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那现在岂不是应该下一道旨意给登莱巡抚张肯堂,命其刻意关照一下郑成功。”
  这关照二字其中的说道可就太多了。
  既有提拔的意思也有监视的意思。
  路振飞这话明显是监视意味更重。
  “朕也正有此意。”
  不过朱慈烺却是和路振飞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他对郑成功是十分信任的。
  ……
  ……
  登莱距离南京并不算太远。
  十日后传旨的钦使抵达登州城。
  登莱巡抚张肯堂设下香案恭迎圣旨。
  钦使抑扬顿挫的宣读了圣旨,张肯堂听的十分认真。
  天子先是在圣旨中肯定了张肯堂的工作,对他进行了一番褒奖,随后表示张肯堂要戒骄戒躁,训练好登莱水师。
  在圣旨的最后天子特意提到了郑成功,让张肯堂多关照一下这个年轻人。
  张肯堂心中窃喜不已。
  他此前就有意想要提拔郑成功,并要让郑成功加入剿灭海寇的战斗之中。
  想不到他竟然跟皇帝陛下想到一起去了。
  接旨之后张肯堂命人带钦使下去休息,之后命人找来了袁惟泰。
  现如今张肯堂已经将袁惟泰看做了心腹,大事小事第一反应都是跟他商议后再做决断。
  在张肯堂看来袁惟泰在壮年官员中是能力很出挑的,值得好好栽培。
  却说袁惟泰来到巡抚衙门后张肯堂立即叫他靠近些。
  张肯堂屏退左右后压低声音道:“南京来圣旨了。”
  袁惟泰虽然微微有些惊讶却也没有表现的太过变色。
  毕竟他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了。
  昔日刘良佐、刘泽清部叛贼兵临登州城下,他亲自募集民壮守城,并登上城头为士兵们擂鼓助威。
  这种大场面见过了,区区一道圣旨却是无法令其变色。
  “你也看看吧。”
  说罢张肯堂就将圣旨递给了袁惟泰。
  袁惟心中十分感激。
  这道圣旨明显是天子下给张肯堂的,不然钦使也不会径直来到巡抚衙门宣读了。
  而张肯堂却毫不犹豫的把圣旨给他看,这是把他当做自己人了啊。
  ……
  ……


第三百三十八章 猎物
  这世上最难的是什么?自然是得到天子的信任。天子高居云端,他的想法自然不是常人能够揣摩的到的。
  简在帝心别看只有四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奥义却是极为丰富的。
  张肯堂在官场之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能够做到简在帝心的臣子,不说位极人臣,至少也是股肱之臣的级别。
  张肯堂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种时候自然是要卷起袖子好好干,一定不能让皇帝陛下失望。
  至于登州知府袁惟泰,心情和张肯堂其实是差不多的。
  巡抚大人得到天子的器重,他得到巡抚大人的器重,不就等于得到天子的器重了吗?
  虽然这其中隔着一层关系,但大抵意思是差不多的。
  至于天子在圣旨中说要简拔关照郑成功,自然也很好理解。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又是皇明军校的学生,天子自然要刻意拉拢。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郑成功是真的肚子里有货。
  搜海攻袭海寇老巢的主意不就是他出的吗?
  年轻人嘛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也不能对他们要求太多。
  “抚院大人,下官以为我们应该立刻开始搜海,灭掉一两股海寇!”
  如果说之前还不用那么赶的话,现在却是必须马上行动了。
  这道圣旨既是鞭策也是要求,作为臣子理当立即行动为圣上分忧。
  张肯堂微微颔首道:“本官也正有此意。便吩咐下去开始搜海吧。记着让那郑成功一齐前往。”
  “下官遵命。”
  袁惟泰双手抱拳毅然说道。
  ……
  ……
  郑成功站在福船的甲板上,任由海风从面颊旁吹过,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当年父亲把他从日本接回福建时他就是乘坐一艘福船,航行了千万里终于抵达泉州。
  当时他还不过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权贵子弟。
  而短短几年后,他就成为了天子门生,成为了可以为大明建功立业的有用之人。
  这个转变真是大啊。
  以郑成功的身份背景只要他想,完全可以在父亲荫蔽下舒舒服服的过完一生。可他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大丈夫行立于世,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建立功业。
  不知什么时候张煌言来到了他的身后:“明俨,你有心事?”
