瞒,必叫我天打雷劈,堕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殿下,属下绝对没有撒谎,殿下您要相信属下啊。”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带来了一种红色的美味食物,这种食物……还有吗?”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李贞并没有追究对方的来历,而是问起了王德威口中那种红色的食物,看神情颇为急切。
所有人都无语了。
现在是说这种事情的时候吗?
那食物再好吃,有王德威的欺骗重要吗?
再说,王德威说的话本身就是假的,又哪里会有好吃的红色食物呢?
早就听闻越王殿下看起来英明神武,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大吃货,如今一见,果然传言非虚啊。
“殿下……”刘仁轨急了,他看出来了,李贞并不想惩戒王德威,但是在他看来,王德威这种目无君上,不知忠孝廉耻之辈,迟早会带坏殿下的,此人实在是不适合跟在李贞身边,还是早早的将他赶走为妙。
“不用担心,本宫相信王大叔不会骗本宫的,再说了这种事情很容易查证,王大叔也不是傻子,他怎么可能会在这种事情上骗本宫?”李贞安慰了刘仁轨一下,又连忙将目光投向王德威,急切的问道问道:“王大叔,快回答我的问题,那种食物你们还有吗?”
“当然有,那种食物非常好吃,属下们就想着献给殿下您,属下们已经将那种失去全部带来了。不光那食物属下带来了,就连被我们救下来的人也都被我们带来了。而且除了那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外,他们还带了另外几种东西,都非常的有特色,也都随船运了过来。”王德威连忙回答道。
在听到李贞选择相信自己的时候,王德威以及他身后的刘老六等人眼中都不由的闪过一丝感动,他们说的事情实在是太离奇,早就做好了不被人接受的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太子殿下不但接受了,还斥责了怀疑自己的人——没错,在他们看来,李贞安慰刘仁轨的话,就是在斥责他,这让他们大受感动。
“太好了,快快,快把他们带上来,还有红……那种美味食物,都一起带来。”李贞立刻喜形于色,如果事情真的像自己猜测的一样,那事情可就好办多了,有关于美洲的事情,也该解密了。
“是,属下这就去。”王德威立刻应下,喜形于色的往船上跑去,不光他自己去了,仿佛是为了向刘仁轨证明,二十多个人都一起跑了回去,一时间李贞身边又剩下了几个人。
“殿下。”刘仁轨急了:“这些人满口胡言,您怎么就相信了呢?”
“本宫当然相信。”李贞笑道:“因为王大叔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在大海的另一边,的确有一片巨大无比的大陆,名字叫做美洲,论面积可美洲大陆比大唐大多了,这片大陆分成两部分,分别叫做南美洲和北美洲,二者中间由一条非常狭窄的地带连接——这是天书上有记载的。”
最后一句,李贞还着重提了一句天书,因为他知道天书在大唐究竟有多么强大的说服力,无论把什么东西往天书上一按,就能立刻获得别人的信任,无论这件事究竟有多么不合理。
没有人敢怀疑天书,因为在这十多年里,李贞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天书的可信度——如果没有天书,别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李贞的先知先觉,更无法解释李贞如此早慧的原因。
早慧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让一个数岁孩童早慧的如同一个成年人一般,就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而这一切,在穿越没有流行的古代,也只有天授这个解释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为了美食而战
第一百六十五章为了美食而战
“但是就算如此,他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啊。”见李贞抬出了天书,刘仁轨立刻就相信了,但是依旧不服气道:“殿下您想想,大海何其的宽广?海面情况何其的恶劣?就这个王德威口中那不足三丈的小船,怕不是一个浪头都能打翻吧?他们凭什么能渡过那么宽广的大海,来到海洋的对岸?难道龙王爷就那么偏爱他们?”
“确切的说,是龙王爷偏爱我们才对,这是龙王爷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机遇啊。”事到如今,李贞也不打算隐瞒了:“你们知道本宫为何要如此大力发展大航海吗?”
“这……”刘仁轨等人互视一眼,冯智宝疑问道:“难道不是殿下所说的,征服世界,将大唐建设成古今无双的绝世皇朝吗?”
