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振飞连忙拱手道:“臣遵旨。臣要推荐的人便是朱成功。”
  朱成功自然就是郑成功。
  朱慈烺曾经赐他姓朱。
  传出郑芝龙暗通东虏的消息后郑成功一度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但他最终挺了过来,并在剿灭倭寇之战中表现优异,赢得了将士们的信任。
  “陛下,此人虽然是郑芝龙的亲生子,但对朝廷的忠诚日月可鉴。且其擅长水战,是大明现如今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人选。只是他的身份有些敏感,臣担心陛下这里难做啊。”
  朱慈烺知道路振飞担心的是什么,无非是御史言官们的弹劾。
  这帮言官本就看郑成功不顺眼,郑芝龙暗通东虏一事爆出后更是对郑成功穷追猛打,要不是朱慈烺一直力挺郑成功,没准郑成功真的会一蹶不振。
  ……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倭寇”在象山
  “本兵不必有这些顾虑。该用什么人,该怎么用是朕说了算的,还轮不到那些御史言官聒噪。”
  朱慈烺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自带上位者的威严,这是圣天子才有的气势。
  “既然如此,臣但听陛下吩咐。”
  路振飞顿了一顿道:“不过陛下准备从哪里入手呢?”
  “既然郑芝龙袭扰浙江最甚,那便先从这里开始吧。”
  “臣遵旨。”
  ……
  ……
  宁波府,象山县。
  这里因为盛产一种名为象山茶的茶叶而出名。可是最近,象山县的百姓没有什么心情种茶采茶了,因为海寇肆虐沿海,凡是沿海的民居一概焚毁,男丁杀死,女人奸淫。
  一时间人心惶惶。
  乔渊也是象山县的茶农。
  近来他也被迫把茶园荒掉,逃到县城避难。
  他寻思着倭寇便是再凶残,也不可能攻进县城吧?
  要真是这样,那大明的官军还不都成了摆设?
  乔渊暂且寄住在堂叔家中。
  他的堂叔是衙门中的吏员,宅子虽然不算大却也宽敞,多住乔渊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妨碍。
  却说这日乔渊正准备出门,却见堂叔匆匆忙忙的赶了回来。
  他不由得大为吃惊。
  要知道现在可是刚刚午时,按道理堂叔应该在衙门里公干的。
  他这么急着赶回来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堂叔,您这是怎么了?为何这么急着赶回来?”
  “渊儿,大事不好了。”
  乔渊的堂叔乔雍清了清嗓子道:“我们进去说。”
  说罢先跨过门槛,再将大门严严实实的合好。
  “堂叔,究竟是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乔雍叹了一口气道:“是倭寇,倭寇给县尊下了通牒。要县尊在三日之内献出象山县城。否则……”
  “否则怎样?”
  乔渊追问道。
  “否则,倭寇将攻破象山县,城中百姓一个不留!”
  “嘶!”
  乔渊闻言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倭寇竟然凶残至极。”
  他顿了一顿,继而接道:“可这象山县城也很坚固。倭寇要想攻破谈何容易。”
  “这就不知道了。只是县尊如今惶恐不已,连觉都睡不着了。我看呐,这象山县是躲不过这一劫了。”
  乔雍摇了摇头,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这次回来就是告诉你赶快出城去吧,先逃到绍兴府避一避。那里有朝廷的重兵,倭寇应该不敢挑衅。”
  “啊,堂叔,那我们一起走吧。”
  “不行,我是衙门公人,走不得的。我若是走了,到时饭碗也丢掉了。你先走吧。”
  乔雍说罢从包裹里取来些碎银子,递到了乔渊的手中。
  “这些给你做路上的盘缠。”
  “堂叔!”
  乔渊直是感动的无以复加。
  堂叔待他如此好,他怎能舍弃堂叔独自逃命。
  “堂叔,要走一起走,你不走我就不走了!”