  郑成功扭过头来微微一笑:“那倒不是,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怎么,玄著兄看起来心情不错。”
  “咳咳,实不相瞒某是对能够航行在大海上感到激动。看这汪洋一片,无边无际,让人心情都跟着好了。”
  稍顿了顿,张煌言接道:“只是我们这样搜海真的能够搜到海寇的老巢吗?”
  此次巡抚大人派来搜海的水师战船一共有三十多艘,几乎占到了登莱水师总船数的三分之一。但这三十艘船分散到辽阔的海域就显得十分渺小了。
  所谓沧海一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水师官兵主要是由神策军组成。这些官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对于附近海域并不是很熟悉,这也是一个隐患。
  郑成功却是毫不担心道:“玄著兄放心,在这方面我有经验。”
  郑成功这样说自然不是吹嘘。事实上海寇挑选岛屿作为老巢一般都有规律可循。
  首先这个小岛必须有适合停泊的海湾,这个海湾还得避风。
  而且小岛上最好少沙石,多淡水。
  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岛屿可不多,这么搜寻过去总归能够发现。
  便在这时突然有人惊呼道:“船,前面有船!”
  郑成功和张煌言同时朝那个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艘广船样式的大船。
  这艘船距离郑成功所在的座船并不远,若要赶上也就是片刻的工夫。
  不过郑成功毕竟不是主事人,他还得问过巡抚张肯堂的意见才是。
  此刻张肯堂正自和知府袁惟泰在船舱里喝茶。
  船舱被布置的十分精致,一应用具应有尽有,甚至让人感觉不到是在船上。
  二人正有说有笑的聊着,郑成功和张煌言便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
  张肯堂微微皱眉,郑成功在年轻人当中已经属于很出挑的了,可还是有毛躁的缺点。看来以后自己还是得多调教打磨下他。
  “郑贤生,看你这行色匆匆,可是有要事啊?”
  张肯堂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说道。
  “启禀抚院,学生发现前方有一艘广船,特来请示抚院是否追击。”
  “哦?”
  张肯堂眼前一亮。
  没想到这才刚刚开始搜海便有所发现。
  “自然要追击!先不管他到底是商是贼,先追上再说!”
  张肯堂此刻急于立功表现,自然不肯放过任何立功的机会。
  他迫切的希望发现的这艘海船上全都是海寇。
  在海上水师编队看的是旗语,巡抚张肯堂下令后,座船首先打出旗语,其余水师海船见状纷纷改变方向跟上。
  当然一只庞大的水师编队要想在一瞬间改变方向是不可能的,登莱水师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全部船只的转向。
  那艘广船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开始拼命的逃离。
  这个举动更是引起了郑成功的警觉。
  你若是一般的商船心里没鬼,干嘛见了水师就跑呢。
  郑成功下令满帆航行,以最快的速度追击逃离的广船。
  随着双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那艘广船上的人自知是甩不掉登莱水师的战船了,竟然主动发起进攻。
  广船转过半个身位,十几门火炮相继被点燃。
  这个距离在火炮的射程之内,只见铅弹呼啸而来有的直接砸在了海里,有的却是砸在了坐船的右舷上。
  “转舵,快转舵!”
