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热气球
  “冯大哥说的好!既然已经入了行伍,自然得像一家人。都别愣着了,都过来搭把手把这里收拾利落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一众人等纷纷照做。
  这儿毕竟是他们的临时住所,虽说可能只住几日但也不能太寒碜。
  一众人等干的热火朝天,人多确实力量大,挑水的挑水擦拭的擦拭,不过是个把时辰的工夫便把一间满是灰尘的屋子收拾了出来。
  如今再看已是顺眼了不少,众人脸上皆是露出了笑意。
  “冯大哥,看你这样子像是练家子?”
  一个皮肤有些黝黑的汉子主动凑了过来。
  “哦,以前行走江湖是个游侠。”
  冯贯不咸不淡的说道。
  他无意透漏更多的东西,但有些事情是躲不掉的。就比如这出身,你总得编一个吧。不然人家问起来临时再想迟早得露馅。
  冯贯给自己的定位身份是游侠。
  这类人飘忽不定四海为家,最适合他的现状。
  加之此时路引制度崩坏,即便有人想查他的身份也无从查起,全看他一张嘴。
  “啧啧,怪不得,怪不得啊。我就看冯大哥身手不一般。怎么也得给大伙儿露两手,让大家开开眼啊!”
  冯贯闻言不禁皱眉。
  他来应募当然不是真情实愿而是为了探听消息。为了不暴露身份自然是越低调越好。如果表现的太过高调肯定会引人注意。
  而冯贯的真实身份是见不得光的,一旦被发现是内厂的人,很可能引起桂王的警惕,顺藤摸瓜筛出所有沙子。
  “其实游侠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武艺高强,无非是懂得一些拳脚功夫,大体和护院差不多。”
  冯贯一番解释,众人皆是有些失望。
  “这样子啊。”
  冯贯见遮过去了心中长松了一口气。
  “既然从了军以后便会练习格杀技巧,那可比拳脚功夫管用多了。”
  冯贯顿了顿道:“若不想被人比下去,你我都得好生努力才是。”
  ……
  ……
  乾清宫暖阁之中朱慈烺正在对着墙壁上悬挂的巨幅舆图出神。
  他凝视的位置乃是汉中。
  明军在四川大胜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北上夺取关中。
  而要取关中首先要拿下汉中。
  清军势必会在汉中囤积重兵。
  汉中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易守难攻,哪怕是清军在这里布下几万人,明军便是出动十几万大军也难占到便宜。
  诚然清军在四川损失惨重,但却没到几万兵马都凑不出的地步。
  若是强攻恐怕不是明智之举,只能巧取。
  朱慈烺知道汉中附近的山中有许多小道,或许明军可以选择分兵从这些小道穿行从而突然出现在清军的后方。
  但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兵力会分的很散,届时再重新集结起来颇有难度。
  这个时代代步全靠马匹。但翻阅崇山峻岭时马匹就未必好用了。若是舍弃马匹靠步行,届时翻过山哪怕两支军队只隔了十几里,怕也是难以汇合。
  除非朱慈烺想出一个办法,让分散穿过险要山脉的明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汇合。
  燃放炮仗烟火的话虽然明显,但清军肯定会有警觉,从而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所以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或许可以尝试做出一些清军从未见过的东西,这样即便清军发现了也不会往明军偷袭上想。
  朱慈烺第一时间想到了热气球。当然不是后世那种观光热气球,那种体积太大,太过于引人注目了。
  朱慈烺想要制作的是类似于孔明灯大小的热气球。
  一支明军翻过山后便把热气球升起告诉同伴自己的位置。
  其他明军在抵达后也照做,这样明军诸部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
  时间,时间才是明军现在最需要争取的!