“自然是有这个道理的。”李贞先是点头肯定了刘仁轨的回答,旋即又摇头道:“但是大唐的敌人都是在陆地上,要是为了征服他们,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骑兵和步兵啊,就算战争需要海军的支持,本宫也不必下如此大的力气吧?”
“当然是为了赚钱啊,没有钱,哪里有能力开战?等一下……”刘仁轨忽然卡主了,猛然惊声问道:“莫不是澳洲只是殿下的跳板,殿下的真正目的,其实一直都是这个美洲?莫不是殿下准备征服美洲?”
“没错,美洲才是本宫的最后目的。”李贞没有否认,而是点头承认道:“我大唐虽然号称物华天宝,地大物博,但是实际上资源并不如何丰富,又经过数千年的开发,早已经到达极致,想要大唐继续发展,就必须找一个海外领地为我们输血。
澳洲资源丰富,原本是大唐最好的海外输血对象,但是光凭一个澳洲,短时间内可以弥补大唐的不足,可一旦大唐继续发展,甚至发展到最巅峰的话,光凭一个澳洲就不够了。
好在苍天有眼,这世上竟然还有比澳洲,甚至比大唐还要大的大陆,而且美洲和澳洲一样,上面只有土著以及一个先天不足,注定会灭亡的文明,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成为我们的对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李贞干脆将自己的打算全部说了出来,他也不怕自己的敌人知道,因为美洲太远了,就算有准确的地图,没有先进的船只以及丰富的航海经验,也绝对不可能到达那里的。
何况,就算能到达那里,又能如何?
没有国家层面力量的支持,谁也征服不了那里——真以为美洲那几百万土著都是温顺的小兔子吗?
所有人都震撼了,他们没有想到李贞居然是如此打算的。
没有人说李贞这是在行不义之战。
在场的能被李贞看重并且带在身边的,要么就是他的心腹,要么就是从问田书苑毕业的学子们,这些人在李贞数年的熏陶下,思想是非常开明的。
更何况,什么是正义,什么又是邪恶?
不说国与国之间不需要义气,就说义气这东西其实是和利益牵连在一起的。
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是正义的,对自己有害处的就是邪恶的。
光是征服一个吕宋,刘仁轨一趟回来就带了将近大唐一年税负的利润,更不用是征服一片大陆了——所以征服澳洲和美洲,当然是对大唐有好处的。
所以,这样的行为自然就是正义的。
“更重要的是,在美洲有好几种非常美味的作物,是本宫必须要得到的。”末了,李贞又补充了一句,但就是这一句,却让刘仁轨面色大变。
“殿下休要乱说。”刘仁轨连忙四下里看了看,发现周围都是自己人,这才放下心来。
扭过头看着无语的李贞,刘仁轨连忙告诫道:“殿下,为了寻找美食,这样的话以后还请不要再说了——就算殿下您真的是这么想的,也不能在人前说啊。这万一要是落入有心人耳中,让那些卫道士们参你一本的话倒也罢了,问题是如果有人借此给殿下设下陷阱,那殿下可就危险了啊。”
李贞有些哭笑不得,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怎么就有危险了?
他们怎么设下陷阱啊?
李贞却不知道,在旁人眼中,自己可是以完美而著称的。
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喜欢美食,大唐的美食改革就是从李贞开始的。
他们最怕的就是李贞的这个缺点暴露出来,生怕敌人因此设下美食陷阱,对李贞不利。
这些年在他麾下众人的暗中努力下,李贞的这个缺点已经不为人所知道,眼看着别就要忘记,但是没想到李贞居然自己暴露了出来,好在旁边都是自己人,倒也不用担心泄密。
“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李贞笑道:“本宫长这么大,有什么没有见过,你至于这么担心吗?”
刘仁轨道:“不是啊,殿下,这万一有人窥到了这个弱点的话……须知病从口入,毒也是从口入的啊。再说,就算不说这个,您作为一国储君,让人知道您竟然谈贪恋美食,这传出去也不好听啊,是会让人笑话的。”
“谁告诉你我要那些植物是为了吃的?”李贞这话说的那叫一国理直气壮:“难道在你们的心目中,本宫就是那种为了一口吃的,就可以派兵征服一个大陆的人吗?”