  乔渊的倔脾气上来便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乔雍一时愕然。
  “你这孩子,哎,这是何苦呢。”
  乔渊挺直胸脯道:“堂叔,你就答应我吧,让我留下来陪你。我还就不信了,区区倭寇能攻破我大明的城池。”
  “好吧,既然你真的不想走,我也不勉强你。”
  乔雍咽了口吐沫道:“不过有一句话我说在前面。县尊可能会在城中招募民壮协助守城。以你的年纪应该是逃不过去的。”
  “不就是协助守城吗,我可以的。”
  乔渊这句话说的底气不足。
  若是他真的不怕倭寇,当初也不会逃进城来了。
  可是叫他抛下堂叔独自逃命他真得做不到。既然留下来了自然不能再犹犹豫豫,而要把胆气竖起来。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
  乔雍微微颔首。
  “好了,我还要回衙门去。刚刚不过是告了半个时辰的假,若是回去的晚了,难免惹得上官责怪。”
  “堂叔,你放心好了。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这就好。”
  ……
  ……
  乔雍一路风风火火的返回了象山县衙。
  他是户房的书吏,自然是在户房办公。
  他一进公署,见一众同僚愁眉紧锁,便试探着问道:“诸位,可是县尊又发怒了。”
  “谁说不是呢,县尊大老爷他向知府老爷求援。请求知府老爷调拨一些兵丁出来协助守城,可是被知府老爷一句话就给搪塞过去了。县尊大老爷现在正在气头上呢,不知砸了多少瓷器。你可千万别赶在这个时候前去触霉头。”
  “啊!”
  乔雍不由得惊呼出声。
  其实县尊大老爷前去向知府求援他一点也不奇怪。
  照理说倭寇肆虐,理当由朝廷出面派兵围剿。
  可是朝廷远在南京,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朝廷的大军到了,没准象山县城已经被攻破了。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也是一个道理,布政司衙门、巡抚衙门驻地都在杭州。
  等到杭州城的几位大佬得到消息,没准县尊的人头已经被倭寇砍下来了。
  所以县尊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向知府求援。
  可是知府显然不打算因为一个象山县把自己手中仅有的兵卒全部派出去。
  打赢了还好说,万一打输了怎么办?
  那岂不是他连一点自保的能力都没了?
  只能说知府做出了一个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只是如此一来县尊就要感到绝望了。
  象山县的知县姓陈名桓,山东清河人氏。
  他是崇祯年间中举,进而进士登科。
  这十几年来陈桓都是在各地外放任知县。
  若是一般人可能会哀叹不已,认为前途渺茫。
  可是陈桓不会。
  陈桓最大的优点便是乐天知命。他很懂得知足。
  七品县令虽然小,但再怎么说也是一方父母官,也得被百姓尊称一声百里侯。
  多少人想要做县令却做不得呢。
  他若是能够一辈子都做县令,那就知足了。
  可是老天爷似乎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好端端的东南竟然起了倭患。
  宁波府是其中重灾区,象山县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守住县城,落得个失土的罪名。别说是保住乌纱帽了,怕是连他的项上人头都要不保。
  这么一想,陈桓雷霆暴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
  ……


第四百四十三章 翘首以盼迎王师
  陈县令雷霆暴怒,下面的差役小吏可是倒了霉。
  平白挨训挨骂倒也罢了,关键是有的人还生生吃了一顿板子。
  衙门的板子那可不是好挨的。县尊大老爷又正在气头上,打板子的差役不敢放水,受刑人端是被打的哭爹喊娘。
  一些心思缜密的便尽量在人前不提起倭寇的事,免得惹了大老爷愤怒,平白挨打。
  乔雍便是这类人。
  只是有时你不想招惹事,事情却主动找上你。
  陈县令突然命户房将库署之中的银子、钱粮清点出来以作募军之用。
  乔雍是户房的书吏,这件事自然是逃不掉的。
  看来还真如他之前所料,县尊大老爷要在全县范围内招募士兵协助守城了。
  自己那个倒霉堂侄不知能不能躲过此劫。
  ……
  ……
  招募的布告已经张贴了出去,凡是应募者一律先给五两银子安家费,之后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军饷,包吃包住。
  这个待遇绝对算的上优厚了。
  许多之前畏军如虎的人也不禁生出了投军的想法。
  当然真正前去投军的人数还是有限,一天下来只要寥寥几十人。
  这和象山县数万青壮的人数相比简直就是讽刺。
  陈县令再也忍不了了。
  他下令凡是十六以上的男丁必须从军。
  战时从权,许多规矩都要改上一改。
  不然若是人人畏缩,谁来守城?