  这个想法并不算夸张,具备实施的可能性和条件。
  朱慈烺立即传旨召见高弘图。后者也是在第一时间入宫陛见。
  高弘图和朱慈烺君臣共事这么久,以他的经验皇帝陛下一定又有了新想法,想要工部付诸实现了。
  果不其然朱慈烺见到高弘图后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想要做出热气球的想法。
  高弘图在听了天子的一番描述后对这热气球也十分的感兴趣,只是对于其能够飞天还是持保留怀疑态度。
  “陛下,臣会命工部的匠人加紧试制这热气球。不过老臣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做出。”
  高弘图是何等的精明,话没有说满给自己留了个口子。
  这样即便将来热气球没有做出,天子的板子也打不到他的身上。
  朱慈烺当然也知道高弘图的小心思,不过他没有点破。
  至少到目前为止高弘图这个工部尚书做的还是不错的,朱慈烺有什么要求,他总能在第一时间贯彻执行布置下去。
  至于私心嘛每个人都有。
  高弘图又不是圣人,没必要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
  “这热气球一事除了你我君臣二人切勿向外人提起。工部的匠人也要控制好了。”
  朱慈烺知道热气球的价值,自然不希望这项技术轻易的就被满清窃取。故而他对高弘图一再强调,希望可以引起高弘图的重视。
  “陛下请放心,老臣一定闭口不谈此事。”
  “嗯下去吧,有了新的情况立即来报。”
  “臣告退。”
  朱慈烺摆了摆手,高弘图便行礼退下了。
  朱慈烺揉揉额角,疲惫感舒缓了不少。
  “来人呐,摆驾坤宁宫。”
  这些日子来朱慈烺花在处理公务上的时间很多倒是没有太多时间陪皇后母子,现在恰巧有些时间便打算去看看。
  刘传宗早就备好了坐辇,此刻领着一众小黄门伺候着朱慈烺坐了上去一路朝坤宁宫而去。
  不多时府工夫御辇在坤宁宫前停了下来。
  如今奶妈是住在坤宁宫偏殿的,这样既便于给小皇子喂奶,也便于皇后看看儿子。
  此时朱和垣刚刚被喂过奶,正被抱去皇后殿中逗弄。
  一众人等得知皇帝来了皆是有些慌乱。
  皇后把儿子交到奶妈手中,领着一众女官、宫婢迎了出来。
  ……
  ……


第四百一十三章 抓周
  “臣妾见过陛下。”
  皇后桐棠走到朱慈烺近前,微微欠身行礼如仪。
  朱慈烺抬手把皇后扶了起来,和声道:“朕有些想你和垣儿了,便过来看看。”
  一听到垣儿桐棠面上立刻露出母性的慈善,笑声道:“垣儿若是知道陛下挂念着他,一定也会高兴的。”
  “他是朕的骨血,朕挂念他也是应该的嘛。”
  说罢朱慈烺示意桐棠往殿里走。
  他走在前面,桐棠跟在稍后的位置。
  进了正殿朱慈烺便从奶妈的手中接过朱和垣,见儿子一副憨态不由得乐了。
  “皇后啊,朕看垣儿的眉眼长得像你,嘴巴倒是像朕。”
  朱慈烺是越看朱和垣越喜欢,兀自打趣道。
  “陛下说是便是。”
  桐棠十分合时宜的说道。
  “唔,垣儿,来叫父皇。”
  朱慈烺满是慈意的看着朱和垣,轻轻的在他脸上抚摸着。
  “陛下,垣儿不过刚五个月大,哪里会说话呢。”
  桐棠被朱慈烺逗乐了,略带戏谑的说道。
  “朕的儿子和别人的不一样。”
  朱慈烺却似乎是早有准备抛出了这么一句话,弄得桐棠是哭笑不得。
  你若是说皇帝说的不对,那不是质疑皇帝受命于天的事实吗?
  可你要是说皇帝说的对,那小皇子现在确实不能张口说话啊。
  桐棠无奈,只得选择岔开话题道:“陛下,您上次跟臣妾说的飞梭织布机臣妾已经命宫中婢女试着用了。一上手确实有些难以适应,不过用了几日后竟发现比原来使用的织布机还要顺手。”
  朱慈烺心道那是当然,飞梭织布机的效率可是惊人的。
  “皇后有心了。这件事你量力而行即可,朕可不希望你累着。”
  桐棠面上一红道:“臣妾多谢陛下关心。不过臣妾也是乐意找些事情做得。整日闷在这宫中若是再不找点事做真的会闷死的。”
  “哦?那你是想出宫走走?”