“当然了,有人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看着周围人那怪异的目光,李贞莫名的觉得有些心虚,连忙补充了一句。
然后又为自己辩解道:“可是这有什么?自古以来喜欢美食的先贤不少,甚至有不少是因为美食而留名青史的,也没见别人说什么啊。”
“但是这名声传出去终究不好。”刘仁轨道:“而且上行下效,殿下您喜欢美食,下面的人肯定会效仿,长此以往,大唐定然会有铺张浪费,奢靡成风之事出现。”
“哎呀,你们听我解释。”李贞无奈了,能不能让人把话说完吗?
“是属下唐突了。”刘仁轨连忙住嘴:“还请殿下解惑。”
“切,真是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第一百六十六章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切,真是的。”翻了个白眼,李贞这才解释道:“本宫的确很喜欢美洲的食物,因为里面有几种食物的味道真的很好吃,但是本宫也不至于为了一口吃的就去征服一个大陆吧?当然了,肯定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但绝对不是为了本宫的私欲,而是在美洲有几种高产作物,如果能在大唐种植成功的话,那整个大唐将再也没有饥饿之虞——不管大唐是不是处于盛世之中,哪怕是在隋末战乱那样的年代,也不会有人饿死的。到那时候,粮食,才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真的?”刘仁轨顿时激动了,他是从战乱年代走过来的,他太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了,有时候为了一口吃的,卖儿卖女的情况时有发生,易子而食也不是说说而已。
事实上就算是已经有了盛世萌芽的大唐,粮食其实一直都是不太够的,虽然不会饿死人,但是也绝不至于出现人人吃饱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李贞征服了南洋,将整个南洋的粮食全部搜刮一空,大唐的粮食这才算是有了富余。
因为想要彻底根绝粮食匮乏这种情况的出现,从始至终就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就是寻找更肥沃的土地,现在大唐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南洋,只要将南洋彻底开发出来,让南洋变成大唐的粮仓,以南洋的产粮量,喂饱整个大唐完全不成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会造成大唐未来对南洋形成强烈的依赖感,万一哪一天南洋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有人造反阻断了运送粮食的道路,或者说南洋也发生了灾害的话,猝不及防之下,整个大唐绝对会饿肚子甚至会饿死人。
第二个方法就是,寻找一种高产作物,最好是不挑地的那种,只要有了这种作物,大唐遍地都可以种下粮食,自然就不用担心饥饿了。
可是华夏子民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也找了几千年,能吃的东西都已经找出来了,但是有资格沦为主流作物的,也只有稻、黍、稷、麦以及菽五种而已。
其中稻就是大米,黍是高粱,稷是小米,也叫谷子,麦就是小麦,菽就是豆类的总称。
然而大米只适合生长在南方水田里,环境限制了它的产量,小麦倒是耐寒,但是产量不高,至于谷子、高亮以及豆,虽然位列五谷之中,但是口感不好不说,产量更是低的令人心寒。
而如今李贞居然说美洲有好几种高产作物,可以彻底的解决温饱问题。
所有人都沸腾了,如果李贞所言属实的话,那可真的是功高于天的大功劳啊,就凭着这个,完全可以和上古神农氏相提并论。
李贞说的当然是真的,他可是知道的,在美洲的那几种作物传入华夏后,华夏的人口就进行了一次大爆炸。
先看看玉米传入中国后,明朝人口的增长吧,明朝洪武年间,人口是一千万(主要是元朝的统治太血腥了,动不动屠城),到了嘉靖年间,人口已经达到两亿了。
再然后是明末清初人口是一千九百万(顺治十二年也就是1655年),然后到了咸丰元年(1850年)的时候,已经是4。3亿了,不足两百年时间,中国人口增长了四个多亿,直接翻了二十二倍半还要多。
很不可思议是吧?
要知道大唐最巅峰的时候,整个大唐人口也才五千万出头罢了(玄宗开元年间,只有五千零九十万),到了清朝晚年竟然有四个多亿——难道清朝就那么好吗?又或者时说在这一千年里,中国人的生育系统发生了进化?变得特别能生?