  郑成功拼命嘶吼道。
  在这个角度他们太吃亏了,若是中上几枚铅弹很可能就会丧失追击能力。
  若是被击中要害,坐船甚至有可能直接沉没。
  此时此刻甲板上的袁惟泰和张肯堂一句话也没有说,静静的看着郑成功指挥调度。
  这个年轻人了不得啊,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能够沉着冷静的指挥,稍加磨练一番以后必成大器。
  ……
  ……


第三百三十九章 跳帮作战
  闪开角度之后,郑成功下令座船开始反击。
  作为正儿八经的水师战船,所有福船都被装备了二十门以上的火炮。
  而且这些火炮都是工部火器司造制的最先进火炮,不论是射速还是威力都不是寻常野炮可比的。
  前方的广船显然没有料到官军会这么迅速的完成反击。
  几枚铅弹砸在船体上,使得广船发生了不小的震动和倾斜。
  逃是不可能逃得了了,那么便是死战到底。
  广船上所有海员露出了凶狠面目,竟然主动调转方向朝郑成功所在的座船驶来。
  看这架势,他们是想要以命搏命,撞沉官军的座船啊。
  郑成功当即看了出来,不过他丝毫没有慌乱,沉着命令炮手继续放炮。
  经过一轮轮炮击后,即便这艘广船侥幸没有沉没也不可能有很快的船速。
  这种情况下即便撞过来也不会对郑成功的座船造成什么大的威胁。
  张煌言却是屏住了呼吸,紧攥双拳。
  这是他第一次亲身经历海战,一切都显得那么刺激。
  明俨兄真是有大将风度啊,看他的样子丝毫没有慌张,应该是胸有成竹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吧。
  张煌言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心中默默为官军祈福。
  明军的火炮攻击很猛烈,广船连中数炮航速已经变得很慢,可它仍然摇摇晃晃的朝座船而来。
  此刻已经不能再放炮了。
  郑成功命令船上所有官兵做好应战准备。
  对面海寇很可能已经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跳帮作战已经不可避免。
  果不其然,当广船和福船近乎撞在一起的时候,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的海寇纷纷跳到郑成功所在的座船上,与官兵厮杀在了一起。
  海上作战不比陆地,空间狭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饶是郑成功所乘坐的这艘大号福船,甲板上最多也就能容纳几百人。
  广船上的海寇涌入后甲板上全是人,根本没有闪躲的空间。
  对于跳帮作战郑成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他的父亲郑芝龙早年纵横福建沿海,靠的就是一只悍不畏死的船队。
  船队中的每一名船员都经过特殊训练,在两船靠近时能够第一时间跳到对方船上展开搏杀。
  海战之中夺船就相当于夺命。
  陆战败了还能逃,海战败了除了束手就擒没有任何选择。
  即便跳海了最终也难逃一死,还得沦为鱼鳖腹中食。
  所以在接舷战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勇字。
  只要胆气足,勇气旺就不可能输。
  郑成功本人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基本的刀法十分熟练。
  此刻他亦拔刀出鞘冲杀了上去。
  张煌言看着有些不知所措。
  一方面他想要冲上前去帮着郑成功杀贼。可另一方面他又怕自己上去是给别人添乱。
  毕竟他连鸡都没有杀过,更不用说杀人了。
  腰间挂着的宝剑更只是一个装饰而已。
  哎,便先看看再说吧。
  战况比郑成功想象的还要激烈。
  很显然,这股海寇很有经验,知道他们人数处于劣势,便占据一角以防御为主。
  明军人数虽多,但不可能一拥而上,只能发动车轮战靠人数优势来消耗海寇。
  但这样一来,明军就不得不和这些海寇形成局部一对一的局面。
  神策军的士兵虽然悍勇,可这些海寇也不是等闲之辈。
  一番搏杀下来双方互有伤亡。
  站在远处的登莱巡抚张肯堂面色凝重。方才袁惟泰劝他进舱休息,却被他拒绝了。
  身为登莱镇最高品级的官员,张肯堂是要为这支水师负全责的。
  眼下将士们在卖力拼杀,他岂能躲进船舱做那小女儿情态。
  张肯堂挺直了腰杆定定的站在那里,目视着将士们杀敌。
  郑成功见对方结阵摆出了一幅以守代攻的架势,便命令船上的火铳手全部集结到甲板上。
  破这种密集防守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火器。
  而神策军分配到的鸟铳又是火器司精心打造全大明最好的。
  有这种优势却不加以利用,不是太蠢了吗?
  很快火铳手便完成了射击前的全部准备工作,他们将铳口对准了几十步外的海寇,只等郑成功一声令下便要把这些人射成筛子。
  而此刻郑成功的眼神中满是决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射!”