  朱慈烺的心情显然不错,背负着双手和声问道。
  “臣妾都听陛下的。”
  朱慈烺微微颔首。
  “远的地方怕是暂时去不了,但南京近郊还是可以的。你什么时候想出宫提前跟朕说就是,朕会命人去安排。”
  皇后出宫绝不是件小事,即便是微服出巡也需要几十上百人在暗中护卫。
  所以提前布置准没有错。
  桐棠有些感动的冲朱慈烺礼道:“臣妾谢陛下恩典。”
  “对了,皇儿的抓周礼是不是还没有办?”
  朱慈烺却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满是兴致的问道。
  “是啊,陛下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唔,朕是觉得蛮有意思的,朕今日正好有时间,索性就替皇儿办了这抓周礼吧。”
  朱慈烺既已决定,桐棠自然不会拒绝,淡淡笑道:“便依陛下说的。”
  说罢转向一个女官吩咐道:“把抓周用的东西都准备好。”
  所谓抓周是一项传统风俗,早在魏晋时期便已存在。
  孩子的父母将弓矢纸笔、刀尺针缕等物摆在孩子的面前,任由孩子抓取。
  孩子若抓到了什么,将来很有可能从事这一行当。
  一般来说抓周是在周岁礼上进行的,但皇家不比民间,提前进行也无可厚非。
  本来就是图的个热闹和彩头,谁也不会真把这抓周当了真。
  宫人们在床前摆上案几,摆放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勺子等。
  朱和垣一下子就被这些新奇的东西吸引,一双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案几上的物品。
  “垣儿,你喜欢什么尽管去拿。”
  虽然知道儿子不一定能够听懂,朱慈烺还是慈声说道。
  朱和垣似懂非懂的傻笑,爬着来到了案几前。
  他先是看了看账册,想要伸手去拿,可胖胖的小手临到边上又缩了回来。
  这个举动可是吓了朱慈烺一跳,看到儿子收手才是长松了一口气。
  朱和垣是嫡长子,注定是要做太子的,将来是要继承大明皇帝之位的。若是拿了一册账簿算什么,去做账房先生吗?
  朱和垣把手收回去后并没有急着去选取宝贝,而是吃起手来。
  这下朱慈烺和桐棠有些傻了眼。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垣儿竟然会突然停下来。
  包括一众宫人在内的所有人注意力都放在了朱和垣身上。好在朱和垣吃手吃高兴后目光又落在了案几上的一排物品上。
  这一次朱和垣的注意力被一只瓷勺吸引。
  朱慈烺吓了一跳,方才若是拿了账簿也只是去做账房先生,这要是拿了勺子,难不成去做厨子吗?
  好在小孩子的注意力转变的很快,没过多久朱和垣便伸手朝砚台摸去。
  这是上好的端砚,朱慈烺暗暗松了一口气。
  自己儿子的眼光还是可以的,拿了砚台至少证明他将来好学,写的了一手锦绣文章。
  可是这小子的胖手在即将摸到砚台的时候又缩了回来,朱慈烺快要落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我的儿啊,你倒是快点摸一个啊,不要再折磨你的父皇了。
  朱慈烺此刻恨不得亲自上前替朱和垣抓周。
  也许是感应到了朱慈烺的想法,朱和垣再次伸出了手,这一次却是摸向一块印章。
  这块印章是朱慈烺的一方私印,一般是在临帖作画时使用的。
  朱和垣毫不犹豫的摸去,然后一把将印章抓起,然后还不忘表功似的冲着朱慈烺傻笑。
  这下朱慈烺真的开心了。
  小孩子在抓周礼上摸到印章可是很有说法的。
  一般来说,会认为抓到印章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承天恩祖德,官运亨通。
  朱和垣是什么人?那是将来的太子啊。他承天恩,自然是继承大统。
  若论官位,普天之下还有比皇帝更大的吗?