当然不是。
不是说早期的中国人不如晚期的中国人能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能生。
这点从乱世与盛世之间的对比就能看得出来,秦初(前215年)的时候人口是三千万左右,经过了汉末的战乱,到了汉初(前202年)就变成了八百万。
然后又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到了西汉末年(前2年)人口增长到了六千万,再然后两汉之交,一番混战下来到了东汉明帝时期,也才只有两千一百万罢了。
又是一百年的发展,到了东汉桓帝时期,人口恢复到了五千六百万。
然后又是黄巾起义,又是三分天下的,整整一百年的混战,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80年彻底消灭了三国中最后一个国家吴国后,中国的人口只有一千六百万,最少的时候甚至还不足八百万。
然而晋朝也不是什么好鸟,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越来越混乱,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再然后就是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汉人最少的时候甚至只剩下五百万,要不是冉闵的绝地反击,传下了杀胡令,给汉人留下了一口气的话,只怕汉人就真的要灭族了。
南北朝乱世整整持续了三百年,好在到了末期之后,大家都不怎么发动战争了,汉人才得以喘息了一口气,然后到了隋朝统一天下,隋文帝更是全力发展人口,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发展,到了人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已经恢复到了四千六百万。
但是紧接着就又是隋末大乱,人口再次锐减,贞观十二年的时候,也只不过有一千两百万人罢了,再然后到了755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开元盛世的巅峰,人口再次恢复到了五千万。
但是也就是那一年,大唐发生了安史之乱,大唐人口再次锐减,只是短短五年时间(760年),就从五千万跌落到了一千七百万。
又是四百年的发展,到了宋徽宗大观四年的时候,人口恢复到了四千七百万,这是北宋人口的巅峰,但是仅仅只是五十年,到了绍兴三十年的时候,整个宋朝的人口就再次跌到了一千六百万的历史冰点。
至于元朝就不说了,汉人人口几乎就从来没有高于一千万过。
之后明朝将元朝赶走,接手的汉人数量已经说过了,一千万多一点,到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的时候,再次恢复到了六千万,并且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六千六百万。
至于之后明末清初,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一千九百万,然后两百年后到了咸丰年间,人口已经高达四亿,自此之后中国人口一直持续走高,几乎再也没有下降过,一直到现在的17亿(据说)。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找美洲,找红薯
第一百六十七章找美洲,找红薯
通过上一章的数据大家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中国人的恢复力是非常强大的,哪怕经历再大的困难,多么危险的绝境,只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人口上涨速度是很快的,如果有一个传说中的盛世降临,分分钟就爆几倍人口给你看你信不信?
所以说唐人不是不能生,他们如果真要是扯开了生的话,人口破亿是很简单的的事情,从一千五百万到一亿,速度是很快的,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年。
但是通过以上数据,同样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哪怕人口暴涨,但是想要破亿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造成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粮食上。
人可以生,想生多少生多少。
但是孩子生下来容易,可是你怎么养呢?
归根到底还是粮食啊,古代农业不发达,粮食不够,百姓不是不能生,而是不敢生。
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生下孩子,你也养不活的,反而还会多一个吃饭的人,分摊了平均口粮,原本能养活的孩子说不定都养不活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玉米被明朝皇帝引入中国,于是在万历年间,汉人人口进行了一次大爆炸,直接从明初的不足一千万,狂飙到了六千六百万,整整飙升了六倍。
而清朝更狠,从清初的不足两千万,到了晚清时期,就达到了四个亿,人口飙升二十二倍。
原因就在于红薯。
这是一种超级高产的粮食,一亩收数十石是轻而易举,比玉米的产量还要高——这还是在没有施肥,没有管理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稍稍上一点化肥,这个数量还要往上升。
也正是红薯的出现,清朝的人口才进行了大爆发——这还是因为清朝的统治不怎么得人心,百姓民不聊生才有的情况,如果统治阶级稍微关注一下民生的话,那到了晚清时期,人口就绝不只要四万万这么点。
不然的话大家可以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于是人口从49年的5。4亿,到了77年的9。4亿——十八年时间增长了四个亿。
同样是四个亿的增幅,清朝用了两百年,新中国却只用了十八年——要知道清末到民国几十年战乱,中国的农业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新中国初期的时候,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