  到时倭寇真的攻打来了,难道靠区区几十个衙役上阵肉搏吗?
  陈县令不想这么窝囊的丢掉脑袋,所以他决定狠上一回。
  这道命令下达之后全城不禁变得鸡飞狗跳。
  象山县的百姓人人自危。
  这年头谁家还没个男丁?谁家希望自家男丁去当兵?
  这可是乱世,动不动就要打仗的。
  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万一捅个血窟窿出来还能活命?
  而且陈县令为何在此时招募士兵他们都很清楚,那是为了打倭寇啊。
  倭寇可是比鞑子还要凶残的存在,和他们对战岂有获胜的可能?
  所以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给前来搜查的衙役吃了闭门羹。
  如此一来陈县令更是暴怒。
  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
  他或许对那些世家大族,土豪乡绅无可奈何,但对付区区升斗小民有的是办法。
  他只要抬起脚狠狠踩下去,就能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刁民踩成齑粉。
  他下令衙役强行撞开门前去拿人,凡是适龄青年一个不放过。
  这些良家子被衙役们半拿半锁的带走,集中到一起开始训练。
  虽然他们心中千般不愿却也没有办法,他们已经算是新兵,如果逃跑那就是逃兵,被抓回去第一次杖责,第二次就要砍头了。
  他们纷纷祈祷倭寇千万不要来象山县城,即便来做做样子就好,千万不要猛打猛攻。
  不然他们就得真的上阵迎敌,就凭他们这临阵抱佛教训练的三招两式,怎么可能是训练有素杀人如麻的倭寇对手?
  岂不是送人头吗?
  乔渊也被抓了去。
  虽然他提前得到了堂叔的告诫却并没有逃走,可他实在无法做出抛下堂叔独自逃命的事。
  现如今象山县中竟然拉起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的士兵穿戴各一,有的甚至连佩刀都没有,但至少人数很多看上去很唬人。
  陈县令已经想好了,到时倭寇若真的来攻打县城,就把这一万多人全部派到城墙上,东南西北围城一圈。
  倭寇看到这阵势多半会怂,只要他们退兵陈县令的目的便达到了。
  至于这期间士兵们的吃穿用度嘛自然从县库之中出,虽然账面有亏空不好看,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就在陈县令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时,突然接到报告,朝廷的大军已经抵达宁波府,正在朝象山县方向开来。
  陈县令不由得愣住了。
  朝廷?大军?
  他没有听错吧?
  朝廷竟然派了大军来象山?
  难道是为了平剿倭寇?
  他实在想不出还能是因为什么。
  “统兵的将领是谁?来了多少人?”
  陈桓十分激动的问道。
  报信的差人连忙道:“朝廷此番前来剿灭倭寇的大军乃是兵分两路。一路从陆路出发,一路从海路出发。从陆路出发的军队有三万人,由神策军将领韩阳统率。从海路出发的有五十艘广船,合计一万人,由郑成功统领。”
  陈桓原本还有些怀疑,但听差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见不似有假,心中却是狂喜。
  好,好啊。朝廷派出大军来剿灭倭寇,他便不用再担心了。
  原本他已经在自己床头备下了一把匕首,如果倭寇攻入城中他便用那柄匕首自尽守节。
  这样即便他死了,他的家人也不会遭难。
  如果他没有自杀殉城而是选择了苟活,他的家人肯定会被朝廷问罪严惩。
  现在他再也不用自杀了。
  前来平剿倭寇的大军数万,且都是神策军的兵,这可是大明最能打的军队,就连鞑子也不是对手。
  区区小股倭寇也就是给这支军队填牙。
  不过这样一来陈桓招募士兵就成了多余之举。到时朝廷的大军开至,他还得让这些新兵给朝廷的军队腾地方。
  但总的来说朝廷派大军前来绝对是好消息,与之相比他的这点付出又算的了什么?