  音落之后,火铳纷纷射出铅弹。
  这些铅子射出的速度极快,海寇根本来不及反应就纷纷被射中。
  这些铅子回旋着射入海寇们的皮肤、肌肉,有的再射穿出去。
  被射到的海寇纷纷痛苦的哀嚎着,有的甚至甲板上翻滚了起来。
  “继续射,不要停!”
  郑成功嘶吼道。
  神策军火铳手本就熟悉三段击,此刻第一排士兵退到最后,第二排士兵顶上再次射击。
  海寇们纷纷举盾。
  可他们手中的不过是薄木片制作的盾牌,能够防住箭矢却防不住铅子。
  铅弹将木盾生生射穿,无情的射入海寇们的身体。
  海寇们也试着作出反击。
  可他们手中仅有的十几杆鸟铳实际上威力很一般,根本不足以形成火力压制的效果。
  明军完成三段击之后海寇的气势已经泄了大半,再无刚刚跳帮开始接舷战时的勇猛。
  郑成功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命令士兵持刀压上。
  接舷战在海战之中是不可避免的,郑成功有意让这些士兵通过实战学习。
  海上接舷战与陆地白刃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要克服船体摇晃带来的影响。
  神策军的士兵们也是处在学习的过程中,每迈出一步都会踩得很稳,确保不会因为重心偏移而出现意外。
  一番激烈的搏杀之后,海寇们死的死伤的伤,面对明军的大举压上却是毫无还手之力,剩下的人只象征性的做了一番抵抗便纷纷丢掉腰刀跪地投降。
  郑成功还有些意犹未尽,心道这些海寇也太不能打了。这要是在福建沿海,恐怕连饭都混不上。
  他下令明军士兵把这些投降的海寇全部捆绑起来,然后挑出头目来进行审问。
  有了这些活口,要想弄清楚海寇们的老巢在哪里就容易许多了。
  ……
  ……


第三百四十章 事有蹊跷
  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审问了。
  要说审问的技巧,水师官兵肯定不如锦衣卫。
  人家那是专业的,十八班手艺样样精通。
  水师官兵审问却很简单干脆,不招认的捆绑双手双脚绑了石头沉海。
  简单粗暴,但十分有效。
  这些海寇别看平日里凶残无比,真是死到临头一个个也都变成了怂包。
  水师官兵们问什么他们就答什么,绝不敢有丝毫的违拗。
  结果一番质询下来得出一个十分尴尬的结论。
  这些海寇并不是登莱的,甚至不是山东沿海的,而是福建来的。
  他们一口闽南腔调更是印证了此点。
  登莱巡抚张肯堂顿时有些泄气。
  他本以为抓到这些海寇就能顺势犁庭扫穴,端了海寇的老巢,谁曾想却是这个结果。
  就算这些海寇供认了他们的老巢,张肯堂总不能命水师一路杀到福建去剿匪吧?
  不过张肯堂很快就感到疑惑不解。这股福建的海寇为何会跑到山东来打劫?这也太不同寻常了吧?
  难道是他们在福建混不下去了,打算来山东谋出路?
  这真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张肯堂遂命人继续对这些海寇进行审问,务必要弄清楚其中缘由。
  不过还没等那些海寇松口,水师官兵们便有了新的发现。
  那艘海寇的广船船舱内堆积了满满的米粮,将船舱塞的满满当当。
  海寇抢粮食?
  这说不过去啊。
  金银珠宝、瓷器漆器甚至是香料都很值钱,可没听说过粮食也值钱的。
  再说了即便这股海寇真的碰巧劫到了一艘粮船也没必要一直把粮食带着吧?
  这玩意那么沉,严重影响了广船的航行速度,海寇们除非脑子被驴踢了才会做这种蠢事。
  可他们偏偏就是做了。
  这太不正常了。
  张肯堂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一时半会弄不清楚,要把这些活着的海寇带回登州亲自审问。
  郑成功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得知这些海寇来自福建后他同样是震惊不已。
  从福建到山东这个距离太远了,一路上的补给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一般的海寇是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的。
  除非……
  郑成功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件事隐约会和郑家有关系。
  毕竟只有郑家有财力买到这么多的粮食,并且不计成本的把粮食运到山东。
  可是郑成功还是想不明白,郑家把粮食运到山东来干什么?