  再说那方印本就是朱慈烺的私印,虽然比不得传国玉玺那么正式,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代表天子的身份地位了。
  朱和垣摸到这枚印章,真的可以说是天大的好兆头了。
  朱慈烺龙颜大悦,笑声道:“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皇后见状也连忙贺喜道:“臣妾恭贺陛下。”
  ……
  ……


第四百一十四章 蛇鼠一窝
  朱慈烺心情大好,轻轻抚摸了下儿子的脸蛋笑声道:“希望垣儿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为之君。”
  桐棠和声道:“垣儿一定能够像陛下那样出色的。”
  朱慈烺咳嗽了一声道:“垣儿现在还小,等到他懂事了朕要亲自教导他。朕的儿子绝对不能被腐儒那套毒害。”
  朱慈烺对于程朱理学那套东西是深恶痛绝的。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简直就是有悖于人伦纲常,有悖于人性。
  偏偏自宋以后,凡是大一统王朝基本上遵奉的都是程朱理学。
  这时的儒学已经不是孔孟之儒已经变了味道,完全变成了一种士大夫攫取利益的工具。
  偏偏皇明遵奉的也是这种儒学。
  朱慈烺一直想对儒学动刀子,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如果用力过猛或者操之过急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若是太平年景倒也罢了,偏偏现在是乱世,大明国运未稳,这种时候还是应该求稳一些。儒家是迟早要动的,但不能是现在。否则若是这群腐儒群起而反抗便是身为天子的朱慈烺也难以控制。
  如今大明的外部环境刚刚有所好转,绝对不能再在内部出现问题了。
  但即便如此,在太子的教育问题上朱慈烺同样不会让步。
  他的儿子只能他自己来教。
  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当初朱慈烺没有穿越,崇祯的太子还是其本人,那怕是在这个时空皇明又要像历史上那样分裂内斗了。
  一个人的判断力、决断力和他所受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一个受腐儒思想毒害的人,即便他想要做出改变也会畏手畏脚,举步维艰。皇明养士近三百年,养出了一些什么牛鬼蛇神?
  指望这些人辅佐天子成为圣皇,无异于痴人说梦。
  朱慈烺深知皇明要想中兴,不能仅仅靠他一个人。
  这甚至不是两代人能完成的,最少也要三代人。
  那么他的继承人就绝对不能是一个平庸之辈。即使达不到他的成就也至少应该有个八成相似。
  所以朱慈烺要亲自插手朱和垣的教育,让朱和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桐棠眼眸一亮道:“那臣妾便多谢陛下了。”
  朱慈烺笑声道:“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与不谢的。你以后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和朕说,别管是天上地下的,只要有朕就给你取来。”
  “陛下对臣妾真好。臣妾只希望能跟陛下长久相伴,能够看着垣儿长大成人。”
  “这个想法嘛倒是实在。朕还有些公务要处理,便先回寝宫了,有时间了再来看你和垣儿。”
  “臣妾恭送陛下。”
  桐棠冲朱慈烺福身一礼,柔声道。
  ……
  ……
  却说朱慈烺返回乾清宫后便直奔暖阁开始批阅奏疏。
  通政司每日送到内阁的奏疏都能堆积成小山,哪怕是经过内阁的筛选挑出最重要的那些送到御前,仍然颇有数量。
  朱慈烺已经算是勤政的皇帝了,但批阅完这些奏疏也要到后半夜。
  那些以为当了皇帝就能闷声睡大觉玩女人的吃瓜群众怕是真的想错了。
  刚刚看了两本奏疏朱慈烺便皱起眉来。
  其中有一份是关于江西旱灾的。
  总体来说弘业元年的灾情已经要比崇祯十七年少的多了,但大明版图实在太大,总有一些地方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灾情。
  就拿这江西来说吧,以往给人的印象便是鱼米之乡,想不到今年也会遇到旱灾。
  此时的旱灾和后世的旱灾是两个概念。此时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突出一个冷字。
  再加上旱灾,便是又冷又干。朱慈烺在逃往南京的路上曾经亲眼见过逃难的灾民。那些灾民一个个身体肿胀,眼睛都是红的。
  他们肯定经受过非人的折磨,挨饿挨到难以忍受便去吃人。
  吃过人的人双目就是红色的,身体也会随之变得浮肿,实在是可怕不已。
  朱慈烺当然不希望江西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故而他御笔朱批,要求总督江西军务的袁继咸立刻开仓赈济灾民。
  江西一直处于安全的大后方,故而并没有遭到兵祸袭扰。
  如今不说仓廪丰实,但要拿出些粮食赈济灾民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袁继咸的个人品性朱慈烺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相信袁继咸不会在这个过程中中饱私囊行那贪墨之举。只要官府诚信赈济,便是灾荒来的再凶猛也能渡过去。
  可怕的是官府还想着趁着灾荒捞一笔,那就真的怕要引发大祸了。
  好在旱灾仅仅爆发在江西一地,南直隶、浙江都无奏报。即便是江西存粮告急,朱慈烺完全也可以从别省去调。
  批阅好这份奏疏朱慈烺把它放到一边,正准备取另一份来看,韩赞周却是突然求见。
  朱慈烺宣他觐见,韩赞周一进暖阁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陛下,查出来了,与桂王勾结的乃是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总督丁魁楚,还有,还有……”
  朱慈烺面容一板道:“还有什么?”