  “你方才说朝廷派出的大军已经到了宁波府?几时能到象山县?”
  “快的话今日就能到,慢的话明天也应该到了。”
  “好,好啊!”
  陈桓攥紧拳头道:“速速通知下去,全县的官员、吏员、乡绅都要通知到,准备好迎接朝廷王师。”
  “小人遵命!”
  “恩,退下吧。”
  陈桓此刻的心情显然很好,他甚至很想畅饮一番。
  不过理智告诉他现在还有很多需要他准备的东西。如果不能把前来剿倭的将军伺候舒服了,他们出工不出力,届时吃亏被责罚的还是陈桓自己。
  所以他一定要提前布置,尽可能的把每一处细节都想好,让领兵的将领挑不出一丝错来。
  尤其是那个什么郑成功,此人现在可是天子面前的红人,自己一定要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
  ……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客军
  韩阳和郑成功先后脚到了象山县。
  此前象山县令陈桓已经提前得到消息,备下酒宴为二人接风。
  酒宴之上陈桓说了许多恭维的话。没办法他也不想这样厚脸皮,可现在他是有求于人,面子嘛反倒是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郑成功和韩阳能够击退倭寇,那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只不过酒宴结束之后,郑成功单独找到陈桓要与他商议抵御倭寇之事。
  陈桓大感惊讶。
  要知道现在可是后半夜,这郑成功的积极性也太高了吧。
  当然,陈桓不敢拒绝,他把郑成功请到书房,命人奉上热茶准备来一次秉烛夜谈。
  屋内摆满了蜡烛、油灯,火光映照在郑成功的脸上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不知郑将军想问何事?”
  郑成功淡淡道:“既是抵御倭寇,自然要了解倭寇的动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郑将军说的极是。据本县所知,袭扰象山县的倭寇大约在五千人左右,他们居无定所,每每出动必定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方才陈县令说他们居无定所?”
  郑成功挑了挑眉。
  “是啊,倭寇都是如此,没有一个固定住的地方。”
  “陈县令想当然了。”
  郑成功当即打断道:“即便是倭寇,也肯定有一个老巢。陈县令认为他们居无定所,或许只是因为他们的住所不在陆上。”
  “不在陆上?”
  陈桓满是狐疑。不在陆上难道还能在海上吗?这个郑成功也太自信了吧。
  “对,不在陆上。”
  郑成功顿了一顿道:“如果某没有料错的话,他们的老巢很可能在一个岛上。他们平日里都是在那个岛上休息、补给,只有外出劫掠时才会乘船。”
  陈桓听得愣住了。要真是如此可算是颠覆了他的既有认知了。
  他一直以为倭寇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却不曾想倭寇也会有老巢。
  “那依照郑将军方才所说,我们只要找到倭寇的老巢,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了?”
  “不错。”郑成功颔首点头道:“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倭寇的老巢。”
  陈桓心中感慨,这个郑成功不愧是行家啊。他的老子郑芝龙就是海寇出身,所以能够对海寇的一切了解的如此清楚。
  “可这大海茫茫,要想找出倭寇的踪迹谈何容易。”
  但陈桓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性不高。
  毕竟大海实在是太辽阔了。以官府对这一代大海的了解,是不可能摸清每一处岛屿的。
  “所以要搜海。”
  “搜海?”