  贩卖的话这利也太薄了吧?
  而且为何又要假借海寇之手?
  这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郑成功摇了摇头,心道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吧。
  张煌言倒是十分兴奋。
  他此前从未坐船出过远海,更不用说亲眼目睹一次海战了。
  海寇们跳帮与水师官兵展开接舷战时张煌言只觉得热血喷张。
  船上的空间一共只有那么大,跑是不可能跑得了的,只能硬着头皮上。
  哪怕是生性懦弱的人经历过一次接舷战之后也会变得坚毅勇敢许多。
  张煌言唯一感到有些后悔的是自己没能加入到战斗之中,手刃一个海寇。
  要知道郑成功可是亲自拔刀杀贼的。
  同样是皇明军校出来的学生,经此一事后张煌言觉得自己被郑成功比下去了一头。
  返程的途中张煌言便暗暗发誓,将来若有机会再遇到海寇,他一定要亲自斩杀一人。
  ……
  ……
  在沙定洲的献策下张文秀和张定国终于发兵攻打昆明。
  楚雄府距离昆明并不算远,大西军又一直养精蓄锐,行军起来推进速度很快。
  按照沙定洲的说法,明军是炸开城墙的。如今昆明城墙已经千疮百孔,处处是破绽。
  大西军只要兵临城下,就能轻而易举的夺下昆明城。
  对此张文秀自然不会太过怀疑。
  沙定洲刚刚从昆明逃出,理当对昆明城内外的形势十分了解。
  他所说的话纵然不是十分全真,但有个七八分真还是没啥问题的。
  所以大西军行军速度越快越好,越早赶到昆明占据的优势便越大。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军不可能把昆明城墙上的所有缺口修补好,大西军便可以以这些缺口为突破点,轻而易举的破城。
  至于明军统帅嘛张文秀也有所耳闻。
  秦良玉,一个大半截子入土的老太婆。
  风烛残年之人却还领兵打仗,明廷看来是没人了啊。
  纵然秦良玉之前威名赫赫,但毕竟已经七十多岁。
  统兵打仗可不是做两篇文章那么简单,十分考验统帅的临场判断力、决断力。
  一个判断的失误都会使得大军遭遇覆灭的风险。
  秦良玉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吗?
  张文秀认为未必。
  当然明军之中肯定还会有副将辅佐秦良玉,不过这些人不能最终决定用兵策略,最多只是拥有建议的权力。
  只要秦良玉犯了糊涂,便是神仙也救不了这支明军。
  倒是张定国显得忧心忡忡。
  他觉得沙定洲的来投有些太过突然了。便如沙定洲所说他是从地道中逃出的,可明军在发现后竟然没有派人追击,这怎么看都不合理啊。
  会不会是明军故意设下的局?
  当然他也清楚这些都是他的猜测。
  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张文秀是不会听他的。
  本来张文秀就和他存在竞争关系,现在统领的兵马数量又多,自然不会给他面子。
  哎,便且走一步算一步吧。
  此时此刻张定国竟然有些后悔请张献忠增兵入云南。
  行到距离昆明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张文秀下令扎营。
  一方面他要派出斥候前去查探昆明城的虚实,一方面也需要赶制一些攻城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万一明军真的已经把残破的城墙修补,炸开的豁口堵上,大西军就还是得硬碰硬的攻城。
  自始至终沙定洲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他十分清楚事到如今不管是大西军获胜还是明军获胜他都不可能在云南称王称霸了。
  唯一的区别是大西军获胜他还能活命,如果明军获胜他恐怕只能身首异处了。
  故而他当然希望大西军能够打赢这一仗顺势夺下昆明。


第三百四十一章 空城计
  大西军的军纪不算太严明,但战斗力一直很可观。这主要是因为统兵将领们允许士兵在得胜之后抢掠。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野蛮,但不得不说很能激发士兵的斗志。
  士兵们觉得战斗不再是为了将领而是为了自己,便敢于拼命搏命。
  当然,人与牲口之间的区别就是人还是有礼义廉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