  “还有福建总兵,南安侯郑芝龙……”
  朱慈烺听到郑芝龙的名字后非但没有惊讶反而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想法。
  思前想后他认为也只有郑芝龙可能和桂王勾结了。
  二人一个是宗亲藩王,颇有野心。另一个是一镇军阀且和满清眉来眼去。
  如今郑芝龙被朱慈烺封锁,只能去两广买粮,那么他跟桂王走到一起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朱慈烺有些奇怪瞿式耜也在拥护桂王的朋党之列。
  在原本历史中瞿式耜确实是极力拥护朱由榔对抗隆武帝,但那是在崇祯太子不知所踪的情况下。
  如今朱慈烺已经继承了帝位,瞿式耜又在搞这些到底是图的什么?
  难道他真的想要贪图拥立之功到了这个地步吗?
  至于丁魁楚朱慈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此人是个典型的军阀,除了自己的利益他什么也不顾。
  只要朱由榔能够给他提供利益,他投靠过去也是很正常的。
  这三个军阀外加一个亲王凑在一起,倒真是给朱慈烺出了一道难题。
  ……
  ……


第四百一十五章 陛下圣明
  不过现在显然还有时间着手应对。
  谋反是需要经过极为复杂的谋划的,绝不可能凭一时之心血来潮。
  桂王要谋反,所需要准备的粮秣至少要够大军半年使用。而以两广的财力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至于朱由榔和一众军阀的关系则更有说道了。
  尤其是丁魁楚和郑芝龙。
  二人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支持朱由榔无非是有利可图,但若是这利益没有了呢?若是大祸将至呢?
  朱慈烺认为这个谋反团伙内部绝非是铁板一块,还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的。
  “韩伴伴,朕且问你,这些消息来源可靠吗?”
  韩赞周连忙答道:“如此重要的事情奴婢不敢妄言,实是军情司番子们亲手打听到的。”
  “那好。”朱慈烺微微颔首道:“朕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去做。”
  “陛下尽管吩咐。”
  韩赞周心中大喜。
  “朕要你派人去两广散布桂王即将谋反的消息。”
  韩赞周听得一愣,显然蒙住了。
  “你一定很奇怪朕为何要打草惊蛇。朕不妨和你明说了吧。桂王这件事情很复杂很棘手,越早解决越有利,越晚解决越麻烦。朕不是要打草惊蛇,而是要引蛇出洞。”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说道:“桂王谋反,势必要准备万全之后再行动,因为他的机会只有一次。朕当然不能让他如意。所以朕要逼他尽早举起反旗。”
  这件事朱慈烺也是进行过深入分析的。
  眼下明军刚刚在四川打了个大胜仗,朱慈烺的个人威望也随之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时候和朱由榔纠集起来的叛军作战,官军是占据优势的。
  若是拖下去等到满清又有什么动作,朝廷将处于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
  攘外必先安内,如果不解决了朱由榔这个麻烦,朱慈烺是一天觉都睡不好的。
  故而他决定将计就计将朱由榔即将谋反的消息在两广境内散布开来。
  这样即便朱由榔没有准备妥当也必须得反了。他不反就是等死,等到朝廷大军赶到只有束手就擒。
  对打这一仗朱慈烺当然是有信心的。
  郑芝龙如今自身难保,能否全力出兵支援朱由榔尚未可知。即便他真的这么做了也不要紧。
  朝廷已经不是两年前的那个朝廷了。
  文安之手下有十几万雄兵,秦拱明、高杰、黄得功也都是总镇一方的猛将。
  至于朱慈烺本人,手心里也攥着十万神策军。
  便是把这些叛军绑在一起也不是朝廷的对手。
  朱慈烺倒是乐意看到郑芝龙出兵。
  这样朝廷就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