  陈桓和声道:“愿闻其详。”
  “之前某在登莱的时候就曾经搜海过,最终发现了倭寇的老巢,犁庭扫穴将他们一网打尽。”
  郑成功淡淡说道。
  这件事陈桓也听说过,毕竟实在是太出名了,不仅是邸报就连民间办的一些报纸都有所报道。
  不过当时陈桓并未全信。毕竟野牛岛大捷实在是太完美了,完美到让人不敢相信。
  官场上的事情,素来就是欺上瞒下,其中有几分真实性还有待商榷。
  只是如今郑成功就在他的面前,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素闻郑将军擅长水战,这次本官便要好生观详一番。”
  “好说好说,某这里也需要陈县令多加支持,尤其是粮米供应上。”
  “哈哈,郑将军实在是太见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
  ……
  翌日一早,郑成功便前往军营视察。
  象山县的军营是陈县令临时修建的,虽然简陋了一些可基本的需求都能满足。
  郑成功也没有太过苛求。毕竟是战时,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他更关心的是陈县令招募的那些新兵如何安置。
  毕竟他们是客军,如果就这么堂而皇之的住进那些新兵的号舍难免会惹人非议。
  郑成功虽然自问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有些事情还是能避免就避免的好。
  之前郑成功曾经探过陈县令的口风,陈县令表示会尽快把军营腾出来给朝廷的大军住。可是郑成功还是想听一听这些新兵的意见。
  他来到军营后立即命所有新兵在校场之上集合。
  这些新兵虽然训练的时间不久,大部分的技战术没有学到多少,但规矩意识还是很强的。
  三轮鼓声之后全部新兵集合于校场,接受郑成功的训话。
  郑成功一身戎装站在校场之上,满是威严的扫了众人一眼。
  “诸位都是陈县令刚刚招募来的新兵,你们可知道陈县令为何要募兵?”
  郑成功提出这个问题后点将台下的士兵并没有发声。
  他们听说郑成功是朝廷派来的将军,这样的大人物岂是他们这样的大头兵能随意对话的。
  郑成功见他们十分拘束,便清了清嗓子道:“你们不必害怕,本将只是想问清一些你们的真实想法。”
  “是为了防备倭寇。”
  “对,是为了跟倭寇打仗。”
  点将台下传来了三三两两的回答。
  “很好,那当初你们从军是自愿的吗?”
  郑成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关键。他很想知道这些新兵是自愿还是被迫从军的。
  如果是自愿的,当然没啥好说的。可如果他们是被迫的,就有的说道了。
  台下十分沉默。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陈县令逼迫从军的,可这话不能说啊。
  谁知道这位朝廷派来的将军和陈县令是不是一伙的。都说官官相护,万一他们是一窝的,那么说实话的岂不是要遭殃?
  郑成功看出他们的顾忌,清了清嗓子道:“某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只是朝廷的军队也需要住处,如果你们不是自愿从军的,某可以给陈县令提议把你们编为辅兵,平日里可以在家居住。”
  众新兵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
  郑成功的这个承诺可谓是极有诚意了。
  辅兵和战兵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却是天差地别。
  战兵有军饷拿,可以住在军营。辅兵没有军饷,如果军营号舍紧张他们也只能住在外面。
  若是一般的士兵肯定是都抢着做战兵的。可是这些新兵不同,他们都是被迫从军的。如果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他们当然想做危险更低的辅兵。
  ……
  ……


第四百四十五章 老本行
  只是有些话说出口毕竟不容易。
  这些新兵多少还是要脸皮的。他们都等着身边的人先说,这样只要附和一声即可。
  憋了良久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郑将军,我们愿意改做辅兵,我们愿意回家去住。”
  郑成功闻言大喜。
  “好,本将便准许你们离开军营。不过必须每日点卯训练。”
  众新兵喜上眉梢,齐声应道:“多谢郑将军。”
  ……
  ……
  九山岛。
  这座与象山县隔海相望的小岛如今被一群倭寇占据。
  当然,是假扮的倭寇。
  这些倭寇的真实身份是郑芝龙豢养的私兵。这些私兵有别于福建明军,乃是编制之外的,平日里见不得光。
  但也正因为如此,郑芝龙可以毫无顾忌的派他们来东南。
  反正到时候把罪名往倭寇身上一推就完事了。
  浙江与福建毗邻,郑芝龙派到此处的私兵自然也最多。而宁波府尤甚。
  驻扎在九山岛的人马就有一万人之多。他们的任务是袭扰宁波、台州等府,尽可能的给朝廷制造麻烦和混乱,给湖广的吴三桂创造发挥的空间。
  这支兵马的统帅名叫郑三虎,是郑芝龙的老部下。
  郑芝龙还是海寇的时候郑三虎便跟在他的身边。
  后来郑芝龙归降了朝廷,郑三虎也跟着接受招安。
  只是在他看来做官兵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